-
-
【“浙商大佬”钱峰雷进军区块链,50个捧场老友都有谁?】
大佬直播“义务陪聊”图什么?作者 | 姚悦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钱峰雷,外号“钱多多”,其一个重要名头是“马云密友”,曾在阿里巴巴上市时伴随马云左右;另一个重要名头是著名慈善家,曾多次在李亚鹏嫣然天使基金等慈善活动中阔绰出手。但一直以来,钱峰雷的原始财富积累都是一个谜。2... 展开全文赞(32) | 评论 (3) 01月07日 18:14 来自网站 举报
-
-
【吃着老挝火锅,忽见期指快速拉升,莫非明天股市会大涨吗?】
非常巧,在西双版纳遇到成都的老朋友。此人是我二十多年前就认识的朋友,跟他相识于2002年,屈指一算,到目前已经22年了。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都经历了这个大时代,他多次开公司创业,有盈有亏,如今也算财务自由,自己让自己提前退休,不再工作,躺平享受人生。而我从来没开过公司,一直在股... 展开全文赞(24) | 评论 (8) 01月06日 21:14 来自网站 举报
-
-
国家应该发多少钱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如果个人觉得赚钱难,那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人水平不行,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另一个是社会上的钱太少了,不够大家赚的。如果企业觉得赚钱难,那可能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家企业不行,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无法赚钱;另一个是社会上的钱太少了...国家应该发多少钱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如果个人觉得赚钱难,那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人水平不行,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另一个是社会上的钱太少了,不够大家赚的。
如果企业觉得赚钱难,那可能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家企业不行,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无法赚钱;另一个是社会上的钱太少了,不够大家赚的。
如果政府觉得赚钱难,那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个人和企业隐瞒税收不肯纳税,另一个原因是个人和企业真的没钱,以至于政府无法纳税。
一个社会,无非就是个人、企业、政府三大主体。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互相赚钱。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从个人和企业那里收回一些钱,再通过转移支付给不同的个人和企业发钱。
所以,如果个人赚钱难且很多人都觉得赚钱难,如果企业赚钱难且很多企业都觉得赚钱难,如果不同的地方政府觉得赚钱难且很多地方的政府都觉得赚钱难,那么,找一下原因,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总不能排除另一个可能性:社会上的钱太少了。
社会上的钱,指的是“基础货币”。
希望每一个人都有对基础货币的正确认知:所谓基础货币,是银行发行的原初货币,贷款,不属于基础货币。
简单点说,基础货币的概念就是:它是干净的钱,属于自己的钱,跟外人无关,只跟国家有关,因为它是国家发行出来的。
相比之下,贷款的钱,算不算货币呢?当代经济学是把贷款统计为货币的,而且发明了类似于广义货币(M2)的概念,来统计社会上的钱。其实,贷款,是需要偿还的,只不过偿还期限有长有短而已。任何一笔贷款,都是需要还的。所以,贷款,不是基础货币。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贷款也不能算是货币,而是虚拟的货币。
如果你手里有100万元资产,其中现金是5万元。这时候,你未必敢大手大脚花钱、消费、买东西,因为你手里还有95万元贷款呢!这些贷款,可能明天就要还,也可能有的后天就要还,你必须精打细算,确保到期能还款,否则,你的生活要倒霉了——还不上贷款,你的100万元资产要拿去拍卖,拍卖后的所得可能只有90万元,你已经还不上贷款了,这时候,你就破产了——此时,你根本就不是拥有100万元资产的富翁,而是一贫如洗的破产翁了。所以,贷款不是钱。
只有央行发行的货币,才是真的基础货币。我们说的“国家发多少钱”,其实就是“央行应该发行多少基础货币”的意思。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总量只有12.88万亿元,每个中国人平均不到1万元,你能相信吗?
当然,当代金融统计,认为央行的基础货币不只有发行的货币,还有别的项目,比如银行存款等。由于央行自身是空白的,它的资产是等于负债的,所以,从负债角度说,央行的基础货币只有发行的货币、金融机构的存款两大项。如果从资产角度说,央行账户里有黄金,有外汇,有债券,等等。人们如今习惯上把央行的全部资产或者全部负债(它的资产等于它的负债),都看做是央行的基础货币。
到2024年11月底,中国央行的总资产是45.37万亿元。这个数字,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基础货币总量。大家赚钱啊,赚钞票啊,有利润啊,有收益啊,都是在这个45.374万亿元的大蛋糕里切。张三多了,李四可能就少了。居民个人多了,企业可能就少了。个人和企业多了,政府可能就少了。
所以,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要关心的是:这个45.37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合理不合理呢?如果说不合理,那么是多了还是少了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说央行的45.37万亿元基础货币多了,那物价就要涨,钱就不值钱了。如果说央行的45.37万亿元基础货币少了,那物价就要跌,钱就更加值钱了。
每个人,其实可以从物价趋势的角度,简单做一下判断:你觉得未来物价会涨还是会跌?由此你就知道当前的货币是多了还是少了。
但是,注意,这里是转折:货币多了,或者货币少了,总有一个临界点,只有多得太多,物价才会涨,只有少得太多,物价才会跌。而另一方面,有时候货币不多,物价也会暴涨,有时候货币不少,物价也会暴跌。这里面与供应和需求有关系,是我们以后要探讨的话题。
我们这里先只讨论一个话题:国家应该发多少钱,才能让人觉得满意,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觉得满意呢?
(注意,别想多了,这里不是说国家给你个人多少钱你才会满意,而是社会上应该有多少钱,才会让整个社会都觉得和谐顺利幸福)
这就是基础货币总量论的起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要落窠臼于传统的货币理论,也不能被现代货币理论束缚,更不能被西方经济学的教条缠住。怎么办呢?我们要回到货币的本源,从货币诞生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假设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大陆(就像中国的版图这样,四周要么是大海要么是高山,与外界完全隔绝),人们在生活,完全自给自足。
第一阶段,原始部落里阶段,部落里的人无论有无分工,结果是自己收获,自己消耗,如此生老病死繁衍。此时,无需货币。
第二阶段,部落交换时期。部落内或者部落间,因为物资的多样性,自己用不完的东西,拿去别人那里交换。这是以物易物的阶段。也不需要货币。
第三阶段:交易时期。但部落交换的规模逐渐扩大、物资资源逐渐增多的时候,以物易物的模式落后了,制约的因素太多。于是,慢慢产生了“一般等价物”。这个一般等价物,就是互相之间都认可的商品,后来慢慢演化成了货币。从最初的贝壳到后来的金属,再到后面的铜和白银,直至最后是黄金。这都是“硬通货”。是有形的通货时代。
从通货时代到纸币时代,是一个绝大的飞跃,金融理论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从纸币时代到数字货币时代,更是一个极大的飞跃,货币理论也应该彻底更新了。但是,无论怎样更新,“基础货币”的本源是不会变的,它就产生于最初的“以物易物”时代之后。不管是贝壳还是黄金,硬通货,才是我们所认可的“基础货币”。
现在的问题是:基础货币的总量应该是多少呢?
2024年的最后一个周,即将迎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这个周,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累计回笼8187亿元基础货币。而整个12月,央行累计净回笼货币2.2万亿元。如果央行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没有大规模放水,那么,年底的央行总资产估计还不到44万亿元,比2023年要下降1.5万亿左右。
如此奇特的景观,按说只能发生在经济火热、物价高企、利率走高的环境下。否则,央行干嘛要收回货币而不是扩大货币供给呢?问题是,我们的经济形势到底是怎样的呢?物价明明涨不动,11月上海和北京的消费数据下降超过了10%,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央行为什么要继续收紧货币呢?
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央行以及经济和金融管理部门的很多人都认可,目前的货币供给是宽松的。这一点,从日益走低的国债收益率上能反映出来——如果不是货币宽松,国债收益率为什么越走越高,连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都跌破了2%?
问题是,利率与基础货币多少是否成正比呢?
关于利率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谈。这里显然核心就在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时期内,究竟应该有多少基础货币呢?
我们回到当初的假设:假设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大陆(就像中国的版图这样,四周要么是大海要么是高山,与外界完全隔绝),人们在大陆里生活,完全自给自足。随后开始以物易物,再后来逐渐进入交易时代,有了基础货币:硬通货。
我们假设,一位农夫,每年劳动100天,产出的粮可以供自己日常消费。但是,他很勤劳,每年劳动200天,产出的粮食,自己吃完了,还有剩余。这剩余的部分,是用超出他基本消耗水平的劳动换来的。他可以把多余的部分拿去交易,换回来的,就是货币,基础货币。
由此,我们可以定义:基础货币,与人的超额劳动有关。超出了维系自己生存之外的劳动,理应可以兑换为基础货币。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鸿蒙初开,最原始的时期,应该有多少基础货币?
从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回答:最起码,那个农夫多余的劳动产量,应该可以完全兑换成货币。
既然如此,基础货币的初始值M0应该等于全社会所有人超额劳动的量。即这些货币,可以购买这个社会所有人的超额劳动。
设立一个参照系,假设1亿元可以购买这个社会所有人的超额劳动,那就意味着此时此刻,社会上有基础货币1亿元。有这1亿元,可以买断所有人超额劳动的全部产出。
然后,第二年,应该是多少货币?要增加多少?
人口有出生有死亡,有新增的劳动力。要想让增加的人口也参与额外的劳动,货币必须有一个增量。我们假设这个增量为a。即第二年的货币增量应该是M1=M0*a。
以后的问题就简单了,货币增量,必须保持a的增速。这就意味着货币总量必须不断增长。只有货币不断增长,才能让社会上的人们劳动不断增多。
这个货币增量系数a应该算多少呢?
它应该与两个指标相关:第一个,是人口的增速。第二个,是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速。人口增长越快,货币增速应该越大。劳动生产效率越高,货币增长速度也应该越大。
我研究过北宋、南宋和明清阶段政经形势最好的一段时间,它们的货币增速,大致是100年增长100倍左右。即货币增长百年百倍。如果这算复合增长率,其实就是每年4.7%左右。如果按照每年5%的比率增长,100年时间增长130倍而已。
百年百倍的货币增长,或者每年5%上下的增长速度,其实是能满足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
另一个例子或许也能证明。到1950年之前的400年间,欧洲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存贷款利率长期均值就是5%。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推算,1867-1960年,美国的货币增长157倍,年复合增长率5.4%。1960年,美国的基础货币总额是491亿美元。到2023年底达到5.82万亿美元,63年增长118倍,年复合增长率7.8%。综合起来,1867-1860年期间,货币增长18600倍,年复合增长率6.5%。
这就是古今中外的历史对照: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在经济最好的阶段,基础货币的增速不能低于百年百倍。如果以美国为参照,合理的基础货币增速应该是6-8%。
为了简单一点说明问题,假设增速是每年7%,那10年时间,总量翻番。
用这样的理论来对照中国,我们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体制问题,我们一度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货币不是社会的必需品。或者说,货币不是唯一促使人们参与劳动的媒介。人们不是为了货币而劳动,而是因为集体组织、集体和个人荣誉等要素去劳动。货币不是衡量劳动多寡的标志物。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1988年的价格双轨制还曾引发了很多问题。一直到1994年底,中国银行里的存款才比贷款多(即存款总额-贷款总额>0)。这意味着,当代中国的基础货币供给,1994年的时候才是0元。
那么,1949-1994年的45年时间,中国本来应该有多少基础货币呢?这个数字,很难确定。
目前的数据可以参考的是,1952-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是5万亿元。今天看来,这些GDP的统计可以说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农村数亿农民几乎没有现金收入,广大城镇职工和公务人员,工资也是低得可怜。1952年,中国有5.75亿人,那一年的GDP是679亿元,等于每年每年100元。而今天,中国每人每年的GDP创造量接近10万元。
即便如此,我们假设1978年末中国应该5万亿元基础货币,按照每年7%的增速10年翻一倍,那么,到2008年应该是40万亿元。而实际上,到这一年底,中国的基础货币规模刚刚突破20万亿元,相当于理论模拟值的一半。
同样,按照理论模拟值,2018年中国的基础货币应该是80万亿元,2024年应该是120万亿元——而实际上,中国的基础货币只有45万亿元左右。中国的基础货币缺口可能高达75万亿元。
我们退一步,假如我们认可1994年后中国的基础货币供给逐渐增加,逐渐满足了合理性,那么,到2014年底,中国的基础货币总额34万亿元,按照10年翻番的标准,到2024年底,中国的基础货币应该至少68万亿元。我们实际上欠账至少23万亿元。
于是,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在中国央行看来,中国是不缺钱的,没错,中国不缺贷款,我们的贷款规模足够了,但我们的问题是老百姓手里缺基础货币。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平均发放2万元基础货币,中国新增28万亿元基础货币,则中国经济立刻就能活过来、活起来、腾飞起来。
因为,有了这些基础货币,才会有真正的、无需刺激的消费。有了消费,才会消化企业的产能,才能促进企业生产,才能促进社会服务活起来。
一招棋下去,满盘皆活,就是这种局面。赞(15) | 评论 01月05日 13:56 来自网站 举报
-
-
【99%以上为甲流!什么是甲流?得了甲流会有哪些症状?】
3近期流感高发,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2024年12月3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本市正处于流感高发期,病毒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当前,流行毒株与疫苗株高度匹配,春节将至,市民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外出旅行做好防护措施。20... 展开全文赞(26) | 评论 (2) 01月05日 10:10 来自网站 举报
-
-
【国家应该发多少钱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基础货币总量论(中)】
如果给每个中国人平均发放2万元,经济将满盘活2024年的最后一个周,即将迎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这个周,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累计回笼8187亿元基础货币。而整个12月,央行累计净回笼货币2.2万亿元。如果央行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没有大规模放水,那么,年底的央... 展开全文赞(25) | 评论 (10) 01月04日 15:14 来自网站 举报
-
-
【开年黄金卖疯了!买金要先拿号,消费者排队8小时,梵克雅宝都不香了?】
新年伊始,添金多福的寓意让金饰消费迎来开门红。 据媒体报道,2025年元旦假期,上海多家金店黄金饰品柜台人头攒动,现场服务人员工作量翻倍,连外国游客也加入“买金大军”。 据时代财经了解,部分品牌的热门产品更是“一金难求”。当天,被称为“黄金中的爱马仕”老铺黄金(06181... 展开全文赞(55) | 评论 (2) 01月04日 14:44 来自网站 举报
-
-
【每周自媒体标题精选】1、为什么快递小哥全部赏穿黄马褂,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实在太大。2、许多股民眼中有泪,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3、女人大声叫你全名的时候,你知道是什么先兆吗?4、上铺兄弟的脚太臭,结果我获得了奖学金第一名。5、看了几个俄粉的IP地址,发现都是一个监狱的。6、...【每周自媒体标题精选】1、为什么快递小哥全部赏穿黄马褂,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实在太大。2、许多股民眼中有泪,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3、女人大声叫你全名的时候,你知道是什么先兆吗?4、上铺兄弟的脚太臭,结果我获得了奖学金第一名。5、看了几个俄粉的IP地址,发现都是一个监狱的。6、林业局要来检查,场长让我准备两只野鸡等待被没收。7、捡到一个纸条:下周3180点附近抄底,千万别告诉别人。徐翔敬上。
赞(9) | 评论 01月04日 14:42 来自网站 举报
-
-
【牛弹琴:不得不说,韩国再次创造了历史】
不得不说,韩国再次创造了历史。 真是一番操作猛如虎。1月3日,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大阵仗出动,执行逮捕被弹劾的韩国总统尹锡悦。 要知道,这是韩国宪政史上首次执行对现任总统的逮捕令,如果尹锡悦被逮捕,也是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个被逮捕的总统。 韩国各大电视台现场... 展开全文赞(38) | 评论 (2) 01月04日 13:48 来自网站 举报
-
-
【投资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忍,没有人能懂:2024年度收益小结】
刚刚从广州回到成都。飞机落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账户,查看自己的股票。这可能就是一个职业投资者,永远最牵挂的吧。很遗憾,这个12月份亏损较大:好在今年我的总收益还是大赚的,全年收益率高达164.77%。诚然,164%的年度收益率,跟全世界的任何一个投资者去比,也不算差。但是我却并... 展开全文赞(14) | 评论 (10) 2024-12-31 20:35 来自网站 举报
-
-
【年底价格战加速开卷,血拼抄底的汽车市场到底会卷向何方?】
每年岁末年初都是各家车企的促销旺季,各大车企都会集中在年底冲销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打折促销就成为了常态,就在最近有媒体曝出多家品牌集体降价,甚至有大降超4成的情况,让人不禁想问这血拼抄底的车市到底该卷向何方?一、年底价格战加速开卷?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一轮新的价格波动来袭,打... 展开全文赞(14) | 评论 2024-12-29 17:43 来自网站 举报
-
-
懂历史的人最通透,当年明月最经典的五句话:1、历史给我们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吸取过教训。2、成功只有一个: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3、小我如此,但大我呢,如果没有大我,何来幸福的小我。4、人生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5、...懂历史的人最通透,当年明月最经典的五句话:
1、历史给我们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吸取过教训。
2、成功只有一个: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3、小我如此,但大我呢,如果没有大我,何来幸福的小我。
4、人生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5、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赞(68) | 评论 (2) 2024-12-29 13:27 来自网站 举报
-
-
【花荣周末读史笔记系列148--投名状】1、一个人如果想做成什么事情,实现什么愿望,光有要求可不行,必须要有投名状,而且是别人难以拒绝的投名状。2、许多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光有愿望要求没有投名状,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年轻时也犯过这类错误,去一家央企公募基金求职,有部长亲属的推荐信有能...【花荣周末读史笔记系列148--投名状】1、一个人如果想做成什么事情,实现什么愿望,光有要求可不行,必须要有投名状,而且是别人难以拒绝的投名状。2、许多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光有愿望要求没有投名状,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年轻时也犯过这类错误,去一家央企公募基金求职,有部长亲属的推荐信有能力有名气,被拒绝,原因是没有投名状,公募不需要个人能力,特许经营权、银行白名单、资金力量才是他们真正的能力。3、许多人向我要求贴身学炒股、跟随我工作、解决北京住宿、帮忙生孩子,你的要求有了,还不低,我这边的情况你考虑了吗?你说你从拜我,你再从拜我能比得上崇拜但斌、刘彦斌、天津股侠吗?
赞(10) | 评论 2024-12-29 13:23 来自网站 举报
-
-
【相信自己,相信社会主义】近期,连续接到一些网友的私信,因为经济问题扛不住了,希望得到救助。我在这里一起回复一下:1、要相信自己,相信社会主义,你的困难一定会解决的,不能想不开,部分求助人还是很有水平的,尤其反日援饿有水平,好人会有好报的。2、关于求助对象要务实,有困难国家一定会...【相信自己,相信社会主义】近期,连续接到一些网友的私信,因为经济问题扛不住了,希望得到救助。我在这里一起回复一下:1、要相信自己,相信社会主义,你的困难一定会解决的,不能想不开,部分求助人还是很有水平的,尤其反日援饿有水平,好人会有好报的。2、关于求助对象要务实,有困难国家一定会救助你的,你欠人民银行的钱就应该好好的跟银行友好协商,咱们是公有制,人民银行也有你的一份,最终不会为难你的。向陌生人求助算什么事呢?人人都有难念的经,我这里已经承担了巨大社会压力,再说我是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
赞(13) | 评论 2024-12-29 13:19 来自网站 举报
-
-
【中国科技大暴兵,西方愣住了,世界创新中心向中国转移】
中国科技大暴兵,西方愣住了,世界创新中心向中国转移。过去一周中国大量的高科技创新不断闪耀出来,包括轰动全球的中国南北双六代机首飞,中国076电弹两栖攻击舰下水,第四代3000首飞,新一代时速450公里高铁测试等。这个月我国还发射了可以和手机直联上网的互联网商用版本卫星,而华为则配... 展开全文赞(49) | 评论 (2) 2024-12-28 16:29 来自网站 举报
-
-
【在西双版纳边玩,边炒作机器人股票爽翻天!明天打个飞的去广州玩耍!】
西双版纳有一点,我觉得不如三亚,就是早晨和晚上都比较冷。例如此刻,我刚刚吃完早餐,返回自己住的房子,穿着长衣长裤。三亚就不同了,即使大清早,也可以直接短裤上阵。有朋友好奇西双版纳目前的房租贵不贵?我的考察结论是:虽然比不上三亚,但肯定超过海口、北海之类的过冬旅居地了。例如我目前住... 展开全文赞(17) | 评论 (9) 2024-12-27 09:13 来自网站 举报
-
-
【苦楝树】
我不到一岁时,父亲复员到地方,起初一家子住在一套清水砖平房,三岁后才搬走。我对雪的最初记忆便留在那儿。我和姐姐曾在门前空地种下一棵苦楝树,离开时已长成。如今五十年过去,何处寻觅?还在否?赞(41) | 评论 (1) 2024-12-26 12:06 来自网站 举报
-
-
【机器人:西双版纳的老嬷嬷们,打败了美艳少妇……】
虽然中午的时候十分酷热,接近30度气温,但西双版纳的清晨还是有点凉的,下楼,我不得不穿上长裤,以及一件夹克。看了一下手机屏,显示气温13度:之所以下楼,是因为,人类不同于机器人,必须吃饭,填饱肚子。今天早餐我吃的是一碗羊肉米线,大份的,18元,吃到一半,我问店家,加羊肉多少钱?她... 展开全文赞(3) | 评论 2024-12-26 09:10 来自网站 举报
-
-
【独自在西双版纳吃一份东北水饺,过一个孤独却充实的圣诞节】
说真的,我是一个特别享受孤独的人。我从来都不羡慕“人来人往、呼朋唤友”的喧嚣生活。甚至,如果耳边有人呱噪,我会感到非常厌烦。这个圣诞节,我是独自在西双版纳度过的。并且我别出心裁,以吃东北水饺的方式,来庆祝圣诞。大多数人,不是吃什么西方的圣诞大餐吗?那又如何?我不在乎。周围一万个人... 展开全文赞(5) | 评论 (2) 2024-12-25 21:59 来自网站 举报
-
-
【正式许可!首批6家干细胞外资企业进驻中国,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干细胞市场的大门,被外资打开? 被学界奉为“万能细胞”“生命之源”的干细胞,历来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明星,也是国家重点关注对象。过去很长时间里,基于技术、市场、安全性等考虑,我国一直未允许国内企业从事与干细胞相关的产品生产,也一直明令禁止向外资企业开放。 然而如今,政策发生变... 展开全文赞(4) | 评论 2024-12-25 18:11 来自网站 举报
-
-
【养老FOF,怎么“翻红”了?】
基金投资是一项“长期事业”。作者 | 李白玉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居民养老投资又有新选择了。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 展开全文赞(12) | 评论 2024-12-25 17:47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