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时代2019年报点评:加快产能扩张,CTP竞争优势凸显【安信电新】】
事件:公司公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57.88亿元,同比增长54.63%;归母净利润45.60亿元,同比增长34.64%;扣非归母净利39.15亿元,同比下滑25.15%。■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价格竞争力优势明显。市场方面:根据GGII统计,公司2019年实现装... 展开全文宁德时代2019年报点评:加快产能扩张,CTP竞争优势凸显【安信电新】
事件:公司公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57.88亿元,同比增长54.63%;归母净利润45.60亿元,同比增长34.64%;扣非归母净利39.15亿元,同比下滑25.15%。
■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价格竞争力优势明显。市场方面:根据GGII统计,公司2019年实现装机量32.3GWh,市占率高达54.7%,相比2018年的41.3%市占率提升了13.4pcts。同时,据Marklines统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116.6GWh,公司实现销售40.25GWh,全球份额高达34.5%,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售价方面:根据年报数据,公司2019年单位产品售价约0.96元/Wh,同比下降17.2%,单位成本约0.686元/Wh,同比下降10.1%,成本下降幅度有限,主要系设备加速折旧以及811产线前期良品率较低影响。其中,2019H1单价为1.03元/Wh,毛利率为28.88%,2019H2公司产品单价为0.91元/Wh,毛利率为28.13%,较上半年下降0.75pcts,整体趋于稳定。随着CTP等技术的普及,根据GGII数据,预计2020年平均单价将降至0.83元/Wh,价格竞争优势明显。
■研发投入维持高占比,巩固技术领先优势。截止2019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364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143名、硕士学历的1943名,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计29.92亿元,同比增长50.27%,占比营业收入约6.53%,维持高占比,进一步巩固公司技术全球领先优势。目前,公司共拥有2,369项境内专利及1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2,913项。同时,公司2019年成功推出CTP无模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有望降本20%,能量密度有望提升10-15%;叠加公司在4C快充、低温自加热、高镍电池等领域的全球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将进一步拉大于松下(圆柱)、LG(软包)等竞争对手的价格和性能优势!
■定增200亿加速电池产能扩建,提升全球供应能力。截止2019年底,宁德湖西基地项目进度78.35%,预计投产产能约16GWh;江苏溧阳基地项目进度为37.15%,预计投产产能约3GWh;时代上汽项目进度为33.20%,预计投产产能约6GWh;欧洲工厂项目进度2.59%,预计2021年达产14GWh,且公司对欧洲基地投资由2.4亿欧元提升至不超过18亿欧元,预计2026年产能将达100GWh。整体来说,公司2019年合计产能约53GWh,在建产能约22.2GWh,2019年产能利用率约89.17%,长远来看产能利用率有望保持75%-85%的水平。公司2020年2月27日发布公告,拟定增200亿元,用于湖西扩建项目、江苏时代三期、四川时代一期、前沿技术储备等,总规划产能52GWh,2022年有望将产能扩张至150GWh,奠定公司全球第一的供应能力。
■深度绑定核心人才,巩固可持续竞争力。报告期内,CATL 2019年限制性股权激励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1900万股,占总股本的0.87%,激励对象为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3838人,授予价格35.67元。本次激励草案1376名员工按5期各20%解锁、3663名员工按2年解锁,解锁条件为2019-2023年起营收目标累计不低于320、670、1060、1490、1960亿元,对应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07%、9.38%、11.43%、10.26%、9.30%,综合考虑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增速,此次考核指标较为宽松,核心目的在于深度绑定公司核心人才,巩固团队稳定性,增强公司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25/69.78/97.5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7、3.16、4.42。维持公司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50.00元。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终端产销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1
整体经营情况
公司整体业绩符合预期: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457.88亿元,同比增长54.63%;实现归母净利润45.60亿元,同比增长34.64%,扣非归母净利润39.15亿元,同比增长25.15%。其中2019Q4,公司实现营收129.32亿元,同比增长23.5%,归母净利10.96亿元,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率为8.48%,同比下降1.15pcts,环比下降2.24pcts,主要系公司产品价格下降所致。
按业务结构:动力电池系统销量40.25GWh,共实现营收385.84亿元,同比增长57.38%,业务占比约84.27%,毛利率约28.45%,同比下降5.65pcts;电池材料实现营收43.05亿元,同比增长11.51%,业务占比约9.40%,毛利率增加1.35pcts至24.40%;储能业务实现营收6.10亿元,同比增长221.94%,储能市场布局及推广开始取得成效。其中,动力电池毛利率下降,主要系补贴退坡导致价格下降;锂电材料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上半年锂、钴资源价格下降,规模扩大,电池回收利用业务的开展等。
2
市占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2019年国内装机份额54.7%,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根据GGII数据,公司2019年实现装机量32.3GWh,市占率高达54.7%,相比2018年的41.3%市占率提升了13.4pcts。其中,2019年7月受益客车放量,LFP占比提升(宁德时代装机约2GWh),CATL7月份实现装机3.12GWh,市占率近70%,彰显公司龙头优势。同时,据Marklines统计,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221万辆,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116.6GWh,公司实现销售40.25GWh,全球份额高达34.5%,连续三年全球第一。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特斯拉国产版Model 3放量,公司市占率短暂回落,随着后期国内产业复苏以及特斯拉铁锂方案的批量供货,公司2020年综合市占率有望维持在55%的水平。
3
动力电池19年毛利率下滑明显,下半年趋于稳定
售价整体竞争优势明显,设备加速折旧影响成本。根据年报数据,我们测算公司2019年单位产品售价约0.96元/Wh,同比下降17.2%,单位成本约0.686元/Wh,同比下降10.1%,成本下降幅度有限,主要系设备加速折旧以及811产线前期良品率较低影响。其中,公司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出货16.4GWh和23.85GWh,经过测算2019H1单价为1.03元/Wh,毛利率为28.88%,2019H2公司产品单价为0.91元/Wh,毛利率为28.13%,较上半年下降0.75pcts,整体趋于稳定。根据GGII,预计2020年平均单价将降至0.83元/Wh。
Q4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环比有所改善。根据年报数据,2019Q4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9%,同比下降6.6pcts,环比提升1.1pcts;扣非归母净利率, 2019Q4为7.4%,环比下降1.7pcts,主要原因有四季度排产较大,成本较高的海外配套占比提升有,以及公司年底大幅确认研发费用等。
4
期间费用分析
财务费用正向贡献利润,整体费用率改善明显。2019年,公司期间三项费用率为13.54%,同比下降2.27pcts,随公司业务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三费费率有望持续降低。其中,管理费用率为10.54%(研发6.53%),同比下降1.56pcts;销售费用率4.71%,同比上升0.05pcts,与上半年相比提升0.74pcts,主要系公司下半年海外业务放量导致运输费用增加等;财务费用率-1.71%,主要系公司货币资金及现金管理规模增长,持续正向贡献利润。
研发投入维持高占比,巩固技术领先优势。截止2019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364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143名、硕士学历的1943名,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计29.92亿元,同比增长50.27%,占比营业收入约6.53%,维持高占比,进一步巩固公司技术的全球领先优势。目前,公司共拥有2,369项境内专利及1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2,913项。同时,公司2019年成功推出CTP无模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有望降本20%,能量密度有望提升10-15%;叠加公司在4C快充、低温自加热、高镍电池等领域的全球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将进一步拉大于松下(圆柱)、LG(软包)等竞争对手的价格和性能优势!
5
营运能力提升,现金流健康
营运能力显著提升,议价能力较强。截止2019年底,公司应收账款83.3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约8.23%,周转天数为57天,较2018年下降约23天,主要系公司议价能力较强,回款情况较好。公司存货约114.81亿元,动力电池库存约10.53GWh,存货周转天数为102.83天,存货周转天数上升主要系公司产能增长较快,补贴退坡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存货增加。期末预收款项61.61亿元,比期初增长23.4%,表明公司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现金流质量健康。根据公司年报数据,公司2019H1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72.76亿元,全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134.72亿元,继续维持巨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6
产能状况:定增200亿加速产能扩建,提升全球供应能力
定增200亿加速电池产能扩建,提升全球供应能力。截止2019年底,宁德湖西基地项目进度78.35%,预计投产产能约16GWh;江苏溧阳基地项目进度为37.15%,预计投产产能约3GWh;时代上汽项目进度为33.20%,预计投产产能约6GWh;欧洲工厂项目进度2.59%,预计2021年达产14GWh,且公司对欧洲基地投资由2.4亿欧元提升至不超过18亿欧元,预计2026年产能将达100GWh,显著增强公司的全球供应能力。整体来说,公司2019年合计产能约53GWh,在建产能约22.2GWh,2019年产能利用率约89.17%,长远来看产能利用率有望保持75%-85%的水平。公司2020年2月27日发布公告,拟定增200亿元,用于湖西扩建项目、江苏时代三期、四川时代一期、前沿技术储备等,总规划产能52GWh,2022年有望将产能扩张至150GWh,奠定公司全球第一的供应能力。
财务预测表
赞(66) | 评论 (18) 2020-04-27 10:04 来自网站 举报
-
【特高压专题之三:新基建起舞,特高压领衔电网投资【安信电新】】
电网基建向来是稳经济的压舱石和助推器。“十三五”期间,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划总投资2.38万亿元,带动电源投资3万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超过0.8Pct。过往特高压项目出现三拨集中核准与建设期,第一拨集中在2008/09年,4条特高压线路启动;第二拨是在2014/15... 展开全文特高压专题之三:新基建起舞,特高压领衔电网投资【安信电新】
电网基建向来是稳经济的压舱石和助推器。“十三五”期间,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划总投资2.38万亿元,带动电源投资3万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超过0.8Pct。过往特高压项目出现三拨集中核准与建设期,第一拨集中在2008/09年,4条特高压线路启动;第二拨是在2014/15年,能源局集中批复4交5直9条特高压治霾输电通道。2018年9月,面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和外部贸易环境恶化,能源局启动了第三轮特高压项目,然而在后续的核准推进上均低于此前的时间安排。除青海-河南和张北-雄安1直1交按原计划在2018Q4核准外,目前仍有3直 5交线路未核准。
保民生稳增长,国网重点推进一批建设工程项目。 2月10日,国网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共计12条举措。按照“2月15日前复工一批、2月底前复工不低于50%、3月15日前除湖北省外全面复工”基本原则,已有1,600多项电网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开工复工,投资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拟核准开工建设的荆门-武汉-长沙-南昌等多条线路均为华中环网工程,再加上投资185亿的陕北-武汉±800KV特直工程,将直接提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信心。
短期内电网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4500亿以上。到2018年末,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规模约3.9万亿,资产负债率长年保持在55%-57%之间。我们假设国网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6%左右,以20年折旧+当年的利润总额测算,国网公司投资能力仍能保持在4,500-4,900亿之间。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多项特高压项目和一大批电网重点基建项目将在2020/21年重点推进,我们判断短期内电网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高位。
在建和即将启动的14条特高压线路投资规模预计在2,000亿。目前已经有5条特高压线路进行了设备招标,站厅类设备预中标金额290亿元。参考已招标设备用量及招标价格,拟核准建设的7条线路站厅类设备招标金额测算在342亿元。整体测算,14条线路的释放的设备规模在632亿元,如果只考虑变压器、电抗器、GIS、换流阀、直流场开关设备等主设备,我们预计在500亿元左右。
预计特高压线路的建设交付主要集中在2020/21年。基于稳增长和清洁能源输送的需要,短期内集中上马一批特高压电网基建工程迫在眉睫。国家电网也明确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进度,力争尽早核准开工,我们预计这14条线路中未核准项目都有望在2020年内核准。从项目招标时间节点及过往特高压项目设备交付节奏来看,2020/21年是设备制造商交付大年,我们估算2019-2022年特高压主设备的交付金额预计在87、228、283和34亿元。
投资建议:从业绩弹性来看,重点推荐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建议关注中国西电、特变电工、保变电气等。面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确保安全并提质增效仍是电网企业面临的艰巨任务,因此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只会加快,从估值和长期发展走势来看同时重点推荐国电南瑞。
风险提示:项目核准延后;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相关测算的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等。
目录
1
新基建重启,特高压领衔电网投资
1.1. 电网基建向来是稳经济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电网投资一直是拉基建稳增长的主力军之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十三五”期间,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划总投资2.38万亿元,带动电源投资3万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超过0.8Pct。而特高压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尤为显著,以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两条±800千伏特直项目为例,“两直”工程2015年核准、2017年末建成,项目总投资474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213亿元,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18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3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亿元。
特高压对拉动经济发展的效应显著。过往特高压项目出现三拨集中核准与建设期,第一拨集中在2008/09年,4条特高压线路启动,2010年特高压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了1,118亿元;第二拨是在2014/15年,能源局集中批复4交5直9条特高压治霾输电通道,2016/17年特高压投资规模则分别达到了886亿元和1,080亿元。
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启动了第三轮特高压集中建设共计14条线路。2018年下半年,面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和外部贸易环境恶化,因此能源局再次启动了大规模电网投资。2018年9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发挥重点电网工程在优化投资结构、清洁能源消纳、电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加快推进青海-河南特直、张北-雄安特交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
第三轮特高压项目建设与核准进度低于预期。实际上,在后续的核准推进上,第三轮特高压项目均低于此前能源局的时间安排。除青海-河南和张北-雄安1直1交按原计划在2018年四季度核准,陕北-武汉和雅中-江西则分别延后到2019年1月和8月核准。原计划于2018年4季度核准的驻马店-南阳、驻马店-武汉等5条配套特高压交流到目前为止仍未核准,原计划于2019年核准的南阳-荆门-长沙特交、云贵互联、闽粤互联等线路也未核准。
1.2. 保民生稳增长,1600多项电网基建工程开工
重启特高压开工键,发挥稳增长压舱石、助推器作用。此次新冠疫情对整体经济短期内影响较大,推动稳增长以对冲疫情冲击、带动产业链恢复元气已成为电网公司乃至国家层面更紧迫的任务。线路长、投资额大、输送能力强的特高压工程,撬动效果最为直接。
保民生稳增长,国网重点推进一批建设工程项目。 2月10日,国网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共计12条举措。并明确按照“2月15日前复工一批、2月底前复工不低于50%、3月15日前除湖北省外全面复工”基本原则,1,600多项电网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开工复工,投资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
物资招标节奏同步加快。在发布项目重启的同时,国家电网也开始利用线上发标、异地评审等措施,加快已招标项目开评标工作,2月份完成开评标项目28个,采购规模约196.42亿元;此外还将再发布招标公告项目23个,并在3月份完成相关招标采购工作。2月10日当晚,国网物资公司就公开发布2020年第一次变电设备、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在线监测设备、特高压换流站备品备件招标采购等3个项目的采购公告,采购规模约33亿元。
多条项目位于/途经湖北,助推当地经济恢复。国家电网公司拟推动年内核准开工建设的荆门-武汉-长沙-南昌等多条线路均为华中环网工程,再加上投资185亿的陕北-武汉±800KV特直工程,将直接提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信心。
2
电网投资或将维持在高位,2020/21年是特高压项目集中建设期
2.1. 电网投资或将维持在高位
短期内,电网投资规模或将继续保持在高位。受用电量增速放缓及降电价影响,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的电网投资规模有所下降。2019年,国家电网实际完成电网投资4,473亿元,同比降低11%;较2019年5,126亿元的投资预算,实际投资额压减了12.7%。2020年1月,国家电网工作会议上发布2020年电网投资计划为4,080亿元,同比下降约8.8%。
电网利润持续下滑,但仍能保持4,500亿以上的投资能力。到2018年末,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规模约3.9万亿,资产负债率长年保持在55%-57%之间。根据财新报导,2019年国网利润总额持续下降,约为770亿元。我们假设国网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6%左右,以20年折旧+当年的利润总额测算,国网公司投资能力仍能保持在4,500-4,900亿之间。
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多项特高压项目和一大批电网重点基建项目将在2020/21年重点推进,我们判断短期内电网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高位。
2.2. 在建和即将启动的14条特高压线路投资规模预计在2000亿
在建和即将启动的14条特高压线路投资规模预计在2000亿。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雅中-南昌3条线路动态投资规模已经初定,分别为226、185和238亿元。白鹤滩-江苏±800KV特直线路根据其初步落地方案、线路长度、输送容量,我参考2017年投运的扎鲁特-青州和上述已公告动态投资规模的3条特直线路,估算动态投资规模在300亿元。白鹤滩-浙江线路±800KV输送容量、线路长度均与白鹤滩-江苏接近,动态投资规模估算也在300亿元。云贵互联通道工程和闽粤联网工程根据其落地方案、线路长度及输送容量,参考黑河直流背靠背和渝鄂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案及其投资情况,测算云贵和闽粤两项直流工程的投资规模合计约为100亿元。
特高压项目投资中基建占比较大。根据中电联统计过往统计数据,特高压项目建设投资中基建的占比约为45%(含征地及清理费用),电缆、铁塔、金具等线路类设备占比约25%,变电/换流站等站厅类主设备投资占比30%左右。特高压直流项目两端的换流站厅投资额较为确定,线路类设备则与距离长短成正比;特高压交流的线路投资和变电站厅设备投资基本与线路长度成正比,线路越长则中间落地的变电站也越多。
通常而言,线路类设备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且区域性强,盈利水平也较低。在对特高压设备企业的投资分析中,我们主要以关注站厅类设备为主。交流特高压的关键设备是变压器和GIS(封闭式组合电器),直流特高压关键设备主要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和平波电抗器等。
目前已经有5条特高压线路进行了主设备招标。2019年1月29日,张北-雄安、驻马店-南阳1000KV特交工程和青海-河南、陕北-湖北±800kV特直工程分别进行了设备招标;2019年6月,张北-雄安、驻马店-南阳1000KV特交工程进行了第二次设备招标;2019年9月,雅中-江西±800kV特直工程进行了设备招标。
5条线路主设备招标共计289.85亿元,主要8家企业中标占比85.3%。从招标设备类型来看,主要为换流变、换流阀、GIS、交流变(含电抗器)、电容器等,占比分别为35.3%、15.6%、13.7%、10.1%和5.4%。从中标企业来看,主要为中国西电、国电南瑞、山东电工、特变电工、平高电气、保变电气等企业,中标占比分别为16.7%、15.5%、13.7%、11.85%、10.6%和9.9%。
拟核准建设的7条线路主设备招标金额测算在342亿元。参考目前已招标的5条特高压线路设备用量及招标价格,我们对后续拟建的7条线路主设备招标金额进行了测算:1)华中环网5条交流特高压线路参考张北-雄安和驻马店-南阳的招标情况;2)白鹤滩-江苏/浙江两条±800kV的特高压直流参考青海-江南及陕北-武汉的招标情况;3)云贵和闽粤互联主要是为网间联接工程,以站厅设备为主,参考黑河直流背靠背和渝鄂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项目我们折算为1条±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设备用量。
参考前述5条线路的中标情况,我们对主要公司未来可能的中标量也进行了测算。在过往的直流项目招标中,南瑞和许继的中标份额都较为固定,分别在50%(含继保电气)和30%,但在雅中-江西的线路中两端换流阀和控保均为南瑞中标,我们预计许继在白鹤滩-江苏/浙江及2条互联互通工程的中标占比应该会有所上升。
整体测算,14条线路的释放的设备规模在632亿元,如果只考虑变压器、电抗器、GIS、换流阀、直流场开关设备等主设备,我们预计在500亿元左右。
3
特高压业绩弹性测算及重点推荐
3.1. 主要上市公司特高压业绩弹性测算
预计特高压线路的建设主要集中在2020/21年。首先,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基于稳增长的需要,在短期内集中上马一批电网基建工程的效果最为显著,而投资规模大涉及产业链长的特高压必为首选。再次,从电力输送的角度,也有集中上马特高压线路的必要性。雅中-江西±800kV特直涉及雅砻江中游4座水电站300亿度水电的外送,同时凉山州也地处国家重点扶贫的“三区两州”。而白鹤滩-江苏/浙江两条±800kV特高压直流送端的白鹤滩水电站,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为仅次于三峡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按建设规划将于2021年5月下闸蓄水,同年6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国家电网公司也明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前期进度,力争尽早核准开工,我们预计其余未核准项目都有望在2020年内核准。
从设备交付节奏来看,2020/21年是交付大年。已开工招标的3直2交,从招标时间点及设备厂商生产交付的安排来看,我们预计2019/20/21的交付比例分别为30%、55%和15%。白鹤滩-江苏/浙江两条±800kV项目,我们判断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核准开工;5条交流线都集中在湖北疫区,从拉经济增长的角度,我们判断也有望在疫情结束后快速推进;2条互联互通工程则可能在年内完成核准。基于对上述项目核准开工的判断,我们假设拟核准建设项目的交付节奏分别为:20%、70%和10%。
基于上述交付节奏假设,我们对主要公司未来几年的特高压交付订单做如下测算:
特高压相关设备的盈利水平通常较高,根据过往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毛利率一般保持在30%以上,净利率水平一般在10%以上。
根据各上市公司主要涉及的产品及过往特高压板块盈利水平,我们对主要上市公司的盈利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3.2.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许继、平高和南瑞
重点推荐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和国电南瑞。当前特殊背景下,以特高压为首的电网基建项目既有稳经济保增长的需要,也是解决西南、西北清洁能源输送的迫切需求。已开工建设的5条特高压线路和拟核准开建的7条线路,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站厅类关键设备规模有望达到632亿。2020/21年将是特高压设备集中交付期,从业绩弹性来看,重点推荐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建议关注中国西电、特变电工、保变电气等。面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确保安全并提质增效仍是电网企业面临的艰巨任务,因此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只会加快,从估值和长期发展走势来看同时重点推荐国电南瑞。
建议同时关注后期配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投资提速的情况。从稳增长的角度看,配电网建设更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在特高压骨干网架逐步落地完善后,配网投资将是智能电网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增量配电网、配网自动化及电力信息化与数字化等领域将成为投资重点。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等公司配网业务占比也相对较高,仍值得持续关注。此外,作为电路末端关键设备的低压电器用量也将随电网数据化和配电网投资上升而加快,重点推荐正泰电器和良信电器。
赞(75) | 评论 (20) 2020-04-27 09:53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7】
重点推荐《策略|公募持仓变化对行业配置有何指引?兼论最新观点》我们继续维持前期对Q2市场格局的判断:(1)市场底部区域的逻辑:资产荒背景下股债收益差10年最低,构筑了市场的底部区间。3月下旬的一段时间,年初以来被持续净赎回的蓝筹ETF,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净申购,印证了“资产荒”背景... 展开全文【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7
重点推荐
《策略|公募持仓变化对行业配置有何指引?兼论最新观点》
我们继续维持前期对Q2市场格局的判断:(1)市场底部区域的逻辑:资产荒背景下股债收益差10年最低,构筑了市场的底部区间。3月下旬的一段时间,年初以来被持续净赎回的蓝筹ETF,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净申购,印证了“资产荒”背景下,股债收益差创十年最低对市场起到的稳定器作用。(2)Q2市场反弹性质的判断:资金面退潮、脉冲式反弹、回归当期业绩。今年Q2国内宏观流动性的绝对水平大概率仍是宽松,但边际变化上,银行间流动性(银行间流动性shibor3个月Q1大幅回落,但近期开始底部震荡)和微观股票市场流动性(公募基金发行、ETF申购)二季度很难实现比2月份更加宽裕环境。在Q2的脉冲式反弹中,当期业绩较好的板块可能持续占优,重点推荐Q2政府资金流向主导的方向(医疗信息化、医疗器械、消费建材、装配式建筑、电梯、水表、环保等)。
《金工|量化周观点:什么信号出现将有反弹?》
市场继续处于震荡格局,上证震荡区间位于2700-2900点,决定震荡格局中市场短期走向的核心的变量在于市场情绪变化,从技术走势上看,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捷的是交易金额的变化,交易金额的突然放大或者大幅萎缩往往蕴含短期方向的变化。因此短期来看,市场处于调整阶段,耐心等待交易金额的萎缩,从目前的交易活跃度来看,若wind全A交易金额萎缩至5000亿以下,市场有望迎来一定幅度的反弹。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权益仓位维持50%。 《电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点评:B端回暖,放量可期》
本次政策发出信号“B端市场支持和推广力度有望加大”。本次B端政策支持将使得车企毛利率重返8-14%,毛利率提升幅度在7-8%,预计车企推动B端电动化意愿大幅增强。C端考虑三电成本继续下降,补贴即使退10%,预计边际盈利改善仍明显。总结:总体来看,本次政策很好的对冲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基数,预计自下半年起,电动车销量同比有望大幅提升,维持今年悲观134万辆(Q1-Q4分别为11/27/41/55万辆),中性150万辆预测。展望明后年,补贴延迟2年也顺应了行业成本下降趋势,且自2021年起双积分压力开始提升,为明后年放量奠定基础。投资建议:三重逻辑(国内政策+欧洲弹性+国产tesla弹性)叠加的【宁德时代】、特斯拉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汽车)、【三花智控】(家电)、【宏发股份】(后两个海外敞口略高)、【科达利】、【天赐材料】(和内需关系高)。 《银行|从基金持仓看银行股:一季度银行股持仓下降明显》
1Q20机构前十大重仓股中银行股占比下降明显。20Q1机构重仓银行个股变化不大,持仓前5位的均为业绩较好、业务特色鲜明的银行。20Q1机构增持防御属性强的大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机构持仓占比降幅较大。投资建议:年初以来一线龙头股价回调明显,性价比凸显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大,对冲政策力度加码。新冠疫情之下,消费低迷,复工延迟影响投资。银行龙头股回调幅度较大,投资价值显现。我们认为,政策加码之下,随着政策落地发挥效果,市场对银行股的悲观预期有望发生逆转,支撑估值上升。复盘08年金融危机,经济刺激之下,银行股迎来一波大行情。我们主推一线龙头-招行、平安、常熟、光大、兴业,关注邮储、北京、江苏银行。 买方观点 客户认为Q2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继续区间震荡格局。当前阶段看好一季度不好但大概率趋势性改善、大方向明确的品种,比如新能源汽车,但在寻找合适的买点,以及受疫情影响大但是需求在慢慢恢复的头部餐饮和旅游企业。关注明年业绩有弹性的品种,包括5G产业链、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餐饮、酒店旅游、白酒等。当前阶段对于涨幅过大的医药和必选消费反而比较谨慎。 研究分享 《银行|苏州银行首次覆盖:零售战略提速,小而美的城商行》
零售战略提速,盈利有望好转。背靠苏州发达经济,业务发展具有优势。苏州银行业务倾斜明显,19年零售战略提速。盈利有望好转,非息收入增长较快。息差位于城商行前列,有收窄趋势。资产质量改善,资本较为充裕不良认定更加严格,后续仍有压力。投资建议:业务倾斜明显,零售战略提速。资本较为充足,有望推动业务发展、贷款高增,带来估值提振。目前19年PB估值较上市城商行溢价20%,估值仍有上行空间。受疫情影响,预计20-22年净利润增速为4.1%/7.8%/7.2%,对应EPS0.77/0.83/0.89元。当前19年苏州银行1.004倍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估值仍有上行空间,估值仍有上行空间,首次覆盖给予苏州银行20年1.1倍PB,目标价10.07元,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息差大幅收窄,经济下行超预期,贷款增速不达预期,疫情持续扩散。 《天风非银金融团队|周观点:一季报后保险股迎来重要配置时机,流动性宽松有望继续提振券商股估值》
投资要点:1)券商方面,LPR、TMLF利率下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业务受理与审查工作即将启动。我们预计后续资本市场改革利好政策将持续落地,流动性宽松+政策催化短期有望继续提振券商股估值。推荐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建议关注中信建投H。2)保险方面,一季报已基本充分反应了负债端受到的疫情冲击,我们判断后续线下展业的恢复+保障需求的提升+各家较为积极的业务推动策略将带来保单销售改善;保险股目前估值所隐含投资收益率预期较低,平安A股为4.1%(未考虑科技、管理等各种溢价),国寿A股为3.5%,新华、太保A股低于2.5%,保险端改善将带来估值向上修复的动力。半年到1年的维度推荐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长期推荐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建议关注友邦、太保H。非银重点推荐:华泰证券、中信证券;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建议关注中信建投H、中国太保H。 《天风非银金融团队|中国太保:1季报净利润同比+53%,表现亮眼,逆市体现其投资的稳定性;寿险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后续将迎来改善,积极推荐》
1、太保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53.1%,远超市场预期。2、寿险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个险新单保费同比-31.1%,其中期交保费同比-37.7%,略低于预期。3、产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10.4%,其中车险同比-0.5%,非车险同比+32.5%,优于预期。4、投资方面,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2%,同比-0.2pct;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5%,同比-0.1pct;其他综合损益变动为-9亿(预计主要为股票的浮亏带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也较平稳,我们判断与股票+基金占比较低及市值类债券占比较高有关(受益于利率下行)。太保利润及投资收益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往往小于同业,与其投资端稳健的风格有关。 《房地产|阳光城:拿地销售以稳为主、杠杆水平持续改善》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10.49亿元,同比增长8.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33.21%。业绩增长亮眼、盈利能力改善、归母权益大幅提升。销售积极,预计2020年销售有望持续正增长。杠杆水平持续改善,受益于融资环境改善最明显。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土地储备布局一二线较高,且是高杠杆房企的代表,公司降杠杆力度显著,同时伴随随公司信用评级持续提升,综合融资成本有望下降,公司坚持树品质、增规模、降杠杆的战略,精细化管理积极应对行业环境变化。但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34/71.74/86.22亿元(原20-21预测值分别56.1/74.5亿),对应EPS为1.33、1.76和2.11元,对应PE为5.00X、3.79X和3.15X,维持“买入”评级,参考万科保利2020年PE均值6.05,给与公司2020年6倍PE,六个月目标价7.98元。 《传媒互联网|周观点:营销及阅读表现活跃,面向五月重点绩优主线》
上周营销板块活跃【省广、引力、思美、蓝标、壹网壹创】,前期持续提示边际改善【视觉】;阅读板块上周提示下【掌阅】带动【中文在线、平治】也有表现。我们上周外发掌阅深度、营销行业及电商行业三篇报告进行超前精准提示。游戏板块上周回调可能是Q1高增长兑现后资金调仓。整体看临近五一,市场观望情绪加大。基金Q1持仓披露,传媒行业获明显加仓,传媒(申万一级)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比重为5.21%,环比19Q4提升1.23pct,基金重仓市值前五为【芒果、完美、三七、分众、吉比特】,符合我们春节后重推在线经济主线判断。本周财报也将披露完毕,我们维持前期观点,一方面在海外逐渐明朗前,聚焦业绩核心,关注Q1高增长个股及其Q2趋势,延续在线消费&5G相关主线不变;另一方面关注Q2有望获得边际改善领域如营销板块,院线板块则根据复工信号关注长期价值。 《传媒互联网|三六零:风物长宜放眼量,疫情不改长期空间-19年年报&20Q1季报点评》
三六零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9%至128.4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至35.25亿元。较好费用控制带动公司运营效率优化,扣非净利率持续提升。智能硬件业务升级,政企安全业务持续开疆拓土。投资建议:疫情影响公司20Q1业绩,但考虑到公司的主营业务Q1为淡季,且随着复工复产节奏,互联网广告行业亦有望迎来复苏,因此我们维持原有业绩预期,新增2022年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3亿元/49.96亿元/56.32亿元,同比增长-27.72%/15.57%/12.74%(19年包含奇安信一次性投资收益);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0.12亿元/46.85亿元/53.22亿元,同比增长13.84%/16.78%/13.58%。考虑三六零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龙头地位,在政企安全领域亟待释放的商业化前景及定增落地对公司业务的强化,维持“买入”评级。 《半导体|周观点:从PB角度讨论沪硅产业市值空间》
半导体硅片行业具备典型的周期属性,随下游半导体周期波动,在景气周期时企业具有产能趋紧涨价带动毛利率上升的特征,适用PB估值。从PB角度估值看沪硅产业收入空间:2019年环球晶圆净资产106亿人民币,支撑销售收入136亿人民币;日本SUMCO净资产194亿人民币,支撑销售收192亿人民币。目前上海硅产业集团上市后的净资产73亿人民币,保守估计未来可支撑收入70-100亿人民币,而19年公司营收为15亿人民币,因此我们预计未来收入空间是目前收入近5-7倍。从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看,沪硅产业所在的硅片行业市场空间大,但当前PB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产替代是国内半导体板块优质公司的核心逻辑。板块优质公司都将享受国产替代下的核心成长逻辑。看好全球产业共振叠加国产替代赛道上的优质龙头:中芯国际(先进制造)/兆易创新(存储)/北方华创(设备)/沪硅产业(硅片)/中环股份(硅片)/圣邦股份(模拟)/闻泰科技(功率)/长电科技(封测)/华特气体(特气)/耐威科技(MEMS) 《通信|周观点:电联5GSA无线主设备集采落地,5G新基建持续发力》
1、电信联通5GSA无线主设备联合集采落地: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入围。1)本次份额进一步向中国厂商集中,诺基亚基本出局。2)从报价及中标份额看,是中国厂商综合实力在5G时代的优势体现;3)中兴的份额进一步提2、中国电信公示5G核心网主设备集采结果:华为、中兴、爱立信中标升,坚定看好中兴。本周投资观点:5G迎来大规模建设期,从2019年2季度开始,行业业绩开始“U”型反转,疫情影响下5G等“新基建”建设有望加速,预计全年投资规模有望符合甚至超预期。近期运营商5G集采集中落地,建议重点关注一季报业绩增长好以及5G、云计算赛道的优质标的。5G投资机会核心机会在5G网络(主设备为核心)+5G应用(视频+流量+物联网) 《通信|中兴通讯:虽受疫情影响Q1总体仍稳健,5G建设高峰到来,全面推进值得期待》
公司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14.84亿元(YoY-3.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亿元(YoY+20.51%)。1、虽受疫情影响,整体表现仍稳健。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芯片等重要领域自研能力提升。3、三大运营商的5G基站招标落地,行业迎来密集出货期值得期待。投资建议:通过2G到4G网络建设时代的发展,公司业已成为全球前四、国内前二的电信设备商龙头,在新一轮的5G建设大时代下,凭借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布局,有望引领全球5G发展,持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当前,我们认为当前公司的风险已大概率出清,5G龙头正在重新起航,坚定看好公司长期成长前景。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66、85、11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计算机|深信服:Q1点评:长期主义的坚定践行者》
公司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6.09亿元,同比减少5.12%,归母净利润亏损1.94亿元。1、还原后实际收入下滑1%,寒冬下长期主义者的回报。2、长期主义的坚定践行者,20年进一步聚焦公司收入增速情况。3、若次新产品放量全年相对景气度高,建议以PS审视公司估值。考虑疫情对传统业务以及确认进度影响,调整2020~2021年营业收入62.4/86.8亿元至60.1/82.4亿元,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9.2/11.3亿元至8.0/10.9亿元。但考虑次新产品的放量,预测2022年营业收入达114.5亿元,归母净利润15.4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计算机|长亮科技:19年多项经营成果超预期,三大因素驱动中长期景气度上行》
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与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2019年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0.56%,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44.32%。20Q1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减少5.95%,归母净利润0.0182亿元,同比减少72.68%。1、19年和20年Q1业绩符合预期,结构看海外业务大超市场预期。2、19年现金流超市场预期,大行突破预计20年收入增速重回30%+。3、会计准则对表观影响有限,从业务本质看中长期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市场关注会计准则变化对表观的影响,我们预计有限,同时业务本质才是关键。展望未来三年,行业信创、海外业务、数字货币有望推动景气度持续上行。其中,根据公告,公司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DCEP)专项研究项目小组”,我们预计21年显著拉动业务需求。基于此,调整盈利预测,上调2020~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6.8/22.7亿元至17.4/23.9亿元,上调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2.4/3.5亿元至2.5/3.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电新|宁德时代:成本前置不改龙头本色》
公司2019年实现收入457.9亿元,同比增长55%,扣非净利润为39.2亿元,同比增长2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34.7亿元,同比增长19%。动力电池价格已下降至0.94元/wh,电动车平价时代进入倒计时。加速折旧与多项一次性减值压低了公司真实利润水平。一次性减值近9亿元,处理包袱轻装上路。费用方面控制优异。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能持续扩张至53Gwh,预计2020年产能将达75Gwh。投资建议:表面上看公司2019年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四季度业绩甚至环比同比均出现下滑,但2019年公司实际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严苛的折旧政策以及谨慎的减值计提,使得公司费用前置,为后续高质高量发展奠定基础。产能高速扩张,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成本费用管控优异,公司有望在后续电动化浪潮中享受最大红利。考虑到疫情影响,下调2020-2021年公司利润分别为56亿/73亿(原预测60/77),对应PE52/40X,维持“买入”评级。 《汽车|新能源补贴缓退坡政策延至2022年》
从20年政策与19年新能源政策对比看,变化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度电补贴部分退坡;2)明确支持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推广;3)新增乘用车补贴限价措施;4)技术指标有所提高;5)商用车补贴倾向变化。补贴缓退坡加码消费刺激,有望提振产业链热情。政策加持下,看好新能源汽车消费复苏,持续推荐受益于特斯拉国产化主线标的【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宁德时代(电新)、三花智控(家电)、常熟汽饰、宁波华翔、均胜电子、岱美股份】以及受益于新能源客车强政策的龙头【宇通客车】。 《汽车|五洋停车:年报符合预期,新基建助力智慧停车产业发展》
公司发布2019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9%,符合预期。19年停车产业营收占比提升,20Q1净利润下滑幅度有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停车产业空间广阔。政策加码,智慧停车走上“新基建”快车道。定增助力,公司运营、研发能力再提升。投资建议:受疫情影响,我们调整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期至1.8亿和2.2亿(此前预期为2.6亿和3.5亿),同时对应PE分别为25倍、20倍,给予公司20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调整至7.80元(此前为10.80元),维持“买入”评级。 《交运|中远海能首次覆盖:全球最大油运船东,尽享行业景气红利》
公司运力顺利回归,尽享本轮运价高景气红利。LNG及内贸业务有望持续贡献稳定收益。投资建议:油轮行业3月以来因全球原油的供需错配迎来高度景气,行业租金突破250000美金/天,且目前新冠肺炎造成的原油消费需求缺失可能仍将延续,原油期现价差有望延续,而这将为行业的运价进行托底,我们认为年内TCE均值有望达到65000美元/天甚至更高,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35.8、7.0、12.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B估值为1.42、1.40、1.37倍,给予公司20年1.56倍PB的估值,对应目标价10.07元,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制裁风险、安全事故、原油消费需求大幅低于预期、中美关系僵化。 《商社|佳发教育:Q1归母净利+75%超预告,成长路径持续验证》
20Q1公司收入0.97亿元,同比增加29.59%;归母净利0.27亿元,同比增加74.94%。公司此前业绩预告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区间为47%-66%,20Q1实际归母净利增速超出此前预告。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并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产品主要包括智慧招考和智慧教育两大产品系列。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EPS分别为1.2元、1.57元、2.07元,PE分别为26x、20x、15x。维持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 《商社|壹网壹创:业务结构变动增厚盈利能力,扩品类&平台落地延续高增》
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43.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33.34%。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降7.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39.78%。20Q1收入下滑系业务结构变动所致,收入短期承压,利润延续高增+46%yoy,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坚定看好壹网壹创中长期发展,公司拓品牌、拓品类、拓平台顺利。网创自上市以来,扩品牌、扩品类、扩平台按节奏顺利推进,坚定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疫情教育更多品牌方重视线上投放与运营,网创接单数量与质量将持续提升,与浙江上佰的强强合作可形成产业联盟的共赢,维持公司20-21年3.4/5.4亿业绩预期,并新增2022年净利润预测7.3亿,维持买入评级。 《家电|飞科电器:渠道调整影响业绩增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7.59亿元,同比-5.46%,扣非归母净利润6.23亿元,同比-19.79%。收入端同比下滑,线下渠道调整中。毛利率略有下降,促销和研发费用大幅上升。在建工程提升,现金流情况转好。投资建议:公司主营产品电动剃须刀作为成熟较早的个护小家电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随着公司线下渠道的调整、海外市场的布局以及未来在厨房小家电品类上的扩张,预计公司经营情况将会好转。由于疫情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公司19年的年报和20年一季报,我们预计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7.2、8.5、9.1亿元(20-21年前值为8.8、9.6亿元),对应动态估值分别为22.9x、19.4x、18.2x,维持“买入”评级。 《医药|通策医疗: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2020新冠疫情影响逐步减弱》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22.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38.60%。公司同时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92亿元,同比下滑51.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0.23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腔业务稳步发展,辅助生殖与眼科稳步推进。盈利能力提升,规模化效应凸显。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提升,其盈利能力得到较高提升。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含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2%、12.26%、1.27%,三项费用逐步降低。其中销售费用率持续降低,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浙江省内的口碑效应,未来在客流的吸引方面有望持续依靠其口碑,保持客流量的提升。估值与评级:公司是浙江省内口腔医疗服务龙头,2020年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我们对公司2020-2021年盈利预测进行调整,由6.49/8.5亿元,调整为6.0/7.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医药|片仔癀:一季度稳健增长,提价效应将逐步显现》
公司公告2019年年报:营收57.22亿元,同比增长20.06%;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增长20.53%,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核心片仔癀销量持续增长,今年提价效果将逐步显现。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日化、片仔癀等推广持续加强,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净利率提升0.56pp至24.24%。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2.85、3.59、4.47元,对应PE分别为48、38、31倍,公司2020年继续开拓渠道推动片仔癀销量增长,提价有望增厚业绩,日化的贡献逐渐增长,成为增长新引擎,我们看好公司持续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钢铁|三钢闽光:疫情影响充分体现后期或将持续改善》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告: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6.53亿元,同比增长27.63%;实现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47.62%。疫情影响行业供需节奏一季度业绩下滑明显。需求边际改善资产注入或将提高盈利能力。。整体来看,伴随疫情逐渐消退,公司盈利有望逐渐反弹回升。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1.60元/股、1.77元/股、1.79元/股,对应PE分别为4.41、3.97、3.93,公司整体经营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钢铁|杭钢股份:疫情致钢铁行业产销双降关注后期IDC业务进展》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告: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9.10亿元,同比下降9.36%;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67.33%。疫情导致产销双降一季度业绩下滑明显。钢铁主业短期业绩承压关注后期IDC业务进展。密集部署“新基建”,未来IDC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第二主业迎来发展机遇。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5/10.69/11.19亿,对应EPS分别为0.29/0.32/0.33元,给予“买入”评级。 《化工|新宙邦:有机氟异军突起,电解液明显改善》
公司发布2019年报及2020年1季报,分别实现收入23.25亿元和5.21亿元,同比增长7.39%和1.62%。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和0.99亿元,同比增长1.56%和59%。1季度净利润接近业绩预告上限,超市场预期。有机氟异军突起,电解液1季度迎来改善。二季度环比有望继续上行。顺利完成再融资,助力新一轮快速增长。买入评级:业绩超预期,上调今明年EPS并新增2022年预测分别至1.22/1.59/2.12元(原预测1.13/1.45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31.8/24.4/18.3倍。给予2020年40倍PE,目标价48.8元,维持买入评级。 《化工|三友化工:量价齐跌,景气见底》
公司发布2019年报及2020年1季报,分别实现收入205.15亿元和40.22亿元,同比增长1.69%和-22.37%。实现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和-2.13亿元,同比下滑56.94%和210.8%。业绩符合我们预期。疫情影响,产品价格下跌。2季度纯碱有望触底回升,3季度粘胶需求有望复苏。公司投资高峰期已经结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接近10亿元。目前公司负债率仅54%,近10年低点。公司管理层明确提出未来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高现金分红率,有望提升公司估值。买入评级:疫情导致需求下跌超预期,下调今年EPS并新增2022年预测分别至0.22/0.65/0.8元(原预测0.47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2.4/7.6/6.2倍。公司是纯碱、粘胶行业双龙头,产业配套完整,成本优势明显,目前PB0.92倍,明显低于化工板块和化纤板块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赞(65) | 评论 (21) 2020-04-27 08:31 来自网站 举报
-
【【安信食品|周专题】Q1基金持仓概述:白酒持仓回落,食品持仓显著增加】
1周专题:Q1基金持仓概述:白酒持仓回落,食品持仓显著增加1.1. 食品饮料持仓回落基金2020年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从Q1持仓分析,食品饮料板块整体持仓略有回落。2020Q1基金食品饮料板块配置比例为6.81%,较上年度Q4减少0.46pct.,自2019Q2开始以来连续三个季... 展开全文【安信食品|周专题】Q1基金持仓概述:白酒持仓回落,食品持仓显著增加
1
周专题:Q1基金持仓概述:白酒持仓回落,食品持仓显著增加
1.1. 食品饮料持仓回落 基金2020年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从Q1持仓分析,食品饮料板块整体持仓略有回落。2020Q1基金食品饮料板块配置比例为6.81%,较上年度Q4减少0.46pct.,自2019Q2开始以来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基金在2019Q1-2020Q1的食品饮料持仓分别为6.95%、8.96%、8.43%、7.27%、6.81%,2019年Q2到达历史最高点后开始回落。 1.2.Q1白酒持仓回落,食品持仓显著增加
2019Q1-2020Q1基金的白酒持仓分别为4.98%、6.70%、6.88%、5.70%、4.90%,2020年Q1基金白酒持仓环比2019Q4减少0.81pct.,但仍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 2020Q1白酒持仓比例4.90%,白酒市值占 A 股(剔除银行石油石化)市值比重为4.76%,小幅超配0.13pct.。 食品股持仓整体显著增加,乳品略有下滑,2020Q1食品综合、调味发酵品、肉制品持仓0.50%、0.31%、0.18%,环比增0.21pct.、0.12pct.、0.12pct.。Q1乳品持仓0.79%,持仓环比减0.08pct.。 根据基金重仓股中食品饮料持股比例口径, 2020Q1白酒持股总市值占基金重仓股总市值的比例为9.56%,环比减少1.64pct.。2020Q1食品饮料持股总市值占基金重仓股总市值的比例为13.29%,环比2019Q4减少0.98pct.,主要系白酒持仓回落带动。 2020年Q1食品饮料板块有所分化,白酒减仓主因一季度疫情导致宴饮、送礼需求减少,白酒公司业绩预期降低;食品股持仓增加,其中小食品(食品综合)、肉制品大幅增加,主要系疫情下必需消费品需求旺盛,同时零售渠道费用减少亦带来业绩弹性,乳品持仓减少主要系疫情影响高端乳制品送礼需求。
1.3.基金食品饮料重仓股排名稳定,持仓有所下降 截止2020年3月底,基金持仓比例最高前20名中食品饮料股占4只,分别是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泸州老窖,与2019Q4保持一致。
“茅五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仓。贵州茅台2020Q1的基金重仓持仓比例为2.36%,环比下降0.86pct.。五粮液全市场持仓维持第三,2020Q1五粮液重仓比例1.21%,环比下降0.21pct。泸州老窖持仓排名降至第十八,重仓比例从2019Q4的0.71%降至2020Q1的0.52%。 食品股方面,伊利股份持仓比例下降但排名上升,在全市场持仓位列第9,较2019Q4上升一个位次,2020Q1重仓比例0.77%,环比降0.10pct,主因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及送礼场景减少,高端乳品需求承压,但公司在危机中供应链反应速度快、渠道控制力强,有望实现市占率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双汇发展持仓比例提升,重仓比例从2019年Q4的0.06%提升至2020年Q1的0.17%,主要系:1)疫情下肉制品需求良好,双汇供应链调整能力强;2)市场对肉制品(2019年的提价促进业绩提升+产品渠道改革)逻辑的认可。 1.4. 个股持有基金数分析:白酒股持仓减少,食品股增加,双汇发展增持领先
2020Q1白酒股整体持仓减少,贵州茅台、五粮液增持,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顺鑫农业等减持。从持有基金数看,2020年Q1持有基金数量排名前10当中白酒股占4席,分为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酒、顺鑫农业,与2019Q4相比减少3席。2020Q1持有贵州茅台的基金数为1231家,环比减少18家,环比增持263万股。2020Q1持有五粮液的基金数为572家,环比减少16家,增持791万股。2020Q1持有泸州老窖的基金数为151家,环比减少27家,减持2230万股。Q1山西汾酒持仓基金数为92家,环比增8家,减持299万股。此外Q1顺鑫农业、今世缘、口子窖、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分别减持14万股、876万股、956万股、457万股、1609万股。 食品板块中,大部分食品公司持股数量增加,其中双汇发展、汤臣倍健、绝味食品、恒顺醋业等持股数量大幅增加,伊利股份持股数量有所减少(2020Q1vs.2019Q4)。食品中基金持股数较2019Q4大幅增加的有双汇发展、汤臣倍健、绝味食品、恒顺醋业,分别加仓6330万股、4323万股、3048万股、2240万股;百润股份、妙可蓝多、涪陵榨菜、海天味业、安井食品等增持数量次之;伊利股份则减持2163万股。 2
2020-2021年主要关注方向不变:三条主线详解
在2020年度策略思考中,我们建议2020年核心关注食品饮料三条主线,第一是以白酒和调味品为代表的稳健价值主线,竞争格局良好,龙头稳步成长,2015年以来估值稳中有升,未来估值稳定性仍可期。
第二是提价主线,CPI上升,原料成本上涨同时产成品提价,产品提价受益或略滞后,但通过费用优化仍能保持盈利能力的品牌企业值得高度重视,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更佳,重点领域为速冻米面(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和肉制品(双汇发展)。
第三是品类成长。满足特定消费场景和特定消费人群的品类仍在不断冒出,我们高度关注市场空间可观,竞争格局较佳的先发优势品牌,定位清晰,产品和渠道扩展领先,市场投入同步,消费者心智占有已经超前,持续快速成长可期。核心品种为妙可蓝多、洽洽食品、百润股份。
2.1.稳健价值:白酒+调味品 2016年白酒板块确定性复苏以来,在2017Q2-2018Q2达到景气高点(行业整体繁荣),2018年Q3以来结构性景气成为白酒板块最重要特征,虽然分化明显,例如次高端白酒整体增速放缓,且较之前增速放缓幅度居各价格带之首,地产酒竞争加剧,部分品牌增速低于5%,季度增速在-20%-0%这样的低水平,但高端酒整体仍在扩容,集体表现稳健,2019年高端酒以茅五泸为核心,合计收入增长20%,其中茅台受限于发货量增速低估,五粮液和老窖量价贡献高档酒增长最快。展望未来(2020-2025),高端酒趋势明朗,增长节奏平稳较快,继续看好以其为代表的稳健价值。
贵州茅台:2018年茅台酒销量3.2万吨,根据基酒产能,2024年前后茅台酒销量可达到4.5-5.0万吨之间,由于茅台酒总体产量有限,未来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我们认为贵州茅台的销量成长明确,稳健价值优选。 五粮液:基于贵州茅台的供需关系分析,我们认为五粮液量价政策有良好参照,公司自身管理提升将帮助实现更为稳健的成长,价值亦突出。
泸州老窖:跟随战略受益者。
除了高端酒,我们还高度重视山西汾酒、地产酒龙头、光瓶酒龙头。
山西汾酒:2017年国企改革以来,增长动能强劲,目前正处于快速全国化进程中,公司市场投入能力出众,品牌势能升级,渠道优势资源不断聚集,山西和环山西市场稳固且保有较快增长,域外市场高速成长,主力产品全线增长,前景看好。2017年公司提出“62210”五年奋斗目标,2022年争取实现200亿元销售,我们认为从2018年93.8亿元到2022年200亿元是良好的目标参照。
古井贡酒:在安徽省年内龙头地位稳固,结构升级持续受益,未来3年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可期,利润增速更快。
顺鑫农业:光瓶酒龙头,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低价高频次消费为主,无惧宏观波动,目前在低档酒市场份额仍低,预计将继续受益消费品牌化和集中度提升,同时公司导入升级产品,未来盈利率提升可期。
调味品中炬高新具有良好的稳健价值。公司品牌基础好,产能储备较足,市场稳扎稳打,仍有很大潜力。民营化以后,公司体制红利尚未充分释放。后续主要看点:厨邦食品少数股权归属、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投入欠账的不足以及收入导向提升增长水平、做大食品主业的外延。
2.2.提价主线:速冻米面火锅料+肉制品 2019年3季报总结分析,我们发现收入利润增速相较于Q2提速的有次高端和高端白酒、乳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龙头表现出逆境恒强、较好的穿越周期能力。我们发现环比提速的基本具有提价因素贡献,典型的是高档白酒、速冻食品和肉制品,休闲食品当中业绩表现超预期的洽洽食品仍在受益2018Q3提价。
双汇发展:屠宰上量,低成本冻肉储备充足且仍继续补充(来自美国关联企业低价冻肉),肉制品今年持续提价,因竞争格局稳定,销售量未见明显影响。展望未来,提价受益周期长,冻肉储备销售利润贡献十分显著。 三全食品:冻肉储备可满足明年旺季使用,产品多次提价,成本转嫁较为顺利。公司当前核心逻辑是2B业务持续快速成长,且因费用率低使得盈利能力远高于当前整体利润率水平,二是零售业务的体制机制改革,损益导向,内部挖潜,盈利能力正在修复。公司业绩弹性较大,值得高度重视。 2.3.品类成长:成长性子行业获得高估值 成长期行业往往因高增长获得高估值。
奶酪居于乳制品金字塔顶端,目前“餐饮+零售(家庭DIY消费)+休闲零食化”使得奶酪细分处于快速成长赛道。妙可蓝多2019年儿童奶酪棒单品爆发,2020年预计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从我们深度的市场调研反馈看,儿童奶酪市场竞争格局初步成型,公司居于第一梯队,相较外资品牌百吉福,公司具有招商灵活、终端网点开拓更为积极、渠道下沉和维护更好等优势。相较蒙牛等国产品牌,公司具有产能优势、包装专利优势、IP优势、组合营销占据消费心智有利位置的优势。继续看好公司儿童奶酪放量以及家庭奶酪(芝士片、马苏里拉)零售放量。
百润股份:公司深度洞察预调鸡尾酒市场机会,全面学习日本经验,完成了重新定位,主推产品复购率大幅提升,优秀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继续保持,销售收入增速回升,盈利能力回升。 洽洽食品:小黄袋和蓝袋持续快速增长,瓜子品类优势突出,小黄袋线下优势凸显,大单品逻辑通畅。公司目前快速增长背后是2015年以来的几次重大变革,从事业部制改革,推行PK机制,员工激励升级,引入战略外脑,持续升级市场投入,目前公司走上了更快增长轨道,我们认为具有可持续性。 3
板块综述
板块综述:
本周(2020/04/20-2020/04/24)上证指数上涨1.50%,深证成指下跌1.06%,食品饮料板块上涨2.86%,在申万28个子行业中排名第3位。子板块中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其他酒类最大,为8.53%(其他酒类8.53% >黄酒6.37% >食品综合6.09% >肉制品5.08% >软饮料4.58% >乳品4.24% >食品加工3.99% >啤酒3.46% >葡萄酒3.27% >食品饮料2.86% >饮料制造2.86% >白酒2.16% >调味发酵品1.41%)。
个股涨幅前五位分别是深粮控股(61.13%)、双塔食品(24.09%)、深粮B(17.33%)、龙大肉食(17.20%)、海欣食品(16.53%);跌幅前五位分别是:皇氏集团(-8.04%)、得利斯(-4.90%)、*ST莲花(-3.00%)、加加食品(-2.73%)、通葡股份(-1.99%)。
核心组合表现:
本期我们的核心组合上涨4.91%。具体标的表现如下表(核心组合出自重点标的组合池):
4
投资建议
核心推荐:白酒方面核心推荐行业+香型双重龙头茅五汾、价格带优势企业顺鑫农业,区域强势品牌并具有外延空间的古井贡酒/今世缘。食品方面大市值推荐伊利股份/双汇发展,大餐饮板块的三全食品/安井食品,大休闲板块的洽洽食品/三只松鼠、盐津铺子、妙可蓝多、百润股份;调味品板块的涪陵榨菜、中炬高新、恒顺醋业。 赞(54) | 评论 (19) 2020-04-26 10:50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证券】迈克生物:Q1业绩受疫情影响,现金流依然保持良好状态】
投资摘要事件:公司披露2020年一季报,2020Q1实现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28.18%,归母净利润为7553.85万元,同比下降36.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799.5万元,同比下降34.19%。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常规检测产品临床需求减少,其中自主... 展开全文【天风证券】迈克生物:Q1业绩受疫情影响,现金流依然保持良好状态
投资摘要 事件:公司披露2020年一季报,2020Q1实现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28.18%,归母净利润为7553.85万元,同比下降36.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799.5万元,同比下降34.19%。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常规检测产品临床需求减少,其中自主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6.75%,代理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9.31%。3月下旬,国内疫情防控逐渐稳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逐步恢复,公司市场推广和销售业务正在回升过程中。
2020Q1毛利率为49.92%,同比下降1.92pp,净利率为14.97%,同比下降2.92pp。期间费用占比30.66%(同比增加3.46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6.88%(同比下降0.50pp),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销售人员出差和市场推广受限,相应费用投入下降;管理费用率为5.5%(同比增加0.8pp),财务费用率为3.44%(同比增加1.32pp);研发费用率为4.88%(同比增加1.84pp),主要系报告期内开展多平台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研发及其他研发项目持续投入所致。
现金流由负转正,大幅改善
从现金流角度,2020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63.78万元,实现由负转正,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0.92(同比增加1.28),现金流大幅改善。
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39%(同比下降1.91pp)。其中:1、净利率为14.97%(同比下降2.92pp);2、资产周转率为0.09次(同比下降0.06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28次(同比下降0.18次),存货周转率为0.29次(同比下降0.18次),主要是产品销售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3、权益乘数为1.66(同比增加0.08),资产负债率为39.67%(同比增加2.86pp)。
维持“买入”评级
3月1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应急审批通道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可以满足国内各级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产品需求。同时,获得美国FDA签发的紧急使用授权。日均产能已逐步提升至50万人份,截至4月22日,公司目前已收到的订单约400-500万人份。
预计公司20/21/22年营收分别为40.38、51.45、64.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62、8.50、10.80亿元,EPS分别为1.19、1.52、1.9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6、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耗材降价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300速化学发光仪推广不及预期、疫情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美国市场最终获批具有不确定性等。
赞(54) | 评论 (14) 2020-04-25 12:05 来自网站 举报
-
【【华西电子-持续推荐斯达半导】专注IGBT研发,多领域布局铸长足发展】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7.79亿元,同比增长15.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39.83%。其中,IGBT模块产品毛利率为30.81%相比2018年增加1.37pct。►专注IGBT研发,实现IGBT等核... 展开全文【华西电子-持续推荐斯达半导】专注IGBT研发,多领域布局铸长足发展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7.79亿元,同比增长15.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39.83%。其中,IGBT模块产品毛利率为30.81%相比2018年增加1.37pct。
►专注IGBT研发,实现IGBT等核心器件国产化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IGBT芯片和快恢复二极管芯片的设计和工艺及IGBT模块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依据公司年报数据,2019年IGBT模块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95%以上,是国内IGBT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IHS Markit 2019年报告,公司2018年度IGBT模块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国际排名第8位,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1位,是国内IGBT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自研的IGBT 芯片及快恢复二极管芯片,采取Fabless 模式,专注于芯片设计并加快芯片开发速度。我们认为,功率半导体相对于集成电路进口替代的难度系数较低,且国内产业链配套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已逐渐成熟,在核心零部件加速国产化过程中,公司作为IGBT模块龙头企业有望步入黄金发展赛道。
►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谋快速增长
依据公司年报数据,2019年公司工业控制和电源行业的营业收入为5.81亿元,较去年增加了10.54%。(2)公司新能源行业营业收入为1.65亿元,较去年增加了33.34%。(3)公司变频白色家电及其他行业的营业收入为3,008.30万元,较去年增长了36.71%。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成功跻身于国内汽车级IGBT模块的主要供应商之列,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在驱动控制器领域为客户提供全功率段的IGBT模块,并为高端车型提供成熟的汽车级SiC模块;在工业控制及电源行业继续深耕,依托产品性能优势、成本优势和交付优势等不断提升原有客户,同时开拓新客户;在变频白色家电领域,公司不断加强和主流家电厂商的合作,扩大份额。我们认为,伴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顺利进展,新能源行业和变频白色家电领域的营收占比有望显著提升,同时为公司快速增长提供动能和催化。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5亿元、13.3亿元、15.6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预测营收由10.13亿元、12.97亿元调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6亿元、2.73亿元、3.47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预测归母净利润由1.98亿元、2.67亿元调整)。鉴于公司在IGBT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及未来成长空间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IGBT芯片、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及IGBT 模块的技术门槛高、技术难度大、资金要求高,存在产品研发进展低于预期风险、技术泄密风险等
赞(62) | 评论 (16) 2020-04-24 08:39 来自网站 举报
-
【【安信食品】速冻食品行业研究,兼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比较】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前景广阔,BC端皆大有可为。速冻食品细分品类的成长路径不同,水饺汤圆作为中华传统饮食代表,全国化较早;火锅料、米面制品由于地域性特征,成长路径为:某一地区的特色餐饮—流动人口或网红餐饮推动全国化-从餐饮走向家庭餐桌,加速零售渠道渗透。例如速冻火锅料随着火锅麻辣烫等... 展开全文【安信食品】速冻食品行业研究,兼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比较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前景广阔,BC端皆大有可为。速冻食品细分品类的成长路径不同,水饺汤圆作为中华传统饮食代表,全国化较早;火锅料、米面制品由于地域性特征,成长路径为:某一地区的特色餐饮—流动人口或网红餐饮推动全国化-从餐饮走向家庭餐桌,加速零售渠道渗透。例如速冻火锅料随着火锅麻辣烫等餐饮普及,餐饮渠道增速快,零售渠道也加速渗透;米面制品(指除了水饺汤圆以外的创新类的米面点心)地区饮食习惯差异大,随着相关餐饮全国化实现细分品类次第开放。综合来看,目前速冻食品占食品整体的比例不到5%,处于快速成长期,目前餐饮渠道增速快于零售渠道,往后看,参考如今日本,速冻食品存在的终极状态是菜肴制品,且零售/餐饮渠道占比约50%,目前日本零售渠道增速更快,我们认为随着行业发展,我国零售、餐饮渠道皆大有可为。
两大速冻食品龙头对比,从公司治理、渠道、产品、供应链、ROE及估值方面展开。
公司治理—安井采用职业经理人模式,截至2019年12月底控股股东国力民生持股40.51%,不参与实际经营,高管合计持股8.44%,公司于2019年10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管理层及核心骨干人员共229名激励对象合计661万限制性股票(含预留),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87%。三全为创始人家族控股,控股股东参与一线经营,从2018年开始进行体制改革,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内部模拟市场化,经营全面激活。
渠道:安井重点发展餐饮,三全双轮驱动。安井重点发展餐饮,2019年餐饮零售收入占比约58%:42%,公司积累了一批优质且忠诚度高的经销商资源,相较于竞品,安井经销商对安井的服务认可度很高,体现在帮助经销商开拓终端、深入一线的终端推广与品牌建设等方面;零售渠道方面,公司产品力强,顺应零售渠道速冻火锅料、米面制品加速渗透与品牌化趋势,2019年以来提升C端战略地位,推出锁鲜装新品、主食类产品并广泛招商,鉴于优异的渠道管理能力,C端有望贡献新增长点;三全餐饮零售占比约15%:85%,零售占比高与其主导产品为水饺汤圆有关,公司自2018年起发力B端,我们认为速冻食品B端市场容量大,规模天花板高,三全具备产能储备、研发能力、供应链效率优势,有望实现餐饮渠道市占率提升。同时三全的零售渠道也作为公司基本盘,打造强品牌力,通过内部改革带来短期业绩弹性。
产品:取长补短,差异化竞争。安井以速冻火锅料为主,2019年收入占比63.1%,三全以速冻水饺汤圆为主,2018年收入占比63.4%。速冻米面制品方面,安井选择高成长性、集中度低的速冻发面类品类以抢占C端市场;三全传统速冻水饺汤圆市占率高,其通过速冻面点切入B端,围绕早餐餐饮场景推出产品。速冻火锅料方面,安井龙头地位稳固,原料采购亦有规模优势,三全差异化竞争,从定制客户切入,发展非鱼糜类火锅料。菜肴制品方面,两者均处于起步阶段,安井2018年将菜肴制品提升至战略地位,三全2019年与711合作开展便利店业务,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与核心供应链资源。
供应链:安井跑马圈地,三全基础雄厚。安井2015年以来产能利用率始终高于100%,在建产能丰富,至2026年产能预计翻番,为后期收入增长保驾护航,在全国7大生产基地建设工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三全太仓、佛山基地已处于以产定销状态,武汉基地在前期准备阶段,目前来看产能较为充裕。冷链方面,安井全部委托第三方,三全支线物流有70%为自有车辆。
ROE及DCF估值对比。2018年安井ROE高于三全,差异来自销售净利率。后期看,安井ROE增长来自于总资产周转率(在建产能逐渐满产后,收入规模提升),净利率也有望稳中有升,三全ROE提升主要弹性来自销售净利率,即直营业务减亏,经销渠道占比提升,由于基数低(2018年零售渠道净利率仅为1%左右),弹性大。DCF方面,安井合理价值115.9元/股,三全23.6元/股。
风险提示:零售渠道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激烈;餐饮渠道速冻食品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中餐制作复杂品类多样,长期中国可能无法达到欧美及日本的速冻食品渗透率水平。
欢迎联系安信食品团队或对口销售,详询:
苏铖:sucheng@essence.com.cn
徐哲琪:xuzq1@essence.com.cn
熊鹏:xiongpeng@essence.com.cn
正文部分
1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前景广阔
速冻食品是将食材经过适当处理,急速冻结后储存于-18℃以下送抵终端的低温产品,快速冻结可以减少营养成分流失,不借助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是纯粹的物理保鲜方法。
我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远低于西方国家及日本。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美国是世界上速冻食品产量最大、人均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人均年消费量80千克以上,速冻食品占食品行业的60%-70%。日本人均年消费量整体呈上升态势,2017年达到22.5千克,我国速冻食品人均年消费量为10.6千克,仅为美国的1/8、日本的1/2。
根据测算 2018年速冻食品规模983亿元,其中零售:餐饮渠道约4:6,分品类看:
1)速冻火锅料:根据测算,2018年规模约627亿元,是速冻食品中最大的品类,主要系火锅餐饮快速扩张带动,零售与餐饮分别占比26%:74%。
2)速冻水饺汤圆:由于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将速冻水饺汤圆与创新类速冻米面分开分析,2018年规模约147亿元,以零售为主,是速冻食品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品类,零售与餐饮分别占比80%:20%。
3)创新性速冻米面制品:例如流沙包、发糕、手抓饼等地区性或创新性品类,近几年发展迅速,驱动因素为需求个性化、品类多样化、相关餐厅的消费者培育等,根据测算,2018年规模约209亿元,其中零售与餐饮分别占比44%:56%。
1.1. 零售端驱动因素为老品创新与品类多样化
行业集中度提升缓慢,价格战激烈: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饮食习惯的地域性,2018年速冻食品零售端CR3为41%,相较于2014年仅提升0.6个百分点,行业增速放缓(2014、2015年规模分别下滑6.2%、增4.1%),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价格战激烈,例如三全食品速冻食品吨价2013-2016年连续四年下滑。
速冻米面制品为零售端主要品类,驱动因素主要为老品销量增长与品类多样化。根据《2019年尼尔森中国冷冻食品市场深度研究报告》显示,零售市场中饺子和汤圆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5.2%、36.5%。老品销量增长为销售额增长第一动力源,驱动力达4.4%,企业通过老品创新(新口味、与包装)等方式促进销量增长,其次为新品,达2.7%,一些细分子品类例如火锅料、创新性面点(流沙包、手抓饼等)增速快,极具潜力。
1.2. 餐饮行业高景气,第三方服务需求提升
我国餐饮业规模4.27万亿,2010-2018年复合增速达12%:2018年我国餐饮业零售总额为4.27万亿元,同比增9.5%,高于整体消费品增速的9.0%,2010-2018年复合增速达11.7%,驱动因素在于城镇化率提升、家庭小型化推动在外就餐人数以及频次增长。根据《2017年中国购物者报告》,2013-2016年我国消费者餐饮总消费额复合增速6%,其中家庭烹饪、外卖、在外用餐增速分别为3%、44%、10%。
餐饮连锁化、外卖平台发展、成本提升推动第三方餐饮服务需求: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照收入口径,2017年连锁餐厅收入占总餐饮收入的比例为19.4%,相较于2013年提升0.7pct,并预计至2020年提升至20%;2)2011-2018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41.2%,高于餐饮业,外卖平台对生产与服务效率的要求更高;3)近年来餐饮业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不断上涨,一方面经营不好的小餐饮店被淘汰,另一方面餐饮店为节约成本去厨师化意愿更强。因此第三方餐饮服务需求提升是必然趋势。
半加工食材增速高于餐饮整体。根据《2019年餐饮业年度报告》,原料进货成本占餐厅营业额的比例中值为39.68%,按此测算,2018年餐饮食材规模达1.69万亿,按照40%生鲜食材、40%外购半加工食材、20%其他计算,半加工食材规模达6800亿元,随着第三方餐饮服务需求提升,预计半加工食材占比将维持增长,增速高于餐饮行业整体。
速冻食品是半加工食材主要形态之一,2B端增长快,行业分散。速冻食品由于保质期长、克服食物的季节性、店内操作方便,是半加工食材的主要形态之一。行业分散主因:1)餐饮连锁化率、标准化程度低,餐饮供应链尚未成熟;2)中式餐饮区域性、品类多样性、制作复杂性。
1.3. 行业发展阶段:速冻水饺汤圆>速冻火锅料、速冻米面 >菜肴制品
我们认为行业发展阶段来看,速冻水饺汤圆处于成熟期,速冻火锅料、速冻米面制品处于成长期,菜肴制品处于导入期。速冻食品企业的产品种类选择取决于该类产品的市场空间,即是否全国化或者具备全国化的潜力。水饺汤圆已经具备全国化基础,火锅料随着火锅、麻辣烫等的全国化快速放量并实现从餐饮到家庭餐桌,而米面制品由于地区饮食习惯差异大,大多数以地方小吃为主,随着相关菜系全国化实现细分品类次第开放,而速冻菜肴制品由于饮食习惯尚未养成、以及生产技术制约,目前处于导入期。
行业发展阶段受制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要解决的难点是在解冻后还原食品本来的风味,这对不同品类的要求不同,速冻米面工业化程度低,速冻水饺汤圆、速冻火锅料制作工艺较为成熟。
速冻水饺汤圆: 1991年三全食品生产了世界第一颗“速冻汤圆”,技术较为成熟。 速冻火锅料:鱼糜制品生产技术起源于日本,先传播至台湾地区后于90年代初引入中国,生产技术较为成熟。 速冻米面制品:通过蒸煮等方式食用,大部分后续无需添加调料,对其本身的口味还原度要求高。而由于速冻米面的形状更为多样化,生产技术难度也更高。 成本构成角度,以安井食品为例,速冻米面制品(以发面类为主)的人工成本占比、吨人工成本高于速冻火锅料,反映其速冻米面制品的工业化程度较低(因为人工成本高)。 不同于速冻水饺汤圆,目前速冻火锅料、速冻米面制品处于全国化进程中:
速冻水饺汤圆:从节庆食品到日常食品,较早实现全国化。 速冻火锅料:火锅料具有地域属性,例如鱼糜制品主要消费地域为华南、华东沿海地区,但经过火锅店、麻辣香锅餐饮逐步全国化,教育消费者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将火锅料饮食习惯带入家庭餐桌,因此目前速冻火锅料餐饮端占比较高,但零售端也加速渗透。 速冻米面:我国米面制品具有区域性,全国化大单品数量有限,各地特色小吃丰富多样。可行途径为通过餐饮店教育消费者后,走向家庭餐桌,实现零售渠道渗透,例如较为成功的手抓饼。 速冻菜肴人均消费量不足日本的1/30。速冻菜肴简单理解为“一道菜”,由于中餐菜系多、煎炒烹炸等工艺复杂、对厨师的依赖程度较高,速冻菜肴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工业化程度低,关键在于找出适合推广速冻菜肴的品类(具备普适性、可以标准化,适合机械化生产)。根据欧睿数据统计,我国人均速冻菜肴消费量为5.15吨/万人,日本与美国是中国的29.5倍、2.2倍。
1.4. 他山之石——借鉴日本成熟市场经验
日本速冻食品已发展至成熟期。2018年日本国内冷冻食品产量为158.7万吨,同比下降0.8%,产值约为456.4亿元,同比下降0.2%,整体规模保持稳定,行业进入成熟期,为目前世界上速冻食品第三大消费国。
日本速冻食品行业发达原因:
日式饮食标准化程度高,易实现工业化。日本饮食文化中,能够标准化的程度高,面食中冷冻乌冬面最早于1974年推出,目前增长最快。米食包括便当、炒饭、寿司、可乐饼等标准化程度高较易实现工业化。
社会结构变化增加对便捷性的需求: 1)老龄化问题加剧:1970-1990年间,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1%上升至12.1%;2)家庭主妇劳动参与率提高;3)家庭结构小型化:1970-1990年间,日本平均家庭规模从3.45人/户降至3.01人/户;4)独居比例上升。冷链物流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大多自建冷链系统。日本政府于1965年颁布“冷藏链劝告”,政策倾斜、经济高速增长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均促使冷链物流高速发展。日本排名前列的速冻食品龙头企业,四家均有自建物流系统。自建物流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餐饮端占比高于零售端,目前主要靠零售端拉动。日本速冻食品发展前期餐饮端增长高于家庭端,二战时期军需强劲,1954年日本政府实行中小学供膳计划,带动机关、团体、餐厅、军队等业务市场迅速发展。此后日本经济进入繁荣期,人们外出用餐比例上升。同时,快餐的普及带动速冻食品渗透率逐渐提升。1998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居民外出就餐减少。此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结构改变也促使零售端需求逐渐增加。2018年餐饮及零售端占比分别为55.4%、44.6%。
调理食品(预制菜肴)带动行业高速增长,主食类长期保持增长态势。1978-1997年,行业高速增长主要依靠调理食品带动,其他品类仅有小幅波动,日本调理食品分为炸物类及非炸物制品,1998年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后,仅非炸物类调理食品、点心类仍有增长。排名前十的非炸物类调理食品多为主食,主要系主食作为必需品规模大,家庭用餐的需求上升。
2
公司治理:安井职业经理人模式,三全家族控股
安井食品大股东持股40.51%,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截至2019年12月底控股股东国力民生持股40.51%,不参与实际经营,总经理张清苗先生于1998年筹建无锡华顺民生食品公司,2007年负责整合厦门华顺和无锡华顺,凭借对行业趋势的嗅觉,张总推动华顺自我转型。2010年公司实行管理层持股,截至2019年末,除董事长刘鸣鸣先生外,总经理张清苗先生、副总经理黄清松总、黄建联总持股,合计持股8.44%。
三全家族控股,并参与一线经营。三全食品创始人为陈泽民先生,1990年发明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白手起家开拓速冻食品市场。截至2019年6月底,陈泽民先生以及一致行动人陈南先生、陈希先生、贾岭达女士以及控股的三家持股平台,合计持股65.84%。陈南先生、陈希先生分别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指导公司战略规划并负责一线经营。
安井上市第一期股权激励进行中,三全上市以来一次解锁
安井食品:公司于2019年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管理层及核心骨干人员共229名激励对象合计661万限制性股票(含预留),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87%,其中包括高管3人(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授予数量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13.32%,目前首次授予(631万股)已登记完成。
三全食品:截至2018年底,除控股股东家族外,其他高管(6人)持股0.2%。公司自上市以来进行2期股权激励(其中2014年激励计划未满足解锁条件,2016年部分达到解锁条件),其中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董事、高管及核心业务人员(合计30人)合计13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0%,部分达到解锁条件,解锁比例约27%。
3
产品对比:路径不同,终点相同
文章行业部分分析了速冻食品细分子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速冻水饺汤圆处于成熟期,速冻火锅料、速冻米面制品处于成长期,菜肴制品处于导入期。
产品决定渠道,速冻水饺汤圆、速冻火锅料产品属性决定了三全/安井在公司成长初期分别重点发展零售/餐饮渠道。而随着速冻米面制品进入成长期,我们认为速冻米面制品零售和餐饮皆有可为,两家公司取长补短,三全围绕早餐场景推出米面制品发展B端,安井则重推发面类、主食类抢占C端市场。
而往后看,参考如今日本,速冻食品的终极存在状态是菜肴制品,三全安井均将菜肴制品提升至战略地位。
3.1. 产品基础:安井以火锅料为主,三全水饺汤圆地位稳固
安井以速冻火锅料为主。安井前身是华顺民生,成立之初主要经销海洋华顺及厦门工业的安井品牌为主的速冻食品,后取得海洋华顺的部分设备与商标,海洋华顺主产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凭借沿海的原料资源优势,公司速冻火锅料快速发展,2019年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分别占比38.4%、25.1% 、26.4%,2011-2019年增速分别为19.30%、21.77%、15.84%。
三全以水饺汤圆为主。三全以速冻汤圆、水饺起家,抓住现代渠道崛起的时代,2018年水饺、汤圆收入占比34.7%、28.7%,在零售渠道处于龙头地位。
3.2. 速冻米面:安井推出发面类抢占C端市场,三全发展餐饮早餐面点单品
与直观感受不同,尽管安井三全历史上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速、盈利能力有差异,但两者面点类收入增速、毛利率十分接近,主要系面点渠道结构接近,且速冻面点行业尚处于成长期,竞争尚未激烈。
经测算,两者面点类渠道结构接近,零售渠道占比60-70%。
安井聚焦发面类、主食类产品,弯道超车抢占C端市场。由于传统米面制品水饺、汤圆市场接近饱和,公司避开红海市场,选择高成长性、集中度极低的发面类赛道,目前公司在发面类市占率排名第一。2012年推出大单品手抓饼、2015年推出红糖馒头,均成为爆款。2018年公司提出“三剑合璧”产品战略(2016年“面米制品为辅” ),2019年提出“主食发力,均衡发展”,加快主食类和 C 端产品上市,并进行面米制品将推进大单品生产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
三全食品速冻米面产品围绕早餐餐饮场景延伸:三全通过米面制品找到切入B端突破口,公司于2017年提出成为“早餐点心集成服务商”,围绕早餐场景进行产品研发与推广,推出蒸煮类、煎烙类、油炸类、烘焙类等四十余个品相。
相比于安井的产品跟随策略,三全食品的场景延伸策略与其客户基础有关,安井在餐饮客户方面的积累远高于三全,三全采用餐饮场景的产品线延伸策略,有利于增强餐饮客户粘性、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对客户而言,产品线越长,能够解决一站式采购问题,从而对厂家产生依赖。
3.3. 火锅料制品:安井龙头地位稳固,三全差异化竞争
安井:速冻火锅料龙头,产品面向火锅店、麻辣烫、麻赖香锅等小B客户以及家庭用火锅料,2019年速冻火锅料销售额33.24亿元(其中速冻鱼糜制品20.04亿元,速冻肉制品13.20亿元)。新品推广围绕火锅、串串、烧烤等场景,2018年推出啵啵肠、丸之尊等,2019年推出锁鲜装系列。
安井采购鱼浆原料规模大,具备议价能力。安井食品对淡水鱼糜消耗量占全国的超一半,海水鱼糜消耗量占比约20%。规模效应下具备成本优势,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提升。
三全食品:开发非鱼糜类速冻火锅料制品,差异化、定制化。三全食品速冻火锅料以速冻肉制品为主,河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猪肉、面粉生产省份,公司河南厂区具备原料采购的物流成本优势,公司避开速冻鱼糜制品红海,从定制客户切入,开发速冻肉制品与速冻米面制品,例如为海底捞供应茴香小油条,为巴奴火锅供应手工牛肉丸、开花牛肉丸等。
3.4. 菜肴制品:空间广阔,两者皆处于起步阶段
在我国,菜肴制品处于导入期。安井、三全均将菜肴制品提升至公司战略地位,目前两者量不大均处于起步阶段。
安井2018年战略提出速冻菜肴方向,打造厨房概念。2018年,公司确立“三剑合璧、餐饮发力”的经营策略,2019年,安井菜肴制品收入5.46亿元,占总营收的10.4%,同比增长23.7%。介于公司渠道优势,目前产品主要面向小B端,基础强、起量快,如利用乡厨渠道推广蛋饺、梅菜扣肉等,并参股冻品先生(公司持股19.4%),目前有天妇罗鱼、天妇罗虾、小酥肉、香炸藕条等产品,目前冻品先生主要采用代加工模式,轻资产投入,降低试错成本。
三全食品鲜食业务具备产能基础,2019年与711合作开展便利店业务。三全2014年推出“三全鲜食”模式,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供应链成本高,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产能方面,目前已在华南、华北基地具备鲜食生产能力,并于2019年在郑州工厂筹建鲜食车间。2019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叁伊便利店连锁与柒一拾壹(中国)签订了《关于河南省地区的地区特许经营合同》,拟通过在河南省开展便利店业务,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与核心供应链资源(例如渠道资源)。
4
渠道:安井重点发展餐饮,三全双轮驱动
4.1. 安井重点发展餐饮,三全双轮驱动 安井重点发展餐饮,餐饮渠道占比58%:在公司发展初期,主要产品为速冻火锅料,由于速冻火锅料适用于火锅店、烧烤店(摊)、麻辣烫等小吃店,小B居多,因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一批擅长服务小B的经销商资源,并且发展出一套针对小B的打法。2019年,安井经销、商超、特通、电商渠道分别占比86.0%、11.1%、2.3%、0.6%,估测餐饮客户占公司经销渠道的65%左右,占公司整体的58%(加上2.3%的特通渠道)。
三全零售餐饮比例85%:15%,双轮驱动。三全在2000年初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渠道兴起,2018年在速冻米面零售渠道的市占率达30%,龙头地位稳固。2018年战略调整“重点发展餐饮市场业务”、“从单一商超渠道向多渠道发展,从家庭餐桌的供应扩张到餐饮渠道”,并相应做出组织架构、研发创新和激励机制调整。公司2019年上半年零售、餐饮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85%、15%,增速分别为-5.11%(受到非洲猪瘟事件影响)、42.45%。
4.2. 安井的竞争优势在于渠道服务力与成本费用控制力
公司在前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批优质的经销商资源,经销商实现高于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速,忠诚度高:2013-2019年经销商户均收入复合增速21.5%,高于公司整体收入的复合增速19.7%。
“贴身服务”下渠道控制力强:草根调研到相较于竞品,安井经销商对安井销售人员的服务认可度很高,体现在帮助经销商开拓终端、深入一线的终端推广与品牌建设、以及清晰核算促销费用等方面。通过“贴身服务”销售人员全面掌握终端信息及变化,对经销商及终端有较好的控制力。
较强的渠道控制力使得面对市场波动,公司得以有效传导政策、灵活调配资源:1)面对成本波动,公司通过减少促销、提价,平滑成本原料价格影响,使得净利率稳中有升,例如2019年,而促销政策及提价的有效传导得益于公司渠道掌控能力强;2)面对2020年初的疫情,公司通过跨市场跨区域产品调配,实现C端销售大幅增长对冲B端下滑。
销地产模式、规模效应下成本费用下滑:公司采用销地产的模式,围绕核心城市建设厂区,节省物流成本,同时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单位生产成本也有望呈下降趋势。
4.3. 顺势而为,安井发展零售渠道具有产品+渠道资源基础
顺势而为,安井发展零售渠道与火锅料、米面制品向家庭端加速渗透、零售渠道品牌化有关。如前所述,近年火锅餐饮普及,增速明显高于普通餐饮,通过火锅店教育消费者后,消费者在家庭食用火锅的习惯逐渐养成,部分地方面点小吃也随着相关餐饮全国化后推向全国,同时由于在外就餐年轻一代居多,品牌意识强,因此其在零售渠道选择产品时更注重品牌,2020年在疫情下速冻食品居家消费习惯有一定比例的留存,加速了零售端火锅料、米面制品快速发展以及品牌化率提升的态势。
经销模式下仍能保证高盈利。安井餐饮、零售渠道占比58%、42%,零售渠道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井的经销商60-70%为全渠道客户,渠道协同优势明显,通过经销商拓展零售渠道,相较于直营模式,费用率较低,而零售端侧重于高毛利产品,保证较高的盈利能力。
产品+渠道,2020年起“双轮驱动”。公司在2019年年报发展战略中提出“BC兼顾、双轮驱动,即B端和C端渠道同步发力,双轮驱动;加大超市、生鲜超市、社区电商、电商的渠道开发”、“按照主食发力、均衡发展思路,加快主食类和C端产品上市”—表明公司提升C端的战略地位。2019年9月公司推出面向家庭消费的锁鲜装产品,至年底销售额即达1亿元,同时新招100余个拥有丰富BC资源的经销商;安井的品牌、产品优势突出,利用高效的经销渠道管理能力,有望抓住零售渠道速冻食品复苏的机遇。
4.4. 三全发展餐饮能否突围?
三全发展餐饮渠道的原因:1)零售渠道速冻水饺汤圆增速放缓;2)公司找到速冻米面制品为突破口,而速冻米面制品由于具有地区性特征,往往在餐饮渠道先放量,随着相关餐饮的全国化以及教育消费者,再进入家庭餐桌;3)餐饮渠道速冻食品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三全重点发力餐饮渠道较晚,但是我们认为速冻食品B端(特别是速冻米面、菜肴制品)市场容量大,规模天花板高,一方面,三全避开竞争激烈的速冻鱼糜制品市场,更多聚焦于自身具备优势的速冻米面制品、菜肴制品,目前行业具有蓝海属性、尚无龙头形成,另一方面,三全具备产能储备、研发能力、供应链效率优势,有望实现餐饮渠道市占率提升。同时我们也建议公司继续倾斜资源重点开拓餐饮渠道,广泛招商并加强渠道服务力。
公司具备产能优势、供应链资源优势、较强的研发能力、较高的组织效率:
1)产能优势:目前公司已经形成全国化的产能布局,餐饮渠道的大部分产能可与零售渠道共享,因此公司开展餐饮渠道不需要大幅资本开支,通过生产线共用也得以降低生产成本。
2)供应链:三全食品打造了遍布全国的冷链物流系统(支线自有车辆占比70%)、并建立自动化立体冷库,掌握核心冷链物流资源,提升对餐饮企业的服务效率
3)研发能力:对于餐饮渠道,寻找普适性强+适合工业化的速冻产品是关键(速冻水饺、汤圆以及火锅料是成功的代表)。三全成立32年,拥有行业唯一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速冻粽子(根据搜狐网报道),并持续推出新品,研发能力已得到验证。
4)组织效率:餐饮事业部在“产品经理”制度、公司高管主导下团队执行力强、组织效率高,得以捕捉市场需求并迅速反应。
而从三全2018年餐饮渠道净利率6.6%,虽然收入体量三全远低于安井,但是净利率两者相差无异,可以表明三全发展餐饮渠道在生产效率、经营效率方面并没有因为后发而显弱势。
同时我们也建议公司继续倾斜资源重点发展餐饮渠道,截至2018年,三全餐饮事业部的经销商数量是零售渠道的1/5,2018年销售人员数量相比于2017年仅增20人(公司2018年年开始重点发展餐饮渠道),餐饮渠道开拓难度大,偏向于一线的实干型服务,建议公司加大餐饮渠道招商并加强服务力。
4.5. 两者的净利率提升空间对比:安井稳中有升,三全弹性大
安井食品净利率稳中有升:历史来看, 公司通过成本结构调节、适当的市场价格策略,使得在成本波动中毛利率相对稳定, 受益于规模效应,净利率稳中有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对上下游较强的议价能力以及对渠道较强控制力,公司净利率从 2011 年的 5.8%提升至 2019 年的 7.1%,2019 年成本上涨明显,但公司消化良好,Q4净利率再创历史新高,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净利率达8.3%。预计后期安井净利率将保持螺旋式上升。
三全食品体制变革下盈利弹性大:由于零售渠道速冻食品增速放缓,行业价格战激烈,KA渠道强势,三全食品费用投放较大,综合导致公司整体净利率从2012年的5.09%下行至2016年的0.83%。2019年2019年3月公司高管分工调整之后推动零售业务改革,采用产品经理制,内部模拟市场化,一切以收益为考核指标,2019下半年以来净利率呈上行趋势,由于基数低,净利率提升空间大。
5
供应链:安井跑马圈地,三全基础雄厚
5.1. 产能比较:安井积极扩建产能、三全现阶段产能储备充裕 产能储备方面,安井2015年起产能利用率始终高于100%,在建产能丰富,至2026年产能预计翻番,三全目前也有多个在建产能项目,其中太仓、佛山基地处于以销定产状态,按照2018年产量56.9万吨来看,目前产能相对充裕: 安井食品: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产产能约51.43万吨,通过IPO、通过可转债(包括2018年7月发行的可转债,以及2020年4月过会的可转债)多次募资资金投资建设产能,2020年初投产河南工厂一期,并加快湖北工厂一期、泰州新厂推进,预计至2026年产能增至102万吨,相较于目前产能翻番。历年看,公司收入增速、产量增速与产能增速基本一致,丰富的在建产能为后期收入稳定增长保驾护航。 三全食品:分别在郑州、成都、天津、太仓、佛山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合计速冻产品产能75.42万吨,其中天津基地(产能9万吨)于2018年末达产,佛山基地(产能11.76万吨)、太仓基地(产能7万吨)已经具备生产能力,处于以销定产状态,2018年产量56.9万吨,目前产能相对充裕。 5.2. 物流:三全自建部分冷链物流系统,安井委托第三方 安井:冷链物流第三方招标,销地产有效节约运费。安井冷链物流采用第三方招投标方式,得益于全国化产能布局,公司物流费用占营收比重低于行业水平近2个百分点。 三全:通过第三方+自建,掌握核心冷链物流资源。三全干线物流全部委托第三方,支线物流部分由自有车辆通过公路运输(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的自有车辆占比约70%左右)。2016年成立上海冻到家物流有限公司,将集团原有物流资源整合,打造覆盖全国,集干线零担、城市配送、仓储、宅配、物流方案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冷链物流运营商。 参考餐饮日本速冻食品企业,龙头均自建物流。日本排名前列的速冻食品龙头企业,前四均有自建物流系统。其中龙头日冷控股的物流市场份额在日本占比10%,味之素物流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3.03%。自建物流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特别是随着餐饮供应链、零售端菜肴制品业务发展,对运输时间、产品新鲜度的要求更高。 5.3. 两者ROE提升空间对比 ROE方面,2018年安井食品ROE高于三全,两者差异主要在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安井净利率高于三全,后期看,如前所述,安井净利率有望稳中有升,三全2018净利率偏低主因直营渠道亏损严重,后期随着改革逐步落实、零售渠道结构调整,净利率回升空间大。 总资产周转率:安井总资产周转率低于三全,拆分来看,安井存货周转率高于三全,固定资产周转率低于三全,主因安井产能快速扩张,固定资产大幅增长,收入匹配需要时间。目前安井在建工程未投入的预算金额高于三全,且安井上市后多次募集资金用于产能建设,预计安井总资产周转率短期提升空间不大,但随着新建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当地市场开拓见效后,总资产周转率有上行空间。而三全目前在建产能及固定资产投资有限,预计总资产周转率维持稳定。 资本开支(影响到权益乘数): 2018年安井资本开支高于三全,且判断未来资本开支也将维持高位。若以股权融资进行(可转债也有部分股权融资性质),安井权益乘数可能下滑。 总体来看,安井ROE提升依靠净利率稳中有升、总资产周转率增长;三全食品ROE提升来源于提升潜力较大的销售净利率。 6
DCF估值比较
根据DCF估值法,安井食品合理价值115.9元/股,三全食品23.6元/股。
安井食品:重点发展餐饮渠道,2020年提升零售渠道战略地位,鉴于公司高效的渠道管理能力,预计公司有望抓住零售渠道速冻食品复苏的机遇,我们预计未来10年收入复合增速有望维持10%以上,随着公司产地销降低物流成本、规模效应下费用率下滑,净利率维持上行态势,鉴于速冻食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餐饮供应链、人口老龄化),给予永续增长率2.5%。
三全食品:零售渠道为基,餐饮渠道为马,三全食品基于研发创新能力、供应链优势,有望在餐饮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净利率方面,随着组织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渠道结构调整,公司整体净利率有上升空间。鉴于三全与安井路径不同,但是终点相同(终极目标为菜肴制品,零售、餐饮皆有空间),同样给予永续增长率2.5%。
赞(53) | 评论 (21) 2020-04-24 08:36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3】
重点推荐《机械|交控科技首次覆盖:国内CBTC信号系统先行者,看好未来市占率提升》专注城市轨交信号系统,国内自主CBTC技术佼佼者。公司经营稳健增长,I-CBTC系统与FAO系统成为主要增长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轨交信号系统研发及补充营运资金。城市轨交信号系统市场前景广阔,铁路领域... 展开全文【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3
重点推荐
《机械|交控科技首次覆盖:国内CBTC信号系统先行者,看好未来市占率提升》
专注城市轨交信号系统,国内自主CBTC技术佼佼者。公司经营稳健增长,I-CBTC系统与FAO系统成为主要增长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轨交信号系统研发及补充营运资金。城市轨交信号系统市场前景广阔,铁路领域将成为潜在市场。交控是国内城轨信号系统领跑者,市场竞争力提升迅速。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募资改善资金实力。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根据前文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城市轨交信号系统行业前景、还是公司目前自身所具备的良好成长性来看,未来公司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其业绩将更多由自身的成长能力所决定。因此,我们预计公司在2020-2022年EPS为1.22/1.60/2.01元,目标价53.14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实际工程进展延迟导致收入和业绩实现延后的风险等。 《医药|沃森生物首次覆盖:13价肺炎疫苗开启国产大时代,强者归位沃森再起航》
聚焦疫苗主业,沃森生物再次起航。疫苗行业景气度高,国产大品种时代开启,沃森有望显著受益。重磅13价肺炎疫苗开启沃森发展新阶段。国际化开启发展新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5、1.00及1.35元。公司2020年DCF合理估值为716亿元,对应股价46.58元;相对估值方面,参考疫苗行业公司如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2021年疫苗行业整体估值在60倍水平,我们保守给予2021年估值55倍,对应目标价55元,随着13价肺炎疫苗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强劲增长,考虑到行业的高景气度加上公司后续的成长性,我们看好公司后续的发展,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研发进度、结果低于预期;13价疫苗等产品销售低于预期;政策风险;疫苗公共安全事件风险;新冠疫情负面影响超预期。 《计算机|紫晶存储首次覆盖:下游需求旺盛,投入研发销售奠定增长基础》
蓝光存储模式推广顺利,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大力布局销售和研发,为未来业务增长夯实基础。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原材料储备大幅度增长。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为7.26/10.05/13.83亿元,净利润为1.99/2.70/3.74亿元。公司是稀缺的光存储标的,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易华录一家与公司经营类似的光存储业务,而上市华胜天成提供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和云数据中心,中科曙光提供云计算存储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存储方案,因此也与公司有一定的可比性,考虑到公司底层技术信息创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缺存储标的,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1年40-46倍PE,公司合理市值108-124亿元,对应股价57-65元,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光存储企业市场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大容量光盘量产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BDA认证风险。 买方观点 上周会议提出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加上海外疫情边际影响逐步降低,市场阶段性反弹,整体仍是底部区域的区间震荡,趋势性机会还需等待。板块方面除农业、网红电商等主题性投资机会外,消费、医药、建材等内需性投资机会仍是市场聚焦点,同时,前期已经过调整的新基建、新能源、电子等科技股,特别是估值业绩性价比高的龙头股,也需积极关注。 研究分享 《天风非银金融团队|资产端预期差带来配置价值,保费端改善带来向上动力——保险行业2季度策略报告》
负债端:2季度保费将迎来改善,寿险保费有望进入小复苏期,这是保险股估值修复的驱动力。我们判断,接下来健康险销售将迎来显著提升,但年金险销售短期仍会承压;2020年处于寿险行业的复苏初期,源自于寿险销售的逆周期性。资产端:保险公司的长期配置价值在于长期投资收益率的“实际值”显著高于“当前估值隐含值”。我们预计未来5年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不低于4.5%。相对海外,中国保险股的估值水平明显偏低。重点推荐:半年到1年的维度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1年以上的维度推荐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建议关注中国太保H,友邦保险H。
《房地产|金地集团:稳字当头、销售拿地积极、多年维持高分红》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营收634.20亿元,同比增长25.09%,归母扣非净利润90.41亿元,同比增长29.39%。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维持高位。销售站稳2000亿,竣工节奏加快,新开工计划放缓虽有下滑销售依旧稳健增长。土储质高量足,深耕一二线广拓都市圈。销售回款现金充裕,杠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较低。连续五年高分红,2019年分红率30%,股息率4.6%。投资建议:公司维持高销售增速、拿地方面积极,预计2020年销售有望突破2400亿,处于行业较高增速,各项财务指标稳健,融资优势明显,连续5年维持30%以上高分红水平。在公司土储充足且聚焦一二线,考虑到公司竣工加快,我们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08、138.21、159.08亿元(原20、21年预测值为113.9、131.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64、3.06、3.52元/股,对应PE为4.99、4.30、3.73倍,参考万科和保利20年预测PE分别为6.45和5.79倍,预计6个月有望达到其均值6.12倍,目标价16.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通信|沪电股份:迎难而上,Q1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3.87%。迎难而上,Q1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展望未来,5G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带动高速通信板持续景气向上,公司新产能释放、产品结构优化、经营效率提升有望持续。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5G/云计算/高速网络迭代升级将共同带动高频PCB和多层的高速PCB需求持续旺盛,公司技术、工艺、品质优势领先,坐拥主流大客户,未来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同时,随着汽车对自动化、智能化和电气化的需求不断扩大,公司快速开拓市场,有望提升份额。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为15.6亿、19.3亿、22.5亿元,对应20-22年PE分别为30x、24x、17x,维持“买入”评级。 《通信|新易盛:业绩持续高增长,5G+数通400G时代值得期待》
公司发布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2019年营收11.65亿元,同比增长53.3%,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569%。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强,400G数通升级有望打开未来持续成长空间。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电信市场中高速产品受益5G传输网建设,未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数通高速光模块产品在云计算流量增长驱动下迭代需求较强,而公司400G市场获得突破,未来有望充分受益。因此在5G开始进入规模建设+数据中心向400G迭代的双驱动背景下,当前竞争格局看,公司趋势上有望不断向好。由于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改善,我们略微调整2020-2021年盈利预测为3.28亿和4.5亿元(原值为3.19亿和4.35亿),同时新增2022年盈利预测为5.46亿元,对应2020-2022年EPS分别为1.39、1.9和2.31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计算机|格尔软件:业绩超市场预期,看好新业务20年落地》
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减少2.4%。1、19年收入Q4同比增长43%,现金流得到大幅改善。2、20年收入Q1同比降14%好于预期,预收等前瞻指标积极。3、看好密码法推动与新业务落地。传统业务方面,预计20~21年公司受益于密码法推动。新业务方面,从节奏来看,参考产业进度和公司行业地位,预计国产化有望在2020年贡献增量利润。假设疫情基本控制项目确认影响不大,基于此,我们维持收入与利润预测,营业收入2020~2022年6.2、9.6、14.4亿元,归母净利润2020~2022年1.24、2.14、3.29亿元,EPS2020~2022年1.02、1.76、2.71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环保公用|文山电力首次覆盖:被低估的南网发配售一体化资产》
南网旗下电网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文山经济发展向好,云南绿色能源战略拉动用电需求快速扩张。南网资产证券化进程加速,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估值已至历史底部区域,分红具备提高空间。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4.47、5.35和6.39亿元,EPS为0.93、1.12和1.34元,对应PE为8.53、7.12和5.96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因用电需求扩张而持续发展,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销售电价下调的风险、水电铝材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自发电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环保公用|环卫行业高增长的五问五答》
环卫服务龙头企业将同时受益于行业空间扩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建议关注【玉禾田】【侨银环保】【龙马环卫】【启迪桑德】【北控城市资源】【盈峰环境】【中国天楹】。环卫装备存量需求崛起,预计行业格局维持稳定,建议关注【盈峰环境】【龙马环卫】。 《商社|中汇集团:20H1调后净利同比增35.4%达1.5亿,内生稳定外延可期》
20H1中汇集团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8.9%,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的在校学生人数及平均学费上升导致。20H1营业成本2.14亿元,同比增长15.0%。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员工成本、教学开支、折旧、物业管理费用及其他成本。毛利2.04亿元,同比增长23.3%,毛利率48.8%,同比提高1.8pct。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在校学生人数及平均学费上升以及多项成本控制措施。在校生人数学费实现双增长,疫情对行业冲击较小。中汇公司是大湾区领先的民办商科高等教育公司,旗下运营两所高等教育机构——华商学院和华商职业学院及一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机构——澳洲国际商学院,以会计、金融、经济学、商务英语等商科类课程为主。我们预测中汇公司营收FY20为8.46亿元、FY21为10.25亿元、FY22为12.52亿元;归母净利润FY20为3.2亿元、FY21为4亿元、FY22为5亿元;PE分别为13xpe、10xpe、8xpe。维持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 《商社|珀莱雅:新品精华减缓疫情影响,多品牌&品类矩阵发力》
营业收入: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6.08亿元,同比降5.25%,毛利率:2020Q1公司毛利率59.9%,同比降3.92Pcts。期间费用:2020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含研发费用)42.30%,同比减1.74Pcts。净利润:公司2020Q1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减14.72%。现金流:2020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5亿元,同比减225.30%。公司为国货美妆龙头,构建多品牌、多品类产业链生态渐成,成立合资公司助力品牌沉淀打造明星大单品。考虑到疫情影响,将珀莱雅20-22年净利润由4.90/6.61/8.81下调至4.76/6.14/7.7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家电|浙江美大:20Q1收入增速受疫情影响显著,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61.35%;扣非归母净利润1979.08万元,同比-72.5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3亿元,同比-372.95%。公司整体营收受疫情影响显著。单位成本增加导致利润率有所下降。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经营性现金流显著下降。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集成灶行业龙头,大力发展多元化渠道、进军一二线城市,提升产品结构、拓宽产品矩阵,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基于公司19Q4及20Q1经营表现,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为4.97、6.43、7.73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5.0x、11.6x,9.7xPE,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医药|爱尔眼科:“二次创业”新征程,眼科龙头再启航》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99.90亿元,同比增长24.7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29亿元,同比增长32.42%。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48.4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51%,同比提升3.96个pp。整体来看,公司2019年经营业绩符合预期,继续保持了稳步提升。作为全国眼科专科龙头,公司维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视光表现亮眼,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全球化战略稳步提升,研发支持“科技爱尔”发展。估值与评级:作为全国眼科专科医疗服务龙头,公司规模与业绩有望保持稳步提升,预计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7.68/23.3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有色|博威合金:5G材料国产代替拉开序幕,高端板带材龙头受益》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5.91亿元,同比增长4.03%,实现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10.97%。新材料:高端产品占比逐年上升,吨毛利继续创历史新高,力助业绩上涨。新能源:美国201法案的增加关税的影响逐渐消散,越南低成本优势逐渐恢复。2020年开始公司高端合金材料进入放量期,充分受益于5G新基建浪潮。盈利预测:由于公司2020年产品销量指引超预期,我们略微上调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3/7.56/9.07亿元(20~21年前值为5.42/6.15亿元);EPS分别为0.82/1.10/1.32元/股,动态PE分别为14/11/9倍。高端产品释放以及5G新基建高端材料国产化的背景下,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赞(56) | 评论 (18) 2020-04-24 08:13 来自网站 举报
-
【【安信军工】重申看好军工板块,全年稳健增长确定性高,重点关注信息化、新材料及主机厂等方向】
报告正文■近期军工板块异动,市场关注度较高,我们认为原因有下:1)预计中国卫星网络通信集团成立在即。以中国卫星及中国卫通等标的带动相关板块标的呈现上行趋势;此外,根据人民日报,4月4日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3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 展开全文【安信军工】重申看好军工板块,全年稳健增长确定性高,重点关注信息化、新材料及主机厂等方向
报告正文
■近期军工板块异动,市场关注度较高,我们认为原因有下:
1)预计中国卫星网络通信集团成立在即。以中国卫星及中国卫通等标的带动相关板块标的呈现上行趋势;此外,根据人民日报,4月4日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3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市场关注度较高,或存在主题性机会;
2)市场对美国撤侨、预备役动员等举动及周边局势紧张态势存在不合理预期。我们认为周边局势紧张为常态,但发生战争可能性小,虽并非军工主要投资逻辑,但或有一定催化作用;
3)军工板块的核心逻辑仍是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且同时会议提出增加公共消费,国防支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接下来的两会即将公布的军费支出或仍将保持稳定增速,需求端有保证。
■军工行业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全年保军任务基本不变
国防支出是公共消费重要内涵,预计2020年国防预算增速将在6.5-7.5%之间。虽部分公司Q1因疫情造成原材料供应滞后及订单确认延后并导致一定业绩影响,但Q1占全年比重较小,且产品交付可通过加班加点方式弥补,疫情并不会对行业基本面带来根本性变化,其业绩确定性高且部分公司估值具备吸引力,关注行业潜在的投资机会。
■预计2020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20%左右
当前订单水平及军工周期决定2020年行业增长稳健,且因留存资金较多2021年或突破过去五年规律,呈现平稳增长格局,主要逻辑如下:
1)持续的资金投入是行业增长的首要因素。我们预计今年两会军费增速在6.5-7.5%之间,且市场上也有地方资金和军民融合资金等很多其他类资金支持,其大多投入于供给侧的制造阶段;
2)军工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随着改革推进,行业里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得以逐步改革,使得行业生产效率得以改善。且股权激励有进一步推进的迹象,在价格改革的压力下,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意愿将增强,可能带来行业盈利水平的提升;
3)军改影响逐步消除。此前影响订单和回款,随着军改影响削弱,预计未来同比增长相对加快;
4)新装备定型后处于迅速爬坡期带动行业发展,军用技术民用化打开市场空间。主战装备列装势头较快,比如某主力战机和某通用直升机等,预计2020年全行业增速在20%附近,相比2019年呈现稳健并略有加快的态势,没有爆发式增长但也没有行业增速下降。
■重点关注信息化、新材料、主机厂、国企零部件及民参军等方向
1)信息化:业绩增长相对较快并具有TMT属性,首推航天发展、振华科技,对应2020年估值均在20多倍;此外密切关注北斗和低轨星座进展;
2)原材料:成长性好且具有高壁垒,新机型放量带动毛利率提升,且规模效应凸显,重点关注中航高科、光威复材、钢研高纳等;
3)主机厂:近1年多股价平稳,未来几年增长确定性高且较为稳健,并能够支持当前估值水平,如中航沈飞、中直股份等;
4)国企零部件:增长稳健,且回撤较小,关注中航机电、航天电器、中航光电等;
5)民参军:民企此前因商誉减值、股权质押等导致市场担忧,估值下杀到底部,随着军改削弱等带来基本面好转,民参军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关注雷科防务、红相股份等。
重点关注航天发展、振华科技、中航高科/光威复材/菲利华、中航沈飞/中直股份、航天电器/中航机电/中航光电、以及民参军组合如爱乐达/雷科防务/红相股份等。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影响;武器装备建设节奏低于预期;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军工企业习惯小批量、多品种、高毛利产品制造,在规模化拓展及管理上或存在一定差距
赞(61) | 评论 (18) 2020-04-23 10:53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医药】万孚生物:业绩实现快速提升,长期发展逻辑支撑公司成长】
投资摘要2019收入增速25.59%,扣非后利润增速38.28%2019年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25.59%,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5.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8.28%。公司同时发布一季度预告,预计2020Q1归母净利润为9,071... 展开全文【天风医药】万孚生物:业绩实现快速提升,长期发展逻辑支撑公司成长
投资摘要
2019收入增速25.59%,扣非后利润增速38.28%
2019年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25.59%,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5.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8.28%。公司同时发布一季度预告,预计2020Q1归母净利润为9,071.70万元–9,797.44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35%,扣非后同比增长28-38%,实现快速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2020Q1增长符合预期,受新冠疫情影响,新冠病毒试剂盒以及传染病相关的检测预计快速增长,弥补了荧光定量平台由于门诊量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紧张阶段,万孚的新冠病毒试剂盒是少数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认证通过的胶体金检测试剂盒,能够实现快速检测,较核酸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实验室要求条件不高等优点,将在全球疫情当中扮演重要角色,产能有望从30万人份/日爬升至50万人份/日,支援全球疫情。
POCT行业景气度高,万孚核心优势明显
我们依然站在公司长期发展逻辑角度看好公司。POCT是IVD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子行业之一,行业景气度高,国内POCT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增速约为20-25%之间,根据我们测算,目前国内POCT市场规模(不含血糖)为70亿人民币,未来仍有1.5倍市场空间等待挖掘,3-5年行业增速为25%。
万孚国内现有市占率约为10%,对标Alere峰值市占率在34%(2013年),我们认为万孚还有市占率提升空间,来源于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丰富:万孚现有产品品类比国产和进口品牌都要丰富,能够覆盖大部分POCT细分市场,同时满足经销商、终端医院的各类需求。
2、先发优势:万孚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POCT领域的公司,构建了POCT整套体系,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渠道、学术推广等,未来新增产品品类将通过现有渠道迅速导入,边际销售成本不高,相较小公司更有优势。
3、研发优势:万孚在新技术、新产品上研发处于领先位置,后续还包括已上市的化学发光、血凝、血气,未上市的分子,能够持续满足临床需求,是专注于做POCT领域的公司。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2年营收分别为27.5、35.6、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4、7.24、9.47亿元,EPS分别为1.59、2.11、2.76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38、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政策推进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新技术开发失败风险、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空间下降、疫情进展具有不确定性等
公司本财年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25.59%,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5.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8.28%。分季度看,本财年Q4实现营收6.48亿元,同比增长30.43%,归母净利润9729.1万元,同比增长14.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028.72万元,同比提升43.56%。
本财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亿元,同比增长25.1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0.73,同比提升0.02。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5.33次,同比下降0.13次,存货周转率为3.70次,同比下降0.64次,总资产周转率为0.74次,同比下降0.02次。
公司本财年毛利率为65.21%,同比增加4.22pp,净利率为20.61%,同比下降0.39pp。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占比39.13%,同比增加0.77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4.01%,同比增加2.29pp,管理费用率为7.61%,同比下降1.08pp,财务费用率为-0.23%,同比增加0.13pp,研发费用率为7.74%,同比下降0.58pp。
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8.68%(同比下降0.61pp),净利率为20.61%(同比下降0.39pp),资产周转率为0.74次(同比下降0.02次),权益乘数为1.20(同比下降0.05)。
赞(56) | 评论 (16) 2020-04-23 09:44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3】
重点推荐《固收|怎么看待结构性货币政策?》市场关注二季度内随着刺激政策进一步出台,货币政策重心和力度是否会有变化,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配合运用的情况下,总量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所收敛。我们的回答始终如一。虽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明显(但对于三农贷款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全文【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3
重点推荐 《固收|怎么看待结构性货币政策?》
市场关注二季度内随着刺激政策进一步出台,货币政策重心和力度是否会有变化,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配合运用的情况下,总量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所收敛。我们的回答始终如一。虽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明显(但对于三农贷款作用并不明显),并且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能凭此简单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取代总量货币政策。在结构性政策运用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同时,需要总量政策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后续央行的行为: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肯定仍要继续实施;另一方面,确认信用传导有效之前总量宽松仍会继续维持,降准、降息仍有必要。既然货币政策总量放松的方向不变,那么利率下行的方向也不变,所以即使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和落地,我们也仍然看好二季度内久期策略。 《商社|人瑞人才(06919)技术&服务优势明显,新经济客户助力高增长》
灵活用工业务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规模效应明显。灵活用工赛道佳,疫情加速行业变革利好头部企业。服务能力优势凸显,技术赋能有望持续改善营运效率。在灵活用工赛道的长期红利下,优质的客户资源、专业的服务能力、领先的技术实力、规模效应、便利的融资渠道等多重优势有望驱动公司业绩持续高速成长。预计20至22年净利润分别为2.4/3.6/5.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4x/16x/10x(按照1港元=0.91人民币),给予20年目标价58港元,目标市值89亿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食品饮料|日辰股份:坚守创新转型升级,细分龙头整装待发》
目前我国复合调味品销售额占调味品市场的比重为26%,对标成熟市场,我国复合调味品仍有1倍以上的发展空间。行业集中度低,暂未形成龙头企业。公司是国内最早的专业复合调味料生产商之一,主营由酱汁类调味料,粉体类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三个板块构成。未来公司将加大餐饮端和C端的发展,提高运营效率,未来业绩高增可期。近年来公司营收维持高增态势,营收从2014年的1.23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38亿元,CAGR+17.94%。公司营收重心逐渐从加工企业转向餐饮企业,餐饮企业销售占比高速增长,由2014年的12%增至2019H1的41%;同时,公司开发自由品牌,加大C端建设,电商自营端发展迅猛,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2.67%。我们预计19-21年实现净利润0.87/1.03/1.33亿元,同比增长24.36%/18.56%/29.35%。目标价56.7,首次覆盖,给予 “增持”评级。 买方观点 受疫情缓和和巨额刺激政策双重推动,全球市场尤其是美股出现20%-30%幅度的反弹。但体现真实需求的原油出现暴跌,反映经济前景并不乐观。全球股市对疫情变量先以暴涨暴跌的方式反应,后续将围绕经济基本面运行。国内A股,一方面流动性足够充裕,临近两会市场难以大幅度下跌,且能保持一定活跃度。但另一方面又看不到重磅政策落地,且疫情的长期化导致海外需求复苏拐点暂时无法预期。因此市场处于上下两难的境地,缩量震荡会成为中短期常态。在较低的风险偏好下,看好消费、医药和建材。同时逐渐关注超跌的科技股龙头(电子、新基建、新能源)。相比估值较高的消费板块,认为长逻辑依然存在前提下,风险收益比相对好。 研究分享 《电子|风华高科:19Q4MLCC景气回升,20年步入成长新周期》
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下降28.1%。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66.69%。受国际贸易摩擦及市场去库存等影响,公司19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较大下滑,19Q4末,产品市场需求企稳回升,营收降幅环比收窄,20年具备较高景气度,奈电科技亏损对公司19年业绩有一定影响。20年行业供需关系改善,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聚焦主业战略的推进和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20年公司业绩将有较大改善。1.19Q4MLCC景气回升,20年开启新成长周期。2.供需价格景气大周期,20Q1进入原厂加速提价阶段。3.加速高端国产化,20-22年步入产能释放收获期。5.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对公司19-21年营收分别为35.2/44.9/58.6亿元(不考虑FPC业务剥离),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3/12.5亿元的预测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环保公用|三峡水利:疫情拖累1季度业绩,“三峡电网”即将落地》
公司公布2020年1季报,公司1季度营业收入为2.10亿,同比下滑21.67%;归母净利润为0.24亿,同比下滑14.30%。新冠疫情致公司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下滑。公司发电量同比增长121.87%,一季度毛利率提升。公司三峡集团唯一配售电平台,将持续受益于电改。盈利预测与估值:不考虑资产重组的情况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25亿元、2.39亿元、2.58亿元,公司原有主业保持平稳增长。在考虑重组情况下,根据重组备考利润表测算,扣非后每股收益指标从2020年开始增厚超过90%,扣非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优于本次重组前,维持“增持”评级。 《商社|新东方:FY20Q3受疫情影响收入增速放缓,迎来整合机遇》
新东方FY20Q3收入9.2亿美元+16%。疫情对本季收入产生8-10%负面影响,主要系2月退班率及延期上课人数高于正常水平。FY20Q3归母净利1.4亿美元+41%;Non-GAAP归母净利1.5亿美元,+36%;Non-GAAPOPM+0.3pct达14.6%。盈利预测与估值:K12教培强者恒强,龙头效应日益凸显。首先,K12教培赛道在美股享受高估值或在于①作为解决阶层流动/中产焦虑的出口天然造就刚性需求;②用户复购/高粘性所带来的长消费周期。其次,未来行业马太效应或进一步显现,一方面行业龙头快速发展带来品牌价值持续增强,在师资招聘(校招等)方面较当地品牌优势明显。K12教培行业新东方作为K12课外辅导龙头,持续验证自身商业模式有效性和持续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FY20-21年EPS分别为3.1美元/3.7美元,PE分别为44x/37x。维持买入评级。 《商社&房地产|新大正:20Q1收入平稳增长,防疫支出增加致业绩平稳增长》
20Q1公司收入2.75亿元,同比增加14.43%;归母净利0.25亿元,同比增加5.21%。同时,公司公告关于选举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以及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等。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物业服务企业,主要为各类城市公共建筑提供物业服务,专注于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公共建筑与设施的运营和管理。随着我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专业化分工的需求增加、投入市场进行物业服务公开招投标的建筑类型逐年增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产品类型也随之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EPS分别为2.08元、2.84元、3.66元;PE分别为38xPE、28xPE、22xPE。维持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 《医药|国药一致:2019年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医药零售可圈可点》
2019年度,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20.46亿元,同比增长20.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27亿元,同比增长4.32%。分季度看,本财年Q4实现营收131.7亿元,同比增长15.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提升4.9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亿元,同比增长51.24%,维持在较好水平。分销业务增长略超预期,医药零售业务可圈可点。三项费用率下降,运行效率提升。投资评级:分销业务位居两广地区前茅,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由于公司零售业务的增长略低于此前预期,将公司2020-2021年盈利预测由归母净利润15.53/17.55亿元,调整为14.69/17.2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有色|铜陵有色:降本增效提升业绩,高附加值铜箔持续壮大》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929.51亿元,同增9.89%;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增20.56%,EPS0.08元/股,基本符合预期。降本增效提升四季度毛利,现金流持续增加。超额完成全年生产目标,20年生产指引再增长。铜箔产能持续扩张,国轩参股实现产业协同。盈利预测及评级:随着公司产品产量的稳步增长以及高附加值铜箔的量产,公司业绩将稳步提升,但考虑到疫情因素,带来大宗商品下跌,下调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亿元、10.00亿元和11.50亿元(前值2020-2021年分别为9.51和10.05亿元),EPS分别为0.09元/股、0.10元/股和0.11元/股,对应4月21日收盘价公司的动态P/E分别为23X、21X和18X,维持“增持”评级。 《钢铁|中信特钢:疫情影响有限持续稳健经营》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告: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92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每股收益0.435元/股,去年同期为0.419元/股。疫情短暂影响收支节奏公司经营稳中向好。公司产品多、规格全行业龙头或保障稳定盈利。中长期来看,兴澄特钢作为全国优质特钢资产,未来或将持续贡献效益;青岛特钢正在进行项目搬迁,且未来仍有117万吨产能增长空间,搬迁结束后亦或将带来显著业绩;靖江特钢及浙江泰富无缝钢管也蓄势待发。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2020-2021年EPS(转增前)为1.95元/股、2.09元/股、2.19元/股,公司整体经营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赞(57) | 评论 (17) 2020-04-23 08:30 来自网站 举报
-
【【安信食品】贵州茅台:2019年略超预期,2020年积极乐观】
事件公司披露2019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88.54亿元,同比增长15.10%;实现归母净利润412.06亿元,同比增长17.05%,好于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情况(营业总收入约885亿,归母净利润405亿元)。2019年略超预期,2020年积极乐观■茅台酒均价上行趋势... 展开全文【安信食品】贵州茅台:2019年略超预期,2020年积极乐观
事件
公司披露2019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88.54亿元,同比增长15.10%;实现归母净利润412.06亿元,同比增长17.05%,好于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情况(营业总收入约885亿,归母净利润405亿元)。
2019年略超预期,2020年积极乐观
■茅台酒均价上行趋势确立,渠道和产品结构两方面贡献于Q4开始提速。2019年公司茅台酒销售收入增长15.75%,其中销售均价继续提升8.72%贡献超过一半,主要系渠道结构和产品结构两方面贡献,渠道结构方面直销收入占比2019年为8.49%,较上年提升2.55pct.,提升幅度明显,而2019年1-9月公司直销比例为5.09%,Q4直销比例大幅提升,成为渠道结构的一个重要拐点;另外产品结构优化贡献持续,经销商普飞计划不增量,但高毛利的非标产品不占配额,仍有连续动作,例如2020Q1“走进”系列回款顺利。2020年公司进一步明晰产品和渠道两个方向的指导思想,据茅台官微报道2020年公司“要加强自营体系建设,不断巩固提升自营渠道作用;要开发个性化产品提升效益,拓展电商、商超、卖场等新(直销)渠道,抓好终端建设”,我们认为公司重视提质增效目标明确,条件良好,茅台酒均价上行趋势基本确立,对收入和利润贡献会凸显。
■Q4产销两旺,预收款余额环比同比均有增长。结合营业税金率分析模型,我们认为因2020年春节提前,2019年Q4产销两旺,当期发货量预计两位数增长,同时年末成品酒1.13万吨,约占当年销量的五分之一,为Q1开门红同样提供较好条件;2019年底预收款余额137.40亿元,较Q3末大幅增加24.85亿元或22.08%,较2018年末增加1.64亿元,在经销商大幅减少情况下预收款保持高位充分体现公司定价权的强和供需关系的稳。
■“十三五”顺利收官,为“十四五”打下非常好基础,对2020以及“十四五”积极乐观。集团“十三五”千亿目标提前完成,同时经销权整肃收尾,2020年初核心高管到位,新管理层平均年龄不到50,干部队伍预期更为稳定,又好又快发展可期。建议高度重视新时期四个方面的积极因素:1)2016年高端白酒加快复苏以来,茅台基本确立了中长期以产定销良性增长态势,稳健成长可期;2)渠道高价差成常态,这也成为公司业绩护城河重要组成部分;3)牢固确立千元以上的垄断地位,从容变现普飞以上高端市场;4)持续渠道体系优化红利。我们判断未来公司自营、直营将直接最大程度获益于每年相对确定的茅台酒增量。
投资建议
继续维持买入-A评级。略微调升公司2020-2021年的每股收益预测为37.92元、48.35元,调整6个月目标价至1500元,相当于2021年31x市盈率,基于未来“十四五”又稳又快发展的预判,我们认为这一估值是合理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压力导致茅台酒高价差收窄风险;基酒释放节奏。
茅台酒和茅台系列酒均价稳步上行
2019年直销比例开始提升,其中Q4是提速拐点
营收增长是利润的主要驱动
赞(71) | 评论 (17) 2020-04-22 13:19 来自网站 举报
-
【【安信食品】酒鬼酒:内参驱动增长,盈利显著提升】
事件公司披露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34.50%。2020Q1营收3.13亿元,同比下滑9.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32.24%... 展开全文【安信食品】酒鬼酒:内参驱动增长,盈利显著提升
事件
公司披露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7.3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34.50%。2020Q1营收3.13亿元,同比下滑9.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32.24%。
内参驱动增长,盈利显著提升
■2019业绩快速增长得益于内参放量,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5亿元,其中内参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35.42%,酒鬼系列收入10.05亿元,同比增长27.54%,两者占公司收入比重为88.16%,比去年同期提升1.22pct,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Q4表现优秀,其中营收5.44亿元,同比增长27.40%,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85.48%,预收款余额2.07亿元,环比增长幅度较大,主因收到经销商部分2020年打款;Q4利润高增,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1)19Q3对省内酒鬼系列停货控量,Q4旺季内参、酒鬼系列销售恢复较高增长。2)由于18Q4销售费用基数较高,19Q4销售费用率同比大幅下滑14.17pct,显著增厚公司利润。
■受疫情影响2020Q1收入下滑,内参预收款确认拉升公司净利率。2020Q1营收同比下滑9.68%,主因疫情影响下,中高端的酒鬼和低档湘泉系列销售额预计均同比下滑超过30%,拖累整体营收表现。Q1净利润增速较高主因:1)内参在2019年底及2020年初打款发货顺利,2020Q1预收款确认后使得内参销售同比高增,预计增速超过70%,占公司收入比重约55%,有力拉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至85.4%(同比+7.81pct)、30.74%(同比+9.75pct)。2)受疫情影响,春节后酒鬼系列打款延后,各项费用投放同比减弱,一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以及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3pct、+0.36pct、-1.11pct。2020Q1预收款为1.62亿元,环比2019Q4减少0.45亿元,主要系内参发货后部分预收款确认。
■推动品牌一体化运作,2020年内参有望继续放量增长。据云酒头条报道,4月10日,内参酒销售公司原总经理王哲被任命为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管理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酒鬼、内参、湘泉三大品牌的营销工作。除人事变动外,公司在组织架构上也将形成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品牌管理等中心,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如果报道之调整属实,我们认为在销售上公司将统筹运作内参、酒鬼、湘泉三大品牌,且相较于此前的独立运营,一体化运营将有助于形成品牌合力,更将在联动效应下,使各品牌更好地释放各自角色的力量。同时,内参酒受疫情影响较小,2020Q1内参酒销售公司已按预期达成销售目标,2020年公司有望继续放量,贡献整体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2021 年每股收益为1.13元、1.55元,6个月目标价为38.75元,对应白酒业务2021年PE为25 x,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结构优化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
赞(53) | 评论 (18) 2020-04-22 09:46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2】
重点推荐《半导体|沪硅产业首次覆盖:开启国产大硅片新纪元,重塑全球硅片格局》深耕半导体硅材料,战略投资并购助力我国硅片产业。行业驱动力强劲,国产缺口大。研发创新筑成竞争优势。下游刚需拉动,公司持续收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8.09/25.14/34.44... 展开全文【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22
重点推荐 《半导体|沪硅产业首次覆盖:开启国产大硅片新纪元,重塑全球硅片格局》
深耕半导体硅材料,战略投资并购助力我国硅片产业。行业驱动力强劲,国产缺口大。研发创新筑成竞争优势。下游刚需拉动,公司持续收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8.09/25.14/34.44亿元。考虑到公司资产的稀缺性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以PB估值较能体现现阶段公司价值。选取安集科技、华特气体、神工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平均PB6.91,出于谨慎性考虑给予公司4.8倍PB,采用发行后的BPS2.94计算目标价为14.11元,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疫情发展不及预期。
《汽车|拓普集团:特斯拉从零到一 内需稳步复苏 业绩迎拐点》 随着智能刹车项目、武汉拓普工程等完工转固,公司2019Q3在建工程降低至8.2亿元(2018Q3为14.1亿元),大规模转固期已过。目前公司闲置产能较多,有望随着下游恢复及订单放量,摊薄单位成本,ROE拐点有望向上。特斯拉上量或超预期,打开长期增长空间。吉利、通用稳步复苏,加速产能利用率提升。1)吉利20年有望正增长。吉利在2019年底先于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020年将推出六款全新车型,随疫情逐步控制行业转暖,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2)上汽通用有望走出低谷期。经过产品调整期的上汽通用将在2020年推出十余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车型,新一轮产品周期发力,有望提振销量。随特斯拉持续放量,加之国内车市随疫情控制逐步复苏,公司有望迎中长期的业绩拐点。我们预计公司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6、62.1、7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6.3、8.7亿元,给予20年42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5元,给予“增持”评级。 买方观点 两会前这段时间市场不大会有趋势性行情,以结构性震荡为主,波动加大、经常是日内就完成调整。疫情对市场的边际影响减弱,大部分客户关注点在逻辑不受破坏的子板块。认为传统低估值的板块机会并不大。集中关注的行业有:工程机械、休闲食品、农业(猪、动保、水产和种子)、小家电、网红电商、CRO,以及调整较多,具备长逻辑的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半导体和军工板块。市场利空因素已释放比较充分。趋势下行风险不大,下半年趋势现在看不清楚,一是要盯两会政策,二是自下而上筛一些真正好的公司。 研究分享 《电子|立讯精密:19年持续高增长,整机制造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实现营收625.16亿元,yoy+74.38%,归母净利润47.14亿元,yoy+73.13%。我们持续推荐公司,整机精密制造平台型龙头,19年业绩超市场预期,产品种类扩展份额提升为主要驱动力(AirPods/马达/声学/无线充电/通讯等)。持续看好公司今年维持高增长:苹果双重创新周期销量预计增长,公司受益量增长+份额提升,有望新料号进入;AirPods持续高增长,公司高份额+高端占比提升+良率优化,且新进入iWatch组装预计H2贡献业绩,中场看5G通讯+汽车发力。看好公司后续成长空间,持续推荐!19年业绩超预期,产品品类拓展份额提升为背后驱动力。整机精密制造平台型龙头,看好今年维持高增长,中长期业绩增长动力足。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年为71.81/99.1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持续推荐。 《汽车|精锻科技:疫情短期冲击,定增加码新能源》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32.8%。2020Q1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下降53.4%。19年收入端表现优于行业,净利润端受商誉减值及毛利率下滑拖累。国内疫情致20Q1业绩下滑,海外疫情影响Q2出口。拟定增加码主业,布局新能源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乘用车精锻齿轮龙头,依托产品品类拓展,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新能源领域的前瞻布局则打开了新的增长平台。受国内外疫情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0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1、2.8亿元(前值为4.4、5.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2和0.68元,给与公司2020年30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15.6元,维持“买入”评级。 《环保公用|华能国际:新冠疫情拖累公司业绩,原煤采购成本有望继续下行》
公布2020年1季报,公司1季度营业收入为403.5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为20.60亿,同比下降22.42%;每股收益为0.11元,同比下降31.25%。进入4月后煤价持续下行,目前已跌至17年以来的新低,公司原煤采购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0.36、0.44和0.51元,对应PE为11.74、9.51和8.29倍,公司历史PB中枢在1.4倍,目标估值2020年PB1.2倍,目标价5.8元,维持“买入”评级。 《环保公用|威派格:设备产销高增,静候业绩释放》
公司公布2019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同比增加31.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同比增加2.66%;2019年ROE(加权)为11.63%,同比减少3.15个百分点。设备销量快速增长,量价齐升带动营收高增。销售、研发投入加大,利润增速处于蓄力期。渠道、技术护城河持续巩固,未来有望迎来业绩释放。盈利预测:受疫情影响,我们略微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4、2.18亿(前值为1.74、2.28亿),EPS为0.39、0.51元/股。我国智慧水务市场将迎来量增提质,公司未来订单有望保持高增,我们继续给予公司2020年45倍PE目标值,对应目标价17.5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商社|跟谁学:再议跟谁学:缘何腾飞》
跟谁学课程包括K12课程、外语/职业资格培训和兴趣课程、其他课程,采用100人以上的超大班形式线上直播授课。经验丰富的老师超大班直播模式通过改善模式和提升技术不断弱化相较于线下的劣势,且优势不容易被追赶,逐步攫取教培市场份额。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小学到高中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8926.51万人。考虑新东方在线2020财年收入wind一致预期为16.87亿元人民币,当前市值345.9亿元港币,约315.7亿元人民币,2020年PS约20倍。预计跟谁学2020财年收入73亿元,考虑到跟谁学的超大班模式前期发展比较迅速,收入增长较快,给与10倍PS估值,目标市值730亿元人民币,约103亿美元。 《商社|鸿合科技:业绩短暂承压,深入推进两个市场+两个品牌》 20Q1公司收入3.04亿元,同比减少50.33%;2019年公司收入48.30亿元,同比增长10.34%;归母净利3.14亿元,同比减少6.58%。2020年Q1毛利率29.18%,同比增长3.12pct。公司20年Q1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同比减少367.18%;归母净利率-15.81%,同比减少18.46pct;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4亿,同比减少6.58%;归母净利率6.56%,同比减少1.16pct。。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及智能视听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物流受阻。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2020-21年由原来的3.5元/股、4.25元/股下调为2.2元/股、2.5元/股,PE分别为25xpe、22xpe。下调盈利预测,给予持有评级。 《医药|艾德生物:Q1业绩受疫情影响,全年依然保持乐观》
公司发布2020一季报,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Q1实现收入0.91亿元,同比下降23.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47.56%。受疫情影响,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略有下降。公司保持正常运营状态。我们认为国内疫情逐步进入缓和期,肿瘤就诊属于刚需性治疗,门诊有望较快实现恢复,为公司带来收入业绩增长,我们保持原有预期,对于全年业绩保持乐观判断,BRCA产品和海外布局将是今年重要看点。公司所处赛道景气度高,核心竞争能力强,长期看好公司发展。剔除激励计划摊销费用的影响,我们预计20-22年利润为2.21亿元、2.98亿元、3.97亿元,EPS为1.50、2.02、2.70元/股,对应PE为54X、40X、30X,维持“买入”评级。 《医药|万孚生物:Q1业绩实现稳健增长,Q2有望进一步提速》
公司披露一季报,2020Q1实现收入5.52亿元,同比+21.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38.74%。疫情相关产品大幅提升,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变化幅度大。现金流快速提升,Q1回款良好。我们认为公司是具有长逻辑和短期催化的标的。受全球疫情影响,预计Q2新冠试剂盒还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同时国内疫情缓和,门诊量逐步恢复,公司原有业务将有望实现正向增长,全年我们依然保持高增长的预测,持续推荐。预计公司20/21/22年营收分别为27.5、35.6、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4、7.24、9.47亿元,EPS分别为1.59、2.11、2.76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7、43、33倍,维持“买入”评级。 赞(49) | 评论 (21) 2020-04-22 08:54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医药】贝达药业:年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开始步入收获期】
投资摘要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5.5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9%;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50.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同比增长93.81%。核心产品埃克替尼... 展开全文【天风医药】贝达药业:年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开始步入收获期
投资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5.5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9%;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50.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同比增长93.81%。
核心产品埃克替尼预期差持续体现,差异化优势有望不断巩固
2019年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纳入医保常规目录,销售持续放量,预期差持续体现。我们认为主要因素基于三点:(一)埃克替尼产品本身具有差异化优势,其所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专家用药和患者选择提供了依据:(1)Brain研究改变了2018、2019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使得埃克替尼及其同类药列入了国家卫健委2018年《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2)Increase研究为埃克替尼加量用于21外显子L858突变提供了证据;(3)Evidence研究是NSCLC辅助治疗领域唯一注册临床研究,公司将依据Evidence研究申请EGFR突变的术后辅助治疗新的适应症。(二)中国EGFR药物市场渗透率仍存在提升空间,我们通过测算预计还有一倍左右提升空间。(三)“基药+医保”双加持以及渠道下沉和公司持续大力推广。我们预计埃克替尼的增长仍有望持续,随着公司今年有望为埃克替尼申请EGFR突变的术后辅助治疗新适应症,埃克替尼的差异化优势有望不断得到巩固,并进一步扩大市场。
研发管线稳步推进,管线梯队品种不断充实
公司新药研发管线日趋丰富,已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的良性发展态势。公司新药恩沙替尼的优先审评程序正常推进,我们预计有望不久获批。恩沙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顺利进行,有望今年完成数据锁定。同时,MIL60Ⅲ期、BPI-D0316Ⅱ期、CM082 肾癌Ⅲ期等多项注册临床研究按计划进行:MIL60Ⅲ期临床研究已于2019年底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有望今年报产;BPI-D0316Ⅱ期有望今年完成数据锁定;CM082 肾癌适应症今年有望报产。展望2020年,我们预计公司可能有多个新药或新适应症注册申请。
核心产品增长望持续,后续产品步入收获期
我们判断2019年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拐点年,2020年起公司有望开始步入收获期。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仍有望持续增长,后续管线品种预计今年开始兑现。恩沙替尼有望今年获批贡献新的业绩增量;此外,MIL60、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CM-082、X-396全球多中心一线、BPI-D-0316有望陆续申报注册,带来多个催化剂。基于埃克替尼差异化优势不断显现,我们判断其未来有望持续超预期,并考虑恩沙替尼有望今年获批贡献新的业绩增量,我们将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2.70亿元、3.52亿元,小幅上调至2.82亿元、3.53亿元,新增2022年归母净利润4.48亿元,分别分别同比增长22.2%、25.3%、26.8%,对应P/E分别为126、101、7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及药品招标风险
正文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营收分析
公司本财年实现营收15.54亿元,同比增长26.94%,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38.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50.13%。分季度看,本财年Q4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4.69%,归母净利润3227.87万元,同比增长69.3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21.98万元,同比提升126.76%。
盈利能力与费用
公司本财年毛利率为93.23%,同比下降1.13pp,净利率为14.53%,同比增加1.17pp。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占比76.62%,同比下降4.12pp。
其销售费用率为36.23%,同比下降4.32pp,管理费用率为37.54%,同比下降1.54pp,财务费用率为2.85%,同比增加1.73pp,研发费用率为21.00%,同比下降3.81pp。
现金流与营运能力
本财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同比增长93.8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2.46,同比提升0.72。
本财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5.93次,同比提升10.22次,存货周转率为0.75次,同比提升0.19次,总资产周转率为0.41次,同比提升0.02次。
综合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ROE)为9.84%(同比增加1.94pp),净利率为14.53%(同比增加1.17pp),资产周转率为0.41次(同比增加0.02次),权益乘数为1.67(同比增加0.10)。
赞(46) | 评论 (18) 2020-04-22 08:08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医药】把握一季报和医药新基建两条投资主线——兼论当前时点为什么我们重点看好疫苗行业】
投资摘要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4%,整体表现强于大盘本周上证综指上涨1.5%,报2838.49点,中小板上涨2.72%,报6887.65点,创业板上涨3.64%,报2020.77点。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4%,报9303.15点,表现强于上证0.9个pp,弱于中小板0.32个pp,弱... 展开全文【天风医药】把握一季报和医药新基建两条投资主线——兼论当前时点为什么我们重点看好疫苗行业
投资摘要
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4%,整体表现强于大盘
本周上证综指上涨1.5%,报2838.49点,中小板上涨2.72%,报6887.65点,创业板上涨3.64%,报2020.77点。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4%,报9303.15点,表现强于上证0.9个pp,弱于中小板0.32个pp,弱于创业板1.24个pp。全部A股估值为12.05倍,医药生物估值为41.37倍,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243.46%,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行业一周总结:202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品种319种
4月13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202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品种319种,修订3177种,不再收载10种,品种调整合并4种,共收载品种5911种。4月1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的通知。4月15日,国家药监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血液制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第五章21条欲将原料血浆检疫期由90天减短为60天,我们认为检疫期的缩短有利于血制品企业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库存周转效率,同时也可降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无法采浆带来的损失。
本周专题:《疫苗法》和国产大品种陆续上市,开启疫苗行业发展黄金期
本周我们将重点探讨疫苗产业,我们认为,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推动我国疫苗行业进入行业发展黄金期:首先,从监管层面看,疫苗管理法的落地从立法的高度,未来将对疫苗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全周期实施强监管,疫苗法支持行业积极创新,将推动行业规范、创新及集约化发展,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其次,我国疫苗行业进入国产大品种时代,国产13价肺炎疫苗、2价hpv疫苗等大品种将推动外国疫苗行业持续扩容;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有望推动居民接种意识提升外,在此背景下,CDC后续的强化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同时,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如火如荼,企业迎来技术布局良机,有利于产业的后续技术升级。我们整体看好疫苗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国内优质疫苗公司: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
行业观点预判:继续重点关注一季报预期和后疫情时代医药新基建方向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医药板块相对优势明显,我们继续建议投资者从优质资产和一季报业绩的角度出发,把握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两大方向:1、一季报有良好业绩预期的医药优质赛道。2、后疫情时代,医药新基建方向。
上市公司陆续进入一季报预告披露期,基于业绩角度,我们建议关注在疫情影响下业绩有望真正受益的领域。建议关注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耗材等医疗器械领域,相关标的:迈瑞医疗、万孚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英科医疗等;关注受疫情影响,静丙加速去库存的血制品领域,相关标的: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等;受疫情产生相对正向影响的医药商业板块,相关标的:九州通、药店版块等;中药消费:重点关注品牌中药,全年量价趋势良好,一季度相对优势明显,关注:片仔癀、云南白药;创新药产业链高景气望持续: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此外,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等“新基建”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相关标的详见正文。
稳健组合(排名不分先后,滚动调整)
健康元,迈克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迈瑞医疗,金域医学,恒瑞医药,片仔癀,通化东宝,爱尔眼科,美年健康,泰格医药,药明康德,云南白药,长春高新,凯莱英,科伦药业,乐普医疗
风险提示:市场震荡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个别公司外延整合不及预期,个别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生产经营质量规范性风险
目录
正文
1. 多因素共振推动疫苗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我们认为,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推动我国疫苗行业进入行业发展黄金期:首先,从监管层面看,疫苗管理法的落地从立法的高度,未来将对疫苗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全周期实施强监管,疫苗法支持行业积极创新,将推动行业规范、创新及集约化发展,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其次,我国疫苗行业进入国产大品种时代,国产13价肺炎疫苗、2价hpv疫苗等大品种将推动外国疫苗行业持续扩容;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有望推动居民接种意识提升外,在此背景下,CDC后续的强化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同时,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如火如荼,企业迎来技术布局良机,有利于产业的后续技术升级。
我们整体看好疫苗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国内优质疫苗公司: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
1.1. 《疫苗法》开启监管大时代,优胜劣汰,剩者为王
从《管理条例》到《疫苗法》,我国疫苗的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并持续完善
我国疫苗行业的监管经历了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历史进程,行业的监管持续完善,疫苗法的落地从立法高度体现强监管的决心,其力度前所未有。随着疫苗立法的逐步落地,未来疫苗强监管将是常态,行业的质量标准将进一步提升,对于不合规范的小企业而言未来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行业规范性龙头的优势会进一步体现。
《疫苗法》推动行业三大变化开启中国疫苗产业发展新阶段
立法高度规范和支持疫苗行业发展:《疫苗法》从立法的高度,对疫苗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全周期实施强监管,坚决堵塞监管漏洞,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确保疫苗生产和供应安全,有利于行业规范健康的发展;国家制定疫苗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疫苗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家政策的监管和支持有望为疫苗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疫苗创新产业升级有望加速:国家支持创新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疫苗疫苗研制和创新,同时国家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关研制规划,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的研制。国家鼓励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大研制和创新资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推动疫苗技术进步。对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和创新疫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优先审评审批。《疫苗法》支持行业积极进行创新,推动企业加快技术积累,我们认为疫苗行业的创新升级有望加速推进。
产业将加速结构优化和优胜劣汰:《疫苗法》提出国家制定疫苗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支持疫苗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我们认为随着疫苗生产质量的不断提升,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逐步退出,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国有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将更加凸显,优质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体现。
1.2. 国产大品种陆续上市,带来行业繁荣新气象
我国疫苗市场将持续扩容:国内疫苗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233亿元增长至2018年336亿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1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体现出疫苗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新冠疫情的全民教育,有助于居民健康接种意识的提升,推动行业的持续扩容。
高价值二类苗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大:从我们未来疫苗发展结构看,二类疫苗将是推动整体市场扩容的主要品类,随着高附加值的国产大品种陆续上市,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加速增长。从我国目前疫苗的消费品种结构和全球十大疫苗品种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海外主流的疫苗大品种如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在我国量还相对较小,另外其他品种如百白破-乙肝-灭活机会联合疫苗等在国内还未有品种上市,未来我国疫苗市场高价值大品种疫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国内企业的持续研发积累,国产大疫苗品种如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等逐步上市,开启国产疫苗大品种新时代。
以13价肺炎疫苗为例体现我国疫苗的消费潜力。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品种,辉瑞的Prevenar13在2015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之后连续三年的销售额超过55亿美元,一直名列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是疫苗产品销售额最高的超级重磅炸弹。辉瑞13价肺炎球菌多糖目前国内中标价698元/支,吉林省2020年二类疫苗中标价中沃森生物预填充和西林瓶分别为598元和556元/支。2019年13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在中国的批签发量约475.5万剂,仅够119万新生儿童使用,而我国2018的新生儿超过1500万,有着明显的未满足需求缺口,国产13价有望进口替代并填补市场缺口。
13价肺炎疫苗潜在市场有望达到100亿元:13价肺炎疫苗也是婴幼儿高价值二类疫苗,需求量旺盛。根据WHO官网数据,截至2017年底,肺炎球菌疫苗(结合和多糖)已在140个国家推行,全球覆盖率估计为44%,考虑到13价的推荐程度,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估计接种比例更高。我们假设在国内未来不纳入免疫接种计划下,合理估计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峰值新生儿渗透率有望达到20%,按照4针接种程序,我们假设后续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约1500万人,且持续维持在高位,则未来13家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新生儿接种年峰值有望达到1200万剂,若以600元每剂计算,则新生儿增量市场可达到72亿元级别。若考虑5岁及以下存量儿童,则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到100亿元。上市公司如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有望充分销售享受市场。
1.3. CDC的强化以及技术升级,利于行业发展
1.3.1. CDC后续地位有望强化,利于疫苗行业发展
新冠疫情下暴露出疾控的不足和力量的薄弱: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发展中,疾控中心暴露出其不足,亟需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和研究机构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根据《编办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编办复字〔2018〕90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有被弱化的风险,人才和资金不能支持其有效的发展。
疾控的建设有望强化:新冠疫情的教训惨痛,后续或将倒逼疾控的建设进一步加速。在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时提出: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我们认为疾控的整体建设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疾控的强化有利于疫苗行业的发展:首先,疾控能更多的推动终端疫苗的宣传和接种,有望提升疫苗的渗透率,其次疾控能根据流行病学和企业合作,推动企业相关的产品研发。疾控的壮大有利于疫苗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1.3.2. 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备受关注,企业迎来新技术强化机遇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研发5条技术路线正在同步开展,包括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制成的疫苗。其中,3月18日,康希诺生物公告,由康希诺生物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 已经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志愿者的接种。
新冠疫苗的研发针对关键的S糖蛋白展开:冠状病毒(corvonavirus, CoV) 是一种单链正义 RNA 病毒,基因总长约为28~32 kb, CoV 主要有 4 种结构蛋白,分别是棘突(Spike,S)糖蛋白、小衣壳(E)糖蛋白、 膜(M)糖蛋白和核衣壳(N)核蛋白,少数冠状病毒还具有血凝素酯酶(HE)糖蛋白。S 糖蛋白主要负责 CoV 早期的宿主细胞黏附、红细胞凝集和膜融合等,是 CoV 的主要抗原位点;新冠病毒的S糖蛋白是一个三聚体结构,每一个单体上都有细胞受体的结合位点。当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之后,此三聚体会发生变构,使病毒质膜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便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从而进行扩增繁殖。
企业迎来技术升级良机:传统企业的技术路径大多是灭活、减毒和重组技术,应用相对成熟,近年来兴起的病毒载体、核酸疫苗等新技术平台为疫苗创新创造了新的方向,不同的技术路径各有特点,在新冠疫情下,疫苗研发备受市场关注,挑战与机遇并存,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传统路径和新疫苗路径均在同步展开,企业迎来了良好的新技术布局时点,当前时点是行业新技术储备的机会,有利于奠定长期发展。除了康希诺生物外,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纷纷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投入新冠疫苗研发之中。,而通过新冠肺炎疫苗的投入,也有利于相关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加快新疫苗技术平台的搭建,对公司长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认为政策监管、国产大品种驱动,新冠疫情背景下CDC的强化和技术积累等多因素共振,将推动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相关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行业优质公司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
2. 继续重点关注一季报预期和后疫情时代医药新基建方向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医药板块相对优势明显,我们继续建议投资者从优质资产和一季报业绩的角度出发,把握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两大方向:1、一季报有良好业绩预期的医药优质赛道。2、后疫情时代,医药新基建方向。
3. 关注一季报预期板块——医疗器械、血制品、医药商业、中药消费、创新药外包服务商
上市公司陆续进入1季报预告披露期,基于业绩角度,我们建议关注在疫情影响下业绩受到正向影响,或者一季报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小的领域。重点关注四大优质赛道:1)大医疗器械:建议关注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耗材等医疗器械领域,相关标的:迈瑞医疗、万孚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等;2)血制品:受疫情影响,静丙加速去库存,相关标的: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等;3)受疫情产生相对正向影响的医药商业板块,相关标的:九州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柳药股份、上海医药。4)中药消费:重点关注品牌中药,全年量价趋势良好,一季度相对优势明显,关注:片仔癀、云南白药;5)创新药产业链服务商,一季度业绩影响相对较小,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药石科技等。
3.1. 医疗器械——全球疫情推动相关需求增加,中长期有望持续发展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耗材等相关公司带来较为明显的需求,有利于推动行业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同时全球疫情的持续发展对于国内有全球业务布局的医疗器械公司而言有望带动业绩的增长,从中长期看,我国器械领域在创新驱动、进口替代及基层扩容下有望保持持续的景气度。
我们认为,短期由于疫情导致医院诊疗量(非门急诊)下降只是短期影响,包括骨科、内镜检查室、非门急诊检验项目等,医疗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延期,随着疫情缓和,预计其他门诊量会有上升的趋势。此次疫情过后,我们认为国家有望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ICU配置、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建设、加强居家个人医用防护水平等,将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议关注行业领先公司迈瑞医疗、万孚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英科医疗等。
3.2. 血制品——疫情激发血制品需求
2017年两票制过后,血制品企业处于库存消化的大周期下,经过2年左右的消化调整,目前血制品企业库存处于合理的水平,采浆量和投浆量也处于相对平衡之中,2019年12月以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对静丙等治疗性血液制品的大量需求。需求中除了来自于病人的治疗用途、医护人员的防护用途,还有医院对于静丙等血液制品的战略性储备需求。
供给端:受制于浆站设立困难,全国采浆量增速维持在10%左右,企业普遍库存血浆一个检疫期时间段。目前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主要企业已经停止血浆采集,恢复时间需要根据疫情控制情况确定。因此疫情持续的时间直接影响到血制品来源——血浆的供应。再考虑到血浆采集时3个月的检疫期的存在,就近3个月(去年11、12月、今年1月)的血浆无法投产,实际上能投产的血浆量有限。如果疫情持续2个月以上,预计血浆供应将十分紧张。
需求端: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中,重症患者依据病情可酌情早期使用静丙,相比于2003年的SARS,本次疫情中对于静丙对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认知大大提升,已经进入地方诊疗方案之中。考虑到重症病人、医护人员以及医院战略储备的需求,静丙需求大大提升。对于新冠感染人群,有大部分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需要白蛋白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常出现并发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需要纤原治疗。因此除静丙外,其他治疗性血制品如白蛋白、纤原在本次疫情中的需求也很大。
价格:随着血制品库存出清,在采浆量提升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对于血制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血制品的出厂价有涨价的可能性,血制品企业的话语权有望增加,由此可能带来销售费用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润进一步提升。
建议关注静丙收入在Q1占比高的血制品企业:如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
3.3. 医药商业——“药店+流通”产业链价值凸显
我们认为在疫情中医药商业板块(药店+流通)的有相对的正向影响,同时商业板块的产业链价值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1)连锁药店:作为居民的终端消费渠道,受疫情影响,防疫类相关产品的(口罩、温度计、医用酒精、药品)的销售有较为明显的增幅,虽然在人力成本等方面可能会有所提升,但我们判断整体销售额的增长能抵消一部分成本,一季度预计带来5%-10%的业绩增量弹性。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连锁药店具备长逻辑,在本次疫情中更加显示了其作为终端市场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重要力量,我们认为有利行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价值的提升。
(2)医药流通:疫情的爆发导致医疗机构对防护用品以及相关的药品、检测试剂的需求度提升,流通企业属于中间渠道环节,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疫情对业绩具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疫情医疗机构部分科室的需求有所降低,但我们判断整体的出货量依旧受到正向影响,尤其是与第三重点相关的医药流通企业受益将最为明显。
相关公司:九州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柳药股份、上海医药等。
3.4. 品牌消费中药价值凸显
随着市场系统性的下跌,品牌中药到了较好的投资时点,2020年相较于2019年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态势。一季报预期看,头部公司预计稳定增长,相对优势明显。
1)OTC稀缺性(原料或处方稀缺)品种能持续提价:
稀缺性品种大多亦品牌力强,但其提价动力足,主因在于原料稀缺带来的持续成本压力与处方稀缺赋予的强定价权。
对于原料稀缺性品种而言,如果说一般的品牌OTC是高层次消费的基础版的话,那么原料稀缺性品种就好比高层次消费里的奢侈品或者个性化消费,其定位人群有限,价格往往较高,是名副其实的高端消费。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阿胶等。
对于处方稀缺性而言,其需求刚性,难以替代,消费者价格不敏感,提价对销量影响不大。如片仔癀、云南白药、龟龄集等。
2)OTC行业近年来改变销售模式,由渠道拉动模式向终端驱动模式转变,更多的举措促使终端纯销的增长,提振业绩并减少业绩波动性,主要表现为三类:拓展终端渠道、加大终端宣传、提价并让利渠道终端。例如片仔癀通过新设体验馆拓展渠道,拉动了产品销量增长等。
我们建议关注潜在的中药涨价主线,重点关注稀缺属性标的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广誉远等。
片仔癀: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处方、公司双绝密;原料资源稀缺,主要原料天然麝香、蛇胆的供应需获得行政许可,持续存在成本压力。2020年1月21日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30元/粒上调到590元/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4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5.80美元/粒。基于原料稀缺性、及持续的成本上涨压力,片仔癀持续存在提价预期。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国家绝密级,是代表性的处方稀缺性品种。
同仁堂:金字招牌,底蕴深厚,拥有安宫牛黄丸等经典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强,产品定价能力强,双天然安宫牛黄丸等受上游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影响提价积极性高。
广誉远:品牌宣传持续加强,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等国药品牌知名度不断深入;采取积极的价格策略,近年来渠道拓展迅速。
3.5. 创新药产业链——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创新药产业链:疫情负面影响总体不大,受复工延迟影响部门订单交接可能存在延迟,但创新产业链公司业务弹性大,可以通过合理排产的调整和产能的调动降低负面的影响,我们从中长期角度看好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度。随着全球外包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加之中国的质量体系、标准的持续完善,成本优势凸显,成为了全球医药企业理想的外包市场,我国外包市场有望迎来相较于全球更高的增速。
我国医药政策鼓励创新,国内医保控费下集采成为常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对外包需求加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为中小创新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小企业与外包行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外包企业业务的增长。
同时,疫情下,企业会加大相关的研发投入,外包型的重视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建议关注行业领先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
4. 重点关注后疫情时代下——医药“新基建”赛道
4.1. 加快推进疫苗和药品研发,关注后疫情时代下疫苗、创新药及产业链
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同时,强调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
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下,国家鼓励疫苗和药品创新,加强疫苗和创新药品的投入,尤其是基础科研领域,有可能减轻优质企业的研发成本压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推动国家整体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4.1.1. 疫苗——监管和国产新时代,开启疫苗发展黄金期
《疫苗法》推动行业三大变化开启中国疫苗产业发展新阶段
长生生物事件推动《疫苗法》出台,《疫苗法》从立法的高度,对疫苗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全周期实施强监管,坚决堵塞监管漏洞,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确保疫苗生产和供应安全,有利于行业规范健康的发展;国家制定疫苗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疫苗行业的持续发展。《疫苗法》支持行业积极进行创新,推动企业加快技术积累,我们认为疫苗行业的创新升级有望加速推进。《疫苗法》支持疫苗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我们认为随着疫苗生产质量的不断提升,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逐步退出,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国有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将更加凸显,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
我国疫苗产业未来持续扩容,国产疫苗大品种新时代开启
我国疫苗市场将持续扩容,预计到2030年达到1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体现出疫苗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新冠疫情的全民教育,有助于居民健康接种意识的提升,推动行业的持续扩容。高价值二类苗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大:从我们未来疫苗发展结构看,二类疫苗将是推动整体市场扩容的主要品类,未来我国疫苗市场高价值大品种疫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国内企业的持续研发积累,国产大疫苗品种如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等逐步上市,开启国产疫苗大品种新时代。
新冠肺炎下疫苗的发展机遇:CDC的壮大和技术升级
新冠疫情下暴露出疾控的不足和力量的薄弱,在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时,提出: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我们认为疾控的整体建设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疾控的强化有利于疫苗行业的发展:疾控能更多的推动终端疫苗的宣传和接种,有望提升疫苗的渗透率;疾控能根据流行病学和企业合作,推动企业相关的产品研发。新冠疫苗研发备受关注,上市公司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生物等纷纷布局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疫苗研发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从临床前到临床到最后审评上市仍需要时间,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而通过新冠肺炎疫苗的投入,也有利于相关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加快新疫苗技术平台的搭建,对公司乃至行业长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建议关注: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生物等。
4.1.2. 创新药——后疫情时代有望加大药品创新力度,依然是未来核心发展方向
创新药:后疫情时代下,企业有望加大药品创新研发的力度。虽然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与疫情直接相关的创新药标的相对较少,短期来看,疫情可能带来的两点潜在影响:(1)对部分产品的终端销售有些许影响,但肿瘤等强刚需药品影响较为有限;(2)部分新药的临床试验可能短期会受疫情影响。但是我们强调:(1)疫情即便短期可能带来些许影响但影响也较为有限;(2)短期疫情影响不改产业长期向好发展趋势,创新药是未来医药发展最核心的方向之一。
从业绩角度,国内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企业已开始步入收获期,未来业绩有望持续跑赢行业整体。以龙头恒瑞医药为例,2018-2019年包括19K、吡咯替尼、PD-1等多款重磅创新药迎来集中获批上市,以PD-1为代表的部分创新品种2020年存在超预期可能。而随着仿制药集采落地,公司以白蛋白紫杉醇为代表的产品顺利中标消除不确定性。短期来看,公司创新药业绩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长期来看,公司研发管线储备众多潜力品种,靶点布局全面,研发进度国内领先,长期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建议投资者长期持续关注。此外,建议投资者关注贝达药业,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仍有望持续增长,后续产品开始步入收获期。恩沙替尼有望于2020Q2获批,贡献新的业绩增量;此外,MIL60、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CM-082、X-396全球多中心一线、D-0316有望陆续申报注册,带来多个催化剂。
受到研发驱动影响, 外包型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关注行业优质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药石科技等。
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推进疫苗和药品研发
据新华网报道,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
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
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下,医疗器械、疫苗和创新药品领域有望显著受益。国家鼓励创新,加强高端器械、疫苗和创新药品的投入,尤其是基础科研领域,有可能减轻优质企业的研发成本压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推动国家整体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4.2. 要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后疫情时代下关注医械领域
3月2日在北京考察时的讲话,我们认为国家将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ICU配置、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建设、加快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建设等,将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4.2.1. 医用设备:生命支持类器械配置有望提升
新冠肺炎目前暂未有特效药,仅能对症治疗支持,重症病房ICU和相关器械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医疗设备,我国在专业性医用设备的配置上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
国内ICU配置床位数与海外仍然具有2-5倍以上的差距。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加拿大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高达24.6和13.5张。美国在2003年SARS后,同样加强了ICU的配置,ICU病床占比以及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都在持续提升。实际情况,以2014年人口为参照,中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平均为3.19张,加上专科ICU预计超过6张/10万人。
国内ICU配置已有政策要求,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不足。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需设立至少一个ICU,且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应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而美国2009年的数据已经达到12.4%。但是截止至2014年,实际情况在头部医院仅能初步满足要求,仍有大部分医院存在不足。
4.2.2. 检验实验室: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检验水平
上个世纪,全球经历过三次大范围的流感,上世纪末美国将传染病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潜在的威胁国家安全的风险。自2003年SRAS后,美国总统布什签发《流感防控国家战略》,为应对可能爆发的流感疫情在准备、监测、相应等管理环节上提供指导性纲领。2006年,美国又发布了《流感防控战略的实施计划》,为有效地应对流感的爆发提出了300多项具体行动措施。在战略中提及为了迅速、及时的报告流感疫情,需要提高实验室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及时地确认流感疫情,同时可以进行实时的临床观察,及时地诊断。
美国建立了一个整合公共卫生有关资源、完善的公共卫生信息网,即:美国公共卫生信息网(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PHIN),其中一个部分是实验室链接(LRN)。LRN是一个完整的包含国际、联邦、州、地方和军队实验室网络,LRN包含国家实验室、参照实验室和哨点实验室。自创立以来,LRN通过加强实验室能力,提高网络实验室装备和人员水平,引进了先进检验技术。同时改善州和地方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条件,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传递的能力。
疫情同样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9年至2030年全球流感防控战略,这一战略有两个重点目标:首先,加强各国在流感监测、应对、防控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为此呼吁各国制定符合国情的流感应对规划;其次,开发更好的流感预防、检测、控制及治疗工具,如更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等,并努力使所有国家都能使用这些工具。
我国加强实验室的能力建设,以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根据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提升国家级实验室对未知病原体筛查和已知病原体的快速检测能力;90%以上省级实验室实现48小时内对至少60种已知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的快速排查;90%以上地市级实验室具备48小时内完成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和鼠疫等重点病原体的检测;85%以上县级疾控机构具备规范采集突发急性传染病检测样本的能力。
从2003年SARS疫情前后体外诊断企业收入增速,我们能够看到2003年后,收入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检验实验室具有急性传染病监测、发现、诊断的重要功能,参考国内外的经验,疫情将进一步提高检验实验室的重视程度,有望提高能力建设。
4.2.3. 补短板加强医疗卫生投入,相关医械领域公司有望受益
疫情过后,我们认为国家有望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ICU配置、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建设、加强居家个人医用防护水平等,将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关注医疗器械各领域标的(排名不分先后):迈瑞医疗、鱼跃医疗、万孚生物、健帆生物、迈克生物、安图生物。
5. 一周行情更新
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4%,整体表现强于大盘。本周上证综指上涨1.5%,报2838.49点,中小板上涨2.72%,报6887.65点,创业板上涨3.64%,报2020.77点。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4%,报9303.15点,表现强于上证0.9个pp,弱于中小板0.32个pp,弱于创业板1.24个pp。
医药生物估值相对A股溢价上升。全部A股估值为12.05倍,医药生物估值为41.37倍,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243.46%。各子行业分板块具体表现为:化学制药12.05倍,中药28.51倍,Q905生物制品57.38倍,医药商业16.27倍,医疗器械52.01倍,医疗服务90.3倍。
本周医药生物所有子板块均有所上涨。本周医疗器械板块涨幅最大,上涨4.94%;中药板块上涨4.48%,生物制品板块上涨3.17%,医药商业板块上涨2.59%,化学制药板块上涨0.55%;医疗服务板块涨幅最小,上涨0.31%。
本周医药生物各子板块交易量均有所上涨。从交易量来看,本周医药商业板块交易量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75.46%,医疗器械板块交易量上涨幅度最小,同比上涨17.67%。从交易额来看,本周医药商业板块交易额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93.81%,化学制药板块交易额上涨幅度最小,同比上涨21.27%。
6. 本周月度组合公告汇总
赞(56) | 评论 (20) 2020-04-21 09:27 来自网站 举报
-
【呼吸机行业面面观--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一】
投资要点 全球新冠病毒肆虐,呼吸机成为“救命机”。呼吸机主要用于重症医学,家庭护理和急诊医学以及麻醉学。呼吸机生产及注册壁垒较高,转型生产呼吸机需要突破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组装以及注册认证等多方面的壁垒,全球呼吸机产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在全球呼吸机市场中,有创呼吸机市... 展开全文-
全球新冠病毒肆虐,呼吸机成为“救命机”。呼吸机主要用于重症医学,家庭护理和急诊医学以及麻醉学。呼吸机生产及注册壁垒较高,转型生产呼吸机需要突破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组装以及注册认证等多方面的壁垒,全球呼吸机产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在全球呼吸机市场中,有创呼吸机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有创呼吸机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进口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在崛起。迈瑞、谊安、普博等生产企业,在国内基层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在拓展海外市场。
-
抗击海内外疫情,呼吸机缺口巨大。根据测算,在疫情中,全国对呼吸机的总需求量约为3.2万台,其中湖北省需建设重症病区病床3.3万张,危重症病区病床1.5万张,共需有创呼吸机7514台,无创呼吸机2.3万台。湖北以外地区需建设重症病区病床2028张,危重症病区病床936张,共需有创呼吸机468台,无创呼吸机1435台。据估计全球除中国以外地区呼吸机存量约为43万台,国外为应对疫情至少需要133万台呼吸机,缺口高达90万台。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1/5。
-
国内朝阳性行业,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呼吸机的需求并不是疫情带来的短期一过性的,而是长期存在,且有较大增长空间。2016年全球呼吸机收入近58.8亿美元,产量约为660万台,复合增速为7.2%。2018年我国医用呼吸机市场规模达到24.3亿人民币,年增长率在15%左右。我国的人均呼吸机保有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疫情之后我国ICU建设将逐步落实到位,预计2020年总增量需求为15342台,同比增长30.15%;除ICU科室外,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他科室如呼吸内科、麻醉科、急诊科等也有呼吸机新增需求,同时预计未来2-3年每年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五大中心的新增需求在2万台以上。此外,未来家用呼吸机在国内的增长空间广阔。
-
投资标的:推荐关注国内呼吸机相关上市公司迈瑞医疗及鱼跃医疗。迈瑞医疗:短期来看,医用呼吸机获得FDA的EUA认证,目前月产能4000台。中长期来看,缩短了公司呼吸机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时间。鱼跃医疗:无创呼吸机收到FDA签发的EUA,目前日产能700台,预计呼吸机订单排队情况还将持续。
-
风险提示:疫情进展不确定性风险;海外宏观环境变化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
呼吸机行业面面观--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一
投资要点
报告正文
一、全球新冠病毒肆虐,呼吸机成为“救命机”
1.1
呼吸机原理
呼吸机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现代呼吸机由计算机控制,但也可以使用简单的手动气囊阀面罩(Bag valve mask)对患者进行呼吸。呼吸机主要用于重症医学,家庭护理和急诊医学(作为独立设备)以及麻醉学(作为麻醉机的组成部分)。
1.2
呼吸机分类
市场当中的呼吸机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成人呼吸机、婴儿与新生儿呼吸机、麻醉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呼吸治疗用呼吸机、携带式急救呼吸机、试验动物用呼吸机、高频喷射呼吸机等。从驱动方式上看,可将呼吸机分成3种:电动电控呼吸机、气动气控呼吸机、气动电控呼吸机。根据呼吸机的流量和压力发生器,可将之分成4种:非恒流发生器、非恒压发生器、恒流发生器、恒压发生器。
从呼吸机的连接方式上进行分类,可将之分成2种: 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所谓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主要在于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凡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方式称为有创机械通气;而通过鼻、面罩、接口器等相对无创方式与呼吸机连接或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通气方式统称为无创通气。广义的无创通气应当也包括体外负压通气、胸壁震荡通气、体外膈肌起搏等,但通常目前所称无创通气仅指通过鼻、面罩等方式与患者相联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有创与无创的根本区别只是人机连接界面选择方式的不同,而与其连接的呼吸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功能齐全、设计精良的有创呼吸机也可以用于无创通气,而一般专用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因其工作压力等性能所限,不适合进行有创通气。回顾机械通气的历史,其过程是从有创到无创 (体外负压箱式呼吸机) 再回到有创,最终进入有创与无创 (NIPPV) 共存的时代。 有创与无创通气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因此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近年来有创通气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与普及,与其相比,无创通气可能还留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新一代无创呼吸机在吸氧浓度调节、气道湿化、同步性能等方面以及与其配套的鼻、面罩的密闭性、舒适性、减少重复呼吸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其适应证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相信随着患者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能保留进食与语言功能的无创通气方式在我国临床应用会逐渐增多。但是,无论在我国还是在某些发达国家,医务人员对无创通气的疗效信心不足,相关技术与知识不够普及,仍是阻碍无创通气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无创通气的适应症选择国内外都在探索之中,目前认为对于以下几种情况无创通气可以发挥满意的疗效: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用于尚不必施行有创通气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减少或避免有创通气的应用,如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及COPD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3)撤离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4)肺水肿的治疗。有创通气的适应症包括:1)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或仍继续恶化。2)意识障碍,气道保护能力差。3)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4)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min或<6~8/min,呼吸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5)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 PaO2<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8版,呼吸机共分为六种,其中三类医疗器械四种,二类医疗器械两种。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呼吸机一般用于生命支持,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及呼吸科病房,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呼吸机用于非生命支持,以无创呼吸机为主,可以应用于呼吸科病房,也可以在家庭使用。
1.3
呼吸机生产及注册壁垒较高
近期,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肆虐,迄今已蔓延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确诊病例数字不断上升。而作为救命机的呼吸机也遭到世界各国的抢购,产能严重不足。在呼吸机缺口日益严重之下,各国鼓励企业转型生产呼吸机,美国联邦根据重新启动的《国防生产法》,强行要求通用和福特这两大美国汽车制造业巨头跨界生产呼吸机。而随着美国疫情逐步加重,特朗普点名要求特斯拉建造呼吸机,纽约州州长也发出类似的请求,用来缓解纽约州对呼吸机的庞大需求。转型生产呼吸机并非易事,需要突破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组装以及注册认证等多方面的壁垒。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估,对于专业的医疗设备制造商而言,生产一台呼吸机需要花费多达40天的时间;转行生产呼吸机的厂家要经过转变生产线、克服技术难关和打通供应链等环节,可能需要花费540天才能实现量产。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关键元器件的短缺和原材料配套能力不足等原因也成为全球呼吸机产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的原因。
呼吸机生产过程复杂。我国呼吸机的研制起步较晚,1958年在上海制成钟罩式正负压呼吸机,1971年制成电动时间切换定容呼吸机。近几十年,随着迈瑞医疗、谊安医疗、鱼跃医疗等企业的崛起,我国呼吸机的研发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呼吸机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依次分为上游原材料和软件芯片供应商、中游本体制造企业以及下游流通和应用场景。生产一台有创呼吸机需要1000多个零部件,其中的核心部件涉及音圈电机、涡轮风机、传感器、芯片、比例阀等,大都由欧美企业生产供应。
涡轮风机相当于呼吸机的发动机,通过给患者提供正压气体,辅助患者呼吸,增强气体交换和心肺耦合。涡轮风机需要具备高转速和快速的响应速度,这样才能根据患者呼吸频率迅速加减压力,倘若输出的压力不够,响应速度不够快,就会使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主要的涡轮风机的供货商来自欧美,国内也有企业生产,但风机的噪音、转速、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均与海外产品存在差异。呼吸机中的多个传感器器件,能够持续精确控制气流,压力和湿度,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典型的呼吸机设备都会用到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磁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监测和帮助控制气流、压力、湿度与温度,同时支持稳定的电机控制。由于需要保证呼吸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芯片是呼吸机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所在。电磁阀是呼吸机氧气源的开关阀门,作用同样举足轻重。
此外,呼吸机研发及认证周期长。正常情况下,呼吸机的注册备案时间在一年半左右,加上临床试验将会更久。近期,欧美等主要疫情国家或地区也发布了防控物资监管的临时或紧急措施,放宽准入要求。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24日宣布,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允许紧急使用医疗设备(包括用作医疗设备的替代产品)的情况。依据美国相关法规,授权紧急使用呼吸机、经改装用作呼吸机的麻醉机及经改装用作呼吸机的正压呼吸机(统称为“呼吸机”)、呼吸机管接头,以及FDA确定符合相关规定的安全、性能和标签标准的呼吸机附件,用于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治疗患者的医疗环境中的紧急使用。今年3月28日,迈瑞医疗医用呼吸机获得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EUA(紧急使用授权)认证。4月1日,鱼跃医疗收到FDA签发的EUA,获得疫情期间在美国销售公司无创呼吸机的准入资格。迈瑞和鱼跃的呼吸机产品此前就已获得CE认证。
1.4
国内外呼吸机竞争格局
在全球呼吸机市场中,有创呼吸机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包括瑞典的洁定集团(Getinge)、瑞士的哈美顿医疗公司(Hamilton Medical)、德尔格、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伟康等品牌占据了全球中高端呼吸机市场。
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在崛起。如迈瑞、谊安、普博等生产企业,在国内基层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在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0年3月31日,我国批准上市的呼吸机共有126个品种,其中,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95个,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31个。我国有创呼吸机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如美敦力、德尔格、西门子等品牌在国内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无创呼吸机市场与有创相比,生产工艺及要求相对较低,国产品牌几乎可以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占到全国市场的40%。
2019年中国医用呼吸机销量排名中,德尔格、飞利浦、迈柯唯等医疗器械巨头处于优势地位,国内企业中较为领先的主要有迈瑞医疗、深圳科曼和北京谊安。尽管国产医用呼吸机与国外领先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国内医用呼吸机品牌逐步建立,如迈瑞医疗在2012年推出呼吸机以来,经过多次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目前公司在院用有创呼吸机领域已经具备和国际顶尖厂商一较高下的实力。
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第5号《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自2020年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海关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验放。目前公告的具有呼吸机出口资质的企业名单如下:
二、抗击海内外疫情,呼吸机缺口巨大
2.1
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呼吸机需求
湖北省内疫情严重程度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重症医学科室资源紧张。截至2019年4月11日,湖北省内确诊新冠肺炎感染病例67803人,占全国确诊病例的81.30%,湖北省确诊病例占湖北省常住人口的0.11%;全国除湖北以外的确诊病例15597人,占全国除湖北以外总人口的0.001%。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武汉地区重症监护床位在疫情爆发后扩充至9000张。假设湖北省内ICU床位新增比例与武汉市相当,则湖北省重症监护床位需扩增至约4.8万张。
根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的统计,本次新冠肺炎轻症、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比例分别是80%、13%和6%左右,还有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若湖北省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比例与全国类似,则按照《共识》的指导计算,湖北省需建设重症病区病床3.3万张,危重症病区病床1.5万张;共需有创呼吸机7514台,无创呼吸机2.3万台。
截至2019年4月11日,全国除湖北以外累计确诊病例15597人,我们认为全国除湖北以外的重症医学科室资源没有湖北紧张,因此不使用全国(除湖北)人口与湖北人口的比例来计算需要新增的ICU床位数。若全国其他地区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比例与湖北类似,分别为13%和6%,则按照《共识》的指导计算,其他地区需建设重症病区病床2028张,危重症病区病床936张;共需有创呼吸机468台,无创呼吸机1435台。因此,在疫情中,全国对呼吸机的总需求量约为3.2万台。
根据工信部今年4月8日公布的数据,自今年2月以来,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近2.9万台呼吸机,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台。
2.2
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呼吸机需求
此前在疫情期间,业内人士统计我国呼吸机存量大约是8万台,对应人口为14亿,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呼吸机约6台;而欧美国家人均拥有呼吸机数量较高,英国拥有呼吸机存量8千台,对应的人口为6648万,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呼吸机约12台,是我国的2倍。因此,分别以中国和英国现有人均呼吸机存量作为对照,计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呼吸机的存量,则目前全球除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呼吸机存量约为43万台。
美国疫情爆发后,美国医学院协会预计将有多达96万美国人需要使用呼吸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2018年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的呼吸机存量约为16万台,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有统计称,欧盟呼吸机缺口至少高达2.5万台。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全球范围内,对呼吸机的需求量是目前医疗机构拥有量的10倍。假设全球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高峰确诊人数为目前的2倍,那么国外为应对疫情至少需要133万台呼吸机,缺口高达90万台。
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国外对医疗装备尤其是有创呼吸机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周产能约2200台)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1/5。目前已签订国际订单约2万台,但大量的意向订单每天都在洽谈中。根据工信部4月8日公布的数据,国内生产企业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多台,但这对于全球巨大的需求量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国外方面,瑞士呼吸机品牌Hamilton Medical占据了全球呼吸机产量的1/4,2019年全年产量为1500-2000台,平均每月100多台,而如果该公司全力生产,月产能或可达到1500-2000台。美敦力已宣布将呼吸机产能和供应增加一倍,以此满足新冠疫情下全世界患者和医疗体系的紧急需求。
假设全球疫情持续到9月末,我们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呼吸机销售额及对净利润的增厚做出如下测算:
三、国内朝阳性行业,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
3.1
国内外呼吸机市场规模
据QY Research研究中心数据,2016年全球呼吸机收入近58.8亿美元,产量约为660万台,复合增速为7.2%。美国地区是呼吸机的最大生产基地,2016年生产市场份额近43%,欧洲是呼吸机第二大产地,2016年生产市场份额近20%;从消费角度来看,美国是消费最大的地区,2016年消费市场份额接近43%,欧洲以2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较大增长,再加上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要求逐步提升并落实到位,我国医用呼吸机产量和消费量均持续走高,年增长率在15%左右。2018年,我国医用呼吸机市场规模达到24.3亿人民币。
高端化发展是呼吸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2012-2018年期间,我国医用呼吸机市场内高端机型的规模占比逐渐增加,并在2018年达到55.97%。根据草根调研数据,高端有创呼吸机市场终端价格每台一般在40万元以上,中端有创呼吸机价格每台一般在20-40万,低端有创呼吸机一般在20万以下。
3.2
我国呼吸机需求测算
呼吸机的需求并不是疫情带来的短期一过性的,而是长期存在,且有较大增长空间。我国的人均呼吸机保有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无创呼吸机2018年的采购量约为8000台左右,根据5-7年的更替速度估计,目前我国的呼吸机保有量在8万台以内,对应每百万人拥有的呼吸机数量约为60台;美国的呼吸机保有量约为16万台,对应的百万人拥有呼吸机数量为485台,中国百万人口呼吸机人均保有量仅为美国的12.4%。
2009年,原卫生部正式宣布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并发布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需设立至少一个ICU,且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应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2010年-2018年国内卫生机构拥有的重症医学科床位数由13192张增长至52568张,CAGR=18.10%。
呼吸机行业过去偏小众,医疗机构的需求有限。去年全年国内呼吸机销量不到2万台,根据调研数据,三级医院ICU保有量约十几台,二级医院则不超过5台,且一台呼吸机使用寿命通常在6年以上,更新换代的周期也比较长。在此,我们假设2018年全国三级医院的呼吸机平均保有量为10台,更新周期为6年;二级医院呼吸机平均保有量为3台,更新周期相对更长,约为10年。经测算,2018年我国ICU科室呼吸机保有量约为51398台,2019年达到57925台。预计疫情之后我国ICU建设逐步落实到位,医疗机构呼吸机配置更为合理,预计2020年总增量需求为15342台,同比增长30.15%,预计到2021年我国ICU呼吸机总保有量将达到82412台。
除ICU科室外,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他科室也有呼吸机新增需求。根据国家卫健委2016年颁布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共有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麻醉科、儿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8个科室明确要求配置呼吸机。
随着分级诊疗改革继续深入,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下沉。2018年7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至此,“五大医疗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文件已全部发布。不到两年时间,国家卫健委连发六文,明确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五大医疗中心,并且下发了建设与管理标准,对个别医疗中心明确了必要的设备配置清单,呼吸机是必配设备。
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同时发布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对于这两类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做出明确要求,力争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部分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推荐标准,这意味着3.7万的乡镇卫生院和3.5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加快实现达标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也成为重中之重,其中呼吸机是达标的重要配置设备。
根据标准的要求,全国乡镇卫生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必须完成95%以上的C档条款、50%以上的B档条款以及20%以上的A档条款达标建设,否则将会被认定为不合格。此外,《通知》要求达到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的机构按程序可以向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审核,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参加二级医院评审。
假设我国二级医院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均新增呼吸机1台,且平均更新周期为10年。经测算,预计未来2-3年每年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五大中心的新增需求在2万台以上。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在传统的医院健康护理模式下家庭保健模式的发展,带动了家用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家用呼吸机在治疗呼吸暂停、鼾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现象、吸暂停时间监测、呼吸暂停发生时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氧饱和度恢复、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消除舌体后缀、呼吸紊乱等治疗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家用呼吸机龙头企业瑞思迈ResMed(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RMD,澳洲证券交易所代码:RMD)2018年单品全球销售额约30亿美元,飞利浦一个品种全球销售额约16亿美元左右。在中国,飞利浦2018年销售额大约5亿人民币,瑞思迈约4亿,鱼跃医疗大约只有不到2亿,随着国内产品进步以及对于无创呼吸机适应症的推广,未来家用呼吸机在国内的增长空间广阔。
四、投资标的
4.1
迈瑞医疗
迈瑞医疗呼吸机情况:2012年公司推出SynoVent E系列呼吸机以来,经过多次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目前公司在院用有创呼吸机领域已经具备和国际顶尖厂商一较高下的实力。2015年中高端呼吸机SV300获得上市批文,2017年高端重症呼吸机SV800/SV600获得国内上市批文。其中本次疫情中使用的主要型号呼吸机SV300是国内第一款电动涡轮呼吸机,是中国、北欧、北美研发团队合作研究的结晶。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案,突破核心技术,实现流速的精准控制和稳定,解决了噪声与散热的矛盾,具备超过世界一流电动涡轮呼吸机的恒流VCV,低噪音,均达到了世界前沿水平,比常见的独立涡轮变速控制呼吸机,SV300对患者的吸气响应更快,系统控制也更加稳定。SV300拥有ICU全面的通气模式,还支持NIV(无创通气)以及持续增氧功能;除了常规监测参数外,还能够监测气道死腔、肺泡通气量等高级参数。
经过近20年的布局,公司在美国市场已有近500人的本地员工团队,并已积累了大量的以高端教学医院、大型医院集团、IDN医联体客户为主导的客户群。据公司统计,迈瑞的监护仪、麻醉机在美国的市场地位为第三,已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而麻醉机在产品属性方面和呼吸机有极强的协同性,公司在北美地区的麻醉机团队中不乏专业的呼吸治疗师,能够向医院提供呼吸机的安装调配、培训、临床支持、售后服务等关键性的支持。2020年3月28日,迈瑞医疗医用呼吸机获得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EUA(紧急使用授权)认证,此前,迈瑞医疗的呼吸机除中国外,主要销往ROW国家中低端市场,未打开欧美市场。通过这次疫情,公司拓展海外高端客户,建立品牌影响力,将公司开拓全球市场的时间缩短至少5年时间。今年3月,公司呼吸机的产能约为3000台,目前提升到4000台,5月有望提升至5000台,公司对原材料积极进行战略储备,限制产能的因素已经逐步得到解决。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维持在此前两篇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黄金十年,谁执牛耳》和《规则趋于重构,龙头即将腾飞》中的总体观点,国产医疗器械面临多方面发展机遇,公司作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绝对领导者,也是中国医疗器械国际化经营典范,我们看好公司的强大的研发与销售能力,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以及国家政策对国产设备的倾斜,迈瑞的多条强势产品线加速进口替代,维持对于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EPS分别为4.67元、5.66元、6.90元,2020年4月16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 56X、46X、38X,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相关风险;经销商销售模式的风险。
4.2
鱼跃医疗
公司概况:公司为我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呼吸供氧、康复护理、医疗急救、手术器械、中医器械、护理类耗材、药用贴膏及高分子卫生辅料及提供医院消毒感染控制解决方案等领域。公司在家用医疗器械板块深耕多年,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扩张下,从最初的个别产品发展成为家用器械产品线全面、品牌影响力显著的家用医疗器械平台。
鱼跃医疗呼吸机情况:2020年4月1日,鱼跃医疗收到FDA签发的EUA,获得疫情期间在美国销售公司无创呼吸机的准入资格。产品名称为Bi-level PAP PositiveAirway Pressure Units(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机/无创呼吸机),供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成人患者在医院或家庭中进行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用。公司上述产品收到FDA签发的EUA,是在疫情期间用于患者临床治疗的临时紧急授权,如果在紧急情况终止后,公司仍希望在美国市场销售该产品,则需要完成已在进行中的相应FDA注册工作。此前,公司无创呼吸机产品已取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完成了欧盟CE 认证,同时在国内一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其性能与品质也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目前公司收到了大量的呼吸机海外订单,由于呼吸机产品技术较为复杂、品控要求严格,上游供应商产能爬升需要一定时间,预计呼吸机订单排队情况还将持续,为了满足欧美各国抗疫需要,鱼跃医疗的医用无创呼吸机产品的产量也剧增,从疫情之前的日产300台,已经提升到极限日产700台以上。经过国内疫情的战斗后,鱼跃医疗原材料供货上面已经得到了保证,上游厂商都已经恢复生产,目前已经能全力保证鱼跃医疗针对海外市场的订单需求。本次疫情过后,鱼跃医疗将扩充公司产品上游产业链,以便在未来对抗突发情况。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作为以家庭医疗器械和医用高值耗材为主导业务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家用医疗器械方面渠道优势明显,品种布局齐全,而经过过去几年的研发并购其临床产品线也已渐成规模。未来随着新产品的逐步放量,临床销售渠道的日益完善以及外延整合的逐步推进,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健增长。维持对于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别为1.04、1.30元,2020年4月16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29倍,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低于预期;新品种推广进度低于预期,外延整合低于预期。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医药小组
赞(66) | 评论 (22) 2020-04-20 08:32 来自网站 举报
-
-
【继续!推荐新冠试剂相关标的【太平洋医药】】
周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市场对新冠试剂相关标的股价走势分歧较大,可以理解,我们继续看好表现,基于以下理由: 1、全球检测量有望超预期。之前我们估... 展开全文继续!推荐新冠试剂相关标的【太平洋医药】
周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市场对新冠试剂相关标的股价走势分歧较大,可以理解,我们继续看好表现,基于以下理由:
1、全球检测量有望超预期。之前我们估计国内Q1检测次数超过3000万,并预测全球后续还将新增1亿级别检测次数(检测次数和检测人数不是一个概念,1人可多次检测),考虑新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逐步推行检测(中国年住院人次2.5亿,全球10亿级别),以及多个场合需要检测(复工复产等),我们判断全球检测次数将有望超市场预期。
2、相关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比一季度还要好。一季度试剂盒主要在国内销售,量大概3000万。预计二季度出口占比将大幅提升,叠加国内相关检测,二季度业绩将好于一季度,我们判断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相关公司二季度业绩将爆表。
3、新冠相关标的涨幅100%-300%,而目前试剂盒涨幅100%以下。从股票的角度来看,新冠相关标的(医疗防护、药物)自新冠疫情以来,最高涨幅在100%-300%不等,而试剂盒最高涨幅——达安基因在100%。
继续看好新冠试剂相关公司股价表现:
1、核酸检测:华大基因(集齐中、美、欧、澳等认证,全球在售)、达安基因(中、欧等已认证,全球多地出口)、迈克生物(中、美、欧已认证,估值低!)、明德生物(中、欧已认证)、凯普生物(欧、巴西已认证)、复星医药(中、美、欧已认证)等。
2、抗体检测:万孚生物(中、欧等已认证,全球在售)、丽珠集团(中国已认证)、人福医药(欧洲已认证)、万泰生物(中、欧已认证)、三诺生物(美国市场准入)等。
3、ICL:金域医学、迪安诊断。
赞(84) | 评论 (28) 2020-04-20 08:24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医药】迈克生物: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现金流同比增长明显加快】
投资摘要事件: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32.23亿元,同比增长20.02%,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8.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18.97%。分季度看,2019Q4实现营收8.75亿元,同比增长19.79%,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4.22... 展开全文【天风医药】迈克生物: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现金流同比增长明显加快
投资摘要
事件: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32.23亿元,同比增长20.02%,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8.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18.97%。分季度看,2019Q4实现营收8.75亿元,同比增长19.79%,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4.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提升25.20%。
2019年毛利率为51.82%,同比增加0.02pp,净利率为17.55%,同比下降0.43pp。在期间费用方面,期间费用占比28.60%,同比增加0.78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7.53%,同比增加0.65pp,管理费用率为4.70%,同比下降0.37pp,财务费用率为2.02%,同比增加0.20pp,研发费用率为4.35%,同比增加0.30pp。
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亿元,同比增长136.9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0.81,同比提升0.41。
自产化学发光持续推广,研发投入充足
分产品线来看,自产产品收入为12.16亿元,同比增长23.21%,毛利率为78.55%,代理产品收入为19.73亿元,同比增长18.21%,毛利率为34.76%,自产产品是公司主要的增长动力,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自产产品中,三大产品平台均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生化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生化试剂销售同比增长17.69%;随着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装机运行,产品性能尤其是传染病、甲功等项目上获得了较高的临床评价,存量市场单机试剂产出快速提升,化学发光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48%;血球为主的临检板块日渐成熟,F580/F560装机量增长迅速,血球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8.51%。
公司持续保持自主产品的研发。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4亿,同比增长28.81%。其中生化平台研发投入占比11%,同比增长13%,主要系围绕提升生化诊断试剂品质展开研发,如抗药物干扰、长效期、配方优化等;免疫平台研发投入占比24%,主要系围绕直接化学发光平台做配套试剂项目的研发,已取得甲功、传染病、心肌、肿瘤标志物等29项配套试剂注册证书,中低速仪器已进入注册阶段;分子平台研发投入占比15%,同比增长75%,主要系报告期内开展多项荧光PCR和数字PCR研发项目。近期公司开发的新冠病毒试剂盒已经陆续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获批。
维持“买入”评级
参考2019年业绩情况,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我们预计20-21年EPS分别由原来的1.26/1.64元/股略微下调至1.19/1.5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耗材降价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300速化学发光仪推广不及预期、竞争加大导致利润空间下降等
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32.23亿元,同比增长20.02%,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8.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18.97%。分季度看,2019Q4实现营收8.75亿元,同比增长19.79%,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4.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提升25.20%。
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亿元,同比增长136.9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0.81,同比提升0.41。
2019年毛利率为51.82%,同比增加0.02pp,净利率为17.55%,同比下降0.43pp。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占比28.60%,同比增加0.78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7.53%,同比增加0.65pp,管理费用率为9.05%,同比下降0.07pp,财务费用率为2.02%,同比增加0.20pp,研发费用率为4.35%,同比增加0.30pp。
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8.03%(同比增加1.42pp),净利率为17.55%(同比下降0.43pp),资产周转率为0.64次(同比下降0.02次),权益乘数为1.65(同比增加0.06)。
赞(44) | 评论 (18) 2020-04-19 11:35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16】
重点推荐《电新|美国专题1:从CAFE与碳排政策看美国电动化趋势》2016年之前美国CAFE完成度较好,随着大排量、实际值低于达标值的轻卡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起实际CAFE已连续三年低于达标值,而碳排积分自2016年起也开始下滑,行业结转积分80%预计在2021年到期。因此虽... 展开全文【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200416
重点推荐 《电新|美国专题1:从CAFE与碳排政策看美国电动化趋势》 2016年之前美国CAFE完成度较好,随着大排量、实际值低于达标值的轻卡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起实际CAFE已连续三年低于达标值,而碳排积分自2016年起也开始下滑,行业结转积分80%预计在2021年到期。因此虽然美国标准相较于欧洲、中国宽松,但在国内的减排依旧面临一定压力。CAFE模型下电动车产量测算:根据CAFE计算公式,我们构建了电动车产量测算模型,测算2020年电动车销量为45万辆,2026年电动车至少需要108万辆,6年CAGR为16%。美国CAFE积分政策相较于欧洲碳排政策较宽松,因此对应电动车的增速较低。继续推荐特斯拉产业链,电池端包括【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科达利】(结构件+汽车连接件)、【天赐材料】。汽零端包括热管理【三花智控】(家电组覆盖)、底盘+内饰【拓普集团】(汽车组覆盖)、继电器【宏发股份】。 《电新|天赐材料:卡波姆对天赐业绩影响测算》 公司卡波姆年产能5000吨,预计19年贡献净利0.12亿元。价格快速上涨而原材料成本下降,预计卡波姆净利率约45%。Q1卡波姆预计贡献净利润0.44亿元,若疫情持续至Q2末,Q2卡波姆有望贡献净利润0.68亿元。投资建议:卡波姆由于受疫情影响需求激增,可能给公司带来超额利润。若疫情持续至Q2、Q3末,卡波姆产品可能全年分别贡献净利润1.65、2.17亿元。但由于疫情只是短期影响,预计供应偏紧状态在疫情后或将缓解。天赐系行业龙头,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公司坚持成本控制为王。2021年电动车行业预计恢复增长,公司竞争力不变,因此维持2021年净利润6.1亿,对应PE22x,维持“买入”评级。 《家电|格力电器:疫情影响空调终端销售,公司长期价值仍在》
格力电器发布2019A和2020Q1业绩快报,2019年实现收入2005.08亿元,同比+0.24%;归母净利润246.72亿元,同比-5.84%。百亿补贴带动销售,净利率降幅明显。疫情影响空调终端销售,期待二季度情况好转。短期来看,疫情的发生使家电公司基本面遭受挑战,20年的业绩增长受困,但不排除有相关刺激政策出台拉动短期需求,例如近期广东省重启家电下乡。从长期角度来看,短期的波动实为龙头企业整合市场带来了契机,我们在近期发布的报告《思考:这一轮是否会看到20倍的三大白电?》及《疫情风险之下,家电企业的现金流还好吗?》中多次指出白电龙头的配置价值,在50%现金分红率的假设下对应股息率3.6%。公司近期发布回购预案用于管理层激励,进一步强化公司未来经营目标的长期性。根据公司业绩快报披露的情况,下调19-21年净利润至246.7、228.7和268.2亿元(前值为270.0、309.1和343.0亿元),对应动态估值分别为13.8、14.9和12.7倍,维持“买入”评级。 买方观点 市场情绪伴随着疫情期海外风险的快速释放,国内和海外股市最恐慌时候都已经过去;上市公司盈利方面,一季报也正在得到消化;随着国内一揽子积极政策持续推进,国内经济整体改善的趋势有望延续,一季度和二季度是国内经济的一个底部,后面随着经济数据,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情绪的恢复,加上外资的逐步流入,市场或将逐步走好。短期看市场维持谨慎,大概率还是窄幅振荡;中长期看好A股市场优质公司的投资价值。板块方面看好:军工,5G基础设施,大数据,医药,食品饮料和建材等。 研究分享 《通信|广和通:业绩快速增长靓丽,研发投入持续加强,物联网通信模组强者恒强》
发布年报,2019年实现营收19.15亿元,同比增长53.32%,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95.95%。继续加码投入研发,多款新产品领先全球值得期待。5G是万物互联的时代,公司持续投入5G产品有望继续量价齐升的成长逻辑。公司深耕于物联网行业,受益于第四轮科技浪潮万物互联趋势下,物联网行业有望持续快速成长。公司经过前期布局,明确延伸下游应用领域以及开拓大客户提升市占率的战略思路,近年来呈现快速成长态势,我们认为该趋势有望延续,公司将继续享受5G万物互联大时代下量价齐升的成长逻辑,长期成长值得期待。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2.7、3.7和4.8亿元,对应20年PE35倍,维持增持评级。 《电子|领益智造:经营性业务稳定增长,3月实现同比高增长》
公司发布2020Q1业绩预告,2020Q1实现归母净利润0.46-0.65亿元。持续推荐公司,看好公司实现协同效应,将现有客户群体整合导入公司全业务线,同时多行业多业务,全面扩张,从消费电子行业向家电、智能家居、汽车、医疗、安防等方向延伸。3月实现同比增长,手机销量环比回暖。看好公司受益下游客户集中度提升,产品份额持续提升。投资建议:持续推荐公司,看好公司实现协同效应,将现有客户群体整合导入公司全业务线,同时多行业多业务,全面扩张,给予20-21年盈利预测,27.88/33.3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环保公用|蓝焰控股:一季报受补贴确认影响,等待后期业绩增速恢复》
公司公布19年业绩快报,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降17.86%;同时公布20年Q1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约0.92-1亿元,同比下降10.88%~26.79%。2019年气井建造业务需求下降,工程业务量及收益同比减少。煤层气财政补贴政策发生变化,谨慎原则确认收益。一季度煤层气销售量同比增长10%,当期收益未确认补贴。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燃气集团中核心的煤层气资产,先发优势比较明显,潜在增量相对较大,有望得益于燃气集团的组建而加速发展壮大。因疫情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7.32/8.35亿元(原值为8.35和9.58亿),EPS为0.76/0.86元,对应PE11和9.65倍,公司新区块开采持续推进,期待气量进一步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电新|八方股份:产品结构高端化,中置电机单价提升显著》
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39%。经营性活动现金净额2.69亿元,同比增长22.7%。产品结构:转向较高端的中置电机,销量占比提升至31%。前5大客户集中度下降,客户结构向好,境外营收大幅增长。资产较轻,即使受疫情影响开工率下降预计对毛利率影响较小。货币资金充足,IPO之后占总资产比例略有下降。投资建议:公司中置电机量价齐升,并且成本控制能力较好。随着公司产能扩张,预计产品结构进一步高端化,提升盈利水平。原预测2020年归母净利润4.2亿,由于公司主要市场在欧洲,考虑疫情影响,下调预测值至3.2亿,YOY+0%。由于疫情只是短暂影响,整体行业预计2021年将恢复,并且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不变。由于公司2019年电机销量增速略微放缓,但盈利能力提升,我们将2021年利润5.3亿元调整为5.2亿元,对应PE16x,维持“买入”评级。 《商社|盐津铺子:业绩大超预期》
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00-6000万,同比增长75.52%-110.63%。公司自19年二季度以来,盈利拐点开始逐步确认,公司渠道扩张带来的费用方面的投入以及品类扩张带来的产能方面的投入,随着销售的增长,单位费用成本相应摊低,同时核心烘焙单品毛利率提升明显,对公司盈利拉升明显。渠道端:公司与超市渠道伴生的“店中岛”在疫情期间销售表现抢眼。产品端:烘焙品类培育期结束,规模效应显现明显,坚果果干品类稳步推进。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收入为19/25亿元。疫情带来超市渠道红利的增长,公司同店增长显著,同时公司新品类放量明显,公司规模效益显现,毛利率提升,渠道费用率边际下降。20年股权激励费用为0.47亿元,我们将20-21年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实际经营利润分别调整为2.5/3.6亿元(前值为2.2/3.3亿元);实际归母净利润分别调整为2.04/3.36亿元(前值为1.75/2.8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医药|健帆生物:一季报保持稳健增长,现金流表现优秀》
披露一季报,2020Q1实现营收3.79亿元,同比增长28.3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55.35%,血透治疗人群需求刚性,疫情影响有限,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先前发布的两个“健帆HA130多中心RCT研究”,为产品推广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同时各省医保不断优化,调整尿毒症领域医保覆盖面。在危急重症领域,公司血液灌流产品在此次新冠疫情当中表现优异,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炎症因子。参考招股书测算,我国危重症领域市场规模超过30亿,市场规模大,竞争格局优良。预计公司20/21/22年营收分别为19.53、26.39、35.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2、10.60、13.9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家电|海信家电:日立正式并表增厚业绩,冰箱业务环比有所改善》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74.53亿元,同比增长3.98%;归母净利润为17.94亿元,同比增长30.22%。空调业务稳健增长,冰洗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各业务毛利率明显改善,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并表后在手资金充裕,营业周期有所拉长。投资建议:海信日立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与公司正式并表,其在空调市场前景广阔,并表后有望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考虑到突发疫情对整体市场有较大影响,20年公司白电业务承压。结合19年年报及20年Q1业绩快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15.3亿元、17.8亿元(前值分别为17.6亿元、19.4亿元),新增22年净利润为20.9亿元,分别对应动态估值8.5x、7.3x、6.2xPE,维持“增持”评级。 赞(61) | 评论 (16) 2020-04-16 08:46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