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风策略】重点关注军工电子和原材料的预期差——科技细分行业月报】
【天风策略】重点关注军工电子和原材料的预期差——科技细分行业月报赞(47) | 评论 (12) 2021-07-09 21:02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 · 十大金股丨7月】
天风 · 月度金股丨7月天风策略如何看成长风格的极致化演绎?兼论成长风格的基本框架4月底以来,市场将成长风格演绎到极致化,先是景气度最确定的新能源车、医美、医药、次高端白酒,随后是此前景气度有分歧的半导体、军工、光伏、消费电子也陆续补涨。中期方向上来说,不管是复盘过去20年的A股... 展开全文天风 · 十大金股丨7月
天风 · 月度金股丨7月
天风策略
如何看成长风格的极致化演绎? 兼论成长风格的基本框架
4月底以来,市场将成长风格演绎到极致化,先是景气度最确定的新能源车、医美、医药、次高端白酒,随后是此前景气度有分歧的半导体、军工、光伏、消费电子也陆续补涨。 中期方向上来说,不管是复盘过去20年的A股,还是过去50年的美股,成长板块与流动性和利率环境没有本质关系,决定成长板块股价趋势和方向的,本质还是产业周期和景气度。 短期节奏上来看,在趋势确定的背景下,成长板块季度或月度之间的强弱波动,的确与流动性和利率的阶段性变化有关,比如今年4-5月,去年11-12月,成长板块的大幅上涨,背景都是流动性的阶段性超预期(DR007下行)。 向前看,中美后续的流动性核心都取决于就业恢复的情况,(DR007与调查失业率的月度数据基本拟合),Q3来说,预计流动性比Q2再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结合目前成长风格极致化的演绎,中报预告可能成为阶段性兑现的窗口。 但是,更中期来看,由于产业周期和景气度相对确定,一旦由于β因素导致高景气板块出现调整,反而是给了一个年底估值切换的机会。 风险提示:业绩不达预期,海外流动性拐点,国内资金面变化。 天风宏观
6月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权益:维持【标配】;【标配】中证500和沪深300;【标配或低配】上证50;【高配】金融,【标配或高配】周期,【标配】成长,【标配或低配】消费 6月A股整体胜率处在中位数附近,较5月有所下降。中盘股(中证500)胜率中性偏低,大盘股(上证50和沪深300)的胜率略强于中盘股,目前略低于中性。权益资产胜率下降是经济复苏走缓、通胀回升、信用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6月金融的胜率中高,周期胜率中性偏高,消费和成长的胜率中性偏低。相较于上个月,金融胜率保持不变,周期和成长的胜率略微下降,消费的胜率下降较多。经济复苏斜率放缓但仍处在顶部,叠加信用趋紧,金融股的配置价值较好。成长胜率主要受信用收缩的负面影响,短期流动性宽松对成长有利,在紧信用环境中,成长更关注低PEG与分子端边际改善的机会。5月以来,商品需求走平,供给侧政策有所放松,周期的胜率进入下行通道。消费受信用收缩和可选消费改善较慢的拖累。 Wind全A的估值维持【中性】、中证500的估值回升至【中性略便宜】;上证50、沪深300的估值也有所回升,但目前仍是【中性略贵】。金融和成长的估值降至【便宜】,周期的估值下降至【中性略便宜】,消费的估值重新下降至【中性较贵】区间。 债券:维持【标配或高配】利率债,下调信用债和转债至【标配或低配】 6月利率债的胜率处在中性附近,相较上个月变化不大。银行间流动性整体维持宽松,之后资金面波动可能有所加大,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将告一段落。经济复苏斜率温和回落,通胀拐点临近,利率曲线走平的概率提升。 6月信用债的胜率处在中性水平,相较上个月小幅下降。春节之后超预期的流动性宽松对冲了信用周期收紧的利空影响,随着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逐渐过去,未来的信用债胜率还将主要有信用回落主导。AAA级3年信用利差处在极低位置,AA级3年信用利差略低于中位数,信用市场维持较大的评级利差。城投债与产业债的具体胜率仍需关注具体地区和行业。 期限利差维持在较高水平,长端利率的风险定价合理;流动性溢价维持在中性偏低水平,短端利率风险定价偏贵。流动性预期仍处在高水平,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流动性维持紧平衡的一致性预期强。信用溢价整体回落至中低水平,拐点大概率会与流动性的拐点同步来临。 商品:下调农产品至【标配或低配】,维持【低配】贵金属、工业品 6月工业品胜率下降至中性偏低;农产品的胜率下降较多但仍高于中性。 工业品的供需矛盾仍存在,预计三季度将逐步缓解:全球需求仍在恢复,但从美国耐用品新订单和消费数据看本轮全球制造业和消费品的需求扩张周期已经接近拐点。供给会随着资源国疫情控制而逐渐恢复,发达国家的疫苗出口是重要的领先指标。随着联储Taper临近,美元流动性的拐点可能出现在未来两个月内,实际利率中期回升的概率较大,工业品的金融属性开始承压。具体品种上,原油供求平衡会逐渐恢复。铜的供需维持错配紧平衡的状态,供需矛盾趋向边际缓解。贵金属的胜率低,黄金当前赔率。 工业品的赔率维持在历史极低水平,能化品赔率处在历史较低位置,农产品赔率也下降至10%分位左右的历史低位。大宗商品整体盈亏比较低。 做多人民币策略:维持【高配】 人民币的胜率小幅回落,仍处在中性偏高的位置。短期美欧经济差异缩小,美德利差收敛,中期美欧央行扩表差异扩大,美元有望反弹。 中美短期利差继续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人民币仍有较高的性价比。做多人民币的短期交易拥挤度维持在高位(93%分位),多头情绪高涨。后续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压力来自于联储宽松政策的退出。 风险提示:疫情再爆发;经济陷入滞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金融工程
进入震荡上沿,关注一关键变量 我们上周周报指出:时间窗口进入重大财经事件和宏观数据发布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上行;价量方面,经过震荡整理,指数再次回到中枢位置,风险有所释放;时间维度上,过去11年,六月第四周整体上涨次数居多,4次下跌7次上涨。三个维度均显示下周市场仍有望继续反弹,重点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周期中上游,以及半导体。上周wind全A单边上行,上涨2.66%,市值维度上,代表小市值股票的国证2000指数上涨1.81%,沪深300上涨2.69%,创业板指上涨3.35%;行业上,上周电煤炭和电力设备领涨,涨幅4超过6%;通信领跌,跌幅1.68%。成交活跃度上,中信一级行业中建材和家电活跃度变化最大。 从择时体系来看,我们定义的用来区别市场整体环境的wind全A长期均线(120日)和短期均线(20日)的距离继续扩大,20日线收于5594点,120日线收于5439,短期均线开始位于长线均线之上,两线距离由上期的2.62%变化至2.85%,均线距离低于3%的阈值,市场继续处于震荡。 在我们的择时体系下,当市场进入震荡格局,我们体系短期最为关注的变量是市场短期情绪的变化。展望下周,时间窗口进入重大财经事件和宏观数据发布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上行;价量方面,经过反弹,市场再次进入震荡上沿,在格局改变之前,需要密切关注交易量的变化,出现放量滞涨将是结束信号;时间维度上,过去11年,与下周同期的历史时间看,整体上涨次数居多,4次下跌7次上涨。综合打分显示,当前市场有望继续上行,但需密切关注成交量是否出现放量滞涨。 风格与行业模型主要结论,根据天风量化two-beta风格选择模型最新的更新结果,当前利率处于我们定义的下行阶段,经济进入我们定义的上行阶段,中期角度继续推荐周期中上游;展望2021年行业景气度的情况,利润增速相对行业自身过去10年的排序来看,靠前的行业为新能源以及半导体,均为过去十年中较优的年份,长期角度继续推荐;短期角度,建材和家电资金流入明显;因此,综合时间窗口,重点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周期中上游,以及建材以及家电。 从估值指标来看,我们跟踪的PE和PB指标,沪深300,上证50以及创业板指等大市值宽基成分股PE、PB中位数目前均处于60分位点附近,属于我们定义的中等估值区域,市值中等的中证500目前估值水平处于低估水平,结合短期趋势判断,根据我们的仓位管理模型,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水平60%。 择时体系信号显示,均线距离由上期的2.62%扩大至2.85%,低于3%,市场继续处于震荡。时间窗口进入重大财经事件和宏观数据发布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上行;价量方面,经过反弹,市场再次进入震荡上沿,在格局改变之前,需要密切关注交易量的变化,出现放量滞涨将是结束信号;时间维度上,过去11年,与下周同期的历史时间看,整体上涨次数居多,4次下跌7次上涨,但平均涨幅为负。综合打分显示,当前市场有望继续上行,但需密切关注成交量是否出现放量滞涨。根据天风量化two-beta中期行业选择模型继续推荐周期中上游,展望2021年行业景气度的情况,长期行业配置模型仍然指向电力设备新能源,短期角度,建材行业资金流入明显;因此,重点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周期中上游,以及建材以及家电。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 固定收益
每月一问:7月,稳吗? 资金面每月一问?稳不稳? 6月资金面继续稳,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小变化: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月末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增加、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一度上行。 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对于央行突然增加逆回购,历史观察,似乎后续资金面不稳定的概率较高。 7月资金面取决于谁?毫无疑问还是央行。 目前来看,7月有4000亿MLF、50亿央行票据与600亿逆回购到期,相对于1650亿左右的静态资金释放,央行仍有从容的操作空间。 央行关注什么? 建立在就业与二季度整体基本面状况评估下的政策重心以及外围和金融市场。 其中,就业与基本面是关键。 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回到潜在经济增速以上,但正如失业率与各项高频数据所显示的,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牢靠,距离去年四季度的表现也仍有差距,且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可能也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稳字当头”,当然相比二季度,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确实在上升。 因为基本面下行压力仍然可控,外围和金融市场也同时在变化,这些变化就好像暗流,虽然总还有许多看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变动的方向似乎难以维持二季度以来特别稳定的资金状态。 再参考央行主要领导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结合《金融时报》的评论: “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目前国内利率水平虽比主要发达经济体高一些,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仍相对较低,总体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有利于各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易刚行长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的欢迎辞和主题演讲 因此,我们今年一直强调宏观经济的复杂性以及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债市而言,如果未来市场没有显著的方向,那么心态就显得特别重要,不以松喜,不以紧悲,似乎是最合理的状态。因为现在利率定价总体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所以市场就难有施展的空间。展望7月,杞人忧天也可以认为某种意义上是未雨绸缪。 具体观点,我们继续维持已有的区间判断,以十年国债为例,还是看3-3.35%,只是多一份提醒。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超预期、经济复苏或下滑超预期、汇率波动超预期。 传媒 7月金股:东方财富 东方财富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2.39亿元,同比增长94.69%,归母净利润47.78亿元,同比增长160.91%。21Q1归母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约119%,基金代销业务带动21Q1业绩超市场预期。互联网平台效应持续体现,20年及21Q1归母净利率为58.0%、66.1%。 证券经纪业务:公司20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4.50亿元,同比增长77.86%;21Q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44.0%。根据公司统计,2020年9月,东财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为3.22%。21Q1两市股票成交额54.73万亿,同比增长10%,东财Q1经纪业务收入增速大幅高于行业,预计21Q1股票经纪业务市占率继续提升。21年3月投资者新增248万,创15年7月至今新高,为互金平台发展提供良好用户基础。 融资融券业务:公司20年利息净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88.75%。两融市场份额为1.86%。21Q1沪深两市日均两融余额1.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市场份额提升到1.99%。21年4月再度完成发行158亿的可转债,可转债发行完成,公司资本金得到进一步补充,有助于继续扩大两融份额。 基金代销业务:公司20年营业收入(包括金融电商服务、金融数据、互联网广告)32.52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基金代销业务20年实现营收29.62亿元,同比增长140%。21Q1营业收入达到14.01亿,同比增长116%,基金代销业务带动下继续体现高业绩弹性。2020年,天天基金的基金销售额为1.30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非货币型基金销售额为6990.72亿元,同比增长86%。21Q1权益基金开门红,后续整体基金发行节奏及份额或受市场热度影响,但我们认为东财基金保有量产生的尾随带来业绩基础盘,同时开年趋势在一定程度反应理财结构变化。长期看在资管黄金发展期,东财作为拥有优质垂直流量平台,将有望享受中长期红利。 公司同时披露高管调整决议,启用80后总经理郑立坤先生、具备国际背景的财务总监黄建海女士。我们认为本次管理层调整有助推动公司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 投资建议:资管市场蓬勃发展,长期发展空间可期,行业β提升叠加东财业务市占率提高趋势、互联网平台效应以及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财富管理逐步发展,共同推动东财业绩快速增长。根据公司21Q1业绩,以及权益基金销售大幅提升有利盈利持续性,我们上调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润(前值59.4亿/72.3亿),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9/91.6/112.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8.3%/29.2%/23.0%,对应PE分别为38.9x/30.1x/24.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景气度波动,大金融监管政策变化,竞争环境变化,证券业务市占率提升不达预期,新业务落地不达预期。 电子 7月金股:鱼跃医疗 1、聚焦呼吸、血糖和感控三大赛道,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鱼跃医疗是一家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研发、制造和销售医疗器械产品及提供相关解决方案是公司核心业务,也是公司主要业绩来源。近年来,随着公司品象的优化、生产研发能力的加强、并购整合能力的提升、海内外销售的不断突破,各产品业务规模的扩大与产品品类的扩展。未来呼吸、血糖,感控是在未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中重点聚焦的三大领域。这三条业务赛道有市场空间大,国内渗透率低等特点。以海外同赛道成熟企业的市值来推估公司的发展潜力,血糖领域的德康,呼吸领域的瑞思迈以及感控领域的艺康均是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这三条赛道均长坡厚雪。公司将在这三条赛道上会不断通过自研和并购推出新产品,以提高下游市场的占有率。 2、海外疫情蔓延助力市场扩张机遇,拓宽海外自主品牌销售通路 海外疫情的蔓延为公司创造了历史机遇以开拓海外市场。疫情拓宽了公司海外自主品牌的销售通路,使公司有机会建立起了长期持续的海外 业务关系。公司的战略使立足与已有的市场资源与经验,在战略规划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因地制宜,推进扩大属地化团队,通过强大产品力的支撑,实现低客诉的本地销售,在适当的特定国家或地区,以内销为模板,建立起海外“中国市场”。公司的国际化策略已经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其中尤以东南亚国家为甚,如泰国、印尼和。除此之外,公司的销售团队在埃及、西非,南美,沙特,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斩获。 3、品牌优势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势凸显 目前,公司拥有产品品类达600多种,产品规格近万个,覆盖家庭医疗器械、专业消毒与感染控制、医院设备、临床耗材、急救设备、中医器械、手术器械,眼科器械及眼部健康等各个方面。多品类的产品结构,通过产品组合式销售,营销渠道的协同性拓展,市场推广共同性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多品类的产品结构,也给公司带来了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与应对各种突发市场状况的较快响应速度,有效保持公司在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投资建议:因公司外延并购,调整战略布局,看好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带来长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由13.21/15.90上调至13.33/16.00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利润20.60亿元,给予目标股价59.85元,由“增持”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家用医疗市场增长不及预期,产能不足风险、贸易摩擦风险、海外诉讼风险、不同市场体系估值差异风险。 通信 7月金股1:中兴通讯 事件 公司发布21年一季报,一季度收入262.4亿元,同比增长22.1%;归母净利润2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7%;扣非净利润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1%。 我们点评如下: 三大业务板块收入齐头并进,国内及海外市场收入均实现良好成长。 一季度公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运营商板块国内市场受益5G、新基建建设保持增长趋势,海外市场全球份额有望稳步提升,实现稳健增长;政企业务公司ICT领域布局完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消费者业务持续复苏,手机、移动终端、家庭终端持续成长。未来收益全球5G建设、新基建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司精耕价值市场,收入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毛利率角度看,20年运营商/国内市场有所下滑,随着5G进入升级扩容阶段、产业链快速成熟,21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趋势明显。 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1.61%,同比下滑5.56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是运营商网络业务板块(33.79%,同比下降8.82个百分点),从区域上看主要是国内市场(28.86%,同比下降11.01个百分点)。2020年是国内5G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从行业发展经营看,规模建设初期由于份额竞争、产业链成熟度等因素导致毛利率有所波动。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35.4%,环比提升5.2个百分点,毛利率显著改善,随着5G行业格局逐步明晰,中兴全球5G基站发货量跃居第二位,在国内稳居第一阵营,5G竞争格局逐渐明晰。成本端看,随着上游配套产业链的快速成熟,未来成本有望快速下降,推动毛利率持续回升。 费用角度看,公司技术为本,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偏刚性,未来费用率有望快速摊薄,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释放期。 由于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1年一季度费用率恢复正常水平。随着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费用端投入偏刚性,未来费用率有望快速摊薄,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释放期。公司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则偏刚性,随着收入持续快速成长,费用率有望进一步摊薄。公司20年收入达到千亿规模,21-23预计逐步成长到1200-1500亿规模,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成长期。 公司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中兴微电子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半导体公司,专利技术价值超450亿元,估值上可予以重视。 21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41.9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16.0%。根据仲量联行统计,公司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是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的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的专利技术价值已超过450亿元人民币。根据IPLytics统计,公司向ETSI披露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位居全球第三。子公司中兴微电子2020年收入为91.74亿元,净利润5.25亿元,属于国内第一梯队半导体公司。公司技术实力突出,专利壁垒突显,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国内5G建设稳步推进,海外5G建设逐步跟进,拉长整体5G建设周期,推动5G建设规模持续增长。中兴5G技术逐步实现赶超,国内及全球份额持续提升。对上游成本控制能力持续体现,未来5G设备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收入增长带动规模效应推动公司进入利润释放期。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3、105亿元,对应21年23倍市盈率、港股中兴21年13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建设慢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7月金股2:科华数据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截至20年,公司实现营收41.7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84.3%;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94.9%。 截至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0亿元,同比增长42.26%;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228.44%;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248.44%。 回顾20年,公司战略聚焦数据中心行业,21Q1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截至20年,公司已建成机柜数超2.8万架,在北、上、广等地自建7个大型数据中心。同时,公司在20年做出了重大战略举措,第一步是将充电桩相关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第二步是将上市公司名称变更为“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更好地体现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20年,公司数据中心行业实现收入27.94亿元,同比增长11.82%。其中,IDC服务实现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5.53%;数据中心产品及集成产品实现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17.07%。公司智慧电能行业实现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9.55%;新能源行业实现收入4.46亿元,同比下滑7.22%。 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稳中略升趋势,其中,IDC服务毛利率为29.26%,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70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自建数据中心上架率提升以及收入占比的提升,公司该业务有望为公司盈利能力注入持续活力。 公司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组织运营效率提升 20年,公司以客户、以市场、以事业部为核心,在产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公司组织效率。20年,公司工厂人均产值提升40.6%,采购降本8.16%,多维度举措实现产品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产品质量提升等目标。 具体来看,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9.2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公司管理费用率为4.0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3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三个路径实现IDC中军的快速发展 公司通过以下3个路径实现数据中心业务快速扩张:1)加强自我开发:未来三年,将稳步扩展数据中心规模,计划每年新增自建机柜10,000个以上;2)轻资产合作运营:携手战略投资者及大型国企等资源方共同开发建设运营数据中心项目,同时也储备了知根知底的可并购数据中心项目,有助于公司数据中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3)深度绑定腾讯等大客户:公司将继续依托自身的产品技术能力与快速交付能力,深化绑定与腾讯的合作关系,合作建设数据中心,增强公司整体机柜规模。并将充分发挥与腾讯合作的标杆作用,开拓更多大型互联网客户,保障公司长期向好发展。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作为IDC中军,持续战略聚焦数据中心行业,公司作为拥有33年信息化系统电力安全与节能领先的研发、制造、服务能力和超过10年的数据中心建设运营经验,各业务间的协同性表现得更加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4亿元、6.77亿元、8.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9%、31.53%、31.4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自建IDC机柜上架率不及预期、EPC项目发展不及预期、智慧电能行业竞争格局加剧、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7月金股3:拓邦股份 事件 公司完成定增,募集资金总额10.5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1315.3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0.37亿元。定增价格11.40元/股,新增股份将于2021年6月3日在深交所上市,限售期6个月。 我们点评如下: 定增完成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募投项目建设惠州第二工业园,将进一步扩充公司锂电和高效电机产能,强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公司顺利完成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10.37亿元,其中7.37亿元投入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3.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将扩充1.3GWh包括储能电池、轻型动力电池等在内的锂电池产能,以及860万台空心杯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等的高效电机产能,强化公司规模优势、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定增完成后还会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自20Q2开始单季度业绩拐点出现,逐个季度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重申公司核心成长逻辑: 1)国际市场向中国转移&国内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新技术和应用打开市场空间,带动产品需求和价值量持续增长。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智能社会发展,智能控制行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同时,产品复杂化、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对质量稳定性、研发和交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产业集群和工程师红利加速了产业转移趋势。从21年一季度情况看,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头部客户份额稳步提升,创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推动公司收入继续高速增长。 2)集成供应链、集中采购战略持续推进,前期费用投入进入收获期,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优化。公司持续推动集成供应链落地实施,扩大集中采购范围,推动内部降本提效,对原材料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随着公司后续管理效率逐步提升,毛利率仍有望提升。前期研发/销售费用投入进入收获期,费用率持续摊薄,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不断优化。 3)前期市场担忧的原材料涨价/缺货影响有限,公司有效应对,危中有机,赢得增量订单机会。公司备货策略持续发挥优势,强大的ODM研发设计能力实现了部份国产替代,有效缓解了供货短缺的压力,在保证客户订单及时交付的同时降低了原材料涨价对一季度经营利润的影响。由于公司应对得力,在原材料缺货和涨价的情况下,与上下游一起共度难关,获得了下游客户的信任和增量订单的机会,得到了上游供应商的供货支持,头部优势逐步确立。 4)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公司持有欧瑞博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预计将增加公司2021年年度净利润约9334.70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中国智能控制器龙头,全球国产替代&龙头份额提升,未来5年收入有望实现30%复合增长。费用率持续摊薄、统一采购推动毛利率进一步优化,扣非净利润增速有望超过收入增速。整体看,智能控制器业务进入收获期,锂电应用、工业控制等业务持续快速成长。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分别为7.2亿、9.6亿、12.3亿元,对应2021年PE为25倍,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缺货涨价影响超预期,海外疫情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人民币升值风险,行业竞争超预期。 计算机 7月金股:深信服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度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79.37%;实现归母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50.40%;实现扣非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6.07%。 点评: 1、收入YOY 79%,但预计毛利率后续季度承压 公司收入增速亮眼,考虑20年低基数以19年Q1看两年复合增速达30%。拆分看,考虑业务结构和行业增速,预计安全业务高速增长,云业务更快于收入整体增速。毛利率情况较预期更佳,但考虑供应链问题和业务转型投入,预计毛利率全年承压。 2、考虑桌面云20年Q1基数,预计超融合再增速 考虑疫情影响,我们预计桌面云20年Q1基数较高,预计云业务高增主要由超融合所驱动。强产品力驱动,重申战略聚焦下云业务迎来长期拐点(详见1月2日报告《21年,云业务增长有望迎来拐点》、4月5日报告《深信服:有一种“信服”叫硬核》) 3、云业务推动,看好公司收入未来三年显著提速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考虑公司在腰部市场具备较强比较优势,战略聚焦下公司云业务份额有望持续提升(详见1月2日报告《21年,云业务增长有望迎来拐点》)。同时,产品力提升和国产化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云业务向头部市场发起冲击。(详见4月5日报告《深信服:有一种“信服”叫硬核》)。基于此,云业务推动,看好公司收入未来三年显著提速。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估值层面,考虑公司业务属性,以PS(稳态净利率20~25%,考虑成长性和报表质量PE应较高)或现金流合适。考虑到公司云业务看到拐点,有望进一步拓展,基于此,公司2021-2023年收入维持78.01亿元、105.01亿元、151.01亿元;归母利润维持10.01亿元、13.03亿元、17.08亿元。看好公司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使经济波动加大;公司超融合业务收入增速低于预期。 农林牧渔 7月金股:圣农发展 养殖市占率提升叠加食品端增长显著有望重塑公司估值体系。1)公司在白羽肉鸡养殖行业内的龙头地位继续强化,市占率不断提升,若未来 SZ901 新品种放开,则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在全行业成本提升背景下,公司在饲料配方、育种优势、内部管控优势逐渐凸显,预期未来养殖成本优势将越发显著,并存在边际改善空间。2)在公司食品业务端,公司的食品深加工业务不断扩大,熟食化率持续提升,有望实现跨越周期成长,公司长期 ROE 的提升,随着熟食占比不断提升,公司估值体系有望得以重塑。坚定推荐【圣农发展】。 风险提示:业绩快报、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测算数据,请以年报、一季报批露数据为准;食品端拓展不达预期;养殖疫病;鸡价下行;新冠疫情。 有色金属 7月金股:华友钴业 事项: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4.24亿元,同增45.20%;归母净利润6.54亿元,同增256.50%;扣非归母净利润6.59亿元,同增398.35%。单季度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量价齐升,推动公司业绩大增 Q1季度,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新能源产销旺盛的大背景下,公司主营产品铜钴价格大幅上涨。铜价6.27万元/吨,同增39%、环增15%;钴价34.50万元/吨,同增26%、环增28%。此外营收同增45.20%,营收增速大于主营产品价格涨幅,推测公司一季度主营产品销量同比亦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公司一季度业绩大涨是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的结果。 经济回暖,铜钴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据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数据显示,2021年2月全球共售出24.78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环比1月环比下跌18.01%,不过对比2020年2月却同比大涨98.05%。据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达到了21.6与22.6万辆,环比增长74.9%与106.0%,同比大增247.4%与238.9%,新能源在连续两个月下跌之后迎来首次正增长。展望二季度以及下半年,后续国内外产销环比增速有望持续上行。钴作为三元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新能源车快速放量但供给刚性下,钴价有望持续上行。 3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1.9万亿美元抗疫刺激法案,意味着美国对于疫情后周期的经济刺激由货币政策正式转为财政政策。拜登政府或将致力于推行大规模基建计划。随着美国后疫情时代的财政刺激政策逐步落地,以铜为代表的整个大宗商品将迎来新一轮的需求增长,价格亦有望持续上行。 一体化战略稳步推进,前驱体及镍或成新的增长点 公司前驱体N65系列产品通过 POSCO-LGC电池产业链,应用于大众MEB平台、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福特等全球知名车企,2020年,公司与POSCO及其关联企业签订了合计约9万吨的长期供货合同;多元高镍系列新产品已分别进入LGC、CATL、比亚迪等重要客户及汽车产业链。浦华、乐友项目 2020 年下半年完成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华浦项目部分产线于 2021 年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华金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认证。随着产线的认证完成,21年公司前驱体将充分放量,显现一体化优势。此外公司印尼年产6万吨湿法粗制氢氧化镍钴项目预计21年底建成投产,4.5万吨高冰镍项目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镍项目或将成为未来几年最大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及评级:行业景气度持续,铜、钴价格持续上行,上修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至25.68、35.18(前值为17.13和23.44)和39.22亿元,对应 PE 为 35x/25x/2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不及预期,新技术导致钴被替代,供给大幅增加的风险。 建筑建材 7月金股1:山东路桥 1、区域基建龙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作为山东区域基建龙头,16-20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为43.4%,17-20年订单复合增速为96.7%,其中20年新签订单701.5亿元,是当年收入的2倍,新签订单维持高速增长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充足动能。根据公司财务预算,21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21.1/20.9亿元,同比+51.3%/+41.5%,我们预计21年公司仍有望实现50%左右的业绩增长,而十四五阶段,我们预计山东省内的交通基建投资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其中高速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等细分市场景气度较高,公司受益于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合并,省内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20.1/25.5/32.4亿元,对应PE为4.0/3.1/2.5倍,给予“买入”评级。 2、21年省内交通基建计划投资额超30%,十四五阶段看好细分领域景气度 短期来看,自2016年以来,山东省交通实际投资完成额普遍超过当年规划的年度投资目标(16-20年全省交通基建投资分别超额完成8.80%/25.80%/69.49%/7.89%/27.9%),21年的计划投资额相较于20年的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30.56%,增速排名全国第五,我们认为2021年山东省交通基建投资有望在较高的基数上继续实现稳健增长,其中高速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等细分基建领域有望获得较快增长。中长期来看,按照《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到2025年,山东省高速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通车/运营里程较2020年分别增加727/2639/172公里,十四五阶段省内细分领域交通基建投资空间仍然广阔。 3、大股东合并重组驱动省内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养护业务延续产业链 大股东山东高速集团是山东省最大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建设发包方,目前公司45%左右以上的收入来自山东高速集团的路桥施工业务,20年公司中标山东高速集团投资项目总额351.93亿元(18-19年合计100亿元),订单额增长明显,而随着山东高速集团与二股东齐鲁交通合并,省内路桥资产进一步集中,公司在省内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区域龙头地位不断夯实。此外,公司在全国建设布局绿色养护基地,积极培育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快向养护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4、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路桥工程施工的显著优势以及养护施工带来的高成长性,预计21-23年归母净利润20.1/25.5/32.4亿元,参考基建领域其他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PE7.16X,考虑到公司潜在成长速度有望显著好于行业水平,业务布局的不断扩展和成本管控有望持续转化为市占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认可给予公司21年7倍PE,对应目标价9.0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上涨超预期;工程回款不及预期;项目落地率不及预期。 7月金股2:中国化学 1、受益产业链景气向上,收入利润较快增长或有延续性,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年年报及21年一季报,20FY收入1,100亿,yoy+5.6%,归母净利36.6亿,yoy+19.5%;21Q1收入251亿,yoy+85.4%(较19Q1增长41.7%),归母净利8.2亿,yoy +54.1%(较19Q1增长31.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作为全球化学工程龙头之一,受益产业链景气向上,收入较快增长有支撑,利润率后续有望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43.6/52.5/61.8亿,维持“买入”评级。 2、化工产业链景气向上,21Q1延续20H2收入及新签高增趋势 分业务看,20FY化学工程、基建、实业收入yoy分别为9.6%、-7.5%、-22.1%,化学工程增长稳健,疫情影响减弱背景下20H2增长强劲(收入yoy+20.0%),占总收入比例同增2.7pct至76.3%;基础设施收入承压因前期多个大项目20FY完工,实业因天辰耀隆停产大修及部分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考虑充足在手订单及21FY主要化工品景气向上,我们判断21FY化学工程收入或延续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及实业业务有望恢复增长。21Q1收入延续20H2收入较快增长趋势。20FY及21Q1公司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512、547亿,yoy分别为10.6%、20.4%,21Q1新签较19Q1增长45.0%。20FY新签化学工程、基础设施合同额分别1,868、560亿,yoy分别+0.3%、+57.4%,化学工程新签增速下降主因前期较高基数。20FY期末在手订单总额2,609亿,为同期收入之2.4倍,在手订单充足。 3、21FY盈利能力或继续修复,现金流延续出色表现 20FY及21Q1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同比+0.3、-2.8pct至11.5%、9.5%。20FY化学工程、基础设施、实业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0.7、-0.0、-2.6pct至11.9%、7.2%、14.9%。随着前期低毛利项目陆续收入确认,化学工程业务恢复性提升;实业利润率承压主因相关化工品价格20FY价格承压。推测21Q1毛利率承压源于结算项目结构变化阶段性影响。20FY及21Q1减值损失影响均边际减弱,20FY及21Q1归母净利率分别同比+0.4、-0.6pct至3.3%、3.3%。前期大额减值影响或告一段落,化工产业链景气向上,21FY盈利能力或继续修复。20FY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83亿,延续近年明显高于净利润趋势,同比多流入36亿;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15亿,总体平稳;21Q1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2亿,净流出规模处于近年较低水平,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入0.9亿。 4、预计21-23年归母净利YoY分别为19%/20%/18%,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新签高增,在手订单充足,受益化工产业链景气向上,收入或延续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有望修复。考虑到实业业务受天辰耀隆停产大修影响较大,基础设施业务推进节奏逊于前期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预测至43.6/52.5亿(前值45.9/57.9亿),新增23年归母净利预测为61.8亿,21-23年YoY分别为19%/20%/18%,当前可比公司21年PE均值及中位数分别为11.8x/12.8x,认可给予公司21年12x目标PE,对应目标价10.5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复苏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投产低于预期,汇率大幅波动。 7月金股3:奥佳华 1、按摩椅行业:“高性价比”驱动国内市场渗透率拐点到来 我们看好按摩椅行业的高成长性:1)渗透率角度:我们测算按摩椅行业20年渗透率不足1%,对标海外成熟市场渗透率高达10%(日本20%),我们认为按摩椅行业或将经历“技术迭代→使用价值→渗透率提升”的成长路径,至25年国内按摩椅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2)市场空间:我们测算国内家用按摩椅市场规模至25年或达286亿,20-25年行业复合增速36.6%。我们认为国内按摩椅行业国产品牌技术已具备较好的技术积淀,叠加疫情之后以奥佳华为首的产品价格下沉策略,当前按摩椅行业的阶段或可类比16年扫地机器人“高性价比”引爆市场阶段,迎来加速渗透期。 赞(17) | 评论 (6) 2021-07-01 14:10 来自网站 举报
-
【从产业周期看当前科创板与2013-2015创业板【天风策略·科创掘金】】
摘要核心结论:1. 从长期来看,产业周期是决定科技股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从过去20年的回顾来看,科技板块每一轮大行情的展开都与产业周期的支撑密不可分。在09-10年附近,随着3G产业周期的到来,智能手机开始逐步对传统的手机进行替代,对应以歌尔股份为代表的中小板指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展开全文从产业周期看当前科创板与2013-2015创业板【天风策略·科创掘金】
摘要
核心结论:
1. 从长期来看,产业周期是决定科技股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从过去20年的回顾来看,科技板块每一轮大行情的展开都与产业周期的支撑密不可分。在09-10年附近,随着3G产业周期的到来,智能手机开始逐步对传统的手机进行替代,对应以歌尔股份为代表的中小板指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在12-15年,随着3G产业周期向4G产业周期切换,内容端逐步开始向视频端过渡,对应以掌趣科技为代表的创业板指获得超额收益。随着19年4G产业周期向5G产业周期开始切换,5G引领新一轮科技浪潮,从硬件建设->软件内容->应用场景这个产业链的传导过程成为科技板块未来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2.比较科创板与2013-2015年创业板的背后,实际上是比较当前产业周期的演进阶段。 (1)从2013-2015年的情况来看,在3G产业周期向4G产业周期演进的过程中,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手游、自媒体等应用端成为需求端最大的受益群体。2013-2015年是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占率提升最快的阶段,对应产生的应用端的需求提升也最快。而在这样的产业周期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应用端代表性最强的传媒板块业绩增速和超额收益在创业板的TMT板块中最为显著。2013-2015年中,创业板TMT板块中,传媒景气度持续走高且波动较小,对应超额收益也最为明显。 (2)而在当前的产业周期,正处在5G硬件端向应用场景传导过程中,物联网、VR/AR、智能家居、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未来虽然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用领域,但尚未形成趋势性上涨的需求。从当前的5G产业周期产业链传导来看,目前正处在中游硬件端向下游应用端传导的过程中,叠加中美对抗引发的核心技术国产化逻辑,中游硬件端景气度要远远高于下游的应用端和上游的通信传输端,对应科创板电子板块景气度要好于计算机,2020年以来的超额收益也要更高。而如果按照科创板主题来划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电子核心产业在景气度方面和超额收益方面表现要优于新兴软件和新型技术服务。 3.并购重组对科技板块的业绩会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并购重组政策松紧不是业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并购重组的需求来自于产业周期扩张产生的需求。在2013-2015并购重组政策放松期间,通过将创业板内部业绩按照外延和内生贡献进行拆分来看,并购重组的扩张确实对TMT板块的业绩走高有较大的贡献。但从创业板当季并购重组规模/创业板当季市值来看,尽管当前同样处在政策监管不紧的时期,当前并购重组的需求虽然较前期低点有所恢复,但整体仍然较为低迷,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5G产业周期尚未全面展开,需求端最强的应用端还没有形成趋势性上涨的趋势。 4.从目前的产业周期传导情况来看,在下游应用端全面落地之前,科创板仍然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可以关注景气度较高但股价表现一般的半导体;而产业趋势明确但还未形成真正全面上涨方向如VR、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目前仍然以主题性机会为主,但大的投资机会已经在逐步酝酿中。 01
本周主要观点 近期关于科创板与创业板2013年的比较引起市场热议,我们从产业周期的角度,去探寻当前科创板与2013年创业板的可比性,进而去挖掘潜在的投资机会。 1.1. 什么是科技股超额收益来源? 从长期来看,产业周期是决定科技股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从过去20年的回顾来看,科技板块每一轮大行情的展开都与产业周期的支撑密不可分。在每一轮科技板块大行情启动前,往往都会看到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同比增速的持续走高,对应背后的逻辑就是产业周期的更迭。在09-10年附近,随着3G产业周期的到来,智能手机开始逐步对传统的手机进行替代,对应以歌尔股份为代表的中小板指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在12-15年,随着3G产业周期向4G产业周期切换,内容端逐步开始向视频端过渡,手游、自媒体等应用端领域受益,对应以掌趣科技为代表的创业板指获得超额收益。随着19年4G产业周期向5G产业周期开始切换,5G引领新一轮科技浪潮,从硬件建设->软件内容->应用场景这个产业链的传导过程,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新引擎,也成为科技板块未来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1.2. 当前科创板VS 2013年-2015年创业板 比较科创板与2013-2015年创业板的背后,实际上是比较当前产业周期的演进阶段。从2013-2015年的情况来看,在3G产业周期向4G产业周期演进的过程中,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手游、自媒体等应用端成为需求端最大的受益群体。2013-2015年是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占率提升最快的阶段,对应产生的应用端的需求提升也最快,进入2016年之后,无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还是市占率,都几乎走平甚至回落,对应新增需求的萎缩,这也对应着科技板块相对于市场超额收益的阶段性回落的开始。以手机游戏为例,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当季同比增速在2013Q2不到20%,到2015年底飙升至140%以上,几乎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同步经历了最快速的发展阶段,而在2016年开始,移动游戏市场规模逐步放缓,目前在0-10%附近。 而在这样的产业周期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应用端代表性最强的传媒板块业绩增速和超额收益在创业板的TMT板块中最为显著。2013-2015年中,创业板TMT板块中,传媒景气度持续走高且波动较小,对应超额收益也最为明显。 而在当前的产业周期,正处在5G硬件端向应用场景传导过程中,物联网、VR/AR、智能家居、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未来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用领域,尚未形成趋势性上涨的需求。从当前的5G产业周期产业链传导来看,目前正处在中游硬件端向下游应用端传导的过程中,叠加中美对抗引发的核心技术国产化逻辑,中游硬件端景气度要远远高于下游的应用端和上游的通信传输端,对应科创板电子板块景气度要好于计算机,超额收益也要更高。而如果按照科创板主题来划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电子核心产业在景气度方面和超额收益方面表现要优于新兴软件和新型技术服务。 1.3. 并购重组政策的松紧是决定性因素吗? 并购重组对科技板块的业绩会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并购重组政策松紧不是业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并购重组的需求来自于产业周期扩张产生的需求。从重大资产重组的政策管理周期来看,当前与2013-2015区间均属于政策放松期,且在2013-2015期间,通过将创业板内部业绩按照外延和内生贡献进行拆分来看,传媒、计算机、通信、电子在此期间外延贡献增速均较高,并购重组的扩张确实对TMT板块的业绩走高有较大的贡献。 但政策的宽松与否并不是科技板块并购重组规模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产业周期带来的需求才是。从政策管理周期来看,2013-2015以及2018Q4以来,并购重组政策均处在宽松的状态,甚至在2019年创业板重组上市也被放开(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但从创业板当季并购重组规模/创业板当季市值来看(剔除了个别单个200亿规模以上的干扰值),当前并购重组的需求虽然较前期低点有所恢复,但整体仍然较为低迷,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5G产业周期尚未全面展开,需求端最强的应用端还没有形成趋势性上涨的趋势。 1.4. 结构性机会or全面牛市? 从目前的产业周期传导情况来看,科创板仍然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可以关注景气度较高的半导体;而产业趋势明确但还未形成真正全面上涨方向如VR、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目前仍然以主题性机会为主,但大的投资机会已经在逐步酝酿中。 (1)短期内科创板结构性机会聚焦景气度较高但股价表现一般的半导体。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5G产业周期展开程度尚不支撑科创板全面牛市的出现,同时尽管并购重组政策不紧,但由于下游需求最广阔的应用端尚未全面落地,因此并购重组规模在短期内也很难像2013-2015区间与产业链内生增长形成对业绩的合力。在核心技术国产化逻辑的支撑下,科创板中游的设备制造景气度大概率会持续走强。其中,Q1景气度较高且未来景气度有望延续、但今年以来股价表现一般的半导体值得关注。 (2)而对于下游应用端,在产业趋势尚未真正全面上涨之前,虽然对上市公司业绩贡献有限,但是由于趋势明确、从0-1的空间足够大,短期容易反复出现主题性机会。而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在未来下游市场空间较广的情况下,大的投资机会已经在酝酿中。而对于主题性机会,最容易牵动市场神经的还属于具备明确产业趋势的方向。今年来看,VR、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也属于产业趋势明确,从0-1的方向,虽然这些产业目前对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都还不大,但是配合市场风险偏好和产业方面的,很可能反复出现主题性的机会。 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 VR、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这些板块未来市场空间均较大,随着5G产业周期持续想向下游传导,更大的投资机会已经在酝酿。 02
本期行情回顾 科创板涨幅优势继续维持。6月15日至6月25日,全球主要股指继续上涨,科创50涨幅6.86%,继续位居第一。个股层面,从十日涨跌幅来看,电气设备、有色金属领涨,而医药生物、农林牧渔、机械设备表现靠后。 03
资金情况 3.1. 交易热度:火热 板块成交持续放量,两融余额规模持续扩大。6月15日至6月25日,科创板日均成交额为503.71亿元,较前10个交易日环比上升57.32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比重上升至5.07%,较前10个交易日环比上升0.50个百分点。从成交额历史分位来看,科创板成交额历史分位数上升至94.60%的水平。两融余额上升至694.73亿元,占A股两融余额比重上升至3.93%。 3.2. 限售解禁:下周压力将大幅降低 下周限售解禁压力将大幅降低。限售解禁规模理论市值方面,上周该数值为84.01亿元,而本周该数值为267.79亿元,处于始中水平。下周限售解禁理论市值为13.68亿元,资金流出压力大幅下降。从月度维度来看,6月限售解禁压力较低,但7月限售解禁压力预计将大幅提高。 3.3. 新股发行:新股发行节奏加快 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加快。6月15日至6月25日共13只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98.79亿元,相比前10个交易日上升62.72亿元。从审核节奏来看,目前有15只证监会已经注册的个股待发行,拟募集资金合计123.13亿元。 04
估值情况:持续修复 近几周科创板估值持续修复,目前已回升至中等水平。6月15日至6月25日,科创板PE(TTM)上升至78.97X,处在47.6%的历史分位(前10个交易日为38.1%);科创50PE(TTM)上升至75.92X,处在51.1%的历史分位(前10个交易日为48.7%)。 赞(27) | 评论 (23) 2021-06-28 14:23 来自网站 举报
-
【如何看成长风格的极致化演绎?——成长框架三段论【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长期维度——经济结构决定利润分配最终决定不同行业的长期表现中期维度——产业周期和景气度决定成长板块的中期趋势和方向,追逐高景气是A股市场不变的“哲学”短期维度——流动性的阶段性变化决定成长板块的节奏① 4月底以来,市场将成长风格演绎到极致化,先是景气度最确定的新能源... 展开全文如何看成长风格的极致化演绎?——成长框架三段论【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长期维度——经济结构决定利润分配最终决定不同行业的长期表现 中期维度——产业周期和景气度决定成长板块的中期趋势和方向,追逐高景气是A股市场不变的“哲学” 短期维度——流动性的阶段性变化决定成长板块的节奏 ① 4月底以来,市场将成长风格演绎到极致化,先是景气度最确定的新能源车、医美、医药、次高端白酒,随后是此前景气度有分歧的半导体、军工、光伏、消费电子也陆续补涨。 ②中期方向上来说,不管是复盘过去20年的A股,还是过去50年的美股,成长板块与流动性和利率环境没有本质关系,决定成长板块股价趋势和方向的,本质还是产业周期和景气度。 ③短期节奏上来看,在趋势确定的背景下,成长板块季度或月度之间的强弱波动,的确与流动性和利率的阶段性变化有关,比如今年4-5月,去年11-12月,成长板块的大幅上涨,背景都是流动性的阶段性超预期(DR007下行)。 ④向前看,中美后续的流动性核心都取决于就业恢复的情况,(DR007与调查失业率的月度数据基本拟合),Q3来说,预计流动性比Q2再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结合目前成长风格极致化的演绎,中报预告可能成为阶段性兑现的窗口。 ⑤但是,更中期来看,由于产业周期和景气度相对确定,一旦由于β因素导致高景气板块出现调整,反而是给了一个年底估值切换的机会。 1、5月底的报告《反弹窗口期前移,持续性关键看两因素,推荐两板块》中,我们通过行业景气与市场表现的匹配度,重点提示【军工】和【半导体】机会;上周报告《开辟超额收益新战场:当前仍然是指数一般、个股活跃》中进一步提出在类似逻辑下,可将光伏、生产线设备、面板及组件、化学纤维等行业纳入观察(图1)。
过去两个月,在流动性预期修复的背景下,市场将成长风格演绎到极致化,先是景气度最确定的新能源车、医美、医药、次高端白酒,随后是此前景气度有分歧的半导体、军工、光伏、消费电子也陆续补涨(图2)。
2、成长风格的基本框架:【三段论】
①长期维度——经济结构决定利润分配最终决定不同行业的长期表现:美国、日本、中国先后从1970年代、1990年代、2010年代开始进入经济增长中枢下台阶(L型下台阶)、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在此阶段之后,三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中,消费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开始提升,同时,股票市场上,科技、医药、消费三个大类板块的股价年化回报率开始显著跑赢(图3-图10)。 ②中期维度——产业周期和景气度决定成长板块的中期趋势和方向,追逐高景气是A股市场不变的“哲学”:成长股长区间表现主要取决于所处产业周期位置,受宏观和利率环境影响并不显著。不管是复盘过去20年的A股,还是过去50年的美股,成长板块与流动性和利率环境没有本质关系。以美股为例,细分行业上,70年代末以来硬件与设备行业PE走势与全球半导体销售同比维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过去美债利率走势并不敏感(图11、12)。以A股为例,2010年4万亿退出、信用收缩、利率上行,2013年钱荒、信用收缩、利率上行,但是并没有影响成长股牛市,2010年中小板大涨超过20%,2013年创业板大涨超过70%,背后是10年IPHONE手机的产业周期和13年移动互联的产业周期(图13)。
同时,追逐高景气是A股市场不变的“哲学”,一年维度回溯,在大部分的时候,无论市场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也无论是风格偏向蓝筹还是成长,全年表现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图14)。
③短期维度——流动性的阶段性变化决定成长板块的节奏:但在更短的区间(季度、月度),成长板块除了自身产业周期驱动因素以外,也会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环境边际变化等方面影响。以DR007衡量金融体系流动性,以2013-2015以及2020年以来的科技股牛市为例,大多数时候,当央行投放力度加大,银行间利率走低,强势板块往往会出现加速行情;而当流动性边际收紧,如13年两次钱荒期间、20年5-6月和今年初,强势板块也会阶段性跑输大盘(图15、16)。
今年1月资金面阶段性的收紧、低于预期,机构也阶段性兑现前期涨幅大的成长方向。按照天风行业分类,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公募成长股持仓由33.0%大幅降低至27.7%,减持幅度居首的均为去年强势板块(新能源车、光伏、军工、半导体等),是今年一季度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图17)。
3、短期来看,关注Q3资金面的变化。中期来看,目前的高景气板块,产业周期仍然比较确定,中期趋势大概率仍然占优,如果Q3出现阶段性调整,Q4可能迎来估值切换的机会。
向前看,中美后续的流动性核心都取决于就业恢复的情况,(DR007与调查失业率的月度数据基本拟合,图18),Q3来说,预计流动性比Q2再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结合目前成长风格极致化的演绎,中报预告可能成为阶段性兑现的窗口。但是,更中期来看,由于产业周期和景气度相对确定,一旦由于β因素导致高景气板块出现调整,反而是给了一个年底估值切换的机会。
赞(13) | 评论 (14) 2021-06-27 17:23 来自网站 举报
-
【产业周期需求强支撑下的优质赛道——新能源车电池板块分析【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1.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是覆盖新能源车电池全产业链、大市值权重较高的指数。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新能电池指数)是专注于追踪A股新能源车行业中电池相关细分赛道的指数,样本涵盖上游资源、中游材料与下游电池制造等细分行业龙头,偏重中大市值风格。2. 回溯历史,近五年新能电池... 展开全文产业周期需求强支撑下的优质赛道——新能源车电池板块分析【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1.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是覆盖新能源车电池全产业链、大市值权重较高的指数。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新能电池指数)是专注于追踪A股新能源车行业中电池相关细分赛道的指数,样本涵盖上游资源、中游材料与下游电池制造等细分行业龙头,偏重中大市值风格。 2. 回溯历史,近五年新能电池指数收益显著高于宽基指数与同类新能源车行业指数。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新能电池指数较强的盈利能力,近五年新能电池指数平均ROE水平为21.2%,远高于宽基指数与同类行业指数。 3. 新能源车行业政策红利带来的需求走强以及锂电自身的优势是电池指数景气度保持在高位、持续跑赢市场及同类产业链指数的两大原因。 (1)新能源车的行业红利是新能电池指数盈利性强于宽基的基础。自2017年以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等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密集的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锂电行业需求多元化,可以熨平新能源车下游需求的波动,进而获得更稳定更高的ROE中枢:新能电池指数表现优于同类行业指数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其成分股聚焦于新能源车中的电池细分行业,故在享受新能源车扩张红利的同时,叠加了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锂电产业自身的红利,并降低了对下游车企交货波动的风险暴露。 4. 两大高成长性赛道料将持续发力,支撑新能电池指数远期的超额收益: (1)新能源车行业方面,海内外碳中和政策加码,扩张周期料再度延展。 1)国内侧,碳中和规划下,电力行业改革提振储能设备需求。碳中和规划对我国清洁能源替代提出了高要求,“十四五”规划更强调了加大风光电建设规模。 2)海外侧,欧洲乘用车领域碳中和相关限制陆续落地,渗透率边际递增;美国为追赶行业第一梯队位置,近月来政策大力向新能源车行业倾斜,成长空间广阔。 (2)锂电行业方面,锂电池细分产业链上下游共振,行业景气通道打开。 1)上游层面,锂盐价格步入上行周期,业务有望量价齐升。 2)下游层面,疫情促使锂电企业拓展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非动力电池业务:一方面,“十四五”规划推进风光电与分布式电源建设,同时各地陆续出台清洁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储能总装机存在潜在的天量缺口。另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常态化影响呈现高韧性与高边际属性,消费电池需求料将维持高位。 3)锂电产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而且研发投入优势显著,尽享行业扩张周期红利。从营收占比来看,2016年以来,宁德时代营收在锂电行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从3%上升至7%附近,龙头企业将持续显著受益于新能源车扩张。此外,横向比较,相比于国际龙头,国内龙头技术研发优势也较为显著,这也有利于其持续保持市场份额优势。 5. 目前首只跟踪新能电池指数的产品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代码159755,简称:电池ETF)将于6月24日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的投资工具,可重点关注。 01
国证新能电池指数:精准聚焦A股新能源车电池产业的指数 1.1. 大市值权重高、涵盖新能源车电池全产业链的电池指数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新能电池指数,代码980032.CSI)将A股新能源车电池产业中总市值较大、成交活跃的50只个股纳入编制样本,业务涵盖新能源车电池、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是专注于追踪新能源车行业中电池相关细分赛道的指数。 样本选取上,新能电池指数注重反映新能源车电池产业链全貌,其中锂电池制造与上游资源两大赛道拥有较高市值权重。新能电池细分行业覆盖新能源车电池全产业链,上、中、下游总市值权重分别为11.5%、17.2%、71.3%,其中锂电池制造与上游资源权重合计达77.3%,对指数表现拥有较高的贡献度。
从市值分布来看,大市值个股权重较高。截至2021年6月18日,指数样本总市值中位数为202.43亿元,200亿以上中大市值个股数占比达50%,500亿以上个股占20%。而从权重分布来看,300亿以上个股累计总市值权重为87.0%,其中1000亿以上超大市值股权重为68.8%,市值风格偏向中大盘。 1.2. 行业优势叠加产业链红利推升指数持续获得超额收益 回溯历史,相对于市场整体和新能源车行业,新能电池指数均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横向对比宽基指数与同类新能源车行业指数的历史表现,新能电池指数超额收益均显著为正,近5年复合收益高于沪深300指数与CS新能车指数、新能源车指数,显著跑赢市场与同行业表现。 较强的盈利能力是新能电池指数超额收益的来源。近5年新能电池指数平均ROE达21.2%,远高于同类行业指数和宽基指数。2020年即便新能源车销售数据低迷,新能电池指数ROE较同行业指数仍超约2pct,盈利能力强势。 新能源车的行业政策侧红利是新能电池指数盈利性强于宽基的基础。自2017年以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等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密集的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含明确新能源积分抵偿、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税收减免、制定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目标、加大居民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而新能电池指数表现大幅优于同类行业指数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其成分股充分聚焦于新能源车中的电池细分行业,故新能电池指数在享受新能源车扩张红利的同时,叠加了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电产业自身的红利,降低了对下游车企交货波动的风险暴露。 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期,将新能源整车指数与新能电池指数标准化后发现:在19Q4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正增周期中,电池与整车表现基本一致;19Q4至20Q1期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叠加疫情停工,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负增下行,同期电池与整车表现首度分化,订单减少促使锂电企业拓展动力电池以外的业务领域。也正因业务多元化,动力电池业务占营收比重下降,2020年末新能源车产量边际短暂走低期间,电池表现再度优于整车。以新能电池指数第五大权重成分股赣锋锂业为例,2019年公司锂盐产品(正极材料上游原料)收入占毛利润比重约90%,锂电池业务占比约7%,2020年两者占比分别为77%(-13pct)、16%(+9pct),一方面20Q1下游车企订单减少令正极材料需求与价格承压,锂盐价格下行打压了电芯材料相关收入,另一方面公司以TWS耳机电池为首的非动力电池业务产能与销量双扩张,熨平了公司动力电池相关业务带来的营收波动。 整体上,新能源车交货边际上行可同时惠及整车与电池产业,而锂电产业自身的逻辑又能平抑交货低景气阶段的营收波动,双驱动模式对ROE的稳定与放大效应支撑了新能电池指数相较宽基指数与同类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 02
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两大优质赛道支撑 以锂电产业龙头为主的电池指数,将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产业两大优质赛道的支撑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投资的机会较大。 2.1. 新能源车:海内外碳中和政策加码,扩张周期再度延展 国内方面,碳中和远景规划下,新能源车产销缺口较大。根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的发展愿景,2025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超过20%。而中汽协预测2025年汽车新车销量将达3000万辆,据此基于2020年数据推算,新能源车产销边际距实现目标存在至少470万辆的缺口,接近2020年产量的4倍,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5.8%。 海外方面,欧盟乘用车领域碳中和政策陆续落地实施,新能源车增量边际进入快速扩张周期。10-19Y期间,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微弱高于欧洲,19-20Y起欧洲各国陆续出台多项乘用车碳中和发展政策,如限制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95g/km、多国颁布燃油车禁售日程等,叠加欧盟2020年7月欧盟经济复苏协议给予零排放车免征增值税等下游刺激,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2020年同比激增79.4%(同期美国仅为21.7%)。 受后疫情时代推进实现碳中和影响,中欧新能源车渗透率边际陡增,美国被动落入行业发展第二梯队,拜登政府加码新能源车政策有望延展全球产业扩张周期。根据IEA年初推算,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未来十年将大幅落后于中欧。故5月起美国接连推出多项新能源车行业刺激政策,旨在弥合与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行业差距,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消费者补贴、延长制造商补贴、加大政府与公共领域新能源车采购等,有望延长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边际陡增周期。 2.2. 锂电:上游价格上行+龙头市占率提升+多元化业务展开,行业景气通道打开 锂电产业上游方面,锂盐价格步入上行周期,锂电上游资源细分行业利润有望增厚。受南美等锂辉石主产区变种疫情反复叠加全球复工的供需共振影响,锂初级产品价格步入上行周期,利好上游资源龙头企业。以新能电池指数上游资源细分行业龙头赣锋锂业为例,根据2020年报,公司多年来全球化锂矿布局,中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北美权益资源量合计超2500万吨LCE,原材料供应丰富稳定,同时根据公司远景规划,预计2030年锂盐产能突破60万吨,远期锂盐业务有望量价齐升。 第二,疫情期间新能源车产量同比负增倒逼锂电企业业务多元化,储能电池与消费电池共同发力也有望对整个产业链形成支撑: (1)碳中和规划下,电力行业改革提振储能设备需求。碳中和规划对我国清洁能源替代提出了高要求,“十四五”规划更强调了加大风光电建设规模。以风光电为首的清洁能源存在峰谷差异大与弃风、弃光现象突出等问题。2020年起多地出台政策强制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设备,同时层面注重引导分布式能源发展,未来政府有望对风光电企业实行电网升级补贴以提高储电设备配置积极性,实现新能源调峰并缓解弃电现象。 (2)后疫情时代消费电子升级需求维持高势能,消费电池需求处于高位。疫情以来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需求常态化对电子设备升级换代提供了底部支撑,剔除基数效应后,通讯器材作为最直接受益于上述需求的消费电子分支,自疫情起保持高韧性与高边际,进而提振了消费电池需求。仍以赣锋锂业为例,TWS耳机属于消费电子领域消费升级的代表产品之一,公司TWS电池生产基地投产后,2020年产量约5000万副,全球市占率逾20%,令公司锂电池业务收入占比大幅多增128.6%。而对于TWS耳机全球产量来看,仍处于扩张周期,2021年预计全年将实现33%的增长,公司作为TWS电池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第三,锂电产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而且研发投入优势显著,尽享行业扩张周期红利。从营收占比来看,2016年以来,宁德时代营收在锂电行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从3%上升至7%附近,龙头企业将持续显著受益于新能源车扩张。 此外,横向比较,相比于国际龙头,国内龙头技术研发优势也较为显著,这也有利于其持续保持市场份额优势。以新能电池指数第一大权重股、电池制造全球龙头宁德时代为例,其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持续高于LG化学,不断累加的技术优势加深了公司护城河,进而保持市场份额并提升了远期业绩的稳定性。 03
总结 1. 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是覆盖新能源车电池全产业链、大市值权重较高的指数。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新能电池指数)是专注于追踪A股新能源车行业中电池相关细分赛道的指数,样本涵盖上游资源、中游材料与下游电池制造等细分行业龙头,注重反映新能源车电池行业全貌,偏重中大市值风格。 2. 回溯历史,近五年新能电池指数收益显著高于宽基指数与同类新能源车行业指数。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新能电池指数较强的盈利能力,近五年新能电池指数平均ROE水平为21.2%,远高于宽基指数与同类行业指数。 3. 新能源车行业政策红利带来的需求走强以及锂电自身的优势是电池指数景气度保持在高位、持续跑赢市场及同类产业链指数的两大原因。 (1)新能源车的行业红利是新能电池指数盈利性强于宽基的基础。自2017年以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等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密集的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含明确新能源积分抵偿、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税收减免、制定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目标、加大居民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锂电行业需求多元化,可以熨平新能源车下游需求的波动,进而获得更稳定更高的ROE中枢:新能电池指数表现优于同类行业指数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其成分股聚焦于新能源车中的电池细分行业,故在享受新能源车扩张红利的同时,叠加了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锂电产业自身的红利,并降低了对下游车企交货波动的风险暴露。 4. 两大高成长性赛道料将持续发力,支撑新能电池指数远期的超额收益: (1)新能源车行业方面,海内外碳中和政策加码,扩张周期料再度延展。 ① 国内侧,碳中和规划下,电力行业改革提振储能设备需求。碳中和规划对我国清洁能源替代提出了高要求,“十四五”规划更强调了加大风光电建设规模。 ② 海外侧,欧洲乘用车领域碳中和相关限制陆续落地,渗透率边际递增;美国为追赶行业第一梯队位置,近月来政策大力向新能源车行业倾斜,成长空间广阔。 (2)锂电行业方面,锂电池细分产业链上下游共振,行业景气通道打开。 1)上游层面,锂盐价格步入上行周期,业务有望量价齐升。 2) 下游层面,疫情促使锂电企业拓展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非动力电池业务:一方面,“十四五”规划推进风光电与分布式电源建设。另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常态化影响呈现高韧性与高边际属性,消费电池需求料将维持高位。 3)锂电产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而且研发投入优势显著,尽享行业扩张周期红利。从营收占比来看,2016年以来,宁德时代营收在锂电行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从3%上升至7%附近,龙头企业将持续显著受益于新能源车扩张。此外,横向比较,相比于国际龙头,国内龙头技术研发优势也较为显著,这也有利于其持续保持市场份额优势。 5. 目前首只跟踪新能电池指数的产品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代码159755,简称:电池ETF)将于6月24日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的投资工具,可重点关注。 赞(43) | 评论 (9) 2021-06-24 13:49 来自网站 举报
-
【大数据看科创板这两年:中国纳斯达克的进阶之路【天风策略·科创掘金】】
摘要核心结论:1. 6月10日,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演讲,从科创板“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作用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对科创板创板两年成果进行了总结。如果按照科创板的开板时间来算,实际上科创板已经开板满两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重新回顾下科创板开板两年的进阶之路... 展开全文大数据看科创板这两年:中国纳斯达克的进阶之路【天风策略·科创掘金】
摘要
核心结论:
1. 6月10日,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演讲,从科创板“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作用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对科创板创板两年成果进行了总结。如果按照科创板的开板时间来算,实际上科创板已经开板满两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重新回顾下科创板开板两年的进阶之路。
2.持续高景气之源——高研发投入占比:2019Q3-2021Q1科创板和科创50业绩增速均值分别为62.2%和48.6%,远高于其他主要板块。高研发投入占比就是其较强科创定位的体现,这也是其高景气之源。横向比较来看,2020年科创板和科创5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4.5%和7.7%,虽然相比于纳斯达克指数有一定的差距,但远远高于恒生科技指数和全部A股。而且纵向比较下,相比于2019年,在主要板块研发支出占比均持平或者小幅回落的情况下,科创50研发投入占比甚至在持续提升。
3.注册制创新示范区——市场运行、定价效率提升:作为注册制率先开展的板块,科创板在市场运行效率、定价效率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
(1)从上市审核速度来看,科创板较主板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IPO上市的个股中,科创板个股从受理到审核通过的时间中位数为150天,远远高于主板的409天。而从2019年科创板开始运行以来的月均IPO速度来看,科创板无论是月度上市数量还是月度上市规模,也都在主要板块中遥遥领先。
(2)除了上市效率提升以外,包括交易、退市、再融资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来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以股权激励为例,自科创板成立以来之初,监管层从提高股权激励总额限制、扩大股权激励对象范围、授予价格更灵活等方面鼓励科创板企业进行股权激励。而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科创板共120家公司颁布了股权激励政策,占比达41.67%,远高于其他板块。
(3)科创板流动性更充裕,定价效率更高。从换手率来看,2019年7月以来,科创板日均换手率高达8.06%,远远高于其他主要板块,即使在科创板更趋于稳定的2021年,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日均换手率分别为1.21%,2.77%、2.42%,整体场内流动性较为充裕。从振幅和涨跌幅中位数来看,科创板上市首日振幅中位数高达53%,但随后第2日、第5日振幅中位数分别下降至12.7%和7.9%,基本和较为成熟市场港股相当。而从涨跌幅来看,科创板上市首日涨跌幅整体较高,但是在随后5日快速调整,上市5日累计涨跌幅中位数仅有-8.6%,远远低于主板,这也表明科创板个股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充分定价,大幅提升了定价效率。
4. 增量资金持续增配——公募基金与外资双支撑:不管从公募基金持仓科创板的总市值还是持仓占比来看,都呈现出持续提升趋势,这也反映出增量资金对科创板较强的偏好。自2月1日科创板12只个股被纳入沪港通之后,优质科创板个股逐渐步入全球资本视野,此次调整之后,海外资金进一步加配相关标的。
01
本周主要观点
6月10日,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演讲,从科创板“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作用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对科创板创板两年成果进行了总结。如果按照科创板的开板时间来算,实际上科创板已经开板满两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重新回顾下科创板开板两年的进阶之路。 1.1. 持续高景气之源——高研发投入占比 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始终保持较高景气度。2019Q3-2021Q1科创板和科创50业绩增速均值分别为62.2%和48.6%,远高于其他主要板块;在2020Q1疫情冲击下大部分板块业绩负增长的情况下,科创板不仅继续保持正增长甚至增速还可以维持在20%左右。 高研发投入占比就是其较强科创定位的体现,这也是其高景气之源。横向比较来看,2020年科创板和科创50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4.5%和7.7%,虽然相比于纳斯达克指数有一定的差距,但远远高于恒生科技指数和全部A股。而且纵向比较下,相比于2019年,在主要板块研发支出占比均持平或者小幅回落的情况下,科创50研发投入占比甚至在持续提升。 1.2. 注册制创新示范区——市场运行、定价效率提升 作为注册制率先开展的板块,科创板在市场运行效率、定价效率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一方面,从上市审核速度来看,科创板较主板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IPO上市的个股中,科创板个股从受理到审核通过的时间中位数为150天,远远高于主板的409天。而从2019年科创板开始运行以来的月均IPO速度来看,科创板无论是月度上市数量还是月度上市规模,也都在主要板块中遥遥领先,IPO上市效率较高。 除了上市效率提升以外,包括交易、退市、再融资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来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以股权激励为例,自科创板成立以来之初,监管层从提高股权激励总额限制、扩大股权激励对象范围、授予价格更灵活等方面鼓励科创板企业进行股权激励。而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科创板共120家公司颁布了股权激励政策,占比达41.67%,远高于其他板块。 另一方面,科创板流动性更充裕,定价效率更高。从换手率来看,2019年7月以来,科创板日均换手率高达8.06%,远远高于其他主要板块;即使在更趋于稳定的2021年,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日均换手率分别为1.21%,2.77%、2.42%,科创板日均换手率达到主板日均换手率2倍以上,略高于创业板日均换手率0.35个百分点,整体场内流动性较为充裕。 从振幅和涨跌幅中位数来看,科创板上市首日振幅中位数高达53%,但随后第2日、第5日振幅中位数分别下降至12.7%和7.9%,基本和较为成熟市场港股相当。而从涨跌幅来看,科创板上市首日涨跌幅整体较高,但是在随后5日快速调整,上市5日累计涨跌幅中位数仅有-8.6%,远远低于主板,这也表明科创板个股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充分定价,大幅提升了定价效率。 1.3. 增量资金持续增配——公募基金与外资双支撑 不管从公募基金持仓科创板的总市值还是持仓占比来看,都呈现出持续提升趋势,这也反映出增量资金对科创板较强的偏好。自2019年Q3科创板开市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科创板个股市值从2019Q3的9.05亿上升至2021Q1的553.1亿元,增幅达到6044%。而从持仓基金数量来看,更多的资金选择配置科创板。持仓科创板的基金数量从2019Q3的48只上升至2021Q1的666只,选择配置科创板的基金数量扩大至10倍以上,越来越多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选择参与科创板投资。 而从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占比来看,科创板持仓市值比重从2019Q3的0.11%一路上升至2021Q1的2.62%,除了2020Q3和2021Q1资金小幅减仓以外,总体呈现出持续加仓的态势(以科创板自由流通市值为标配)。 自2月1日科创板12只个股被纳入沪港通之后,优质科创板个股逐渐步入全球资本视野,此次调整之后,海外资金进一步加配相关标的。2月19日晚,富时罗素宣布将除复旦张江之外的11只个股纳入富时GEIS指数后,海外增量资金进一步配置科创板。随后在5月11日,又有5只科创板个股被纳入MSCI指数。比较显著的是,无论是外资持股数量的变动,还是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的变动,被纳入富时指数和MSCI指数的科创板个股均受到外资的增持。 02
本期行情回顾 全球市场继续回暖,科创板领跑。5月31日至6月11日,全球主要股指继续上涨,科创50涨幅3.62%,位居第一。个股层面,家用电器行业的九联科技涨幅138.97%,表现突出,此外计算机、电子、有色金属表现较好,而医药生物表现较差,4只个股跌幅靠前。 03
资金情况 3.1. 交易热度:火热 板块成交持续放量,两融余额规模持续扩大。5月31日至6月10日,科创板日均成交额为446.39亿元,较前10个交易日环比上升116.18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比重上升至4.57%,较前10个交易日环比上升0.86个百分点。从成交额历史分位来看,科创板成交额历史分位数上升至93.60%的水平。两融余额上升至613.68亿元,占A股两融余额比重上升至3.64%。 3.2. 限售解禁:近期限售解禁压力适中 近期限售解禁压力始中。限售解禁规模理论市值方面,上周该数值为19.75亿元,压力处于历史低位,而本周该数值为300.23亿元,处于历史较高位。未来两周限售解禁理论市值分别为49.78亿元和75.53亿元,在全年维度上居于中等偏低位置,压力较为始中。从月度维度来看,6月限售解禁压力较低,但7月限售解禁压力预计将大幅提高。 3.3. 新股发行:新股发行略减缓 近期新股发行节奏略微降低。5月31日至6月11日共6只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36.07亿元,相比前10个交易日下降102.12亿元。从审核节奏来看,目前有14只证监会已经注册的个股待发行,拟募集资金合计123.13亿元。 04
估值情况:持续修复 近几周科创板估值持续修复。5月31日至6月11日,科创板PE(TTM)上升至75.15X,处在38.1%的历史分位(前10个交易日为29.1%);科创50PE(TTM)上升至75.79X,处在48.7%的历史分位(前10个交易日为35.9%)。 赞(15) | 评论 (11) 2021-06-15 22:32 来自网站 举报
-
【7.1前需要兑现吗?近期国内外流动性有何变化?【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①博弈7.1维稳行情的资金可能正在提前撤退,但是5月中旬后的反弹,核心逻辑更多是对国内外流动性过渡悲观预期的修复。因此,市场是否整体存在较大风险,取决于后续国内外流动性的变化。②就业情况是决定中美两国央行流动性取向的关键因素,在两国就业数据出现显著改善之前,市场暂无... 展开全文7.1前需要兑现吗?近期国内外流动性有何变化?【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①博弈7.1维稳行情的资金可能正在提前撤退,但是5月中旬后的反弹,核心逻辑更多是对国内外流动性过渡悲观预期的修复。因此,市场是否整体存在较大风险,取决于后续国内外流动性的变化。
②就业情况是决定中美两国央行流动性取向的关键因素,在两国就业数据出现显著改善之前,市场暂无全面风险。
③历史数据看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世界杯期间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活跃度,但欧洲杯和奥运会对市场影响相对更不显著。
④结构上来说,6月公募基金排期情况仍然较弱,发行情况虽有回暖,但不及1-2月的四分之一,如果人民币不能继续升值带来外资大幅流入预期,那么部分反弹较多的核心资产仍然建议兑现。
⑤下半年来看,遵循年度景气度决定全年超额收益的逻辑,继续推荐军工和半导体。同时,考虑到下半年PPI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继续推荐周期板块。
01
国内流动性近期有何变化?后续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哪些? 由于Q1较差的就业数据,央行在Q2并没有收缩货币,3-5月DR007连续三个月的月均值处于政策利率(OMO 2.2%)之下,6月以来也继续维持了较低水平。观察6月前两周的银行间流动性,大部分时间仍然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 向前看,在国内经济转型期、全球疫情充满未知的G2竞争格局下,决策层可能对短期经济数据(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的波动有较高的容忍度(通过两会给出的GDP目标也可以大致看出这一点),而大局稳定、民生稳定,可能是更核心的任务,决策目标归根结底还是就业问题。即,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很可能也会以就业为根本参照系。 数据上来看,在2018年国内调查失业率数据披露以来,与银行间流动性DR007的走势基本吻合,而调查失业率在Q1从5.1%上升到5.5%,使得Q2央行继续采取宽松的取向。进入Q2,4月的失业率已经有所改善,展望来看,如果后续失业率数据持续改善,那么对于Q3的央行流动性取向建议转向谨慎。(6月17日公布5月调查失业率)。 02
国外流动性近期有何变化?如何看美债向下突破1.5%? 本周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大类资产暂时没有给出反馈,核心可能在于市场认为决定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的关键因素还是非农就业数据。随着美国各州补贴政策的提前退出,7月初公布的6月非农就业可能成为影响市场预期的重要数据。 但是,另一方面,美债利率在本周向下突破1.5%(实际利率变化不大,更多是铜价回落导致通胀预期回落),对国内核心资产定价也有明显影响,自2017年外资开始加速流入A股以来,A股消费前50(外资通过北上持有最多的50个消费加医药公司)的估值与美债10年期利率在大部分时间呈现反向相关性。(其中明显背离,主要发生在今年1-2月国内公募基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发行期间) 向前看,美债利率的走势显得十分关键。展望未来一年,随着就业数据的恢复,大概率发生的事情是美联储从taper到缩减购债规模。2013年5月美联储的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导致随后几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140BP。另一方面,从中期维度来说,美债十年期利率的走势基本与美国名义经济增长(实际GDP加通货膨胀)保持一致。 因此,未来半年到一年,美债利率可能仍然是易上难下,于是核心资产的估值上限大概率被压制。但是另外考虑到核心资产目前的基本面比较健康,在此情况下,一年维度,核心资产的股价可能在高位大幅震荡。(Q3可能由于流动性预期的变化而调整,Q4可能因为考虑22年业绩的估值切换而反弹)。 03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影响A股市场? 历史数据看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世界杯期间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活跃度,但欧洲杯和奥运会对市场影响相对更不显著。通常世界杯赛事上半程的影响会比下半程更大。比赛时间与中国人收视习惯贴近的重大赛事通常影响更大,预计明年卡塔尔世界杯同样影响较大,今年7-8月的东京奥运会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今年6-7月的欧洲杯预计影响较小。 1、世界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市场活跃度,欧洲杯和奥运会相对更不显著:过往7次世界杯中有6次成交额同比下降;5次比赛期间股市下跌。过往6次欧洲杯中有4次成交额同比下降,3次比赛期间股市下跌;过往6次奥运会中有3次成交额同比下降,3次比赛期间股市下跌。 2、从结构上看,通常世界杯赛事上半程的影响会比下半程更大,而奥运会及欧洲杯上下半程分化不明显。 3、比赛时间与中国人收视习惯贴近的比赛通常影响更大。(1)以世界杯为例,其中,02年、10年、18年世界杯分别为在韩日、南非、俄罗斯举办,比赛时间在白天/晚间黄金档,更加贴合中国人的收视习惯,而这三届世界杯的日均成交额的同比回落均位居前列;除了国足进入的02年世界杯,下跌幅度同样位居前列。(2)以奥运会为例,00年、08年分别在悉尼、北京举办,比赛期间下跌幅度均居前。 4、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将是最近30年来,第四次贴合中国人收视习惯的世界杯,预计对市场活跃度,尤其是日均成交额会有影响。21年7月-8月的东京奥运会可能也存在一定影响,21年6月-7月的欧洲杯影响预计较小。 04
伴随中报预告,建议兑现部分反弹较多的品种,同时下半年继续重点推荐军工、半导体和周期板块 首先,6月公募基金排期情况仍然较弱,发行情况虽有回暖,但不及1-2月的四分之一,如果人民币不能继续升值带来外资大幅流入预期,那么部分反弹较多的核心资产仍然建议兑现。 其次,大部分时候,年度为单位决定A股超额收益的核心因素还在于景气度强弱。目前来看,军工、半导体两个行业有望上半年业绩持续加速、全年维持高增长,而上半年他们的股价变现平平,与景气度相背离,但随着业绩的不断验证,超额收益很大概率在下半年实现。 最后,考虑到下半年PPI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继续推荐周期板块。 赞(24) | 评论 (13) 2021-06-14 22:15 来自网站 举报
-
【哪些行业股价偏离了基本面?下半年能否修复?【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首先,在大部分的时候,不管市场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不管风格是蓝筹还是成长,也不管板块轮动是快还是慢,一年维度的涨幅大小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宏观环境相似的17Q2,在Q2的下跌行情中出现部分高景气行业偏离,但后期能够延续高景气的行业均得到修复... 展开全文哪些行业股价偏离了基本面?下半年能否修复?【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首先,在大部分的时候,不管市场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不管风格是蓝筹还是成长,也不管板块轮动是快还是慢,一年维度的涨幅大小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宏观环境相似的17Q2,在Q2的下跌行情中出现部分高景气行业偏离,但后期能够延续高景气的行业均得到修复。 其次,今年以来,大部分行业都遵循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少部分行业年初以来的股价与景气出现偏离,(1)未来能否修复,重点在于这些行业的高景气能否持续,这7个暂时偏离的行业,在近期反弹行情均已经不断修复,展现出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2)而修复的力度,在于高景气改善的幅度,其中,改善幅度最大的是【半导体】、【军工上游】。 因此,看好【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下半年实现超额收益,关注化学纤维、动物疫苗、面板及组件、光伏、金融IT的估值修复。 1. 实证检验:我们在报告《从年化12%到年化28%,行业比较模型的进阶之路》中,提到过一个重要逻辑:一年维度的涨幅大小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对于中期维度的行业选择:我们将高景气(高增速)作为首要选择;而在增速足够高的情况下,可容忍增速环比回落一定幅度,此时也可适当忽略估值的高低。 2.今年以来,大部分行业都遵循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但最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行业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平平,在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图5中暂时偏离。在这些偏离的行业中,如果行业未来仍能够保持高景气,随着业绩的不断验证,股价大概率不会和景气偏离,超额收益很大概率在下半年实现。 3. 宏观环境相似的17Q2,在Q2的下跌行情中出现部分高景气行业偏离,但后期能够延续高景气的行业均得到修复,修复的力度在于景气改善的幅度。 (1)17Q2与当前宏观环境极为相似:同样处于货币紧平衡、信用周期继续回落的环境,全年大概率估值收缩而赚盈利的钱,同样PPI处于高位,上游涨价挤压中游企业利润。巧合的是,年初均出现上涨后回调,在2017年年初的行情中,大部分行业都遵循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但部分高景气行业暂时偏离。 (2)高景气的行业股价发生偏离,未来能否修复,重点在于高景气能否延续:在17年下半年的行情中,除了高景气无法延续,净利润增速快速下降的化学纤维和面板及组件,后续反弹较差之外,其余11个高景气能够延续的行业在下半年的行情中普遍对上证指数以及沪深300实现超额收益,这些前期偏离【景气决定超额收益】这一逻辑、高景气能够延续的行业,下半年都得到了修复。 (3)而修复的力度,在于高景气改善的幅度:信息安全、化肥、5G硬件、造纸、钢铁由于净利润增速改善较大,反弹幅度尤其明显,反弹行情中上涨均超过35%。 4.哪些股价偏离高景气的细分行业下半年会有修复机会? (1)根据历史来看,高景气的行业股价发生偏离,未来能否修复,重点在于这些行业的高景气能否延续,这7个股价暂时偏离、高景气能够延续的行业,在近期反弹行情均已经不断修复,展现出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 (2)而修复的力度,在于高景气改善的幅度:我们在前期报告《周度最大解禁规模如何影响市场?本周内外因素有何变化》和《反弹窗口期前移,持续性关键看两因素,推荐两板块》中重点推荐的前期跌幅较大、增速连续改善明显的【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在510以来的反弹行情中,均实现15%以上的反弹,快速向右回归(涨跌幅回升)。景气高且错杀明显的行业,展现出极强的弹性。 (3)因此,看好【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下半年实现超额收益,关注化学纤维、动物疫苗、面板及组件、光伏、金融IT的估值修复。 我们在报告《从年化12%到年化28%,行业比较模型的进阶之路》中,提到过一个重要逻辑:在大部分的时候,不管市场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不管风格是蓝筹还是成长,也不管板块轮动是快还是慢,一年维度的涨幅大小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 01
实证检验:一年维度的涨幅大小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 我们从历史的统计规律性,得到中期维度(1年)的配置逻辑。 第一,1年维度高收益的特征是高景气(盈利增速)。全市场看,对中期投资收益(1年维度)最具指标意义的财务指标是盈利趋势的指标,多数情况下涨幅的高低与代表盈利趋势指标的大小呈现线性正相关性,即景气决定相对收益。 如下图:①我们将每年个股的涨幅分为10组,由左到右(柱状颜色由深到浅),涨幅分别由高到低,“90%-100%”代表涨幅最高的分组,“0%-10%”代表涨幅最低的分组;②柱状图的高低表示每组个股当年的财务指标的中位数;其中,涨幅统计的是日历年的涨幅,财务指标来自当年年报。③若每一年份的柱状图高低,由左到右呈现降低趋势,意味着涨幅越高的个股其对应的财务指标越高(线性正相关),反之亦然。 第二,1年维度的涨幅大小与当年扣非增速高低,呈现单调正相关关系。 作为第一点的逆向逻辑,我们先将财务指标(扣非增速)进行分为10组,再计算每组个股年度涨幅的中位数,下方表格中的数据为各组涨幅中位数。 核心结论:在大部分年份,不管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不管风格是蓝筹还是成长,也不管板块轮动是快是慢,一年维度的涨跌幅基本与当年的景气(扣非增速)呈现单调正相关的关系。 第三,高景气但增速下滑的公司,仍然有很多超额收益。 我们将每年的年度扣非增速分10组,第1组到第10组,增速依次由高到低。再将每组的增速变化率分为十档:>100% 、50%~100%、 30%~50% 、20%~30% 、10%~20% 、0%~10% 、-10%~0%、 -20%~-10% 、-50%~-20% 、<-50% ,其中增速变化率=(当期-上期)/ABS(上期)。最后,统计2010年-2019年每组成份股涨幅的中位数,再取平均值。 核心结论如下: ① 扣非增速第1-3组,不管增速变化率如何,上升或下降,其收益率基本都能稳定在较高水平。说明对于高增速的公司,其收益率的边际变化容忍度较高,比如增速从100%下降至80%,变化率-20%,但其市场表现依然可以较好,说明了高景气但增速下滑的公司,仍然有很多超额收益。 ② 但增速处于中下水平的分组(第7-10组),即使其增速边际变化较高,也可能较难获利很高收益。 ③ 增速处于中游水平的公司(第4-6组),当增速变化率较高的时候,也能获利很高的收益,但当增速变化率较低甚至负增长时,其收益率表现不确定。 第四,绝对高增长和绝对负增长情况下,估值对涨跌幅没有区分度;但0-30%的增长区间,估值高低对超额收益排名影响较大(估值高的分组收益低)。 我们将期初PE分10组,第1组到第10组,PE依次由高到低。再将每组的扣非增速分为十档:>100% 、50%~100%、 30%~50% 、20%~30% 、10%~20% 、0%~10% 、-10%~0%、 -20%~-10% 、-50%~-20% 、<-50% 。最后,统计2010年-2019年每组成份股涨幅的中位数,再取平均值。核心结论如下: ① 高增速(>30%):不论其估值高低,收益均较高,此时增速是相对收益的决定因素【高增速,可以不看估值,或接受中上水平估值】。 ② 中等增速(0-30%):低估值的组(第6-10组)表现要好于高估值的组(第1-5组)【中等增速,选择估值相对低的】。 ③ 负增长(<0%):负增长的公司就算其估值水平再低,也较难获利相对收益【谨慎选择负增长的公司】。 总结来说,对于中期维度的行业选择:我们将高景气(高增速)作为首要选择;而在增速足够高的情况下,可容忍增速环比回落一定幅度,此时也可适当忽略估值的高低;但对于中等增速(0-30%),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估值低的行业;最后,对于负增长的行业要极为谨慎,不论其估值高低。 02
今年以来,大部分行业都遵循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但部分高景气行业暂时偏离 大部分时候,年度为单位决定A股超额收益的核心因素还在于景气强弱。今年以来,大部分行业都遵循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红色箭头)。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有: 高增速+涨幅较高:化学纤维、造纸、CRO、医疗器械、石油化工、化肥、稀有金属、动物疫苗和兽药、医疗服务、橡胶及制品、钢铁等。 低增速+涨幅较低:超市及便利店、铁路、园林工程、券商、5G网络、高铁与城轨、地产、云计算及应用、多元金融等。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行业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平平,在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图5中暂时偏离。在这些偏离(蓝色圆圈)的行业中,如果行业未来仍能够保持高景气,随着业绩的不断验证,股价大概率不会和景气偏离,超额收益很大概率在下半年实现。 03
宏观环境相似的17Q2,在Q2的下跌行情中出现部分高景气行业偏离,但后期能够延续高景气的行业均得到修复,修复的力度在于景气改善的幅度 17Q2与当前宏观环境极为相似:同样处于货币紧平衡、信用周期继续回落的环境,全年大概率估值收缩而赚盈利的钱,同样PPI处于高位,上游涨价挤压中游企业利润。 巧合的是,年初均出现上涨后回调,在2017年年初的行情中,大部分行业都遵循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但部分高景气行业暂时偏离。主要有化肥、航运、信息安全、电商及服务、化学纤维、面板及组件、农药、工业金属、造纸、煤炭、5G硬件、稀有金属、重卡这几个行业。 (1)高景气的行业股价发生偏离,未来能否修复,重点在于高景气能否延续:在17年下半年的行情中,除了高景气无法延续,净利润增速快速下降的化学纤维和面板及组件,后续反弹较差之外,其余11个高景气能够延续的行业在下半年的行情中普遍对上证指数以及沪深300实现超额收益,这些前期偏离【景气决定超额收益】这一逻辑、高景气能够延续的行业,下半年都得到了修复。 (2)而修复的力度,在于高景气改善的幅度:信息安全、化肥、5G硬件、造纸、钢铁由于净利润增速改善较大,反弹幅度尤其明显,反弹行情中上涨均超过35%。 04
哪些股价偏离高景气的细分行业下半年会有修复机会? 1. 根据历史来看,高景气的行业股价发生偏离,未来能否修复,重点在于这些行业的高景气能否延续:我们将这些股价暂时偏离、高景气能够延续的7个行业分为四类: 一、前期跌幅较大(跌幅超过10%)+增速连续改善明显(超过20%):【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 二、前期跌幅不大(跌幅小于10%)+增速连续改善明显(超过20%):【化学纤维】、【动物疫苗】、【面板及组件】 三、前期跌幅较大(跌幅超过10%)+增速连续改善不够明显(未超20%):【光伏】 四、前期跌幅不大(跌幅小于10%)+增速连续改善不够明显(未超20%):【金融IT】 这7个股价暂时偏离、高景气能够延续的行业,在近期反弹行情均已经不断修复,展现出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 2. 而修复的力度,在于高景气改善的幅度:我们在前期报告《周度最大解禁规模如何影响市场?本周内外因素有何变化》和《反弹窗口期前移,持续性关键看两因素,推荐两板块》中重点推荐的前期跌幅较大、增速连续改善明显的【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在510以来的反弹行情中,均实现15%以上的反弹,快速向右回归(涨跌幅回升)。景气高且错杀明显的行业,展现出极强的弹性。 继续重点推荐第一类(高景气+景气改善明显+前期超跌)的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预计下半年仍能够实现超额收益,大幅向右回归(涨跌幅大幅回升):上半年市场对其错杀,但随着业绩高增长逐步得到验证叠加估值修复,未来有望实现超额收益。考虑到今年以来的涨幅仍与高景气不匹配,预计后续仍有不小的上涨空间。 关注第二至四类(高景气+适当忽略前期跌幅不大/容忍增速改善不够明显)——化学纤维、动物疫苗、面板及组件、光伏、金融IT,预计下半年仍能够估值修复,向右回归(涨跌幅回升):在报告《从年化12%到年化28%,行业比较模型的进阶之路》中,我们提到,对于中期维度的行业选择,在增速足够高的情况下,可容忍增速环比回落一定幅度(增速没有连续明显改善),此时也可适当忽略估值的高低(前期跌幅不大)。因此,重点关注第二类(前期跌幅不大)的化学纤维、动物疫苗、面板及组件、第三类(增速没有连续明显改善)的光伏、第四类(前期跌幅不大、增速没有连续明显改善)的金融IT。 综上,少部分行业年初以来的股价与景气出现偏离,(1)根据历史来看,未来能否修复,重点在于这些行业的高景气能否持续,这7个暂时偏离的行业,在近期反弹行情均已经不断修复,展现出了【景气决定超额收益】的逻辑。(2)而修复的力度,在于高景气改善的幅度。因此,看好【半导体】、【军工电子和原材料】下半年实现超额收益,关注化学纤维、动物疫苗、面板及组件、光伏、金融IT的估值修复。 赞(11) | 评论 (5) 2021-06-09 22:14 来自网站 举报
-
【周度最大解禁规模如何影响市场?本周内外因素有何变化【天风策略】】
核心结论:历史数据来看,解禁高峰对指数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增发解禁和股权激励解禁对个股有明显影响,但原始首发股东解禁,对后续股价影响幅度较小。在美联储流动性预期这一外部核心矛盾短期“有惊无险”的情况下,银行间流动性折射出的中国央行态度是影响目前A股赚钱效应和活跃度的关键变量,预计在... 展开全文周度最大解禁规模如何影响市场?本周内外因素有何变化【天风策略】
核心结论:历史数据来看,解禁高峰对指数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增发解禁和股权激励解禁对个股有明显影响,但原始首发股东解禁,对后续股价影响幅度较小。在美联储流动性预期这一外部核心矛盾短期“有惊无险”的情况下,银行间流动性折射出的中国央行态度是影响目前A股赚钱效应和活跃度的关键变量,预计在国内失业率明显修复之前,央行显著收缩的概率不大,继续推荐军工上游和半导体。最后,如果6月公募排期后续不能显著改善并且人民币快速升值预期被阻断,那么对于部分核心资产,维持反弹逐步兑现的思路。
1、本周热点话题:年度最大解禁周——下周(6月7日-11日)市场将迎来今年最大一波解禁潮,单周解禁规模达4705.85亿,占当前全A流通市值的0.69%。
(1)从整体层面来说,历史数据回测显示,实际解禁高峰对A股的指数层面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下文【图表2、3】分别统计了过去31次周度解禁规模占全A流通市值比重超0.3%、8次月度解禁规模占全A流通市值比重超1%前后的市场表现。)
(2)从结构层面来说,不同类型的解禁、对不同类型的个股,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①原始首发股东解禁,对后续股价影响幅度较小(【图表4】);②增发解禁和股权激励解禁,对后续股价影响较大,尤其是解禁比例较高的短期影响也更明显;③估值相对较高的个股,解禁后股价受到负面影响的概率也更高。
2、外部核心矛盾:美联储的流动性预期——短期有惊无险
美联储是全球流动性的总闸门,其变化对全球大类资产的表现都有重要影响。美联储操作上的变化,①可能通过影响美股最终影响外资进出A股(过去5年,美股1-2个月的下跌,都会引发外资风险偏好下降、整体降低权益仓位,从而大幅流出A股【图表7】);②可能通过影响美元指数、最终影响人民币汇率;③也可能间接影响国内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短期来看,5月ADP就业数据超预期、而非农就业数据却低于预期,美股和其他资产都出现较大波动,但整体有惊无险。中期来说,美联储taper仍然是A股下半年面临的较大风险。
3、外部矛盾生变之前,A股近期关键因素之一:银行间流动性(背后折射的是央行的态度)——整体宽裕,观察DR007的边际变化,中期的核心决定因素是就业情况。
4-5月,央行在没有主动投放流动性的情况下,由于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较多同时叠加债券发行持续放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超预期宽松,A股市场投资者在此过程中,逐步修复了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容忍度的预期,市场也伴随了修复式反弹。
6月第一周,观察DR007可以发现,银行间资金面先是在“跨月”后明显宽裕,而后半周又有一定程度紧张。中期逻辑来说,银行间流动性以及背后折射出的央行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业数据恢复的情况。今年Q1,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调查失业率等反应就业的数据都比较一般(【图表8、9】),使得央行在Q2对银行间宽松的流动性维持了容忍度。因此,后续对央行态度和流动性的判断,关键在于国内就业恢复的情况。在失业率明显改善和DR007大幅上行之前,市场可能继续维持较好的赚钱效应和活跃度。
4、外部矛盾生变之前,A股近期关键因素之二:国内公募基金的增量——短期发行边际回暖,但6月排期情况仍然较差。
过去两周,主动权益类基金周度发行规模回到200亿左右,边际上有所回暖,但与今年1-2月周均800亿和去年下半年周均400亿的发行规模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展望6月来看,最新更新的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排期规模没有出现明显改善。(【图表10、11】)考虑到2月核心资产的估值依靠于周均800亿的公募发行规模堆积而成,如果后续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不能大幅增加,同时如果也没有人民币快速升值预期带来外资暴力流入,那么对于部分核心资产,维持反弹逐步兑现的思路。
5、继续推荐两个板块:军工电子和原材料、半导体
大部分时候,年度为单位决定A股超额收益的核心因素还在于景气度强弱【图表12】(具体逻辑和报告可参考《A股年度超额收益由何决定?》)。目前来看,军工电子和原材料、半导体两个行业有望上半年业绩持续加速、全年维持高增长,而上半年他们的股价变现平平,与景气度相背离,但随着业绩的不断验证,超额收益很大概率在下半年实现。
赞(47) | 评论 (8) 2021-06-07 08:57 来自网站 举报
-
【精选三地优质上市科技龙头——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投资机会分析【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1.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SHS科技龙头指数)是一个市值分布集中在大市值、行业分布集中在医药与TMT行业的科技龙头指数。其中,市值在500亿以上的个股占比接近80%, A股港股电子和医药市值占比合计超过65%。2.从指数表现来看,近五年SHS科技龙头指数超额收益... 展开全文精选三地优质上市科技龙头——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投资机会分析【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1.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SHS科技龙头指数)是一个市值分布集中在大市值、行业分布集中在医药与TMT行业的科技龙头指数。其中,市值在500亿以上的个股占比接近80%, A股港股电子和医药市值占比合计超过65%。 2.从指数表现来看,近五年SHS科技龙头指数超额收益较为显著。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背后来源于SHS科技龙头指数较强的景气度。从业绩增速来看,近五年SHS科技龙头业绩平均增速为76.68%,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科技指数;而从盈利能力来看,SHS科技龙头近五年平均ROE水平为15.12%,除了2018年有所回落以外,整体都显著高于其他指数。 3.SHS科技龙头相对于其他科技指数及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背后有两大支柱: (1)一方面,高研发支出占比是SHS科技龙头创新和盈利的重要基础。SHS科技龙头指数入选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过去两年公司总研发开支占总营收比例在科技主题空间中排名前90%。此外,还要求研发投入为正且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正。在这种入选条件下,本身就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有较高的要求。而从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来看,自2017年以来,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至2020年7.64%,显著高于同类型的恒生科技指数和创业板指数。 (2)另一方面,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涵盖了海内外优质的中国科技龙头公司,整体海外收入占比较高,这也增强了ROE的稳定性。相比于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等主要以A股上市的科技龙头为主,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纳入了港股上市的优秀中国科技公司。与此同时,从海外收入占比来看,SHS科技龙头指数也更高一些,而相比于单一国内需求,全球需求更能降低ROE的波动性。 4.在中长期内,在优质赛道的支撑下,SHS科技龙头指数景气度有望持续走强并获得超额收益: (1)以美股为鉴,最近50年年化收益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和消费(医药)行业,其背后的支撑就是经济运行中枢下行、产业结构转型中科技与消费(医药)在GDP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而对于国内而言,当前也处在经济运行中枢下行、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以科技及医药为主体的SHS科技龙头指数也有望随着两大优质赛道景气度提升而获得超额收益。 (2)新产业周期展开与国产替代需求是科技板块的长期重要支撑力。从过去20年的回顾来看,科技板块每一轮大行情的展开都与产业周期的支撑密不可分。当前正处在4G产业周期向5G产业周期切换的过程中,5G引领新一轮科技浪潮,从硬件建设->软件内容->应用场景,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新引擎,整个科技板块全产业链受益。与此同时,中美摩擦引发的国产替代需求,也将在中长期支撑芯片、操作系统、半导体的景气度走强。 (3)疫情常态化下,政府医疗保健投资有望提速,国内药企全球份额有望重塑。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巩固了医药行业的刚需地位。一方面,疫情暴露医疗系统短板,政府投资加速刚刚开始。与此同时,印度疫情的爆发,也将在中长期内重塑中国药企的全球份额。另一方面,从最新的人口普查情况来看,急剧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将进一步提升对医疗保健相关需求。 5.目前首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广发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ETF(代码517350,简称:中概科技ETF)已于6月3日上市,该产品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一键买入沪港深科技龙头ETF的投资工具,可以重点关注。 01
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涵盖海内外上市的制造业科技龙头指数 1.1. 市值&行业分布集中的科技龙头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SHS科技龙头指数)从沪港深三地市场选取50只市值较大、市占率较高、研发投入较多的科技领域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港深交易所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市值分 赞(32) | 评论 (9) 2021-06-03 21:41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 · 十大金股丨6月】
天风 · 月度金股丨6月天风策略核心结论:从反弹持续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于核心资产的反弹空间,重点关注6月公募基金发行热度能否恢复,若仍然较差,则核心资产估值较难突破震荡区间。另一方面,对于超跌反弹的方向,重点关注央行是否继续对宽裕的银行间流动性(DR007)保持容忍度,推荐... 展开全文天风 · 十大金股丨6月
天风 · 月度金股丨6月 天风策略
核心结论:从反弹持续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于核心资产的反弹空间,重点关注6月公募基金发行热度能否恢复,若仍然较差,则核心资产估值较难突破震荡区间。另一方面,对于超跌反弹的方向,重点关注央行是否继续对宽裕的银行间流动性(DR007)保持容忍度,推荐关注超跌反弹方向中,前期基本面持续改善(Q2可能继续高增长)、但股价表现较差的军工上游和半导体。
1、前期我们的判断是,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报预告伴随建党100周年的窗口期可能给市场带来反弹的契机。但是,随着5月银行间流动性超预期的宽松、监管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打压、以及人民币升破6.4%关口,反弹窗口期已经前移,那么如何看待反弹的持续性?
2、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A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能否影响外资流入和A股市场的表现,不在于汇率升值、贬值的方向,历史上的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的方向,与外资流向和A股表现并没有很稳定的关联。比如,去年6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但外资有进有出、A股有涨有跌。
但是,如果有额外因素出现,使得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超出波动区间的运行趋势,那么A股和外资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剧烈反应。比如18年Q4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使得人民币汇率产生跌破7%的预期,A股下跌、外资流出。再比如近期人民币升破6.4%的关口,A股上涨、外资流入。
后一个阶段来看,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先后就人民币汇率发声后,预计汇率更多以稳定和双向波动为主,预期变化最大和对外资、A股边际影响最大的阶段可能告一段落。
3、交易通胀压力减轻的预期,在下半年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修正。随着PPI4月快速上冲和高层对价格的监管,市场预期PPI在5月见到高点。但是展望下半年,ppi有较大概率维持高位或者二次探顶。影响价格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供给端、需求侧、外部政策等三方面,对比支撑2010年PPI的二次探顶的几个因素,这一次有哪些相似之处?
(1)供给侧:2010年为冲刺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各地纷纷拉闸限电;2021年各地制定碳中和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2)需求侧:2010年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先恢复、先见顶,10年国内投资、信用回落。但海外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后恢复、后见顶,时滞在10年下半年,于是海外主动补库存支撑了大宗商品价格;2021年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先恢复、先见顶,21年国内投资、信用回落。但海外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后恢复、后见顶,时滞在21年下半年,于是海外主动补库存也可能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3)外部政策:2010年美联储QE2;2021年拜登基建刺激计划。
因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高胀对应全球利率水平易上难下,继续可能压制业绩稳定的长久期资产的估值。对于核心资产而言,在业绩相对不错、但估值被压制的情况下,今年仍属于“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全球商品价格预期回落的时候反弹(现阶段)、美联储传递收缩信号的时候回调(可能在Q3)、业绩不错的公司估值切换的时候反弹(年末)。
4、短期核心资产反弹的持续性,取决于后续公募基金发行能否回暖。4月和5月,主动权益基金的周均发行规模只有100亿出头,较1-3月大幅回落,发行系数只有20%左右(实际发行/募集上限)。另一方面,年初以来发行规模在50亿以上的新基金,在本周五的净值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刚好回到1,新基金净值回水可能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目前开放赎回的规模在3000亿左右)。因此,后续能否有大量新发基金承接,是核心资产反弹持续性的关键。目前已经公布的6月新基金排期,按照募集上限,对应周均331亿,与1-5月相比差距较大。
5、后续风险偏好能否持续修复,取决于央行对银行间目前宽松流动性的态度。4-5月,央行在没有主动投放流动性的情况下,由于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较多同时叠加债券发行持续放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超预期宽松,A股市场投资者在此过程中,逐步修复了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容忍度的预期,市场很多板块也出现修复性的超跌反弹,比如券商、军工、TMT等年初跌幅最大的板块。向前看,我们预计央行在百年大庆之前,可能继续保持对银行间宽裕流动性较高的容忍度。(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高频观察DR007和GC007来辅以验证)。在此逻辑下,继续推荐超跌反弹方向中,前期基本面持续改善(Q2可能继续高增长)、但股价表现较差的军工上游和半导体。
风险提示:业绩不达预期、海外流动性拐点、国内资金面变化
天风宏观
把握大盘成长投资价值提升的窗口期
天风宏观战术配置模型 5 月份大幅上调了大盘股(+7%)、成长风格(+8%)和长端利率债(+8%)的配置比例。
总结原因,当前正处于中美流动性宽松的窗口期。宏观环境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经济温和修复且斜率放缓。去除基数影响后的季调环比增速,二季度有望较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大概率不及去年四季度,综合制造业 PMI 和工业产出的表现来看,经济复苏已经进入斜率温和放缓的顶部。
第二,通胀担忧见顶回落。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引起了高层重视,国常会连续三次点名“大宗商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三大商品交易所提升保证金比例和手续费来抑制商品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多重政策压力下,商品期货价格大幅回调,市场对于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导致经济陷入“输入性滞胀”的担忧有所回落。
第三,结构性紧信用和宽货币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货币操作保持中性,近期政策表态对通胀的反应偏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偏慢;金融委会议要求“金融系统坚持大局意识,坚持稳字当头”,“七一”之前是国内流动性宽松和金融稳定的窗口期。
随着欧美经济复苏差的收敛,欧元阶段性反弹,美元指数短期承压。中美利差目前仍处在较高位置,随着人民币阶段性升值,人民币资产开始享受美元流动性外溢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外资青睐的高盈利质量因子近期表现较强,申万绩优股指数近一个月上涨了近 5%。近期市场的风险偏好也明显提升,ST 指数年内已经录得超过 12%的收益。权益市场的短期情绪指数也已经从底部回升至中性水平附近。
由于中国央行已经回归正常化,并且经济处于顶部,未来重新大幅收紧流动性的概率不大。国内流动性在“七一”之前可能维持当前水平,之后可能随发债进度加快出现小幅收紧。主要的风险来自于美元流动性收缩。下一阶段,美联储暗示缩减 QE 并带来美元指数和实际利率的反弹将是关键信号。
风险提示:疫情再爆发;经济陷入滞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金融工程
风险事件真空期,有望继续上行!
在我们的择时体系下,当市场进入震荡格局,我们体系短期最为关注的变量是市场短期情绪的变化。展望下周,宏观数据方面,进入重要宏观数据发布的真空期,有利于风险偏好抬升;价量方面,目前处于震荡上沿,交易量处于高位,继续大幅上行的阻力较强;时间维度上,过去11年,五月最后一周整体涨多跌少,但平均收益略正。综合打分显示,市场整体风险较小,仍有望继续小幅上行。
风格与行业模型主要结论,根据天风量化two-beta风格选择模型最新的更新结果,当前利率处于我们定义的下行阶段,经济进入我们定义的上行阶段,中期角度继续推荐周期中上游;展望2021年行业景气度的情况,利润增速相对行业自身过去10年的排序来看,靠前的行业为新能源以及半导体,均为过去十年中较优的年份;短期角度,电力及综合金融资金流入明显;因此,综合时间窗口,重点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周期中上游、电力及综合金融。
从估值指标来看,我们跟踪的PE和PB指标,沪深300,上证50以及创业板指等大市值宽基成分股PE、PB中位数目前均处于60分位点附近,属于我们定义的中等估值区域,市值中等的中证500目前估值水平处于低估水平,结合短期趋势判断,根据我们的仓位管理模型,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水平60%。
择时体系信号显示,均线距离由上期的-1%缩小至-0.3%,市场继续处于震荡。当前进入重要宏观数据发布的真空期,有利于风险偏好抬升;价量方面,目前处于震荡上沿,交易量处于高位,继续大幅上行的阻力较强;时间维度上,过去11年,五月最后一周整体涨多跌少,但平均收益略正。市场整体风险有限,仍有望继续小幅上行。根据天风量化two-beta中期行业选择模型继续推荐周期中上游,展望2021年行业景气度的情况,靠前的行业为新能源以及半导体,均为过去十年中较优的年份;长期行业配置模型仍然指向电力设备新能源,短期角度,电力及综合金融资金流入明显;因此,重点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周期中上游、电力及综合金融。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
固定收益
那么如何判断平台层级?
本文对平台层级的判断主要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首先从其第一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来初步判断其为市本级、园区平台还是区县级平台,二是进一步结合平台董事长在政府系统任职时的职务层级(园区的话还包括管委会书记职务层级)来对平台的层级进行推断,以便于进一步比较同级别平台的重要性(并且第二点也是进一步印证判断第一点比较好的方式,有部分平台可能股权上挂市本级,而且园区本身层级也比较复杂)。
具体会有哪些情况?
由于各地市州(包括区县)会设以各类园区,其层级相对复杂,故而我们分为非园区平台和园区平台。首先,非园区平台层级判断需要关注其股权关系以及实际控制人(此外进一步重点关注其董事长的履历从而印证其实际层级)、业务定位、业务合同业主方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其次,园区平台(首先重点关注国家级及以上园区)首先需要关注平台所在园区是否与行政区区政合一,而大多国家级园区只是产业功能区,不具备行政功能,是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为副厅级,平台董事长多为副处级,对应介于市本级平台和区县级平台之间(正处和正科之间,副省级城市原则上对应高半级)。另外,如果涉及国家级新区则架构会更加复杂,需一事一议。因为国家级园区的特殊地位,我们将属于国家级园区的平台的层级均视为介于市级平台与区县平台之间,但其信用资质则需结合区域的发展和平台本身的业务综合来看。此外,属于地级市下辖区县的国家级园区平台会标明其所属区县,以示从属关系,比如宁乡经开区作为区县属园区,通常而言区县内国家级园区管委会书记会由区县委书记兼任,副厅级行政级别(当然也并不都是如此)。
如果园区不是国家级园区,而是省级园区,则首先需要关注园区直属于哪个级别的政府,而后结合其董事长履历对应的层级综合判断,一般地方政府的直属机构或者派出机构会在其机构编制网或者政府网站的组织机构模块有所反应。以岳阳市为例,岳阳市南湖新区和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为岳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结合其董事长履历来看对应层级分别为正处级和副处级,故而序列上对应为市本级平台、介于市本级和区县级之间;而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为云溪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对应序列属于该园区的平台被视为云溪区区级平台。即省级园区平台级别还需要关注股权是否直接在市政府以及其园区管委会书记的级别,其次更重要的还需要关注平台董事长级别是正处、副处还是科级,分别对应到市本级、介于市本级和区县级、区县级平台的层级。
进一步我们以湖南省为例,对各地市平台整合变化情况以及实际层级进行了详细梳理以供市场参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超预期、城投监管政策变化
有色金属
6月金股:云铝股份
公司发布2020三季报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98.9亿元,同比+10.9%,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95%,EPS为0.18元/股,经营性现金流净流量38.6亿元。其中Q3实现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49%。
铝价修复,产量爬坡,电解铝盈利大幅改善
2020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14.8%,创2008年以来新高。实现毛利29.5亿元,同比增长42%。1-9月电解铝均价13675元/吨,同比小幅回落1.6%,其中Q3铝价修复均价达到14630元/吨,同比增长4%。2020前三季度氧化铝价格2353元/吨,同比下滑7.4%,阳极均价2898元/吨,同比回落16%,原料价格低位&电解铝价格中枢修复,单吨利润同比大幅回升。同时,公司优势水电铝鹤庆二期、昭通二期的投产,带来产量爬坡,成本优化是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水电铝弹性有望不断凸显
公司鹤庆溢鑫二期、云铝文山水电铝项目一段和云铝溢鑫、云铝海鑫铝合金项目顺利投产,拥有年产铝土矿305万吨、氧化铝140万吨、水电铝239万吨、铝合金及铝加工110万吨、炭素制品80万吨的生产能力,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0亿元用于文山水电铝项目和补流,文山项目预计年税后利润达到3.3亿元,随着公司昭通二期(约35万吨)、文山水电铝项目(50万吨)逐步释放,不考虑整合公司电解铝产能有望超过320万吨/年,低成本水电铝项目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司综合生产成本,持续发挥电解铝环节弹性优势。
库存拐点可期,单位高盈利有望持续
国内铝库存较年内高点/同比分别下滑59%/21%,尽管较高利润下部分电解铝产能有望投产,但年内贡献产量有限,考虑2月以来竣工降幅收敛回暖,地产后周期需求有望持续改善,传统汽车的企稳以及汽车轻量化趋势有望推动铝需求增长,近期累库拐点有望出现。氧化铝低位震荡,电解铝单吨利润仍在较高位置,铝价中枢有望高位震荡,较高单吨盈利有一定持续性。
盈利预测与评级:考虑电解铝高盈利仍有望持续,我们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EPS为0.25元/股、0.38元/股,0.49元/股(前值0.23元/股、0.32元/股,0.42元/股),对应目前PE为23、15、12倍,由于“铝价修复+扩产+降本三重逻辑中期继续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全球经济下滑需求不及预期,库存回升,铝价大幅下跌(2)公司电解铝产能投放进度低于预期(3)高利润下电解铝产能释放大幅超预期
传媒
6月金股:东方财富
东方财富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2.39亿元,同比增长94.69%,归母净利润47.78亿元,同比增长160.91%。21Q1归母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约119%,基金代销业务带动21Q1业绩超市场预期。互联网平台效应持续体现,20年及21Q1归母净利率为58.0%、66.1%。
证券经纪业务:公司20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4.50亿元,同比增长77.86%;21Q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44.0%。根据公司统计,2020年9月,东财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为3.22%。21Q1两市股票成交额54.73万亿,同比增长10%,东财Q1经纪业务收入增速大幅高于行业,预计21Q1股票经纪业务市占率继续提升。21年3月投资者新增248万,创15年7月至今新高,为互金平台发展提供良好用户基础。
融资融券业务:公司20年利息净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88.75%。两融市场份额为1.86%。21Q1沪深两市日均两融余额1.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市场份额提升到1.99%。21年4月再度完成发行158亿的可转债,可转债发行完成,公司资本金得到进一步补充,有助于继续扩大两融份额。
基金代销业务:公司20年营业收入(包括金融电商服务、金融数据、互联网广告)32.52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基金代销业务20年实现营收29.62亿元,同比增长140%。21Q1营业收入达到14.01亿,同比增长116%,基金代销业务带动下继续体现高业绩弹性。2020年,天天基金的基金销售额为1.30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非货币型基金销售额为6990.72亿元,同比增长86%。21Q1权益基金开门红,后续整体基金发行节奏及份额或受市场热度影响,但我们认为东财基金保有量产生的尾随带来业绩基础盘,同时开年趋势在一定程度反应理财结构变化。长期看在资管黄金发展期,东财作为拥有优质垂直流量平台,将有望享受中长期红利。
公司同时披露高管调整决议,启用80后总经理郑立坤先生、具备国际背景的财务总监黄建海女士。我们认为本次管理层调整有助推动公司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
投资建议:资管市场蓬勃发展,长期发展空间可期,行业β提升叠加东财业务市占率提高趋势、互联网平台效应以及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财富管理逐步发展,共同推动东财业绩快速增长。根据公司21Q1业绩,以及权益基金销售大幅提升有利盈利持续性,我们上调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润(前值59.4亿/72.3亿),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9/91.6/112.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8.3%/29.2%/23.0%,对应PE分别为38.9x/30.1x/24.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景气度波动,大金融监管政策变化,竞争环境变化,证券业务市占率提升不达预期,新业务落地不达预期
6月金股:芒果超媒
芒果超媒2020年实现营收140.06亿元,同比增长12.04%;归母净利润19.82亿元,同比增长71.42%,扣非后净利润18.46亿元,同比增长68.9%。21Q1实现营收40.09亿元,同比增长47.00%,归母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61.18%,Q1净利润高于市场预期,再次证明优质成长性。
新媒体平台运营:芒果TV20年实现净利润17.75亿元,付费会员及广告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芒果TV实现营收100.03亿元,同比23.4%,净利润17.75亿元,同比83.2%。其中广告收入41.39亿元,同比24%;会员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92%;运营商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20年末,芒果TV付费会员数3613万,同比增长96.68%。考虑用户基数以及头部综艺,预计21Q1芒果TV广告收入和会员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内容制作及储备:芒果TV共有20个综艺节目团队,12个影视剧制作团队和30家战略合作工作室,芒果TV全年上线自制综艺节目超过40档,《姐姐》为代表的的新创节目成为标杆级产品,共上线57部重点影视。根据云合数据,芒果TV20年综艺有效播放同比增长9%,剧集有效播放同比增长34%。21Q1由于去年疫情效应以及项目编排,芒果TV剧综有效播放同比有所下降,着眼21年全年储备丰富,新综艺包括《正经歌手》《中国制作人》《哥哥的滚烫人生》等,大剧储备数量将比20年提升一倍。
围绕大芒果生态创新不断:在互动娱乐、媒体零售外,上线小芒开启全新内容电商模式。公司20年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实现营收27.65亿元,同比下降29.14%,媒体零售营收21.05亿元,同比增长4.84%。21年面向Z时代的电商平台“小芒”上线,形成“视频+内容+电商”为核心的全新模式,同时在垂类社区、VR互动、全息光场系统等不断拓展。
投资建议:芒果在长视频平台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在用户规模、财报上充分验证,后续剧集新业态、电商、线下娱乐等积极推进,有助用户破圈及多元变现模式探索。我们认为公司在21年将继续处于发展快车道,关注后续剧集陆续上线对会员拉动效果。同时提示芒果作为国有背景平台,受益国有媒体融合发展政策及互联网反垄断,同时近期对于影视版权保护倡议,芒果作为版权拥有方有望受益。根据公司20及21Q1财报及后续储备,同时也考虑小芒电商费用增量,我们上调21-22年归母净利润(前值23.8亿/29.0亿),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25.79亿/32.65亿/39.27亿,同比30.1%/26.6%/20.3%,21-23年PE45.5x/35.9x/29.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会员及流量增长不达预期,综艺影视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广告主投放意愿具有不确定性,行业监管趋严
6月金股:网易
网易股权集中,管理团队资历深厚,主业务游戏稳定贡献收入,有道板块增长迅猛。公司实控人兼创始人丁磊持股44.7%,高层均毕业于世界名校。19年公司重组业务分为游戏、有道、创新及其他业务三大类,并剥离网易考拉。20年公司营业收入736.7亿元,同比+24%,在线游戏业务营收546.1亿元,占比71.9%,同比18%;有道营收32亿元,同比+143%;创新业务及其他营收159亿元,同比+38%。整体毛利润389.8亿元,同比+23.5%,毛利率达52.9%。20年公司销售费用107亿元,同比大幅+72%,主要系游戏和有道的营销推广费用加大。20年受投资及汇兑损失影响,公司持续经营利润为123.3亿元,同比下降8%。
游戏业务:强自研实力+长线运营经验助推精品化时代新发展。网易游戏业务自研基因浓厚,自研游戏收入占比达90%;产品矩阵丰富,目前提供超过140款游戏;行业地位领先,内地手游市场份额行业第二。在手游市场空间巨大以及精品化的市场趋势下,网易凭借其性能强大的自研引擎以及长线运营的发展战略将迎来全新发展。我们认为网易具备四大核心竞争力:①顶尖的研发能力,研发人员过万②明星制作人数量众多③自有引擎独树一帜,NeoX引擎已有20余项独创性技术专利,产品游戏性及画面表现均处于顶尖水准④IP创新联动运营优秀。未来MMORPG市场的火爆(CAGR+19.1%)和手游出海的持续加速将给网易带来新的增长点。与暴雪联合研发的《暗黑破坏者:不朽》或为出海带来大的增量。
有道业务:疫情推动在线教育渗透率上升,销售费用催化进入快速扩张期。20年疫情催化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加并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渗透。有道业务目前处快速扩张期,20年收入为32亿元,同比+143%,其中有道销售费用全年共27亿元,同比+333%。有道精品课ARPPU提升49.4%至1343元,付费人数大幅增长152%至209.7万人。
创新业务:在线音乐头部应用+品质电商黄金赛道赋能。2020年创新业务及其他收入为159亿,同比增长38%,主要受网易云音乐、网易CC直播及严选电商业务的收入推动。网易云音乐MAU1.51亿,凭独特音乐社区建设增强用户粘性,丰富变现方式提高ARPPU值。网易严选主打品牌电商概念,并开展线下严选HOME,符合新消费对高品质的追求,顺精品化电商趋势,品类扩张+供应链完善促进用户数量增加及复购率回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中国领先互联网科技公司,聚焦于游戏业务,始终保持游戏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涉足在线教育、在线电商、在线音乐等板块。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速,聚焦主营业务的策略成效显现。游戏方面,老游戏稳定贡献收入,版号正常化后21年多款游戏陆续上线,其中不乏《哈利波特》、《暗黑破坏神》等IP。业内顶尖研发水平及长线运营能力保证公司主业务收入增长可持续性。有道教育业务涉足K12黄金赛道,随渗透率逐渐提升及前期运营搭建逐渐完善,利润有望在21年逐渐释放。创新业务部分集合网易云音乐等口碑产品,分别处相关行业头部位置,未来随产品优化,用户数及付费率或将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网易21-22年营业收入为922/1135亿元,同比增长25.2%/23.11%;持续经营净利润为159/189亿元,同比增长29%/19%。基于SOTP估值法,我们认为网易的合理估值范围为HKD7325-7811亿(截至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合计为RMB1001亿),较21年2月26日收盘后市值HKD5735亿,存在28%-36%的上涨空间,中位数对应目标价HKD219.05,上涨空间为32%。网易S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游戏产品上线或表现不及预期、版号发放不及预期、有道教育用户拓展不及预期、市场估值波动等的风险、创新业务表现不及预期
电子
6月金股:木林森
事件:2021年5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2021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亿-7亿元,同比增长160.79%-204.26%。
点评:持续推荐LED照明、封装龙头木林森,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朗德万斯业务加速整合,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将推动公司迎来利润拐点;积极布局MiniLED&UVC半导体等领域,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2021年1-6月,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7亿,Q2单季度预计实现3.03-4.03亿元,同比增长156.78%-241.53%,环比增长2.02%-35.69%,主要因公司照明成品业务与封装业务持续景气,同时,公司成品业务渠道拓展与盈利能力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1.下游LED照明和LED显示屏需求向好,公司订单能见度较以往明显提升。
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至基本满产状态,制造业务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较同期均有增长。当下,LED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公司在封装业务方面,照明与显示屏订单可见度清晰,其中,在手订单可见明显提升,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当下,各国的照明产品订单都集中于作为全球照明制造中心和供应链枢纽的中国,这一状况目前仍在延续,顺周期之下,公司产品需求持续维持高景气度,我们预计随着LED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保持高位。
2.缺芯叠加原材料涨价,LED步入价格上行周期,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业绩有望持续修复。
由于近年的疫情影响,带来居家时间变长,对LED灯的需求明显增长,原材料元器件大幅涨价并伴随缺货,公司也调升了产品的价格,部分产品价格调升20-30%不等,原因来自于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海外需求向好;另一方面,国内的视频监控需求增长很快。我们预计公司产品有望持续涨价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3.旗下全球领先的照明品牌朗德万斯工厂关闭策略获得回报,费用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朗德万斯海外18家工厂已关闭了17家,其全球的员工数也从高峰期的90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3000多人,提前完成重组计划,各项成本大幅下降。同时,木林森将海外高成本低灵活性的采购全面转移到国内,并将LED照明封装产品逐步导入至朗德万斯的供应链,与朗德万斯的光源业务实现产业链的布局协同,使朗德万斯的产品成本不断下降,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不断凸显。
投资建议:持续推荐LED照明、封装龙头木林森,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我们预计2021-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和16亿元,目标价26.95元
风险提示:LED景气度不及预期、海外疫情加剧、业绩预告为初步估算结果,具体数据以2020年度报告及2021中报为准
6月金股:领益智造
事件:2021年4月28日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4.27亿元,同比增长19.47%,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613.79%。
点评:持续推荐公司,看好公司往下游模组,次组装与组装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在线性马达、无线充电、充电器、软包配件、键盘、散热模组、5G射频器件、结构件等业务均获得进展,同时,终端手机组装方面,与华勤、光弘等厂商成立合资子公司,并收购珠海纬创力工厂,场地、业务团队等准备均落实到位。同时,多行业多业务,全面扩张,从消费电子行业向家电、智能家居、汽车、医疗、安防等方向延伸。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7%,剔除已经处置的帝晶及高科业务的影响,较上年同期增长29.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3.79%,环比下降43.81%,处于业绩预告上限,若剔除上年同期业绩补偿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处置子公司相关损失的影响后,较上年同期增长40.09%。毛利率方面,2021Q1毛利率为18.87%,同比增加1.56pct,环比下降4.19pct,一季度环比下滑主要因春节导致利用率下滑,同时一季度为消费电子淡季。
珠海工厂预计年中投产,重点发力三大方向。公司年初收购珠海伟创力工厂,预计年中投产。未来该工厂将专注TWS整机组装和制程,IoT业务的整合,重点发展AR、VR业务的整合。
2021年度坚守主业,积极扩大智能终端与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2021年度,公司将从三个层次进行拓展延伸,第一,持续提升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线在现有成熟客户端的渗透率;第二,围绕现有的客户和新兴客户重点打造模组及整机产品线,2020年公司已实现一些客户端的和产品线的突破,比如无线充电,公司与核心客户、海外大客户、国内客户已展开产品开发,品类包括手机领域、VR、AR、智能音箱、室外的无线路由器等;第三,发挥平台化的优势,全产品线突破新领域。公司5G通信领域和无源器件领域2020年已经实现量产出货突破,Softgoods收入过亿,医疗器械领域在2020年收购苏州益道后进一步加速布局医疗耗材等产品线。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未来由上游向下游发展渗透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6.04/50.53亿元,给予目标价17.0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珠海工厂开工不及预期、医疗行业拓展不及预期、汽车电子发展不及预期
通信
6月金股:中兴通讯
三大业务板块收入齐头并进,国内及海外市场收入均实现良好成长。一季度公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运营商板块国内市场受益5G、新基建建设保持增长趋势,海外市场全球份额有望稳步提升,实现稳健增长;政企业务公司ICT领域布局完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消费者业务持续复苏,手机、移动终端、家庭终端持续成长。未来收益全球5G建设、新基建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司精耕价值市场,收入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毛利率角度看,20年运营商/国内市场有所下滑,随着5G进入升级扩容阶段、产业链快速成熟,21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趋势明显。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1.61%,同比下滑5.56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是运营商网络业务板块(33.79%,同比下降8.82个百分点),从区域上看主要是国内市场(28.86%,同比下降11.01个百分点)。2020年是国内5G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从行业发展经营看,规模建设初期由于份额竞争、产业链成熟度等因素导致毛利率有所波动。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35.4%,环比提升5.2个百分点,毛利率显著改善,随着5G行业格局逐步明晰,中兴全球5G基站发货量跃居第二位,在国内稳居第一阵营,5G竞争格局逐渐明晰。成本端看,随着上游配套产业链的快速成熟,未来成本有望快速下降,推动毛利率持续回升。
费用角度看,公司技术为本,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偏刚性,未来费用率有望快速摊薄,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释放期。由于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1年一季度费用率恢复正常水平。随着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费用端投入偏刚性,未来费用率有望快速摊薄,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释放期。公司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则偏刚性,随着收入持续快速成长,费用率有望进一步摊薄。公司20年收入达到千亿规模,21-23预计逐步成长到1200-1500亿规模,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成长期。
公司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中兴微电子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半导体公司,专利技术价值超450亿元,估值上可予以重视。21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41.9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16.0%。根据仲量联行统计,公司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是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的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的专利技术价值已超过450亿元人民币。根据IPLytics统计,公司向ETSI披露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位居全球第三。子公司中兴微电子2020年收入为91.74亿元,净利润5.25亿元,属于国内第一梯队半导体公司。公司技术实力突出,专利壁垒突显,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国内5G建设稳步推进,海外5G建设逐步跟进,拉长整体5G建设周期,推动5G建设规模持续增长。中兴5G技术逐步实现赶超,国内及全球份额持续提升。对上游成本控制能力持续体现,未来5G设备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收入增长带动规模效应推动公司进入利润释放期。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3、105亿元,对应21年23倍市盈率、港股中兴21年13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建设慢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6月金股:拓邦股份
公司单季度利润屡创新高,20Q1疫情影响消除后,20Q2开始单季度业绩拐点出现,逐个季度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2021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润实现较高同比增速主要原因在于:
1)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头部客户份额稳步提升。从21年一季度情况看,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头部客户份额稳步提升,原有头部客户收入占比稳定,新晋多家头部客户,大客户战略成效显著。产品布局方面,公司的产品平台逐步放量,创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锂电应用和工业控制行业等新成长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推动公司收入继续高速增长。
2)集成供应链、集中采购战略持续推进,前期费用投入进入收获期,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优化。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3.75%,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会计政策变化及汇率波动导致毛利率下降约2-3%,而随着公司集成供应链的持续推进,增效降本和组织红利持续体现,对原材料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整体毛利率仍然实现提升。随着公司后续管理效率逐步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前期研发/销售费用投入进入收获期,费用率持续摊薄,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不断优化。
3)前期市场担忧的原材料涨价/缺货影响有限,公司有效应对,危中有机,赢得增量订单机会。公司备货策略持续发挥优势,强大的ODM研发设计能力实现了部份国产替代,有效缓解了供货短缺的压力,在保证客户订单及时交付的同时降低了原材料涨价对一季度经营利润的影响。由于公司应对得力,在原材料缺货和涨价的情况下,与上下游一起共度难关,获得了下游客户的信任和增量订单的机会,得到了上游供应商的供货支持,头部优势逐步确立。
4)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公司持有欧瑞博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预计将增加公司2021年年度净利润约9300万元。扣除非经常影响,公司一季度扣非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奠定全年业绩增长的良好基础。
重申公司核心逻辑:中国智能控制器龙头走向世界,全球产业链国产替代&龙头份额提升,过去几年重点投入销售、研发费用开拓大客户,目前已进入收获期,2020Q2以来单季度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有望保持,未来5年(以20年为基数)收入有望实现30%复合增长。费用率持续摊薄、统一采购推动毛利率进一步优化,利润增速有望超过收入增速。整体看,智能控制器业务进入收获期,锂电应用、工业控制等业务持续快速成长。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分别至7.2亿、9.6亿、12.3亿元,对应2021年PE为21倍、2022年PE为16倍,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缺货涨价影响超预期,海外疫情导致订单不达预期,人民币升值风险,竞争超预期
6月金股:广和通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2021Q1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65.03%;实现归母净利润8033万元,同比增长54.35%。
点评:
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费用率同比逐步改善21Q1收入同比增速65.03%,环比也增长10.85%,预计源于:1)公司笔记本模组出货持续快速增长;2)车载模组和cat1开始放量增长。我们预计未来数个季度,这几块业务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21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35%,低于收入增速,主要21Q1毛利率25.11%,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预计主要是产品结构因素所致,但是环比去年Q4略提升0.32个百分点,预计由于公司业务本身放量后毛利有改善。公司Q1净利率为9.34%,同比略微下降0.64个百分点,环比Q4提升1.62个百分点,反映公司经营效率提升,三项费用率同比下降0.6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上下一心助力远航,吸引优秀人才铸就未来辉煌
2021年3月公司发布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拟向公司三百余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和组织活力,实现员工利益、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的统一。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笔记本+车载模组均好于市场预期
1)笔记本行业需求持续旺盛。Gartner数据Q1个人PC出货量达6990万台,同比增长32%,创下自2000年Gartner开始追踪这一数据以来最快的同比增速;Canalys数据显示21Q1台式机和笔记本出货量增长55%,其中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工作中出货量同比增加79%,达到6780万台;另一方面远程办公、教育/游戏消费带动笔记本通信模组内置率提升。预计未来笔电模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整体份额稳定基础上推出5GPC产品,该业务未来仍有望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2)车载模组业务有望开启公司新一轮快速成长。公司通过Sierra和广通远驰卡位车载优质赛道,竞争格局看并非简单此长彼消,公司内车载业务逐渐起量、国外车载业务产品供应出货顺利,未来快速增长可期。
整体看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未来持续快速增长可期
1)PC端模组行业持续高景气,公司先发/市场优势/份额较为稳固+5G产品持续优先卡位,该业务未来仍有望持续快速增长;2)车载模组受益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国外看:一方面,SierraWireless存量大客户(比如大众)销量复苏及发力电动车持续受益;另一方面,加速Sierra从采购、研发到营销的整合,持续拓展新客户。国内看:广通远驰已推出全系车联网模组产品,覆盖吉利、比亚迪、长安、长城以及Tier1等优质客户,未来放量可期。3)公司通过持续的大力研发,IOT产品种类持续丰富,同时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cat1产品有望进入收获期带来明显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物联网模组赛道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并且该行业会表现出强者俞强的格局和趋势,公司属于高景气赛道中具备很强核心竞争力,是有望穿越通信周期的品种。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4.5亿、6.0亿和7.7亿元,对应21年31倍PE,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车联网/物联网发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风险等
计算机
6月金股:深信服
1.收入YOY79%,但预计毛利率后续季度承压
公司收入增速亮眼,考虑20年低基数以19年Q1看两年复合增速达30%。拆分看,考虑业务结构和行业增速,预计安全业务高速增长,云业务更快于收入整体增速。毛利率情况较预期更佳,但考虑供应链问题和业务转型投入,预计毛利率全年承压。
2.考虑桌面云20年Q1基数,预计超融合再增速
考虑疫情影响,我们预计桌面云20年Q1基数较高,预计云业务高增主要由超融合所驱动。强产品力驱动,重申战略聚焦下云业务迎来长期拐点(详见1月2日报告《21年,云业务增长有望迎来拐点》、4月5日报告《深信服:有一种“信服”叫硬核》)
3.云业务推动,看好公司收入未来三年显著提速展望
未来三到五年,考虑公司在腰部市场具备较强比较优势,战略聚焦下公司云业务份额有望持续提升(详见1月2日报告《21年,云业务增长有望迎来拐点》)。同时,产品力提升和国产化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云业务向头部市场发起冲击。(详见4月5日报告《深信服:有一种“信服”叫硬核》)。基于此,云业务推动,看好公司收入未来三年显著提速。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估值层面,考虑公司业务属性,以PS(稳态净利率20~25%,考虑成长性和报表质量PE应较高)或现金流合适。考虑到公司云业务看到拐点,有望进一步拓展,基于此,公司2021-2023年收入维持78.01亿元、105.01亿元、151.01亿元;归母利润维持10.01亿元、13.03亿元、17.08亿元。看好公司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使经济波动加大;公司超融合业务收入增速低于预期
6月金股:万兴科技
1.产品力推动,公司有望率先进入并受益于鸿蒙生态链
公司与华为合作由来已久,产品力受到认可。其一,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公司作为华为生态链重要企业之一,旗下万兴喵影斩获华为智慧办公生态“最佳合作伙伴大奖”;根据中证网,20年5月荣耀宣布牵手万兴首发平板端万兴喵影APP。其二,旗下绘图创意产品亿图思维导图也因出色的产品表现斩获华为智慧办公生态“最具潜力合作伙伴奖”。基于此,产品力推动,考虑公司此前表态“跟华为积极接触,希望能够助力鸿蒙系统商用化”,若鸿蒙全面推广,公司产品有望率先进入并受益于鸿蒙生态链加速。
2、全力加速云转型,长期看,成为“中国Adobe”决心更坚决
商业模式层面,先后与视觉中国等展开合作大力丰富素材库,提升用户粘性,且整合商汤等知名AI公司语音识别能力,受益于此公司续费率有望快速提升。占比而言,20年公司订阅收入占比已达到46%,预计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长期竞争力层面,公司正进一步投入提升产品力特别是视频编辑领域。根据2020年报数据,公司研发人员增长达到79%,且设立专门云服务中心(拥有包括博士在内的近百名高级研发人员)。志在“中国Adobe”,公司“破圈”决心正更为坚决。
3、20年Q2受益疫情,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报表拐点
公司20年Q2业绩高增受益于疫情,基数和投入影响上半年报表,但是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报表拐点。我们调整盈利预测,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从1.74、2.24亿元调整为1.50、2.08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2021~2022年EPS从1.34、1.72元/股调整为1.16、1.60元/股,2023年EPS为2.08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景气,板块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农林牧渔
6月金股:圣农发展
1,饲料原材料涨价明显,养殖成本上升超10%背景下,仍有盈利。
2020全年:根据公司销售月报及业绩快报拆算,全年公司共屠宰白鸡约5亿羽,销售鸡肉97.6万吨(抵消前),实现营收107.95亿元,估计公司实现鸡肉综合品售价约11000元/吨,养殖全成本9200-9400元/吨,全年平均单羽盈利3-4元,养殖端实现盈利约18亿元。
2021Q1:截止2021Q1,公司屠宰量约为1.1亿羽;在饲料原材料价格相比2020Q1提升10%的情况下,养殖全成本提升至10500-11000元/吨,但公司溢价仍然显著,单羽盈利预计0.5-1元。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养殖成本有望季度改善,叠加公司鸡肉溢价优势显著,公司跨越周期能力强。
赞(36) | 评论 (18) 2021-06-01 14:11 来自网站 举报
-
【反弹窗口期前移,持续性关键看两因素,推荐两板块【天风策略】】
核心结论:从反弹持续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于核心资产的反弹空间,重点关注6月公募基金发行热度能否恢复,若仍然较差,则核心资产估值较难突破震荡区间。另一方面,对于超跌反弹的方向,重点关注央行是否继续对宽裕的银行间流动性(DR007)保持容忍度,推荐关注超跌反弹方向中,前期基本面持... 展开全文反弹窗口期前移,持续性关键看两因素,推荐两板块【天风策略】
核心结论:从反弹持续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于核心资产的反弹空间,重点关注6月公募基金发行热度能否恢复,若仍然较差,则核心资产估值较难突破震荡区间。另一方面,对于超跌反弹的方向,重点关注央行是否继续对宽裕的银行间流动性(DR007)保持容忍度,推荐关注超跌反弹方向中,前期基本面持续改善(Q2可能继续高增长)、但股价表现较差的军工上游和半导体。
1、前期我们的判断是,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报预告伴随建党100周年的窗口期可能给市场带来反弹的契机。但是,随着5月银行间流动性超预期的宽松、监管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打压、以及人民币升破6.4%关口,反弹窗口期已经前移,那么如何看待反弹的持续性?
2、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A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能否影响外资流入和A股市场的表现,不在于汇率升值、贬值的方向,历史上的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的方向,与外资流向和A股表现并没有很稳定的关联。比如,去年6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但外资有进有出、A股有涨有跌。
但是,如果有额外因素出现,使得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超出波动区间的运行趋势,那么A股和外资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剧烈反应。比如18年Q4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使得人民币汇率产生跌破7%的预期,A股下跌、外资流出。再比如近期人民币升破6.4%的关口,A股上涨、外资流入。
后一个阶段来看,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先后就人民币汇率发声后,预计汇率更多以稳定和双向波动为主,预期变化最大和对外资、A股边际影响最大的阶段可能告一段落。
3、交易通胀压力减轻的预期,在下半年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修正。随着PPI4月快速上冲和高层对价格的监管,市场预期PPI在5月见到高点。但是展望下半年,ppi有较大概率维持高位或者二次探顶。影响价格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供给端、需求侧、外部政策等三方面,对比支撑2010年PPI的二次探顶的几个因素,这一次有哪些相似之处?
(1)供给侧:2010年为冲刺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各地纷纷拉闸限电;2021年各地制定碳中和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2)需求侧:2010年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先恢复、先见顶,10年国内投资、信用回落。但海外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后恢复、后见顶,时滞在10年下半年,于是海外主动补库存支撑了大宗商品价格;2021年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先恢复、先见顶,21年国内投资、信用回落。但海外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后恢复、后见顶,时滞在21年下半年,于是海外主动补库存也可能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3)外部政策:2010年美联储QE2;2021年拜登基建刺激计划。
因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高胀对应全球利率水平易上难下,继续可能压制业绩稳定的长久期资产的估值。对于核心资产而言,在业绩相对不错、但估值被压制的情况下,今年仍属于“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全球商品价格预期回落的时候反弹(现阶段)、美联储传递收缩信号的时候回调(可能在Q3)、业绩不错的公司估值切换的时候反弹(年末)。
4、短期核心资产反弹的持续性,取决于后续公募基金发行能否回暖。4月和5月,主动权益基金的周均发行规模只有100亿出头,较1-3月大幅回落,发行系数只有20%左右(实际发行/募集上限)。另一方面,年初以来发行规模在50亿以上的新基金,在本周五的净值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刚好回到1,新基金净值回水可能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目前开放赎回的规模在3000亿左右)。因此,后续能否有大量新发基金承接,是核心资产反弹持续性的关键。目前已经公布的6月新基金排期,按照募集上限,对应周均331亿,与1-5月相比差距较大。
5、后续风险偏好能否持续修复,取决于央行对银行间目前宽松流动性的态度。4-5月,央行在没有主动投放流动性的情况下,由于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较多同时叠加债券发行持续放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超预期宽松,A股市场投资者在此过程中,逐步修复了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容忍度的预期,市场很多板块也出现修复性的超跌反弹,比如券商、军工、TMT等年初跌幅最大的板块。向前看,我们预计央行在百年大庆之前,可能继续保持对银行间宽裕流动性较高的容忍度。(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高频观察DR007和GC007来辅以验证)。在此逻辑下,继续推荐超跌反弹方向中,前期基本面持续改善(Q2可能继续高增长)、但股价表现较差的军工上游和半导体
赞(15) | 评论 (9) 2021-05-30 21:46 来自网站 举报
-
【保持警惕:阶段性、结构性、主题性是今年的关键词【天风策略】】
1、5月以来,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板块轮动明显加快。先是五一假期大宗商品涨价,导致周期股大幅反弹,3个交易日之内煤炭指数、钢铁指数,分别大涨14.2%和12.5%。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提及大宗商品价格问题,伴随商品价格回落、金融数据不佳等因素,周期股大跌同时医药、食品饮料等代... 展开全文保持警惕:阶段性、结构性、主题性是今年的关键词【天风策略】
1、5月以来,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板块轮动明显加快。
先是五一假期大宗商品涨价,导致周期股大幅反弹,3个交易日之内煤炭指数、钢铁指数,分别大涨14.2%和12.5%。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提及大宗商品价格问题,伴随商品价格回落、金融数据不佳等因素,周期股大跌同时医药、食品饮料等代表核心资产的行业指数一周内反弹10%左右。 2、结合春节之后A股市场的表现,我们理解市场板块轮动明显加快的因素可能在于: 当A股缺乏整体趋势性估值提升动力的情况下,市场的机会可能更偏向于阶段性和交易性。于是,在市场的持续性和上涨空间都不够的认知下,当某一类板块出现边际变化或利好因素后,股价会做出“短平快”的反应。 3、今年A股为何缺乏整体趋势性估值提升的推动力? 其一,在信用收缩的背景下,A股剩余流动性继续回落(信用周期、M1-PPI均可代表剩余流动性),压制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 其二,美债利率水平易上难下,抑制核心资产的估值(自2017年外资定价权增强以来,除去21年1-2月公募基金周均千亿的发行以外,美债利率与核心资产估值呈现较高的反向相关性); 其三,从中期趋势来看,一旦股债收益差(10年国债-沪深300股息率)触及2X方差开始回落,都会形成趋势(春节前沪深300股债收益差触及2X方差,目前在1X方差附近震荡)。 4、为什么说“阶段性”是今年的关键词? “阶段性”机会,代表两重含义,一是涨多了可能要兑现,原因就是第三点中我们谈到的。 二是更关键的,也就是市场仍然要“有机会”,具体来说,虽然春节前沪深300股债收益差与2015年中和2018年初位置类似,后续整体估值大概率被压制,与2015年中和2018年初相比,共通点都是“主力品种估值贵了”。 但是不同点在于,①15年前后严重高估的主要是很多垃圾股和概念股,最终一地鸡毛,股价砍去80-90%的比比皆是,但是这一次估值贵了的品种都是中国最具备竞争力的一批公司,以时间换空间、甚至部分公司业绩继续超预期的可能性都不小; ②18年下半年开始,盈利预期不断下调,对经济和业绩都季度悲观,但是目前来看,沪深300全年仍然能维持20%以上的增长,Q3、Q4单季度也大概率维持10%以上增长。因此,不管是核心资产业绩超预期、还是中小公司逐步成长为未来的核心资产,业绩在,机会就在。 5、为什么说“结构性”是今年的关键词? 首先,关于核心资产的结构性机会,在全球核心资产都对利率和流动性的风吹草动越来越敏感的情况下,A股核心资产的估值也很难独善其身,压制估值的β因素还远没有消除。类比73-79年漂亮50消化估值、β都不利的阶段,股价表现分化极大。美股漂亮50涨跌幅与PEG负相关关系明显:PEG(1972年末估值/1973至1979年均净利润增速)处于1-2之间的、估值泡沫较低的个股,在杀估值阶段基本仍维持正收益。因此,核心资产的分化主要依据是估值盈利的匹配度,即PEG。另外,关于PEG有非常多误读,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我们的深度《开辟超额收益新战场:PEG的误区、规律与选股》。 其次,关于中小股票的结构性机会,由于信用收缩、剩余流动性回落主要压制广大中小公司的估值,因此小股票全面上涨可能性不大,需要关注业绩具备持续高增长能力的中小公司,其中股权激励是一个好的筛选办法。 因此,我们最近手动梳理了超过1000个股权激励案例,抠出了这些公司的行权条件,筛选出了未来3年(21-23)复合增速在30%以上的公司。(列表详见正文) 6、为什么说“主题性”是今年的关键词? 对于主题性机会,最容易牵动市场神经的还属于具备明确产业趋势的方向,这些产业趋势在真正全面上涨之前,虽然对上市公司业绩贡献有限,但是由于趋势明确、从0-1的空间足够大,容易反复出现主题性机会。今年来看,VR、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也属于产业趋势明确,从0-1的方向,虽然这些产业目前对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都还不大,但是配合市场风险偏好和产业方面的催化剂,很可能反复出现主题性的机会。 赞(38) | 评论 (25) 2021-05-24 08:53 来自网站 举报
-
【A股超预期强势、券商大涨7%,后市如后应对?【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1、周五券商指数大涨超过7%,引发市场关注,回测来看,2015年以后,券商指数单日涨幅超过6%的情况大约发生过13次,而后一周、两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均无明显规律。2、过去一周,国内外利空事件较多,恒生科技周度下跌4.9%、纳斯达克周度下跌2.3%。但A股... 展开全文A股超预期强势、券商大涨7%,后市如后应对?【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1、周五券商指数大涨超过7%,引发市场关注,回测来看,2015年以后,券商指数单日涨幅超过6%的情况大约发生过13次,而后一周、两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均无明显规律。
2、过去一周,国内外利空事件较多,恒生科技周度下跌4.9%、纳斯达克周度下跌2.3%。但A股市场表现的超预期的强,沪深300反弹2.3%、创业板指反弹4.2%,贡献反弹的板块除了券商、金融IT外,主要是医药和食品饮料,市场继续演绎通胀的逻辑。 3、中短期而言,在信用收缩的背景下,A股剩余流动性继续回落,压制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 同时,客观来说,全球的核心资产都对利率和流动性的风吹草动越来越敏感。五一之后,纳斯达克、恒生科技作为全球最核心的两类资产(也是对利率最敏感的资产),对耶伦讲话、大宗商品价格、通胀数据等的反映十分剧烈。背后可能也意味着距离美联储表态变化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A股核心资产更好的买点应该是等全球市场都极度恐慌了之后。 因此,目前情况下,个股自下而上可能有机会并且也可能很活跃,但不宜对指数有过高的预期。在非β机会的背景下,继续建议维持相对谨慎的仓位水平。 4、自下而上来看,一方面关注PEG相对较低的头部公司。另一方面关注业绩具备持续高增长能力的中小公司,其中股权激励是一个好的筛选办法。因此,我们最近手动梳理了超过1000个股权激励案例,抠出了这些公司的行权条件,筛选出了未来3年(21-23)复合增速在30%以上的公司。(列表详见正文) 5、近期的电话会议和报告中,我们提到,周期股下半年可能还有大机会,但短期不急于一时。5月周期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方面市场担心政策对价格的监管,另一方面ppi进入快速冲顶阶段,历史上周期股超额收益稍微领先或者同步于ppi见顶。但是展望下半年,ppi有较大概率维持高位或者二次探顶,延长周期股的业绩韧性,推升第二波周期股的超额收益。 6、最后,大势研判的精准指标——股债收益差,所指引的沪深300中期趋势仍然以谨慎为主。 01
券商指数大涨,对市场有何指引? 周五券商指数大涨超过7%,引发市场关注,回测来看,2015年以后,券商指数单日涨幅超过6%的情况大约发生过13次,而后一周、两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均无明显规律。 02
A股超预期强势,主要贡献是哪些板块? 过去一周,国内外利空事件较多,恒生科技周度下跌4.9%、纳斯达克周度下跌2.3%。但A股市场表现的超预期的强,沪深300反弹2.3%、创业板指反弹4.2%,贡献反弹的板块除了券商、金融IT外,主要是医药和食品饮料,市场继续演绎通胀的逻辑。 03
自下而上可能继续活跃,但对指数行情和β机会的预期不宜过高 (1)中短期而言,在信用收缩的背景下,A股剩余流动性继续回落,压制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 在前期的报告中,我们提到了,信用周期与A股剩余流动性的关系: 信用周期可以较大程度形容A股市场的剩余流动性环境。当信用大幅扩张的时候,也是企业部门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大量拿到便宜资金的时候,于是这一阶段,一般都会发生所谓的“脱实入虚”,即企业部门将拿到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或者金融市场。 举例来说,2020年3月开始,当银行大量投放房抵贷、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贷款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资金渗入到金融市场的情况,即“中小企业增加资本开支不如炒行业龙头公司股票”的情况,于是在7-8月,各级监管部门开始严查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炒股票的情况。 作为一个验证,信用周期的指标可以很好的同M1-PPI相互拟合。此前与客户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投资者经常用M1-PPI来形容股票市场的剩余流动性,大体逻辑在于,M1代表市场上的钱,PPI代表进入实体经济的钱,于是两者相减,即代表漏出到金融市场的钱。 (2)同时,客观来说,全球的核心资产都对利率和流动性的风吹草动越来越敏感。五一之后,纳斯达克、恒生科技作为全球最核心的两类资产(也是对利率最敏感的资产),对耶伦讲话、大宗商品价格、通胀数据等的反映十分剧烈。背后可能也意味着距离美联储表态变化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A股核心资产更好的买点应该是等全球市场都极度恐慌了之后。 因此,目前情况下,个股自下而上可能有机会并且也可能很活跃,但不宜对指数有过高的预期。在非β机会的背景下,继续建议维持相对谨慎的仓位水平。 04
如何应对和把握自下而上的机会? 过去一周,国内外利空事件较多,恒生科技周度下跌4.9%、纳斯达克周度下跌2.3%。但A股市场表现的超预期的强,沪深300反弹2.3%、创业板指反弹4.2%,贡献反弹的板块除了券商、金融IT外,主要是医药和食品饮料,市场继续演绎通胀的逻辑。 自下而上来看: (1)一方面,关注PEG相对较低的头部公司。类比73-79年漂亮50消化估值、β都不利的阶段,股价表现分化极大。美股漂亮50涨跌幅与PEG负相关关系明显:PEG(1972年末估值/1973至1979年均净利润增速)处于1-2之间的、估值泡沫较低的个股,在杀估值阶段基本仍维持正收益。 (2)另一方面,关注业绩具备持续高增长能力的中小公司,其中股权激励是一个好的筛选办法。1月的时候我们提出开辟超额收益新战场,寻找一些性价比更高、潜在成为未来核心资产的中小公司。问题是一些小公司虽然可能1-2个季度增速快,但是1-2年的增速怎么样把握不大、能见度不高。近期跟市场交流下来,筛选中小公司的过程中,客户对股权激励的关注度越来越多,因为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刚好可以帮忙提高业绩的能见度,作为筛选公司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为此,我们最近手动梳理了超过1000个股权激励案例,抠出了这些公司的行权条件,筛选出了未来3年(21-23)复合增速在30%以上的公司。 05
如何看待大幅波动的周期股? 近期的电话会议和报告中,我们提到,周期股下半年可能还有大机会,但短期不急于一时。5月周期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方面市场担心政策对价格的监管,另一方面ppi进入快速冲顶阶段,历史上周期股超额收益稍微领先或者同步于ppi见顶。 但是展望下半年,ppi有较大概率维持高位或者二次探顶,延长周期股的业绩韧性,推升第二波周期股的超额收益。 影响价格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供给端、需求侧、外部政策等三方面,对比支撑2010年PPI的二次探顶的几个因素,这一次有哪些相似之处? (1)供给侧:2010年为冲刺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各地纷纷拉闸限电;2021年各地制定碳中和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2)需求侧:2010年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先恢复、先见顶,10年国内投资、信用回落。但海外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后恢复、后见顶,时滞在10年下半年,于是海外主动补库存支撑了大宗商品价格;2021年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先恢复、先见顶,21年国内投资、信用回落。但海外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后恢复、后见顶,时滞在21年下半年,于是海外主动补库存也可能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3)外部政策:2010年美联储QE2;2021年拜登基建刺激计划。 06
中期趋势判断——维持谨慎 最后,关于大势研判的精准指标——股债收益差,目前仍处于1X方差附近运行,所指引的沪深300中期趋势仍然以谨慎为主。 07
附录:过去一周市场行业和个股复盘 7.1. 医药、食品饮料、非银贡献沪深300的主要受益来源 从行业层面来看,本周(5.10-5.14)沪深300上涨2.29%,医药、食品饮料和非银贡献较大,化工、有色拖累较明显;虽然休闲服务和军工涨幅居前、钢铁、轻工回撤居前,但是对沪深300贡献/拖累较轻,主要是由于权重较小。 (1)部分行业涨幅和贡献均居前: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非银金融等前期超跌板块上涨超5%,涨幅居前,并分别贡献沪深300的0.90%、0.71%和0.67%的增长。 (2)部分行业涨幅居前但是贡献较小:休闲服务(5.69%)和国防军工(4.94%)同样涨幅居前,但在沪深300权重中占比较低,仅分别贡献0.11%和0.06%的上涨。 (3)部分行业涨幅较小但是贡献不小:银行(0.95%)和汽车(3.08%)涨幅相对较小,但在沪深300中权重较高,均贡献0.14%的上涨。 (4)有色金属和化工分别下跌2.62%和1.36%,拖累沪深300本周0.13%和0.15%的涨幅。 (5)钢铁(-4.16%)和轻工(1.80%)均回撤相对较大,但是拖累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沪深300中占比较小。 从公司层面来看,本周(5.10-5.14)贵州茅台、东方财富、五粮液、中国中免、沃森生物、复星医药贡献居前,格力电器、海尔智家、牧原股份拖累明显;虽然长安汽车、上海临港、石基信息涨幅居前,荣盛石化、中国巨石、欧派家居回撤较多,但是对沪深300贡献/拖累较轻,主要是由于权重较小。 (1)部分公司涨幅和贡献均居前(涨幅高于15%,贡献大于0.08%):复星医药、沃森生物。 (2)部分公司涨幅居前但是贡献较小(涨幅高于15%,贡献小于0.08%):长安汽车、泰康生物、上海临港、石基信息。 (3)部分公司涨幅较小但是贡献不小(涨幅低于15%,贡献大于0.08%):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中免、长春高新、恒瑞医药、海天味业。 (4)部分公司跌幅和拖累均居前(跌幅高于8%,拖累大于0.03%):恒力石化、宝钢股份、荣盛石化。 (5)部分公司跌幅居前但是拖累较小(跌幅高于8%,拖累小于0.03%):北新新村、公牛集团、中信特钢、美锦能源、宝丰能源、中国巨石、欧派家居。 (6)部分公司跌幅较小但是拖累不小(跌幅低于8%,拖累大于0.03%):紫金矿业、牧原股份、海尔智家、格力电器、三一重工、分众传媒、立讯精密、平安银行、万华化学。 7.2. 医药、非银贡献创业板指的主要受益来源 从行业层面来看,本周(5.10-5.14)创业板指上涨4.24%,医药和非银贡献较大,机械设备拖累较明显;虽然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和军工涨幅居前、钢铁、轻工、有色回撤居前,但是对创业板指贡献/拖累较轻,主要是由于权重较小。 (1)部分行业涨幅和贡献均居前: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前期超跌板块上涨超5%,涨幅居前,并分别贡献创业板指的2.89%和0.94%的增长。 (2)部分行业涨幅居前但是贡献较小:食品饮料(5.41%)、休闲服务(5.69%)和国防军工(4.94%)同样涨幅居前,但在创业板指权重中占比较低,仅分别贡献0%、-0.03%和0.02%的涨跌幅。 (3)机械设备下跌-0.03%,但拖累创业板指本周0.2%的涨幅。 (4)有色-0.02%、钢铁(-4.16%)和轻工(1.80%)均回撤相对较大,但是拖累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创业板指中占比较小。 从公司层面来看,本周(5.10-5.14)东方财富、沃森生物、泰康生物、亿纬锂能贡献居前,汇川技术、宁德时代拖累明显;虽然长安汽车、上海临港、石基信息涨幅居前,安科信息、欧普康视涨幅较多、捷佳伟创回撤较多,但是对创业板指贡献/拖累较轻,主要是由于权重较小。 (1)部分公司涨幅和贡献均居前(涨幅高于10%,贡献大于0.2%):东方财富、沃森生物、泰康生物、亿纬锂能。 (2)部分公司涨幅居前但是贡献较小(涨幅高于10%,贡献小于0.2%):安科生物、欧普康视、迪安诊断、康龙化成。 (3)部分公司涨幅较小但是贡献不小(涨幅低于15%,贡献大于0.08%):迈瑞医疗、智飞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 (4)部分公司跌幅和拖累均居前(跌幅高于5%,拖累大于0.03%):捷佳伟创、先导智能、三环集团。 (5)部分公司跌幅居前但是拖累较小(跌幅高于5%,拖累小于0.03%):立华股份、寒锐钴业、尚品宅配。 (6)部分公司跌幅较小但是拖累不小(跌幅低于5%,拖累大于0.03%):宁德时代、汇川技术。 赞(31) | 评论 (11) 2021-05-16 21:44 来自网站 举报
-
【高端制造龙头维持高景气——创业板50业绩分析【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1.从一季报和年报表现来看,创业板50的基本面支撑较强。不管从同比业绩增速还是复合业绩增速来看,均验证了创业板50较高的景气度:21Q1创业板50业绩增速123.8%,复合增速53.4%,在A股主要板块中一骑绝尘。2.在医药和电气设备景气度走强的背景下,创业板中短期... 展开全文高端制造龙头维持高景气——创业板50业绩分析【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1.从一季报和年报表现来看,创业板50的基本面支撑较强。不管从同比业绩增速还是复合业绩增速来看,均验证了创业板50较高的景气度:21Q1创业板50业绩增速123.8%,复合增速53.4%,在A股主要板块中一骑绝尘。 2.在医药和电气设备景气度走强的背景下,创业板中短期内的景气度有支撑。医药生物、电气设备两个行业盈利占比达到57%,这也使得上述两个行业基本代表了板块的景气度。在印度疫情再度爆发的背景下,国内替代效应的原料药以及医疗器械需求有望提升;而在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下,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强,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这些都会支持创业50的景气度继续走强。 3.从长期维度来看,科技/中高端制造业龙头长期超额收益显著。从美股的经验来看,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科技龙头在中长期的超额收益较为显著。从80年代至今,纳指100长期要显著跑赢纳指综合、标普500、道琼斯工业等主流指数,仅在科网泡沫破灭后出现短暂的修正。其背后的主要支撑因素是纳指100吸纳的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代表时代浪潮的科技龙头,且在全球扩张中不断提升市占率,进而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4.创业板50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一方面,创业板50指数成份股具有明显的高研发投入特征,这种研发支出是其持续创新与盈利的基础。自2016年以来,创业板50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自3.47%上升至2020年的6.13%,接近全部A股的3倍,研发优势显著,这也将在中长期成为其创新和盈利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中高端制造业有望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升海外渗透率,进而获得更强的ROE稳定性。全球化扩张不只带来这些行业龙头公司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也驱使行业周期性弱化,甚至能获得盈利能力中枢的抬升。对于创业板50公司而言,中高端制造业的全球化可能性更大,尤其是2020年海外疫情持续导致的停工停产,是一轮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国运的开始。 5.创业板50ETF(代码159949)成立于2016.6.30,近一年收益率为59%,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83%,年化收益率为22%,具有良好的业绩的表现,可以作为长期投资创业板50的资产选择。 01
创业板50:基本面支撑较强的中高端制造业龙头 1.1. 创业板50当前基本面支撑较强 在市场主要板块中,创业板50景气度持续走强,基本面支撑较强。从20Q4来看,无论是从绝对增速还是修复幅度来看,创业板50整体都具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创业板50指数20Q4业绩增速为97.5%,增速环比改善幅度达到50个百分点以上且绝对增速在主要市场板块中一骑绝尘。而从21Q1的绝对增速来看,创业板50业绩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30.4%,远高于创业板及A股其他主要板块。 而从两年复合业绩增速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降低基数效应影响后创业板50较强的景气度。考虑疫情冲击下,21Q1的业绩增速可能会存在低基数效应抬升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19Q1为基底的复合增速来尽量剔除基数效应的影响。而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创业板50指数21Q1业绩增速为53.4%,在A股主要板块中仅低于科创板。 1.2. 创业板50景气度支撑来自于其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来看,景气度较高的医药、电气设备等行业占比较高,这也有力的支撑了板块基本面的走强。从市值和盈利占比来看,医药生物、电气设备两个行业占比分别为72%和57%,这也使得上述两个行业基本代表了板块的景气度。 而从行业景气度来看,20Q4和21Q1医药、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都在走强。从A股的行业景气度来看,电气设备环比分别改善16.3和82.6个百分点,医药分别环比改善6.8和50.9个百分点,景气度均显著改善。而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以2019Q1为基底,减少基数效应影响),医药Q1环比改善幅度在10个百分点以上,电气设备虽然环比略有回落,但21Q1和20Q4业绩增速均在50%附近。 在上述两大板块景气度走强的支撑下,创业板50景气度也持续改善。而从内部业绩增速贡献来看,21Q1医药和电气设备板块合计拉动创业板50业绩增速80个百分点以上,20Q4也合计拉动40个百分点以上,是创业板50业绩的主要贡献板块。 1.3. 短期内创业板50景气度有望继续走强 从短期来看,医药、电气设备等行业的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进而对创业板50形成重要的基本面支撑。 第一,印度疫情再度全面爆发,将再度支撑医药板块景气度走强。自3月下旬以来,印度疫情大幅反弹,截至5.7,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40万人,累计确诊2188万人;而与此同时,从疫苗接种率来看,印度每百人接种仅为11.13剂次,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且相比于同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印度接种疫苗的速度正在与中国逐步拉大。印度疫情的再度爆发,在一定程度对国内医药景气度形成支撑。 一方面,国内原料药和仿制药企可能会因为获得更多的订单。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两大原料药供应国,2019年份额分别为11%和17%,在特色原料药领域是竞争关系。一旦疫情加剧,印度原料药出口供应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在需求刚性的情况下,部分订单可能会转移至国内,有利于国内药企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印度疫情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将会增强对国内的医疗器械相关出口需求的支持。据新华网报道,仅4月以来,我国已对印度运送了超26000台呼吸机和制氧机,医药材及药品近3800吨。而从印度疫情当前的发展来看,相关需求可能会持续增长。 第二,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比较明确的趋势性,景气度有较强的保证。随着2060年“碳中和”目标明确,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绿色能源消费方式,需求端的上行有更明确的趋势性。从近期地方政府的动态来看,今年以来,天津、安徽、北京、上海、海南等多个省级单位均发布文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主要包含鼓励个人消费者增加新能源汽车消费(放宽个人申请资格、免除购置税、汽车下乡)、推动充电站规范化管理(机动车不得占用充电站位置)、增加投资规模(新建充电桩)三个方面,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也表明在碳中和目标约束和产业结构转型要求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强。 而从一季度的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同比351%,这也反映出需求端的放量。实际上,自2020年开始,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速持续上升,并在今年一季度快速走高,这背后固然有低基数的影响,但也确实有需求端上行的支持。而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将达到20%,而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渗透率只有不到8%,未来几年将是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几年,对应全产业链都将进入到景气周期。 02
中长期内创业板50的投资价值凸显 2.1. 中长期市场风格有望重新回归代表新兴产业经济的创业板 从中长期来说,市场风格可能会重新回归创业板。市场风格占优的背后,其实是业绩相对优势的变化。自2020年Q3开始,随着经济的复苏趋势深化,创业板业绩优势不在,双方的业绩增速差显著收敛,市场风格从7月开始也更加偏向传统经济为代表的沪深300。而在PPI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可能沪深300在接下来1-2个季度左右还将继续占优。 但是,更中长期来说,中长期的风格趋势(2-3年的拐点),由传统经济和新兴产业盈利预期的相对强弱决定,而盈利的相对强弱,又与信用扩张的方向密切相关。于是,决策层倾向于让哪个方向的产业加杠杆,最终哪类产业的盈利趋势和风格就会更加占优。上图中的三次重要拐点(13、16、19)都不例外。目前来看,不管是根据我们的盈利预测模型、还是决策层对加杠杆的态度(抑制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同时加强科创直接融资),都决定了中长期新兴产业业绩更占优的趋势还远未结束,如图中的红色趋势线。 2.2. 高研发投入与海外渗透率提升——高端制造业龙头超额收益两大支柱 从中长期来看,科技/中高端制造业龙头的超额收益率更加显著。 从美股的经验来看,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科技龙头在中长期的超额收益较为显著。从80年代至今,纳指100长期要显著跑赢纳指综合、标普500、道琼斯工业等主流指数,仅在科网泡沫破灭后出现短暂的修正。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80年代以来纳斯达克吸纳全球大量的高科技企业,是近几十年时代发展的缩影。从英特尔、思科、微软,到苹果、谷歌、亚马逊,再到AMD、脸书、奈飞、特斯拉等,均是各时代科技浪潮的领军企业,他们也具有最前沿的研发与创新技术。 另一方面,纳斯达克100指数是头部科技企业,每年调整成份股,且随着行业格局日渐成熟,不断开发全球市场,龙头公司的全球占有率不断提升,进推动盈利能力持续得到提升,支撑着股价以及纳指100持续走高。 而对于创业板50这些中高端制造业龙头而言,高研发投入以及海外渗透率的提升,是支撑其在未来持续跑赢的两大支柱。 一方面,创业板50指数成份股具有明显的高研发投入特征,这种研发支出是其持续创新与盈利的基础。自2016年以来,创业板50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自3.47%上升至2020年的6.13%,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冲击有所回落以外,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相比之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A股其他主要板块研发支出占比基本维持不变或者小幅上升,上升幅度远远不如创业板50。而从绝对比例来看,截至2020年,创业板50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仅低于科创板,接近全部A股的3倍,研发优势显著,这也将在中长期成为其创新和盈利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中高端制造业有望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升海外渗透率,进而获得更强的ROE稳定性。从美股的经验来看,80-90年代以来,美股公司全球化扩张的步伐,是支撑美股各行业龙头盈利和股价再上台阶的关键。全球化扩张不只带来这些行业龙头公司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也驱使行业周期性弱化,甚至能获得盈利能力中枢的抬升。对于A股公司而言,中高端制造业的全球化可能性更大,尤其是2020年海外疫情持续导致的停工停产,是一轮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国运的开始。 而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创业板50指数的主要成分股中,医药、电气设备、电子占比较高,整个板块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从创业板海外营收占比来看,创业板50的波动中枢已经从2010年以前的10%附近提升至2012年以后的20%-30%,而在2020年疫情之后,很有可能是新一轮创业板50海外渗透率扩张。随着海外渗透率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国内需求的波动性,使得创业板50的公司ROE具备更强的稳定性,进而对应更高的估值水平。 03
总结 1.从一季报和年报表现来看,创业板50的基本面支撑较强。不管从同比业绩增速还是复合业绩增速来看,均验证了创业板50较高的景气度:21Q1创业板50业绩增速123.8%,复合增速53.4%,在A股主要板块中一骑绝尘。 2.在医药和电气设备景气度走强的背景下,创业板中短期内的景气度有支撑。医药生物、电气设备两个行业盈利占比达到57%,这也使得上述两个行业基本代表了板块的景气度。在印度疫情再度爆发的背景下,国内替代效应的原料药以及医疗器械需求有望提升;而在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下,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强,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这些都会支持创业50的景气度继续走强。 3.从长期维度来看,科技/中高端制造业龙头长期超额收益显著。从美股的经验来看,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科技龙头在中长期的超额收益较为显著。从80年代至今,纳指100长期要显著跑赢纳指综合、标普500、道琼斯工业等主流指数,仅在科网泡沫破灭后出现短暂的修正。其背后的主要支撑因素是纳指100吸纳的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代表时代浪潮的科技龙头,且在全球扩张中不断提升市占率,进而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4.创业板50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一方面,创业板50指数成份股具有明显的高研发投入特征,这种研发支出是其持续创新与盈利的基础。自2016年以来,创业板50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自3.47%上升至2020年的6.13%,接近全部A股的3倍,研发优势显著,这也将在中长期成为其创新和盈利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中高端制造业有望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升海外渗透率,进而获得更强的ROE稳定性。全球化扩张不只带来这些行业龙头公司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也驱使行业周期性弱化,甚至能获得盈利能力中枢的抬升。对于创业板50公司而言,中高端制造业的全球化可能性更大,尤其是2020年海外疫情持续导致的停工停产,是一轮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国运的开始。 5.创业板50ETF(代码159949)成立于2016.6.30,近一年收益率为59%,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83%,年化收益率为22%,具有良好的业绩的表现,可以作为长期投资创业板50的资产选择。 赞(33) | 评论 (21) 2021-05-12 14:13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策略丨科技月报】β仍需等待,坚守高景气主线】
【天风策略丨科技月报】β仍需等待,坚守高景气主线赞(32) | 评论 (25) 2021-05-11 09:01 来自网站 举报
-
【在基数效应下,如何更合理观察科创板季报景气度?【天风策略·科创掘金】】
摘要核心结论:1.由于按照两年复合增速来计算科创板21Q1的业绩增速标的较少,因此科创板用两年复合增速的方式计算剔除基数效应的21Q1业绩增速代表性不强,而科创板21Q1业绩增速本身又受到基数效应影响较大,因此,20Q4的同比业绩增速可能更能反映科创板整体的景气度情况。2.科创板... 展开全文在基数效应下,如何更合理观察科创板季报景气度?【天风策略·科创掘金】
摘要
核心结论:
1.由于按照两年复合增速来计算科创板21Q1的业绩增速标的较少,因此科创板用两年复合增速的方式计算剔除基数效应的21Q1业绩增速代表性不强,而科创板21Q1业绩增速本身又受到基数效应影响较大,因此,20Q4的同比业绩增速可能更能反映科创板整体的景气度情况。 2.科创板业绩增速表现亮眼,连续3季度在A股各板块增速中排名第一。截至5月1日,除中芯国际以外,科创板Q1业绩已全部披露完毕。从披露业绩来看,科创板整体业绩增速持续性较好,连续3季度业绩增速在A股各板块中排名第一。 3.而从内部结构来看,科创50与科创板同步走强,科创50业绩改善幅度更大。20Q4科创板整体继续维持在55%以上的业绩增速,21Q1达到218.8%;20Q4科创50业绩增速环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至37%,并在21Q1上升至205%。 4.从市值结构来看,中盘股个股业绩修复更加显著。我们按照市值大小将个股分为7组并计算其业绩增速中位数,可以看出,20Q4相较于20Q3业绩继续修复的个股主要集中在80-500亿市值中盘股区间。而从21Q1来看,市值在40亿以下以及500亿以上的个股业绩增速修复幅度也较大,但考虑到21Q1存在较大的基数效应,实际修复幅度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5. 从20Q4业绩增速来看,化工、有色、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而通信、计算机景气度有所回落,其中通信板块回落较大。其中,化工、有色、医药业绩增速都在20%以上且较20Q3改善幅度都超过10个百分点;电子虽然改善幅度虽然不大,但基本稳定在30%的增速附近;电气设备业绩增速小幅回落,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而从Q1验证来看,上述行业业绩增速中位数均有大幅回升。相比之下,计算机、通信在20Q4业绩增速中位数均环比回落且21Q1业绩增速中位数仍然在进一步回落,其中通信回落幅度较大,这也表明计算机、通信板块的景气度有所走弱。 6. 进一步从二级行业来看,航空装备、化学制品、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专用设备、生物制品、化学制药、电源设备景气度较高,仪器仪表、电气自动化设备、光学光电子、通信设备Q4景气度有所走弱。在成分股数量超过5个的二级行业中,航空装备、化学制品、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专用设备、生物制品20Q4业绩增速都在5个百分点以上且21Q1业绩增速进一步提升;化学制药与电源设备虽然20Q4或者21Q1可能环比回落,但整体仍然保持在30%以上的业绩增速。相比之下,仪器仪表、电气自动化设备、光学光电子、通信设备在20Q4景气度下滑较为显著,其中通信设备在21Q1下滑幅度加大。 01
本周主要观点 由于按照两年复合增速来计算科创板21Q1的业绩增速标的较少,因此科创板用两年复合增速的方式计算剔除基数效应的21Q1业绩增速代表性不强,而科创板21Q1业绩增速本身又受到基数效应影响较大,因此,20Q4的同比业绩增速可能更能反映科创板整体的景气度情况。 科创板业绩增速表现亮眼,连续3季度在A股各板块增速中排名第一。截至5月1日,除中芯国际以外,科创板Q1业绩已全部披露完毕。从披露业绩来看,科创板整体业绩增速持续性较好,连续3季度业绩增速在A股各板块中排名第一。 而从内部结构来看,科创50与科创板同步走强,科创50业绩改善幅度更大。20Q4科创板整体继续维持在55%以上的业绩增速,21Q1达到218.8%;20Q4科创50业绩增速环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至37%,并在21Q1上升至205%。 从市值结构来看,中盘股个股业绩修复更加显著。我们按照市值大小将个股分为7组并计算其业绩增速中位数,可以看出,20Q4相较于20Q3业绩继续修复的个股主要集中在80-500亿市值中盘股区间。而从21Q1来看,市值在40亿以下以及500亿以上的个股业绩增速修复幅度也较大,但考虑到21Q1存在较大的基数效应,实际修复幅度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从20Q4业绩增速来看,化工、有色、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而通信、计算机景气度有所回落,其中通信板块回落较大。其中,化工、有色、医药业绩增速都在20%以上且较20Q3改善幅度都超过10个百分点;电子虽然改善幅度虽然不大,但基本稳定在30%的增速附近;电气设备业绩增速小幅回落,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而从Q1验证来看,上述行业业绩增速中位数均有大幅回升。 相比之下,计算机、通信在20Q4业绩增速中位数均环比回落且21Q1业绩增速中位数仍然在进一步回落,其中通信回落幅度较大,这也表明计算机、通信板块的景气度有所走弱。 进一步从二级行业来看,航空装备、化学制品、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专用设备、生物制品、化学制药、电源设备景气度较高,仪器仪表、电气自动化设备、光学光电子、通信设备Q4景气度有所走弱。在成分股数量超过5个的二级行业中,航空装备、化学制品、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专用设备、生物制品20Q4业绩增速都在5个百分点以上且21Q1业绩增速进一步提升;化学制药与电源设备虽然20Q4或者21Q1可能环比回落,但整体仍然保持在30%以上的业绩增速。相比之下,仪器仪表、电气自动化设备、光学光电子、通信设备在20Q4景气度下滑较为显著,其中通信设备在21Q1下滑幅度加大。 02
本期行情回顾 全球主要股指回调,科创板表现较弱。4月26日至5月7日,全球主要股指回调,科创50跌幅3.65,表现较为靠后。而从个股表现来看,医药生物表现较好,计算机表现较差,但个别计算机个股仍有较大涨幅。 03
资金情况 3.1. 交易热度:较热 板块交易情绪上升至较高位,两融余额规模持续扩张。4月26日至5月7日,科创板日均成交额为324.92亿元,较前10个交易日环比上升84.13亿元,在全部A股成交额中占比上升至3.88%,较前10个交易日环比提高0.66个百分点。而从成交额历史分位来看,本周科创板成交额历史分位上升至83.5%位置,较前10个交易日的52.8%有较大提升。融资融券方面,本周科创板两融余额上升至513.60亿元,占全部A股两融余额比例上升至3.08%。 3.2. 限售解禁:未来两周压力显著减小 近期限售解禁压力较小。本周限售解禁规模理论市值为12.60亿元,下周将提高至47.29亿元,但都处于较低位,因此,预计近期资金流出压力较小。但后两周理论市值规模提高至103.14亿元,压力略抬高。与此同时,从月度维度来看,5月限售解禁理论市值规模为164.70亿元,相比4月有较大幅度下降。 3.3. 新股发行:新股发行节奏稍放缓 新股发行节奏稍放缓,募资金额略降低。4月26日至5月7日共有4只新股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14.18亿元,较上周降低24.03亿元。从目前的审核节奏来看,有10只证监会已经注册的个股待发行,拟募集资金合计143.10亿元。 04
估值情况:偏低 科创板和科创50估值再度走弱。本周科创板PE(TTM,剔除负值)下滑至64.95X,处在16.5%的历史分位;科创50PE(TTM,剔除负值)下滑至68.95X,处在20.3%的历史分位。 赞(42) | 评论 (12) 2021-05-08 13:01 来自网站 举报
-
【仓位建议谨慎,季报空窗期关注涨价和订单对分子的驱动【天风策略】】
摘要核心结论:1、海外来看:纵然印度疫情恶化、美国经济数据有结构性低于预期、耶伦表态反反复复,但3个不争的事实是:①全球尤其欧美国家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疫情在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过去两周美国各州密集宣布的解封措施可以得到验证,详见见正文图片);②中期来看,欧美国家经济恢复的... 展开全文仓位建议谨慎,季报空窗期关注涨价和订单对分子的驱动【天风策略】
摘要
核心结论:
1、海外来看:纵然印度疫情恶化、美国经济数据有结构性低于预期、耶伦表态反反复复,但3个不争的事实是:①全球尤其欧美国家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疫情在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过去两周美国各州密集宣布的解封措施可以得到验证,详见见正文图片);②中期来看,欧美国家经济恢复的趋势比较明确,利率水平易上难下,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时间越来越近;③全球的核心资产(纳斯达克、恒生科技、A股核心资产)的确对美债利率和美联储表态很敏感。
因此,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压制A股核心资产估值的β因素,需要等待全球流动性拐点的风险靴子落地,而在此之前,核心资产会依据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PEG)继续形成分化,核心公司的最新PEG情况详见正文图表。 2、国内来看:会议表态温和,没有出现太明显变化,银行间流动性动态平衡,松的时候不能太乐观、紧的时候不能太悲观。但无论如何,剩余流动性和社融继续回落。我们判断本次会议定调对市场影响偏中性,尤其是对过去两周已经连续反弹的创业板来说,显得并不超预期。 3、5月市场策略:4月市场策略中,我们提到市场进入超跌反弹窗口期。贡献4月反弹的因素包括季报密集披露期、银行间流动性阶段性宽松、美债利率阶段性下行,都是偏短期因素。考虑到沪深300股债收益差(或者ERP)仍然位于3年滚动均值的1X方差附近,展望5月,我们建议边打边退,整体仓位不宜过度乐观。 4、5月配置策略:考虑到国内资金面紧平衡、剩余流动性下降,海外利率以上难下,因此不还对于国内资金定价的股票,还是全球资金定价的股票,今年的分母端估值都不太有利,需要依靠分子端业绩的支撑。 分子端的支撑,大体有三类:一是季报窗口期、二是订单驱动、三是涨价驱动。刚刚过去的四月主要是季报窗口期推动。5-6月是业绩空窗期,因此股价可能是订单或者涨价驱动。 对于涨价驱动,建议关注中上游的有色(电解铝、氢氧化锂)、化工、煤炭、钢铁等。 对于订单驱动,建议关注新能源车、军工电子和军工新材料。 最后,在众多中小公司中进行筛选的过程,面临分子端能见度差、可持续性把握不强等问题,建议在股权激励(锁定未来几年增长)+次新股(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中挖掘。 01
假期海外大事及大类资产表现 背后隐含了哪些预期? 权益市场方面,由于耶伦发表“为防止经济过热可能不得不上调利率”言论(虽然马上表态又反复),4日海外股市集体跳水,美股方面,对利率更加敏感的纳斯达克指数领跌。5日亚太市场开盘同样跌多涨少,截止发文,恒生科技大跌2.2%。
商品方面,由于疫苗的接种以及(除印度外)海外主要经济体新增病例降低,中期经济复苏的确定性有所提升;加上部分工业品/农产品供给端矛盾仍在,大宗商品假期普涨。贵金属在4月经济数据披露后(不及预期)一度拉涨,此后在耶伦表态后回吐大半涨幅,但目前仍在过去两个月高点。 美元指数节间反弹,并在耶伦表态后得到进一步提振。 假期海外动态主要包括: 1)美国4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美国方面,生产端复苏有所放缓。4月ISM制造业PMI为60.7,低于预期的65和前值64.7;3月营建支出环比增长0.2%,低于预期的2%,前值为-0.8%;工厂订单环比增长1.1%,低于预期的1.3%,前置为-0.8%。但同时,美国3月贸易帐逆差74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表明消费端韧性仍然较高。 此外,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终值为62.9,预期63.3,初值63.3;英国4月PMI录得60.9,预期和前值均为60.7。 2)议息会议刚过,财政部耶伦表态反复 4月29日美联储FOMC会议基本维持前期政策,包括1200亿购债计划、0.1%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直至劳动力市场条件符合最大就业评估以及长期通胀率在2%左右(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增量在于,对经济前景的评估较前期乐观。至于通胀,鲍威尔近期一方面表示通胀是暂时的,“不符合加息标准”;另一方面也表明不会允许通胀大幅及长时间超过2%,“有工具来应对”。 但假期对市场形成冲击的主要是财政部耶伦的表态。5月2日至5日,她先是再度表明“通胀不会演变为一个问题”→此后反转“为防止经济过热 可能不得不上调利率”,引发美股、贵金属等集体跳水→再发表澄清“未暗示美联储行动”“通胀上升将是暂时的”。 3)虽然印度疫情失控,但全球(尤其欧美国家)正在好转 本轮全球单日新增病例1月见底,此后在印度等国爆发之后又迎来一波小高峰。但随着(尤其是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目前除印度以外,全球疫情前景的能见度正在提升。但印度的情况仍然胶着,4月印度疫情爆发引发关注之后,曾向西方国家求援遭拒,直到4月底拜登与莫迪通话才改口承诺会支援印度,但也只是“部分解除”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不过以目前情况来看,考虑到对经济的冲击,印度再度实施类似去年3月的封锁令可能性不大。 概况而言,虽然当前流动性拐点、通胀等问题,无论在官方表态还是实际数据上都有所反复,但两点共识正在形成。 第一,虽然4月海外PMI数据不及预期,但由于疫情控制(除印度)、疫苗接种、封锁放开,全球经济中期的复苏确定性正在提升。 截止5月2日数据,美国每百人疫苗接种人数超过73人,远高于全球不到15人的水平。过去两周,美国各州也密集宣布解封措施。虽然4月数据不及预期,但中期的能见度明显提升。最近一次美联储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更加乐观,提到“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得到加强”。 美债拆分来看,过去一个月长端利率的回落主要是由于实际利率的回落,这与4月数据的阶段性回落是吻合的。但目前的经济和疫情形势之下,实际利率持续回落的可能性非常低。 第二,虽然流动性拐点尚未到来,但随着时间推进,市场预期会越来越强。 本轮美联储不止一次表明,在缩减之前会与市场进行比较充分的沟通。根据彭博最新的调查,约有45%的经济学家预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第四季度宣布缩表,14%预计三季度就将缩表,6月的议息会议表态尤其关键。但无论如何,随着时间推进,流动性拐点的预期只会更加强烈。 参考13年的情况,美债利率在当年5月释放缩减信号后持续上行(10月表态暂缓缩减前后阶段性下行),而在14年真正开始缩减之后反而见顶回落(经济和通胀预期降低)。 在这一阶段,更依赖于流动性拉估值的科技股、新兴市场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港股在13年5月美联储释放信号、以及14年1月QE缩减之后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整体处在上行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纳斯达克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仅20倍出头;但在这两个时点也受到了阶段性的冲击。 站在当前,虽然流动性拐点还未实质性到来,但在预期逐渐强烈的情况下,利率中枢大概率仍是易上难下的格局(不止是长端利率,短端利率也存在上行风险)。假期耶伦的表态虽然不代表联储立场,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引导和试探的作用,耶伦讲话后海外权益资产的表现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情绪。因此,包括美股港股科技股、A股核心资产在内的,过去一个阶段显著受益于全球放水、目前估值水平处在历史偏高位置的权益资产,恐仍不具备整体性的β机会。 02
国内:会议定调中性, 银行间流动性5月转向紧平衡
4月30日,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我们点评如下:
1)如何理解“辩证看待经济数据”、“利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压力较小”的原因在于3月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6%的增长目标,在去年的低基数下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同时也表明政策面进一步淡化总量。总量压力不大的情况下着重于改革项推进+薄弱项加强+成果项巩固。 2)货币政策恢复“不急转弯”表态,提出“更高水平均衡”,二者相互印证。 3月央行一季度例会中删除“不急转弯”表述,本次会议恢复,货币政策态度基本延续此前。新增“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去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有过类似表达“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高水平均衡”客观上也要求货币维持合理充裕,提供必要支持。 3)投资分项相对趋势或扭转,关注大宗商品价格 第一、会议暂将制造业投资划分为薄弱环节,数据上,疫情后制造业投资修复慢于基建和地产;前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29.8%,但相比于19年为-2.91%,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相反,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房住不炒意味着地产和基建融资端受限。 第二、本次未就大宗商品涨价进一步讨论,但对供给侧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工业品供给端仍受约束。4月PPI一致预测整体高于3月预测水平。但历史数据来看,PPI走势大概滞后于信用周期9个月左右,加上基数效应,今年5月左右PPI将迎来阶段性顶部。 总结而言,剩余流动性和社融继续回落,但银行间流动性动态平衡,松的时候不能太乐观、紧的时候不能太悲观。本次会议定调对市场影响偏中性,尤其是对过去两周已经连续反弹的创业板来说,显得并不超预期。 03
5月A股市场策略观点 支撑4月反弹的因素偏短期:4月市场反弹支撑主要来源于央行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美债利率转为震荡小幅下行,同时一季报高增长带来分子端的增量。但是向前看,国内流动性大概率维持紧平衡,对于阶段性的放松不宜过度乐观,5-6月资金缺口也明显加大;美债利率短期受美联储流动性操作、交易因素等方面影响回落,但中期来看仍取决于名义经济增速,因此仍是易上难下格局;国内5-6月也重新进入业绩空窗期。股债性价比(10Y国债收益率-沪深300股息率)经过调整后,从上方2倍标准差回到1倍标准差上,对中期仍有一定压制。性价比回升要么依靠业绩消化,这需要一定时间;要么利率大幅下行,但在目前通胀环境下比较难看到。 核心资产最佳买点是全球恐慌时刻:事后看过去三年核心资产出现的两个最佳买点(2019年初和2020年3月)都是国内和海外都陷入恐慌的时候。当前国内核心资产松动,风险偏好下降,但海外市场仍然平稳上涨,外资在过去两个月也呈现脉冲式流入。过去一个阶段市场更多看美债长端利率,但下一阶段,更直观体现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流动性操作的2年期利率可能更为关键,2年期利率的上行或是潜在的风险点。目前虽然时点上难以判断,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的预期也会逐步强烈;流动性拐点在来临之前始终是核心资产的悬头之剑。而如果靴子落地,并且带来美股一波较为持续的调整,外资流出,届时可能是对核心资产更好的抄底时点。 核心资产震荡阶段大概率分化而非普跌,中小票性价比提升:参考70年代漂亮50调整阶段,估值整体压缩,但仍有一部分标的涨幅为正。整体来看,漂亮50泡沫破裂的年份中,个股表现与PEG(1972年末估值/1973-1979平均净利润增速)负相关。换言之,即使β不利,但拥有稳定盈利能力、估值较为合理的核心资产表现仍然不差。过去一个阶段A股核心资产也呈现这一特征,二线白酒、大制造类(如新能源车)、部分TMT龙头表现要优于消费、医药龙头。 年报一季报之后A股核心资产大概率加剧分化,PEG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性价比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PEG的数值会受风险成本和利率成本影响,在不同利率时期,合理的PEG水平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在相同环境下,也就是横向比较的时候,PEG能够较好地度量相对性价比。年报一季报披露之后,我们将A股核心资产当前PEG水平及未来两年预测增速展示如下: 类似美股70年代,在漂亮50震荡或崩盘消化估值阶段,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中小票逐步占优,背后的主要动力同样来自更快的业绩增长。经过节后调整,当前中证500股债收益差回到均值附近,中期性价比由于沪深300。 中小市值两个筛选思路:1)通过股权激励缩小范围。对中小市值标的主要的担忧往往在于业绩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即使短期业绩高增,但拉长到2年、3年维度能见度较低。而股权激励的特点就在于锁定未来两三年的业绩。2)关注进入百亿基金经理或百亿基金产品的中小重仓股。对规模比较大的产品而言,买入中小市值的容错率更低,若个股能够出现在这部分产品的重仓池中,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机构的态度和关注点。 赞(45) | 评论 (12) 2021-05-05 19:57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 · 十大金股丨5月】
天风 · 月度金股丨5月天风策略支撑4月反弹的因素偏短期:4月市场反弹支撑主要来源于央行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美债利率转为震荡小幅下行,同时一季报高增长带来分子端的增量。但是向前看,国内流动性大概率维持紧平衡,对于阶段性的放松不宜过度乐观,5-6月资金缺口也明显加大;美债利率短期受美... 展开全文天风 · 十大金股丨5月
天风 · 月度金股丨5月
天风策略
支撑4月反弹的因素偏短期:4月市场反弹支撑主要来源于央行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美债利率转为震荡小幅下行,同时一季报高增长带来分子端的增量。但是向前看,国内流动性大概率维持紧平衡,对于阶段性的放松不宜过度乐观,5-6月资金缺口也明显加大;美债利率短期受美联储流动性操作、交易因素等方面影响回落,但中期来看仍取决于名义经济增速,因此仍是易上难下格局;国内5-6月也重新进入业绩空窗期。股债性价比(10Y国债收益率-沪深300股息率)经过调整后,从上方2倍标准差回到1倍标准差上,对中期仍有一定压制。性价比回升要么依靠业绩消化,这需要一定时间;要么利率大幅下行,但在目前通胀环境下比较难看到。 核心资产最佳买点是全球恐慌时刻:事后看过去三年核心资产出现的两个最佳买点(2019年初和2020年3月)都是国内和海外都陷入恐慌的时候。当前国内核心资产松动,风险偏好下降,但海外市场仍然平稳上涨,外资在过去两个月也呈现脉冲式流入。过去一个阶段市场更多看美债长端利率,但下一阶段,更直观体现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流动性操作的2年期利率可能更为关键,2年期利率的上行或是潜在的风险点。目前虽然时点上难以判断,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的预期也会逐步强烈;流动性拐点在来临之前始终是核心资产的悬头之剑。而如果靴子落地,并且带来美股一波较为持续的调整,外资流出,届时可能是对核心资产更好的抄底时点。 核心资产震荡阶段大概率分化而非普跌,中小票性价比提升:参考70年代漂亮50调整阶段,估值整体压缩,但仍有一部分标的涨幅为正。整体来看,漂亮50泡沫破裂的年份中,个股表现与PEG(1972年末估值/1973-1979平均净利润增速)负相关。换言之,即使β不利,但拥有稳定盈利能力、估值较为合理的核心资产表现仍然不差。过去一个阶段A股核心资产也呈现这一特征,二线白酒、大制造类(如新能源车)、部分TMT龙头表现要优于消费、医药龙头。类似美股70年代,在漂亮50震荡或崩盘消化估值阶段,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中小票逐步占优,背后的主要动力同样来自更快的业绩增长。 中小市值两个筛选思路:1)通过股权激励缩小范围。对中小市值标的主要的担忧往往在于业绩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即使短期业绩高增,但拉长到2年、3年维度能见度较低。而股权激励的特点就在于锁定未来两三年的业绩。2)关注进入百亿基金经理或百亿基金产品的中小重仓股。对规模比较大的产品而言,买入中小市值的容错率更低,若个股能够出现在这部分产品的重仓池中,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机构的态度和关注点。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疫苗接种计划的不确定性,贸易和科技摩擦加剧等 宏观 今年1季度实际GDP环比季调增速为0.6%,自201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仅高于去年1季度,大幅低于去年4季度的3.2%。1-2月的经济数据细节带有明显的短期冲击(疫情反复、极寒天气、就地过年和财政滞后)痕迹。3月内需改善,外需走平,整体经济较1-2月份有所回暖。“不急转弯”基调下经济复苏面临的宏观政策压力尚不明显,随着短期不利因素的消退,经济环比增速的第二个拐点将出现在今年2季度,但高度低于第一个高点;下半年,信用收缩和广义政府债务减速将主导内需回落,份额回吐和海外复苏动力转向服务业将引发出口边际走弱,预计届时经济环比增速将转向回落(详见《经济复苏的双头顶》)。 今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中性,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预计2季度政策适度偏紧,信用主动收缩;3季度随着经济回落,信用被动收缩。春节至今,央行保持中性货币政策操作,但资金需求较低,流动性偏松,二季度可能适度收紧,资金面维持紧平衡。 权益:不再继续下调配置仓位,整体仓位保持【标配或低配】;【标配】中证500;【标配或低配】沪深300;【低配】上证50;【标配】周期和金融,【标配或低配】消费和成长 债券:不再继续上调配置仓位,维持利率债【标配】,维持转债【标配】,下调信用债至【标配或低配】(中高等级信用债) 商品:维持【标配】农产品、【低配】贵金属,工业品 做多人民币汇率:维持【标配】 风险提示:疫情再爆发;信用下降超预期;行业景气度回落早于预期 金融工程 资产配置月报 在上一期的“货币+信用”配置建议中,我们建议加配股票,结合基本面三因子打分配置模型,我们建议加配债券。本月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截至2021-4-28,上证综指、万得全A以及沪深300指数本月收益率分别为0.44%、2.28%、1.40%。中证全债、中证国债以及中证企业债本月收益率分别为0.46%、0.46%、0.52%。 股债月度配置建议:增持股票,增持债券 股票方面:市场当前货币因子、信用因子继续放宽,我们建议加配股票。 债券方面:基本面三因子中TFMAI同比上升,TFMAI环比由下降转为上升,TFEMCI指数小幅下行,货币因子保持偏松状态,我们建议当前可适当增配债券。 不定期调仓的绝对收益配置组合最新仓位配置为:中短债19.9%,信用债80.1%。 风险提示:经济环境及政策变化导致模型失效,统计规律稳定性波动带来模型收益变化 固定收益 如何看待5月资金面? 2020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站上潜在增速,这是总体政策最重要的前提。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虽然不强,但总体也不弱,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可能再度回到潜在增速以下的概率不大。所以总体政策空间不存在进一步放松的可能,这也意味着利率下限存在约束。 4月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中也继续强调“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好宏观政策的全球领先态势”,所以我们判断总体政策取向仍然是稳健中性,对应货币政策行为从顶层设计出发仍然存在收的可能,即使维持,最多也就是紧平衡。 2019年以来,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应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央行连续流动性净投放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2019年的中小银行事件、疫情以及2020年永煤事件时也是如此。 除去央行投放,我们预估5月银行体系资金缺口大概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也明显强于一般季节性,因而静态考虑资金面估计较4月份有所收紧。结合4月央行操作来看,在5月面临税期高峰以及政府债券供给压力时,资金利率波动仍然可能会有所加大。 我们还是强调今年宏观角度的左侧或者拐点可能并不显著,央行行为导向是收而不是放,这一前提对于把握市场节奏而言,无疑构成了重大障碍,并不清晰的拐点,对应着复杂的市场环境,还是建议按照票息的安全边际进行市场操作,不急不躁。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海外疫情发展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 农业 5月金股1:海大集团 公司各业务板块全面增长,综合服务商地位进一步强化。 1)在饲料业务方面,公司一方面加快饲料产能自主新建的同时,积极通过股权、资产收购,及租赁、合作经营等并购投资方式进行积极扩张;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新品、差异化竞争、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2)在种苗业务板块,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种苗的选育研发试验,通过多年的选育优化,形成自有种虾体系,品种优势逐渐体现,市场认知度均较高。 3)在动保业务板块,公司加大推广动保产品及服务站投建,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客户盈利能力并提升客户粘性。我们坚定推荐【海大集团】 风险提示:极端天气;饲料原材料涨价;养殖疫病;畜禽动保服务站开拓不达预期 5月金股2:圣农发展 养殖市占率提升叠加食品端增长显著有望重塑公司估值体系。 1)公司在白羽肉鸡养殖行业内的龙头地位继续强化,市占率不断提升,若未来 SZ901 新品种放开,则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在全行业成本提升背景下,公司在饲料配方、育种优势、内部管控优势逐渐凸显,预期未来养殖成本优势将越发显著,并存在边际改善空间。2)在公司食品业务端,公司的食品深加工业务不断扩大,熟食化率持续提升,有望实现跨越周期成长,公司长期 ROE 的提升,随着熟食占比不断提升,公司估值体系有望得以重塑。坚定推荐【圣农发展】。 风险提示:业绩快报、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测算数据,请以年报、一季报批露数据为准;食品端拓展不达预期;养殖疫病;鸡价下行;新冠疫情。 机械 5月金股1:先导智能 先导智能公布三季报,收入利润超市场预期:前三季度收入合计为 41.49亿元,YOY+28.97%,归母净利润 6.40 亿元,YOY+0.66%,归母扣非净利润6.04 亿元,同比-2.64%。其中单季度营收为 22.85 亿元,YOY+68.54%,归母净利润 4.11 亿元,YOY+69.63%,归母扣非净利润为 3.81 亿元,YOY+61.47%。公司本期非经常损益主要为政府补贴 3816.80 万元。 前三季度毛利率及净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单三季度净利率同比提升,整体仍为合理范围: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6.42%、15.41%,同比分别变动-4.85pct、-4.34pct,主要原因系营业成本随着营业收入增加有所提高。单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3.3%、18%,同比分别变动-5.47pct、+0.11pct。 公司费用控制持续优化,彰显良好管理体系:公司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7.59%,同比减少 2.9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 2.3%、4.55%、10.23%、0.52%,同比分别变动-0.7pct、-1.18pct、-0.83pct以及-0.25pct,期间费用受益于成本控制、营收的增加均有所下降。本期末公司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达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达 0.54 亿元、未计入研发费用。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端:1)截止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 21.56 亿元,同比+77.72%,交易性金融资产 3.03 亿元,现金状况良好,2)应收账款30.10 亿元,同比+101.03%,主要系报告期内确认收入增长所致,3)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为 2.89 亿元,同比-12.93%,其中单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为 1.15 亿元,同比-22.07%,主要系业务量及员工人数增加,现金支出随之增加。 本期前瞻指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1)存货项为 24.30 亿元,同比+0.30%,存货增长不明显可能跟公司交付周期明显加快有关;2)预收款为 15.01 亿元,同比+20%左右,公司预收款接近 2017 年高峰水平,我们估计二三季度获得的新订单预收款充分反映在 Q3 报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我们将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从 8.0、11.6、13.8 亿元上调为 9.05、12.52、14.69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64.87、46.89、39.9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较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5月金股2:杰克股份 事件 1 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我们认为整体增长较为符合预期。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 35.21 亿,同比-2.40%;归母净利 3.14 亿,同比+4.07%;扣非归母净利 1.70 亿,同比-38.91%,销售毛利率 25.17%,yoy-3.88pct(我们认为主要为疫情+新收入准则影响);销售净利率 8.96%,yoy+0.49pct;扣非净利率 4.83%,yoy-2.89pct(本期扣非净利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系计提了公司剩余的大部分商誉,约为 4000 万,对净利率影响为 1.14pct,公司到 20年底仅剩 800 万左右的商誉)。 从公司收入结构来看,公司工缝机本年度收入增速最为明显,20 年缝机行业严重疫情受损、导致毛利率下滑,21 年有望得到快速修复:工缝机营收30.75 亿元,同比+4.15%,毛利率 23.42%,同比-3.03pct;裁床业务营收 3.73亿元,同比-23.60%,毛利率 38.68%,同比-3.49pct;自动缝制设备业务营收 0.69 亿元,同比-56.85%,毛利率 27.79%,同比-7.88pct。20年多项业务收入与毛利率同时下滑,主要系疫情对纺织服装与缝制设备行业负面影响非常大。 降本增效成效显现:2020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 17.34%,同比-0.88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85%/5.91%/0.71%/5.87%,分别同比-1.49pct/-0.23pct/+0.63pct/+0.22pct。 事件 2 公司发布2021 年一季报,表现优秀,净利率明显恢复,从 20Q1 的5.18%回升至 8.05%。营收达到了 17.52 亿元,同比+78.88%,相较于 2018 年高峰时期增长 63.73%,归母净利 1.39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了 1.35 亿元,同比分别+189.5%,+122.72%,整体表现非常强劲。公司 Q1 毛利率为22.82%,同比-3.46pct,我们认为,伴随着 Q2 及之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市场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 公司为21 年制定积极增长目标:2021 年公司全体员工将上下一心,凝心聚力,保质量、拓渠道、提能力、增活力,力争实现公司 2021 年经营目标:营业收入 70.6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0.00%;净利润 6.65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110.00%。公司对于 21 年的整体净利率给予目标为 9%左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原来我们预计 2021-2022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达到4.51、5.75 亿元,现考虑到海外市场恢复、毛利率有望提升,上调为 6.63、8.07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公司 PE 分别为 22.02、18.0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需求;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原料价格上涨 5月金股3:锐科激光 四季度单季度同比大增 144-171%,全年业绩略超预期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 2.90-3.02 个亿,相较于上年同期下降 10.83% - 7.14%,其中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2.45-2.55 亿元,同比上升 0.78%-4.89%。我们计算 Q4 单 季 度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10-1.22 亿元,同比上升144.20%-170.80% , 扣 非 净 利 润 为 0.84-0.94 亿元 , 同 比 上 升310.81%-359.94%。 在激光器有所降价的情况下,预计公司 Q4 净利率有明显恢复 我们估计公司四季度收入在 8 个亿左右,公司单季度净利率达到13.72%-15.22%,表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发布首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长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解除限售业绩考核标准彰显稳中求进目标、从疫情中恢复的信 心 激 励 计 划 第 一 / 二 / 三 个 解 除 限售 期 分 别 需 要 公 司 满 足2022/2023/2024 年 营 业 收 入 以 2019 年 为 基 数 复 合 增 长 率 不 低 于25%/26%/27%,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5%/16%/17%。根据激励计划,2022-2024 年营收达标下限为 39.26 亿元、 50.66 亿元、66.41 亿元,显示锐科激光在疫情影响中稳中求进的目标、拓展市场、扩大市占率的信心。 展望未来与盈利预测 公司技术储备较为充足,产品高端市场应用不断突破,高端激光清洗、焊接、熔覆产品不断取得新的应用场景。考虑到:1)未来行业竞争加剧,2)人才流失问题依旧存在,3)可能继续受疫情影响,我们维持未来 3 年盈利预测,分别为 3.01、4.49、6.57 亿元,PE 分别为 90.08、60.30、41.2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行业增速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上预告数据仅为初步核算数据,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经审计后的 2020 年年报为准。 传媒 5月金股:芒果超媒 芒果超媒2020年实现营收140.06亿元,同比增长12.04%;归母净利润19.82亿元,同比增长71.42%,扣非后净利润18.46亿元,同比增长68.9%。21Q1实现营收40.09亿元,同比增长47.00%,归母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61.18%,Q1净利润高于市场预期,再次证明优质成长性。 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升。20年毛利率34.10%,同比提升0.37pct,净利率14.13%,同比提升4.87pct;21Q1毛利率38.31%,同比提升2.93pct,净利率19.29%,同比提升1.74pct。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5.81亿元,同比增长98.37%;21Q1净流入4.27亿,去年同期净流出3.53亿元。 新媒体平台运营:芒果TV20年实现净利润17.75亿元,付费会员及广告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芒果TV实现营收100.03亿元,同比23.4%,净利润17.75亿元,同比83.2%。其中广告收入41.39亿元,同比24%;会员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92%;运营商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20年末,芒果TV付费会员数3613万,同比增长96.68%。考虑用户基数以及头部综艺,预计21Q1芒果TV广告收入和会员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内容制作及储备:芒果TV共有20个综艺节目团队,12个影视剧制作团队和30家战略合作工作室,芒果TV全年上线自制综艺节目超过40档,《姐姐》为代表的的新创节目成为标杆级产品,共上线57部重点影视。根据云合数据,芒果TV20年综艺有效播放同比增长9%,剧集有效播放同比增长34%。21Q1由于去年疫情效应以及项目编排,芒果TV剧综有效播放同比有所下降,着眼21年全年储备丰富,新综艺包括《正经歌手》《中国制作人》《哥哥的滚烫人生》等,大剧储备数量将比20年提升一倍。 围绕大芒果生态创新不断:在互动娱乐、媒体零售外,上线小芒开启全新内容电商模式。公司20年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实现营收27.65亿元,同比下降29.14%,媒体零售营收21.05亿元,同比增长4.84%。21年面向Z时代的电商平台“小芒”上线,形成“视频+内容+电商”为核心的全新模式,同时在垂类社区、VR互动、全息光场系统等不断拓展。 投资建议:芒果在长视频平台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在用户规模、财报上充分验证,后续剧集新业态、电商、线下娱乐等积极推进,有助用户破圈及多元变现模式探索。我们认为公司在21年将继续处于发展快车道,关注后续剧集陆续上线对会员拉动效果。同时提示芒果作为国有背景平台,受益国有媒体融合发展政策以及互联网反垄断,同时近期对于影视版权保护倡议,芒果作为版权拥有方有望受益。根据公司20及21Q1财报及后续储备,但同时也考虑小芒电商费用增量,我们上调21-22年归母净利润(前值23.81亿/29.00亿),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25.79亿/32.65亿/39.27亿,同比30.1%/26.6%/20.3%,21-23年PE为45.5x/35.9x/29.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会员及流量增长不达预期,综艺影视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广告主投放意愿具有不确定性,行业监管趋严 通信 5月金股1:中兴通讯 事件 公司发布21年一季报,一季度收入262.4亿元,同比增长22.1%;归母净利润2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7%;扣非净利润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1%。 我们点评如下: 三大业务板块收入齐头并进,国内及海外市场收入均实现良好成长。 一季度公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运营商板块国内市场受益5G、新基建建设保持增长趋势,海外市场全球份额有望稳步提升,实现稳健增长;政企业务公司ICT领域布局完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消费者业务持续复苏,手机、移动终端、家庭终端持续成长。未来收益全球5G建设、新基建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司精耕价值市场,收入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毛利率角度看,20年运营商/国内市场有所下滑,随着5G进入升级扩容阶段、产业链快速成熟,21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趋势明显。 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1.61%,同比下滑5.56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是运营商网络业务板块(33.79%,同比下降8.82个百分点),从区域上看主要是国内市场(28.86%,同比下降11.01个百分点)。2020年是国内5G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从行业发展经营看,规模建设初期由于份额竞争、产业链成熟度等因素导致毛利率有所波动。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35.4%,环比提升5.2个百分点,毛利率显著改善,随着5G行业格局逐步明晰,中兴全球5G基站发货量跃居第二位,在国内稳居第一阵营,5G竞争格局逐渐明晰。成本端看,随着上游配套产业链的快速成熟,未来成本有望快速下降,推动毛利率持续回升。 费用角度看,公司技术为本,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偏刚性,未来费用率有望快速摊薄,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释放期。 由于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1年一季度费用率恢复正常水平。随着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费用端投入偏刚性,未来费用率有望快速摊薄,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释放期。公司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则偏刚性,随着收入持续快速成长,费用率有望进一步摊薄。公司20年收入达到千亿规模,21-23预计逐步成长到1200-1500亿规模,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推动公司盈利进入快速成长期。 公司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中兴微电子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半导体公司,专利技术价值超450亿元,估值上可予以重视。 21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41.9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16.0%。根据仲量联行统计,公司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是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的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的专利技术价值已超过450亿元人民币。根据IPLytics统计,公司向ETSI披露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位居全球第三。子公司中兴微电子2020年收入为91.74亿元,净利润5.25亿元,属于国内第一梯队半导体公司。公司技术实力突出,专利壁垒突显,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国内5G建设稳步推进,海外5G建设逐步跟进,拉长整体5G建设周期,推动5G建设规模持续增长。中兴5G技术逐步实现赶超,国内及全球份额持续提升。对上游成本控制能力持续体现,未来5G设备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收入增长带动规模效应推动公司进入利润释放期。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3、105亿元,对应21年23倍市盈率、港股中兴21年13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建设慢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5月金股2:拓邦股份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 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98 亿元,同比增长120.38%;归母净利润 2.39 亿元,同比增长 279.86%;扣非净利润 1.53 亿元,同比增长 527.31%,一季度业绩接近业绩预告上线。 我们点评如下: 公司单季度利润屡创新高,20Q1 疫情影响消除后,20Q2 开始单季度业绩拐点出现,逐个季度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2021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润实现较高同比增速主要原因在于: 1)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头部客户份额稳步提升。从 21 年一季度情况看,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头部客户份额稳步提升,原有头部客户收入占比稳定,新晋多家头部客户,大客户战略成效显著。产品布局方面,公司的产品平台逐步放量,创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锂电应用和工业控制行业等新成长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推动公司收入继续高速增长。 2)集成供应链、集中采购战略持续推进,前期费用投入进入收获期,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优化。2021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23.75%,同比提升2.3 个百分点,其中会计政策变化及汇率波动导致毛利率下降约 2-3%,而随着公司集成供应链的持续推进,增效降本和组织红利持续体现,对原材料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整体毛利率仍然实现提升。随着公司后续管理效率逐步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前期研发/销售费用投入进入收获期,费用率持续摊薄,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不断优化。 3)前期市场担忧的原材料涨价/缺货影响有限,公司有效应对,危中有机,赢得增量订单机会。公司备货策略持续发挥优势,强大的ODM 研发设计能力实现了部份国产替代,有效缓解了供货短缺的压力,在保证客户订单及时交付的同时降低了原材料涨价对一季度经营利润的影响。由于公司应对得力,在原材料缺货和涨价的情况下,与上下游一起共度难关,获得了下游客户的信任和增量订单的机会,得到了上游供应商的供货支持,头部优势逐步确立。 4)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公司持有欧瑞博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预计将增加公司 2021 年年度净利润约 9300 万元。扣除非经常影响,公司一季度扣非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奠定全年业绩增长的良好基础。 重申公司核心逻辑: 中国智能控制器龙头走向世界,全球产业链国产替代&龙头份额提升,过去几年重点投入销售、研发费用开拓大客户,目前已进入收获期,2020Q2以来单季度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有望保持,未来 5 年(以 20 年为基数)收入有望实现 30%复合增长。费用率持续摊薄、统一采购推动毛利率进一步优化,利润增速有望超过收入增速。整体看,智能控制器业务进入收获期,锂电应用、工业控制等业务持续快速成长。预计公司 21-23 年净利润分别至 7.2 亿、9.6 亿、12.3 亿元,对应2021 年 PE 为 21 倍、2022 年 PE为 16 倍,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缺货涨价影响超预期,海外疫情导致订单不达预期,人民币升值风险,竞争超预期 5月金股3:广和通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2021Q1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65.03%;实现归母净利润8033万元,同比增长54.35%。 我们的点评如下: 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费用率同比逐步改善 21Q1收入同比增速65.03%,环比也增长10.85%,预计源于:1)公司笔记本模组出货持续快速增长;2)车载模组和cat1开始放量增长。我们预计未来数个季度,这几块业务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21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35%,低于收入增速,主要21Q1毛利率25.11%,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预计主要是产品结构因素所致,但是环比去年Q4略提升0.32个百分点,预计由于公司业务本身放量后毛利有改善。公司Q1净利率为9.34%,同比略微下降0.64个百分点,环比Q4提升1.62个百分点,反映公司经营效率提升,三项费用率同比下降0.6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上下一心助力远航,吸引优秀人才铸就未来辉煌 2021年3月公司发布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拟向公司三百余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和组织活力,实现员工利益、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的统一。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笔记本+车载模组均好于市场预期 1)笔记本行业需求持续旺盛。Gartner数据Q1个人PC出货量达6990万台,同比增长32%,创下自2000年Gartner开始追踪这一数据以来最快的同比增速;Canalys数据显示21Q1台式机和笔记本出货量增长55%,其中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工作中出货量同比增加79%,达到6780万台;另一方面远程办公、教育/游戏消费带动笔记本通信模组内置率提升。预计未来笔电模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整体份额稳定基础上推出5GPC产品,该业务未来仍有望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2)车载模组业务有望开启公司新一轮快速成长。公司通过Sierra和广通远驰卡位车载优质赛道,竞争格局看并非简单此长彼消,公司内车载业务逐渐起量、国外车载业务产品供应出货顺利,未来快速增长可期。 整体看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未来持续快速增长可期 1)PC端模组行业持续高景气,公司先发/市场优势/份额较为稳固+5G产品持续优先卡位,该业务未来仍有望持续快速增长;2)车载模组受益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国外看:一方面,SierraWireless存量大客户(比如大众)销量复苏及发力电动车持续受益;另一方面,加速Sierra从采购、研发到营销的整合,持续拓展新客户。国内看:广通远驰已推出全系车联网模组产品,覆盖吉利、比亚迪、长安、长城以及Tier1等优质客户,未来放量可期。3)公司通过持续的大力研发,IOT产品种类持续丰富,同时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cat1产品有望进入收获期带来明显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物联网模组赛道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并且该行业会表现出强者俞强的格局和趋势,公司属于高景气赛道中具备很强核心竞争力,是有望穿越通信周期的品种。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4.5亿、6.0亿和7.7亿元,对应21年31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车联网/物联网发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风险等 建筑 5月金股:中国建筑 20Q4 收入、净利均高增,分红率均有提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 20FY 年报,20FY 实现营收 1.62 万亿,yoy+13.7%,归母净利润 449亿,yoy+7.3%;其中单20Q4 收入 5,389 亿,yoy+20.8%,归母净利 138 亿,yoy+16.0%,20Q4收入及净利增速略超我们及市场预期。21FY 公司规划收入及新签分别超 1.76 万亿、3.50 万亿(较20FY 分别 8.6%、9.4%)。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收入有支撑;受益资质、技术等,房建/基建份额或延续提升;降本增效、两金压减持续推进,盈利能力有修复空间;投资趋稳、经营性现金流向好或有持续性,分红率有提升空间。预计公司 21-23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21/591/670 亿,维持“买入”评级。 20Q4 收入、归母净利均延续高双位数增长,订单收入转化节奏加快 公司 20Q1-4 单季收入 yoy 分别-11%/20%/21%/21%, 20Q1-4 单季度归母净利yoy 分别-15%/7%/17%/16%。20Q4 收入及归母净利增速延续高双位数增长。分业务 20FY 房建/基建/地产开发三大业务收入 yoy 分别为 15%/ 10%/25%,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62%/22%/17%,房建/基建订单收入转化节奏加快,地产高周转延续。全年综合毛利率同减 0.3pct 至 10.8%,主因毛利率较低的房建收入占比提升及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明显降低(同减 4.9pct 至 26.2%),房建、基建毛利率分别+0.3、+0.0pct 至 6.7%、8.5%。研发投入高强度,期间费用率+0.2pct 至4.2%,少数股东损益影响继续加大;但减值影响边际减弱,投资收益贡献增加,20FY 归母净利率同减 0.2pct 至 2.8%。 20FY 房建、基建新签 yoy 分别 6%、31%,地产合约销售额 yoy 12%,期末在手订单金额 5.57 万亿,3.44 倍于同期收入,在手订单充足。21 年 1-2 月房建、基建新签 yoy 分别30%、146%(较 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8%、146%),同期地产合约销售额yoy 为 54%(较 19 年同期增长 22%)。 两金周转继续加速,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好转,分红比率突破20% 截止 20FY 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73.7%,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降负债行动卓有成效,后续继续降杠杆压力边际缓解。20FY两金(应收+存货+合同资产)周转天数 228 天,同减 9 天,两金周转近年稳步提速。20FY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多流入 545 亿至净流入 203 亿、投资性现金流同比多流出 328 亿至净流出 526 亿(主因地产开发业务投资支出增加 12%至 3,109 亿)。20FY 公司拟分红90 亿,分红比率 20.0%,较 19 年提升 1.5pct。 预计 21-23 年归母净利 YoY 分别为 16%/14%/13%,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判断地产投资有韧性,基建投资趋稳,央企受益资质、施工能力优势,中长期工程业务份额或持续提升。我们调整公司 21/22 年盈利预测至 521/591 亿(前值 525/575 亿),新增 23 年归母净利预测为 670 亿,预计 21-23 年YoY分别为 16%/14%/13%,当前可比公司 21 年 PE 均值及中位数分别为 6.1x/5.7x,认可给予公司 21 年 6x 目标 PE,对应目标价 7.44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订单收入转化节奏明显放缓、现金回收效果低于预期 煤炭 5月金股:陕西煤业 事件: 4月30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8.6亿元,同比上升28.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48.83亿元,同比增加27.85%。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66亿元,环比增长13.02%,同比增长86.72%;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33.71亿元,环比下降0.96%,同比上升43.36%。 点评: 煤炭销量大幅上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48.6亿元,同比上升28.7%。煤炭收入方面,销量增幅大于煤价降幅,使公司实现煤炭销售收入920.38亿元,同比上涨30.34%,其中自产煤收入430.34亿元(YoY+4.78%),贸易煤收入447.76亿元(YoY+63.56%)。煤炭销量方面,由于贸易煤销量的大幅增长,使公司实现煤炭总销量2.42亿吨,同比上升35.36%,其中自产煤销量为1.24亿吨,同比上升9.27%,贸易煤销量为1.18亿吨,同比上升80.77%。煤炭售价方面,公司煤炭综合售价为363.45元/吨(YoY-5.22%),其中,自产煤售价347.41元/吨(YoY-4.11%)。贸易煤售价380.32元/吨(YoY-9.52%)。煤炭业务成本方面,由于新收入会计准则的影响,将原来计入销售费用的运输费调整到营业成本,导致煤炭业务营业成本为667.78亿元(YoY+61.05%)。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导致公司煤炭业务毛利率为27.44%(YoY-13.84pct)。 毛利率下滑,导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0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1.17亿元(YoY-18.22%);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57.66亿元(YoY+1071.01%)。扣非归母净利润方面,受营业成本大幅增长影响,公司毛利率下降导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2020年营业成本大幅上升57.74%,而营业收入增长28.66%,相对增幅较小,影响2020年公司毛利率下降13.37个百分点,至27.46%,导致扣非净利润下降。非经常性损益方面,2020年公司减持隆基股份和赣锋锂业等公司股份,使公司实现投资收益63.77亿元(YoY+269%)。公司现有金融资产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共136.40亿元,主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优质行业,有望持续贡献收益。 量价齐升,公司21年一季度盈利能力大幅增长。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66亿元,同比增长86.72%,主要是因为煤炭销量和价格的提升。一季度,公司煤炭销量7299.53万吨(YoY+56.99%),平均售价447.69元/吨(YoY+16.32%)。煤炭平均成本316.13元/吨(YoY+21.94%),成本上升幅度于产品价格,导致公司煤炭业务毛利率为29.39%(YoY-9.97pct)。在煤炭业务量价提升的情况下,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71亿元(YoY+43.36%)。 显著提升现金比例,彰显公司投资价值。公司2020-2022年股东回报规划要求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40%且金额不低于40亿元。公司2020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8.83亿元,以公司剔除回购股份后股本96.95亿股为基准,拟向公司股东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8元(含税),共计77.56亿元,分红比例达52.12%(YoY+11.62pct),超出股东回报规划12.12个百分点。以2021年4月29日收盘价11.98元计算,股息率为6.68%。公司坚定实施高分红战略,高股息率彰显投资价值。 投资建议:由于今年煤炭价格持续高位,预计今年煤价中枢有望同比提升。在国家有效调控价,煤炭价格或在长期稳定在绿色区间。我们将公司21-22年净利润由130.02/134.53调整至131.47/133.02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赞(42) | 评论 (18) 2021-05-04 19:07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风 · 月度海外金股 |5月】
【天风研究】2021年5月海外金股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EPS为Wind一致预期)宏观从现代美国基建的规模和结构来看,基建投资对经济整体的拉动效应有限, 更重要是对一些行业的积极影响,如自产比例高的美国制造业(机械、运输设备)。从美国历史上的基建计划来看,基建规模越... 展开全文天风 · 月度海外金股 |5月
【天风研究】2021年5月海外金股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EPS为Wind一致预期) 宏观
从现代美国基建的规模和结构来看,基建投资对经济整体的拉动效应有限, 更重要是对一些行业的积极影响,如自产比例高的美国制造业(机械、运输设备)。
从美国历史上的基建计划来看,基建规模越大,越符合当时产业趋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越明显。基建能否拉动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如果最终落地的拜登基建计划只是投向了传统基建、公共设施,那么对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拉动效应不大。
拜登基建的前提是加税,加税对企业利润和资本开支有一定挤出效应。相比基建带来的刺激,加税和基建的组合对经济总量影响不大,更重要的影响是财富的再分配。
风险提示:基建刺激规模超预期,加税力度超预期,两党分歧超预期
海外
5月海外金股: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是引领中国医药和健康产品供应链转型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和零售药房,2019 年从京东集团拆分独立运营。公司主要业务有零售药房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建立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公司 2017-2019 年收入分别为 56 亿/82 亿/108 亿,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46.4%/31.7%/78.8%,2020 年得益于医药零售自营业务迅速发展,总收入达到 194 亿元。
我们认为京东健康目前的看点有三:
1、从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来看,中国人口持续老龄化,互联网医疗行业属于政策红利期阶段并有望持续,同时疫情加速了行业的渗透。在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的三分天下竞争格局中,京东健康于 2019 年在行业内首先达到盈利,凭借京东集团对自营平台垂直导流的能力,在同行业中优势明显。
2、从核心的医药电商业务来看,首先从行业规模上,处方外流和医药分离趋势将为院外在线医药零售带来新的增量规模。2019 年院外流通比例为32%,外流规模达 5200 亿元。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预计到 2025年,医药零售市场规模 44430 亿元,院外流通比例将达到 52%,外流规模提升到12360亿元。我们对药品线上渗透(20%/18%/16%)和非药品线上渗透情况(15%/14%/13%)进行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测算,假设公司医药电商业务市占率达到30%,公司医药电商收入预计达 1677 亿/1537 亿/1401亿元。其次从京东健康本身来看,我们认为公司能够协同京东集团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通过行业领先的供应链流转效率和服务能力,有望享受增量市场, 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3、从在线医疗业务来看,慢病对处方药的需求稳定且持续,且需要与医生建立长期关系,互联网+慢病可以有效分担门诊压力,优化服务流程。我们认为未来打通慢病患者的全周期产品和服务供应后,公司有望以慢病管理为抓手,在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的同时,反哺医药电商业务。长期来看线上医保政策逐渐放开,商业保险的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未来的突破口。根据Frost&Sullivan,2025 年医疗服务规模将达到 9420 亿元。我们假设京东健康市占率达到 2.5%(2019年为 0.53%),则医疗服务收入有望达 236 亿元。
投资建议&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2 年收入增速为 58%/45%,达 287.90 亿/418.08 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10.77 亿/18.21 亿元。
估值方面,由于在线医疗业务仍在孵化阶段,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SOTP),对在线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业务分别选用 P/S 市销率法估值。对于在线零售药房业务,我们选取与京东健康商业模式和业务构成最为接近的阿里健康作为可比公司,对应 2021 年 P/S 为 15 倍,因此在线零售药房业务板块我们给予京东健康 2021 年 15 倍市销率。由于京东健康的在线医疗业务仍在孵化阶段,因此在线医疗业务板块我们给予京东健康 2021 年 5 倍市销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为 153 港元。
风险提示:1.政策不达预期;2.行业竞争超预期;3.与京东集团利益冲突超预期;4.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传媒
5月海外金股:哔哩哔哩
哔哩哔哩:二次元起家,中国年轻世代聚集的综合视频社区
哔哩哔哩创立于 2009 年 6 月,最早是以 ACG 内容为主的视频弹幕网站, 逐步发展为覆盖生活、游戏、娱乐、动漫、科技和知识等多元文化和兴趣 内容,以 PUGV 为核心、包括 OGV、直播、短视频等全场景的综合视频社区。截至 2020 年四季度,B 站平台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 2.02 亿,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达 20.4%,其中 35 岁以下的“Z+世代”用户占比超过 86%,每 2 位年轻人就有 1 位是 B 站用户。
B 站的护城河是什么?
1)用户:2 亿高活跃、高留存的优质用户群是 B 站的重要优势,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维持较好的活跃度与留存。2)内容:全场景、多元化的优质内容生态是 B 站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的 PUGV 贡献超91%的视频观看量,4Q20 月活跃 UP 主达 190 万,月均视频投稿量 590 万, 经过十余年积累超过 1.2 亿存量内容库,品类持续拓宽加深。3)社区:社区文化是 B 站的内核与最大壁垒,用户通过共同的兴趣建立情感纽带,在 B 站的社区氛围下实现高粘性和互动,4Q20 日均视频观看量达 12 亿,月均总互动量达 47 亿,我们认为 B 站的社区氛围体现的是十多年运营沉淀的代表年轻一代的共同文化与价值观,难以被复制,是 B 站最深的护城河。
B 站的用户空间几何?
随着B 站出圈,核心用户群从 Z 世代拓展到Z+世代, 我们认为当前的用户规模仍有翻倍空间。1)按年龄:B 站在 Z 世代用户的渗透率约 53%,假设 Z 世代渗透率提升至 80%,同时通过逐步渗透更成熟人群将 Z 世代占比从 80%降至 50%-60%,隐含对其他年龄人群的渗透率从约 5%提升至 24%-36%,则用户规模可达 4.1 亿-5.0 亿。2)按城市等级:B 站对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渗透率约 22%,假设一二线用户渗透率提升至 45%,同时通过持续下沉渗透将一二线用户占比从约 45%降至 40%-45%,隐含对三线及以下用户渗透率从 17%提升至 40%-49%,则用户规模可达 4.2 亿-4.7 亿。3)长期空间:B 站目前在中国 9.3 亿视频用户的渗透率为 22%,基于内容视频化趋势及出海潜在空间,用户天花板有望突破 5 亿。
如何看待 B 站的商业化空间?
1)游戏:二次元基因奠定细分品类优势, 未来增长核心取决于丰富且优质的产品供给,预计 2025 年在中国二次元手游市场的份额为 15%-20%(2020 年为 21.5%),对应手游收入 135 亿元-180亿元,长期空间看自研和品类扩张。2)广告:连接品牌与年轻一代的必选阵地,目前单用户广告收入和单位时长广告收入均明显低于可比平台,未来增长将受益于 MAU 增长、广告效率提升、eCPM 及 ad load 增加(目前5%)等,预计广告收入空间可达 200 亿元-500 亿元。3)直播:付费用户与 ARPPU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增长将继续受平台 MAU 扩张、直播渗透率(1Q19 为 11%)及付费提升驱动,预计 2025 年直播收入有望达到 87 亿元-144 亿元,市场份额从 0.7%提升至 2.1%-3.5%。4)大会员:优质内容付费空间广阔,目前大会员规模为 1,450 万,未来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付费率提升(目前 6.7%,长期有望达到 15%-20%),同时 ARPPU 亦有提升空间。5)电商:聚焦 ACG 衍生品,作为 IP 产业链下游长期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 195.4 亿元/282.7 亿元/389.2 亿元,同比增长 63%/45%/38%,Non-GAAP 净亏损为 38.1 亿元/34.7 亿元/22.4 亿元,随着用户规模扩张、经营杠杆增加以及毛利率提升,预计公司将于 2024 年实现盈利。B 站当前市值对应 2021 年 PS 约 13x,单用户估值约 198 美元。考虑公司目前处于用户快速增长阶段,同时基于年轻人视频社区商业化空间可期,综合 PS 估值法和单用户估值法,我们给予 B 站 2021 年目标市值 590 亿美元、4,578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156 美元、1,213 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用户增长放缓,用户活跃度和粘性下降,PUGV 内容生态不稳定,社区氛围变化,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短期亏损扩大,行业竞争加剧, 版权风险,内容监管风险
电子
5月海外金股:中芯国际
事件:公司发布 20Q4 财报,四季度营收9.81亿美元,环比减少9.37%,超过三季报指引上限(qoq-10%~-12%),同比增长16.9%。毛利率18.0%,略低于三季报指引(19%-21%),三季度毛利率24.2%,去年同期23.8%。净利润为2.29 亿美元,同比增加202.1%,环比减少13.2%。21Q1 预期收入环比增加 7%-9%,毛利率为 17%-19%。
点评:中芯国际 2020 年度营收39.07亿美元,净利7.16亿美元,全年公司多项财务指标创历史新高。2020 年虽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积极采取防疫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受益于消费电子、信息通讯等行业需求强劲,芯片用量上涨,晶圆代工行业产能整体紧张,成熟制程需求旺盛,公司全年营收实现增长。在实体清单影响下,公司将加强多元平台开发和布建,并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竞争力。目前晶圆代工行业产能紧张,特别是对成熟制程的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公司成熟产能将持续满载。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公司预计今年资本开支为43 亿美元。
收入方面,公司一季度指引环比增长7%-9%,在半导体行业景气下,传统淡季不淡。一季度以往传统上是淡季,公司逆势增长,体现出需求端的景气。我们预计公司在成熟制程上仍维持满载的状态,同时,公司指引2021年上半年收入 21亿美金,全年中高个位数增长。我们预期在现有产能不扩张,维持高稼动率的情况下,2021年收入增长就能实现指引。
晶圆厂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毛利率略微下滑符合预期。四季度产能利用率 95.5%,自2019Q3 以来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毛利率为18%,相较于前几季度出现了下滑,且考虑到美国管制影响,公司预计 21 年毛利率将处于 10%-20%的中部。我们认为毛利率的下降是因为先进制程设计产能已达15k/月,计提折旧影响,符合预期。
2021年资本开支43亿美金,立足成熟工艺,探索先进工艺。虽受美国管制的不确定影响,但公司资本开支仍然相较往年有较大幅度提升,且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产能建设方面,公司计划21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在实体清单影响下,公司会考虑加强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开发和布建,并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竞争力。我们认为在行业景气度高企,设备许可证申请如果有边际改善,公司收入增长有机会超预期。
投资与建议:
我们看好 5G、AIoT 及国产替代等对公司的长期驱动,成熟制程受益行业景气驱动,我们将 2021/2022/2023 的净利润预测上调3.37/5.63/8.13 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不确定性,供应商受美国出口管制,先进制程发展不及预期,5G 不及预期
建筑
5月海外金股:中国建筑国际
内地+港澳两地拓展,盈利显著优异
公司于1979年在香港成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成为港澳地区龙头企业。2007年开始积极拓展中国内地基建投资业务,形成“港澳承建+国内投资”的双核驱动模式。多年来公司保持高于行业内其他央企的业绩增速, 2011-2019 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18%、17.33%;盈利能力也一直优于同业,2020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 18.10%,归母净利率为 11.20%, 显著高于行业内其他央企的平均水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 2019年底达到 2271 亿港元,订单保障系数为 3.67 倍,多年来始终高于同业, 对未来业绩形成强有力支撑。
我们认为,造成公司业绩高增速、高盈利能力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市场化程度高,管理体制优势明显。公司在高管薪酬、高管持股等方 面市场化程度高,管理层薪酬较高,多年来人均产出高于行业内其他央企的平均水平;公司在央企中管理创新改革比较超前,通过采用“底盘承包责任制”,制定奖项及超额利润奖金来奖励员工,在市场上保持较强竞争力。凭借市场化激励以及管理优势,公司在成本控制上表现突出,销售与管理费用率常年低于行业内其他央企的平均水平,助力盈利水平的提升。
2)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经营模式创新多变。2015 年起,公司加大 PPP 项目的承接力度,由于 PPP 项目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导致公司的资产周转率、ROE 等指标出现明显下降。随着 PPP 项目监管趋严,地方政府也在探索各类新型基建投资模式。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以及国资委对央企提 质增效的理念,公司以提升项目周转率、改善现金流为目标,积极拓展安 置房定向回购(GTR)、工改等短周期项目,现金流回正时间大幅缩短。
3)资金优势明显,未来腾挪空间较大。公司凭借央企和外资的双重背景,具有境内外双通道融资平台,中港两地的资金流通更加灵活。近年来随着内地融资环境的边际改善,公司融资逐渐向人民币资金倾斜。借贷成本较低,资产负债率多年保持在 70%以下,有较好的财务张力。
科技驱动工程高质量发展,内地装配式业务有望快速发展
2020年公司顺应时代发展之必要,提出新战略,通过“技术+投资+承建” 新引擎,依靠科技驱动工程高质量发展。公司科技优势已积累多年,目前强化六大核心技术优势,这些优势对获得优质项目、提高盈利能力、节约资金成本、加快周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公司在装配式建筑、医院和酒店施工方面均有项目落地。同时,随着内地装配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计划采取差异化发展,主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技术,使得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与技术优势。目前公司已和大地产商强强联合,预计 2021 年将有具体项目落地,对业绩形成一定提振。
投资建议
公司质地显著优异,预计短期内继续稳固港澳龙头地位,内地订单结构的 优化有望提升动态回报率和 ROE 水平,未来业绩有望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多年来保持较高分红水平,股利支付率维持在 30%左右,目前股息率为7.02%,且估值处于底部区域。考虑到公司经营结构优化有助于中长期的业 绩增长,我们将 2020-2022 年 EPS 从港币 1.16、1.32、1.44 元/股调整为港币 1.16、1.32、1.49 港元/股,给予公司 2020 年 PE 为 5.46 倍,目标价为5.32 元人民币(对应 6.33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短周期模式拓展不及预期;装配式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外汇风险。
农业
5月海外金股:中粮家佳康
事件:公司发布运营快报,2021年3月集团生猪出栏量27.8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为人民币26.93元/公斤。一季度累计生猪出栏量80.2万头,实现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前净利润约人民币8.49亿元。
出栏量大幅增长,头均盈利仍保持较高水平
3月份公司商品猪均价26.93元/公斤,尽管自1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但公司通过出栏量持续增长,实现了“以量补价”,一季度公司累计出栏量80.2万头,同比大幅增长160.4%。同时,由于公司成本控制得当,尽管饲料等成本有所上涨,但头均盈利水平仍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一季度公司头均盈利约1060元。
养殖效率持续提高,出栏量有望持续扩张
公司通过领先的防控经验和理念,实现了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同时创新考核和激励方式,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得益于非洲猪瘟防控有效、员工激励到位、生产管理精细化,公司养殖效率持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2020年公司养殖分部净利润38.8亿元,头均净利润约1900元,盈利水平领跑行业。截止 2020年底,公司能繁及后备母猪数量上升到29.1万头,同比增加73.9%,为未来出栏量奠定基础。基于公司的产能、资金储备以及扩张计划,我们预计,2021/2022年公司出栏量分别达到400/600万头。
加速食品化转型,产业协同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公司顺应疫情期间消费习惯变化,加大电商和新零售渠道开拓力度,大力推广品牌盒装肉。2020年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43.9%,品牌盒装肉销量同比增长32.2%达3,494.2万盒,日均销量突破9.5万盒。2020年品牌生鲜收入增长39.9%达人民币14.37亿元,品牌生鲜收入占比比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至38.9%。食品化转型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在长期,不仅能够通过产业协同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并平滑业绩波动,并且能够严格保证食品安全,为公司长期成长打造坚实品牌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暂不考虑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预计2021-2022年公司净利润51.5/39.9亿人民币,对应EPS分别为1.58/1.22港元。公司头均盈利水平行业领先,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有望持续提高品牌溢价、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基于此,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5倍PE,则对应目标价为7.9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病风险;猪价不达预期风险;出栏量不达预期风险
石化
5月海外金股:中国海洋石油
2020 年低迷油价情形下,公司业绩表现良好,符合我们之前预期
2020 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54 亿元,净利润250亿元,符合预期。计划年底分红 0.25 港元/股,加上中期分红0.20 港元/股,全年分红累计 0.45 港元/股(201 亿港元),股息率 5.6%。
成本控制表现超预期
公司 2020 年上游完全成本控制在 26.34 美金/桶,同比下降 3.44 美金/桶,创 2011 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 DDA 下降 2.76 美金/桶,我们判断主要得益于增储上产对单位 DDA 的摊薄。操作费用、税也有小幅下降。
增储上产成效卓著
2020 年,公司实现原油天然气总产量 5.28 亿桶,同比+4.3%。原油产量 4.19 亿桶,同比+2.1;其中国内原油产量 2.84 亿桶,同比+6.9%。天然气产量 6322 亿立方英尺,同比大幅+12.6%;其中国内天然气产量4236 亿立方英尺,同比大幅+17.0%。2020 年公司增储成效显著,储量替代率达到 136%,储量寿命持续保持在 10 年以上。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近期油价上行超预期,上调 21/22 年业绩预测至 588/671 亿(原为 453/590),新增 2023 年业绩预测 709 亿元人民币。当前 21/22/23 年 PE5.0/4.4/4.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成本显著上升的风险;国家油价大幅下跌风险;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对技术服务领域产生影响的风险;外资股东流动性风险。
公用环保
5月海外金股:龙源电力
事件:公司发布 2020 年年报,2020 年实现收入 286.67 亿元,同比增长 4.1%;实现归母净利润 47.26 亿元,同比增长 9.3%;单 Q4 实现营业收入 86.81 亿元,同比增长 14.4%;实现归母净利润 8.27 亿元,同比增长 1.6%。
点评
风电业务同比增长 7.5%,带动公司业绩增长截止 2020 年末,公司总装机容量为 2468.1 万千瓦,同比+11.4%;全年新增装机容量 252.4 万千瓦,其中,新增风电装机 227.1 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 25.3 万千瓦,截止 2020 年末,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2230.3 万千瓦,同比+11.3%;全年风电装机利用小时数 2239 小时,同比增长 2.3%。装机容量与利用小时数增长,带动风电发电量增长 7.2%至 436.83 亿千瓦时,风电售量同比+6.4%至 418.19 亿千瓦时,叠加风电平均上网电价增长 1.0%至0.4879 元/千瓦时,公司全年风电售电业务实现营收 204.03 亿元,同比+7.5%,并带动全年业绩增长 9.3%。
营业利润率微降 1.0pct,借款利率降低使财务费用率下降
公司全年营业利润率 35.1%,同比下降 1.0pct,风电/火电/其他板块营业利润率分别为 48.7%/6.9%/-31.6%,分别同比降低 1.2pct/0.4pct/33.4pct,其中,风电业务下降 1.2pct,系维修保养费用增长与计提减值准备;火电业务下降 0.4pct,系售电单价下降及煤炭销售量增长;其他业务下降 33.4pct,系工程业务减少与生物质发电量下降。2020 年财务费用率为 10.8%,同比下降 1.9pct,系公司平均借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响。截止 2020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62.1%,同比增长 0.8pct,系新增负债总额 126.89 亿元所致。
碳中和愿景下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公司装机有望快速增长
风电、光伏等业务属于新能源高景气赛道,公司持续加大投入,2020 年风电项目资本性支出 178.59 亿元,同比增长 46.1%;新增签订风电、光伏开发协议 18.99、32.60 吉瓦,加速新能源赛道布局。母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十四五期间预计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 7000-8000 万千瓦,按照公司承担全集团 40%装机量计算,十四五期间约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 30 吉瓦, 公司 2025 年装机规模有望达约 50 吉瓦,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
碳中和背景下公司装机容量有望持续较快增长,上调业绩预测,预计 21-23 年实现净利润 56.2/67.9/84.4 亿元(调整前 21-22 年为 55.7/65.5 亿元),同比 19%/21%/24%,对应 PE 为 13/1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行的风险;电价下调的风险;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的 风险;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的风险;补贴持续拖欠的风险。
食品饮料
5月海外金股1:农夫山泉
事件:
公司披露2020年财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28.77亿元,同比下降4.76%,实现净利润52.77亿元,同比增长6.63%。其中H2实现营业收入113.32亿元,同比下降3.24%,实现净利润24.13亿元,同比增长16.46%。
疫情背景下包装水刚性凸显,消费场景持续拓展。公司包装水全年实现营收139.66亿元,同比-2.65%,好于公司整体情况,必选消费属性强。分半年度来看,20H1/H2包装水营收同比分别+0.6%和-5.8%,主因旺季7月受南方水灾影响,终端动销受损。分品类来看,疫情加速培育消费者家庭用水场景,大包装水市场表现好。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向消费者宣传健康饮水知识,不断强化家庭用水场景。除家庭场景外,公司也在积极培育泡茶水、母婴水等单品,通过场景和产品的细分,不断夯实包装水板块。
饮料板块内部表现分化,茶饮表现亮眼,新品培育新动能。公司饮料板块下半年环比恢复,全年实现营收89.11亿元,同比-7.9%,其中20H2实现营收44.68亿元,同比+1.18%。分品类来看,板块内部受疫情影响,表现有所分化。茶饮产品全年实现营收30.88亿元,同比-1.6%,20H2同比+10.6%,整体表现优于板块,我们判断与公司茶饮产品消费者认知强有关。功能饮料全年实现营收27.92亿元,同比-26.1%,主因疫情期间学校、运动场所等消费场景缺失有关。果汁方面,全年实现营收19.77亿元,同比-14.5%,下滑或与疫情期间聚餐场景下滑有关。新品方面,公司积极培育东方树叶、TOT碳酸饮料、咖啡产品和NFC果汁,通过新品的持续培育和推广,预计公司21年饮料板块恢复可观。同时,老品方面,公司也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从而保证老品的生命力。
盈利能力改善显著,产品结构提升或是未来盈利提升的主要抓手。公司2020年净利率为22.99%,较19年提升2.44pcts。盈利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毛利率的持续改善。公司2020年毛利率59.05%,同比提升3.63pcts,主因PET成本下降和疫情期间社保减免政策利好所致。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公司销售费用投放亦有所降低,20年销售费用率改善0.12pcts至24.01%,管理费用率维持稳定,由19年的5.73%小幅增至5.77%。展望21年,公司在应对PET成本上升方面或通过提前采购等方式缓解成本压力,但整体毛利水平或随着社保减免等政策影响小幅下滑至正常年份水平。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或维持稳健水平,未来或将通过品项结构调整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平台化特征逐渐显现,业绩增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21年预计公司营收或实现15%-20%区间内增长,我们判断主因消费场景逐步恢复以及新品贡献。我们认为公司的长期增长逻辑在于形成平台化竞争优势,实现品类多元化驱动。平台化公司的特征就是能够具备较强的单品运作能力,而单品能够成功取决于公司的推新能力,更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公司在全产业链布局下,逐渐形成了渠道、品牌和产品等全方位优势,平台化特征逐渐显现。对比可比公司,强品牌、高利润、多品类是农夫山泉渠道的主要优势。而在优秀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公司未来品类的丰富度以及单品的贡献将持续增加,推动业绩稳健增长,天花板不断提高,打开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2020年财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略下调公司预期,预计公司2021-2022营收由295.39/351.19亿元调整为271.48/315.56亿元,同比+18.67%/16.24%,净利润由64.79/79.73亿元调整为60.32/70.91亿元,同比+14.30%/17.55%,EPS分别为0.54/0.63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恶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行为的不确定性,经营业务所需的执照及许可证,食品安全及政策风险等。
5月海外金股2:中国飞鹤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毛利润134.80亿元,同比增长40.3%;实现净利润74.37亿元,同比增长89.0%。其中,非经常性损益27.57亿元,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2020年收购原生态股份价格相对低获得议价收购收益的因素,剔除不可持续性因素,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80亿元,同比增长46.1%,该利润表现符合预期。
2020年公司收购原生态71.26%股份,由于收购原生态,公司议价购买收益17.30亿元,收购后原生态业绩于2020年12月2日起并表,并表后原生态贡献收入0.12亿元,贡献净利润90万元。我们预计原奶价格上涨背景下,公司2021业绩表现将受益于原生态并表因素。
营收增长稳健,婴配粉业务实现营收177亿元,同比增加41%,其他乳制品营收6亿元,同比增加0.3%,营养补充品营收3亿元,同-46.1%。婴配粉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95%,同比增加3.6pct,其中,星飞帆和臻稚有机产品贡献主要增速,同时公司品牌力提升,其他婴配粉亦贡献增速。公司2020年开展了70万场面对面研讨会(较19年增加20万场),截至20年末拥有11万零售网点(较19年末增加约1000个)、2000名线下经销商(较19年末增加约200个),线下销售占比为86.4%,线上销售占比13.6%,同比增加4.9pct,有较大幅度上涨,我们认为线上销售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复购率以及品牌认知度。
在2020年原奶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达到72.5%,同比增加2.5pct。其中婴配粉毛利率74.1%,同比增加1.7pct,其他乳制品毛利率38.5%,同比增加3.8pct,营养补充品毛利率47.6%,同-7.5pct。我们认为超高端婴配粉营收占比的提升是公司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超高端婴配粉业务的毛利率亦有所提升。2020年全年销售费用率28.31%,同比增加0.27pct;管理费用率为6.24%,同比减少0.41pct;财务费用率0.27%,同比减少0.26pct。2020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营业收入为25.2%,同比增加1.8pct。
公司明确发展目标,至2023年,公司税后销售额目标为350亿元;2024-2028年期间,将实现销售额15%的复合增长率,长期增速稳健。我们认为,公司婴配粉业务产品结构高端化,且继续深耕渠道提高单店收入,预计市占率将继续稳步提升。我们认为,2024-2028年增长动力或主要来自于儿童奶粉及成人奶粉。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给出的2023年营收目标,下调21-22年营收增速。预计21-23年公司营收235/292/358亿元,同比增速26%/24%/23%(21-22营收增速前值为32%/31%),由于20年获得原生态议价收购收益,增厚利润,故下调21年利润增速,预计22年公司毛利率有进一步上行空间故上调利润增速,预计21-23年净利润75/95/119亿元,同比增速2%/26%/25%(21-22年净利润增速前值为30%/20%),每股收益0.85、1.06、1.33元。基于估值切换逻辑,给予21年30X估值(原20年估值给予35X),上调目标价至25.5元(根据2021年3月19日汇率为30.4港元),较2021年3月19日收盘价上涨空间为3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奶粉质量安全问题,上线市场拓展、营销效果不及预期,竞争对手采取价格战,南方市场接受度差,二次曲线业务开展不顺利。
新兴产业
5月海外金股:华宝国际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8.54亿元,同比降9.1%;受调味品板块商誉减值4.95亿元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4.18亿元,同比下滑62.4%;不考虑商誉减值情况下,实现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降17.8%,毛利率63.4%,较上年同期降1.3pct,营运利润率36.3%,较上年同期降4.5pct。
1、香精:受疫情影响业绩略有下降,关注HNB用香精落地机遇
报告期内,板块实现营收20.85亿元,同比降3.6%,占总营收的54.1%,仍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实现营运利润12.59亿元,同比降2.2%,EBIT率60.4%,较上年同期增0.9pct。华宝股份为公司旗下主要营运该板块的平台,应对疫情影响,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调结构:1)食用香精方面,设立香精微胶囊团队,研发多种口味的珠型胶囊产品,同时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出应用于大豆蛋白类及休闲湿辣类食品的咸味香精产品;2)日用香精方面,重点关注个人护理、织物洗涤、家居护理、香水香氛等领域,因成功开拓新客户及新产品推出,收入保持较高增长;3)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公司作为我国烟用香精龙头,已经开始持续关注新型烟草的发展态势及业务机会,在深化加热不燃烧领域相关应用技术及产品研究的同时,在雾化电子烟领域的烟油产品也开始实现初步销售,已有客户包括悦刻、YOOZ、MYLE。
2、烟用原料:传统薄片受去库存影响,积极进行HNB原材料产研应用准备
公司该板块由卷烟用再造烟叶和卷烟新材料两大类产品贡献。报告期内,板块实现营收6.22亿元,同比降17.6%,占总营收的16.1%;实现营运利润2.5亿元,同比降19.8%,EBIT率40.2%,较上年同期降1pct。其中:1)再造烟叶方面,烟草行业继续大力消耗烟叶库存,导致再造烟叶需求疲弱;2)卷烟新材料产品以烟用胶囊(爆珠)为主,因海外疫情影响使得烟用胶囊海外销量下滑,公司开始强化特种滤棒和加热不燃烧烟滤棒方面的产研应用;3)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报告期间,公司在加热不燃烧相关原材料的产品研发和工艺研究取得进展并获得专利,同时正在储备在东南亚地区建造专门生产加热不燃烧再造烟叶的工厂,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是业内率先掌握再造烟叶技术的民资企业,在HNB烟草薄片领域已有多项技术及专利储备,并与广东中烟合作。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传统卷烟用烟草薄片技术积累,或将在HNB用原材料相关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3、香原料:H2收入复苏较快,议价能力受疫情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板块实现营收6.39亿元,同比升2.9%,占总营收的16.6%;实现营运利润0.48亿元,同比降41.7%,EBIT率7.5%,较上年同期降5.7pct,主要因疫情影响,产品结构调整,客户缩减成本压力上升,削弱了香原料产品的定价能力。
4、调味品:报告期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大,业绩随疫情渐息或企稳
报告期内,板块实现营收5.03亿元,同比降28.2%,占总营收的13%,营运亏损约4.31亿元,不考虑减值影响,营运利润约0.63亿元。因疫情影响,调味品板块上半年收入大幅下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嘉豪食品业绩开始迅速复苏与反弹,下半年实现营收3.2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香精香料龙头企业,壁垒优势不断凸显,公司有望继续保持收入及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同时随国内HNB政策落地,公司因具有领先的研发优势和优异的产品力,其香精和薄片业务有望率先受益。基于最新年报,我们微调公司21-23年营收为41.27/44.46/48.28(21/22年前值为47.18/51.08)亿元,净利润为12.36/12.64/14.13(21/22年前值为14.58/15.62)亿元;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香精香料龙头优势,且有望受益于国内HNB落地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国际贸易风险、市场发展\新型烟草板块业务不及预期
医药
5月海外金股:四环医药
积极转型,开拓医美新赛道
四环医药是国内特色心脑血管领域制药企业,公司于 2014 年起将业务拓展至医美领域,通过与韩国 Hugel 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其肉毒素产品在国内的独家代理,并于 2020 年实现重磅产品乐提葆在国内的获批上市,根据Hugel 公司年报,2019 年乐提葆全球销售收入达 1.29 亿美金,在韩国市场占有率达 42%,预计产品在国内上市后,对现有肉毒素市场实现加速替代。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4.92 亿元,同比下降 14.33%,归母净利润4.73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已扣除研发开支 7.29 亿元),整体业绩逐步恢复。
肉毒素是快速兴起的热门医疗美容项目之一
根据新氧大数据,肉毒素项目占注射医美比例为 32.67%,同比增长 90.56%。2019 年肉毒素在国内市场规模约 40 亿人民币(规范市场),预计到 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逾 125 亿人民币。目前国内市场仅 4 个获批产品,其中2020 年获批上市的韩国 Hugel 公司乐提葆®具有高纯度、高效果、高品质的特点,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韩国的销量领先,国内认知度亦 较高。在国内的销售推广策略上,乐提葆有望凭借高性价比优势迅速推向 市场。目前公司在医美领域已战略性地建立了直营和代理商团队互相配合的销售模式,截至 2020 年年报,公司合作代理商 40 余家、自有医美销售团队超 60 人,目标覆盖医疗数量 3000 家。在营销推广方面,公司计划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例如新氧、美团、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展开多种方式不断开拓获客渠道,提高用户体验度,强化品牌效应。
推进医美产品引进工作,产品储备丰富
公司推进与韩国 Hugel 及其他国际一线医美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更密切和深入的战略合作,将海内外优质医美产品快速带入国内市场。目前注射用 A 型肉毒素产品乐提葆®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代理 Hugel 的玻尿酸有望在 2021 年获批上市。公司在美国南加州成立医美产品研究院,将海外拥有较高技术壁垒的医美新型技术于公司实验室进行转化,在国内生产,打造四环医美自己的优质医美产品管线。目前有 10 余款医美在研产品,包括胶原蛋白类产品,一代“童颜针”填充剂、二代“少女针”填充剂等可吸收聚酯类产品以及局部改善脂肪容积的溶脂药品,此外还拥有自研产品“童颜水凝” 系列,在研产品储备丰富。
传统业务企稳,布局新领域、新产品
公司药品板块产品涵盖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新陈代谢、肿瘤及抗感 染等国内五大医疗领域,在药品销售领域,公司积极开展存量品种的学术 推广工作,2020 年克林澳®(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适应症获得 NMPA 批准,推动重塑产品市场地位;非 PVC 粉液双室袋系列产品有望广泛使用。创新药研发平台轩竹生物在多个重要靶点布局的创 新药物已有多款进入临床后期阶段,2020 年投后估值达 45 亿元人民币;子公司吉林惠升生物聚焦糖尿病领域,在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GLP-1 类似物、口服 GLP-1 类似物多个高端产品上均有布局。
盈利预测:
预测假设:①医美业务乐提葆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② 非重点监控目录产品收入在克林澳、普扶林、回能以及即将上市的新产品 的销售推动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③重点监控目录产品收入继续下滑。采用分部估值法对公司各版块业务进行估值,我们认为,公司 2021 年市值有望达到 443 亿港币(373 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为 4.68 元港币,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核心药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带 量采购未中标的风险,市场估值波动的风险
房地产
5月海外金股:碧桂园服务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度业绩,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0亿元,YOY+61.7%;实现基本年内净利润27.82亿元,YOY+61.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97.62分,YOY+55.6%。
业绩超出预期,收入结构优化: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0亿元,YOY+61.7%;实现净利润27.82亿元,YOY+61.9%。分业务结构看,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三供一业、城市服务分别实现86.1亿元、17.3亿元、13.7亿元、27.0亿元、8.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9.7%、+100.1%、-3.7%、+78.2%、+1192.5%,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5.2%、11.1%、8.8%、17.3%、5.7%;分业务占营收比重中社区增值服务、三供一业、城市服务占比分别提升2.1pct、1.6pct、5.0pct,而基础物管、非业主增值的占比分别下降4.4pct、6.0pct至55.2%、8.8%;社区增值服务占比首次突破10%,非业主增值服务占比再次回归至10%以内的比重,业务结构更为均衡。
期内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在管面积的增加及相应增值服务、城市服务等业务的增长:1)物业服务业务收入86.1亿元,YOY+49.7%;其中来自碧桂园集团的物管收入为61.95亿元,YOY+42.4%,来自第三方的物管收入为24.12亿元,YOY+72.4%。期内整体物管均价为2.15元/平米/月(其中来自碧桂园集团及第三方的物业均价分别为2.10、2.31元/平米/月),较2019年末提升0.02元/平米/月,提升幅度为1%左右,基础物管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在管面积的增长。期内在管面积3.77亿方,较2019年末增加1亿方,面积增长幅度约为36.5%。2)社区增值服务板块中家装服务、到家服务、传媒服务、增值创新服务、房产经纪服务、园区空间服务等占比分别为13.8%、17.4%、20.2%、30.8%、10.1%、7.6%;提升较为显著的为社区传媒业务及增值创新服务。以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业主户数作为业主平均增值服务消费的表现看,至2020年末,社区增值服务业主平均消费水平约为408.3元/年。3)非业主增值服务由于其咨询服务业务模式的改变,使得整体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下降3.7%。4)城市服务收入在期内增速约1192.5%,主要源于年内通过收购满国及东飞所带来的业务增长。
期内公司实现整体毛利率34.0%,较2019年提升2.3pct:1)基础物管毛利率34.6%,较2019年提升4.1pct,主要源于疫情带来的社保减免等以及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使得人均效能提升,期内公司人均效能达到5687平米/人,较2019年提升469平米/人,使得人均管理面积成本降低;2)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65.1%,较2019年下降1.1pct,主要源于增值创新服务中的低毛利率的商品购销业务增加所致;3)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45.5%,较2019年提升4.5pct,主要源于车位及房屋尾盘的代理销售及租赁服务毛利率较高的业务增加;4)三供一业整体毛利率约为7.7%,较2019年收缩0.9pct,主要为三供一业所管理的设备老旧,年内投入设施维护成本所致;5)城市服务毛利率32.5%,较2019年收缩6.2pct,毛利率的下滑主要为收购的满国及东飞业务毛利率较低所致。期内公司实现净利率17.8%,较2019年基本持平。
规模持续扩张,三大引擎发力:期末公司合约面积约8.21亿方,其中来自碧桂园集团的约5.71亿方,来自第三方的约2.49亿方,占比分别为69.6%、30.4%。期内新增合同1.36亿方,其中来自收并购的约15.6百万方,来自碧桂园集团的约47.7百万方,来自品牌拓展的约72.5百万方,新增合同中来自碧桂园集团的占比有所下降。期末储备面积约4.44亿方,储备面积/在管面积为1.2X,储备面积仍具备对未来面积增长的较大支持度。
投资建议:公司年度业绩超预期,利润率稳增,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基础物管加速拓展,规模持续扩张。由于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内营收增至千亿,且储备面积对未来业绩增长具有较大支持度,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375(前值191.24/256.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62/64.50(前值34.55/48.97)亿元,对应EPS为1.41、2.19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物业费收缴不及预期、人工成本高于预期
非银行金融
5月海外金股:中国财险
投资建议:保单层面车险综合成本率低于98%,财务口径综合成本率94.6%,好于预期,车险综合成本率长期目标控制在98%以内。人保财险具有定价、数据及规模优势,预计车险业务将保持长期盈利且领先行业。一季度数据已初步验证人保的承保盈利性,积极推荐!
一季度综合成本率超市场预期,短期已初步验证承保盈利性。一季度,中国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同比-1.4pct至95.7%,超市场预期。其中,车险的综合成本率94.6%,优于行业平均3个点以上,车险赔付率68.9%,同比+9.5pct;车险费用率25.7%,同比-9.1pct,主要源于车险综合改革带来车险赔付率提高,且去年疫情期间车险的出险率较低所致。我们判断,目前财务口径的综合成本率还未完全反映车险综改的影响,后续可能将逐月提升,但预计全年的综合成本率仍然将保持在98%左右,优于行业。
非车险方面,融资类信保业务较去年大幅好转,年内有望实现盈亏平衡。1)政策型业务综合成本率(农险、大病保险)小幅上升至102.1%,主要受局部区域雪灾和猪瘟赔款影响,导致农险赔付率上升;2)商业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3.2%,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3)融资类信保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54pct.至102.2%,较去年大幅好转(去年同期亏损21亿,今年只亏损3000万),全年目标盈亏平衡。融资类信保业务的敞口总量较年初下降约20%,存量业务(2020年前的业务)的风险敞口将有75%左右在今年出清,25%将在明年出清。公司在加大催收力度,通过追偿的方式,来对冲今年存量业务可能发生的损失,目标实现全年盈亏平衡。
车险综改后,更聚焦盈利性,同时公司内部经营提升。车险综合改革过程中,公司对车险的经营坚持有效益的发展,对新保的每一个保单都有盈利性的评估,亦对车均保费、效益险种的投保率等都有比较细的考核,使得盈利比较好的险种提升幅度比较大。同时,公司在定价能力、数据能力上有优势,定价模型锁定COR情况下实施价费联动,基层经营时会选择比较好的业务去承保。因此,公司整体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客户粘性、经营的持续性。此外,公司的内部经营提升还体现在:1)业务结构改善。家自车保费增速高于行业30pct.,市占率提升1pct.;2)去中介化的自主渠道发展较好。目前公司建立了5万人左右的续保团队,带来的保费在整体保费中的占比约25%,加上传统直销,合计占比约30%,自主渠道加自控渠道合计占比60%-70%,比例还在逐渐上升。3)一季度车险续保率71.5%,同比上升4.2pct.,其中商业险续保率73.8%,同比上升4pct.。
赞(18) | 评论 (6) 2021-05-04 11:10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