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内训学员投资报告之十一:白云机场

孙成刚   / 2017-11-07 22:33 发布

白云机场(600004)投资报告

 

1.      白云机场基本情况

动态PE:18.3,PB:2.06,总股本20.69亿股,总市值:292亿。

 

在中国航空交通体系中,有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十二大干线机场,这是由中国民航总局确定的国家定位。

其中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分别是: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枢纽机场具有地域垄断性。

   

 目前有68家航空公司在白云机场运营,通航的国内航点达到122个,国际及地区航点达到78个,共计通航国内外200个城市和地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

 

白云机场现有三条跑道,138个客机位,45个货机位,一号航站楼总面积52.3万平方米,二号航站楼共63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18年2月投入使用。

 

2.      机场行业简单情况

机场的核心资产是航站楼和跑道。

 

机场的收入=航空性收入+非航空性收入。

航空性收入包括:飞机起降和客货过港等相关的收入,如飞机起降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停场费以及客桥费等,该部分收费由政府定价。

非航空性收入包括:由旅客和商业企业衍生需求产生的业务收入,包括商业店面租赁收入、地面服务收入、广告租赁收入等。


一般而言,航空性收入由政府定价,弹性较小,取决于机场的级别、航线(国际航线收费高于国内航线)、机型(跑道宽度长度),但很稳定。

非航空性收入弹性较大,和机场航站楼的客流量、管理水平、旅客消费力有关。

 

很容易可以理解,机场的收入,不管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都取决于该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

衡量飞机起落架次和旅客吞吐量的指标是:

高峰小时容量:白天7:00-22:00之间,每小时航班起降最大频次。

产能:跑道和航站楼的数量、容量。(航站楼实际运营会超出设计容量)


 

3.      买入逻辑(一):港资近期持续买入

港资近期不断买入,并且买入力度较大。

截至11月1日,港资持股1.29亿股,占总股本6.23%。

单单10月一个月,港资单月买入3900万股,增仓市值为5.4亿左右。

       


                 

 



持股量(万股)

参与者数目

占已发行股份/权证(%)

持股日期

已发行股份/权证(万股)

市场中介者

市场中介者

市场中介者

2017/11/2

206,932

12,910.90

42

6.23

2017/11/1

206,932

12,130.22

42

5.86

2017/10/31

206,932

11,609.16

42

5.61

2017/10/30

206,932

11,238.79

44

5.43

2017/10/27

206,932

10,738.23

44

5.18

2017/10/26

206,932

10,051.32

46

4.85

2017/10/25

206,932

10,069.96

46

4.86

2017/10/24

206,932

9,644.56

46

4.66

2017/10/23

206,932

9,627.00

46

4.65

2017/10/21

206,932

9,604.06

46

4.64

2017/10/20

206,932

9,604.06

46

4.64

2017/10/19

206,932

9,550.10

46

4.61

2017/10/18

206,932

9,483.39

46

4.58

2017/10/17

206,932

9,181.94

45

4.43

2017/10/16

206,932

9,189.12

45

4.44

2017/10/14

206,932

9,133.08

45

4.41

2017/10/13

206,932

9,133.08

45

4.41

2017/10/12

206,932

9,070.54

45

4.38

2017/10/11

206,932

8,914.41

44

4.3

2017/10/10

206,932

8,800.78

43

4.25

2017/10/9

206,932

9,039.93

44

4.36

 

4.        买入逻辑(二):定性——价值重估

我国民航客运量从历史看,稳定增长。其本质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增长,机场客流量增加从而带来业绩稳定增长,几乎是确定性的。


白云机场是我国华南地区航空枢纽,客运量仅次于首都机场、上海机场,排名国内第三,2016年飞机起降43.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为5974万人次,仅比上海机场(浦东)48万架次、6600万人次低10%左右。


机场运营有两种理念,美国的机场好多都破破烂烂,而欧洲的机场则是五彩斑斓,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这是两种不同的机场管理理念决定的:美式机场类似“跑道”,公用事业特征挂帅,政府除了管制航空性收入外还要管制非航收入;欧式机场更强调“商业城”功能,鼓励非航空性收入。

白云机场T2的启用,是扩大商业城功能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原T1的免税面积很小)

上海机场目前830亿市值,白云机场290亿市值。相比较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由于过去几年的贪腐、管理和业绩问题,估值要低不少。

随着我国反腐保持高压常态,原管理层落马、新管理层上任,T2航站楼即将启用等一系列因素,白云机场反腐提效,有望释放盈利能力,从而带来重新估值的机会。

 

5.        买入逻辑(三):定量——业绩增长确定性高,18年业绩与市场有预期差

 

明年T2航站楼启用,带来的确定性业绩增长。主要计算逻辑如下:

白云机场的18年净利润=17年净利润+18年业绩增量

 

而18年业绩增量主要来自:T2带来的航空性收入自然增长+T2非航收入—T2费用支出

 

(1)17年预计净利润:

由于机场各季度营收比较稳定,今年年底前没有其他变量因素,从前三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大致可以预计,全年净利润为15.5-16亿之间。取中值,2017年净利润预计为15.75亿元。

 

(2)T2带来的航空性收入自然增长

T2会改善停机位等航空业务,按照过往10年复合增长13%。

从历年营收增长率,保守预计2018年航空业务带来自然增长2亿。

 

(3)T2非航收入

T2非航收入是白云机场18年预期差的关键点。

非航收入主要由“店铺租赁+免税+广告+停车”收入构成。

具体构成见下表,其中有些数据预计不太准确,后面会逐项分析(摘自雪球丹书铁券整理的表格):


 

(A)已招商铺收入的计算过程如下:(这个表格只核实了云集市、计时休息区、书刊、水果四项,数字都是准确的,其他的还未核实)


以上为特许经营收入,未包含300元/月/平方物业租赁费。未包含物业管理费等。

因此,上述表格合计金额需要再加上300*12*30748=1.1亿元的物业租赁费。

已招商铺收入共计:6.49亿+1.1亿=7.6亿。

 

(B)正在招商收入的计算过程如下:

已招商铺的平效(对机场来说的平效)=7.6亿/3万平=2.5万/平

因此,预计正在招商收入=平效*面积=2.5万/平 * 6000平=1.5亿。

按照当下如此高的平效看,未来T1可能会重新招商,这也是一个潜在爆点。

 

(C)广告收入:

德高广告3.6亿中标。

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德高广告在投标时,他的中标价不是最高的,其他两家投标价远远高于德高的3.6亿。第二点是,德高也是上海机场广告业务的参股方,以后白云机场T2的运营能力可以参照上海机场。

由此可见,超出保底是大概率事件。


(D)入境免税店:

中免中标:T2开启前,T1的入境免税是3244万*39%=0.13亿。

T2开启后,T1的入境免税2356*11=2.59亿,T2的入境免税3533*12=3.88亿,(2.59+3.88)*42%=2.72亿

合计0.13+2.72=2.85亿。


这里是把T1和T2一起计算进去了,主要是因为T1以前每年分给白云机场4000多万(查询自网络),因此要减去这4000万才是增量。

因此,入境免税2.85亿-4000万=2.45亿

 

(E)出境免税店:

中免中标,根据10月10日公告计算的金额,比表格里的预期要少。


因此,预计出境免税店2018年的保底收入为0.58亿*2=1.2亿

 

(F)停车收费:

如表格所述,T2停车收费保守按照T1计算为1亿。

根据上海机场和虹桥火车站的经验来看,停车场都几乎全满的,机场和火车站的停车需求是非常大的,不会因为停车位的增加而分流原T1停车需求。因此保守按照1亿计算。

 

把上面各项相加,我计算出来2018年T2非航收入增量为:

  1. 7.6+1.5+3.6+2.45+1.2+1=17.45亿

这是计算出来最最保守的收入,所有都是按照保底计算的。

白云机场的出入境的保底价还是比较便宜的,特别是出境,不及预期,也是10月11日股价跌幅较大的原因。

招商证券对出境免税不及预期的解释:不同于各免税经销商对首都机场 T2、 T3 免税及白云机场入境免税经营权的激烈争夺,本次 T2 出境招商由于经营资质问题进而造成竞争方缺失,可能是导致招商结果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机场商铺的运营,特别是出入境免税,其实际经营金额是远高于保底价,实际运营肯定是要按照实际营收提成办法计算收入。有投资机构分析认为:从进出境免税店总面积来看,白云机场T2(合计4244平)约为首都T3进出境(1.1万平)的37%,后者免税年销售额约为37亿元。如果达到后者坪效,按此比例,白云T2出入境的免税年销售额将达到14亿元(37×37%),超出现有保底额约5.8亿元(出4.24,入3.95)。

 

所以极大概率,非航收入要超出我计算的这个保底数字的。


(4)T2费用支出

下图是2016年年报的成本分析表:


对照2016年的成本构成,摘录丹书铁券的18年T2新增费用预测(他这个数据有几项不太准),我在后面重新计算核实。如下:


 

(A)折旧费用:

T2航站楼话费136亿,主体工程折旧年限35年,每年新增折旧5亿元左右。

这已经是保守,多算的了。根据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下图),公司预计年新增折旧为4.13亿,再加上初期装修成本,预计5亿。


(B)水电费管理费(丹书铁券的该数据预估偏高):

2016年年报水电费管理费1.85亿。

最近《关于白云机场航站楼水电管理服务费的关联交易公告》中披露,水电管理服务费收取水电费的25%,2016年服务费3756万,3756万*(1+0.25)/0.25=1.88亿,与年报披露的水电费管理费1.85亿相符。

由此,根据该公告披露的数据计算,

2017年预计水电费管理费=3917万*(1+0.25)/0.25=1.96亿

2018年预计水电费管理费=4500万*(1+0.25)/0.25=2.25亿

因此,2018年水电费管理费仅新增3000万元。

 

(C)劳务费与人工成本

我翻阅白云机场2008年以来的年报,查询薪酬支出和员工数量,得到下表

上海机场2016年年报披露,员工6415人,应付薪酬15.2亿,劳务外包支付薪酬3.8亿元。

白云机场2016年年报披露,员工13247,应付薪酬20.5亿,劳务外包支付薪酬0.5亿。

 

通过比较可知,

上海机场的人力服务大量外包,所以员工少、劳务外包薪酬多。白云机场的人力服务大部分自营,所以员工多,劳务外包少。

 

据管理层介绍,T2基本不增加新员工,由T1转过去(本来相比较上海机场和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的员工最多,原来人员冗余,效率不高)。

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管理层所说,不增加新员工,由T1转过去,提高人工效率。那么新增人工费和劳务费就很少。

第二种情况,不增加新员工,但是T2所有人工外包,那么参照上海机场2016年劳务外包3.8亿,那么白云机场T2的劳务外包无论如何肯定超过不了上海浦东机场T1+T2的费用,2018年新增支出薪酬3.8亿封顶。

 

还有从类比看,上海机场浦东机场T2航站楼启用的情况,浦东T2航站楼2008年3月启用。启用前后人工费和劳务费的情况如下:(当时年报未直接披露劳务外包支付薪酬)

2007年,员工5587人,支付薪酬6.97亿,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3.25亿

2008年,员工6440人,支付薪酬6.48亿,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96亿

2009年,员工6636人,支付薪酬8.17亿,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7.28亿

可以看出,2018年3月浦东T2启用当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比07年大幅增加了2.7亿元,应该是T2启用的影响。

而09年比08年只增加了1.3亿元,09年外包人员已经稳定,这个增量大部分应该是购买商品的增量。那么2.7亿-1.3亿=1.4亿,近似等于2008年浦东T2启用后的新增外包劳务费。占07年上海机场员工薪酬6.97亿的20%左右。

那么开始类比,回到白云机场,预计2017年白云机场支出薪酬22亿,18年白云T2航站楼启用后新增劳务费和人工成本=17年成本*20%,大约4.4亿。

综上各个方面的预估,我个人认为丹书铁券的预计有点保守,但就按照4亿计算。


(D)直接成本、其他成本。这块是个不牢靠的计算点。

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估计是指机场服务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设备设施的维保费用等。(不确定)。

从2016年财报看,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同比增加8000万左右。15年的财报,直接成本同比增加2000万,其他成本减少3400万。因此,这两项各预估1亿元,有合理性,也比较保守。

 

(E)财务费用。(不太懂,是否与短债有关)

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发了4期短债。合计35亿。

1月份第一期,10亿,60天。

3月份第二期,15亿,180天。

10月份第三期,5亿,180天。

10月份第四期,5亿,180天。

故根据债券短融资募集说明书的资金缺口16亿,预计2018年财务费用1.5亿。

 

(F)增值税0.5亿(不太懂)。

 

此外,且不说上述各项费用预测是否合理。除折旧外,其他成本构成合计8.3亿左右。已经比与白云机场债券短融资时预计“2018经营活动比2017增加7亿”要多了,说明上面的成本增量预测是很保守的!



 

综上,上述费用相加,5亿+3000万+4亿+1.5亿+1亿+1亿+0.5亿=13.3亿,再保守一点,加上0.7亿的浮动空间。故合计为14亿的新增支出。

 

(5)盈利预测

很保守预测,18年净利润=15.75+(17.45+2-14)*0.75=19.85亿,约20亿。

乐观预测的话,要22-24亿了。

 

按照保守的盈利预测对2018年进行估值:

保守估值,按PE20倍,400亿市值。40%空间,确定性很高。

正常估值,按上海机场23倍PE估值,460亿市值

 

6.      几个问题的解释(摘自丹书铁券,比较认同

(1)T2带来的航空性收入增长是否确定?

目前T1超高负荷服役,T1的设计吞吐量是3500万,T2是4500万,合计8000万。但去年T1已经接近6000万吞吐量。

从t1到远机位将近有20公里的路程。既影响了客户的体验,也影响效率。T2有100个停机位,预计随着t2投入使用,可以争取到更高的起飞时刻,同时提高效率。

目前高峰小时架次批复是71,但实际安排是68-69。一方面也是由于T2不停航工程施工情况下,有安全、服务及运行保障上的压力,给了71的标准,但目前并未批准执行。

另外机场与高速公路不同,高速公路一般经营有限定经营年限,机场是可以永续经营。折旧留下来的现金可以当做自由现金


(2)T2人力为何不会大幅度增长?

T1人员超配; T1吞吐量下降后富余人员转入T2。

科技含量提高,以一个完整的旅客离港流程为例,针对值机、行李托运、证件核对、改签中转、登机和行李追踪等多个环节,均可实现或部分实现自助化。;第三是业务外包。

共用通道,比如大巴服务,线路不调整的情况下,只是会在T2增加售票点和停靠点,司机以及大巴上的服务人员都不用增加。

 

(3)出境免税为何不及预期?有没有提高的空间?

由于目前实际就中免一家有资质,结果与中免进行协商确定出境合同,协商的合同与时间要短,保底金额不如招商预期,也无可厚非,35%的折扣点还可以。最近三年白云机场出境人数复合增长接近2成,明年大概率超过1800万的出境人数(其中T2约1000万),超出保底销售额的可能性极大,这是白云机场的硬实力。


(4)问:机场建设费收入占比不小,是否有取消的风险。

1995年至今,全国所有机场的都获得50%的机场建设费返还。2012年,机场建设费“改名”为民航发展基金,不再明文规定50%返还地方,但执行上未有变化;不同的是,北京机场、广州机场、海口机场在上市之初,便把机场建设费划入上市公司体内。目前全国机场3/4处于常年亏损,取消机场建设费将雪上加霜(这些亏损主要由地方政府担);综观美、英、法、加、日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机场建设费收费标准远高于中国;另外根据民航发展规划,到2030年全国需要新修建1600个机场。根据目前地方财政收入考量,到2030年,取消机场建设基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5)问:T2启用后T1商业租金是否会全面下滑?

我觉得这个担心比较短期。从T2的招标情况看,说明商家在普遍意义上对机场这种特殊的物业的认可。

T1确实整体装修落后了,但是两个候机楼的人流没有本质分别的情况下(国际部分除外),T1的商业地位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我们在招标环节看到了超预期,背后其实是企业治理的提升。这种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可能是中长期的。人们往往容易高估短期影响,但是低估长期影响,我觉得放在这里或许也适用。

T2和T1的关系就像新建的超级综合体与原有商业百货的关系。T2不管是综合布局、还是店面形象都比T1要漂亮。随着T2启用后,T1会重新装修改造,就人流与平效对比来说,t1的商业面积更加有限。T1平效比T2相差一万元,个人认为随着t1改造升级后,平效提升空间更大。

 

7.      安全性

即使退一步,所算的T2业绩无法实现,那么按照目前白云机场的18倍PE估值和业绩成长性,也值目前的价格。按近两年的分红率,每年2%股息,也可以接受。

个人觉得以现在的市场思维和港资买入趋势,极限下跌幅度15%,即股价极限跌到PE15倍。上涨空间乐观可以看到1倍涨幅。值博率很高。

 

8.      投资计划

由于确定性很高,目前已半仓买入,计划逐渐加至满仓。

坚定中长线持有,第一目标价18元,400亿市值。

持续关注机场运营情况,如果T2运营超预期,则要重新修订目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