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伊利到了卖出的时候?

亦战亦退   / 2017-09-08 13:53 发布

伊利到了卖出的时候?

个人分析,仅供参考,如有亏损,概不负责

数据来源:各年报、相关协会、相关统计信息网、网络及新闻


如果说之前几篇对伊利的分析是便不便宜,该不该买进的话,那么这篇就是BB一下伊利贵不贵,该不该卖出。


伊利半年报出炉,最近看到多个机构不停的调高对伊利的估值。从最初的21、22元调整到25、26元,再调整到现在的30、31元。同时,也看到很多朋友似乎已经捂不住自己手中的股票,认为现在是该卖出的时候了,就像手里拿着一颗手雷惶惶不安;其中也不乏一些已经抛售的朋友们。对于伊利目前的情况,本人简单阐述下。



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是乳制品生产和进口大国,乳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三,乳制品进口量居世界首位。根据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分析机构预测到2020年,亚非拉地区仍将是全球乳品消费增长的主引擎,年均复合增速预计为4%,消费增量贡献预计占比为84%。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2022年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国,2016年美国占全球乳制品市场份额21.8%,中国占18%。根据预测,到2022年中国乳制品销售总额将占全球的20.4%,市场规模将达到688.3亿美元,而美国将占20.1%,规模达到667.7亿美元。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将持续增加,2024年预计将达到39.56公斤、奶制品国内总消费预计将达到6303万吨。从乳业中长期发展前景来看,未来几年全球乳品消费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数量与世界人均乳制品消费数量差距较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升级,乳品需求日趋旺盛,人均乳制品消费数也将进一步提升。国外企业及品牌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加快了行业的国际化进程,这将促使国内企业开始主动寻找低要素市场,注重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中国乳制品行业目前已经形成大型企业全国经营、中小企业地区差异化经营的竞争格局,随着我国乳制品产业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淘汰了一批小型乳制品企业,大型优势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多种方式整合行业资源,乳制品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在消费升级的需求驱动下,一些全新品类正在成为未来乳品增长的关键所在,创新型乳品和中高端乳品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作为创新品类的常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料、低温酸奶等备受消费者青睐;远高于液态类乳品市场增速,成为支撑整体液态乳品市场增长的主动力。产品高端化趋势改善了行业的利润率水平,而农村地区成为最大的潜力点。未来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这部分潜力会逐步释放推动行业逐年增长。未来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将更为广阔。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内新的竞争者加入,同时国内白糖、纸类包材采购价格因供需关系趋紧而呈现持续上涨态势,预计毛利水平将持续下降。


艾瑞电商监测数据显示,整体乳品在电商渠道的零售额规模已达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三四线城乡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9%,成为拉动乳品消费规模增长的新引擎。便利店、电商等新兴零售渠道也推动了乳品市场增长,线下实体零售渠道,2017年1~6月液态类乳品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9.4%,增幅快于同期水平。便利店液态类乳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3.2%。新型乳酸菌饮料和酸奶细分市场的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速接近20%。而进口液态奶的增长趋势目前正在放缓,未来的增长率还会继续下降;进口奶都属于高端产品,对国内整体乳业的威胁不大。随着乳品市场的不断细分和细分市场消费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增品类将带动整体乳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国内乳业已进入品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新阶段。



业务简述


伊利的业务构成主要分为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四大产品业务群。2017上半年安慕希、金典、畅轻等重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1%;重点产品收入占比约40%,新品收入占比约7%(新上市了“Joy Day风味发酵乳”、“帕瑞缇芝士酪乳”以及“巧乐兹 绮炫脆层冰淇淋”等多个新品)。伊利收入增长主要来自行业复苏和重点产品业务高增长,通过消费升级、渠道下沉、产品结构调整及创新能力驱动营收增幅较快。分业务看,液体乳、冷饮、奶粉上半年增速分别为12.75%、10.62%、19.95%。安慕希上半年收入增30%、金典增15~20%、低温酸奶增15%。


尼尔森数据显示,伊利奶粉业务同比增长20%,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母婴渠道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5.9%,注册制下通过的配方数量上与蒙牛并列第一。进口产品方面前期势头较猛,主要是信任危机导致。国人对洋品牌向来颇有好感,加上媒体的疯狂讨伐,国产品牌市场被迅速瓜分掉一部分。随着近几年事件逐渐淡化、国内行业情况的改善、加上国家法律法规的加强,代购奶粉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国内乳企正在进一步收复失地。目前伊利的奶粉份额大概在5.4%,为了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伊利加快在海外的奶源布局,主要是出于提升品牌美誉度,争夺国内超高端奶粉市场份额。伊利的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金领冠睿护”在大洋洲生产基地生产下线。通过取得原装进口身份,借助海外资源,获得稳定质量的奶源和较低的成本,这些都是国内奶粉品牌海外投资的原因。随着全球资源、全球创新、全球市场三大体系的推进,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战略协同优势愈加显现。同时,通过注册制能够淘汰一批竞争对手,资源将向优势企业进一步靠拢;通过海外并购扩大产能及保证品质。渠道方面继续深耕细作,品牌方面持续加大投入,近期签约22年冬奥官方乳品合作伙伴,伊利早在05年成为08年奥运会的官方乳品合作伙伴,之后数年品牌价值不断飙升。这次相信也会助力伊利的品牌价值再提升。根据凯度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16日累计,伊利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为78.5%,比上年度提升了1.3个百分点,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逐年增强。总的来说伊利正在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综合竞争优势十分显著,业务上持续向好。



财报看点


看下伊利的17年半年报表,也没什么可说的,网上有很多文章阐述了。对几个我所关心的点做一下梳理。货币资金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短期借款的增加,伊利的账上趴着130多亿,先款后货按道理不应该缺钱,为什么还要继续借钱呢?能想到的理由就是为并购做准备。从之前的几次收购失败来看,伊利在这方面仍然没有放弃,未来还会有并购动作。再看应收账款同比增长也十分迅速,计提后有接近10个亿,按照官方的说法主要是应收直营商超及电商的货款增加,这块还有待继续观察,目前看问题不大,但能看出的是,伊利在线上其实也并不强势。存货方面同比基本持平,细看一下,实际上商品存货下降比较厉害,同比14.99亿元下降至9.78亿元,而原材料则有一定的上涨,同比22.37亿元涨至27.62亿元。动销上看没什么问题,至于预收账款的下滑也并不能说明经销商意愿不强,伊利的市占率有所下滑。原因很多,还需要继续观察。而原材料的上涨也不见得是坏事。对于糖、纸箱等包装辅料未来预期是持续涨价的,提前多储备一些反倒是好事情,这些东西也不怕放。而像大头的原料奶多储备也没什么坏处,根据奶牛的自然属性,进入秋冬季节产奶量会缩小,那么供给不够必然会引起价格上涨,再者,天气凉爽对于储存相对于炎热要更长一些,所以,对于原材料的存货上升不足为虑。整体来看财务报表还是比较健康的,期待三季度及年报的持续表现。



估值水平


从估值上看,之前本人认为伊利当前的合理市值大概应在1500亿元上下,折合每股价值大概为24元左右。市场目前对大白马类股票十分狂热,加上伊利又是MSCI的成分股,又有漂亮50、一带一路等等概念附体,未来市场大概率还会持续推高伊利的价格。当然,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合理价格,只是合理,并不高估,一般来说,创出历史新高后还会有新高,业绩也不差,驱动力明显增强,没有要卖出的理由。对于像伊利这样的消费品公司来说,强大的品牌和可靠的财务业绩常常意味着股票可能会高于估值交易,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乏力阶段,股票或许会被哄抬到不切实际的高价位。至于能推到多高,这个也非常难把握,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评估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也是相当困难的,也没有单一的估值方法能告诉我们公司的全部。本人计划目前不会抛售伊利(除非大幅上涨到不理性的价格),当然也不会继续买进(除非大幅下跌到诱人的价格),计划持有仓位继续捂股。况且其他标的也没有太好的机会,后期持续关注伊利动向。



最后,随时牢记影响估值的四个因素:竞争优势、资本回报率、风险和增长率;这些驱动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果一家公司具有弱竞争、长期成长潜力,同时拥有低资本投资需求、以及合理的风险,那么它的价值就比较突出了。买入相对于未来盈利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并且长期持有才能取得好的收益。




以上就是本人对伊利股份2017年半年报整体分析,不对股票进行推荐,仅供参考。




亦战亦退

2017.09.08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