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漫漫征途说估值(十一):估值简化

都不是   / 2017-07-03 21:49 发布

《漫漫征途说估值》系列前面十个章节基本上把我认为的关于估值比较重要的事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但是仍然有朋友有困惑,说了一大套为什么一看见好多只股票在一起仍然感觉力有不逮呢?

这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投资,就是彻彻底底的做生意嘛,一门生意好坏哪有那么轻易就被看出来,天底下的做生意的好手又有几人呢?那照我们这么说岂不是不能在这市场里愉快的玩耍了?也不是不能,得靠“蒙”。怎么“蒙”呢?“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参次不齐就选B,实在不行就选D。”你看这不就简化了吗?

快到这系列收尾了,今天我们就不再说那些晦涩难懂的了,写点轻松谁都能看懂的,看看在估值为投资决策服务时怎么能提高蒙对的正确率。

生活中关于投资证券经常有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你看,他还是著名经济学家呢,炒股票还赔大钱;隔壁老王智商140,搞股票都快破产了;X总还是大老板呢,亏得脸都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质上就是因为大家都不是投资领域精明的生意人,但是旁观者和其自身都默认了附带投资技能属性。就像出了名之后的投资经理可能也会默认自己自带辨别中医真伪的专家属性,说话哲理性很强的大学教授也可能被大家认为是投资专家一样,不对呀?那大老板做生意的咋会也赔钱呢?你看山西煤老板有几个一个劲儿投煤的,买房子去,大多数老板们最喜欢做的并不是在一个特定领域里搞百年老店,那他们喜欢搞啥?多元化!所以大多数都失败了。

有点扯远了好像,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投资者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芸芸众生的一员,因此尽管读了那么多学习估值的文章,面对险恶的市场和对手盘却依然一头雾水是常态,我们确实不是精明的投资商。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能为此而作出努力,更不代表我们不能抽丝剥茧从众多的估值方法中找到判断价值高低的关键,而这关键就是一桩生意本身。我们当然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几分钟就作出是否有意愿做出投资的决策,但是在运用了前面几章所讲的关于估值的分类、判别、分析、演绎等手段之后,最终我们要把投资决策定位在是否愿意做这样一桩生意上来,也就是把那些我们用前面讲过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作为谈判桌上我们掌握的对手的底牌,最终从容不迫地得到比较理想的生意价格,所以各种估值方法运用的最后就是估值简化,简化为生意谈判桌上的出价,估值高低则简化为一桩生意的好坏。只有这样,前面所写的内容才有了落脚之地,整体逻辑才不会混乱,也只有这样你所做的估值才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没有现实价值基础的胡乱定价。很多时候,我们看一篇分析文章或者研报,前面的信息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唯独到了定价阶段,很多就开始凭空想象了。比如那一年好几个大V们力推的电广传媒,分析文章整整齐齐,前面的内容都是非常鞭辟入里的,只是到了后面的估值结论部分,完全脱离常识和生意本质,导致整个分析成了无根之草。

那么怎么简化呢?每个人其实都在不自觉地使用自己的办法,从信息映射开始,一步步形成最终的判断,但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错误,这些简化有可能会误导大脑中的系统二或者直接引用系统一的结论。

好的生意很少有颠覆常识的,即使有高溢价的出价也是基于可以预期的未来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所以在进行了那么多资料收集、信息分类、财务分析、同行业对比,前景推断,情景演绎之后,最终估值简化就是归于常识,排除风险项,提高正确率。这个常识是我之常识但不一定是你之常识。这一次,就只具体拿我自己的认识来说,抽这样的几个“比方说讲讲。

比方说,主营实打实年净利润低于1亿的公司我一般不投。其实你说有什么确定的道理?也没有。我的理由很简单,你说那些指标我也可以不懂,但是1亿利润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门槛。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家企业上市能圈那么多钱却连一个亿的利润都拿不到,我就简单粗暴的认为你经营管理不行,产品不行,行业不行,行业地位更不行。所以你牛皮吹上天却拿不出银子对我来说也是看不上的。能够豁免的当然也有,比如恒生电子这样突然遭受监管打击而蒙受巨额损失或者你真是某个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比方说,行业前三之外很少投资,前五之外的基本不投。一般来说,重大比赛中,都是前三名才上领奖台的,后面的基本无人过问,股票市场也是一样,凡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最终的大牛基本都是出自行业前几位,后面的想追赶上是很难的。我们看安防市场的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白酒市场的茅台皆是如此。那有没有例外呢?有的,当市场大到只凭少数几家企业根本吃不下的时候,行业地位就会淡化。在基因检测和新能源电池这样新兴而巨大的行业里就非常明显,亿纬锂能和迪安诊断这样的奋斗者都有可能后发先至。

比方说,做生意得做好坚持住的准备。这一点开过饭店的同学一定最有感触,除非是金字招牌,否则前半年一定要熬过来,后面才可能有回头客,生意才能赚钱。好容易估了个值,却不愿意等待去验证那些催化剂和预期的变化,投资的时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要能赚到钱才怪了。要不然散户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概“这股是不是和我有仇啊,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概莫如此。

比方说,面对现实,舍弃不合常理的想象。就还拿电广传媒当例子吧,一家地方国企有线电视公司,资产效率低到没边儿,从事业务除主营外,乱七八糟,你非要说它会孕育出一头创投怪兽,哪来的土壤和基因?折腾好几年还在意淫,这也是没谁了。再说王首富,前段时间断言上海迪斯尼来中国20年不会盈利就是典型的不合常理的想象。上海迪斯尼就是没有独立上市,这要是上市,我就直接秒投了。为啥,就为我特意坐飞机去在太阳底下排那两天队,住的主题酒店以及泼出去的银子。这特么要是不盈利就真的没天理了,你看见那攒动的人头,就知道那是绝对的好生意。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能够在100倍甚至200倍市盈率的高估值下坚持投入资金就是源于不合理的想象,这又牵扯到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这里不展开,会在后面《乌合之众的思考与博弈》系列里具体描写)

比方说,你发现市场上有一大堆股息率高于银行利率很多的公司没人理,那你就必须要开始考虑买入估值的事情了。如果市场里已经没有与银行利率接近的股息率了,而且越来越远,那就随时准备跑路吧,此时靠估值是没法找到值得投资的目标的。

比方说,短期估值也是可以考虑群众情绪的。都说估值难,难就难在市场的构成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巨大的不确定性系统。情绪在关键时刻是会帮助我们估值的。这个是最好简化的,看历任监管层,啥时候被骂成罪人,啥时候估值就可能是很长一段时期的低点。啥时候是估值高点呢?各论坛网友发言数持续增加,各路股神日趋活跃,大面积晒截图,然后捋捋须子说今年就赚50%,业绩太差了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比方说,你发现一件事,全世界都在做,各个国家都把这个领域列入未来重要发展规划,那就不要装模作样地去质疑,你没那么聪明,赶紧去把同类的都找来,三短一长选一长才是正事。真有这样的事情吗?当然有,举个例子,汽车厂商都在投资新能源汽车,各国家都把这个领域当作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还怕各种产能过剩?大街上你见着几辆新能源汽车?放弃你那不切实际的想象吧。顺着这条无比巨大的产业链去找投资标的,你蒙对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这样的“比方说”我还有一些,其实每个投资者都有,很多都是个性化的东西,只是有些合理,有些显得偏执,其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在大概率上避开风险,提高选取盈利标的正确率。比如你的原则是一定在每年盈利低于1亿的企业里挑选,也没有问题,谁也不能嘲笑说你就不能盈利,只是你的风险大了而已。

对于估值的简化而言,有时并不能直接准确的指出答案,但是通过与常识的结合,确实可以帮助你过滤掉一些选项,有时还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详细的行列条件表格,通过判定符合与否来标定,就像上面提到过的 “三短一长选一长”,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设定条件的。

所以,最终,你看,估值就是对投资者的一次大考。按照《漫漫征途说估值》系列的前面十章所写,我们是按照一个特殊的顺序去递进式答题。首先要做的是判断题,哪些概念是从根本上错的,哪些是曾经误导我们的,哪些是需要纠偏的,我们要把它打叉。然后是问答题,考察的是所要使用的那些公式和模型我们是否都能熟练操作和深刻理解。再往后就是填空题了,一家公司所处的时期,对业务发展的预期,你的估值是从哪个角度和时间点切入的等等都需要你亲手一个个填进去。最后,就只剩下选择题了,可供选择的标的已经所剩无几,所有的数字指标几乎都已经从你面前消失,就只剩下你的情绪和你面对的群体的情绪,你的投资素养,你了解的常识,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和那些你一直信赖的原则,这大概就是估值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