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炒作高送转模式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桂浩明   / 2017-04-15 10:38 发布

  自从有沪深股市以来,高送转就一直是投资者最重要的操作题材。虽然参与者都很清楚,这不过是10×2变为2×10的游戏,但多少年来,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当然,在这过程中,送转的标准提高了,过去10送转5就不错了,10送转10是特大利好。而现在,10送转10才是刚起步,最好是10送转30。

  明明知道高送转并不会实质性提高公司的价值,那么为什么还是在市场上受到持续的追捧呢?原因不外乎在很多投资者看来,相对价格比较低的股票,比那些价格相对较高的股票,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一个股票如果从高位通过除权把价格降下来,那就更是会得到众人的青睐。也因为这样,很多人就敢炒新股,因为他们知道,即便炒新被套,但这些新上市的公司,通常会有很强的送转能力,因此也就比较容易解套。多少年来,市场格局有了极大的改变,市场环境也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但是高送转这个题材似乎有着极大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成为股市上的一大奇观。而不少投资者也以此形成了自己的操作模式,就是热衷于操作有高送转题材的股票。这种状况的蔓延,又使得上市公司也都把高送转作为引导股价上涨的重要手段。每到年初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推出分配方案的时候,市场上往往就会出现炒作高送转的高潮。

  当然,这种状况在今年,恐怕是难以延续了。一段时间来,管理层就多次发出不满意高送转的信号,并且将这称之为是“注水式分红”,与此同时则鼓励现金分配。在日前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更是明确强调反对高送转,要求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馈股东,对于有分配能力而不分红的,则要采取措施。此言一出,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那些有高送转题材的股票,以及与高送转关联度较高的新股次新股等,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原先炙手可热的题材,现在人人躲之不及。一些上市公司还紧急修改分配预案,降低送转比例。还有人叹息,在股市行之多年的炒作高送转的操作模式,恐怕是玩不下去了。

  的确,从现在的监管思路来看,对于制造题材以诱导行情,进行价格投机的行为,是要严厉打击的。从前期反对“忽悠式重组”到现在的批评“10送30全世界罕见”,贯穿的就是这样的精神。虽然说,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与公积金转增等都是企业的内部事务,由其股东决定,政府部门不应该干涉。但是结合当前的现状,面对确实存在的一些企业利用高送转为诱饵,干预股价等不法行为,对于高送转加强监管就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特别是一些业绩不佳的企业,也不顾实际地搞高送转,其行为不但存在误导投资者的嫌疑,还存在配合“庄家”操纵市场的可能。现在,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部门,对于搞高送转的公司连续发出问询函,要求陈述高送转的理由,这对于抑制非理性的高送转行情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它也预示着,此刻投资者如果还是沉湎于高送转,不能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认识上市公司,并且以此来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那么很可能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格局。在本周,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例子,在投资模式上,也是要讲与时俱进的。有些模式长期不变,但不等于说就能够永远不变。而现在,至少他们已经可以体会到,炒作高送转这种模式,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当然,投资模式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也不能绝对说都是不合理的,作为一种题材,它依然可能受到关注。但是,作为市场最主要盈利模式的这一页,应该是要翻过去了。因此,投资者理当及时调整思路,尽快适应市场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