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市场波幅创25年新低,如何应对涨价概念股?

孙成刚   / 2017-03-08 19:43 发布

很多粉丝对涨价概念股充满足够兴趣,但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最近的问答环节,有不少粉丝都提到了一些产品正在涨价的周期概念股,并对其估值偏低感到不解。其实,涨价概念股的炒作是比较难的。


2007年的时候,我曾有一次漂亮的战役,就是重磅出击产品大幅度涨价的鑫富药业。《亿元之路》一书收录了当初写的投资计划书的部分内容,最近有粉丝希望看到完整内容,我就在微博上发了出来,这里不细述。


2007年的那次出击,鑫富药业的两个涨停板是我打出来的。随后一个多月股价就翻番了,又过了两个月,股价又涨一倍。如果节奏能踏准,三个月的时间就会有200%的利润、半年之内则有500%的利润。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其公司主导产品泛酸钙的价格从每吨4万元逐渐涨到20万元。而当时市场尚未充分消化其涨价带来的利润暴增,还没有任何机构出具研究报告。结果,当利润逐渐释放的时候,股票就进入了大牛市。


在鑫富药业之后,到2008年初之前,我还先后炒过华峰氨纶、澳洋科技、广济药业乃至八一钢铁等股票。不过,到八一钢铁的时候,价格就已经不那么强势了。


现在回想,能有那样的巨额利润,可能与牛市环境有关,更主要的则是因为市场投资者还比较傻,韭菜的素质太低,所以才会去追捧涨价概念股。


2015年9月的时候,根据生猪价格走势情况,我曾推测温氏股份2016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可能达到30亿元,对应于每股收益将达到0.9-1.0元。如果市场误以为它全年每股收益会有4.0元,则股价理论来说应该在60元以上——15倍的PE并不高吧?所以,在大华农换股吸收合并停牌之前,我们买了不少。


两个月后,温氏股份复牌,股价开盘后瞬间冲高75元,随后就快速跌破60元封死跌停。稍微犹豫了一下,持仓的部分没有卖完,次日也只能在60元以下卖掉。后来,股价在50多元的时候还买过,但是怎么也想不到,一季报出来,每股收益0.85元,但股价却再也没有超过50元,后来每股收益真的超过3元,而股价就长期徘徊于除权后的35元上下,是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养殖股。


10年时间,市场早已翻天覆地。去年以来,很多产品涨价明显,包括最早的维生素和染料,到其后的煤炭、钢铁,再到后来的造纸、水泥、化工品,产品涨价带来的公司业绩复苏非常明显,有的产品价格甚至长期居于高位。但市场早已没有了兴奋劲儿。甚至于最近涨价幅度很大的钴和稀土,相对应的公司股价也没什么太大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者变得成熟而理性,韭菜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对涨价概念股也逐渐找到了应对之策。


一般来说,市场中的涨价概念股包括如下几类,应对方式各不相同。


第一,由于同行业其它公司不利因素而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是一过式的,没有投资价值,只有瞬时炒作价值。比如,行业内大厂检修、出事故或其它原因停产,由此导致的供给不足,市场价格会短暂快速上涨。此时,看起来对其他企业有利,不过多数企业的产品会按照原有订单执行,其实受益很少。即便有部分产品会随行就市,但销售量很少。所以,这样的消息,对股价是不会有实质影响的。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消息就冲进去,套住的概率会很大。


第二,供过于求行业的复苏性涨价。国内绝大多数行业是出于充分竞争状态的,在互相压价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最终,很多小企业出局,剩下的企业开始整合资源,逐渐提价,享受一段时间的寡占利润。这样的行业和公司,市场会给予两种应对:


1、如果此前股价跌幅非常大,公司估值非常低,则提价意味着行业基本面好转,股价往往会有一定的反应,上涨会持续一段时间,修复原有估值后,市场给其定价会在市场平均水平偏下的位置。比如,去年以来的造纸、水泥、有色等公司,全行业复苏,企业利润提高,但各公司的估值只是有所修补,虽然股价涨幅稍大一些,但估值仍处于较低的位置。市场对它们的兴趣并不大。


2、如果此前股价虽然跌幅大,但估值并不低,显示出投资者对未来有一定憧憬,那么,行业涨价之后,股价表现往往平平。比如去年以来的煤炭、稀土和部分小金属,这一轮涨价它们基本就没有啥表现。


第三,成本推动下的涨价。不管什么行业,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提价等因素造成的成本上升,以至于企业必须要涨价才能维生,市场的反应也往往是漠然的。事实上,如果原料涨价,企业本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如果没有办法降成本而只有提价,能带来的利润增长其实并不明显。对此类涨价,可直接无视。相反,一些受损的企业,可能股价反而会下跌。


前述三种情况,股价之所以没什么表现,主要还是由于投资者眼光看得更长远一些:假设现在涨价,它是否可持续呢?未来会不会再降价?如果进入降价周期,业绩又会如何?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市场给出的应对之策便是估值的逐渐降低,有时候甚至会低得出人意料。比如,这几年的银行股,虽然业绩在增长,但投资者一直担心不良贷款会增加,于是,其PE就从此前的20倍降低到15倍再到10倍一直到5倍。回头看看一些涨价概念股,包括前面说的温氏股份,动态市盈率就是在不断下降而股价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