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从曹德旺美国设厂看中国制造业困局的破解趋势

孙成刚   / 2016-12-22 18:38 发布

曹德旺在美国开设工厂,并不只是因为美国的制造成本低,而更多考虑的可能还是……


曹德旺在美国开设工厂,并不只是因为美国的制造成本低,而更多考虑的可能还是长途运输的成本问题。因为,美国工厂是给通用汽车供货的,如果在中国大陆生产出来再出口到美国,成本未免高得无法接受。


所以,不能以福耀玻璃在美国有工厂,就认为其制造业成本比中国低。曹先生自己说,美国的蓝领工人的成本是中国工人的8倍、白领则是中国的2倍以上。但是,他又说中国房地产商给建筑工人的工资太高了,日薪400元还不交保险,云云。可是,退回15年,怎么不说中国建筑工人的日薪还不到100元呢?


如果再退回15年,香港的卡车司机曾流行过在关内包二奶,而且由此形成了所谓的“二奶村”。因为那时候香港司机的年收入超过20万元。甚至于2008年的时候我还曾写过一篇文章对比,澳洲的女卡车司机年收入相当于人民币50万元。而同时期,中国的卡车司机年薪不过几万元。但15年后,中国的重卡司机年收入维持在15-30万元之间,中间值是20万元。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工人待遇上去了,香港人的薪资却维持在原位没什么变化,于是,二奶村过时了……


过去15年,中国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待遇出现了较大增长。记得我刚到上海的时候,招募员工的保底工资还不到500元。20年后,上海的最低工资提高到2190元。与此同时,员工素质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在上海的写字楼里是基本找不到工作的(销售与经纪除外)。甚至于保姆的学历都已经悄然提高到了高中毕业的水平。这不是企业自主提高了,而是因为低学历的那一代人已经逐渐退出体力劳动的舞台了。新的就业力量,受教育的水平整体是提高了的。


即便如此,中国劳动者的待遇在世界上仍并不高——如果与欧美日去比较的话,大学本科学历的年收入至少应该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是合理的。这最起码表明,类似于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仍然在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高额奉献。企业利润、捐助收入,既有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与低廉劳动力的风险有关。


可是,企业家们已经叫苦不迭了——按照张五常的说法,中国的劳动法“过分”保护了劳动者权益,以至于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而曹德旺则喊出了很多民营企业家内心的话:税费太高了!劳动者薪酬和税费,似乎成了扼杀中国制造的罪魁祸首。


不过,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则不这么认为,按照他们提到的数据,2012—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接近3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2.8%,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3.4%。如果说企业所得税率25%是高的吧,世界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126个国家标准税率平均为23.7%。增值税高?实行增值税国家标准税率平均为15.7%,欧盟国家增值税标准税率平均为21.6%。


我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国家财政收入与GDP的比值,最近几年确实在上升。如下图:




相比1994-199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0-11%的低位,2015年已经回到22.2%的高位。不过,相比历史数据,这个水平远非最高的。1980年之前的29年,这个比值一直是大于25%的,平均值逾28%。1980-1986年降低到20%。1987年之后低于20%并持续到1997年。2010年之后回升到20%以上。应该说,1987年之前,国家的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浓厚,财政收入占比高可以理解。但没有人敢说我们的财政收入就应该维持在1994-1997年那样的低水平。


1999年之后,土地市场逐渐形成,土地出让金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费提高,是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以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项累加,1995年到2001年,占GDP的比重稳定在6-7%之间。其后逐渐上升,2006年就达到9.89%的水平。此后的10年就稳定在这个水平,10年均值为9.91%,2015年为10.03%。所以,最起码从宏观来看,增值税等来自于企业的税负,在过去10年是保持稳定的。




所以,有些事情不能光听一面之词。比如周天勇教授说中国的“死亡税率”,把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全都算进去,甚至于把彩票收入也算进去,然后得出一个看起来很吓人的数字。可是,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是要花出去的,最起码2015年的3万多亿元土地出让收入账面上就全花出去了用于土地平整和拆迁补偿,还出现了70亿元的赤子。至于彩票收入,能那么算账么?


说了这么多,我想能证明一个道理:在当下的中国,对企业减税是不太容易发生的事情,说什么增值税降低或者取消而只实行所得税,只是看起来很美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在刚刚全面营改增之后再去动税负。同样道理,劳动者报酬的降低也是没有可能的事情,而只会继续提高。


中国的制造业,就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困境。税不会降、薪酬还要涨、土地价格很高、物流成本在上升、还要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那么,企业家怎么办?中国制造业怎么办?


要活下去,总是有出路的。首先就是想尽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而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比如,机器人的使用替代部分人工,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高效物流系统的使用和网络平台的运用,可以提高效率;技术革新可以降低原料使用量;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且降低产品成本。


对制造类企业而言,企业生产无非是两大要素:产品和市场。创新可以使得产品质量提高、性能改善、成本降低。开脱市场,需要在产品基础上有人的主动工作。两者都不行,那就不要从事制造业!


我相信不少人都有一种感觉:好像身边的小制造企业越来越难过,倒闭的、改行的比比皆是。我们能接触的每个人似乎都在抱怨生意难做、日子难过。渐渐的,我们的身边便充斥着悲观的论调。可是,每个人也都还在活着,有的企业似乎活得还不错——比如华为、BAT、小米、顺丰、海底捞、中石化、中国移动,还有很多企业的日子似乎还不错。问题是,你身边有人在这些企业里工作吗?


其实,即便是有人在里面工作,日子也不是好得一塌糊涂。过去15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有一种变化是在渐进式发生的,很多人不注意而已。比如说,水泥行业,你还能找到多少小作坊式的企业?2000年,中国水泥产量不足6亿吨,当时前10大企业的生产量占比还不到8%。2015年产量超过23亿吨,前10大企业占比已经超过52%。水泥企业前百强的生产规模都超过150万吨。此时,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年产几十万吨的小企业?


水泥产业的变化,是中国制造业的影子。但水泥不是唯一的。比如,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过去20年早已经在走规模化的路子了。只是,在非消费品行业,从水泥开始,造纸行业紧随其后,印染行业跟随,化工行业也受到影响。渐渐的,就连铁矿、稀土、煤矿等行业也开始出现了小企业消亡而集中度提高的现象。在制造业,小作坊式的生产日渐式微。寡头垄断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共性。如果你做不到行业前列,就很难有好的机会:市场,成本,利润,甚至于政府的照顾。


我一位同乡2002年前后进入上海,从事化工品生产,为立邦等大企业提供油漆原料。15年下来,企业从当初数百万元的营业额做到了18亿元的营收。而此时,他周边原有的那些小伙伴已经全数消失了,他已经做到了行业内的全国第二名。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的第十名是谁,因为前三家就占据了全国8成的市场份额。


那些小企业跑那里去了?他说,去年以来,上海市各郊县抓了很多“企业家”。如果你未经处理排放污泥超过3吨,则要抓人判刑的。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凡是不达标且排放超过一定额度的,一律抓人判刑。这是国家环保部统一部署的全国性行动!这一下子,整个区域内的污染企业几乎全面停工。同乡自称,企业能活到今天,归根结底就是舍得在环保上投入,否则早就死了。


另一位同乡在上海从事物流行业。交通部新规出台后,亏损了一段时间,现在日子全面好转了。为什么呢?因为新规出台后,各地交警上路抓超载,凡是超重、超高、超长的,不只是抓住罚款,而且要让你在当地雇人卸货,成本立即大增。更重要的是,凡是被罚,同时记3分。记分的杀伤力远超罚款,几乎所有物流企业立马就老实了,再也没有敢超载上路了,否则司机要罢工的——年收入20万的司机,如果记分超量不能上路,损失可想而知。


这两件事情都告诉我们:中国如今不惜代价要治理环境,很多制造业企业宁缺勿滥,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是单纯招商了,有污染的企业是不要的。而整治超载,意味着物流成本上升20-30%,但仍然坚决执法。这跟以前相比是明显不同的。因为道理很简单:治理了那些污染的,给好企业腾出了发展空间;治理了超载的,给重卡、公路、物流等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利好。


如此趋势,就是所谓“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商品价格会上涨,企业运营成本会上升,小企业会倒掉,大企业会逐渐成长起来。要么创新、活下去,否则死。如果创新,还必须扩大规模,实现寡占,否则,要么被吞并,要么死掉。创新、寡占,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看到这里,很多人的悲观会再加一层。因为这意味着你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等朋友的小作坊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倒闭掉。也意味着今后你身边的年轻人毕业之后,绝对不可能靠小本经营从事小规模的制造业。你想搞一个10万吨的小水泥?就算有钱也不行。你学了一点化工知识想搞一个年营业额100万元的小企业,门也没有。


那怎么办呢?我们几乎没有别的选择。第一,等待。结构调整的过程是漫长的、痛苦的,很多人会看不到希望,但前途其实是光明的。第二,创新。得用学到的东西,想尽千方百计跟别人不一样,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还是其他。第三,依附于大企业,逐渐寻求独立之路。要么你将来崛起吞并掉现有的大企业,要么你将来壮大了,让那个企业倒闭。创新而寡占,这是唯一的路径。


回到股市投资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如果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则我们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就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中等以上企业,如果这样的企业有发展潜力,能靠创新而实现寡占,则它的未来是美好的。又或者,如果它能靠创新而变得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它的未来也会是美好的。前者,如格力;后者,如茅台。它们此前的成长路径,有谁能够模仿到?找到它,就成功了一半。


扬韬组合

扬韬国庆组合今日上涨0.27%,目前持仓50%。当前持仓股票名单为:中国平安,国泰君安,南京银行,贵阳银行,海螺水泥,上汽集团,国投电力,贵州茅台,中化国际,武钢股份。组合指数:3140.64。计划继续持股,设定止损点为上证指数3100点收盘破位。




扬韬调查


昨天的调查,最大选项是看好国企改革概念股的,其次是大盘蓝筹股、小市值个股。看好垃圾股和创业板股票的人最少。这种调查,究竟是正着看呢还是反着看呢?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今天开始,我增加一些年度总结和展望的调查,欢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