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乌合之众的思考与博弈(17):从苏黎世保险前CEO自杀想到随机性

都不是   / 2016-06-01 00:31 发布

本来是准备修改下旧文,续着《拔牙之痛》写光线传媒的分析,涨的无厘头,就不写了,什么时候大跌再分析这个。

看到苏黎世保险前CEO马丁·塞恩自杀身亡,导火索之一是中国天津港爆炸案导致的损失令该保险公司蒙受巨大亏损,再看到今天大涨,各财经论坛大V纷纷站出来,声嘶力竭,截图力证自己推荐过涨停板,各大直播间就更不用说了,肯定自我吹嘘的一大片,由此突然想到了随机性问题。这个可能比分析个公司有意思,也更重要。

随机性是很有意思的课题,尤其是在A股市场里中满了游走于随机性周围的傻瓜的情况下。这段时间的各类新闻很多与随机性有关。比如上面提到的自杀事件,谁能想到天津港的一次失火竟然最终震惊世界,其波及范围竟然间接导致了马丁·塞恩自杀。而任泽平这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则是朝令夕改,绝口不提20%的事,而改成休养生息了。谁能想到,几天前还被股民捧上天的任博士,转眼就成为坊间嬉笑怒骂的对象,大有赶超大宵哥之势,成为网民嘲笑的二货,而原本他是个受人敬仰的学霸啊。仔细寻找根源,不是股民嘲笑了他,是随机性嘲笑了他。你仗着我撑腰,满口胡说八道,以为自己就是我(随机性)化身,当然要踢一脚让你老实一下。

其实太阳底下就没有什么新鲜事,从前的股评家们,带头大哥777,如今换成了任泽平和各大直播间的大V们,大家都站在随机分布的某一段时间点上,以为自己掌握了命运之匙,其实是幸运女神光顾了他们,等到受众们由犹疑转为坚信不疑,“网络股神”一呼百应,名利双收,出书的出书,开私募的开私募,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幸运女神飘然而去。几年后,风云流散,又是一波大V崛起,韭菜也是割了一茬又一茬。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是随机性在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发现这样的规律:买基金略过去年业绩最好的,挑去年业绩欠佳的买胜率更大。所以。我认为大V们出名后出书是聪明的,多少应该是懂得些概率、随机性知识的,见好就收,既不触犯法律,又能扬名立万,还可以系列著书卖钱。而出名后搞私募的就惨了,想也知道,一赢九输,凭啥是你赢?绝大部分最终都被打下尘埃,不得翻身,继续混迹于论坛,余下的胜者是极少数,其中大多数还属于存活者偏差。正如我们在历史课上曾听到的,某个具体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但类似的抽象历史人物出现则是必然的。

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始终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要正确认识随机因素的影响,保持开放、阳光的心态,随时检视自己的决策。对外界的意见,就算是再大的意见领袖也要进行思辨,批判的接受。在这方面我认为做的最好的是索罗斯和巴菲特。索罗斯自己写了本《金融炼金术》,晦涩难懂,但是字里行间对于随机性的认识是深刻的,他随时准备认错,从不夸大自己的预判,从哲学层面进行了反思。他的一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几乎都是通过概率和随机性波动来获得巨大收益的。巴菲特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时间,来理解随机性。通过时间来消除随机性的各种短期变量的干扰,从长期持有的方法入手,最大限度消除随机性影响,即使他与对冲基金经理订立关于指数的赌约,也会把时间拉的很长,使自己获利的概率增大。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的成就是长久而持续的,而绝不是昙花一现。而很多曾经名噪一时的投资者都归于沉寂,则仅仅是因为他们机缘巧合,恰好享受了一段好时光而不自知。

如此说来,我们在做的岂不是无用功?难道一切都是随机性在主导?当然不是,只是我们需要知道,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不断受到不同变量扰动的混沌系统去做有关于钱的决策与判断时,要关注大变量带来的风险,轻易不做决策,同时可以把预判的时间周期拉长,时间自然会排除一些非理性的扰动,同时,对概率和随机性的了解和认识越多,对我们的投资越有帮助。所以平时我们在心里做做预测,看着大V们吹吹牛是可以的,但是尽量不要听了几个意见就急急的杀进杀出,跟着瞎忙就真的输了,一年到头下来就只剩下一打交割单,再好的时光你也享受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