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投资市场里面的种种常见不专业认识
彭商强与证券物理学 / 2016-03-26 10:07 发布
表面上看我们的金融市场越来越专业化,参与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实际上在很多细微之处却表现得并不那么专业,兴许这也是很多人跨专业后的必然后遗症吧,而正是这些细小之处有时会成为误导投资者的大问题。就国内股票市场领域而言,就一直存在很多业内几乎已成共识的不专业甚至完全错误的现象:1. 开户人数。国内股市开户人数一直由中登公司每周对外发布,去年第三季度以前一直分别发布沪深两市的开户数,于是“沪深开户数”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业内看成中国股民人数,很显然实际人数需要除以2,中登公司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3季度后开始以开户人数替代以前的开户数,如今查询到的便是实实在在的中国股民人数,最新数据刚刚突破一亿人,而非以前的2亿人。
2. 股市市值与股民盈亏关系。大盘指数反映市场总市值,总市值的增减代表全体持股者账面财富而绝非实际财富的增减,业内却普遍将二者混为一谈:某天大盘下跌5%,市场总市值减少3万亿,于是分析家们便认为一亿股民平均每人损失了3万元,这是极端错误的观点,因为市场的下跌只是部分持股者按照市场价不计成本减持的结果,账面价值的降低并没有传递到其它持股者,只有已经减持的人才兑现了这部分“损失”,对尚未减持的人来说没有丝毫关系。换句话说,大盘的涨跌可以得出市场总市值的增减,也可以认为持股者市值增减了多少,就是不能在持股者实际卖出前去具体换算成每个持股者盈亏了多少,何况如果每位持股者都真正去卖出兑现的话,恐怕损失也远不是那个数据了。
3. 股票除权缺口。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时常会给股东们带来福利,那就是分红。中国股市常见的分红有两种,一是分配现金红利,二是以送股或配股的形式扩大股本。不管以何种方式分配,其股票总市值都不会改变,每次分配后对股票价格都会进行除权处理,于是在K线图上必然留下一个巨大的向下跳空缺口,称为除权缺口。几乎所有的股评家都不知道应该对除权缺口进行复权处理而使K线图恢复连续,反而在各大媒体点评走势时都以“逢缺必补”的思维一厢情愿地认为该缺口将对股价形成巨大吸引力,股价必然对缺口进行填权而上涨,而实际上国内股市的人为炒作决定了大多数时候均恰恰相反,大比例送股以前的爆炒往往在除权后因股价显得更“便宜”而进入大肆派发出货阶段。
金融市场是个不创造新价值的场所,它只是一个财富二次分配的地方,有人盈利必然有人亏损,每个参与者都不能奢望市场能让所有人赚钱,鱼目混珠、烟雾弹密布其中,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几乎全是假象,只有紧跟市场资金流方向,方能从中获取因他人反复犯错导致亏损带来的财富转移,这就是投资者的“收益”。目前大盘运行至5178-3684高点连线的趋势压制区域,也符合我们之前认为3000点存在较大阻力的预测,经过适当调整后突破3000点并不难,真正的大阻力在3200点,今年的吃饭行情仍将继续艰难地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