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聚焦10个万亿级新兴产业赛道

黑郁金香   / 07月23日 04:22 发布

未来已来!聚焦10个万亿级新兴产业赛道(二)(附名单)

第6名:低空经济/通用航空

低空经济作为空域资源开发和现代航空产业的重要延伸,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低空经济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空中出租车等多元应用,未来空间广阔。

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成为继高铁和高速公路之后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

随着空域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完善、无人驾驶技术进步及运营模式创新,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提速。

当前,低空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率先探索应用,通用航空在工业巡检、农业植保、旅游观光等领域市场需求快速释放。

政策上,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规划和扶持政策,推动低空开放试点和产业链完善。

未来5~10年,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万亿级新赛道,引领交通出行、现代服务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升级。

代表性公司。亿嘉和、科翔股份、华鑫股份、航发动力、中航飞机、三一重工、东方电气、英威腾、华脉科技、九洲电气、锐科激光、海星股份、银轮股份、长鹰信质、宏达电子、天圣制药、航发科技、华鹏飞、长春一东等。

第5名:新型储能(固态电池等)

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特别是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具备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寿命长等优势,有望逐步替代传统锂电池。

根据中电联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亿千瓦以上,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预计在25%以上。

固态电池方面,得益于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2025年前后有望率先在高端电动车和储能领域实现商业化,长期市场空间可达数千亿元。

政策上,“双碳”目标和各地新能源规划持续加码新型储能建设,推动产业链升级。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和分布式储能需求增长,未来5~10年新型储能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成为保障电网安全、推动能源低碳化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力量。

代表性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赣锋锂业、天赐材料、璞泰来、阳光电源、中科电气、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派能科技、星恒电源、科达制造、德方纳米、宏发股份、孚能科技、欣旺达、恩捷股份、上海洗霸等。

第4名: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作为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人形机器人以其灵活的结构和类人交互能力,广泛应用于服务、医疗、教育、制造等多领域,具身智能则赋予机器人感知、理解和自主决策能力,提升其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力。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在20%以上。

随着传感器技术、动力学控制、AI算法和材料科学的突破,机器人从简单机械臂向智能化、协作化方向快速演进。

中国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特别是在养老陪护、物流分拣、特殊环境作业等场景。

未来5~10年,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将加速产业化,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和服务业转型,成为智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公司。优必选、拓斯达、海尔智家、埃斯顿、埃夫特、汇川技术、拓邦股份、新松机器人、科沃斯、奥普光电、银轮股份、佳创视讯、华兴源创、航发动力、汇顶科技等。

第3名:商业航天

商业航天作为推动航天产业多元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发射成本显著下降和卫星技术进步,商业航天正从传统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空间站建设、空间旅游等多个领域。

国际航天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中国作为航天大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商业航天政策环境优化,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火箭发射、卫星互联网、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特别是低轨卫星星座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5至10年,商业航天将加速产业链完善和生态构建,推动航天技术普及应用,助力国防安全、通信网络、地球观测和深空探测等多领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代表性公司。航天动力、航天电子、航发动力、中航飞机、中航光电、星网宇达、振芯科技、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国睿科技、航天通信、长春一东、凯龙高科、锐科激光、银轮股份、广信材料、华脉科技等。

第2名:高级别自动驾驶

高级别自动驾驶作为智能交通和未来出行的重要突破口,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车联网和5G通信的快速进步,高级别自动驾驶正逐步从辅助驾驶向完全无人驾驶演进。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高级别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在25%以上。

中国在政策推动、技术研发和测试验证方面加速布局,多个城市开放高级别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商业示范,产业链日益完善。

应用场景涵盖共享出行、物流运输、城市公交等,预计将显著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

随着法规完善和技术成熟,未来5~10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有望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交通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

代表性公司。拓普集团、华阳集团、四维图新、中科创达、晶方科技、华阳汽车、长安汽车、亿咖通、文灿股份、睿创微纳、光峰科技、广联达、汇顶科技、科大讯飞、嘉泽新能等。

第1名: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

通用人工智能代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具备跨领域自主学习和推理能力,能够像人类一样解决复杂问题。

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将深刻变革各行各业,推动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AGI相关技术和应用市场在2030年前有望达到数万亿美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目前,通用人工智能仍处于基础研究和模型架构创新阶段,全球科技巨头和研究机构积极投入,推动算法突破和算力提升。

中国依托庞大数据资源和政策支持,快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落地,涵盖智能制造、金融风控、医疗诊断、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态体系的完善,未来5~10年AGI将逐步实现从理论到商业化的跨越,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代表性公司。科大讯飞、寒武纪、中科创达、浪潮信息、启明星辰、深信服、同花顺、云天励飞、光环新网、久远银海、拓尔思、汇顶科技、科沃斯、天智航、寒锐钴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