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杨德龙:在A股做价值投资的正确姿势

杨德龙   / 05月24日 20:48 发布

我一直倡导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今年已经是第七次到奥马哈现场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主要目的就是想借助巴菲特股东大会这一全球投资盛会,让广大投资者相信、践行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一个普世的投资理念,并不只适用于美国,它同样适合中国市场。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在A股市场做价值投资太难,甚至很多人以为自己在做价值投资,实际上是在做投机的事,实际上是大家对于A股价值投资存在一些误解。


实际上从过去30多年A股的历史来看,A股不乏一批涨幅上百倍的好企业,也不乏一批投资回报超过千倍甚至万倍的投资人。只不过A股市场有自身的特点,前几年我就提出“做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的概念,也就是说大家在A股上做好价值投资,不能照搬巴菲特的经验,因为A股和美股相比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中国特色价值投资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涵,第一部分就是考虑到A股市场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所以经常会出现大起大落,因为普通投资者对于股票并没有定价能力,所以在牛市的时候,股票可以涨到天上去,在熊市的时候再好的公司都可以跌到地板上。


所以在A股做价值投资,首先要学会适当做一些大幅度的波段,也就是所谓的逃顶和低位布局,虽然没有人能够卖到最高点,买在最低点,但是你至少要在市场出现比较大泡沫的时候,敢于减仓、敢于空仓,而在市场出现极度下跌的时候,要敢于低位布局。那么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的第二层内涵就是要解读政策含义,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行业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都比较大。正确解读政策对于把握市场的行情非常重要,比如说政策支持的行业,就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表现,而一些政策调控的行业,有可能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回落,把握政策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前海开源基金在过去10年实现了资产管理规模从0-1000亿的跨越,就是在市场的关键拐点,我们敢于做决策。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我们两次逃顶、三次低位布局,像2014年初,市场在熊了7年之后,大盘在2000点附近,前海开源基金提出A股将迎来10年一遇的大牛市,成功把握了这一波大牛市的机会。


2015年5月21日市场出现疯牛、出现比较大泡沫的时候,前海开源基金大幅减仓,降低权益仓位,规避市场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成功躲过股灾,直到2016年初市场发生熔断,跌出了机会我们才开始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全面加仓白马股,抓住了一波比较好的机会。


而在过去两年市场走势低迷的时候,很多基金公司宣布用自有资金购买自家基金来提升信心,很多基金自购金额在5000万到两个亿左右,我们动用自有资金5.8亿,目前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敢于在低位布局,敢于在高位减仓,是在A股市场做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前瞻性布局。我们在2016年初布局港股通基金,投资于港股,抓住港股的机会,2016年初还布局了黄金,到英国脱欧的时候黄金价格大涨,过去几年我们在黄金方面的布局也取得比较好的成效,黄金价格一路上扬,黄金上涨的背后逻辑就是美元越发越多,而美元的信用受到质疑。


在A股做价值投资,大家既要把握政策和市场的大方向,同时要把握行业的机会以及优质龙头股的投资价值,用正确的姿势来做 A股的价值投资,才能拿到好的结果,真正获得财务的增长。


当然对普通人来讲,在A股做价值投资是知易行难的,就像巴菲特也承认,在任何市场价值投资者都是少数派,做价值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特别是在A股市场,林园曾经说过 A股市场70%的时间都是煎熬,20%的时间是极度煎熬,只有10%的时间是快速上涨。如果你不能对市场大势有一个把握,不能熬过这90%的煎熬时间,实际上是很难抓住这10%快速上升的时间的。


所以在A股做价值投资,既考验你的专业能力,同时又考验你的心态,甚至心态有时候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拼的就是克服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弱点,克服人性追求快速收益的心理。很多人来股市追求一夜暴富,甚至加杠杆,但是最后的结果变成一夜贫穷,欲速则不达,做价值投资同样需要耐心,需要从长期去把握好行业、好公司的机会。


价值投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选择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好行业好公司一般价格不菲,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好价格?在市场出现持续下跌的时候,或者行业出现一些非理性下跌的时候,这时候才有好价格。当好价格出现的时候,你敢不敢果断出击,把握这个机会,这可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也就是说专业知识加上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在A股市场做价值投资成功的关键。


在A股市场做投资,很多投资者都是通过买基金来入市的,但是买基金存在一个著名的“基金魔咒”,如果看长期业绩,很多基金长期的业绩都是正回报,甚至有的年化收益达到10-20%都是不错的,但是买基金的基民体验却是不好的,一半以上甚至超过一半以上的基民亏钱。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基民在择时方面很难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市场低点的时候,很多基金发不出去,即使长期业绩较好的基金,也没有大量的资金申购,反而是有赎回,也就是说在低点往往基民不愿意买基金,或者只是买少量基金,然后等牛市来了,基金的业绩涨上来了,基民感觉到买基金赚钱、买基金是投资的一个好方式,就开始大量追加投资,然后到市场最高点的时候,甚至出现一天卖100亿甚至10000亿的基金,投资者投资热情非常高涨,而这时候往往是市场高点,也就是说很多投资者在低点的时候,可能只持有10万块钱的基金,它翻了一倍变成20万,但是在高点的时候直接加仓100万,变成120万的总市值,一旦跌下来,那一个跌停就把前面一个牛市赚的钱亏掉了,再跌就跌到肉里。


所以对普通居民投资基金来说,择时是很重要的,它和“择基”也就是选择基金相比,重要性有时候更大。你买基金是不是赚钱,有的时候不是取决于你买了什么基金,而取决于你什么时候买,你能不能获利了结,是看你能不能在市场高点、别人排队买基金的时候果断离场,甚至我把它总结成8个字的策略:人弃我取,人追我弃,就在人们不买基金的时候,你要去买,叫“人弃我取”,当大家排队买基金的时候,甚至买基金要比例配售的时候,你是不是要果断赎回基金?这样才能做到逆向投资。


因为A股市场是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所以特别符合羊群效应,逆向投资的效果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这对于很多基金经理来说确实也挺痛苦的,就是在市场低点没有资金进来,而市场高点大量的资金申购,这时候你不得不去买股票,因为很多基金合同是有最低仓位要求的,是不能空仓的。所以在市场由牛转熊的时候,基金净值回落,高位买基金的投资者亏得更多。


当然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变化,基金经理经常会遇到自己看好的方向一两年都不表现,而不看好的方向却是大幅上涨的。行业风格总是在轮动,像前几年消费股行情的时候,做消费的基金经理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很多基金经理规模几百亿,但是过去几年消费板块出现持续下降,从今年开始科技板块大涨,特别像人形机器人这些AI应用方向大幅上升,但是做消费的基金经理很难及时转型做科技,可能也不在他的能力圈范围内,这时候就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能够在板块轮动之间切换的基金经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基金经理都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深耕,但如果你的能力圈刚好是这几年表现差的,就会感觉是在与市场对抗,或者说市场在跟你作对,所以我一直也认为做基金经理能力圈要更宽泛一点,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记得09年当时我从汽车行业研究员转做策略分析师的时候,我的投资总监也是现在前海开源的顾问王宏远先生,当时就给我讲到,不要急于做投资,而且要做宏观策略研究。不能光懂一个行业,要对宏观大势、对政策,对于各个行业都要懂一些,这样的话你才能能力圈更宽泛,然后才能够把握市场在不同阶段的轮动。


因为市场不可能一个板块常年表现的,一定是存在轮动的,所以包括我管理的目前6只基金可以说布局在不同的主题方向,因为我做宏观策略,所以对这些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可以游刃有余,在不同的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说死拿消费板块。


这也和我的教育背景有关,我是理工加金融的背景,本科是在清华读的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了解一些技术,能够看得懂一些科技内容、科技行业,第二我在北大读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硕士,后来又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读应用经济学博士,这样我对于金融以及其他商业类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复合性的背景可能让我在行业轮动方面会更自如一些,所以我也建议基金经理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跨行业去研究、比较,而不要老是深耕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可能在投资上就会更得心应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