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高德打车乱象频发:平台管理漏洞引发信任危机?

野豹财经   / 今天12:12 发布

在出行日益便捷的今天,网约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近期高德打车却陷入了投诉的漩涡。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上,以“高德地图”为关键词的相关投诉多达38738条,其中“高德打车”的投诉量也达到了21484条。这3.8万条投诉,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高德打车背后的服务乱象。

从投诉问题分布来看,订单问题占比30%、霸王条款占比30%、恶意罚款占比20%、货不对板占比10%、退款问题占比10%。还有数据显示,在滴滴接受审查后的那段时间,高德打车投诉环比增加168%,同比暴增1131%。如此惊人的投诉数据增长,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高德打车如今面临的严峻信任危机。

图片1.jpg

高德打车的投诉乱象

高德打车被大量投诉的背后,是一系列价格与服务乱象,这些乱象如同一块块短板,严重影响着用户体验,也让高德打车的信任根基摇摇欲坠。

首先,在众多投诉中,价格问题首当其冲。许多用户反映,高德打车存在随意加价、费用计算模糊不清的情况。比如,有的乘客明明选择的是一口价订单,却在行程结束后被莫名加收各种费用;还有的乘客遇到预估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相差甚远的情况,打车时预估价格为 50-80元,实际价格却高达131元,进线客服询问,客服却告知无法修改,这种行为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图片2.jpg

此外,高德打车平台抽成比例过高也是司机们怨声载道的原因。在深圳,多名高德打车司机前往有关部门反映实际困难和价格问题,其中抽成高排在首位。按照司机们反映的情况,他们在高德聚合平台接单,不仅面临平台抽成,还要被租赁公司抽成。一个打车总里程7公里,费用18.33元的订单,司机手机显示费用只有13.49元,平台抽成比例高达26.4%。除了高抽成,一些接入高德的台还存在随意调价的现象。

图片3.jpg

从今年4月开始,深圳的多个台频频调价,以降价竞争扩展市场,部分平台每公里价格降幅达25%,司机们为了维持收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而这些调价行为,往往没有提前向司机和乘客公示,严重损害了司乘双方的权益。

其次,司机服务质量也令人堪忧。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高德打车司机服务的投诉五花八门。有的用户投诉司机车内异味严重,一上车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整个行程都让人十分难受;还有用户遇到司机开车时频繁打电话,完全不把乘客的安全放在心上,让人提心吊胆。

随意改变路线也是常见问题。有乘客明明设定好了目的地,司机却擅自改变路线,导致行程时间延长,还增加了费用。甚至还有司机出现拒载和强行加价的恶劣行为。比如,有乘客提前在“高德顺风车”平台预约了行程,并与司机确认可以出行,司机却突然要求加价,被拒绝后拒不取消订单,导致乘客无法重新预约行程。这些服务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用户体验,让用户对高德打车的好感度直线下降。

图片4.jpg

最后,高德打车平台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订单处理上,经常出现派单不合理、司机接单后无故取消订单等情况;在投诉反馈环节,客服处理问题效率低下,敷衍塞责,甚至对乘客的投诉置之不理,让乘客的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在司机审核方面,平台把关不严,导致部分无证司机、素质低下的司机混入其中,给乘客的安全和服务质量带来了隐患。

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剖析

高德打车出现的这些服务乱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平台逐利:忽视服务质量管控

在网约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德打车作为聚合平台,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司机和服务的监管。

高德打车采用聚合模式,与众多第三方网约车服务商合作,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快速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但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平台过于注重订单数量和交易金额,对司机的资质审核、服务培训以及日常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问题司机混入其中,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利益的驱使下,平台可能会对一些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带来收益,就放任不管,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另外,聚合模式下,订单在不同平台之间层层转卖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有司机反映,乘客实付140元,平台司机端却显示乘客付款116.9元,扣完佣金司机到手只有86.79元,抽成比例高达38%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网约车聚合平台将订单分发到中台A,订单又从A平台分发到 B平台,中间要扣转卖费一次,再从B平台转卖到C平台,再扣除转卖费一次……

图片5.jpg

经过平台们的层层“雁过拔毛”,最终到司机手里的费用大幅减少。这种订单转卖的行为,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导致司机收入降低,也使得价格和服务的管控变得更加困难,乘客和司机的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

(二)监管滞后:规则难以及时跟上变化

网约车行业作为新兴业态,发展速度迅猛,而现有的监管政策和规则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之处。目前,网约车监管主要依据的是一些地方出台的管理办法,但这些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跟上行业的发展变化。

对于聚合平台这种新型模式,监管部门在责任界定、监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导致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在网约车价格监管方面,虽然有相关规定要求平台公示计价规则,但对于一些隐性收费、随意调价等行为,监管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来保障消费者的价格权益。

再看法规更新方面,现有网约车法规在制定时,可能没有充分预见到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高德打车的聚合模式为例,这种创新的运营模式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责任界定不清、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

监管政策的不完善,使得高德打车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约束,导致各种乱象丛生。这不仅损害了用户和司机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监管政策的更新和完善,创新监管手段,是解决高德打车信任危机以及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司机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效培训

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平台在招聘司机时,只要求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进行申请,经过简单验证手续即可入职,对司机的背景审查、从业资格审查不够严格。

这就导致司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司机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甚至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平台对司机的培训也存在不足,除了简单的驾驶技能培训外,很少涉及服务规范、安全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司机在服务过程中,不知道如何与乘客沟通、如何处理突发情况,这也是导致服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对于司机的违规行为,高德打车的处罚也往往不到位。有用户投诉司机违约在三个不同的平台接了三个顺风车单,在没有经过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开到未知目的地接人,严重耽误了时间而且让人感到非常不安全,可高德地图平台客服只愿意赔偿拼车和独享的三元差额,且不对司机进行处罚。这种处罚不力的情况,不仅无法对违规司机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也让其他司机对平台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同时也让乘客对平台的信任大打折扣。

网约车整治,路在何方?

高德打车的服务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平台、监管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整治之路。

平台自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首先,网约车平台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应加强自身管理,承担起主体责任。优化投诉处理机制,提高客服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确保乘客的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规,让规则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加强对网约车平台的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平台的运营情况、司机资质、价格执行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一方面,完善法规政策,明确网约车平台、司机、乘客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进行细化,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和推诿扯皮的现象。

最后,网约车行业各平台应加强合作,形成行业自律公约,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行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平台应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摒弃恶性竞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来吸引用户,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本应是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然而高德打车的服务乱象却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整治网约车乱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平台、监管部门和行业各方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让网约车行业回归正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