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霸王茶姬的 “星辰大海” 与 “荆棘之路”

三车财观   / 05月23日 20:55 发布

图片

新茶饮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之际,霸王茶姬凭借独特的国潮品牌定位异军突起。这个创立于2017年的茶饮品牌,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从区域品牌到全国连锁的跨越。霸王茶姬将传统茶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经营模式,精准切中Z世代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差异化赛道。2024年提交美股招股书的动作,更暴露出其冲击资本市场的战略意图。

但光鲜增长曲线背后暗藏隐忧。随着霸王茶姬营收、门店盈利等核心数据陆续公开,产品同质化加剧、海外运营成本高企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家靠文化符号迅速崛起的品牌,正面临“网红效应”消退后的持久战考验。

甜蜜陷阱:增长背后的危机

霸王茶姬亮眼的财报数字看似诱人,但深入分析其经营模式会发现潜在风险。品牌当前主要依赖加盟费与供应链收入,这种单一化的盈利结构存在隐患。更严峻的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与门店运营开支增加,正在不断压缩利润空间。若长期忽视这些经营短板,可能影响品牌未来的稳定发展。

其一,营收迅猛增长,结构失衡难题仍待解决。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霸王茶姬营收规模分别为4.92亿元、46.40亿元以及124.06 亿元,三年间增长超24倍,2024年较2023年同比增长167.4%。这一增速在新茶饮行业中相当突出。观察其收入构成,2024年加盟店贡献了超九成的营收,自营门店收入占比不足一成。数据显示,2024年来自加盟店的收入116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93.8%;来自自营门店的营收为1.06亿元,占比为6.2%。

只是,必须要说的是,虽然加盟模式助推了品牌快速扩张,但过度依赖单一收入来源也暗藏隐忧。若加盟店经营出现波动或消费市场热度降温,品牌将面临收入锐减的风险。这种收入结构失衡可能影响霸王茶姬构建多元盈利体系,降低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其二,利润虽然可观,成本压力却渐渐显露出来。数据显示,2024年,霸王茶姬净利润达到25.15亿元,净利润率达到20.3%。这一数据不仅超过蜜雪冰城等同业品牌,更创下行业新高。但伴随业务规模扩张,各项经营成本显著攀升。招股书显示,霸王茶姬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2年的0.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09亿元。成本压力会直接影响利润空间,若无法有效管控开支,未来盈利能力或将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据最大支出项。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霸王茶姬的成本与费用为26.92亿,同比增长71%。其中,材料成本为15.47亿。在原料价格波动频繁、产品品质需持续投入的双重压力下,这项核心成本的控制难度持续加大。如何平衡品牌扩张节奏与成本管控能力,已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课题。

狂奔的路上,藏着多少荆棘?

霸王茶姬的扩张步伐看似势不可挡,但高速扩张的背后潜藏着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的双重考验。门店网络的快速铺开虽然提升了市场覆盖率,却也暴露出区域管理半径过长、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当门店数量突破临界点后,如何平衡规模增长与管理能力提升,如何优化定价策略与营销手段,已成为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来,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迅猛,管理难度也迅速增加。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达到6440家。这种快速扩张带来显著管理挑战:河南某门店曾发生员工离职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出部分门店存在管理流程不规范、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随着门店数量激增,新员工培训不足导致服务标准参差,不同区域门店运营质量差异明显,总部对分散门店的精细化管理能力面临考验。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不仅会引发更多服务纠纷,更可能动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基础。

二来,霸王茶姬对营销依赖度高,创新持续性待考。据招股书和公开信息,霸王茶姬在2024年的营销费用高达11亿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倍多。从包装设计被指模仿奢侈品牌,到联名活动频繁引发争议,这些营销策略确实带来了大量曝光,助推门店数量突破6400家。

但过度依赖流量炒作的副作用正在显现:当营销热度消退后,若产品迭代滞后、服务创新不足,品牌势能将面临回落风险。当前,新茶饮市场竞争已进入产品力竞争阶段,消费者既追求新鲜感又看重品质稳定性。如何构建“产品创新+体验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将是突破营销依赖困境的关键。

品象的虚实之辨

图片

霸王茶姬通过国潮元素构建了鲜明的品牌视觉符号,如同精心设计的文化名片般引人注目。但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建设,需要展现视觉符号背后的真实价值。当前品牌在文化底蕴的深度耕耘、消费者情感共鸣的持续培育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如何避免设计借鉴引发的争议,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品牌核心价值,建立消费者信赖的长期关系,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命题。

一方面,霸王茶姬近年频发设计争议事件,从新包装被指模仿迪奥经典印花设计,到新品造型遭质疑借鉴LV标志性元素,此类事件虽能短期引发舆论关注,却对品牌价值造成持续性损耗。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消费者品牌意识觉醒的行业背景下,设计争议不仅违背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更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原创能力的信任危机。即便争议最终澄清,仍可能造成消费者好感度的流失。

另一方面,随着门店网络快速扩张,霸王茶姬正面临消费者评价的两极分化。部分顾客青睐其国潮美学与产品创新,成为品牌忠实拥趸;但更多反馈指向产品品质波动、门店出品差异明显、服务标准参差等问题,甚至出现卫生管理漏洞。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关于霸王茶姬的投诉量已达2565条,投诉内容包括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

线上平台呈现明显的评价分化,负面评价的破坏力远超正面传播。在信息裂变加速的社交媒体时代,一条差评的扩散速度可达好评的3倍以上。霸王茶姬需要搭建消费者意见反馈的渠道,通过严格把控产品制作标准和门店服务流程,确保及时回应顾客诉求,提升消费者整体满意度。

霸王茶姬的状况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新茶饮行业的集体焦虑: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的平衡、文化符号与产品内核的统一、成本控制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其2024年的困境本质是“流量逻辑”向“价值逻辑”转型期的阵痛。若不能构建从原料研发到用户运营的闭环能力,所谓的国风红利终将褪色为营销泡沫。对于这家试图定义中式茶饮标准的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超越对手,而在于突破自身认知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