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机构如何看A股-“最坏时刻已过”
蓝白相见 / 05月23日 08:04 发布
里面一些观点大家可以参考(既然是中国峰会,有兴趣参加的自然都是本身都对中国有兴趣的机构,所以观点/比例/数据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个对应的调整;即这个提到的“共识”是参加峰会的人的共识);
1. 投资者情绪明显回暖
一些数字:52%的投资者计划加仓中国,34%维持现持仓,仅少数人选择减仓。82%参会者认为美元会继续走弱。
企业信心增强:和去年普遍谨慎不同,今年科技、互联网、电动车等领域的企业明显乐观,"动物精神"回归。大家热议扩产计划(CAPEX)、需求回暖带动的利润率提升、行业整合和政策支持方向。
2. 科技板块最亮眼
电动车:外资对BYD之外的公司(如吉利、小鹏、零跑)兴趣激增,尤其BYD超越特斯拉后,中国电动车故事重新被重视。
AI:硬件端:国内AI算力需求暴增,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明确,甚至能看到2026年前景。比如:
Montage预测高性能数据芯片需求将指数级增长至2028年;
Huaqin提到互联网巨头的AI服务器需求2025年增速超80%;
某头部PCB厂商产能利用率达100%,2025年底可能涨价10%。
国产替代:海外技术限制倒逼国内加大投资,半导体设备商(如AMEC)预计未来几年增速超30%。
软件端:外资还在摸索中国AI生态,但国内客户已更关注产品竞争力带来的估值提升。
3. 港股一级市场复活
去年9月以来几个大IPO表现强劲(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毛戈平),带动资金重新关注港股打新。A股转H股上市趋势和潜在中概股回归(替代ADR退市风险)被视作机会而非风险,机构疯狂打听后续IPO项目。
4. 地缘分歧
国内VS海外观点:
国内投资者对贸易摩擦缓和更悲观;
海外则认为若特朗普会优先"做交易"而非"国家安全",尤其关注"惊喜因素"(如取消芬太尼可能大幅提振市场)。
5. 中国资产=对冲美元利器?
共识:中国市场和美股相关性低,在当前环境下是分散风险的好选择。加上中国持续放水,港股被视为吸收流动性的最佳入口。
6. 经济与消费:底部缓慢复苏
分歧领域:地产(数据波动大)、银行(业绩指引平淡)、消费(仅旅游、小件商品、国产IP等细分增长明确)。
关键预期:虽然复苏慢,但"最坏时刻已过",企稳信号让投资者不再继续减仓中国。SEVEN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