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YU7核心产业链梳理
蓝白相见 / 05月21日 08:48 发布
小米新车型YU7上市预期与市场定位
小米预计将在2025年5月22日晚上举行新车发布会
推出小米旗下的第二款车型, —— 小米YU7 这款车型的亮相时间基本符合市场此前4至5月份的预期。 小米YU7定位为中大型轿跑SUV。 其上市时间与小米二期工厂的投产时间相匹配, 预计售价在30到40万元人民币区间。 实际配置可能会向下调整, 以便与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在同一价格区间竞争, 。 小米汽车销量预期与增长
对于小米YU7今年的交付量
预计在12万辆左右, 结合小米SU7。 素七( 及其Ultra等车型) 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的总交付量预期为45万辆, 其中。 SU7车型预计贡献约30万辆左右, 展望2026年。 小米汽车的年销量预计将达到75至80万辆的水平, 小米汽车的销量增长路径清晰。 : 从2024年的约3.7万辆 到2025年的45万辆, 再到2026年的75至80万辆, 显示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这将为供应链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 核心供应链弹性分析与重点标的
从供应链的弹性来看
主要关注几家公司, 包括福特科技, 无锡振华、 托普集团以及精锻科技、 。 无锡振华
: 市场标签
: 在小米产业链中 无锡振华被认为是标签较重的个股, 在此前的小米概念股交易中表现突出, 。 单车价值量
: 为小米提供的单车价值量约为1500元 由于大部分车型的供应链存在重叠。 小米新车信息的发布对无锡振华构成了明显的利好, 股价随之上涨, 。 营收占比与业绩
: 预计2025年小米业务将占无锡振华总收入的接近20% 公司业绩良好。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约9500万元的净利润, 全年预计净利润在5亿元左右, 。 估值与成长性
: 当前市值约81亿元 对应2025年5亿元利润的估值约为17倍, 考虑到小米汽车未来的销量弹性。 无锡振华作为供应链企业具备较强的成长性, 小米后续车型的增量。 包括增程车型等, 也将助力无锡振华的业务增长, 。 产能布局与盈利能力
: 无锡振华在武汉设有工厂 并配合小米在北京廊坊建立了新工厂, 该工厂产能已逐步投产, 随着廊坊工厂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公司在小米业务上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 产品与市场地位
: 虽然无锡振华主要提供冲压件产品 但其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弹性依然可观, 。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 无锡振华的业绩将达到1亿元以上, 保持稳健增长, 。 逻辑
: 尽管近期市场更多关注机器人概念 但从供应链角度看, 无锡振华将显著受益于小米车型的增量, 因此。 在预期供应链中标的中, 首推无锡振华和福特科技, 。 福特科技
: 主要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要生产“ 小三电” 电机( 电控、 减速器等、 产品) 近年来受到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 利润压力较大, 尽管如此。 福特科技在小三电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以上, 。 小米业务带来的增量
: 随着小米SU7和YU7 发言中提及V7( 两款车型的逐步放量) 福特科技有望在三电市场保持并提升份额, 小米的单车价值量约为2000元。 。 营收占比
: 若小米汽车2025年达到45万辆的销量 预计小米业务将占福特科技总收入的约23%,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福特科技2025年的自身收入预期约为26亿元。 。 未来合作与贡献
: 福特科技正持续针对小米当前产品进行后续开发 并有望在小米第三款车型上拓展合作, 未来随着小米销量的增长。 小米业务对福特科技的收入贡献可达到近15亿元, 约占其总收入的一半, 显示其在小米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性, 。 其他客户
: 除小米外 福特科技的客户还包括比亚迪, 长安、 零跑、 广汽埃安、 蔚来等、 这些客户也将为公司带来后续增量, 。 托普集团
: 客户结构转型
: 托普集团近年来正快速进行客户转型 特斯拉业务占比从约40%降至30%以下, 而小米业务占比则从3-4%逐步提升至13-14%, 。 小米业务的长期潜力
: 虽然在小米发展初期 其销量对托普收入占比影响较小, 但随着小米后续第三款车型的推出以及可能的海外布局, 拓普集团能更好地满足小米对供应链配合的需求, 公司曾表示对小米业务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 。 远期展望
: 预计到2026年以后 小米业务占拓普集团收入的比重可能与当前赛力斯的体量相当, 华为和小米合计可能占到拓普业务增量的近30-40%。 。 其他值得关注的供应链企业
线束
: 单车价值约1000元 供应商包括沪光等, 。 车载冰箱
扶手中控、 : 供应商包括继峰等。 差速器总成
: 精锻科技是独家供应商 单车价值约200元, 精锻科技有望借助与小米的合作。 在其他业务上实现顺利拓展, 这是其被推荐的核心原因之一, 。 热管理及其他零部件
: 银轮股份 传统业务及热管理产品( ) 宝龙科技、 上声电子等、 这些企业的产品单车价值量可能相对较低, 但通过与小米的深度合作, 有望从汽车业务延伸至机器人业务, 或从现有车型拓展至未来新车型, 。 新车型增量供应商
: 随着小米第三款增程车型 预计在武汉和北京生产( 的推出) 预计将有更多新增供应链企业受益, 如华达科技, 秦安股份等、 市场预计会随着小米YU7的预热。 逐步展望第三款车型带来的增量, 大部分供应链预计将保持延续性, 但单车价值量可能会有所波动, 。 电子产业链核心标的
华阳集团与德赛西威: 华阳集团
: 产品与技术
: 华阳集团是小米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其配套产品从早期小米SU7上的价值1000元的仪表盘。 升级到小米YU7, 或发言人2所称VPD产品对应车型( 上价值3000元以上的VPD) Visual Projection Display( 产品) VPD是HUD。 抬头显示( 产品的延伸) 通过三个光机将图像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 被认为是全球首款采用此技术的车型, 市场关注度和讨论热度很高, 网上流传的小米YU7座舱谍照也证实了该产品的存在。 。 市场前景
: 该VPD产品推出后 预计华为等其他客户也会跟进, 有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因此值得重点关注, 。 营收占比与估值
: 预计2025年小米业务占华阳收入的4-5% 2026年可能提升至近10%, 当前华阳集团的估值约为20倍市盈率。 全年增速预计仍有30%, 。 德赛西威
: 小米的战略地位
: 小米有望成为德赛西威类似理想汽车级别的大客户。 产品与价值量
: 德赛西威为小米配套座舱域控制器和智驾域控制器 合计单车价值量高达约15000元, 。 营收贡献
: 若小米销量如期兑现 预计2025年小米业务将为德赛西威贡献约20%的收入, 使其迅速成为德赛西威的第二大客户, 对公司全年业绩将产生持续贡献, 。 估值与市场展望
: 当前德赛西威的估值也接近20倍市盈率 全年增速预计30%, 。 展望
: 华阳和德赛这类电子公司目前处于行业密集催化期 且估值较低, 建议投资者可借小米汽车的机遇多多关注。来自前沿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