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田满满的“双标公关”:产品问题可拖延,负面声量零容忍?
灰度评测 / 05月16日 22:07 发布
近日,灰度后台收到关于秋田满满两条文章分别两次的投诉,表示“损害了江西秋田满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名誉、商业名誉“”文章被大量阅读,舆论对于当事人进行否定评价,影响当事人正常经营,构成名誉权侵害”,但均被平台驳回。
秋田满满侵权投诉
平台侵权投诉审核不通过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企业将精力投入"舆情管控"时,消费者反映的实际问题却迟迟未见解决。这种"重声誉维护、轻问题整改"的做法,不禁让人质疑企业危机处理的优先级——究竟是该先堵住悠悠众口,还是该先堵住生产线上的质量漏洞?
平台驳回投诉的决定,某种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正当的监督权。在食品安全领域,舆论监督本就是倒逼企业改进的重要力量。企业若将消费者投诉和媒体监督简单等同于"名誉侵害",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消耗公众信任。毕竟,真正的企业声誉,从来不是靠压制批评就能建立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质量把控和问题解决。
一、代工模式:品控失控的“影子工厂”
秋田满满宣称“专注婴童食品赛道”,但其产品线背后却是一张遍布全国的代工网络。这种轻资产模式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却埋下了品控隐患。据公开信息显示,秋田满满合作的代工厂中,多家企业因生产不合格产品被监管部门处罚。
1、青岛然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2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该厂为秋田满满代工的“婴幼儿卡通面片”(生产日期2022年5月21日)因维生素A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被判定不合格。处罚结果显示,企业仅被没收违法所得467元并罚款2万元。这一金额与代工产品的市场销量形成鲜明对比——以天猫旗舰店数据估算,涉事批次产品销售额或超百万元。
2、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
作为秋田满满多款米粉、面条的代工厂,扬州方广的“黑历史”更为触目惊心。2020年,其生产的有机营养米粉因水分超标被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2023年2月,四川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通报其生产的“有机原味营养面”维生素A不达标。企查查显示,该企业2020年曾因生产经营“国家禁止的食品”被罚款,但秋田满满仍将其列为“严格筛选的合作伙伴”。
3、厦门市源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秋田满满的高钙高蛋白儿童黑猪肉肠由该厂代工,而源香食品的食品生产许可仅涵盖肉制品、速冻食品等类别,其撒尿丸、鸡胸肉等产品曾多次被检出不合格。
尽管秋田满满声称“对供应商实施严格品控”,但代工厂屡次违规的现状暴露了其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性漏洞。更讽刺的是,当消费者质疑代工模式风险时,客服回应称“后期有自建工厂计划”,却始终未给出时间表。业内人士指出:“代工模式下,品牌方往往将品控成本转嫁给工厂,而后者为压缩成本常选择降低检测标准。”
二、雷军投资:资本催熟的“速成神话”
据新黄河客户端,雷军的财富版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小米集团24.2%的股份价值约3412亿元,金山系三大上市平台贡献441亿元资产,以及通过顺为资本投资的字节跳动、小鹏汽车等项目估值约500亿元。这位以"创新与质量并举"著称的企业家,其投资的秋田满满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2021年4月,秋田满满获得顺为资本领投的超千万美元A轮融资,同年年底又完成B轮融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品牌升级和渠道拓展。在资本助推下,品牌SKU迅速扩张至200多个,而小红书平台因其"虚假营销"下架全部商品的事件,暴露了快速扩张背后的质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顺为资本注资后,秋田满满被曝出品控与采购部门由同一人负责的情况,这种组织架构直接导致监督机制失效。资本加持带来的规模扩张与品控体系之间的失衡日益凸显,形成了一种将食品安全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与雷军在小米强调的质量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当资本更关注市场份额和估值增长时,婴童食品这一特殊领域的产品质量与安全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当“食品安全”让位于“估值增长”,消费者权益便成了资本游戏中的牺牲品。
三、"老鼠门"事件暴露的质量管控危机
2025年3月,一则关于秋田满满儿童面粉中发现疑似老鼠异物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天津消费者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在购买的面粉包装中发现不明异物,随即带孩子就医检查。这一事件将秋田满满推上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
面对舆论压力,宜春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确认涉事产品由山东省某代工厂生产,并向当地发出协查函。秋田满满所属公司宜春十九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随即发布声明,强调其自动化全封闭生产流程的可靠性,声称通过高方筛、检查筛两道工序以及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可以排除生产环节混入异物的可能性。公司还表示,联合专业虫控公司勘查后认定异物不可能在工厂环节进入产品。
然而,快手食品科学知名博主“江狼才尽”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秋田满满面粉的包装工艺和生产流程,指出其复配营养成分的生产方式实际上是非连续化的。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在不同阶段进行物料处理和转移,客观上增加了异物混入的风险。特别是包装过程中采用的热封工艺,反而可能为异物的混入提供了机会。
这一事件暴露出代工模式下质量管控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品牌方强调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检测,但实际生产环节中的漏洞仍然难以避免。更值得关注的是,当质量问题发生时,品牌方第一时间选择的是技术性解释和责任撇清,而非从根本上检视和改善质量管理体系。这种应对方式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削弱消费者信任。
截至本文发稿,代工厂的具体责任仍未明确。
目前,黑猫投诉上搜索“秋田满满”共有301条投诉结果,3月19日到21日,短短三天内黑猫平台上就有10多条投诉信息。其中不乏“米粉中有骨头异物”“山楂棒中吃出异物”“米粉吃到干黑虫”等质量问题。
翻看种草平台小红书,近期仍有买家发布有关异物以及质量问题的帖子。
此外,在小红书上也有买家提出了秋田满满让人删帖的“捂嘴”行为。
秋田满满可谓是揭示了一种危险的商业逻辑: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舆情管控而非问题解决,试图用投诉机制掩盖产品缺陷。然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真正的品牌声誉只能建立在透明与责任之上。
代工模式的品控失控、资本催熟的扩张泡沫、危机应对的责任缺位——这三个维度的交织,不仅指向一家企业的生存危机,更暴露出婴童食品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当“删帖比召回快”成为常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个案处理,而是对产业链的彻底重构。
编辑 | 灰灰子
商务联系:18916762443
*文中部分为效果图示意,图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