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喜宝】
导语: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婴幼儿零辅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隐藏... 展开全文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喜宝
导语: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婴幼儿零辅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如食品安全隐患、虚假宣传现象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在选择辅食品牌时带来了诸多困扰,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家长们如何买到既安全又适合孩子的辅食产品,成为了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岁末年初,新锐消费融媒体“灰度评测”持续关注婴幼儿辅食行业动态,盘点发布各品牌的年度舆情报告分析,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品牌的表现,从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避免“踩雷”。
在京东平台搜索“幼儿辅食”,英氏、喜宝、爷爷的农场、小鹿蓝蓝、窝小芽和嘉宝等品牌销量名列前茅。
本期,我们将重点分析“喜宝”这一辅食品牌在2024年的舆情情况,深入探讨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消费者反馈,为家长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德国的喜宝品牌自1899年由JOSEF HIPP先生创建,已有125年的历史了。涉及母婴的食品、用品、玩具等许多领域。喜宝作为婴儿辅食行业的顶尖品牌之一,喜宝到底表现如何,灰度评测深入梳理观察。
喜宝年度舆情分析
一.喜宝入华13载连登7年质量黑榜 食安问题频发代理商被罚没1163万
来源:长江商报
近年来,中国婴幼儿食品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德国百年国民婴幼儿营养品牌——“HiPP德国喜宝”在近日被推到台前。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健康与保健食品饮料行业数据库(2014—2023年)》,德国喜宝成为全球零售额第一的有机宝宝食品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德国喜宝连续第十年蝉联“有机榜首”。
据了解,HiPP德国喜宝(以下简称“喜宝”、“德国喜宝”)由Joseph Hipp于1899年在德国创立,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据官网介绍,其产品畅销于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在中国市场,喜宝长期以来的表现却引发消费者质疑。2011年12月,喜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喜宝在进入中国13年间,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至少有12次登上相关监管部门的“质量黑榜”,而且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榜上有名。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关注到,在小红书、京东海外旗舰店、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德国喜宝不好融化、宝宝喝了之后腹泻、掺假等评论层出不穷。
多次登上“质量黑榜”
近日,HiPP德国喜宝在多个自媒体上发文,文章指出,作为德国百年国民婴幼儿营养品牌,HiPP德国喜宝不仅在今年迎来125周岁生日,并连续第十年蝉联“全球零售额第一有机宝宝食品品牌”。
但在中国市场,德国喜宝却因频频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的关注。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德国喜宝京东海外旗舰店、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均有消费者投诉,其中涉及购买喜宝奶粉包装破损、出现异物、宝宝喝了过敏等。
以黑猫投诉平台为例,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于2024年7月11日购买的喜宝奶粉,在宝宝喝到最后一罐奶粉的时候出现奶粉冲泡后不能融化的问题,用手摸上去有一层“沙沙”的感觉,找客服联系退货,但被拒绝,理由是“奶粉是正常的,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截至目前,该投诉事件显示还在处理中。
还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表示,自己宝宝在更换了喜宝奶粉后出现腹泻,因此质疑该品牌奶粉的品质。“只拆了一盒奶粉,剩下的三罐全新的没有打开过,要求退货退款,但是商家却以发货后不退货为由拒绝了退货申请”。
据了解,1899年喜宝公司创始人Georg Hipp开始加工生产婴儿食品,1932年开设喜宝HiPP公司,专注于婴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成为德国最早和最大的婴儿食品公司之一。
2011年12月,喜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喜宝在进入中国13年间,因违规添加维生素、钙含量、铁含量等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至少有12次登上“质量黑榜”,被相关监管部门包括海关总署、原国家质检总局等要求退货处理或未予准入,而且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榜上有名。
例如在2020年,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喜宝上了两次黑榜。2020年11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官网通报一批次喜宝1段奶粉抽检不合格信息,不合格项目为香兰素,当时引起较大关注。2021年,该代理商被罚没1163.35万。
对此,行业专家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对任何食品品牌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婴幼儿食品品牌,因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质量要求极高。“父母在给宝宝买奶粉和辅食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生活环境、膳食结构、生活习惯、营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符合中国国标的且正规途径销售的产品。”
国产有机奶粉强势崛起
一次次登上“质量黑榜”,这与喜宝的初衷定位大相径庭。
据喜宝官网介绍,每一罐德国HiPP喜宝的产品都要经过260多道质量管控。HiPP喜宝拥有欧洲领先的实验室,可对大概1200种的可能残留物进行检测。HiPP喜宝检测技术的精确程度相当于在一个25平方米的游泳池中发现一颗盐粒。
近年来,中国婴幼儿食品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对入局品牌的实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持品牌差异化的同时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对众多品牌新的挑战。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喜宝选择与中国农垦控股上海有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深耕中国市场;此外在2023年,喜宝优启和喜宝培心还通过了新国标配方注册。
虽然喜宝在销售渠道方面相当完善,但随着国内外多个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积极布局,以及近年来国产奶粉品牌的复苏,喜宝面对的挑战仍不小。
在国外奶粉品牌方面,虽然德国喜宝拥有一定知名度,但并非市场主导品牌,众多国际品牌如惠氏、美赞臣、雅培等在中国进口奶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乳业分析师宋亮曾公开表示,2018年之前,中国有机奶粉80%的份额掌握在外资手里。但到2021年,有机奶粉约70%的市场份额从外资手里转到国产品牌手中,如君乐宝、、伊利等。
在政策方面,2023年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等3项婴配粉标准正式实施。2023年2月22日后生产的配方奶粉必须符合新国标,且重新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的注册。
业内认为,“新国标”对比国际标准以及往年国内标准更加严格,进而有助于我国婴配粉整体质量的提升。
如今,奶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多次“中招”登上质量黑榜的喜宝来说,接下来的市场考验也会越发严峻。
二.让百年品牌蒙羞!HiPP德国喜宝质量问题频发,会步雅培奶粉的后尘吗?
来源:五谷财经
随着新国标以及二次配方注册制度的落地,以及“长期占据中国有机奶粉市场第一宝座”的雅培逐渐退出中国市场,有机奶粉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澳优、合生元、君乐宝等国产品牌趁机崛起,并正在打破由外资品牌独霸中国有机奶粉市场的局面。
就在近日,一个成立百余年的德国奶粉品牌“HiPP德国喜宝”被推到台前。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健康与保健食品饮料行业数据库(2014-2023年)》,按零售额计算,德国喜宝成为全球零售额第一有机宝宝食品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德国喜宝连续第十年蝉联“有机榜首”。
但近年来,德国喜宝曾是“质量黑榜”的常客。在微博、京东海外旗舰店、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德国喜宝不好溶解、宝宝喝了之后腹泻、掺假等评论层出不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喜宝出现上述情况?德国喜宝又是凭借什么蝉联“有机榜首”?大公快消深度观察。
消费者投诉难以解决
奶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但我国奶粉行业发展周期并不算长。面对中国广阔的奶粉市场,不少海外知名品牌将船头掉转向中国。
据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国际有机奶粉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有德国喜宝、特福芬等”。
事实上,这些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较高的声誉。随着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以三鹿集团为主的国产奶粉陷入信任危机,进口奶粉品牌不断分食中国奶粉市场。中国乳企也不得不进入漫长复苏时期。
随后,2016年,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的落地,清退技术、资本不足的中小奶粉品牌的同时,提高了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门槛。2017年春节期间,“让祖国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的口号推动了国产奶粉企业。当年8月,“史上最严奶粉政策”的执行,让国产奶粉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国民信任度逐渐回升,国人对进口奶粉品牌依赖度降低。
在此期间,德国喜宝开始出现问题。根据中国网等媒体报道,2017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中,3批次德国喜宝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被检出营养成分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018年11月21日,海关总署发布2018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3.248吨德国喜宝大米米粉、五种谷物混合米粉,因钙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未准入境。
2019年3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121批。其中,201.6千克德国喜宝南瓜杂粮米粉因维生素D2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3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钙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未准入境。
2019年3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共121批。其中,201.6千克德国喜宝南瓜杂粮米粉因维生素D2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3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钙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未准入境。同年7月、9月,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6月、8月未批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均显示,“喜宝南瓜杂粮谷物粉”,原因为维生素E含量不符国家标准要求。
2020年10月15日,香港食安中心发布的“违规样本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喜宝有机双益婴儿奶粉(原产地德国,净重800克))L-肉碱含量实际检测结果为每100克含15毫克,而产品标签标示为每100克含26.1毫克,严重不符产品标示。10月21日,喜宝有机双益婴儿奶粉因产品样本不符营养标签规定,被香港食安中心要求停售。在不到一个月后的11月6日,德国喜宝再次登上“质量黑榜”。根据当时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其中披露的14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一批次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被检出香兰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对此,德国喜宝发布声明称,经过内部排查,该情况发生的原因为工厂临时调整生产计划,工厂的喷雾干燥塔在安排此批次之前生产了其他含有香兰素的产品所致,为偶发事件。已通知官方授权经销商,并已经完成对受影响的批次产品进行召回、下架、封存处理。
在香港政府一站通官方网站中,搜索“喜宝”可以看到,202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品安全中心呼吁市民不要饮用HiPP喜宝有机纯苹果汁,根据报道,有关产品可能受细小磁性碎片污染,另外还有一批次有机香蕉蜜桃奶糊,其维他命D含量不符合标准。
事实上,德国喜宝也并非只是被海关总署等部门点名。在黑猫投诉、德国喜宝京东海外旗舰店、微博等平台,均有消费者投诉,其中涉及购买喜宝奶粉包装破损、产品价格浮动大、宝宝喝了过敏等。
对此,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在竞争激烈的奶粉行业中,企业应该秉持用户第一的理念,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多种维度的服务,其中就包括高品质的产品。”在康定平看来,喜宝奶粉也算属于“惯犯”了,曾多次抽检不合格,“马马虎虎”对待消费者也可以理解,但长期以往,终将反噬品牌声誉。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有机奶粉历史中,像德国喜宝这样的有机奶粉品牌,促进了中国有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起步与发展。
国产有机奶粉乘风起
据了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上限和下限,以及详细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随着CodexStan72-1981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后续又进行了修订),包括欧盟在内的不少国家都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相对更为严格的标准。而德国喜宝对自己要求显然没有止步于此。
根据公众“喜宝俱乐部”文章介绍,很多年前,喜宝先生计划上市一款产品,然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原材料。“也有原料符合欧盟的要求,但是不符合我们自己的要求,为此我们等了5年。”喜宝先生说,“直到最后,我们在意大利的一家农户庄园找到了。”“质量总是高于一切,对于产品,即使晚一点进入市场也没关系,但它的指标必须符合喜宝的要求……质量决定一切,而非数量。我们宁愿等待,也绝不妥协,这不仅是我们对消费者负责,也是消费者对我们的期望。”
另据德国喜宝官网介绍,每一罐德国HiPP喜宝的产品都要经过260多道质量管控。HiPP喜宝拥有欧洲领先的实验室,凭借先进技术设备HiPP喜宝实验室可以对大概1200种的可能残留物进行检测。HiPP喜宝检测技术的精确程度相同于在一个25平方米的游泳池中发现一颗盐粒。
与此同时,随着德国喜宝等海外品牌的进入,中国自有奶粉品牌也迈进了有机奶粉的研究行列。宋亮曾公开表示,2018年之前,中国有机奶粉80%的份额掌握在外资手里,且基本上80%的市场在一二线市场。到2021年为止,有机奶粉约70%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外资手里转到了国产品牌手中,如君乐宝、、伊利、完达山等等。
基于海外有机奶粉的发展以及CAC等规定,中国从牧场到生产、加工、认证等多个环节对有机奶粉提出相关。比如有机认证,有机奶粉必须拥有严苛的“5大有机体系”认证,包括有机牧场、有机牲畜(如奶牛、奶羊等)、有机加工、有机追溯以及有机认证。这意味着奶粉不仅要有奶源的有机认证,还要确保生产流程的严格性和原料的有机性,通常要求有机原料占比≥95%。
此外,根据宋亮介绍,国外品牌会标出有机,国产品牌也会在产品上标志出来,这一方面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国有机奶粉生产等流程会有相应监管要求,并且在产品标准里也明确规定了什么是有机产品。但国内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相关监测、管理,与国外有机认证的内容差别不大。“近年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制度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基本上是从严管理,所以企业在食品安全、品质质量等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从抽检方面来看基本上99%以上都是合格安全的。”
据婴童智库最新盘点数据,截至8月初,已有93家乳企旗下409个系列通过新国标注册,其中有机奶粉35款,约占新国标产品的8.6%。相比上一版配方注册制实行时期,新国标时代有机奶粉总量增加了5款,增幅达16.7%。
但宋亮也提到了中国有机奶粉市场面临的挑战。“第一个是消费者对有机奶粉的认可度,认可有机奶粉的群体还是比较小众的。第二个是有机奶粉在整个市场的推广还是很艰难的,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知名品牌身上。”宋亮表示。
此前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也曾提到,有机奶粉行业仍然面临着原料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品牌的有机奶粉主要来自欧盟和澳洲,而中国市场真正能达到有机标准的比例特别低,整个有机奶粉市场达到90%以上纯有机的比例在50%-60%之间。
但宋亮、王丁棉依然看好中国有机奶粉市场。在宋亮看来,中国有机奶粉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会选择有机产品。从消费特点来说,大家更关注的是健康和功能,对于有机的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所以未来中国有奶粉产品在这方面可能要进一步强化。
王丁棉则表示,目前奶粉市场多元而细分,有牛奶粉、羊奶粉、孕妇奶粉、婴幼儿奶粉、儿童奶粉,同时又分普通奶粉和有机奶粉。而有机奶粉是近几年新培育出来的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增速很快。由于天然、稀缺、安全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各大品牌的纷纷进入将会使有机奶粉市场份额迅速增加,虽然2023年仍有一些有机奶粉品牌未获得注册批准,但增长率仍不低于去年,预计未来三年将达到150亿。”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成为母婴消费的主力军,消费理念的重大改变又将给有机奶粉市场带来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三.喜宝奶粉又被港食安中心要求停售 屡登黑榜背后究竟出了啥问题?
来源;鳌头财经
“我们致力于有机农业超过60年。让孩子自然健康的成长是我们终身的责任与使命。” 、“我以个人名誉保证。”……德国喜宝官方网站上,喜宝公司创始人Georg Hipp,先生以个人名誉保证HiPP喜宝只生产严选于自然的高质量婴幼儿产品,并与自然和谐发展。
然而,在中国市场,喜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通过权威部门、机构来检验,喜宝屡次被通报质量相关问题。
近日,香港食安中心官网公布,喜宝有机双益婴儿奶粉因产品样本不符营养标签规定,更是被香港食安中心要求停售。
作为德国最早和最大的婴儿食品公司之一,喜宝是如何把控奶粉质量安全的?昨日,鳌头财经就此事询问喜宝方面,并未得到相关回复。
针对此次香港食安中心要求停售一事,喜宝方面回复:“在10月15日香港食安中心发布的检测结果中,提及的产品为香港市场的临期产品,有效期至2021年1月24日,目前香港市场上没有该批次产品售卖。香港食安中心就该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发布后,HiPP德国喜宝第一时间进行了内部核查。该产品中的L-肉碱并非香港法规要求标示的营养素,且为原料中天然含有。经与香港食安中心确认,香港市场产品实际营养值符合香港和欧盟法律标准要求,无需作召回处理。”
9次登质量问题黑榜
根据香港食安中心10月15日发布的“违规样本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喜宝有机双益婴儿奶粉(原产地德国,净重800克)中L-肉碱含量实际检测结果为每100克含15毫克,而产品标签标示为每100克含26.1毫克,严重不符产品标示。
目前,香港食安中心已经呼吁有关商户停售受影响产品的有关批次。
喜宝很快做出澄清。
但鳌头财经注意到,这并不是喜宝首次在接受权威部门、机构来检验被通报,据鳌头财经梳理公开及媒体报道资料显示,2019年7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6月未批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76批,化妆品10批。其中包括“喜宝南瓜杂粮谷物粉”,原因为维生素E含量不符国家标准要求。
同年3月,全国海关公布并未准入境的食品121批名单。因维生素A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2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3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钙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201.6千克德国喜宝南瓜杂粮米粉未准入境。
2018年11月21日,国家海关总署官网发布《2018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因钙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3.248吨德国喜宝大米米粉、五种谷物混合米粉未准入境。
2017年,也曾因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德国喜宝婴幼儿谷物辅食遭到退货。同年3月,北京海淀法院发布消息,消费者称,其在京东自营购买的德国喜宝益生菌水果牛奶米粉不仅无中文标签,且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要求10倍索赔。
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曝光234批次问题进口产品,其中不乏全球最大有机婴儿食品企业德国喜宝。研究指出,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婴儿食品中可能含有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这些有毒元素主要来源于原材料。
2015年,质检总局公布了当年3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共有311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好时、健达、喜宝、娇兰等知名品牌登上黑榜。
其中,两批次由北京永嘉商贸有限公司进口的喜宝苹果香蕉果泥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维生素C被销毁。连云港恩禾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喜德宝全脂纯牛奶、喜德宝部分脱脂纯牛奶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
2013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曝光234批次问题进口产品,其中不乏全球最大有机婴儿食品企业德国喜宝等知名品牌。研究人员化验的婴儿食品中不乏知名品牌,包括Organix、喜宝、雀巢和Holle等。研究指出,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婴儿食品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这些有毒元素主要来源于原材料。
相当于从2013年起至2020年,每年都有关于质量问题的通报,仅2014年没有因为质量安全问题上黑榜,当年却被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布通告,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德国官方确认,宝和信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提供的德国输华乳品卫生证书系伪造证书。同时,经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查,该公司未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情况下,擅自销售进口产品。并且喜宝产品已销售至陕西、浙江、四川、湖南、上海等地区。
面对权威部门检查结果及市场舆论风波,喜宝大都是“自圆其说”,自己的标准粉饰太平。然而,次数多了也难以让市场信服,无论是对内质量把控,还是对外营销,喜宝都已然是劣迹斑斑。
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挑战
这和喜宝定位及初衷并不相符。
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喜宝公司创始人Georg Hipp,在1899年时,因为自己生了个双胞胎,奶水不够,开面包店的他没有办法,发明了用面粉和牛奶一起,加工成婴儿食品进行喂养,后来也慢慢地提供给邻居和客人,并在1932年开设喜宝HiPP公司,专注于婴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成为德国最早和最大的婴儿食品公司之一。发展至今,喜宝依然是纯正德国血统企业,掌握在HIPP家族手中。
2011年12月12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批益生元系列奶粉产品与欧洲同步上市。它开创了欧洲的绿色食品工业革命,在有机食品方面它是绝对的者,喜宝正式开启中国征程。今年7月,HiPP 德国喜宝方面透露,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喜宝除德国本土外的第二大市场。
不过,入华9年时间里,上述9起质量黑榜事件和一则伪造证书对喜宝品牌也造成了较大冲击,喜宝在中国奶粉市场未能挤进第一梯队,并且销量并不尽如意。
此前,鳌头财经曾从德国喜宝天猫旗舰店查询了解到,该品牌销售量排行前十的产品中,绝大部分的月销量在300单左右,对比之下,国产奶粉奶粉的数值则在1000+。
究其原因,喜宝进入中国市场时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奶粉在中国迅速跑马圈地,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进口婴幼儿奶粉数量从4万吨增长到29.6万吨,涨幅超过7倍。
而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65%以上一路暴跌至30%以下,一线城市只有15%。遗憾的是,喜宝来之前,中国市场超8成份额,已经被瓜分。彼时,三聚氰胺已经过去三年,包括惠氏、美赞臣、达能等外资奶粉品牌早已把蛋糕分割的没剩多少。
喜宝带着绿色有机概念而来,本来是一片新蓝海领域,但还没在中国市场铺开,又碰上最强奶粉新政,国产奶粉触底反弹,有机概念被各大品牌席卷,喜宝地位再次受到冲击。
2016年,我国正式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每一款婴配粉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严格注册,中国的奶粉市场准入门槛堪称全球最高之一。而自此之后,关于“洋奶粉”们的质量门就一扇一扇被打开了,喜宝多次中招,产品形象难以言喻。
一位奶粉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一罐奶粉从奶源、工艺、包装、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都有质量把控的准则,喜宝屡次上黑榜,说明不只是管理存在漏洞的。”
如今,奶粉市场分化的格局越来越明显,留给喜宝的市场考验已经越来越严峻了。
四.德国喜宝又“栽”了,米粉不符国标被点名通报,奶粉还曾伪造证书企图入华!
来源:五谷财经
近日,海关总署在官网上发布了2019年3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2019年3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检出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121批。
未准入境的食品涉及20个国家或地区的16类产品,植物性调料类、饮料类和蔬菜及制品类分列前3位,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品质不合格和食品添加剂超标。
其中,进口自德国的喜宝南瓜杂粮米粉共计201.6千克因维生素A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2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3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钙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未准入境。
海关总署表示,以上未准入境的不合格产品均已在口岸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近年来,德国喜宝频上黑榜,甚至被称为“问题专业户”!
2018年11月21日,海关总署发布2018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检出安全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61批,其中喜宝、嘉宝等洋品牌位列其中。
当时的通告显示,来自德国喜宝大米米粉、五种谷物混合米粉,钙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总重量达到3.248吨。
2017年,德国喜宝婴幼儿谷物辅食也曾因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退货。
然而,德国喜宝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早在201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曾经发布《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和食用标签标注进口商为宝和信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进口的德国喜宝(Hipp)牌婴幼儿配方乳粉》通告。
该通告称,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德国官方确认,宝和信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提供的德国输华乳品卫生证书系伪造证书。
同时,经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查,该公司在没有获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的情况下,擅自销售进口产品。
当时,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责成宝和信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召回从湖北口岸进口的德国喜宝(Hipp)牌(1、2、3、4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彼时该批进口喜宝牌产品已销售至陕西、浙江、四川、湖南、上海等地区。
德国喜宝却在官网上宣称,公司是120年匠心传承,以严格检测标准,坚持自然品质,与妈妈一起,呵护宝宝天性,取自然好营养助力成长!
如今,这样的豪言壮语听起来,却有点讽刺!
近年以来,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辅食多次登上“黑榜单”,而且问题比较严重,比如法国“毒”奶粉,这也再一次说明进口奶粉并不靠谱,这也给那些盲目崇拜“洋品牌”的中国宝妈“敲响了警钟”。
五.喜宝喜婴1段香兰素超标事件,代理商被罚没1163.35万
来源:消费日曝
奶粉行业品控把握不好就是大事件。
因为香兰素超标事件,之前一家奶粉巨头遭遇重罚的时候,另一家企业也是因为进口奶粉不合格被重罚。
喜宝中国前总代理商广东妥善实业有限公司(妥善实业)因为进口经营“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出现香兰素,被认定为“涉嫌经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罚没11633460.93元(约合1163.35万元)”。
消费日曝了解,处罚事件影响很大,妥善实业不再做喜宝中国的总代理商,离开了奶粉伤心地。
近期,消费日曝通过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网站和企查查搜索了解,受累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生产日期20190418)检验发现香兰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香兰素检测值为563.6μg/kg,标准规定为不得使用),今年5月,广州妥善实业公司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处罚。
不过当时没有公布处罚结果。
这份穗越市监食处字〔2021〕7号行政处罚文书显示,当事人自2019年6月10日至2020年7月16日期间经营“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400克/罐,生产日期2019-04-18),共购进87444罐,购进单价51元/罐,购进总价4459644元,实际售出75117罐,召回12115罐,非销售用途212罐,销售单价95.13元/罐,获利3314913.21元。
该产品经抽检,香兰素项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表B.1“凡使用范围涵盖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的规定,据此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当事人涉嫌经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货值金额为8318547.72元(95.13元/罐×87444罐=8318547.72元),违法所得为3314913.21元[(95.13元/罐-51元/罐)×75117罐=3314913.21元]。
处罚包括2部分:一是没收违法所得3314913.21元,没收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的违法所得;二是处罚款8318547.72元。
这次罚没款合计11633460.93元,约1163.35万元。
由于经营喜宝“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香兰素超标,违反了《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第三十四条第(二)、(三)、(四)、(六)、(十)、(十三)项,第三十七条,第六十三条第五款,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第二十五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十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4号)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根据《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第三十四条第(四)项,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出了如上处罚。
事件发生在1年前,当时多家企业被公布产品不合格。
2020年11月6日,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1段检出香兰素。
通报称,标称NUTRIBIO生产,北京金色未来商贸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经营的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经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检验发现香兰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检验发现,香兰素检测值为563.6μg/kg,标准规定为不得使用。
消费日曝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婴幼儿配方食品被列在《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中,针对0-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即1段婴儿配方奶粉中不得添加香兰素等。
处罚文件显示,这次事件是去年11月份公布出来,不过做出最重处罚则是2021年5月25日。
在喜宝倍喜1段奶粉因香兰素超标被处罚前,雅培则因为同样原因被罚款909.31万元。
该事件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同时期的喜宝则躲过一劫。
消费日曝了解,喜宝香兰素事件出来后,广东妥善实业有限公司遭遇冲击太大,后来喜宝对该公司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赔偿,但是间接损失巨大则难以弥补,该公司不再做喜宝中国独家代理。
企查查显示,广东妥善实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简易注销公告”,曾经作为喜宝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兴也喜宝、败也喜宝。结局可叹,也是可惜。
在这里,消费日曝也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思考:
一是代理海外品牌时尽力避免奶粉品牌或者奶粉工厂曾经遭到处罚的,奶粉品牌在国内出售没检出问题,奶粉厂没有上认证注册黑名单。
二是代理奶粉品牌尽量是原厂生产,而不是代工厂生的,代工厂如果代理品牌多就会出现混乱,品质把控不严。
三是代理奶粉品牌的奶粉尽量不跟其他添加香兰素的品牌共线生产,避免生产线中某些环节清洁不干净残留带入1段奶粉中。
另外也提个醒,出口到中国的奶粉和生产国销售的奶粉是否是同样的品质把控也值得怀疑。
奶粉行业处于寒冬中,且行且珍惜。在这里也感谢媒体同仁、奶粉行业人给予的大力支持。
赞(1) | 评论 01月21日 13:09 来自网站 举报
-
【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亨氏】
导语: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婴幼儿零辅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隐藏... 展开全文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亨氏
导语: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婴幼儿零辅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如食品安全隐患、虚假宣传现象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在选择辅食品牌时带来了诸多困扰,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家长们如何买到既安全又适合孩子的辅食产品,成为了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岁末年初,新锐消费融媒体“灰度评测”持续关注婴幼儿辅食行业动态,盘点发布各品牌的年度舆情报告分析,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品牌的表现,从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避免“踩雷”。
在京东平台搜索“幼儿辅食”,英氏、亨氏、爷爷的农场、小鹿蓝蓝、窝小芽和嘉宝等品牌销量名列前茅。
本期,我们将重点分析“亨氏”这一辅食品牌在2024年的舆情情况,深入探讨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消费者反馈,为家长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亨氏公司是在1869年由亨利·约翰·亨氏H.J.Heinz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夏普斯堡创立的,亨氏的产品有5700多种,除了人们熟知的婴幼儿食品,如婴儿米粉、面条、佐餐泥、果汁、果汁泥零、婴幼儿配方奶粉,还有番茄酱、调味品、沙司和冷冻食品等。亨氏作为婴儿辅食行业的顶尖品牌之一,亨氏到底表现如何,灰度评测深入梳理观察。
亨氏年度舆情分析
一.亨氏米粉检出严重铅超标 南京下架所有问题产品
来源:现代快报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最近,婴幼儿米粉又出问题了。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抽检中发现,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四个批次的相关产品目前已经被召回。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食药监局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对问题产品紧急下架。
亨氏公司 召回四个批次铅超标米粉
据相关报道,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4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中,发现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某一批次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随即在全省对问题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查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如果长期被人体摄入,将会沉淀积累在血液中,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损害肾脏器官。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亨氏官网上看到,8月15日,该公司已经发布了相关公告。公告中称,经过企业自查,是该批次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脱脂豆粉”的铅含量发生了波动。
目前,亨氏公司已经召回了相关问题原料的四个批次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产品,生产日期/批号分别是:20140413,400g/盒;20140414;20140508,400g/盒;20140509,400g/盒。
市场探访 超市里暂没发现,网上还在卖
每个婴儿几乎都会经历以米粉作为辅食的阶段,而“亨氏”产品对很多妈妈来说都不陌生,因此,“亨氏铅超标事件”牵动了各地家长的心。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几家超市,在婴儿食品货架上,看到了多款亨氏米粉产品,例如“鱼肉蔬菜营养米粉”“胡萝卜营养米粉”“鳕鱼苹果营养米粉”等等,但并没有涉事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
记者随后查看了货架上这些米粉的生产批号,发现都是在2014年5月到7月之间。
记者随后又逛了几家超市,都没有发现问题米粉在售。不过,在网络上该款产品的销售还在继续。在京东、1号店等购物网站,均能购买亨氏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在配料表中可以看到,脱脂豆粉是除了大米以外,米粉最主要的成分。
市食药监 商场超市自行下架问题批次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南京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钱军。
“江苏省食药监已经跟我们沟通过这件事,非常重视。目前,我们已经要求全市各分局紧急清查辖区内的商场,对问题批次的产品进行下架,”市食药监局也对全市各大商场超市下发了自查的紧急通知。“我们马上会联系亨氏在南京的总经销商,从源头上找出南京市场上流入了多少问题批次的产品。”
钱军强调,如果消费者发现了问题批次产品,可以及时拨打12331电话举报投诉。
二.亨氏婴幼儿食品屡曝重金属超标 广东调查原料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继“福喜事件”之后,又一起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这次事件的主角换成了亨氏联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氏联合)。据了解,亨氏联合由美国亨氏食品集团、广东省燕塘企业总公司及广东省联合食品企业中心合资成立。
8月18日,新华社发消息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4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中发现,亨氏联合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商标:亨氏;规格型号:400g/盒;生产日期/批号:20140413)严重铅超标。目前,杭州已经下架封存614盒问题批次产品,广东省食药监局也正进行调查并要求企业下架问题产品。亨氏联合亦发表声明称,已经召回了4批次相关产品,并接受相应批次产品的退货。
此外,记者获悉,这并非亨氏在华首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浙江:封存614盒问题产品
8月19日,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了解到,目前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浙江省内303家涉及经营上述批次亨氏米粉的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已下架封存614盒问题批次产品。其中,杭州鼎丰贸易有限公司307盒;杭州和美贸易有限公司176盒;其他零售单位131盒。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方面表示,将对其后续处置工作给予密切关注。记者了解到,8月19日,亨氏联合在官方网站发布的一份最新公告显示,经过全面排查,已查明事件原因是供应商提供的该批次原料发生了偶发性带入。
亨氏联合表示,对“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产品的铅指标检验结果超出标准限量的事件向消费者致歉。并预防性召回了与该批次产品所用同批“脱脂豆粉”原料的另外三个批次产品。
对于回收产品的处理,亨氏联合表示,已进行了单独封存,并将在政府监管部门的指导及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彻底销毁。亨氏联合还承诺该批问题原料仅用于“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以上四个批次的生产,其他批次“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及其他亨氏婴幼儿产品均不受此次事件影响,消费者可拨打服务热线4008302181了解相关退货、退款流程。
据了解,此次事件涉及浙江地区问题批次产品总数1472盒,其中,浙江地区两个经销商共计1360盒,浙江乐购6个门店共计112盒。
广东:调查原料生产企业
在广东市场方面,昨日(8月19日),记者从广东省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得知此事后,已经要求企业下架涉事产品。
广东食药局人士告诉记者,该局已组织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通报涉及的企业和问题产品依法进行查处,核查问题产品生产的批次与数量、销售流向和召回等情况;同时对问题产品涉及的原料生产企业的采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企业库存的脱脂豆粉进行封存。除此之外,广东食药局还组织对涉事企业生产的其他相关产品进行抽验。
据广东食药监局介绍,目前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对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通报中涉及批次的问题产品,下架封存。8月19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亨氏联合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
与此同时,对于相关调查工作的更多具体情况,广东食药局表示,有关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中,有新进展将及时公布。
记者此前走访市场时发现,在当地市场上,涉事亨氏“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铺货很广,广州的各大超市和母婴店均有销售。
此外,昨日下午,记者在天猫上看到,涉事产品的销售链接已经很少,但仍有部分天猫母婴店在继续销售。
曾涉多起食品安全事故
据了解,这并非亨氏在华的首次食品安全事故。
2013年5月,国家相关部门对830份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称,亨氏等品牌的23份以深海鱼类为主要原料的样品检出汞超标,其后亨氏向消费者致歉并在官网公布了问题批次,启动召回程序并接受消费者退货。
2012年,亨氏一批重量为72千克的奶粉在江西被退回产地。亨氏对此回应称,涉事奶粉并非由公司官方认可的正规渠道进入,该批奶粉仅供应澳大利亚市场,它们由贸易公司自行进口运往中国,非亨氏官方所为。
另据媒体报道,2012年10月,有消费者在广州购买的亨氏肌肉蔬菜营养米粉中吃虫,亨氏向该消费者赔偿了300元。
此外,《法制晚报》2012年曾报道称,英国食物标准局对248份食品样品进行了监测,发现13种食品中含有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含量有上升趋势,亨氏因此遭到英国食物标准局警告。其后亨氏方面修改了配方。
广州超市亨氏米粉正常销售
目前在广州,永旺超市、百佳超市等各大超市里面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仍在正常售卖,未发现问题批次的产品。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米粉没有被勒令下架的话就意味着没问题。但有消费者表示,短时间内不会考虑购买这个品牌的米粉甚至不会购买这个品牌的任何商品。
亨氏正召回四个批次米粉
亨氏昨日回应称,其高度重视关于近期市场监督检查中发现批次为20140413(规格为400g/盒)“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的铅指标检验结果超出标准限量的事件,对此表示歉意。并称在接到有关通知后,已马上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即主动召回该批次产品,并预防性地召回了与该批次产品所用同批“脱脂豆粉”原料的另外三个批次(20140414;20140508、400g/盒;20140509、400g/盒)产品。
亨氏称,事件原因是供应商提供的该批次原料发生了偶发性带入。其他批次“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及其他亨氏婴幼儿产品均不受影响。亨氏表示,目前尚不能确认广州市场有没有相关批次产品在销售。
三.超范围使用添加剂、活虫,亨氏婴幼儿辅食成重灾区?
来源:大公快消随着近年来全国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婴幼儿相关赛道也迎来更加严重的“内卷”。
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我国婴幼儿辅食产量达到了15.6万吨,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达405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婴幼儿辅食产量达36万吨;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将达840亿元。就目前来看,婴幼儿辅食市场仍然在不断扩大当中。
虽然市场待开发规模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监管,辅食市场仍然还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在众多投身于婴幼儿辅食“蓝海”的企业里,不难看到全球知名食品与饮料公司卡夫亨氏的身影。然而,这家成立了上百年的美籍公司,在近几年却频生事端。
产品提价导致销量下滑
质量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公开信息显示,卡夫亨氏KraftHEINZ于1869年创立于美国,2012年被巴菲特及巴西资本投资公司3G以总价280亿美元收购。1986年凭借婴儿营养米粉产品打入中国市场。目前,亨氏在华主要经营味事达酱油、亨氏西式酱料以及亨氏婴幼儿辅食等。
艾媒咨询分析师曾公开表示,作为中低端国外品牌的代表,卡夫亨氏最早进入中国,在婴幼儿辅食产品的技术研发方面较为成熟,借助大数据手段完成精准营销,提高转化率。
从财务数据来看,亨氏的业绩表现也曾不容小觑。财报显示,卡夫亨氏2019年营业收入249.77亿美元,同比减少4.91%;归母净利润19.35亿美元,同比增加118.99%;净利润率7.75%,同比增加119.97%。
到了2020年,亨氏的盈利能力似乎仍然在线。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1.84亿美元、260.43亿美元、264.84亿美元,分别同比变化+4.83%、-0.54%、+1.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亿美元、10.12亿美元、23.63亿美元,分别同比变动-81.6%、+184.27%、133.5%。
在2022年财报中,亨氏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价格上涨13.2%,但也导致了销售额下滑。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通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影响。此外,销量/产品销售组合同比下降3.4%,主要受到了供应链限制和消费者对产品涨价敏感度的影响。
事实上,除了产品涨价外,亨氏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与饮料公司之一,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被曝。早在2014年,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抽检中发现,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四个批次的相关产品目前已经被召回。
据悉,铅作为重金属如果长期被人体摄入,会沉淀积累在血液中,从而影响儿童成长发育,甚至会损害肾脏器官。对于此次被召回的产品,该公司于2014年8月发布公告称,经过企业自查,是该批次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脱脂豆粉”的铅含量发生了波动。
在“亨氏铅超标事件”发生后,各地家长不仅担忧起来。然而,时隔三年,亨氏的另一个辅食产品又因含糖量严重超标被起诉。
根据ABC报道,亨氏的Shredz辅食不但加入了大量的糖份,还在宣传的时候严重的误导了消费者。据了解,亨氏在宣传这款产品时表示,所含糖分是富含营养价值的水果和蔬菜的替代品。然而这款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浓缩苹果汁,其本质上与天然果蔬干并不相同,这也导致了该产品中含有添加糖。彼时,澳洲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也曾表示,这款产品含糖量严重超标(每100克辅食中含糖量甚至达到近70克)。
除了部分配料添加过高外,亨氏的产品中还有异物出现。2019年8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官网曾召回一批次名为TurkeyStew8+MouthsBabyFood(炖火鸡婴儿食品)的亨氏婴儿辅食,原因是被昆虫污染,而该款产品供八个月以上婴儿食用。同年1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信息显示,Heinz(亨氏)和Tesco(乐购)正在召回多款婴儿食品,因为在一些产品中发现了金属碎片。
到了2022年,甚至有消费者在未开封亨氏磨牙棒里发现活虫。据人民网河南报道,该消费者表示,涉事超市为长垣市万德隆生活超市,涉事食品属亨氏品牌婴幼儿食品。在向超市反映此事后,超市工作人员回应称:责任不完全在超市,食药局、厂家均已介入,目前事件还在协商解决处理中。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还有消费者表示,于2022年12月在亨氏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买一盒原味米粉囤在家里一直没吃,在2023年5月发现产品在收货前就已经过期很久了。在随后的2023年6月13日,京东客服回应称“专员正在火速核实处理”,而亨氏方面并未作出回应。直到距离商家最新回复已经30个自然日,系统自动将该投诉变更为“已完成”状态。
除此之外,大公快消注意到,在淘宝亨氏官方旗舰店中,也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注意到生产日期并不新鲜,有些保质期18个月的产品甚至已经过去一年多。
与此同时,中国辅食市场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也开始逐渐发力,向亨氏所在的米粉、米糊等细分领域攻城略地。
国产婴幼儿辅食品牌乘风起
亨氏却关停最大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
相比于国外市场,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起步较晚,因此现阶段国外品牌仍占据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主要份额。据头豹研究院报告,现阶段我国婴幼儿辅食渗透率为25%左右,而欧美国家这个数据达到了80%,渗透率相差甚远。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我国该领域潜在市场巨大,所以未来国产品牌还有很大的增长红利。
在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下,布局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品牌数量越来越多,其中米小芽、窝小芽、小鹿蓝蓝等新锐品牌更是快速崛起。艾普思的数据亦显示,当前,英氏、小鹿蓝蓝、秋田满满位列前三,从品牌属地来看,国产品牌占六席,且排行前三的品牌均为国产品牌。但从价格来看,交易指数前十品牌中,国产品牌销售均价集中在30-60元,较进口品牌更有价格优势。
除此之外,国产品牌加工模式亦是企业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据了解,当前我国婴幼儿辅食品牌大多采用代工模式。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委托代工模式虽然能节省建设工厂的高额投入、加速企业扩张,但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更高;对企业来说,如果代工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生产和检测流程操作不当等,则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国家迎加大辅食类产品的监管力度,把这一行业并入婴幼儿奶粉同样级别的监管等级。此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婴幼儿辅食企业也应加大研发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婴幼儿辅食行业向功能化、新型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才能成为头部品牌。
事实上,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辅食品牌,亨氏早在青岛、佛山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其中佛山工厂更是亨氏投资了7000万美元建造的婴幼儿米粉基地,这曾是亨氏全球最大的婴幼儿米粉工厂。
但在2023年10月,亨氏突然按下了暂停键。据了解,亨氏方面宣布,受战略决策影响,公司决定对佛山米粉工厂做暂停生产的安排。同时对在华婴幼儿辅食产品业务有所调整,后续将在华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以小批量生产的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在此之前,亨氏刚调整了中国区婴幼儿辅食业务。据北京商报等媒体报道,自2023年9月1日起,亨氏中国婴幼儿辅食业务已启用全新经销模式,与一家名为“W.A.M”的公司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以便更专注于婴幼儿辅食的新产品开发与生产,通过与W.A.M的伙伴关系来扩展和扩大卡夫亨氏的各项能力。但对于佛山工厂暂停生产后,如何安排后续米粉辅食产品的生产以及佛山工厂的去留,亨氏方面则公开表示,公司还在商讨中,但除米粉以外其他婴幼儿辅食产品的生产安排不受本次决定的影响。
对此,有业内声音表示,亨氏做出上述决定的背后是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在朱丹蓬看来,婴幼儿辅食在新生人口红利期还是好生意,但是随着国内新生儿出生率降低,国内品牌近年来整体发展也非常迅猛,挤压了卡夫亨氏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其暂停佛山工厂生产的核心原因。从未来来看,中国辅食市场的竞争还会更加激烈,逐渐进入红海的阶段,赛道拥挤度已经非常高,辅食或许已经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赞(3) | 评论 01月19日 15:22 来自网站 举报
-
【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贝拉米】
导语: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婴幼儿零辅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隐藏... 展开全文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贝拉米
导语: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婴幼儿零辅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当前我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婴幼儿辅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如食品安全隐患、虚假宣传现象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在选择辅食品牌时带来了诸多困扰,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家长们如何买到既安全又适合孩子的辅食产品,成为了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岁末年初,新锐消费融媒体“灰度评测”持续关注婴幼儿辅食行业动态,盘点发布各品牌的年度舆情报告分析,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品牌的表现,从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避免“踩雷”。
在京东平台搜索“幼儿辅食”,英氏、贝拉米、爷爷的农场、小鹿蓝蓝、窝小芽和嘉宝等品牌销量名列前茅。
本期,我们将重点分析“贝拉米”这一辅食品牌在2024年的舆情情况,深入探讨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消费者反馈,为家长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贝拉米(Bellamy’s Organic)是澳洲有机婴幼儿奶粉与辅食品牌,贝拉米由塔斯马尼亚岛的一位名为杜利·贝拉米的母亲于2004年创建,2019年12月,蒙牛宣布完成对贝拉米的收购。贝拉米作为婴儿辅食行业的顶尖品牌之一,贝拉米到底表现如何,灰度评测深入梳理观察。
一.贝拉米卫冕跨境有机配方奶粉销量第一,却因抽检不合格被通报!
来源:五谷财经
最新报道显示,传统渠道积极稳健增长的同时,贝拉米的跨境业务也不断发力开拓兴趣电商“新战场”。
据了解,今年1-9月,贝拉米抖音电商渠道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43%,形成“声量+生意增长”双驱动,全域兴趣电商已成为驱动贝拉米增量市场的重要齿轮。据Smartpath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贝拉米卫冕中国跨境有机幼儿配方奶粉销量第一。
然而,不久之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市乳制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本次抽查了12批次产品,经检验,3批次不合格。
其中,1批次贝拉米幼儿配方奶粉(12-36月龄,3段,标称规格型号300g、标称生产日期/批号2022-11-23//)净含量标注不合格。进口商为贝拉米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贝拉米奶粉是澳大利亚贝拉米旗下生产的奶粉产品,除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在2019年,推出了儿童奶粉与孕妇奶粉。
贝拉米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抽检不合格的状况,2018年5月24日,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发布的食品检测结果报告显示,4款产品因质量问题被下架,其中包括澳大利亚乳制品公司贝拉米的一款婴幼儿辅食产品。产品名称:Bellamy's Organic spelt macaroni。不合格项目:总脂肪含量不符合营养标签的规定。通报显示,该批次产品总脂肪检测含量为1.9g/100g,而标示含量为1.1g/100g。
另外,早期是依靠代工,在2017年时收购的澳洲工厂恢复中国认监委注册,结果这家工厂生产的丽维奶粉同年11月30日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曝光不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7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 显示,来自澳大利亚Camperdown Powder Pty Ltd 生产的丽维婴幼儿奶粉、较大婴儿奶粉、幼儿奶粉因标签不合格最终被退货或销毁处理,总量达到17.2638吨。据了解,生产不合格丽维奶粉的这家工厂现归属于贝拉米,不过在今年6月份之前,该工厂并不属于贝拉米。
资料显示,贝拉米品牌的成立源于妈妈对宝宝纯净的爱。2004年,杜丽·贝拉米女士为了给自己的宝宝寻找纯净、安全的食物,花费6年找到纯净之地澳洲塔斯马尼亚岛并创立贝拉米品牌。
贝拉米从创立初始就坚信,安全及富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影响到未来几代人。从纯净之岛塔斯马尼亚为起点,19年间,贝拉米致力于将这份纯净之爱带给妈妈。凭借全链有机优势,贝拉米迅速成长为澳洲有机婴幼儿食品者*。在澳洲,每2个喝有机奶粉的宝宝,就有1个在喝贝拉米*,稳坐澳洲 “国民级”有机奶粉品牌地位,逐步夯实了贝拉米的有机成就。
二.“网红”奶粉贝拉米陷“下架门”,命运多舛还要作一下
来源:知食君
澳洲“网红”奶粉贝拉米发布公告,回应近日产品不合格被下架的消息,公告称并非食品安全问题,只是标签错误。
这么一条“性冷淡”的回复顿时激起了不少媒体人和网友的怒气,觉得这位昔日“网红”太过傲娇。知食君也要感叹,这个被代购炒红又被放弃、自信地堆货又卖不出去、股价被质疑还老是爱出质量问题的网红,确实爱作。
贝拉米关于产品不合格的回应
香港下架辅食,贝拉米却说没安全问题
最近,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发布食品检测结果报告显示4款产品因质量问题被下架,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乳制品公司贝拉米的一款婴幼儿辅食产品,产品名称为:Bellamy's Organic spelt macaroni,不合格项目为脂肪含量不符合要求。
据报道,贝拉米公司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在香港已被要求下架。按照香港《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相关规定,任何人如果在标签上对所售卖的食物作出虚假说明或在食物的性质、物质或品质方面误导他人,即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罚款为五万元及监禁六个月。尽管如此,贝拉米仍轻描淡写回应说只是标签问题,自己 “始终遵循政府监管,并高度重视产品安全” 。有媒体质疑,如果真的“高度重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脂肪含量不符合要求,贝拉米在香港被下
如果贝拉米真的能“高度重视”
实际上,这位代工起家、代购捧红的“同学”并非第一次光顾“黑榜”。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曾公布,贝拉米的一家收购工厂生产的丽维婴幼儿奶粉、较大婴儿奶粉、幼儿奶粉标签不合格,最终被退货或销毁处理,总量达到17.2638吨。
再追溯到2016年7月,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信息披露,因菌落总数超过标准20-30倍,检验局销毁了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Bellamy’s贝拉米婴幼儿有机糙米星型面。这款婴幼儿辅食适合7个月以上的孩子食用
有行业观察人士告诉知食君,作为产品线绵长且中国粉丝众多的上市公司,应该深知婴幼儿食品不能“稍有差池”,否则很可能股价跳水、粉丝流失、品牌受损而且拖累旗下产品一起“连坐”。如果严格把好质量关,不拿标签当小事,运势可能会更顺。
被中国代购“分手”,遭投资者质疑
说起来,贝拉米算是中国代购捧红的“初代网红”,也是通过这种渠道在中国打下了良好口碑。然而“成也代购,败也代购”,贝拉米被自家的“繁荣代购”迷了眼,结果陷入窘境。“一方面,代购没有品牌忠诚度,永远都在追逐市场更青睐、利润也更高的产品。后来爱他美、A2等品牌在跨境购、代购渠道都颇为走红;另一方面,贝拉米自己开拓中国市场后才发现,太过高估消费者热情,产能过剩导致库存走高。”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分析。
2016年末,三家律所对贝拉米提起诉讼,称其在中国市场面临巨大危机,业绩大幅下滑、库存积压达1.1亿澳元,这使得贝拉米不得不宣布调整业绩预期并向市场承认,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不及预期,造成库存累积、原材料过剩、供应商货款短少。
今年情况开始转好,贝拉米此前发公告上调2018年收入和利润增长预期,并宣布收购婴儿奶粉厂商Camperdown Powder 100%股权,而该厂商已取得向中国境内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证书。
本以为经历了中国市场销售不佳、股价动荡等系列危机后,贝拉米可以重新赢得投资者信心,现在又出了“下架门”,看来还得继续端正态度、加油整改了!
三.贝拉米又摊上事了,刚买的工厂被曝产品不合格
来源:胡说有理
依靠代工并在中国市场发家的“网红”奶粉——澳洲有机奶粉品牌贝拉米真的是可谓流年不利,其今年收购的澳洲工厂好不容易恢复中国认监委注册,结果这家工厂生产的丽维奶粉11月30日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曝光不合格。
今天同时被披露不合格的产品还有来自法国的法婴特奶粉、澳洲新西特儿童奶粉等。
11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7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 显示,来自澳大利亚Camperdown Powder Pty Ltd 生产的丽维婴幼儿奶粉、较大婴儿奶粉、幼儿奶粉因标签不合格最终被退货或销毁处理,总量达到17.2638吨。
据了解,生产不合格丽维奶粉的这家工厂现归属于贝拉米,不过在今年6月份之前,该工厂并不属于贝拉米,而贝拉米收购这家工厂也完全是无奈之举。
(目前在网购平台上仍在售的丽维奶粉)
今年2月,美赞臣宣布收购澳洲百嘉工厂,以助力中国市场增长。而此前,贝拉米正是靠百嘉工厂为其代工生产贝拉米婴幼儿奶粉。因为美赞臣的该项收购,百嘉工厂将不再为贝拉米代工,而贝拉米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找寻到适合的加工厂。
由此,今年3月30日,贝拉米无奈发布公告表示,预期2018年1月1日中国配方注册实施的最后期限公司可能不会获得配方注册,公告一出,去年股价就遭遇腰斩的贝拉米股价再次大跌。
不过事情在今年6月13日得到反转,贝拉米宣布,公司拟通过一家新公司来收购位于墨尔本的Camperdown Power Pty Ltd 90%的股权。该项收购价格为285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交易预计将于今年7月完成。
贝拉米收购的这家Camperdown Power Pty Ltd工厂,早就获得中国认监委注册,这就意味着代工的贝拉米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自己生产奶粉销往中国。
然而,没想到的是,就在7月6日,被贝拉米收购的这家澳洲工厂却被暂停在华注册资格。这对于贝拉米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7月7日,贝拉米就主动申请股票停牌,以便找出工厂注册资格被暂停的原因。
7月11日,贝拉米公告披露,该工厂是由于被第三方投诉而遭遇注册资格暂停的。
最终有惊无险的是,该工厂于8月9日又获得中国认监委的恢复注册。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工厂,贝拉米在中国也就有了3个系列9个奶粉配方注册并销售的机会。
按道理,销售额有60%以上来自中国的贝拉米目前正在全力以赴为其配方能够获得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而努力,然而此时,贝拉米收购的这家工厂又被曝出17吨多丽维奶粉不合格,虽然是标签不合格,但从今年一系列事情看,该工厂真的是麻烦不断,这或许也会给贝拉米的配方注册带来一定的阻力。
另外,胡说有理今天通过国家认监委官方披露的信息发现,目前尚不清楚贝拉米收购的这家工厂是否获得有机认证,而贝拉米此前一直标榜的就是有机产品。
另外,今天同时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还有来自法国的法婴特婴儿配方羊奶粉,其中10.8公斤是胆碱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还有4.8公斤属于标签不合格。
从国家质检总局今天发布的通告来看,尚不清楚上述不合格法婴特婴儿配方羊奶粉的生产批次,而胡说有理在天猫法婴特旗舰店里发现,该款产品价格不菲,仍有销售。
另外,今天被曝光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6900公斤新西特儿童奶粉大肠菌群超标。
赞(1) | 评论 01月18日 10:35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