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详解2025Q1:刘强东亲自带队,京东千里杀将

东哥解读电商   / 05月15日 12:29 发布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金珊


Q1的成绩单发布,京东Q1在外卖市场上千里杀将有效果了吗?

5月13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京东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5年Q1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43.4%。

营收利润双双超出预期,京东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市场对此的反映是中性偏好的,股价小涨。当天美股报收37.25美元,同比上涨3.33%。5月14日港股报价141.60港元,同比上涨3.36%。

主要是中美关税谈判结束带来了积极情绪释放,股价已经整体上涨了一部分。同时外卖业务增长很快,但没有给出亏损指引。摩根士丹利、麦格理等公司看好京东的成绩单,但是也对外卖未来的投入产生担忧。

详解财报,京东业绩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外卖业务带来了什么影响。国补下,京东的3C卖得怎么样了?


营收利润双超预期,带电品类成为MVP


先看京东整体的业绩表现。

总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超过市场预期的2903亿元及11.6%的增速。同时也是最近12个季度里营收增速最快的一次。这代表从三年前,刘强东强调低价是唯一竞争力,到扶持3P商家等等。一系列变革下,京东业绩迎来了反弹。带电品类的销售额增长是营收的主要驱动力。


按照收入类型划分,商品收入2423亿元,同比增长16.2%;这是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17.1%,超出市场预期近百亿元。日用百货商品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15%。

服务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4.0%;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16%;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13%。

按照板块划分,外卖业务被包含在新业务当中,带动了板块的业绩增长,也加剧了亏损。京东零售收入2638亿元,同比增长16.3%;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从4.1%提升到4.9%。京东物流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1.5%;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率从0.5%下滑到0.3%。新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8.1%;新业务经营亏损率从13.8%扩大到23.1%。

营业成本2532亿元,同比增长15.0%。结转毛利率15.9%,保持了连续12个季度同比改善。京东的自营业务重。毛利率能托底,是利润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费用方面,总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2.4%,比去年同期还下滑了0.1%。对比营收的高增长,说明京东整体还在降本增效。具体来看:

履约开支197亿元,同比增长17.4%,占收入的百分比为6.6%。

营销开支105亿元,同比增长13.9%,占收入的百分比为3.5%。

研发开支46亿元,同比增长14.6%,占收入的百分比为1.5%。

一般及行政开支24亿元,同比增长22.2%,占收入的百分比为0.8%。


经营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6.8%,经营利润率为3.5%。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31.4%,对应利润率为3.9%。

最终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52.7%,净利润率为3.6%。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43.4%,对应净利润率为4.2%。


截至Q1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2030亿元。

业务数据上,京东外卖日均2000万单的规模,入驻商户数超过百万。用户方面,季度购买用户数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Q1增速进一步加速到20%以上。Plus会员在购物频率和ARPU方面都实现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

总结京东2025Q1的业绩表现,国补让带电品类快速增长,支撑起营收大盘;同时拉动毛利率提升,贡献了利润。外卖增加了流量,目前亏损还在可控范围内。

京东的围魏救赵有效果了吗?


拿回3C份额,吸引品牌入驻,京东是否全靠国补?


Q1京东电商的自营模式相比于平台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救赵有明显效果。持续国补下,京东会拿回部分被拼多多、抖音过去夺走的带电品类的销售额。同时也会增加家居等品类的收入,吸纳品牌入驻,弥补品牌供给上的短板。

各方数据对2025年Q1的带电品类销售数据的监测一致向好。带电品类一直是京东的优势,业绩增长是必然的。

商务部数据显示,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IDC表示中国平板电脑销量同比增长19.5%;Canalys监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5% ;奥维云网监测中国家电市场(不含3C产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1%。

但显然,京东自营带电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高达17%,明显高出大盘不少。为什么同样补贴下,消费者选择京东?

自营模式下,健康可持续的供应链开始发挥作用。

各个地方有自己的国补规则,补贴力度和品类有区别,消费者开始“转寄”。甚至有些地区额度有限制,要每天蹲点去抢,时断时续。不同地区线下门店补贴力度也不同。

在京东,商品的价格基本稳定,同时能持续供应。

在自营模式下,京东物流的正逆向一体化供应链能力发挥作用。京东能在全国的供应链中根据数据进行提前备货。搭配京东物流快速运输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京东“送装一体”解决了第三方公司送得慢、容易损坏、收费高的特点。过去从下单到安装,间隔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现在基本可以达到当天或者隔天安装。所以在厨卫、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品类,消费者更愿意在京东下单。

目前已经有七成员工通过送装一体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国补的实际落地很考验品牌的线下经销体系。

国补的钱由大致是由和地方9:1的比例共同承担,本质是地方政府通过补贴把本地企业推向全国,带动当地GDP和社零。

零售商去和地方政府谈,拿到资质,进行补贴销售。但只有经营主体在当地,销售能计入当地政府的报表里。

淘宝、拼多多、抖音都是以平台模式为主,收佣金和广告费。销售额最终还是会落到商家的所在地。

不是所有的品牌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专卖店和经销商。品牌想快速踏上国补列车,最好的办法是去入驻自营电商。京东自营在全国各地都有成熟分公司。分公司和各地方政府谈,效率更快。没有入驻自营的品牌,会选择入驻快速抢红利。

国补下,另一大问题是资金。

部分地区是要求零售商自行垫资,最后政府再进行结算。流程也比较复杂,中小企业和商家玩不转。定期结算的自营电商比平台模式更能减少风险。

在服务、履约、结算方面带动下,品牌商会主动调节库存,增加京东自营的比重。

中国信通院预测,国补全年可能拉动消费电子销售增长三千亿元以上。对比京东2024年自营商品收入在九千多亿元的规模,京东也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会从中分到更大的比例,对全年的业绩带动也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品类的增加,其他品牌也开始入驻自营电商。例如,广东佛山推出橱柜、衣柜、智能家居等全屋定制类产品的国补。

这些品类客单价高、运输复杂。考验平台上商品价格的稳定性,也考验物流运输效率和安装水平。

国补只是红利。京东长期积累的供应链基础和服务能力是承接这波需求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品牌会选择入驻京东自营。

京东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京东Q1日用百货品类维持双位数收入增长,超市和时尚品类同比增速均达到双位数,环比进一步加速。


Q1用户增长20%,外卖引流但亏损加剧


“中国的外卖市场规模巨大,完全可以容纳多个平台发展。”京东许冉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

围魏带来了流量,但也扩大了亏损。京东外卖最大的作用是带来了流量,速度之快是电商难比的。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京东透露了季度购买用户数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更关键的是Q1增速进一步加速到20%以上,这其中应该有很大部分是外卖业务激活的。

在国补和外卖双重促进下,京东的商超业务销售额也在增长,商超团队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收入增长。

投资者关心的是做外卖到底要花多少钱,会不会让京东的低利润率雪上加霜?

到Q1结束,京东外卖整体经营时间不长,所以带来的影响还没完全显露在财报中。

回顾京东外卖几个重要时间点。2月11日,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开始招募商家。3月1日正式开始做外卖。4月15日单量为560万单,4月22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到5月13日,京东透露外卖已经接近2000万单。

京东正在和饿了么争夺市场第二的位置。数据显示,美团日均单量超七八千万,峰值破亿。饿了么日均单量约两三千万,峰值达到五六千万。

Q1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经营亏损翻倍,从6.7亿元增加到13.3亿元,经营亏损率从13.8%扩大到23.1%。

亏损加大,但是外卖业务还是值得一试。未来的收益大于当下的风险。

时过境迁,不是外卖大战的时候了,用几十亿的成本能撬动更大的订单量,甚至有希望达到行业第二的位置。对比饿了么9年烧了近千亿元,京东、饿了么和美团的大战,真的是不同的命运。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内卷,虽然更累,但卷出来还是很有性价比的。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事半功倍。

突破千万单时,知情人士曾表示,目前京东外卖最近几天单均收入约7元,单均成本约19元,最终每单亏损12元;按照1000万单来预估,京东当天投入1.2亿元。达到千万单共计54天,京东总体投入也不会超过几十亿元。

外卖很难单纯靠价格战留下用户,未来几家平台的补贴都会陆续减少。

京东做外卖是为了即时零售,毕竟外卖业务在即时零售中是单量最高、频次最高的业务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用户心智。

美团、京东、阿里已经齐聚即时零售战场。大家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同一批品牌商。愿意以“更快”的速度来多付价格的年轻人,是新中产,是核心城市的关键消费人群。从数码方面苹果、华为、小米,以及服装快消方面的迪卡侬、名创优品,有线下门店的品牌也希望借助线上数据完善新一轮的选品。

随着阿里加大力度,这场三国杀,玩家赢得都不会很轻松。


总结


京东目前的模式是,国补保基本盘优势,外卖补贴抢流量。

有观点认为,国补可能会持续三年左右,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家电下乡持续了三年左右。提振消费,是长期的策略。随着地方政府对自己的特色产业进行补贴,品类会从现在的电脑、手机、平板、家装扩大到更大范围。京东自营模式会持续获利。稳固现有业务的基本盘,为京东的新业务提供保障。但考虑国补可能提前释放部分市场需求,后续市场表现还是需持续观察评估 。

外卖是万亿市场。在外卖业务方面,目前能看到流量的促进效果明显。电商当下急需流量,对主营业务有协同作用。但是补贴不可持续,最终还是要看用户的留存和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