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德龙: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
杨德龙
/ 05月13日 22:01 发布
巴菲特曾经说过要始终留有足够的现金以应对不确定性,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有很多保险业务,所以要留足现金,防止出现一些超预期的赔付,防止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巴菲特也从来不用杠杆,他认为聪明的人唯一的死法就是加杠杆,所以在投资上巴菲特一直是非常保守,但是这一次他留有的现金创下了历史纪录,原因在于他认为美股在过去几年涨太多,泡沫太大,所以从去年开始他便不断减持美股。伯克希尔哈撒韦2024年的年报显示,去年巴菲特减持了一半的苹果持仓,以及大量的美国银行等,账上的现金已经达到3500亿美元,相当于2万多亿人民币。
这其实是他一贯的做法,巴菲特经常在市场出现泡沫的时候大量减持,留足现金,为下一次股灾做准备,所以他这次也谈到了巨额现金储备的目的,他幽默地说并不是为了让继承人格雷格·阿贝尔后面更好操作,也不是为了让他的业绩更好看,而是因为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美股的估值高,所以他减持。
另一方面,留足现金之后,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入场时间?巴菲特没有明确回答,但是他打一个比方,说明天肯定是没有机会的,但是5年之内会争取把现金储备降到500亿美元以下,意思是短期之内美股还没有很好的布局机会,但是5年之内肯定会出现。巴菲特一般是在美股大跌的时候才布局,所以也就意味着他认为美股如今还没有跌到位,还没有到达一个他要出手的时候。
这一点也给我们很多投资者以启示,虽然大家资金量没有巴菲特那么大,但从他已经拥有上万亿美元的总资金量,仍然保留一定的现金头寸、应对不时之需,以达到在市场出现意外下跌的情况时还有一定的子弹加仓来看,这个做法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格雷格·阿贝尔一直在巴菲特手下做基金经理,所以他的投资理念应该说是与巴菲特一脉相承的,但是投资依旧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不同的人对于宏观、对于行业、对于公司的看法还是有很大差异,所以即便整体投资理念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但是在投资的方向上有可能会有一定调整。比如说格雷格·阿贝尔现已50多岁,比巴菲特要年轻40岁,对于科技方面的了解应当会比巴菲特更深入,所以在科技股上的投资有可能会加大比例。
巴菲特以前很少青睐科技股,苹果是个例外,因为苹果推出iPhone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消费品公司,不再是纯粹的科技股了。巴菲特很熟悉的一些朋友,像比尔·盖茨、贝索斯,他们的公司微软、亚马逊,包括谷歌,虽然也都是比较好的公司,巴菲特本人也和这些创始人很熟,但他依旧不选择投资,这是因为他固执地坚守能力圈,他认为自己对这些科技公司不了解,所以虽然很伟大,仍然不愿意涉足。而格雷格·阿贝尔对于巴菲特来说属于新生代的一个投资人,他本人对科技方面的理解可能更深刻一点,大概率会多布局一些科技。
对于中国的,格雷格·阿贝尔也一直是积极看多中国资产的,虽然目前还没有行动,但是不排除未来接棒之后配一部分资产到中国市场。我们都知道,未来的世界格局将逐步从“一超多强”演变为G2格局,中美在科技上也是齐头并进的局面,再加上中国经济拥有自身的优势,可能会产生很多伟大的企业。鉴于此,格雷格·阿贝尔有可能出于风险资产分散配置的原因布局一些中国股票,包括港股以及中概股,甚至通过沪港通、深港通配置A股,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过去60年是美国的世界,而现在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0年是中国的世界,所以配置中国资产会成为很多外资的选择。
国内方面,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一揽子重磅政策,涵盖方方面面,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这一次降息降准还走在了美国的前面。美联储5月份选择了按兵不动,今年第三次延迟降息,我们在美联储降息之前进行了小幅降息,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相当于释放出1万亿的长期资金。在当前这个背景之下进行货币宽松,主要是为了应对关税战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冲击,近期因为特朗普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战,导致中美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一些出口美国的商品暂停发货,甚至出现了由于美国人需要一些生活必需品,导致沃尔玛这些大型超市选择主动承担关税成本,向中国下订单的情况。
中美已经在瑞士进行第一轮贸易磋商,决定建立一个磋商机制,后续可能会通过多轮谈判推动中美贸易的正常化,但这个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对于外贸的影响,我们只能是通过提振内需、提振国内经济增长的力度来对冲,所以在这个时点降准降息是一场及时雨,有利于提振信心,同时也有利于稳住股市楼市。
在这一揽子重磅政策里面,除了降准降息之外,对于资本市场的支持是尤其重要的。当前房地产市场要求稳,只要房价不大面积下跌、成交量能够出现回升,楼市就稳住了,然而楼市如果想回到一个大幅上涨的状态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现在宏观条件已经变了,所以这时候持续活跃资本市场,成为了重要的政策方针。因此我们也看到,近期多次重要的会议都提到要稳住股市,并且要持续活跃资本市场,因为现在推动资本市场走强,产生一轮牛市,是带来财富效应、提振消费最好的手段,同时也是破局的关键。
在2008年遇到次贷危机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通过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也带来了落后产能重新上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累累等后遗症。以前经济出现增速放缓,我们是拉动房地产,让房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现在房地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避免重走老路,所以重要抓手就变成了活跃股市。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表示,他也关注到巴菲特股东大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巴菲特虽然退休了,但是价值投资理念永远不会退休,价值投资理念同样适合中国市场,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居民配置资产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过去4年,由于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消费者也出现预防式储蓄的现象,我国居民存款大量增加,达到60万亿左右,现在居民存款已经大概达到160万亿的数值,如果能够推动资本市场走出一轮牛市,吸引160万亿的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部分搬家,将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成为我们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吸引了很多投资资金的流入,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所以这一次降准降息,释放出1万亿的长期资金,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会比较大。
另外一个重点领域是消费领域。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在这几年都超过了投资和出口的总和,达到50%以上。提振消费对于稳定内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一次释放的流动性可能流入消费领域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财政部前段时间发布了1.5万亿的超长期国债发行计划,其中有8000亿用于“两重”项目,5000亿用于“两新”项目,“以旧换新”占到了3000亿左右,这些都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所以消费领域也是资金重点流入的领域。
降准降息相当于释放出一个政策利好,也是流动性宽松的一种表现,一般在低利率环境之下,权益资产的表现会好于债券类的资产。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明显回暖,去年基本上是固收类的产品好卖,今年很多权益类的产品也出现了提前结束募集,募集金额比去年同期要明显回升的局面,这和今年以来科技股牛行情带动了一轮赚钱效应,加上去年9月24号政策转向带来股市大幅上涨有关,这些都吸引了场外资金的入场,很多老百姓是通过买公募基金入市的,所以在低利率环境之下,在当前资产荒的情况之下,好的股票、好的基金将成为资金配置的一个重点。
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美在瑞士日内瓦经过磋商发布了联合声明,大幅下调加征关税,极大地提振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港股美股均出现大幅上涨,今天A股出现高开之后震荡上行,呈现出普涨的格局,市场的信心明显回升,赚钱效应也出现了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科技股行情愈演愈烈,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很多科技股已经重拾升势,甚至创出年内新高,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板块成为今年主要的领涨板块,这也体现出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科技股先行带来赚钱效应,从而带动资金流入A股市场,消费白马股,新能源以及红利股也都纷纷有好的表现。
“五一”期间我到美国第七次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在去奥马哈之前,我与十几位企业家一起参观了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了解到从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全球资本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大幅提升,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等AI板块,无不彰显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科技牛的行情可能会贯穿全年。未来5-10年,中国在科技方面有望与美国齐头并进,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格局,所以这一轮科技牛行情甚至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后续来看,在经贸磋商机制建立之后,市场对于关税的担忧大大降低,而随着赚钱效应的提升,场外资金有望加速入场。过去几年居民存款出现了明显增加,随着市场的赚钱效应提升,以及政策对于资本市场大力支持,高达160万亿的居民储蓄将启动向资本市场的大转移,给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增量资金。
外资也普遍看好A股和港股未来的投资价值,今年以来,外资流入A股和港股的资金量明显增加,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行也纷纷发布了看好A股市场的报告,预计后市还可以进一步看到一线机构积极做多中国优质资产。和美股相比,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不到美股的1/3,呈现出很强的估值洼地效应,未来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也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到这些科技创新板块,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做多优质资产,通过布局A股优质股票或者是优质基金以抓住这轮行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