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W鸿蒙生态近况解读
A涨 / 今天13:56 发布
1、鸿蒙PC发布
完善生态闭环:鸿蒙产品线此前已覆盖手机、Pad、穿戴、车机等领域,但PC端存在缺口。此次鸿蒙PC发布,真正实现了“1+8+N”全生态链条的重塑,使鸿蒙生态闭环得以完成,同时有望补充华为在PC市场的份额。另外,相比于苹果、Google等国内外玩家,鸿蒙PC实现了核心能力以国内供应商为主,不受政策限制,意义重大。 软件适配策略与进展:目前鸿蒙PC采用与手机端类似思路,第一阶段通过兼容策略与Windows的EXE可执行文件做兼容,如PS、CAD、EDA等大型设计软件可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兼容适配。国内搭建环境进展较快,钉钉、WPS等办公类辅助软件以及邮件类软件已适配,等软件也已达到可用状态。当前已适配约35款软件,主要覆盖轻办公和轻社交场景,不过WPS仅支持极简版本,不支持外部扩展相关功能。 未来适配规划:今年年底计划适配到200款左右软件,满足除轻办公外偏工具类或辅助应用类的生态搭建;明年二季度要完成常见的百万用户级别起步软件的适配;明年年底完成国内设计类软件如CAD相关厂商产品的适配。 销售与定价策略:价格前期偏高,预计万元以上。今年目标销量30万台左右,但因发布到规模化出货存在时间差,真正面向市场周期约一个季度。制约出货的因素包括硬件层面BOM梳理整合需要时间,会有多个配置版本;现有产线复用难以满足未来增量需求,需寻找外部代工伙伴,如神舟数码,其与华为在服务器合作较深且有PC产品沉淀,代工毛利预计不到10个点。 2、鸿蒙软件生态
适配影响因素:软件适配进度一方面取决于上层规划与指引,另一方面与软件逻辑及应用复杂度紧密相关。例如等腾讯生态适配虽有上层推动,但因涉及代码和框架推倒重来,应用层软件厂商推进困难。一般国有企业APP或基础应用类APP复杂度可控,适配相对容易;游戏类、设计类、社交类软件复杂度高,适配进度更多依赖与应用厂商的协作及厂商投入资源情况。 激励政策: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将重新启动一轮面向开发者的鸿蒙生态适配激励政策,若应用上线后用户足够多,将提供资金或服务费用减免,以此推动软件厂商适配。 与伙伴合作模式:对于有能力和资源投入的应用厂商,华为愿意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培训及能力支撑;对能力不足的合作伙伴,华为可协助或转移运维工作,如借助中软、软通等外部公司名义提供服务。 3、开源鸿蒙定位与发展
定位与应用拓展:开源鸿蒙已有一定规模沉淀,正往打印机、商显、手持PDA等产品渗透,希望成为面向嵌入式、标准化产品及IoT产品的通用化系统。华为负责搭建平台,做好软硬件交互等底层工作,上层场景探索逐步尝试让第三方厂商接入。 生态策略:开源鸿蒙既要打造类似苹果的封闭生态,又支持第三方厂商接入,形成“Google+”模式。在海外市场,因谷歌限制,需培育自身生态伙伴,这是中长期规划策略。 4、鸿蒙手机生态
适配现状:常用软件基本适配完成,部分游戏生态也已适配,但因麒麟系列芯片性能限制,对高刷、帧率、色彩还原度要求高的游戏适配存在困难,部分游戏会降低适配进度或分辨率。排名前50的常用应用生态及轻办公软件适配相对成熟,专业类软件根据厂商需求针对性适配,基于社区反馈热度逐步安排适配。 5、国产操作系统格局与鸿蒙优势
市场格局预测:短期(三年之内)鸿蒙难以超越安卓,但长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下,预计未来市场份额安卓约50%,鸿蒙约30%,iOS约20%。 鸿蒙优势:一是对硬件依赖和消耗减少,在SOC性能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性能表现仍可与竞品比较;二是面向开发者友好,一端适配多端发布,APP从手机端转向PC生态动作快;三是收费体系包容,相比iOS和安卓,可为硬件厂商节省授权费用和成本费用。 6、鸿蒙未来规划
版本更新:今年年底鸿蒙手机端预计有两个大版本更新,主要在交互和系统稳定性上优化,其中一个版本针对PC做系统办公和生态互联的优化。 HDC大会亮点:大会将展示应用层能力、底层核心服务及技术链路架构,还会有新产品,重点是基于鸿蒙的AI大模型,因PC生态闭环后,AI模型是短缺环节,下半年预计会有进展。 大模型规划:华为盘古模型在通用模型能力上落后于部分头部厂商,因此会导入第三方开源模型,同时基于盘古架构重点打造面向AI PC、phone等的垂直模型。 7、鸿蒙PC行业布局
前期布局侧重:鸿蒙PC前期以to G为主,to C市场因性价比因素,在产品的BOM、技术、生态成熟后才可能被市场接受,预计快则明年年底,慢则后年Q2市场会对产品比较认可。 合作伙伴积极性:鸿蒙PC生态对很多软件厂商有促进意义,如钉钉、WPS等,若国央企导入相关系统,软件适配情况会影响其用户量,因此大部分商业化不错的厂商适配积极性较高,但部分研发资源有限的厂商排期靠后,不过态度正向。
Q&AQ:影响软件在鸿蒙生态中适配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一方面是看上层的规划和指引,另一方面与软件的逻辑和应用复杂度紧密相关。对于复杂度可控的国有企业 APP 或基础应用类 APP,适配相对容易;而游戏类、设计类、社交类软件复杂度较高。适配进度更多在于与应用厂商的协作以及厂商给予的资源情况。底层生态、工具链、模板库、底层 API 等服务是标准化的,但很多厂商会有一定阻力。若厂商愿意做适配,会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类培训。
Q:软件厂商资源支持力度和不同软件复杂度,是否会影响鸿蒙 PC 的推广计划,鸿蒙 PC 未来推广有无阶段性目标或发展战略?
A:进展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软件厂商和生态闭环进度的影响,但难以精准掌握各个节点。今年三季度末时之初会重新启动一轮面向开发者的鸿蒙生态适配奖励或激励政策,若应用上线后使用用户足够多,会提供资金或服务费用减免。应用生态和软件的适配会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定位和表现,以及市场宣传推广和反馈。
Q:目前鸿蒙 PC 端的生态情况如何,大概有多少体量的软件适配?
A:PC 端软件目前已适配大概 35 款,典型的有 WPS、腾讯会议、 邮箱、网易邮箱、钉钉、PDF 阅读文件软件等。能覆盖轻办公类或轻社交类场景,但 WPS 仅支持极简版本,不支持与外部扩展相关的功能。目前状态相当于鸿蒙手机端推出大概四五个月的状态。
Q:后续鸿蒙 PC 生态适配有无节点性要求,下半年激励是否主要面向 PC 生态?
A:今年年底适配量级要到 200 款左右,可满足除轻办公外偏工具类或辅助应用类的生态搭建;到明年二季度,常见的百万用户级别起步的软件适配要全部兼容;未来会探索偏设计类软件适配,以国内厂商应用为主,如 CAD 相关厂商,可能到明年年底才能完全完成全部适配。
Q:今年和明年在鸿蒙 PC 的销售策略、定价以及与伙伴合作方面有怎样的规划?
A:在与外部伙伴合作上,有能力和资源投入的应用厂商,会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培训和能力支撑等;能力不够的合作伙伴,会协助运维,以外部公司名义提供服务。价格前期偏高,基本在万元以上,今年目标全年出货 30 万台左右,但从发布到规模化出货预计在八月底九月份,真正面向市场时间约一个季度。
Q:从发布到规模化出货的制约点是什么?
A:有两个因素。一是硬件层面,虽然已SOP,但很多产品或BOM的配置项较多,如CPU、内存、wifi模块、芯片模块等都可配置,BOM的梳理还需时间整合,最终会有多个配置项版本可供选择;二是产能和产线问题,目前复用之前的3C产线,未来量上去后,3C产线无法满足需求,需找外部合作伙伴代工。
Q:外部合作伙伴有已经在推进的吗?
A:有一家值得重点关注的伙伴是神舟数码,一方面他们在服务器方面,与公司在AI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的合作较深;另一方面,神舟数码有自己的PC产品沉淀,公司在代工上会给予较多倾向性。
Q:PC业务与合作伙伴合作,其净利率情况如何?
A:PC代工毛利会比GPU服务器略好一些,GPU服务器含代工的毛利可能七八个点,PC代工因是偏消费类产品且部件较多,代工毛利估计不到10个点。
Q:开源鸿蒙和HarmonyOS在定位上有无变化,与基于OpenHarmony做商业发行版的合作伙伴未来如何分工?
A:从分工上看,开源鸿蒙已有一定规模和沉淀,正往打印机等配套产品层面渗透,有专门合作伙伴帮忙开拓渠道和推广。公司希望开源鸿蒙未来成为通用化系统,适配嵌入式、标准化产品、IoT产品等,如打印机、商显、手持PDA等产品都会基于开源鸿蒙重构架构。公司主要做好平台型工作,搭好平台上层的适配、软硬件交互等,而HarmonyOS以公司内部为主。除常见设备外,已适配大部分可适配设备,未来希望第三方厂商尝试适配和接入,但涉及商业模式问题,公司想打造类似Google+苹果融合的生态,既做封闭生态,也支持第三方厂商,中长期规划在海外培育生态和应用层面的伙伴。
Q:手机端生态建设情况如何,设备体量怎样,专业化软件是否适配完?
A:常用软件基本已适配完,部分游戏生态也已适配,但因麒麟9000系列和nova底层性能有限,在操作系统层面优化后,只能满足基础配置下鸿蒙生态运行,对于对品质要求高的游戏,如原神等大型FPS、TPS游戏,适配进度会降低或分辨率会受影响。常见应用类软件适配相对成熟,排名前50的生态基本适配,偏轻办公的LPS也没问题。专业类软件目前是针对性适配,有厂商找到就优先适配,后续会根据社区反馈热度按排期逐步适配。
Q:PC端的鸿蒙相当于早期手机端纯鸿蒙版本之前的鸿蒙,还不是完全的纯血版本,是这个意思吗?
A:是的,就像最早期上纯血鸿蒙后一定程度上还与APK或安卓生态兼容,还能用安卓应用,但到纯血鸿蒙版本后,安卓应用基本完全不通了。
Q:从整个国产操作系统行业来看,未来的格局尤其是和安卓的市场竞争会如何,市占率目标是怎样的?
A:短期(三年之内)很难超越安卓。长期来看需要政策指引和支持,但政策干预存在一定阻碍。未来市场份额方面,肯定能超过iOS,安卓预计保持在50%左右,鸿蒙大概在30%,iOS 20%,这个份额变化在三年左右的周期能看到。若要进一步提升份额,需要政策给予帮助。
Q:除了政策推动,现在的鸿蒙与安卓或iOS相比,在技术层面或其他方面有哪些优势?
A: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对硬件的依赖和消耗减少,在SOC性能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性能仍能与高通顶尖级芯片或弱两代的芯片相比较,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层面的支持;二是面向开发者非常友好,考虑到一端适配多端分布、多端发布的链条,APP在手机端适配后转向PC生态的动作会很快;三是收费体系相对包容,愿意给补贴和返利,市场拓展稳定后能为绝大多数硬件厂商节省授权费用和成本费用。
Q:今天发布的PC里兼容windows的形式是怎样的?
A:底层有一些兼容,适配层或应用层面通过虚拟机的方式做兼容。未来底层会慢慢关闭兼容窗口,以保证性能发挥更稳定有效。目前是底层和虚拟机两个维度同时开放。
Q:大概什么时间能像手机纯版本那样开始推广PC版本?
A:今年年底要完成大类的软件适配,明年年底常规的包括一些工具的软件适配基本上都要上线。明年年底从整个能力上可以和行业里的产品比拼,生态丰富度能超过mac。
Q:现在PC端的生态建设是否比手机端简单不少?
A:是的,要简单不少。一方面手机端适配过的应用在多端拓展时有可复用的能力;另一方面PC端对性能要求更高,硬件层面有很大提升,包容度也更多。
Q:现在和一些头部应用是如何谈返利和收费的?
A:目前没有标准,都是case by case去聊,总体分两大类。第一大类针对头部一线厂商如抖音、腾讯、支付宝等,只收一点点管理服务费,应用分成费用比例只有苹果的不到一半,大概7 - 8个点;第二大类针对一般类型软件如银行软件、国央企基础应用生态,基本上零费用或不收费,但开放一些权限或提供底层数据要象征性收取费用,且不同客户或应用类型有不同收费标准。
Q:今年鸿蒙手机端的版本迭代规划是怎样的,六月份的HDC大会是否会有新东西出现?
A:今年年底鸿蒙生态预计还有两个大版本更新,但优化幅度不大,主要在交互和系统稳定性方面进行提升。其中一个版本会针对PC进行优化,以满足系统办公和生态互联需求。在六月份的HDC大会上,会展示应用层能力、底层核心服务、技术链路和架构,还会有基于鸿蒙的AI大模型等新产品亮相。
Q:鸿蒙大模型目前的规划是怎样的,是以自研为主还是会接入开源模型?
A:会接入一些开源模型。华为在通用模型上的能力低于部分头部厂商,盘古模型重点做了垂直模型,面向AI PC、phone等提供服务,同时会导入第三方模型,前期为保证可用性,以第三方模型为主。
Q:鸿蒙汽车发布后,前期重点发力是C端、B端还是G端?
A:从生态闭环性看,目前做C端不是特别理想,虽然可以做,但性价比不如老牌PC厂商。所以to b、to g、to c都会涉及,前期以to g为主,C端市场需要等到产品的bom、技术和生态足够成熟时才可能买单,前期不一定能拿到很多份额。
Q:以现在的状态,鸿蒙产品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在C端市场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A:快的话到明年年底市场会对产品比较认可,慢的话要到后年Q2左右。
Q:鸿蒙PC发布后,之前的生态合作伙伴对积极适配鸿蒙PC生态的积极性如何?
A:从生态角度对很多厂商有促进意义,大部分商业化做得不错的厂商积极适配,因为若国央企确定导入以鸿蒙PC为主的全国产CPU全国产套系统,重用户会关注软件适配情况。不过也有部分厂商因研发资源和人力有限,排期相对靠后,但态度比较正向。股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