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汇川技术,AI、机器人双寡头,市占率第一,彻底打破垄断!

一股   / 05月06日 21:22 发布

人形机器人,又迎来一条鲶鱼!


2025年以来,双林股份、领益智造以及美的集团等陆续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工控龙头,汇川技术也动手了。


2023年,汇川技术成立人形机器人团队,多部门协同合作开发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产品。


2024年,汇川技术研发出低压高功率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及模组、行星滚柱丝杠等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样机,离人形机器人更近了一步。


图片

不过,对比来看,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已成功交付华为;震裕科技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中的核心零部件也实现小批订单交付。


相比之下,汇川技术还处于加速研发阶段,未实现订单落地,那么,为何还说汇川技术是一条鲶鱼呢?


从订单落地的角度看,汇川技术看似慢了一步,实则暗藏弯道超车的绝招:


第一招:技术协同,产品加速破局人形机器人


汇川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两大场景,产品覆盖电机、电源、伺服系统以及传感器等。


图片

而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比如公司的伺服电机、传感器、丝杠等都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当然,光有产品不行还要有技术。2024年汇川技术通用伺服系统国内市占率为28.3%,位列第一,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仅次于比亚迪,市占率国内第二,这就是技术力的体现。


图片

再加上,汇川技术很早便开始布局工业机器人,这种技术复用的优势有望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增强了公司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第二招:规模壁垒,现金流支撑长周期研发


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量产前期,谁都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往往是研发进展快的公司更容易脱颖而出,这离不开资金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汇川技术再砸31.47亿元研发,2019-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115.64亿元。


图片

并且,公司研发投入全部资本化,要知道一般费用化能调节利润,说明汇川技术是真金白银砸研发,截至2024年公司共有67项在研项目,其中不乏人形机器人项目。


而这就是规模优势筑起的研发壁垒,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70.4亿元,实现净利润42.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达到89.8亿元,同比增长38.28%,净利润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63.08%。


图片

与此同时,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113.67%,2025年增速进一步提高到了865.3%,这一增长劲头甚至要好于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


那么,问题来了,人形机器人能给汇川技术带来多大的需求增量?


据数据,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约10.2亿美元,而到了2030年将提高到151.4亿美元,6年年复合增速将达到57%。


进一步看,以行星滚柱丝杠为例,其约占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30%,单机用量约14个,当人形机器人年产量为5万台时,行星滚柱丝杠市场空间为16.3亿元,而年产量达到500万台时,市场空间将提高至668亿元,指数级增长。


图片

供给上,公司南京生产基地已投产,预计产能为40万台/套机器人及精密机械产品,产能开始爬坡。


不可否认,随着AI技术的迭代,人形机器人离大规模量产越来越近,但是汇川技术也要思渐虑远。


前面我们提到汇川技术高营收规模支撑其长周期研发,但从业绩增速上看,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从2021年的55.87%下降到2024年的21.77%,速度持续放缓。


利润端失速更为明显,2020-2024年汇川技术净利润同比增速从120.62%直线降至-9.62%,初次显露出负增长。


图片

对于业绩增长放缓的问题,汇川技术已经着手解决:


首先,转变业务方向


长期以来,汇川技术主要靠通用自动化带动营收增长,2021年公司通用自动化产品营收为89.82亿元,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50.4亿元。


然而,到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开始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达到166.4亿元,同比增长近70%,2025年第一季度该业务依旧保持60%以上的同比增速。


图片

这是因为,通用自动化下游包括3C制造、纺织、冶金等成熟型行业,而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渗透阶段,需求空间大,此时转变业务方向也是顺势而为。


其次,加码AI


近两年,汇川技术财报中出现了“AI”字眼,不禁纳闷汇川技术为何要加码AI?


汇川技术开始布局AI并非一时兴起。


一方面,抢占先机。2025年初,DeepSeek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强化学习的迁移级大模型。随后,蛇年春晚跳舞的宇数机器人、跑马拉松的天工机器人等都证明AI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另一方面,升级产品线。不论是公司正在布局的人形机器人还是已有的通用自动化都少不了AI技术,甚至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效率的提升也离不开AI算法的支撑。


未来,公司将结合AI技术开展人形机器人小脑研发工作,包含人形机器人肢体的运动控制及高柔性动作等。


图片

同时,自动化上,公司自主研发了iFA软件平台,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打破海外垄断,进一步升级了现有的通用自动化产品线。


所以,公司一边通过转变业务方向平滑营收波动,一边利用AI技术升级产品线提高产品技术溢价,有望增厚盈利空间。


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


汇川技术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复用优势,强势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但是也要注意当下业绩增速放缓的问题。


毕竟,市场竞争中没有永远的常青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来自老张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