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支付龙头到业绩泥潭,拉卡拉缘何跌落神坛?
野豹财经 / 05月06日 15:03 发布
在数字支付的江湖中,拉卡拉曾是当之无愧的大侠,威名远扬。想当年,它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披荆斩棘,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更是成功登陆深交所,戴上了“国内首家数字支付领域上市企业”这顶闪耀的桂冠,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而,最近拉卡拉却陷入了业绩寒冬,曾经的辉煌似乎正在逐渐远去。2024年年报和2025 年一季报的数据,就像一记记重锤,打得投资者们措手不及。2024年,拉卡拉实现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下降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23.26%。进入2025年,情况并没有好转,一季度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减少13.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01亿元,同比下降51.71%,净利润近乎腰斩。
曾经的支付巨头,如今却面临着业绩下滑的严峻局面,不禁让人感叹,到底是什么让拉卡拉从云端跌入谷底?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市场份额被蚕食
拉卡拉业绩下滑的背后,是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的困境。拉卡拉的主要业务分为数字支付业务和科技服务业务两大板块,其中数字支付业务是绝对的核心,可如今,这两大业务都陷入了泥沼。
先看数字支付业务,曾经可是拉卡拉的“摇钱树”,如今却增长乏力,尽显疲态。2024年,拉卡拉数字支付业务实现收入51.65亿元,同比微降0.27%,看似只是小幅度下降,还算稳定,但仔细看看支付交易金额的数据,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全年支付交易金额4.22万亿元,其中银行卡交易金额2.86万亿元,受行业整体承压影响,同比减少13.62%。虽说拉卡拉宣称降幅低于行业水平,市场份额还进一步提升了,但在整个行业都下行的大环境下,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实在让人捏一把汗。
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支付凭借强大的流量入口和多元化生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双巨头”垄断的局面,严重挤压了拉卡拉的生存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支付宝和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占比合计高达93.3%,而拉卡拉等传统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仅为6.7%,差距悬殊。
值得一提的是,拉卡拉在年报风险提示中承认:“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新技术不断出现、市场中同类产品或服务增多等诸多因素导致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若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和行业发展机遇,提升商户服务能力,则可能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等市场竞争风险。”
拉卡拉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转型太慢,业务模式过于单一。当支付宝和支付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线上到线下,从支付到金融服务、生活服务,构建起庞大的生态系统时,拉卡拉还主要依赖传统的银行卡收单业务,没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客户也被竞争对手大量抢走。
再瞧瞧科技服务业务,这原本是拉卡拉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想靠它开辟新的天地,分担业绩压力,可现实却很残酷,它并没有达到预期,没能挑起大梁。2024年,拉卡拉的科技业务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 18.43%,这个降幅相当明显。其中,信用卡营销推广服务收入更是同比减少78.17%,堪称暴跌。虽说科技业务整体毛利率从71.89%提升至 90.92%,毛利同比提升了3.16%,但收入大幅下滑的事实摆在眼前,这表明公司在科技服务领域的业务拓展并不顺利,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增长引擎,助力拉卡拉摆脱业绩困境。
科技服务业务发展受阻,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竞争同样激烈,拉卡拉面临着来自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挑战,在技术、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上,它并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拉卡拉自身在业务布局和执行上可能也存在偏差,没有找准市场需求的痛点,提供的服务无法精准满足客户需求,导致客户流失,业务难以拓展。
战略决策失误,投资“踩雷”成重伤
除了核心业务不给力,拉卡拉在战略决策上也接连失误,投资频频“踩雷”,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本就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首先,拉卡拉一直怀揣着 “银行梦”,试图通过投资银行来完善金融服务生态,拓展业务边界,提升综合竞争力。2017年1月,它以自有资金 2.178 亿元,豪掷认购包头农商银行 9900 万股股份,每股价格2.2元,正式成为其重要股东。此后,历经分红和资本公积转增,股份增至11927.74万股,持股比例达9.88%,成为包头农商银行的并列第一大股东。
可现实却给了拉卡拉狠狠一巴掌,这场投资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成了一个巨大的 “坑”。2025年1月6日,拉卡拉发布公告称,决定退出持有的包头农商银行全部股份,原因是包头农商银行正参与内蒙农信社及该地区其他农信法人机构改革,将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
按照规定,股东退股时要按净资产进行分配,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报告,包头农商银行在原股金处置时无可供分配净资产,拉卡拉只能无奈以零元退股。此次股权处置后,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预计约为-1.52亿元,这意味着拉卡拉不仅血本无归,还倒亏了1.52亿,损失惨重。
这笔投资的失败,对拉卡拉的财务状况、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财务数据上看,这1.52亿的巨额亏损直接体现在报表上,让原本就不佳的业绩更加难看,资产减值,利润大幅减少;在市场形象方面,投资失败让拉卡拉的声誉受损,外界对其投资眼光和决策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一路狂泻。
其次,拉卡拉在多元化战略布局上也走了不少弯路,一系列操作偏离了支付主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精力,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反而拖累了整体业绩。
在发展过程中,拉卡拉涉足了征信、保险、投资上市公司等多个领域。比如,它曾大力发展考拉征信,试图在征信市场分一杯羹;还通过旗下的拉卡拉保险经纪公司,开展保险业务;在投资上市公司方面,也有不少动作。这些多元化布局的初衷是好的,想通过拓展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单一支付业务的依赖。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些业务不仅没有成为拉卡拉的业绩增长引擎,反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公司资源分散,核心业务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投入,竞争力逐渐下降。考拉征信由于种种原因,发展并不顺利,不仅没有盈利,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保险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难以崭露头角,未能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投资上市公司的收益也不稳定,有些投资甚至出现了亏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拉卡拉在多元化布局上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执行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盲目跟风,涉足一些不熟悉的领域,最终导致战略决策失误,陷入了如今的困境。
最后,在拉卡拉业绩下滑和战略失误的困境中,合规问题如同幽灵一般,频繁出现,给拉卡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近年来,拉卡拉因违规行为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对业务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据统计,2024年拉卡拉因违规行为被罚没的金额就超过80万元,这对于业绩本就不佳的拉卡拉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合规问题还严重损害了拉卡拉的声誉。在金融行业,合规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就会让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拉卡拉频繁被罚,让外界对其合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这可能导致一些客户和合作伙伴选择离开,转投其他更合规、更可靠的支付机构,从而影响拉卡拉的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
探寻破局之路,未来仍有希望?
尽管拉卡拉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也并非毫无转机,在重重挑战之下,也蕴藏着一些机遇,拉卡拉若能抓住这些机遇,积极调整战略,或许还有绝地反击的可能。
在跨境支付领域,拉卡拉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跨境支付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拉卡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提前布局,积极拓展跨境支付业务。
2024年,拉卡拉服务中国跨境客户超12万家,同比增80%,跨境支付交易金额492亿元,同比增长14%。进入2025年,这种增长态势更加明显,一季度跨境商户规模和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85%,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拉卡拉的跨境支付网络已经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成功打通了亚马逊、ebay等海外主流电商平台,在跨境支付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的规范整顿,也为拉卡拉带来了一定的机遇。目前,监管部门已累计注销100张支付牌照,随着部分中小机构逐步退出市场,未来支付市场供求和竞争态势有望走向新的平衡 ,拉卡拉作为行业龙头,凭借其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有望在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不过,要想真正实现破局,拉卡拉还需从自身出发,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战略布局,加强合规管理。
拉卡拉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在数字支付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拉卡拉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升支付服务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在“支付 + SaaS”领域持续深耕,为商户提供更加全面、精细的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帮助商户提升经营效率,增加客户粘性。
在战略布局上,拉卡拉应回归支付主业,集中资源和精力,巩固和拓展核心业务。与此同时,合规经营是支付企业的生命线,拉卡拉必须高度重视合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确保公司运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重塑公司的良好形象。
总而言之,虽然拉卡拉身处困境,但并非没有破局的可能,只要拉卡拉能够正视自身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有可能在数字支付浪潮中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实现绝地反击。
未来拉卡拉究竟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