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不了的四月、期待中的五月
抖音不死哥 / 05月04日 17:37 发布
五月假前,2025的四月份过去了,成了永久的故事。可我们一点也不怀念它。
4月的第一天,指数集体暴跌,关税大战的大门被打开、4月的第一周,国家队入场,市场开始连续蠕动似的反弹。之后4月剩余的时间,指数进入维稳阶段,一条直线一直往右延伸,波动开始越变越小,量能也逐渐消失,市场操作真没啥可做。
4月因特殊事件,市场走势属于不正常。更难受的是后来的护盘,变成了毫无机会的垃圾时间。好在这个月是一季报公布期,暴雷也开始扩散,那么我们休息就休息吧。
五月,是值得期待的。 关税也打到顶了,业绩也出完了,还有更重要的政策导向将在6月底之前发布。
从指数角度来说,本来认为指数这种反弹后,下跌概率更大,因为无量上涨不持久。容易出现一波快速的下跌。但慢慢地市场也习惯了,国家队一直护着指数,似乎抛压盘也并不多,而且还在逐步地减弱。那么就可能形成“时间换空间”, 形成横盘平台蓄势。 等待后面的发力。
一季报,一直是雷比较多的,也是重要的季报。为什么重要?
1、它是没有业绩预告的,直接出成绩,所以很容易引起大波动。
2、它是一年的开始,成绩的好坏,会影响资金对个股今年的预期。
5-7月是业绩真空期,又到了可以炒主题的阶段了。现在指数已经不重要,量能更重要。 指数只要维持横盘震荡,哪怕不涨也没关系。但量能不仅要放大,而且还该逐步放大,这能让板块出现持续性的赚钱效应。
关于量能,我们给一点个人的主观经验:【1-1.3万亿】,是低量。4月29日1万亿,4月最后一天1.1万亿,这种不属于是真放量,这就是地量。所以你看到放量1000亿,千万别高兴地喊放量了,这个区间量的都是低量。
【1.3-1.5万亿】,中低量。这个量起码可以支持一些极少强势板块的轮动,但只能有些短期的机会。
【1.5-1.7万亿】,中量。这一级别的量能就感到比较舒服了,可以发动一些主题行情了。
【1.7-2万亿】,达到高量级别。 那就是2月份这种炒作科技行情的级别了,主升浪级别。
关于方向上,大的还是——消费+科技
大消费,它看业绩为主。没法像机器人这样矿吹故事。 所以消费走的都很墨迹,虽然很难发动大行情,但比较稳。毕竟消费的业绩大家心理都有数,不可能爆发。何况现在还在通缩之中。
一些细分的消费,可以多关注。主要是年轻人的:
零食(万辰集团,盐津铺子),谷子经济(泡泡玛特),饮料(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宠物经济(中宠股份),化妆品,个人护理(老幼纸尿裤)等等。
(注:里面的个股是行业走牛的标的,仅作为一种观察的思路)。
大消费整体很难炒起来,体量太大,业绩没爆发力。 但局部还是可以挖一挖的,生活中寻找细分的消费赛道。
大科技,由于2月刚炒过科技(AI,机器人),所以现在属于炒冷饭阶段。很难再现主升浪。还能跑出新高的,就是公司确实有牛逼技术的,或者有业绩冒顶的。比如机器人,确实有技术,再猛吹一阵,还是有人信的。
半导体,就是看业绩,他是明牌(技术,规模,订单),没啥好吹的,就是看订单释放的业绩。
消费电子,不可靠性大。 苹果链基本不碰,AI眼镜也只是主升浪中的小风口。
人工智能的,这块似乎开始冷下来了,AI似乎也没对生活有大影响。大家用了一段时间,热情过去了。Deepseek我也用,但也就那样。 AI也是范围很广,光模块,算力,液冷,AI应用……,等等。
其他的也有:受益于涨价的,炒关税放缓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药,都是局部单一的题材,不具有带动行情的作用。
总之,有量都能炒。 没量,都是一天天瞎轮动。有主题,你就盯着看好的主题。 没有主题,就看业绩,没错的。
接下来就是操作。这块文字不太好说。 我们一直提倡寻找安全买点【买阴不买阳】。 既然股价有波动,就必定会给你回调的买点机会。更何况现在市场的量能不够,你追了,基本是吃不到肉的。但人性难改,散户就是喜欢追涨的,就是看不上下跌的。
一般来说,快到5月的时候,股民大多习惯用五穷六绝七翻身来表达,可又很“中国文化”式的用红五月来安慰一下自己,这也就往往就会导致自己浑浑噩噩的熬过了5月的。
对于刚过去的4月,波段上如果按4月7日的低点算3674后调整的一个低点按3浪调整来说,只能算是第二浪。所以,比较过往的走势,还是少了一部分的调整时间,起码可以判定第三阶段的时间还太少,远远不够。或者说这第三阶段里到底算是哪个小阶段都还还有些模糊,毕竟时间是把杀猪刀,时间不够,啥都白扯。
这第三阶段有个特点,那就是上证50与小盘股的关系问题,从最开始超跌反弹的初期,人们还没有功夫去思考上证50,只是一味的认为要N连阳,后来走着走着,发现不对,指数倒是红了,可个股咋不行呢?于是,市场心态有了变化,有了骂声......。嘿,你还别说,这唾沫腥子还真有点威力,在预定的那个周三前后有了点变化,节前有点缓和,小盘股有了点活跃。但这个时候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指数在下行,这是不是新环境下的新局面呢?
不过,这也是过去时了,咱们要看看未来才行。
首先得想一下这个跷跷板还能否继续玩下去不?
从戏子小泽不同意5.9号暂时停火来看 ,这一天是个关键点,似乎上证50应该出工出力的了,那就看看目前的日K线。
关于超跌前后的对称咱们光针对个股结构也就够充分的了,要认清上50的走势原因,就不难发现目前指数上确实少一个与黄线部分对应(称)的走势,但我们也清楚,当指数在横了那么久之后再来选择一个上行,往往会有非奸即盗的阴谋的?
这个问题如果你感到有疑问,那就忽略了,只需思考4.7号针对那个超是跌咋说的?那个时候不要看涨的股,要看大多数个股,看看他们都是咋运行的?
你会立马发现大多数的都选择了下沉底盘,所以,如果给予时间,这第三段是否演绎出一个大型的盘底走势就值得思考了。
所以,未来涨的话(比如完成补缺后),下旬就得小心(也就是小心走黄线前面的反对称走势)。
去年的4月清明节感觉市场被偷袭了,所以大家可能对51过节还是有一定的担心,有很多避险的资金长假前就进行回避的小周期。我觉得没必要,如果你的操作策略是系统的并且稳定的,不应该受假期影响。一两次的异常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说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应该因为长假而改变。
目前行情的重点连贯起来仍然是趋势(大、中、小),节前那一周我们说有个小高点临近,是日线的序列高点,到节前收盘依旧是有效的。序列高9是在上周三,之后到现在都是调整周期,这个调整周期并没有走下跌,在该调整的周期里不跌横着,这本身就属于一种强势。如果是弱势,早就跌下去了,近期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了很强的走势,跌不下去。
节前一周每天都是几个点的调整,所以指数距离趋势突破还是很近,距离近就随时有可能突破趋势,指数只有远离趋势,趋势才不用天天看,像目前这个样,趋势就要每天都关注。因为节假日还有一天,而趋势的标准又是看开盘第一天的收盘价,所以重点还是要看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的(短线)。
所以说,还是老话【耐心点吧,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