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莱新材交流纪要
股林 / 05月01日 20:21 发布
发言人 问
电子皮肤技术是您们公司最早投入的领域吗: 福莱新材在电子皮肤技术研发方面有哪些关键历程和成果? 发言人 答? : 是的 我们在2017年抓住了一个机遇, 与杨博士合作并开始布局电子皮肤领域, 当时是基于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判。 通过合作项目不断开发, 逐渐进入该领域, 我们在2017年开始涉足柔性传感器项目。 并在之后的几年里, 凭借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以及自身团队的研发实力, 成功开发出可穿戴血压测量仪等产品, 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 我们于一两年前决定进一步开拓电子皮肤方向, 目前在上海闵行区设有专门的研发团队, 拥有涵盖材料, 仿真、 传感器设计、 测试、 电路、 算法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 致力于电子皮肤的研发与应用,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的制造过程中: 涂布工艺扮演了什么角色, 发言人 答? : 涂布工艺在电子皮肤制造中至关重要 就像给电子皮肤打上, “ 功能” 的纽扣一样 通过大型自动化设备以高效连续的方式涂覆各种功能层。 包括传感层, 保护层、 装饰层等、 实现大面积, 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 以满足未来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大量需求, 发言人问。 : 福莱新材在电子皮肤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与锂电设备或矿用设备有何不同? 发言人 答: 电子皮肤生产所需的设备与锂电设备或矿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都需要控制厚度和均匀性, 但两者也有显著差异, 电子皮肤所需涂料粘度范围广。 涂布要求精细化、 且不同材料特性各异, 因此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工艺经验,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生产商通常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生产: 是自行研发设备还是定制第三方设备, 发言人 答? : 目前电子皮肤生产商既有自行研发设备的情况 也有委托第三方定制设备的案例, 每家公司根据自身技术路线判断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福莱新材根据对规模化生产的考量。 选择了特定的工艺路线和技术路径, 希望最终能够实现最理想的量产化目标, 。 发言人问
你们新开发的环保材料是用于什么方面的: 发言人 答? : 这些环保材料是用来制作一次性纸餐具的 需要在内部与食物接触的地方做耐水且可回收的涂层, 这涉及到多种材料和涂布技术, 。 发言人问
在机器人的结构中: 手和身体的分工是怎样的, 发言人 答? : 现在的机器人分工明确 有人负责制造身体部分, 有人负责关节灵活度高, 结构精细的手部制作、 我们目前在研究如何在机器人手部实现触觉感知。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与机器人手部的结合有哪些优势: 发言人 答? : 将电子皮肤与软材料结合制成软手 可增加顺应性, 比如抓取小蛋糕时不易出错, 并能感知物体的细节信息如硬度, 厚度等、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在机器人手部的应用顺序是怎样的: 电子皮肤如何提高抓取物体的成功率? 发言人 答? : 我们认为电子皮肤首先应该应用在指尖 因为抓取物体时指尖接触最为常用, 之后可能应用在手掌部分。 以感知拿取物品的状态, 现在展示的是将电子皮肤放在指尖上。 当捏住时能感知并做出反应, 通过触觉反馈。 机器人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抓取物体的角度等参数, 并能在力反馈超过一定数值时自动调整, 避免抓坏或滑落物体, 发言人问。 : 电子皮肤的灵敏度是否会受温度影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发言人 答: 温度控制是一个痛点 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从材料层面解决, 避免因温度变化影响传感器性能, 已有研究团队在开发适应温度变化的柔性材料。 我们也借鉴现有材料和技术进行研发, 。 发言人问
目前电子皮肤主要采用哪些技术路线: 发言人 答? : 主要有五种技术路线: 压阻式 电容式、 压电式、 视触觉和霍尔效应、 其中。 压阻式应用较多, 而视触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具有独特性能优势,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在机器人或其他应用场景中有哪些使用场景: 发言人 答? : 除了用于机器人手部感知碰撞 接近觉等信息外、 还可以在机器人易发生碰撞的部位, 如行走时的膝盖( 操作时的手肘、 手背、 以及进行情感交互等方面应用电子皮肤)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能够实现哪些类别的感觉: 发言人 答? : 电子皮肤主要可以实现垂直力 向下压的力( ) 摩擦力、 温度感觉以及接近角和碰撞感知等多种类别感觉、 其中接触觉和温度感知尤为重要,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如何: 发言人 答? : 电子皮肤的生产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 工人主要负责上料, 其他步骤如张力控制, 厚度均匀性等均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 。 发言人问
现在电子皮肤大规模生产的情况是怎样的: 发言人 答? : 目前 电子皮肤虽然已经实现了连续生产, 但尚未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程度, 在实际生产中。 尽管其单个卷料理论上可以满足几千万人的使用需求, 但实际上还没有做到这么大规模的应用,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所需成卷基材有哪些选择: 发言人 答? : 电子皮肤所需的成卷基材选择多样 包括PET, PI等工程塑料、 以及硅胶等软性材料, 不同的需求会选用不同类型的材料。 并且通过改进分子结构或添加填料等方式优化性能, 。 发言人问
在实验室或较小规模生产时: 电子皮肤是如何制作的, 发言人 答? : 在较小规模或实验室环境下制作电子皮肤时 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相对较小, 但基本原理和过程与大规模生产相似, 主要依赖于印刷技术, 例如先在基材上涂覆预涂层再进行打印, 。 发言人问
: 电子皮肤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以及福莱新材在该领域的最新突破是什么, ? 发言人 答: 电子皮肤的核心技术是压阻式触觉传感器 福莱新材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于实现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大规模生产, 能够精准感知软硬力度, 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 同时。 福莱新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多项授权发明专利, 并构建了覆盖传感技术全链路的自主研发体系, 。 发言人问
福莱新材计划将电子皮肤应用在哪些领域: 发言人 答? : 福莱新材计划将电子皮肤扩展到机器人更多部位 如指腹, 手掌、 手臂、 脚部等、 以提升机器人的感知与协调性, 并通过集成到脸部实现与人的情感互动, 未来还会朝着自愈性和生物兼容性方向发展。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目前的发展阶段如何: 中国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如何, 发言人 答? : 目前电子皮肤产业正处于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过渡的前夜阶段 中国企业在该领域虽处于追赶状态, 但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有望快速提升竞争力, 甚至实现超越,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技术演变历史是怎样的: 发言人 答? : 电子皮肤技术起源于早期基于电学原理的压力或摩擦电传感器 经过材料封装和结构改进, 逐渐发展出可拉伸, 高密度、 多模态以及柔软、 可修复等多种类型、 其研究重点包括传感器密度, 稳定性、 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 发言人问
你们团队除了做触觉感知: 还会做触觉反馈吗, 发言人 答? : 是的 我们会做一些基于人工肌肉的作用阵列, 将其贴在手上远端, 当机械臂接触物体时, 可以将属性传递回人的手部, 形成完整的触觉反馈闭环, 。 发言人问
你们团队与产业界有什么样的合作模式: 发言人 答? : 我们与产业界的合作主要针对前沿问题 他们提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我们则从科学问题角度进行提炼和解决, 双方结合。 既能解决从无到有的创新问题, 也能解决从有到多的实际应用规模化问题, 。 发言人问
未来电子皮肤有哪些应用潜力: 市场会有多大? 发言人 答? : 从公司展望来看 在未来的5到10年内, 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将对电子皮肤产生巨大需求, 训练机器人时。 触觉电子皮肤能显著提高成功率, 此外。 机器人进入工厂, 家庭后、 也需要配备大量电子皮肤, 市场预计会快速发展。 。 发言人问
福莱新材对于市场推广有何规划: 发言人 答? : 目前正针对性地开发 将技术定制化以满足客户需求, 期待将产品做成模块化, 更好地复制移植并拓展市场, 。 发言人问
哪些行业最先受益于电子皮肤的成熟: 发言人 答? : 消费电子 医疗健康和人形机器人行业可能是最先受益的三个方向、 随着技术成熟, 这三个行业将会走向融合并广泛应用电子皮肤, 。 发言人问
在电子皮肤领域投资时: 最值得关注的企业的指标有哪些, 发言人 答? : 首要关注的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和企业在该领域的卡位情况 其次是高管团队是否具备商业智慧, 制造交付、 市场化拓展及融资能力、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技术在哪些领域还有拓展空间: 发言人 答? : 除了在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如足底压力检测等( 的应用外) 电子皮肤还可探索用于内镜或介入手术等精细触觉需求的场景,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攻克方法是什么: 发言人 答? : 主要挑战包括实现性能符合要求条件下的大规模制造 降低成本、 采集多维度信息、 保证耐用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 以满足未来众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 发言人 问
在电子皮肤的研究中: 如果一个产品比较耐用, 这是否会影响其市场化销售, 如何理解产业上的老师对这个耐用性问题的看法? 发言人 答? : 我是这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在电子皮肤这个新兴产业阶段, 0到1阶段( ) 我们可能不会过分担心寿命过长导致产业不需要的问题, 但确实。 产品的耐用性, 可靠性、 稳定性等是大规模商业化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从产业成熟度来看还较早。 技术可行性和工程制造可行性等环节都在逐步解决中,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未来走向市场成熟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通常会经历哪些阶段? 发言人 答? : 电子皮肤从实验室技术可行性到技术成熟性 再到产品的大规模制造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 需要经历多个迭代过程, 首先是解决能否大规模商业制造的问题。 然后是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一致性和成本控制以满足客户需求、 这个过程中。 如果有下游巨大需求, 会推动技术问题的解决, 而政府, 企业和研发机构需共同参与和支持、 。 发言人问
在电子皮肤产业链中: 政府和资本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接下来需要怎样的投入? 发言人 答? : 政府和资本的作用在于提供场景应用以促进产品迭代创新 制定产业政策鼓励生态形成, 并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技术研发, 此外。 多层次资本市场, 包括PE/VC( 天使投资到上市环节、 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行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和倾斜支持, 。 发言人问
在投资电子皮肤领域时: 有哪些风险需要提示投资者注意, 发言人 答? : 投资电子皮肤领域需注意的风险包括: 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 可能投入失败的技术路线, ; 以及可能高估短期难度而对产业进程 下游应用等产生过高预期的风险、 任何新兴行业都存在此类挑战。 。 发言人问
电子皮肤在未来发展中有哪些关键挑战需要克服: 发言人 答? : 电子皮肤未来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材料长期服役性的实现 传感器的小型化与稳定性、 光学原理下数据采集与处理、 仿生传感器铺设方法、 算法设计以及从触觉到控制操作的完整闭环建立等、 。 发言人问
如何更加紧密互动地结合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 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 发言人 答? : 学术研究应解决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问题 通过与企业交流了解真实需求, 提炼科研课题, 同时。 高校可设立合作研究项目, 融合科研方法与工程经验来解决问题, 培养具备全栈能力的人才。前沿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