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元,看好软硬件两手抓的“六边形战士”
三六九 / 04月30日 08:23 发布
一、核心事件解读
智元机器人连续斩获国家级政策背书与资本市场关注。值得关注的是,智元机器人同期发布的启元大模型 GO-1 已实现 "人类视频学习 + 小样本泛化 + 跨机型迁移" 三大核心能力突破,推动具身智能进入工业化量产阶段。
二、技术进展与场景落地
1. 硬件本体与软件生态协同突破
硬件端:智元机器人构建 "本体 + 核心零部件" 全栈技术能力,2025 年预计实现千台级量产。其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 X2 搭载自研情感计算引擎,全身 28 个自由度采用无并联结设计,运动控制精度达 ±0.01°,可完成坐姿晃腿等拟人化动作。
软件端:启元大模型 GO-1 基于百万真机数据集 AgiBot World 开发,首创 ViLLA 架构实现人类视频学习与小样本快速泛化。该模型已部署至智元全系机器人,支持安检、超市理货、家务操作等复杂场景,如 G1 机器人可完成玉米粒分拣、沙拉酱挤压等高难度任务。
数据闭环:依托上海临港、珠海横琴两大数据训练工厂,通过 "场景搭建 - 本体进驻 - 数据反哺" 模式,累计采集超 100 万小时工业级真实场景数据,为模型持续进化提供支撑。
2. 地方政府深度赋能
珠海市政府与智元机器人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聚焦康养、安防、泛零售等四大行业模型开发,计划三年内落地 100 个示范场景。
武汉光谷设立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 "光谷东智" 全国总部建设,目标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整机厂商。
三、产业链生态布局
1. 核心零部件供应链
减速器:由中大力德供应,其谐波减速器传动精度达 30 弧秒,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需求。
轴承:龙溪股份作为供应商,提供的手腕 / 脚踝关节轴承寿命突破 2 万小时,可支持高动态负载场景。
电机:步科股份提供无框力矩电机,功率密度达 1.2kW/kg,适配 14 自由度人形机器人。
柔性皮肤:汉威科技供应压阻式柔性传感器,实现 0.1N 分辨率,已完成 10 万次循环测试。
轻量化材料:超捷股份提供 PEEK 材料,应用于机器人关节模组,可实现减重 30%,耐磨性能提升 5 倍。
整机代工:博众精工负责智元远征系列整机代工,年产能规划达 1000 台。
2. 战略合作深化
均普智能: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机器人,建设 2000 平方米产线与 5000 平方米创新中心,聚焦智能制造场景落地。
卧龙电驱:战略注资希尔机器人,整合柔性制造经验,计划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落地示范项目。
富临精工:与智元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机器人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布局医疗康复等高端场景。
四、国产化趋势与投资逻辑
1. 板块推荐顺序
HW/SLS 生态:祥鑫科技(灵巧手模组核心供应商)、神驰机电(电机电控技术储备)
小米 / 小鹏供应链:金杨股份(电池结构件)、美湖股份(轻量化材料)
智元产业链:宁波华翔(内饰件)、均胜电子(汽车电子延伸)
云深处 / 宇树:景业智能(特种作业机器人)、奥比中光(3D 视觉传感器)
2. 关键材料与技术方向
轻量化材料:PEEK 材料:金发科技(产能规划 3 万吨 / 年)实现成本下降 40%,替代金属关节部件8。镁合金:宝武镁业与埃斯顿合作案例显示,机器人重量减轻 11%,运行效率提升 20%。
电子皮肤:汉威科技:柔性传感器产线 4 条,2025 年产能预计翻倍,单价降至 2000 元 / 手。东方电热:纳米银线技术突破,实现 1000Hz 刷新率,支持精密操作场景。
腱绳技术:南山智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年产能 3600 吨,强度达 42cN/dtex,已获首单销售。赛福天:钢丝绳组件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动态疲劳寿命超 10 万次。
五、风险与机遇
核心机遇:
政策红利:国家级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即将出台,地方政府开放场景超 200 个。
技术迭代:GO-1 模型推动具身智能门槛下降,2025 年单机成本有望降至 15 万元。
市场扩容: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61 万台。
潜在风险:
技术路线替代:直线电机、液态金属关节等颠覆性技术可能冲击现有供应链。
地缘政治风险:高端轴承钢、永磁材料进口依赖度超 70%,存在供应链安全隐患。
最后
智元机器人凭借 "硬件 + 软件 + 数据" 三位一体战略,已成为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其与地方政府、产业链伙伴的深度协同,正在重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建议重点关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减速器、传感器)、场景落地领先(工业 / 医疗)及材料创新(PEEK、腱绳)三大主线,把握 2025 年量产元年的投资机遇。调研纪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