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戳就破的香港“制度自信”:脓疮一样的“老千文化”和“绑票文化”
拿了橘子跑 / 2016-01-28 10:44 发布
一、问及香港人,什么最自信?多半答曰:制度。在多数香港人眼里,香港有最现代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他们认为:制度能解决一切,哪怕人什么也不做。二、上周(1月20日),中国粗粮王饮品(904.HK)发布供股公告,一供二,发行23.84-28.95亿股;供股价0.12元,较上交易日收报大幅折让46.67%。
这个公告,99.99999999%的香港市场投资者看完了,都不会有任何反应。因为类似公告太多了,习以为常。但我看完了,仍忍不住满心的怒火:你大爷的!要不要脸?上市公司不要,监管层呢?就硬是不管吗?香港的供股是一种集资手段,基本类似大陆的配股。但大陆配股,顶多也就10配3,而且配股折价比例有严格限制,一般最多9折。粗粮王这个一供二,等于大陆的10配20!10配20也就算了,而且配股价直接五折。没错,这就是大家俗谓的老千股玩法。这在香港是个见怪不怪的事,10供20不算什么,10供50,10供70的多了去了,老千界鼎鼎大名的威利国际(273.HK)2002年7月10供100股,供完后马上50股合一股,不把你玩吐血,誓不罢休。你说,粗粮王这个配股,你是参与呢?还是不参与?不参与吧,股票账户的钱马上亏一半。咬咬牙,砸锅卖铁参与吧,丫的就不会有个完,隔几天就可能给你再来一次!你觉得这算神马?没错,这就是赤裸裸的绑票。不付钱?撕票。付钱才放人。当然,它不会就此收手,而会频繁绑你。最恶劣的是,有时候,付了钱,照样撕票——有些圈完钱直接低价私有化,甚至破产,让你骨头渣都没有。老千和绑票,这两个无比神似的垃圾行为,同时在香港这个“制度最完善”的地方如鱼得水,大行其道,是讽刺,还是巧合?三、放眼全世界,也只有香港这个市场有深深的“老千股”烙印,称其为“千都”毫不为过。“老千股”,顾名思义,就是骗人钱财的股票。股市正常的运行规则是,上市公司把公司经营好了,业绩增长,每年派息分红,股票价格节节上涨,这样公司和股民都赚取了相应的利润,这就是个双赢的局面。而另外一种情况,上市公司没把公司经营好(也根本不准备经营好),业绩一塌糊涂,却可以利用规则不断出千,绑架中小股东,从股市里面圈钱。“老千股”绝对是香港股市的土特产,成熟的美国股市没有,不成熟的A股市场也没有。最核心原因就是因为香港包括股票发行、融资等制度安排,严重倾向大股东,大股东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愿意的价格供股集资,完全没中小股东什么事。哪怕白字黑字公告的集资理由是编造的,中小股东也没有任何事后追责机制,只能只认倒霉。“老千股”的运作,如同吸毒。一旦上市公司发现可以通过财技,而非自身努力经营公司就可以赚钱,这个游戏规则就会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几乎永不会分红,却可以理直气壮的频繁圈钱。哪怕股价跌到几分钱,可以再合股然后继续跌,重新再圈钱,这是一个无底洞。这类公司并不以实现经营性盈利为目的,而是依赖这样的挖坑行为,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融资,不断的赚取股民的财富。几乎每一个投资过港股的人都或多或少中过招,踩过雷,都有一把辛酸的被绑票血泪史。此前格隆汇的约翰法雷尔前辈就写过一篇广泛传播的文章《香港,请不要自己抛弃自己:从香港老千股的惨痛经历说起》,文中举例的蒙古矿业(1166.HK)用8年时间跌了99.9955%,这就是最典型的老千股,简直就是把“千股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而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换了个马甲,取了个新名字“星凯控股“,新一轮坑蒙拐骗又开始了。
现在你知道在香港股市呆久了的“老警察”都只记代码,不记名字的原因了吧——不是装逼,是被逼啊!老千泛滥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弄得好的公司也无心经营,就想着坑蒙拐骗。搁谁都会这么做啊:做实业赚钱多辛苦啊,出千赚钱容易多了!最最关键的是,一颗老鼠屎都能坏一锅汤,何况香港本地股里几乎一堆老鼠屎。投资者会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对待其他上市公司,以致整个香港股市的估值都被老千这个沉重的包袱拖低到全球最低的水平。可笑的是,香港监管层以此为荣。殊不知:高估值是对成长与全力创新的奖励,是荣耀;低估值是对衰落与固步自封的惩罚,是耻辱。在这里,香港监管层对“制度”的迷信、依赖和不作为,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事,搁在制度严密、与时俱进的美国,也许会拖上几个月,但一准也解决了。搁在制度疏漏,但对保护中小投资者不遗余力的大陆,也一早解决了。唯独香港,这么多年,就是解决不了。抱着殖民地时期英国人遗留下来的那套老朽的规章制度,从没人质疑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修改?穿着西装,喝着红酒,拿着高薪,出入IFC与长江中心。中小股民关我何事?没有赚钱效应,关我何事?估值低,又关我何事?其实一招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行,你不是要供股集资吗?行,你爱供多少供多少,但,价格不允许折扣!市价供股。很多有节操,自觉与老千划清界限的中资公司就是自觉这么干的:1月25日,泛海集团香港旗舰中泛控股(715.HK)宣布二供一,供股价无折扣。遗憾的是,这种节操,在香港得不到任何奖励。四、这就是香港市场特有的“老千文化“:对于不小心踩中的老千股,是割了痛,不割更痛。无独有偶,我们再回过头再看看香港另一种与之极其类似,也是枝繁叶茂的垃圾文化:”绑票“。哪里都有富人,香港当然也有,如李嘉诚、郭氏三兄弟、李兆基、郑裕彤、何鸿燊等等。问题在于:在其他地方极其罕见的大富豪遭绑架事件,在香港则如同日常连续剧一样频繁上演。最讽刺的是:绑票与出千,几乎一回事。前面说了,对于不小心踩中的老千股,是割了痛,不割更痛。对于不小心遇上的绑架,亦是如此,咬牙不给赎金吧,怕绑匪撕票(就像老千股供股,割了就等于兑现了浮亏);忍痛给赎金吧,怕绑匪一而再再而三的勒索怎么办(就像老千股不断供股合股再供股,没完没了),更怕给了赎金也换不回人的(就像老千股直接低价私有化,死不见尸了)。最贴切的案例莫过于香港华懋集团小甜甜龚如心的老公王德辉了,他先后被绑架了两次。第一次,1983年4月,盗亦有道,支付了1000万美元赎金之后,人被放了回来;第二次,6年后,1990年4月,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支付了6000万美元赎金之后,人还是没回来,据说惨遭撕票,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除了王德辉,另一个著名的绑架对象就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1996年5月,世纪绑匪张子强绑架香港第一富豪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勒索港币10亿3千8百万元,张子强分得4亿3千8百万。记得李泽钜的绑架案有两个小细节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当时李嘉诚坚决不打算报警,二是当时张子强是光明正大的只身前往李嘉诚宅邸面议赎金的。嚣张吧?猖狂吧?根据李嘉诚的亲述,因为当时的他对香港的警察和司法制度都毫无信心。还记得此前张子强抢劫运钞车被无罪释放吗?1991年7月12日,抢劫启德机场装甲运钞车1亿6000万港元,张子强后来被捕。但法庭以证据不足为理由,将他无罪释放,香港警察局竟然还反过头来赔了他800万港币。受到鼓励的张子强愈发上瘾,1997年9月,绑架香港第二富豪郭炳湘,勒索港币6亿元,张子强独得3亿元。1997年10月,再接再厉,又策划绑架澳门第一富豪何鸿燊,因被警方识破而未遂。整个逻辑非常清晰:绑匪的猖狂、被绑者的“懦弱“,本质上都是拜警方的不作为和香港司法制度的漏洞所赐。知道这事最后怎么解决的吗?得意忘形的张子强去了大陆潇洒。然后,这事就解决了。张子强最大的错误是:他离开了香港这个“制度完善”的“绑票”乐土,去了大陆。
异曲同工的“老千文化”与“绑票文化”如同一对畸形双胞胎,能同时在香港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只说明了一件事:香港貌似先进完善的制度,徒有其表而已,一戳就破。制度的背后,是人。当今的香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担当,没有人愿意作为。人不作为,制度就是画地为牢的囚笼和枷锁。谨以此文,送香港诸君。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希望香港明天更美好!
来源:港股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