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人形机器人核心材料有哪些?

魔力股   / 今天08:36 发布

1、人形机器人材料发展历程 

各代材料及减重效果:第一代机器人主要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减重效果达30% - 50%;第二代采用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减重40% - 60%;第三代用上碳纤维和钛合金,相对原始钢材可减重50% - 70%;第四代使用镁铝合金和蜂窝材料,减重60% - 80%;前沿实验室阶段的超材料和可变刚度聚合物,理论减重达80% - 90%。材料的发展体现了机器人轻量化的不断进步,且轻量化是强度、重量、成本三角博弈的结果。
关键技术节点:1972年杜邦开发凯夫拉纤维,启发复合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应用;1985年碳纤维汽车部件量产,使碳纤维行业成本下降,推动其在机器人行业使用;2020年美国NASA开发的超轻镁合金首次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航天测试。这些关键节点对机器人材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碳纤维材料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

性能优势及应用案例: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强,强度密度是钢材四十多倍、铝合金六倍。以特斯拉Optimus二代为例,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使机械臂重量较铝合金减轻30%左右,震动减少40%,精确度提升至0.01毫米左右,且能耗低、运动速度提升、寿命延长。国内外有诸多成功案例,如美国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关键部位、松下可穿戴机器人都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国内测试数据及产业进展:国内型材测试显示,碳纤维机械臂较传统金属材料减重大概达70%,机器人骨架重心降低10%,提升了运动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全球碳纤维市场长期被东丽、三菱等企业主导,但我国企业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明显,光威复材实现T700和T800级高端碳纤维量产,中复神鹰产能达全球第三,吉林碳谷在原丝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国内碳纤维产能占全球30%以上且比例持续提升。

3、PEEK材料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

材料特性及应用价值:PEEK材料有“塑料之王”美誉,具有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特性。其长期使用温度达250度,远高于普通工程塑料;比强度达1500,高于钢和铝;具有优异耐磨和自润滑性能,适合机器人关节部位。特斯拉Optimus two采用该材料使机器人重量减轻10千克,行走速度提升30%。
性能对比及成本考量: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KK对比,PEEK在热性能方面最耐高温、熔点高;机械性能上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适合用作结构件;化学性能方面耐化学性能全面。价格方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 - 60万一吨,国产PEEK约30万一吨,PEKK依赖进口,价格200 - 600万每吨。综合性能和成本,用于高强度耐高温部件,PEEK更具优势。
市场应用情况及需求潜力:多家机器人公司已尝试使用PEEK材料并取得显著效果,如波士顿动力Atlas人形机器人掌指关节、UBTECH Walker系列拟人机器人骨架和关节都有应用。假设齿轮和关节用1000克纯PEEK材料,四肢用碳纤维复合PEEK材料,单个机器人消耗材料约6.56千克;按铝合金密度计算替换成PEEK材料,单个机器人消耗约7000克。每百万台机器人对应PEEK材料需求量为6500 - 7000吨,若未来替代我国5%农民工人数,PEEK潜在需求空间是全球目前年需求量的十倍以上,对应市场规模约300亿,考虑规模效应后在100 - 150亿左右。

4、PEEK材料产业链及相关企业

上游原材料及成本占比:PEEK本质是合成树脂,上游原材料包括DFBP、对苯二酚、二苯酚、碳酸钠及碳纤维、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等添加剂。DFBP最重要,成本占原材料一半以上,生产一吨PEEK约需0.7 - 0.8吨对应单体;对苯二酚占成本15%左右,碳酸钠占1%左右;PEEK复合材料中添加剂占成本20%。
生产难点及相关企业:PEEK生产对单体纯度要求高,如DFBP和二苯酚纯度需达99%以上,DFBP上游上市公司中欣氟材有5000吨产能,新瀚新材规划产能3400吨左右。生产过程对聚合条件严苛,需300度以上高温和高真空环境,副产物有氟化氢,需特殊合金反应釜。中研掌握聚合技术,有1000吨配套二苯酚自用,高端产品仍需进口。金发科技研究超耐温、耐磨PPA和PEEK材料,其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股宇树科技,若机器人放量,产品有望快速切入产业链。

5、PEKK材料情况

国产化现状及成本:PEKK国产化率极低,需要99.5%高纯度单体,国内尚无企业可生产,进口价格2000 - 5000元每千克,单体价格占成本40% - 60%,核心单体主要依赖实验室小规模合成,未建立工业化产线,且因用到PEEK单体,国产化率更低。
国内相关企业进展:国内涉及PEKK的上市公司凯盛新材可合成公斤级PEKK树脂,但纯度为工业级,聚合工艺不成熟,整体处于早期且价格高昂阶段,需持续跟踪。文章来源网络分享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