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绒毛浆产业链研判
A股计划 / 04月27日 14:33 发布
一、绒毛浆全球供需格局
产能分布
全球产能:理论产能约 820 万吨,实际运行产能 620 万吨(2023 年数据),美国占主导地位(理论 650 万吨/实际 520 万吨)。
其他产区:拉美(巴西、阿根廷约 80 万吨产能)、欧洲(瑞典 Enzo、芬兰UPM)、亚洲(云南云景、日本大王,2024 年新增产能)。
主要供应商:美国 IP、乔治亚太平洋(GP)、Domtar(被 Paper Excellence收购)三大家,占全球供应主体。
中国供需情况
进口依赖:年进口量 50-70 万吨,美国占 70%-80%(2024 年数据),其余来自巴西、阿根廷、瑞典(合计约 10 万吨)。
国产供应:年产量 10-20 万吨,主要企业包括云南云景(国企,未上市)、广西可靠(上市公司,但制浆能力存疑)。
需求端:主要用于妇女卫生用品(占比最高)、纸尿裤、宠物垫等,实际需求约 80 万吨,部分已被低端替代品(如南方松木浆、化机浆)覆盖。
二、关税影响与价格波动
关税冲击
美国绒毛浆进口价原约 900-1000 美元/吨,加征 125%关税后成本翻倍至 2000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币超 1 万元/吨),导致短期供应紧张。
现货涨价:贸易商库存报价已超 1 万元/吨(此前约 8000 元),国产云景浆价从 7000 元涨至 8000-9000 元/吨。
替代可能性
进口替代:巴西、阿根廷、瑞典产能有限,难以弥补美国缺口。
国产替代:技术门槛较低(纤维处理+卷包设备改造),但原料(针叶木片)是关键瓶颈:
优质原料:美国南方松木片性能最佳,国内需依赖进口辐射松(新西兰为主),但木片资源紧张,成本较高(约 7000 元/吨现金成本)。
潜在企业:华泰股份(日照港进口木片)、岳阳林纸、仙鹤股份、太阳纸业等具备制浆能力,若改造设备可快速转产,但需验证产品质量。
三、行业痛点与未来展望
核心矛盾
原料短缺:国内缺乏稳定高质的针叶木片供应,现有松木片(如云南丝毛松)产量有限,竹浆等替代品性能较差。
转口贸易难:绒毛浆为成品,原产地无法变更,关税规避空间小。
价格与周期判断
短期:价格或维持高位(1 万元/吨以上),取决于库存消化速度和非美进口补充。
中期(6-12 个月):若国内企业加速改造(如华泰 50 万吨项目),可能缓解供需矛盾,但需关注替代品性价比(客户接受度)。
长期:若技术突破(如辐射松木片应用),国产浆成本可控制在 7000-8000元/吨,售价或回落至 1 万元以内。
四、投资关注点
标的筛选
确定性:云南云景(现成产能)、华泰股份(进口木片+制浆能力)。
潜力企业:岳阳林纸、仙鹤股份、太阳纸业(需跟踪改造进度)。
谨慎验证:可靠股份(绒毛浆原料来源不明,无公开制浆设备)。
风险提示
关税政策变动、替代品推广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波动。
五、专家核心观点
许总总结:
绒毛浆非“卡脖子”产品,国内产能可快速响应,但需解决原料和技术适配性。
当前市场炒作或过度,实际价格上限受制于国产替代进度(合理价约 1 万元/吨)。
下游客户分层明显,高端领域(如卫生巾)对品质敏感,低端或接受混合浆替代。
会议最终强调,行业核心在于**“好产品是第一性”**,需紧密跟踪企业实际产能落地与客户验证情况。调研纪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