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据有了:山海经显示,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是夏朝遗民
浣花溪畔 / 04月26日 11:47 发布
证据有了:山海经显示,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是夏朝遗民
夏朝的存在与否,一直是海内外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西方历史体系培养出来的专家,多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商代,也就是大约3600年前。国内某些学者也附和此类观点。但民间对此多不以为然。毕竟,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最强有力的发声。真知堂研究上古文明起源六年时间,最近总算理清了夏朝的起源,找到了关键证据。它,就是三星堆遗址。
夏朝为什么那么神秘?
中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并不是一个体系。也就是说,玩考古的,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而研究历史的,则往往和考古界不搭界。一个是地里挖啊挖,一个是图书馆里翻啊翻。一个是翻土,一个是翻书。很少有学者能身兼二职,既是考古学家,也是上古史专家。
夏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它的起始年代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前后。但是,目前认可的夏朝都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其起始年代最早也不过到3800年前。
也就是说,最多最多,3800年前河洛地区的洛河和黄河交汇处偃师二里头地区出现了一批人,经过百年发展,才初步奠定了夏都的基础。
但这问题就来了。
3800年(其实真正有点大都气象,起码还要晚100年以上,也就是3700年)前,才有一批人(不会超过10000人)来到了二里头地区,建立了一个王国的雏形。所以,在最近几天举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发言称: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
科学的说,官方的这个发言,还是非常科学的。但这个,就和以前官方定调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的年代,差了270年左右。中国的王朝时代如果确信是起源于3800年前,那么之前的说法就不成立了。4070年前,到底建立了王朝没有?按照官方最新的说法:“古国时代的第三阶段,大约为距今4300—3800年前后。”(资料来源同上),则夏朝起源于3800年前。并不是4070年前。
自相矛盾的官方说法,首先是一种进步。民族自信不能来自自嗨,而必须是证据确凿才能更自信。
那么,夏朝到底存在吗?
二里头作为一个没有文字发现的古代遗址,其起始年代并不能完全和古代典籍互相证明。学界部分学者认为的“二里头遗址属于早商”的观点,目前无法证伪。
因为西汉经学家刘歆的《三统历》记载:殷朝六百二十九年;《竹书纪年》记载:汤灭夏到纣共计二十九位君王,四百九十六年。
这位大刘不是普通人,他是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刘向之子。《山海经》就是刘向、刘歆共同编订的。父子二人奉皇命编书,接触到了西汉王朝所收藏的全部典籍。相当于后世《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如果按照这位大刘的说法,商代不是今人认定的500年左右而是629年,那么还真不能确定二里头遗址到底是夏还是商。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并不符合史书记载的夏朝起源时间,晚了2、300年。如果我们选择相信古人的记载,夏朝确实应该是起源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叶。
那么神秘的夏朝,到底起源于哪里呢?真是一个谜!
三星堆啊三星堆,又一个谜
同样的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发言中说:“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三星堆遗址。。。8座祭祀坑的埋藏年代集中在商末周初(即距今约3100—3000年)。”
这种说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就是说,国家层面,终于把三星堆的年代确定为3800年前,和二里头同时期。
虽然,国家层面对二者的地位认知不同。
在回答中国文化报记者提问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执行专家组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 常怀颖指出:“三星堆遗址是地方性的,二里头则是王朝阶段的都邑性遗址。。。。三星堆遗址本身可能在二里头时期就已经存在。”
常主任的这个说法是非常权威的。因为在这之前民间一直对三星堆遗址的年代存在很多呼声,最响亮的呼声就是质疑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什么官方公布的三星堆遗址文物碳十四测年不完整。这一次的官方说法,无疑是确信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找到了距今至少3800年的证据!
所以,我们如果确信3800年前有一个夏朝存在,那么三星堆古国无疑也是大夏朝同时期的王朝。只不过不能确定的是,三星堆古国到底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还是夏王朝本身!
值得指出的是,三星堆目前所出文物,基本上年代都在商末周初时期,能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对应得上。
三星堆古国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多数非常奇特,和中原殷商王朝所出的青铜器明显不属于同一文化体系。神秘的三星堆人如果是夏朝遗民,是不是意味着夏人和商人并不属于同一文化体系呢?
还是说三星堆人在夏朝灭亡后,被外族入侵或者接受了来自外族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殷商文明的新的青铜文化呢?
由于目前官方没有发布能确认的3800年前制作的三星堆文物,我们看到的都是商末周初大约3000年前的古物,所以无法得出完美的结论
三星堆,被遗忘的大夏遗民
说了这么多,直接说今天的结论: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三星堆古国其实是夏朝存在的真实证据!三星堆古国就是夏国!夏商并存数百年!
得出这个惊人结论,并不是因为国家文物局这一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新闻发布会。但这场发布会,给真知堂的研究结论一个国家级的背书。也就是说,三星堆一定出土了距今3800年以上的文物。要不然国家文物局不会把三星堆和二里头相提并论为王朝时期。
那么,三星堆文明的创立者到底是不是大禹呢?这就说来话长了。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古蜀国的历史。
古蜀国,也就是三星堆古国,历史上有详细记载。上古时期古蜀国有五位王者。
杨雄《蜀王本纪》记载: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年”。
《华阳国志·蜀志》中说“蜀。。。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颛顼);封其支庶于蜀。”
也就是说蜀是颛顼之后裔。
《华阳国志·蜀志》又说“周。。。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这三王之后,是杜宇,开明。
《蜀王本纪》载:“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华阳国志·序志》:“荆人鳖灵死,尸化西上,后为蜀帝。”
结语
论证起来比较复杂。但真知堂可以先给大家一个结论:
第一代蜀王蚕丛,其实就是颛顼之子老童之子,第一代祝融——重。蚕丛实乃长重。《山海经》记载蜀国是颛顼死即复生之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第二代蜀王柏灌,其实就是祝融之长子太子长琴。柏灌,又写作柏濩实际上是伯灌,伯濩的通假字。无论是灌,还是濩,其实都是和隹有关,隹则和夏相关(改天论证)。伯就是老大。伯仲叔季之伯。
第三代鱼凫,其实是禹父,也就是鲧。古代说到鲧,还有鲧曾、鲧祖,鲧父之类的名字。《山海经》所谓“鲧复生禹”的记载,其实是“鱼凫生鲧”的误写,因为在口述时,说的人说的是“鱼凫生鲧”,刘向父子听成“禹复生鲧”,认为不对,应该是鲧复(腹)生禹,才有了后来这些鲧死后生禹的传说。
第四代杜宇,其实就是大禹或土禹的误写。所谓土禹,是因为大禹治水,禹敷下土方,土方乃当时尧舜禹之国。
第五代开明,其实是夏后启(夏后开)的代指。夏朝开国之君为夏启,汉代文献写作夏开(避讳汉景帝刘启)。
以上伍王,都是古蜀国历代口口相传的,所以后人才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年。(足以证明早期三星堆古国无文字)。详细论证,请关注真知堂后续论文。
商汤灭夏之后,没有实力深入四川盆地消灭大夏在此地的势力。夏朝并没有完全灭亡,它继续存在,和商朝并立,直到后来西周建立才灭亡!这或许就是三星堆文明的历史真相!(史家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