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 04月15日 18:42 发布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2025年中美新一轮关税贸易战要打多久?很多做外贸,尤其是做美国跨境电商的朋友很关心这个问题。

几个月内不会轻易结束

我在一周前的4月9日《我们再次见证历史|东哥笔记》文章中分析过了。

另外用外交发言人在X上转发毛的一段视频观点总结:“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这段霸气视频,在过去的曝光率是很高的,我估计中国网友人均看过不下5次。但是对于谈判桌对面的美国人,应该还是比较新鲜。但肯定能够激发起他们75年前的那段痛苦记忆。

用当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ZX布莱德雷(Omar Bradley)对朝鲜战争的评价。他在1951年国会听证会上批评美国介入朝鲜半岛的决策,称其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原以为能够凭借制空权和完全的火力优势,碾压中国,圣诞节前回家过节。没想到和穿草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死磕了两年半,最终又回到了起跑的三八线。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代表美国签署停战协定。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让我感到一种痛苦的失望。”


现在的贸易战情况也一样,美国认为自己的谈判优势很大,大家都应该来跪求美国,且开啥条件都得接受。用川普的原话说,“这些国家都在给我打电话,拍我马屁(kissing my ass),他们迫切地想要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他们说,‘先生,请让我达成一项协议,我愿意做任何事,我愿意做任何事,先生’。”

而从中方的态度和反击力度来看,并没有想法急于达成新的中美贸易协定。且中方策略比较倾向于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给美国“制造痛苦”来争取更优的平等谈判条件。

就关税谈关税还比较好谈,关键是川普的想法很大,类似于乌克兰的“卖国协议”。既然彼此想法的差距太大,短期达成中美贸易一揽子协议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01

川普的速胜论想法,优势在我


川普在4月3日发起全球关税大战之后,曾多次表态对中美贸易谈判很乐观,并不断的重复:中国很愿意和我们达成交易。不只是因为有国内压力,更主要是川普对美国所处的谈判优势是真的很自信。

但现实却是“频频打脸”,等来的是中国坚决反击对等加征关税,所以在4月8日我发了一个朋友圈。



有了2018年的教训,中方的未必那么乐观,但我想川普绝对是迷之自信。除了2018年的成功经验,2025年重来一遍不得是驾轻就熟。上一次川普关税不过最多加到25%,我们做出了很多“让步”,接受关税并大规模购买美国产品。这一次都加到145%了,中国还不得立马来求饶。

美国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你可以看到美国官员和前官员大量的媒体对话采访,你可以从中琢磨出他们的真实看法。为什么川普迷之自信,中国会很快投降妥协,跪求美国达成交易?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智囊团告诉川普2025年的中国经济比2018年更脆弱了。趁你病要你命。


东哥以为川普团队汇报的中国情况是:经济增长疲软无力,远弱于美国;深陷地方债陷阱,财政无力刺激经济;房地产系统风险持续放大,冲击上下游产业及地方财政 ;消费与投资疲软:居民杠杆率超70%抑制内需,陷入通缩困境,消费对GDP贡献率骤降至29.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至3.4%;还有就是中国结构性问题叠加:产能过剩(钢铁、水泥)、青年失业率峰值21.3%、“未富先老”(2050年老龄化率38%)形成增长瓶颈。中国没有办法承受损失美国这个巨大的出口市场,而带来的失业风险。


所以川普认定中国产能过剩,严重依赖出口,只要美国加关税加的足够高,这次中国认怂投降只会来的更快!

但2025年的中国,真的比2018年更脆弱了吗?我并不是要否定川普团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中国经济增长是疲软,但依然还有近5%增长。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房地产泡沫问题,老龄化问题,失业率问题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并非2025年存在的问题。疫情冲击下,包括一部分政策失误原因,导致上述问题在这几年得到了集中暴露并且放大。


既然是和中国打贸易战,就贸易谈贸易(包括科技战问题)。美国是不是在2025年的贸易战中,占据更优的位置,换句话说,中国是不是更依赖美国市场了?

1)进出口总额:根据2024年海关数据,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首次突破4.5万亿)。2024年为6.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较2018年增长33.3%。连续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至14.5%。


2)对美出口份额:美国占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18年的13.7%下降至2024年的11.2%,降幅达2.5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18年的21.8%降至2024年的14.6%,下降了7.1个百分点。而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9823.4亿美元(占15.9%),较2018年增长超60%。

3)对美出口金额:中国出口总额从2018年的2.48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3.577万亿美元,增长44.2%。对美出口也从4784.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5246亿美元。中国并没有因为美国关税打压,疫情冲击,以及已经有大量制造转移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的情况下,而对美出口大幅下滑。说明该转的都转了,有些确实是转不动了,不划算。

4)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从2018年的3518亿美元(美国贡献3233.2亿美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9921.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虽然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依然高达3190亿美元,但也只占整个贸易顺差的30%。

上述四个数据,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中国对美贸易依赖度显著下降,过去的七年,中国确确实实在认真准备“中美贸易脱钩”。

4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的贸易数据,建议川普团队认真研究一下,是不是“优势在我”,中国是不是真的那么只依赖美国市场。

一季度情况


进出口总额:14,343.7亿美元,同比增长0.2%。

出口:8,536.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同期新高。

进口:5,807亿美元,同比下降7.0%。

贸易顺差:2,729.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9%。

分月趋势

3月单月表现突出:

出口:3,1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环比增长46%;

进口:2,112.7亿美元,同比下降4.3%,但降幅较1-2月收窄1.4个百分点;

顺差:1,026.4亿美元,环比增加709.2亿美元。


为什么说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是非常亮眼的,尤其是出口增长。因为2025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减少2个工作日,工作日因素对进出口增速的影响约2个百分点。另外3月对美国出口贸易额525.4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9.1%;中国对欧盟3月出口增速10.3%。而我们和欧盟可没有关税战,要提前囤货需求。行业方面,新能源产品出口强劲: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分别增长43.2%、18.8%、8.2%。

一季度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就高达2,729.7亿美元,要知道一季度是全年的贸易淡季(中间有个春节),全年货物贸易顺差不得直接奔12000亿美元去了。所以2025年的,在未来的三个季度中美贸易有所萎缩,对美少个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并不影响中国今年整体的进出口形势。中美贸易的损失,完全可以通过其它市场的增长来弥补。

很多人关心3月份进口大幅下滑是怎么回事?

除了2024年中国囤货太多了,进口需求量下滑,3月铁矿石进口量跌8.4%,原油成品油进口量降15.9%。还有就是3月铁矿砂、煤炭、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均价同比跌幅显著(铁矿砂和煤炭超20%,原油降5.7%,大豆降16.6%),价格因素拖累整体进口增速约2.6个百分点。这直接导致一季度资源型国家(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对华出口额大幅下降

但和2018年不一样,这一次川普更急于达成中美贸易协定。

一是关税反噬效应:截至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累计加征的关税已达145%,但中方对美加征的125%关税已导致美国输华商品“无市场接受可能性”。美国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如关键矿产、药品原料依赖中国)和成本飙升的双重冲击,加剧国内滞胀风险。

二是美国债务危机迫近:6.5万亿美元美债将于2025年6月到期,全年到期债务9.2万亿美元。4月3日发起贸易战之后,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飙升至4.5%以上,借债利息成本飙升,而外资抛售潮(尤其中国持有量下降)使美国面临“违约连锁反应”压力,迫使特朗普寻求中方增持美债或延长宽限期。

三是2016年中期选举压力,川普转移政策失败焦点。2016年美国的中期选举即将启动,川普等不起中美贸易协定花一年时间搞定。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期间承诺“振兴制造业”,但产业回流效果有限,关税战反而推高通胀(2024年CPI达6.8%),急需通过协议缓和民生矛盾。所以为什么特朗普总是爱强调孙正义、苹果、台积电等企业大规模投资美国,来展现关税战带来的成效。不管这些承诺,是不是只是口嗨而已(参考富士康案例)。


四是急需中美贸易协定去敲打/勒索其它谈判国家。美国先暂停了七十多国家的关税,给了90天缓冲谈判,还给欧盟降了一档关税,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先对付中国。一揽子的中美贸易协定是川普整个关税大战当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中国不仅仅答应承受一部分关税,还要大量购买美国能源、飞机和粮食等产品,还要承诺接下来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有了中国的“投降协议”,对那些比中国更弱小的国家,就可以逐一敲竹杠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美国时间4月14日在访问阿根廷期间接受采访表示,仍然希望与北京达成一项重大贸易协议,并补充说,这需要一种与过去的贸易和货币协议截然不同的模式。贝森特表示,任何美中谈判都必须在级别高的领导之间进行。他强调,关税并不是玩笑,因涉及的数字很大。他认为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没有人希望这些关税保持下去。

通过观察一系列美国官员的发言,我是认为美国已经感受到关税战带来的痛了,但还不够痛。现在只是美国官员感到痛了(国债利率飙升),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感受到痛了,但是美国出口企业/农民和老百姓还没有感受到痛。

只要支持川普关税的强大民意在,川普关税早晚还是会卷土重来。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川普加的关税,2020年的民主党拜登并没有解除,不能违背民意。

所以就贸易战谈贸易,2025年的中国已经完全不同于2018年,那么依赖美国市场了。


02

以史为鉴,放弃速胜论的幻想


为什么要放弃快速谈判达成贸易协定的想法?东哥帮大家回忆一下2018年的谈判历程。


2018年从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开始,至12月1日G20峰会达成阶段性停火协议,历时约9个月,但实质博弈延续至2025年。

2018年的谈判进程呈现“边打边谈”特征,具体可分为以下阶段:

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开始发起(2018年3月22日)


首次停火尝试(2018年5月19日)

5月19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暂停互相加征关税,同意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但这一共识仅维持不到两个月,因美方单方面升级关税而破裂。


谈判破裂与再升级(2018年7-9月)


美方在7月6日、8月23日分两批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方同步反制。9月24日,美国进一步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G20峰会短暂缓和(2018年12月)

12月1日,中美在阿根廷G20峰会达成共识,美方暂缓进一步加税,双方重启谈判。但此阶段谈判仅实现“暂停冲突”,未解决核心分歧,且后续执行效果有限。

谈判总耗时:2018年内的有效谈判窗口期累计不足3个月,若计入2019年的后续谈判(如2019年6月大阪G20峰会),则整体谈判跨度超过1年。

2018年谈判呈现“碎片化”特征,有效谈判时间不足3个月,且多次因美方毁约中断(三次毁约)。中国在2018年5月达成首轮停火协议后,对美方短期内再次撕毁共识(如7月重启加税)的反复性应对不足,导致被动接招,盲目承诺“大量增加自美采购商品和服务”,尤其是农产品和能源,导致后续执行压力增大,部分协议内容被美方指责为“未兑现”。

吃一堑长一智,对川普这种反复无常的主,任何速胜论的幻想都不要有!既然川普想打贸易战,“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胜利为止。”


03

相互依存,不是美国人说了算


美国市场大可以是甲方,但是供应链强势的中国,也可以是甲方。就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但就从来没有体验过甲方爸爸的感觉。之所以经历了2018年贸易战,又经历了三年疫情,美国企业依然选择中国供应链,有些是真的转不了,没得选。让美国企业短时间内无法重新构建供应链补充,按照美国效率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中美贸易彻底脱钩很难,这是相互需求,美国的贸易战目标不是和中国彻底不做生意了。

特朗普想基于中美贸易谈一揽子协议,类似包含购买美国商品、知识产权、美国国债,甚至地缘政治的问题。我认为这一次想达成这样的交易是比较困难的,中国最佳策略应该还是聚焦在中美贸易上。比如美国对华关税,和欧洲、越南是同等水平,比如10-20%。比如中国采购美国更多的飞机、能源和农产品,而且是一个更切实际执行的规模。这样更加务实,也可以更加容易落实。

类似的协议对美国川普来说,当然不满意,也会破坏美国接下来和其它国家的谈判协议。川普有川普的策略(大棋局),中国有中国的想法。中国不可能按照川普的意愿行事,美国都无法操控乌克兰投降,更何况中国呢!


PS:既然是可能“长期化”,建议出海企业最好做好思想准备。


请先登录水晶球财经网再评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