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已经不再关注关税政策
时空复利 / 04月14日 19:13 发布
近期的关税事件,实际上已经导致审美疲劳,累了,毁灭吧。 所以我已经不在关注关税政策本身,而是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一定蕴含大机会。 打个比方,二栓子媳妇跑去跟大柱子伯爵羞羞答答,这仅仅是表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按照著名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最近的说法,我们正置身于一场“一生仅见”的全球货币、政治以及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塌进程之中。这表面是关税和背后贸易的争夺拉扯,实际是老牌霸主和后起大国之间核心利益的激烈冲突和全球规则的重新制定。 关税背后有三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比较悲观,认为我们作为卖货的“乙方”不应该反制,而是应该顺应美国这个“大甲方”。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第二种声音则主要是担心,一旦大部分国家都选择跟美国妥协,而只有我们坚决反制,怕最后变成中国陷入孤立的境地,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这两种声音是一个问题,且都是错误的,因为上来就退让没有意义。 这也是我多次表达的观点,目前的情况看,我是对的。 至于第三种声音,认为特朗普就是个疯子,甚至丑化到认为他很蠢。 其实有些片面,两次当选总统,还是二进宫,肯定有运气,但也有能力的成分。 美国总统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系统,他可能疯,但肯定不会像一些人说的那么蠢。 至于懂王的有些硬伤,比如制造业回流不现实,以及关税会导致走私,海关清查人员不够,还是表面了。 制造业,美国考虑的是用机器,因为比人便宜,是想弯道车道。 实际上我们的制造业也在走这条路。 至于海关清查人员不够,加税会造成大规模走私,这属于技术性问题,可以解决,最少可以解决一部分。 深层次的讲,我得考虑是,特朗普想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美国自身,二是应对东大的挑战。 在美国内部,当下特朗普最着急解决的自然是财政危机问题,而这个问题本质上和关税、产业、东西博弈等议题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过去几十年,美国放弃了制造业霸权,而是通过金融霸权和科技霸权,构建起一套“体外循环”。 就是美国的科技资本输出技术专利,拿走全球产业利润的大头; 而金融财团则通过“美元美债美股"来回切换,拿走全球金融利润的大头。 所以这套体外循环的核心就是,美国赚科技和金融的钱,而发展中国家赚工业制造的钱,另外一小部分国家赚资源的钱,大家都合作愉快。
但发展到现在,美国企业巨头拿到了最多的利润,享受到了最多的成果。
在国外通过更低成本制造,拿回美国赚更多的利润。
然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美国少了税,大量美国人失去了制造业岗位。
然后外部,东大凭借着自身努力和资源禀赋优势,变成了唯一的世界工厂,同时还在不断追赶科技,任由发展,美国不敢想后果。
所以川普打算通过关税(贸易),制造业回流解决问题。
而这一次关税(贸易)的背后,是综合战。
因为八年前的打的是科技战,东大没事,反而大幅度追赶。
所以美国清楚,科技战无效了,要搞综合战,从金融下手,因为这是东大的相对弱项。
具体有两张牌。
第一张是汇率牌,最近特朗普搞了一个“海湖庄园协议”,目的是让美元持续贬值,可能会要求东大主动升值人民币以换取关税减免,这一场景恰如当年日本的“广场协议”。
当年日本的代价,大家都清楚,失落的二三十年。
第二张是股市牌,高额关税,反反复复,下调东大评级,通过这些去影响A股信心。
一方面可以迫使国际资本从A股撤离,另一方面股市的低迷又会影响企业融资和居民消费,也会打乱原本正常的经济节奏。
所以我们看到,前几天监管在以异常坚决的态度投钱,维护股市稳定,效果不错,但压力肯定也比较大。
通过金融战,配合美元潮汐,也就是通过美元的升值贬值,又能引导外资流出,形成强大的资本做空力量。最终,舆论战、贸易战、金融战互相配合形成循环。
所以关税(贸易)的背后,是以金融战为先锋的综合战。
至于如何解题,我目前还没考虑,因为这是的事情。
至于目前的应对策略,我依旧按兵不动。
因为最伟大的企业,一定是越战越勇,穿越周期。
最差,也有股息率复利再投资。
论持久战.......
大佬持仓更新,记录在【满仓日记】 每周实盘分享,记录在【满仓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