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人造太阳 产业链名单

黑郁金香   / 04月14日 12:39 发布

  可控核聚变再突破 全球之最人造太阳 产业链名单

  可控核聚变再迎来利好,消息面上,4月11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

  随着近年来高温超导技术的成熟,大幅提升聚变装置性能的同时成本持续下降,叠加AI超预期发展对聚变装置设计和控制效率的提升,加快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从而带动更多高校、研究机构和私人资本入局。根据聚变行业协会(FIA)的统计,截至2024年中,全球私营聚变商业公司已累计获得的总投资额达到71.2亿美元,同比增加9亿美元,资本市场融资屡创新高,参与的公司数量超过45家,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在FIA另外的一个统计中,超过70%的商业核聚变公司认为在2035年前将实现并网供电,超过50%的公司认为2035年将满足商业化运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条件。

  聚变项目投资大,聚变电站造价高昂,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一座1000MW的核聚变电厂成本在27亿美元到97亿美元之间,若核聚变完全商业化,根据IgnitionResearch的预计,到2050年将成为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可控核聚变潜在市场规模庞大。目前可控核聚变的产业链主要围绕托卡马克装置展开,未来随着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产业链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充分受益。

  综合来看,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却因实现技术难度大而遥不可及,随着高温超导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正持续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展,商业化渐行渐近,产业链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渐行渐近,产业链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充分受益,具备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和已获得相关订单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中,高温合金龙头图南股份(300855)、中洲特材(300963);高温超导磁体:联创光电(600363)、永鼎股份(600105)、精达股份(600577);ITER配套、核工专业泵以及阀门:国光电气;钢钨偏滤器:安泰科技(000969);真空室:合锻智能(6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