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在一阵瞎折腾后,特朗普会结束关税大战吗
黑郁金香 / 04月12日 15:20 发布
根据搜索结果中多篇分析,特朗普是否会结束关税大战,需结合当前局势、各方压力及潜在风险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当前关税战的僵持状态
1、中方的强硬反制与谈判底线
中国在4月11日宣布将对美关税从84%提升至125%,并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加税,中方将不予理会”。这一表态表明中方已将关税税率推至极限(美国对华关税为145%),后续反制空间有限,但保留了谈判余地。中方强调“不予理会”的策略,实质是通过切断双方博弈的互动性,迫使美国主动妥协。
2、特朗普的矛盾态度
尽管特朗普声称“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但其团队要求“中方先示好”,并继续加码对华关税至125%,显示出其“又当又立”的姿态。同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关税政策的吹嘘与中方反制的“已读不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其内部策略存在混乱。
二、迫使特朗普妥协的关键压力
1、美债危机与经济风险
白宫内部消息显示,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遭遇大规模抛售,收益率飙升,导致美国政府利息成本激增。2025年需再融资的9.2万亿美元债券(其中6.5万亿在6月到期)成为特朗普的“定时炸弹”。若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财政压力将直接威胁其政策实施。
2、国际反制与盟友倒戈
加拿大、欧盟等经济体的反制措施(如加拿大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削弱了美国的孤立策略。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23.6%,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占国际贸易结算8.6%),进一步压缩了美国关税战的经济收益。
3、国内政治与经济反弹
共和党内部反对:农业州议员与工商界领袖对关税战的反对声浪加剧,担心中期选举受影响。
民众抗议与通胀压力:高关税导致消费品价格飙升,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生存危机,抗议活动频发。
企业供应链转移:全球产业链加速“去美国化”,越南、印度等国被迫减少对美依赖,削弱关税政策的实际效果。
三、特朗普的潜在策略调整
1、短期暂停与战术性试探
特朗普已宣布对75个未反制国家暂停关税90天,试图通过“胡萝卜+大棒”分化国际阵营。此举可能为后续谈判争取时间,但对中国等核心对手仍保持高压。
2、中期选举的政治考量
若关税战导致经济数据恶化(如失业率上升、通胀失控),特朗普可能被迫调整政策以安抚基本盘。但其“反建制”形象可能因妥协受损,需在强硬姿态与经济现实间平衡。
3、长期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关税战本质是“虚空造牌”的政治游戏,但美国贸易逆差难以通过单边施压解决。高盛等机构指出,越南等国难以满足美国消除逆差的要求,关税政策可能演变为“无解方程”。
四、结论:关税战或进入“战略僵局”,但结束概率上升
短期(4-5月):特朗普可能维持对华关税高压,但因美债压力和国内抗议,或宣布局部豁免或谈判试探。
中期(6月后):若美债危机加剧或中期选举压力显现,特朗普可能被迫暂停关税战,转而寻求“有限妥协”(如降低部分关税换取中国开放特定市场)。
长期:关税战难以彻底结束,但烈度将下降,中美博弈重心转向科技、产业链等领域。
关键变量:中方是否接受“不平等谈判”、美债抛售潮是否可控、共和党内部是否形成倒特朗普共识。目前迹象显示,特朗普的“瞎折腾”可能因多重压力而被迫收场,但结局更可能为“不完全休战”,而非全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