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商人越挫越勇|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 04月10日 18:19 发布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川普把对中国关税加到了125%,很多人慌了,更怕美国拉着更多国家一起围堵中国。我想说,大家真的想多了。“既然特朗普都不想要铁杆盟友欧盟了,怎么还可能/有能力拉着其它国家和中国搞关税贸易战?”
本身不改变中国崛起的一些关键要素,其次贸易战,科技战,反而强化了中国大规模投资短板,比如在科技方面的。有些生意,某些阶段,多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有影响,总体影响不大。何况美国川普打贸易战,不是真的决定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不做贸易了。
美国是3.4亿人,美国之外还有80亿人口。中国大多数的工厂,并不是品牌,主要还是以量为主。如果是品牌,丢了美国市场,影响很大,最优质的市场。如果不是,影响没有那么致命。但如果是依赖单一美国市场,是另外一个情况。
对短期就业的影响,还是要中国整体外贸的大盘情况,是增长还是下降。如果今年对美国市场下降1000-2000亿美元,也就是占中国总出口的3-6%之间。但历史上因为金融危机,全球消费需求下滑,导致中国出口下跌3-6%的情况有很多次。比如2009年下跌16%,2015年下跌2.8%,2016年下跌7.7%,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下跌4.6%。但每次下跌之后,是更大的出口反弹,2010年出口增长31.3%,2011年又暴增了20%多!
2025年对美出口可能会下跌不少,但其它市场出口的增长,会弥补美国市场下滑影响,我认为是在可控范围内。
今年中国的重点肯定是要抓出口保就业,而外企要往外转拦不住,只有靠民企一条路,关键时候发现国企靠不住。客观上,这会在各方面极大的有利于改善民企的营商环境。这个时候,民企信心就更可贵了。我看今天马道长又出现在自己的园区里,虽不如以前形态自由。所以这一切还是要感谢特朗普的,外部威胁加大的时候,才需要内部团结。欧盟一盘散沙的时候,也是因为战争后团结起来。现在美国想甩包袱了,就更团结了。
当然归纳总结过去25年中国的出口数据,更加有利于中国外贸的成长过程,并非一条平滑的直线。那么2001年入市之后,东哥总结了一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三个阶段,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的出口扩张之路。
1)高速增长期(2000-2010)
从4743亿美元,到15779亿美元
年均增速超20%,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玩具等)和初级机电设备出口3;
加入WTO后,出口额从4743亿增至1.58万亿美元,增长233%3。
2)结构调整期(2011-2020)
从18986亿美元,到25906亿美元
增速放缓至中高速(年均6.7%),机电产品占比突破50%,技术升级推动竞争力提升;
2015年、2020年受外部冲击(经济危机、疫情)增速波动显著。
3)新兴市场主导期(2021-2024)
从3.3万亿美元,到3.6万亿美元
对东盟、俄罗斯、非洲出口增速超10%,对冲欧美传统市场下滑;
高技术产品(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出口占比增至21.8%,驱动结构升级。
再看一下上图,很直观的数据。仅仅20年时间,中国除了不是欧洲和北美最大的贸易伙伴,已经完全替代掉了美国。这个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生物医药、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中国更多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这种情况只会不断加强。接下来是要抢欧美日韩企业的生意了,因此和发达国家的贸易矛盾是必然会加强的。
我们也要必须理解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需要,毕竟当年我们也是有条件的开放,甚至要求市场换技术方式达成自己的产业升级。
过去25年中国出口数据,有以下明显的三大规律:
1)周期性波动:出口下滑多与外部冲击(金融危机、贸易战、疫情等)直接相关。虽然中间有一些意外状况,包括美国在2018年的贸易战,本身并没有改变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改变中国出口的持续扩张趋势。包括2025年美国川普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
2)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份额显著提升,东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目的地。
3)结构升级支撑韧性:2024年高技术产品(如新能源、无人机、电动汽车)出口占比增至21.8%,缓冲传统商品下滑影响。
只要善待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开疆拓土的能力超乎想象。
两天前和一个“非洲商业大佬”聊,在非洲十几个国家都有业务。他说:经股东们商讨,决定又要进军苏丹市场了,因为它们内战快要结束了。我说,“你牛逼”。
谁能比中国商人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