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周记20250406:关税风暴下的思考
都不是
/ 04月06日 13:23 发布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几天的时间资本市场仿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的变化,世界也可能因为一个蠢货的出现而改变了发展的轨迹。对于这一切唯一能确定的是每一次大事件来临时我们几乎都没能提前做好准备。
我知道有些朋友希望看到我的看法,但是说实话,对于发生的这件事我觉得我很无知,因为这个系统实在太复杂了。我们大概也只能从现实角度出发去做些盲目的预判,无非就是增强自己决策的信心。
市场一片慌乱是正常的,因为貌似处于秩序中的现代经济世界里谁都没有经历过如此荒诞的叙事。我们以为的复杂精密,深谋远虑的加税清单竟然真的是用EXCEL表格拉出来的,这草台班子也太草了。我甚至觉得这和让谁再次伟大没什么关系,这完全就是在玩一款沉浸式游戏,可能真的有些人物就觉得世界尽在掌握。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思维模式去处理,有些事情可以有些则行不通。
这件事属于典型的牵一发动全身,我们无法俯视整个事件发展过程,只能从实际出发去做些推演。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几件事。
1关税壁垒高企会把很多产品推向更加开放稳定的其他市场。
这很正常,原来10美元利润的市场只剩下1美元,那就转向能赚5美元的市场,而那个最大的市场在我们这。而且这样一来伴随的就是美元与人民币使用情况的此消彼长。所以除了老美之外,我们一定要开放包容,保持稳定。
2会促成更多的非美参与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与体系建立。
这是没办法的事,被迫绕开你。合纵连横,晓以利害,中间的过程肯定是艰难而复杂的,但我相信我们会有智慧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3加速国产产品平替和技术突破。
这个影响应该从下周就开始体现了,其实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都是都是被外部因素推着走的,没有这些受迫性,华为的那些备胎计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转正呢。本来我们是维持开放创新的环境和形象,这一次,正好将计就计国产平替的都加速转正吧,会极大的促进国内高端科技产业进一步突破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但是,当退潮之后我们再回来的时候可就不是原来的我了,会更加猛烈的全面抢占世界市场,低成本和规模化产业能力可就不一定是他们能承受的了的。来得太早就废了,太晚又没啥大作用,目前的科技产业发展节点好像正好踩上了这个节奏,这算是又一次神助攻吗?
4加速促成小岛回归。
这个就太好理解了,既然已经撕破脸了,咱俩又没啥大关系,真打你又不敢,那行吧,你干你想干的,我干我想干的。只怕我收了之后,你的高端产业链更吃不消了。
这回知道为什么这么强硬了吧?基本上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也都盘算好了,虽然可能损失点短期利益,但一点都不亏,尤其是最后一条,收完了再慢慢谈,岛我是退不回去了。
现在想想,先辈们一直提倡的自力更生的传统真是不能丢,这保证了无论世界怎样乱,我们始终很稳,世界越乱我们这里就越像一块净土,有些影响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发酵的。
这只是明显可见的影响,肯定还有很多我们预想不到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但结果一定是光明的。
竞争与合作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竞争有很多种方式,用这么惨烈的方式来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怎么可能让自己再次伟大呢?这不禁让人思考人类发展的根本初衷到底是什么?难道主流思想不应该是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吗?看到邻居过得比自己好就受不了,看到同事升官就要把他拉下来,也许这算是人性恶的一面的体现吧。
我的持仓目前只剩下博威合金和麦格米特了。中控技术的仓位被卖掉了。
按理来说的呢,我是应该保留中控技术的股票,自主可控的典范,但是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思路是一致的尽量不走样。这些资金会一笔笔加到保留持仓中,或者寻找大风浪中被拍下来的优秀公司股票。
这可能是个比较奇怪的投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预见到加税的程度,范围和影响,我自己也一直认为这个被预告过的消息已经被市场消化掉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和大人物一样可能也是个蠢货。
这一轮大A跌的最多的其实是那些有强大竞争力且有能力出口的公司股票,其中很多都在国际竞争中靠实力打开了美国市场大门,事件发生最直接相关的基本上就是这样外战的公司。
互相伤害之下,处在最前线的肯定是承担炮火最猛的,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但这也是预期最差的,而预期打到底之后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变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这些企业并不是靠什么税收优惠才具有竞争力,这些企业是自身实力驱动才能走上国际市场竞争,处于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对于大多数这类优秀企业而言,关税不会摧毁他们,优秀的企业放在哪都会继续优秀,只是他们有能力自己选择利润相对最肥厚的市场。
这样的企业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去调整坐标,最该颤抖的依然是那些他们曾经击败过和非最优先考虑市场上的对手们。
具体到个股上,博威合金的下跌现在看可能是误读。公司的光伏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了,情况已经明朗,越南的妥协有他自身的考虑,虽然于我不利,但是对博威合金来说,如果建国想树立个典型的话,实际情况确实可能比市场预期的要好。说白了,如果之前加税市场认为已经不赚钱了,这块对美出口业务废了,那么现在再加多少都对越南光伏业务没影响了,反而更对已经建厂的美国业务大大有利,会下定决心加速转移和更换市场。
更重要的是新材料业务一定会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在高端合金领域我们的进口比例一直超过50%,加税会推动国内下游企业把目光转向博威合金这样具有成本和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尤其是人们可能只关注到华为产业链会明确受益,没有注意到博威合金同样会大大受益于激增的国产化需求。所以博威合金上的恐慌是一种过激的反应。
麦格米特的电源业务在国内同行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童总说的很对,打入英伟达产业链,最重要的是能实时跟踪到最新的技术需求与变化,跟随电源产业最前沿技术。同时他也一再强调下游的客户有很多,不能只盯着英伟达不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当下麦格米特作为英伟达供应商的受冲击影响,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
1966年美泰两国签署了《美泰友好与经济关系条约》,以此为基础,其中一部分内容就是通过原产地规则和特定产品协议降低税率。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泰国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时,可依据相关的《美泰自贸协定》,只要满足一定的“实质性转型”条件,主要指加工程序和本地化比例,就可以申请5%以下或者零关税。就目前情况看,协定条件下的一部分产品仍然可能通过保税区生产和供应链本地化规避关税。而麦格米特的基地其实就在保税区,目的和策略基本也就是按照这个框架设计的。
英伟达本身就是一家美国公司,其在泰国的AI服务器只是由英业达代工,其获得部分或者全部豁免是极大概率事件。而且对于英伟达而言在美国是有本土化生产的,所以也可以通过调配产品销售区域配比和国外产品比例来减少关税影响。
结论就是无论对于英伟达还是麦格米特加关税的影响远没有市场反应的那么大,但是真实情况目前没法给出明确数字,所以出现了非理性恐慌。何况麦格米特本身就有美国投放产能的规划,在达拉斯的生产基地主要就是服务北美客户,开始的定位就是电源模块组装与测试中心。硅谷研发中心可以支持AI服务器电源的迭代开发并同时与英伟达等客户保持协同。对于英伟达这部分业务,它需要做的就是跟随客户出货方向做产能调配以规避高关税而已。
需要补充一点的就是泰国政府对于本事本次关税的态度和策略是主动协商+产业调整。其贸易平衡提案就是要求老美降低关键产品,主要是科技相关的半导体,变压器等税率。补偿的就是降低美国农产品对泰出口的准入限制,换取关税豁免。这和越南有着很大区别。本质上应该还是泰国的出口产业结构与越南不同,其产业链技术含量层级更高,很多公司更是美国企业主导发展,而且自身本土消费市场可以提供缓冲。
对于两家公司而言,这大概都算是有理有据的分析吧,只是大多数投资者不愿意去深挖和思考,实际情况也不甚了了,反正有对美出口就赶紧抛。结论也是比较明确的,短期影响反应过度,长期影响十分有限。
后面短期也许还会有市场情绪崩溃的时刻,检验投资者成色的时候又到了,我们到底能不能在信息不完全掌握也不对称的情况下正确的做出投资决策呢?一次又一次,那些年那些事,都成为资本市场财富再分配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