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远视财商
/ 03月31日 09:58 发布
因为一款神奇的豆浆机而火爆,巅峰时候的九阳股份连广告也是耳熟能详;甚至因为代言人杨幂那句熟悉的广告词,连不爱喝豆浆的人都想买一个豆浆机回家,可为什么短短几年,九阳就从巅峰滑落,变得无人问津,销量大跌呢?
前不久九阳股份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三季度营收61.82亿元,同比下降8.84%;净利润9167.14万元,同比下降74.87%;其中单季度亏损高达7732.87万,更是刷新了该品牌有史以来的最大下跌幅度。驶入第31年的九阳,无可避免的遇到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焦虑:中年危机!
至于这个危机来自何方,说起来真的和普通人遭遇的世事无常、大浪淘沙,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天道有轮回,岁月饶过谁?”它能给你头戴光环的辉煌,同样也可以把这种难得的荣光随时收回,只不过,九阳的盛极而衰,更像是市场更替、商海浮沉的轮回。
成也豆浆机,败也豆浆机
可能很多人认识九阳,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就在它刚成立的1994年,那时候的人们别说买台豆浆机回家,恐怕全国每天喝豆浆的人也不多。原因无他,广大70、80后都知道,1994年的中国普通居民,大家的生活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不少三四线城市的一杯豆浆都是手工现磨的,售价可能2毛钱左右,要把一台豆浆机买回家,这得是“有钱人”才有的优裕生活。
但就是在这时,九阳发明了第一台电机上置式豆浆机,随后开始在市场上开始了一系列的专业运作。到了2002年,名字叫九阳的小家电公司正式在山东成立,并且确立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之路;5年后的2007年,九阳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为即将上市做足了准备工作;也就是在2008年,更名九阳股份后顺利在A股完成IPO,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很多人只知道九阳豆浆机是其拳头产品,却不知道在完成A股上市后,九阳还进军净水领域,并且在2012年涉足大厨电领域,开始展示它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包括2018年收购美股上市公司SharkNinjia(简称SN.US),将业务扩展到清洁和个护领域。可就在一连串的“秀肌肉”背后,九阳在2011年就出现了销量下滑,尤其是核心产品豆浆机的销量首次出现20%-30%的下滑,业内王者地位也随之动摇。
到了2017年-2020年,豆浆机销量由603.63万台下滑至555.13万台,销售额也从22.47亿元下滑至18.34亿元,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直接吞噬了原本一片利好的豆浆机行业。这种情况直到2021年-2023年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九阳股份这时候的整体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公司在多元化转型的路上反而遭遇到更严峻的困难。
长期与豆浆机绑定,品象完全固化,高营销投入并未换来明显的增长,反而忽略了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小熊电器这样高颜值、时尚性更强的品牌,即便九阳及时扭转战略思路,不惜重金请来明星代言、布局抖音等社交平台,但已经很难改变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认知,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到10.62亿元,同比增长18.96%;与之对应的却是京东、抖音平台收入同比下滑16%-21%,过度依赖促销和流量投放,依然无法转化为可持续的用户黏性。“成也豆浆机,败也豆浆机”,品牌老化营销策略失效,九阳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之下,掉队了!
破壁技术哪家强,当然不会是九阳!
若论豆浆机的破壁技术,九阳说第二,恐怕没人敢在业内说自己第一;九阳豆浆机的破壁技术,就像挖掘机行业的蓝翔,那是无可争议的强。可事与愿违的是,豆浆机破壁技术强,不代表就能在市场上大杀四方,所向披靡,尤其是遇到如今一再滑落的销量,九阳突然发现,自己能在豆浆机领域破壁第一,但市场上的破壁,却是有些束手无策。
也许九阳自己也很清楚,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65.3%-76.87%,上市以来还出现单季度首次亏损,这一变化并不是突发情况,遭遇什么所谓的行业周期性,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集中爆发。产品结构单一、多元化战略失败,尽管尝试过多元化布局,发力破壁机、电饭煲、清洁电器等综合性小家电,但仅以2024年为例,食品加工机系列、尤其是以豆浆机为主,营收占比仍然达到30%,但该品类收入从2020年的47.55亿元降至2023年的29.4亿元,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消费者甚至只知道九阳就是豆浆机的代名词,分不清单一的豆浆机和破壁机有什么区别,其他品类很难突破市场认知壁垒,这可能就是九阳无法破壁的市场困境。
另外一方面,多年来一直买买买的其他产品矩阵,基本宣告投资失败,清洁电器市场竞争激烈,缺乏技术积累的九阳毫无品牌优势可言。
经过这些年的“折腾”,九阳就像一个失去活力的中年人,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不足,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与市场脱节,推出的新款产品,哪怕打着高端的旗号,但反响平平,并不能抓住年轻消费者需求的痛点。国外业务承压,外销模式低效;国内错失小家电增长红利风口,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摆在九阳面前的问题,并非是喝豆浆的人少了、没人喝豆浆了,而是长期的产品结构单一、创新滞后、战略摇摆、品牌老化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综合性提前衰老症”。如果不能聚焦核心品类技术升级,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优化海外品牌策略,有效改变“烧钱换增长”的惯用思路,那九阳破壁,真的会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