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到底占市场的多大比重?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
小韭菜淘金 / 03月28日 20:28 发布
最近都在讨论量化对市场的影响,其实我希望大家是理性的讨论,实事求是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问题,甚至也是为了量化的更长远,因为如果韭菜都收割没有了,生态破坏了,量化本身也难以长期赚钱。同时,如果吃相太难看,肯定也看不下去。 所以,理性的讨论其实是对谁都好。 那么,有一点是理性讨论的前提,那就是量化到底占市场多大比重? 其实,这一点最客观的数据应该是“某些部门”,但它没有纰漏,没有向市场公开透明,所以大家只能靠各自的感觉去是猜测。 目前有几种猜测, 一种是占据50%,也就是1.5万亿(以前段时间市场成交1.5万亿为基数)的成交市场,量化占7500。但这个数据我觉得不可能,量化再大,目前应该也没有超过50%。好,那么我们往小里说,以下是另外几种推测 占20%,那么1.5万亿的市场中,有3000亿是量化 占30%,那么1.5万亿的市场中,有4500亿是量化 占40%,那么1.5万亿的市场中,有6000亿是量化 目前,各方研究人士最保守的估计也是20%,即3000亿,比较多的人认为是30-40%之间,即4500-6000亿。 好,我们采取中庸的说法,大约5000亿。 我想,5000亿的估算,几乎各方都没有太大的意见吧。 好,下面关键是怎么解读这5000亿,这里面就有很大的误区了。 有人说,5000亿不多呀,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夸张,我们这么大的市场,5000亿算什么? 但,这里面藏着一个极大的问题: 假设市场能超期保持在1.5万亿,量化占5000亿,其他占1万亿,貌似量化还小头,其他占大头。 但量化这5000亿是全部是做超短的,而其他1万亿是所有风格的总和。 其他的1万亿成交金额中有散户、有私募、有公募、有国家队、有保险资金、有游资、也有大户,他们共同占成交金额的1万亿。具体到短线这一点,这一万亿里也许不到2000亿,甚至不到1000亿。 以1000-2000亿对比5000亿,肯定是量化占据绝对的比重。 我不知道我说明了没有,我们再来表述下: 每天市场成交金额1.5万亿(以前段时间的1.5万亿为假设吧),量化是毕其功于一役全部做超短,它占5000亿,而其他的1万亿成交金额是多种投资主体的总体组合,这里面不全是做超短的,也有做长线的、做价值的、等等,这里面只有部分散户和游资是做超短的(其实游资也不全部是做超短,也有做中线的),但他们加起来也就1000亿-2000亿,在超短这个生态上,量化绝对是压倒性优势。 所以,不要再说量化才5000亿成交金额不多。 其实它很多! 因为它这5000亿成交金额可全部是短线,而且是高频超短,同时还是扎堆在活跃的热门股上。 这样一分析,大家就明白了,量化的5000亿是全部做短线的5000亿,其他1万亿则是所有风格的1万亿。 聚焦到超短生态上,量化是是占据绝对的优势,是碾压一切力量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在超短领域,量化可以做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量化5000亿也许占市场整体比重听起来不是很夸张,但它占超短的比重绝对很夸张,因为它的交易风格全部堆积在超短这唯一的风格上。 当然,我们推算的过程和数据也许有点误差和瑕疵,但不影响整体的结论。目前量化体量不但大而且是单一超短风格,它只盘踞在超短上,它的量大到其他所有短线的散户几乎难以养活的程度。 所以,为了生态的持续性,希望各方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的采取建设性的措施。 如此,则是A股之幸!(股市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