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蜜雪冰城“隔夜柠檬”风波:低价帝国的消费者宽容从何而来?

三车财观   / 03月25日 16:19 发布

图片

前不久,蜜雪冰城因被曝有门店存在使用隔夜柠檬、橙子切片制作饮品现象而登上热搜。
然而,后续却令人大跌眼镜,这场食安危机并未引发大规模声讨,反而在社交媒体上演变成一场“守护雪王”的集体行动。“4块钱的柠檬水还要什么自行车”“雪王都这么便宜了,放过它吧”的评论更是刷屏网络。
在这个反常现象背后,折射出蜜雪冰城独特的商业逻辑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深层博弈。
雪王崛起:下沉市场的价格炼金术
当喜茶、奈雪的茶等高端茶饮品牌在一线城市争夺白领市场时,蜜雪冰城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将门店开进县城街头、乡镇市集和工地周边。这个从河南小镇走出的品牌,用二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街边摊到全球数万家门店的蜕变,其成功密码深植于下沉市场的土壤之中。
首先是,极致性价比的突围之道。在现制茶饮行业价格普遍攀升的背景下,蜜雪冰城始终坚守着“十元以下”的价格阵地。4元的冰鲜柠檬水、2元的冰淇淋,这些被称为“价格守门员”的单品,构成了蜜雪冰城最坚固的护城河。
而这背后是蜜雪冰城强悍的成本控制能力,通过自建原料基地和工厂,将供应链成本压缩到极致,用工业化生产替代鲜果现制,在保证利润空间的同时,将价格门槛降到令人惊叹的水平。这种策略不仅避开了与高端品牌的正面竞争,更在下沉市场形成了近乎垄断的统治力。当其他品牌为争夺城市核心商圈焦头烂额时,蜜雪冰城早已在县城街头竖起密集的招牌,用低价征服了最广大的消费群体。
其次是,毛细血管般的渠道网络。不同于其他品牌,蜜雪冰城的选址逻辑别具一格,它不追求光鲜的店面形象,而是将门店嵌入人流量大但租金低廉的角落:学校食堂的转角、城中村的出入口、乡镇集市的显眼位置。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布局策略,使得品象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高密度的渠道覆盖,既降低了单店的运营风险,更形成了规模效应的良性循环:门店越多,品牌认知度越高;认知度越高,新店存活率越有保障。
最后,社交媒体的传播密码,被蜜雪冰城玩成了流量永动机。2023年“雪王请你吃冰淇淋”活动创下50亿次曝光量。这种“消费即社交”的策略,成功将产品转化为社交货币。从魔性洗脑的主题曲到憨态可掬的雪王形象,品牌用“土到极致便是潮”的营销策略,完成了与目标客群的情感共鸣。更精妙的是其会员体系设计,消费者只要消费就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优惠券,这种“沉没成本”机制让消费者陷入持续消费的漩涡。截至2023年底,蜜雪冰城小程序会员突破4000万人,日均打开次数达320万次。
翻车不翻船
面对食安问题,消费者对蜜雪冰城所展现出来的宽容态度,与对高端品牌的苛责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则是经济理性与情感认同交织的产物。
一来,价格预期的心理契约让消费者对其格外宽容。事实上,在消费者的认知体系中,价格与品质始终存在着隐形的换算公式。当一杯饮品的价格仅相当于公交车的单程票价时,人们会不自觉地调整对品质的期待阈值。这种心理契约的建立,使得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更倾向于用“成本价”为品牌开脱。许多消费者坦言,选择蜜雪冰城时本就做好了“用价格换品质”的心理准备。
二来,蜜雪冰城的品象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特定消费群体的身份标签,当舆论质疑品牌质量时,消费者的辩护本质上是对自我选择的维护。在社交媒体上,“骂雪王就像骂自己穷”的评论获得高赞,暴露出品牌与客群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对很多消费者而言,否定蜜雪冰城就等于否定自身的经济处境,这种认知失调促使他们不自觉地构建起心理防御机制。
食安红线不应有价格特区
图片
消费者的宽容或许是商业智慧的体现,但若将这种宽容制度化为“低价特权”,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食品安全不应存在价格分层,这是商业伦理的底线,更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一来,随着门店数量突破三万家的门槛,蜜雪冰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难题。加盟模式带来的快速扩张,也意味着质量控制难度的指数级增长。当单店日均销量达到数百杯时,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原料周转的时效性、员工培训的到位程度,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食安隐患的温床。近期频发的投诉事件暴露出,蜜雪在追求规模效应的过程中,品控体系并未同步升级。这种失衡若持续存在,终将侵蚀品牌根基。
二来,廉价不应成为免责金牌。从法律层面看,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因产品价格差异而有所区别。低价也不能成为违法的借口,经济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同样需要保障。从商业伦理角度来说,企业不能利用消费者的经济困境来降低责任标准。蜜雪冰城的社会价值不应局限于提供廉价商品,更应体现在对基础质量底线的坚守。当品牌将“惠民”作为宣传标签时,理应用更高标准回馈消费者的信任。
三来,消费者宽容本质是品牌信用透支。消费者当前的宽容,本质上是建立在“知情妥协”基础上的脆弱平衡。这种默契一旦被重大安全事故打破,品牌可能面临信任体系的崩塌。历史经验表明,食品安全危机往往具有“记忆唤醒”效应——当某个隐患被曝光,消费者会重新审视所有潜在风险。对于高度依赖规模效应的蜜雪冰城而言,这种风险会被数万家门店几何级放大。品牌需要认识到,危机公关或许能暂时平息舆论,但真正的信任重建需要持续的系统性投入。
蜜雪冰城的消费者宽容,是商业策略的成功,更是社会分层的镜鉴。但食安没有价格分层,当“雪王”继续向万店时代狂奔时,或许该思考:消费者今天用理解换低价,明天是否会因寒心而离开?低价帝国的护城河,终究不能以食品安全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