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忠言周评:“一夜跌回去年底”说明了什么?是中级调整的开始吗?
李志林
/ 03月23日 13:00 发布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忠言
今天是3月23日,星期日
今天忠言周评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
“一夜跌回去年底”说明了什么?是中级调整的开始吗?
上周五大盘大涨了60点到3419点,市场一片看好,看反转到四千点的都有。本周五大盘又大跌了44点,市场一片看坏、恐惧。
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一个月不到就两次大跳水。
第一话题:低点启动的春市行情成果犹在,但年内涨幅几乎为零。
如果从一月十三号的低点算起的话,那么春市行情的成果至今犹在。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看中证A500涨了6.28%,中证A50涨了6.63%,上证50涨了5.96%,沪深300涨了5.66%,上证指数涨了7.13%,深成指涨了10.25%,创业板涨10.19%,科创板涨11.9%,大概就在5%-10%之间。
但是以去年年底收盘指数为线,到本周五涨幅几乎为零。我们看数据:中证A500涨0.73%,中证A50涨了0.53%,上证50跌0.32%,沪深300跌0.51%,上证指数涨了0.38%,深成指涨了2.62%,创业板涨0.53%,科创板涨5.64%。创业板和科创板涨幅2%-5%以外,其他涨幅几乎为零,上证50和沪深300还是负的。
难道这就是去年底的重要会议、今年的两会报告,以及最近关于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所强调的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吗?如果4个月涨幅几乎为零,怎么可能做到通过股市给投资者增加财富收入,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不可能做到。
今年港股恒生指数涨幅超2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30%,恒生国企指数涨幅超16%。这样情况下,我们A股涨幅为零,应该是自叹不如,而且让人十分感慨。
第二个话题:A股3400点上方筹躇不前,动辄跳水的原因何在?
第一个原因,A股的机构占比过低,机构也频繁做短线,不愿意也无力领涨大盘。
美国股市机构占比50%-60%,A股机构占比不到20%,而且还包含了公募基金,因为它是不稳定的,经常有赎回的。虽然有30多万亿的公募基金,但是多数都是债券基金,真正的股票基金也就是5万多亿,比例很低。虽然有30多万亿的保险资金,但是买股票的只有2万多亿,而且只敢买分红率超过银行利息的高分红股票,不愿意冒风险。
上千只ETF本来是可以护盘稳定市场的工具,现在变成做差价割韭菜的工具,就连国家队也不得不做短线。根据公布的数据,国家队占有四只沪深300ETF共7300亿,其中510300华泰博瑞沪深300ETF就占了2500亿,高的时候3000亿都到了。但它表现如何呢?较长一段时间,他就是在3.90元,上面4.05元,就是在这窄小区间里面来回波动,市场也跟着波动,中证A500也跟着它波动。
然后到上周他突破4.05,达到4.12,它的波动范围就在7分钱区间。但是本周五,很快就一路轻松的打压到4.00,跌幅3%。大盘也就跟着下去,好像大盘就被这个510300绑架了,所有的人、所有的机构、所有的股票、所有的ETF都看着这个510300的脸色或进或退。
做中长线的机构寥寥,除非是分红超过银行利息的股票他敢长线持有,其他的都在做高抛低线。
第二个原因是市场急切的需要平准基金。
刚才讲到机构占比过低,还有量化基金频繁交易割韭菜赚差价。市场动辄跳水,这种情况下面,场内的投资者怎么敢做中线。做中线的变为做短线了,做长线的变中线了。
另外场外的投资者看到场内经常跳水,涨了几个月又一下子可以回到解放前。这个情况下面怎么敢进来呢?说要打通中长线资金入市的堵点、难点,只是说说而已,这是打不通的。
只有有了五到十万亿的平整基金,市场真正的稳定了。可以说,至少有一倍的场外资金会跟随着进入股市。场外的资金有很多,居民银行存款137万亿,今年前两个月又增加了8.7万亿。为什么不来?我认为有了平准基金,投资者就增加了信心,不缺资金的。
我们现在市值已经到了103万亿了,市场就恐惧了,就怕跳水,果然很快跳水了。就是缺平准基金,非常迫切的需要平准基金。
第三个原因,3500点箱顶的震荡压力。
上一周3419收盘,我分析了后市怎么看。有很多人看3700、3800点的,看4000点的也有,我的观点比较保守,我说能先到3500点再说。
为什么?年十一月八号到过3509点,十二月十三号到了3490点,都跳水了。这一次虽然上周五到了3419点,本周一二三分别上影线指向过3436、3437、3439点,都出现了长影线的回落,在3430点关键位上连一天都没有收过,都是碰一就下来了。终于在周五大跳水,把3400点跌破了。
从去年二月份新村长上任以后,市场告别了3000点以下,也告别了长期3000点徘徊,进入了3200-3500点的箱体震荡。近一年的时间都在这个箱体里震荡,但是靠近3500点就跳水成了惯性。
政策利好也不断,先是大数据的文件,人工智能的文件,算力的文件,扩大消费的文件,发展海洋经济的文件,等等。发一个文件,一个板块走一波,其他下去,再发一个文件,另一个板块动一动,其他下去。轮翻的拉动,轮番的回调,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3500点箱顶突破不上去,主要还是市场资金不足。103万亿的市值,到了3430点就推不动了。
我们看看春节以后七周的每周日均成交量:1.61万亿,1.75万亿,1.91万亿,1.99万亿,第五周是1.73万亿,第六周1.56万亿,到了本周1.549万亿。指数在不断走高,成交量在不断的往下。为啥?因为市场踌躇不前,动力不足,追涨意愿不足。
第四个原因,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流于形式,口惠而实不至。
比如去年9.24行情最令人振奋的是什么?就是互换,通过向央行再贷款,只能投资股票。然后大股东可以贷款来回购公司股票,市场为之兴奋冲动。十月八号涨到过3674点,到现在半年过去了,再也碰不到。
因为什么呢?半年下来,央行说的三个五千亿,就是一万五千亿,用了多少?500亿。但是买股票完成没有?没说,估计也没完成。
为什么这么大的利好机构不响应呢?不去向央行申请贷款买股票呢?我看主要是随着大盘慢慢的回升,机构害怕市场的风险,担心万一暴跌贷款的股票又套住,风险谁来承担?
第二利率太高,1.75%、2.25%,成本太高了。如果降下来,干脆零利率,这个效果就不一样了。再一个市场没有稳定机制,如果有平准基金,那这项互通便利来了,机构就会纷纷申请。
而且央行一再讲适时降准降息,讲了半年了还没做。然后周五暴跌了以后,又来说适时降深降息。不知道这个适时指什么时候?讲的多了,时间久了,即使到时候真的来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第五个原因,政府捍卫中国核心资产的愿望不坚决。
高盛说沪深300今年将涨到4700点,但是现在还在3910点,还差800点。那是不是因为指数的估值高呢?不是,很低的才12倍,完全有理由涨上去。
既然说沪深300是中国核心资产,那央行应该像日本央行那样,连续十年买入日本核心资产,让日本股市牛了七八年,他经济比我们差远了,但是日本股市就是牛。
如果我们的央行很坚定,就不停的买,那么多钱放在那里不用,你就买沪深300或者买中证500,占60%权重的股票,坚持不懈的买,这个市场效果也起来了。
然后的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来增加财富性收入,动员投资者进入股市,通过股市的财富效应,赚了钱来提高消费愿望和能力,这个目标就实现了。
所以我认为最近的的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应该加一个前提,平准基金尽早推出。这样的话,我感到这个行动方案定能见效。
如果讲第六个原因的话,就是海外的股市者联动。最近几天,海外中概股剧烈波动,然后影响到港股,再辐射到A股,有往下的动力。
比如这三天百度跌了10%,腾讯跌了5.9%,阿里跌了8.1%,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了5%。恒生科技股指数跌了5.3%,这也使周五A股的科技股下跌。但是没有涨的大盘股沪深300、中证A500下跌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个话题:调整向何处去?
市场有个弊病,一涨就兴奋不已,看的很高;一跌就恐慌不已,看的很低下。
何处去?我认为中级调整是不可能的。看看我们的经济基本面,看看我们的政策面,看看国家队重仓的510300沪深300ETF跌到四元了,下方空间有限。
另外,现在大盘已经3364点了,往下就是去年底收盘指数3351。难道今年还收年阴线吗?可能性不大吧。
再看今年春节以来,大盘在3300点上方收盘了31天,成交55万亿;3330点上方收盘24天,成交45万亿;3350点上方收了14天,有20万亿换手。
所以我的观点是下面空间有限,也就是3350-3330点。再差一点,3300点再碰一次。而不是有些人说的终极调整开始,3200点还要打破,最好能够打回老家到3000点去。
我认为没有那么极端,认为不是中级调整,是类似于今年2月28日那样大跌的情况。年2月28日的大跌,跌的更厉害,上证指数跌67点,深成指跌316点,创业板跌86点,科创板跌47点。但是隔天就开始企稳了,然后第三天就一路向上,第二周收盘3372点,比现在还高。那么这一次,目前是3364点,大家试看下周是收的比这个高还是低。
有人说李老师你最多看3500点,那么调整以后怎么走呢?我认为,这一次试探往3500方向,人们不敢行动,那么就退而求其次,很可能就在3330、3350,上方3430、3450点,就在这100点里面来来回回的走。然后热点轮动,个股轮涨,然后随着年报人们可以再发现超预期的品种,通过个股来跑赢大盘。而不能再指望拉指数了,指数一高就跳水,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想还是轻指数重个股比较好,上一个周五就是大盘股暴涨,券商银行保险石油煤炭一起暴涨,为本周暴跌埋下了祸根。
好,以上的意见和分析
仅一家之言供各位参考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谢谢各位的收听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