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辉常观察   / 03月20日 14:15 发布

永辉超市的困境,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传统零售业在新消费时代集体面临的生存焦虑。京东的离场绝非偶然,资本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市场对永辉战略摇摆的失望——从超级物种的折戟到如今对胖东来模式的仓促效仿,这家企业似乎始终在追逐风口,却从未建立真正的护城河。

当负债率突破87%的警戒线,永辉的转型早已不是商业模式的取舍,而是一场与时间的生死竞速。胖东来模式的温情服务与员工激励固然动人,但许昌的土壤未必能滋养全国市场的枝蔓。永辉的致命伤在于,试图用重资产运营的躯体套上轻资产模式的铠甲——那些免费充电宝、宠物寄存区的精致服务,在每平方米租金差异巨大的全国门店中,都可能成为压垮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不必说供应链变革所需的巨额投入,在应付账款堆积如山的当下,供应商的耐心比消费者的忠诚更早面临考验。

叶国富的关店计划暴露了壮士断腕的悲壮,但资本市场更关注断腕后的造血能力。当山姆会员店用全球供应链打造差异化选品,当盒马以数据驱动重构消费场景,永辉的"裸价策略"更像是对价格战路径的路径依赖。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调改门店,短期客流回升不过是消费猎奇心理的投射,能否持续转化为复购率,终究要回归商品力的本质较量。

万达股权交易的爆雷,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前兆。当38亿应收款悬而未决,永辉的资产负债表已如绷紧的琴弦。更值得警惕的是,创始人减持与京东清仓形成的共振效应,可能引发机构投资者的连锁撤离。在这个信任比黄金更珍贵的时刻,永辉需要的不只是胖东来的服务哲学,更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变革——或许该放下区域老大的身段,在收缩中寻找聚焦的力量,在供应链深挖中重筑竞争壁垒。

新零售的终局不会是模式的复制,而是核心能力的重构。永辉的救赎之路,不在于能否成为第二个胖东来,而在于能否在资本寒冬中,找到属于传统零售的价值锚点。当潮水退去,或许我们终将明白:商业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对成功者的模仿,而是对生存逻辑的敬畏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