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常观察
/ 03月17日 15:24 发布
香飘飘的"男团店员"营销绝非简单的品牌年轻化实验,而是传统快消巨头在遭遇新茶饮降维打击后,向符号消费主义发起的绝地反击。这场精心设计的"颜值经济学"展演,将奶茶行业的竞争维度从产品力对决推升至感官刺激竞赛,暴露出行业集体陷入"流量饥渴症"的深层焦虑。
从杭州快闪店排队神话到成都空乘制服营销,香飘飘的线下反攻本质上是在重构消费符号体系——当现制茶饮的第三空间叙事被瑞幸、库迪的性价比革命解构,用男团颜值置换产品价值的打法,实则是将奶茶消费异化为娱乐消费的衍生品。这种把"茶饮小哥"偶像化的策略,恰似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可饭圈化"的极致演绎:180cm身高、模特经历构建的视觉特权,与选秀投票机制制造的参与幻觉,共同构成新型消费诱饵。
但爆火表象下的隐忧已然显现:社交媒体上"排队两小时,开水冲奶茶"的吐槽,揭开了符号化营销的致命软肋。当产品体验支撑不起营销制造的期待阈值,流量狂欢终将反噬品牌价值。这暴露出传统快消企业转型的路径依赖——试图用快消品的流量玩法降维打击新茶饮,却忽视了现制饮品赛道"产品即内容"的本质规律。
更深层的行业警示在于,这场营销实验折射出新消费时代"注意力通胀"的残酷现实。喜茶联名FENDI建立的品牌势能,霸王茶姬国风美学构建的文化认同,都在证明茶饮竞争已进入"内容密度"比拼阶段。而香飘飘试图用男团颜值这种"轻内容"突围,恰暴露其尚未摆脱"重营销、轻产品"的路径依赖。当消费者对视觉刺激的阈值持续抬升,下一个流量密码的成本必将指数级增长。
奶茶战争的下半场,注定是"产品力内功"与"营销术外功"的螺旋博弈。香飘飘的男团营销或许能短暂激活品牌势能,但若不能将流量势能转化为产品创新能力,这场颜值经济的狂欢终将成为品牌转型路上的海市蜃楼。当行业集体穿越营销奇观的迷雾,那些真正在供应链革新、健康化升级、文化价值沉淀等领域构建壁垒的品牌,方能在新茶饮的终极战争中守住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