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常观察
/ 03月13日 14:33 发布
个人IP与企业品牌深度绑定的双刃剑效应,在格力这场品牌焕新运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董明珠三个字创造的流量奇迹,本质上是传统制造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遭遇渠道失能后的应激反应。当线下门店的坪效持续走低,当年轻客群加速逃离实体渠道,格力选择将企业家IP具象化为门店符号,本质上是在用最原始的注意力经济法则对抗渠道革命引发的效能衰退。但这种将企业命运与个人光环深度绑定的策略,恰如饮鸩止渴——当董明珠的肖像成为门店最醒目的标识,格力品牌反而退居次席,这种主客易位的品牌呈现,正在悄然改写消费者对企业价值的认知坐标。
格力力推的健康家居解决方案,本质上是对抗行业增长瓶颈的战略突围。但将渠道改造简单等同于场景化陈列和健康概念包装,暴露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时的思维局限。当美的构建全屋智能生态,海尔打造场景品牌三翼鸟,格力却仍在用物理空间的重新切割来诠释健康场景,这种停留在产品组合层面的创新,显然难以支撑其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角色进化。更值得警惕的是,当企业将过多资源倾注在渠道形象包装而非核心技术突破时,那些悬挂在门店上方的健康概念,终将成为缺乏技术支点的空中楼阁。
在消费电子行业集体向场景化、生态化转型的今天,格力这场渠道变革实验的价值,或许不在于能否实现万家门店的规模野心,而在于为传统制造企业敲响警钟:当行业竞争从产品功能比拼升级为生活方式提案能力的较量,任何停留在表面形式创新的转型,都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品牌表演。真正需要重构的,不是门店的视觉形象,而是穿透用户生活场景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生态构建能力。毕竟,健康家居的终极战场不在玻璃幕墙上的肖像海报里,而在每个家庭真实的生活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