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裂缝中的光芒:从蔚来危机看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突围与重构

三车财观   / 03月05日 17:04 发布

数据显示,蔚来2025年1月销量为13863辆,同比增长37.9%,环比下降55.5%。其中,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7951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5912辆。

图片
作为中国新能源赛道中罕见的高端市场突围者,这家曾以“用户企业”和“高端化”标签领跑行业的明星公司,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销量下滑仅是表象,其背后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野蛮生长”到“理性竞争”的残酷转型。
定位之困:高端市场的“夹心层”困境
众所周知,蔚来的高端化战略曾是其突围的利器,但如今,这一战略反而成为束缚其增长的双刃剑。
一方面,特斯拉的全球降价策略将Model Y和Model 3的价格下探至25万-30万元区间,直接威胁到了蔚来主力车型ES6的生存空间(ES6起售价33.8万元)。特斯拉凭借品牌光环和规模化成本优势,以“低价高配”策略收割市场,蔚来既无法在价格上硬碰硬,又难以通过技术差异化说服消费者支付更高溢价。
另一方面,比亚迪通过腾势、仰望等子品牌向上突围,以“技术平权”策略将刀片电池、易四方平台等核心技术下放至高端车型,进一步挤压蔚来的市场空间。蔚来陷入“上顶特斯拉,下压比亚迪”的尴尬境地,其“高端”标签在消费者心智中逐渐模糊。
与此同时,蔚来还面临着来自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反扑。奔驰EQ系列、宝马iX3等车型加速本土化,凭借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和渠道优势抢占30万-50万元市场。蔚来引以为傲的“服务差异化”被稀释:传统豪华品牌4S店网络成熟,而蔚来“牛屋”(NIO House)的体验成本极高,单店年运营费用超千万元,难以覆盖下沉市场。
资本焦虑:长期主义与生存现实的撕裂
除了需要应对来自外界的挑战之外,蔚来品牌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来,蔚来的造血功能不足。尽管蔚来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依旧存在。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3年,蔚来累计亏损804.83亿元,加上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的155.3亿元,总亏损额达到了960.13亿元。
二来,子品牌定位与协同问题。蔚来旗下的乐道品牌,肩负着走量的重任,瞄准的是20万-30万元市场。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乐道品牌与蔚来品牌之间的定位区分不够清晰。例如,蔚来的入门走量车型ET5与乐道L60在目标用户群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导致两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左右互搏的情况。这种定位的模糊不仅影响了乐道品牌的市场表现,也对蔚来整体品象的塑造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乐道”瞄准20万-30万元的市场区间已有特斯拉、极氪、问界等强敌。若乐道无法快速上量(首款车型L60需月销过万),蔚来将面临“主品牌失血、子品牌吸氧”的双重风险。更关键的是,低价车型可能稀释蔚来高端形象,重蹈特斯拉Model 3冲击Model S销量的覆辙。
破局的基础与底气
事实上,并非蔚来一家在2025年一月出现了环比大幅下滑的情况,受春节车市销售淡季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车企的销量在1月份都出现了回落,甚至有个别几家销量环比“腰斩”。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仍在延续,尽管蔚来面临着多方挑战,但其仍具备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与潜在韧性,这些特质都有可能成为其突围的关键筹码。
一是,高端品象深入人心。虽然越来越多车企都开始发力高端市场,但由于蔚来自创立之初就致力于打造高端豪华电动车品象,并推出一系列高性能、高品质的车型,如蔚来 EP9超跑。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蔚来早已在消费者心中已树立起高端豪华电动车品象,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名列前茅,这一高端品象的成功塑造,为其赢得了众多追求品质与身份象征的消费者青睐,是许多其他新兴车企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
二是,高用户忠诚度。蔚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极高的用户忠诚度。众多蔚来车主成为品牌的忠实拥趸,不仅自己持续选择蔚来车型,还向身边亲友推荐。据相关调查显示,蔚来的用户复购率和推荐购买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种高用户忠诚度带来的口碑传播效应,为蔚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潜在客户,成为蔚来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优势。
三是,技术储备的厚积薄发。蔚来长期坚持高研发投入,在自动驾驶、换电技术和电池研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专利。尽管成果转化效率受质疑,但其技术储备仍具备两大潜在爆发点:一方面,换电模式的先发优势:截至2024年底,蔚来已建成全球最大换电网络(超2300座换电站),形成了技术壁垒。倘若未来推动换电标准统一并与第三方车企共享设施,其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固态电池与激光雷达技术。蔚来计划在2025年推出搭载自研固态电池的ET9车型,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若能实现量产,其技术领先地位将重新确立。此外,蔚来在软件架构上的投入为其后续OTA升级和智能化服务扩展奠定了基础。
蔚来的困境,本质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规模化生存”与“高端化突围”双重命题下的集体阵痛。其销量的下滑暴露了战略摇摆、成本失控等问题,但其积累的品牌资产、技术储备和全球化视野,仍为其提供了破局的底层支撑。蔚来的命运,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兴衰,更映照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从“政策红利驱动”向“技术+品牌双轮驱动”转型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唯有那些既能坚守高端定位、又能突破技术瓶颈的企业,才能在周期律的浪潮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