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国资“退金令”:一场静悄悄的行业重构

中孚君   / 02月21日 11:14 发布

图片


国资“退金”的步伐,似乎正在加快。

最近两年,中国金融圈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行业重构。没有新闻发布会,没有大张旗鼓,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场变革的威力——国资正在从金融领域悄然撤退。  

这场撤退并非突如其来。早在几年前,监管部门就开始对金融领域的国资持股进行“瘦身”,但直到2023年,这一趋势才真正浮出水面。从银行到保险,从券商到基金,国资的身影正在逐渐淡出。  

有人称之为“国资退金令”,也有人将其解读为“金融去国有化”。但无论叫什么,这场变革的核心逻辑只有一个: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金融回归其本质——服务实体经济。  


01、国资“退金”的三大信号


近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和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粮科技”)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7841.70万股徽商银行股份。

这已经是上述股份多次挂牌转让,目前尚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2024年6月,国资委发布“退金令”,要求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或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那些对主业服务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

这一政策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标志着国资从金融领域有序退出的趋势正式拉开帷幕。

事实上,国资从金融领域的撤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市场动作逐步浮出水面的。有几个关键信号,现在回头看,可以说是明显的“标志性事件”。

一是2023年初开始,多家地方国资背景的银行开始挂牌转让股权。如鞍钢集团子公司本钢集团挂牌转让本溪银行股份。

从银行运营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引入更多市场化资本,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

第二个信号是保险牌照收紧。保险行业曾是国资的“重镇”,但近年来,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频频传出股权转让的消息。如中煤集团转让中煤财险股权、中油资本转让中意财险股权等。

据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行业的国资撤退与监管政策收紧密切相关。“保险牌照的发放越来越严格,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也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竞争力。”  

第三个信号是券商混改提速。券商行业的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近两年明显提速。多家国有券商引入民营资本,甚至有的国资股东选择完全退出。券商的混改是为了增强市场活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多市场化资本的进入,将使券商的决策机制更加灵活,市场化程度更高。  

自2023年底以来,中国建筑、中国船舶、大唐集团、国机集团等十多家央企密集剥离非主业金融资产,涉及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租赁、期货等金融机构。当然,“退金令”并非全面禁止央企参与金融业务,而是强调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金融机构,央企仍可能保留一定空间。



02、金融回归本源 


由现象推导本质,国资从金融领域的退出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前多年,部分央企金融业务存在风险外溢性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这些资产的低效运营促使央企加快清理。此外,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管难度,而“退金令”有助于实现金融风险与实体企业风险的隔离。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而非成为资本的“避风港”。过去几年,金融领域的过度扩张导致部分资金“脱实向虚”,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未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国资“退金”的背后,是监管部门推动金融回归本源的决心。通过引入更多市场化资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金融领域的国资持股往往与地方政府债务、隐性担保等问题密切相关。国资撤退有助于切断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隐性联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国资“退金”还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过去国资在金融领域的过度参与可能导致市场效率低下。通过引入更多市场化资本,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能力。  

总体而言,国资“退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对金融机构而言,国资退出后,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更高。这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能力,但也可能带来短期内的经营压力。  

比如过往不少金融机构的业务本身就高度依赖国资股东,“退金”后如何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国资企业而言,退出金融领域有助于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提升主业竞争力。

对实体经济而言,国资“退金”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资金更加高效地流向实体经济。但同时也需要继续警惕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国资“退金”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金融体系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03、金融改革路还很长


国资“退金”后,如何完善市场化机制是金融改革的关键。 只有完善市场化机制,才能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此外,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国资退金也好,其他金融改革举措也好,其最终目标都是服务实体经济。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资股东正在退出金融机构,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和防控系统性风险为目标,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退金令”不仅是一次政策调整,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央企逐步退出金融领域,市场将出现新的空白和机遇,尤其是在产业金融领域。对于满足金融监管资质要求的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这一趋势也势必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