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膏第一股”亏损十余年后,如今的两面针将走向何方?
远视财商
/ 02月19日 16:03 发布
转眼2025年已经过了2个月,许多80、90后的记忆似乎都在接受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越来越多美好的回忆开始难以挽回的离去,承载记忆的东西更多的在消散,从这些年各类童年记忆的模糊,到记忆中伴随自己成长的烙印也在淡去。今年春节最大的震撼,莫过于48岁的大S英年早逝,记忆中的《流星花园》却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
除了这些承载荧幕回忆的明星逐渐凋零,连一些带有那个年代深刻烙印的东西,也在不断地消退,比如曾经留下“一口好牙,两面针”广告的老牌牙膏品牌两面针。那时候只知道广告一遍接一遍的重复播放,却不知时隔多年,这个曾经无比熟悉、走进千家万户的牙膏品牌,也会在多年以后,走出一条让人唏嘘的发展曲折之路。
两面针的发展经历,可能不像某些进入“中年危机”的企业,遇到各种品牌老化、业绩下滑、市场定位失衡、和时代脱节的阻力和困境,这家至今已有84年历史的国民企业,曾在2004年成功登陆A股,成为国内“牙膏第一股”。可在随后的20余年里,业务广泛涉及日化、纸业、精细化工、医药、房地产等领域,反而因为多元化迷失,连续十几年亏损,直到2023年才业绩翻身,重回正轨。
可惜,时不我待,那些年错过的不止是大雨,也有错过的爱情、错过的财富、错过的暴富机会······对标同样以中药配方驰名的云南白药,两面针无论在品牌影响力、商业价值、市场空间上可能都不遑多让,但与竞争对手走出一条截然不然的发展之路,竟又有颇为相似的殊途同归之处。云南白药“不务正业”的靠投资赚得一波财富,却又在几次易主换血后重操旧业,将重心回归主业;两面针同样如此,几经波折,走马灯一样换了许多掌舵人,多元化未果陷入亏损泥潭,再逐渐回归牙膏主业,只是业绩翻身,靠的并不是品牌影响力加持的牙膏,而是在经济性酒店销售20亿支、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酒店专用牙膏。
换句话说,如今的两面针在折腾一番后,丢掉了原本在牙膏市场领跑的品牌地位,却在“病急乱投医”之下建成了最大的旅游牙膏生产基地,稳居酒店一次性用品细分行业龙头地位。尝试过造纸、房地产、出口贸易以及蔗糖制造等业务,最后发现还是牙膏是正道,连续亏损14年,2023年终于实现净利润2280.67万元,同比增长159.11%,比起20年前销售5亿支牙膏,与佳洁士、高露洁形成“三足鼎立”的巅峰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顶着昔日“药膏第一股”的名头,盈利2280万与同为牙膏巨头的云南白药37.64亿元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两面针想要重拾昔日辉煌,可谓难上加难!
更为严重的是,在四处开花、寻求多元化的这20年里,进军多个行业并未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反而陷入无止境的“烧钱”和“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丢掉核心竞争力不说,只能靠酒店用品业务来勉强支撑,近期的危机也是接踵而至。
截止2024年6月底,公司持有中信证券、交通银行等多个相关股份期末账面价值约1.82亿元;同期柳州银行、北部湾银行的期末账面价值约2.92亿元的账务,都是公司急需应对的考验。过去说“一分钱逼死好汉”,前两年陷入亏损的两面针靠甩卖资产来度过危机,当频频转让资产成了一种常态,历年来补充流动资金、扭亏为盈只是一种奢望,哪怕已经在2023年盈利2280万,但杯水车薪,两面针最危机的时刻,恐怕还未来临。
2006年-2020年间因为涉及多个业务而减值3.28亿元,不得已只好紧急“瘦身”,陆续砍掉一些亏损严重、烧钱无度的业务,靠抵押股权和股份转让来换取一些借贷机构的输血,先后获利8.74亿元来填补不断亏空的窟窿。可惜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盈利后,2022年又出现亏损,让感到“屋漏偏风连夜雨”的祸不单行,也让这个老字号的牙膏品牌陷入无尽的深渊。
当初的亲民路线曾是两面针走上巅峰的杀手锏,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喜爱,可偏偏“既得陇复望蜀”,一心想要高端化,却未能展现出超高的营销能力匹配。不得已之下瞄准酒店用品业务,2023年贡献6.96亿元营收、1778.80万元的业绩,算是勉强止血,但另一家子公司芳草产品仅有3621.09万元的营收,距离巅峰时的2006年牙膏业务收入3.12亿元相去甚远,在C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产品创新和营销都不给力,酒店用品的业务一旦见顶,两面针还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目前的两面针,又到了一任掌舵人走马换将的时候,针对功能性高端牙膏产品市场饱和,公司品牌、渠道优势荡然无存,产品无法实现突破的难题,昔日的“牙膏第一股”,如今的两面针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