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永平的估值方法
飞来 / 01月31日 10:12 发布
第一句
段永平:我不认为按我的估值方法机会早已出现。事实上,我觉得万科在他们所处的行业里相对是个很好的企业,但目前的价钱并不是非买不可的价钱(或许在可买可不买的状态)。
钱和价值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对公司的估值,要从公司的利润(钱)着手。
段永平的估值方法 ,是以银行利率或者国债利率的倒数(一般是10倍到20倍之间)*公司稳定至少利润=公司至少的市值。然后以这个至少市值的一半或者1/3的价格买入。而不是以公司至少的市值价格买入。
段永平:如果你认为值100块的东西为什么要100块买呢?那赚什么钱呢?
以10倍左右的估价,从而留下一定的安全边际。
而计算公司当前pe的办法是——(公司当前市值-公司持有的现金)/公司未来五年至少年利润(当然如果第二个五年比第一个五年的年利润都要高,那么就可以取第一个五年的最高的那个年利润来估算)。
这样就可以对公司的pe有个准确的认知,并且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假设pe只有三或四左右,那就可以大举买入了。
举个苹果的例子,
段永平:我在2011年买苹果的时候,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当时股价310/7=44),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亿。
以我对苹果的理解,我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盈利大概率会涨很多,所以我就猜个500亿(去年595亿)。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用2000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亿/年,未来5年左右会赚到500亿/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还会往后继续很好)。
如果有这个结论,买苹果不过是个简单算术题,你只要根据你自己的机会成本就可以决定了。
虽然不是涨的最多,但也有十多倍,虽然远没有nvda涨得多,但nvda是当时所不能确定的、不能预测的、是种小概率事件——而投资是要投确定性的、投自己懂的——只要一步一个台阶上去就好了。
如果计算不出来(也即段永平所谓的毛估估),那么就是没有看懂。看起来很保守,但这样很安全。
段永平:做投资要承担很多风险的,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承担风险,但是我不冒险,我们追求更健康更长久。这不是保守,而是更健康是平常心的概念。……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小的错误发生。
在这样的估算下,那么最小的错误都大概率不会发生了。
第二句
段永平:信任这点我没有异议,但觉得他们的利润不高啊,而且这还是在房产这么好的时候。我相信万科在大市 不好时的表现可能会比其他同行要好,但毕竟也会受到些影响。最近刚刚开始准备看看万科的情况,毕 竟掉下来了这么多,万一再掉个一大块,说不定就是个机会了。也许现在就是个机会,谁知道呢?但我宁愿再看看。
整体和个体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整体不好时,也会影响个体。但是最强的个体受到的影响会最小。也即万科在大市不好时的表现可能会比其他同行要好。
好和坏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是想了好的,就想坏的。想好的里面的坏的,想坏的里面的好的。这是一种顶级的辩证思维——充分实现了正反面兼具。
由此得到,
推论一:买股票就要买同行业最好公司的股票。
推论二:买股票就要买同行业做最好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推论三:买股票成功的一个点——要买入回撤最少的股票,最怕买入回撤最多的股票。
股市的规律是买入股票后,还有一半的机会股价还会再跌一会儿——所以,是宁愿再看看。即使买,也是少量买、而不会一次性就买完资金。
这里,也可以看出,价值投资者,瞄准的是大空间的机会——如果空间不够大,那么就宁愿暂时放弃。
因为在小空间中,最容易犯错。而只有大空间,才能最终把错误变成大正确。
是和不是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里也可以看出,段永平并不预设结论——而是让自己同时支持两种可能性。
最终的结果,似乎是,
段永平:我确实认为万科是一家相对不错的公司,但我也不知道什么价该买。去年我曾经设了6块钱的买价,结果他掉到6块多就又跑回去了,呵呵。即使是5年10年以后,人们也还是要买房子的,他们会买谁造的房子呢?
这里,可见段永平的一个倾向——宁愿错失机会,也不要不够大的机会。——这仍然是避免犯错的心理。
反过来,也是因为万科的上限没有那么高——“觉得他们的利润不高啊,而且这还是在房产这么好的时候”由这个认知决定的。
-
请先登录水晶球财经网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