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基金自购规模超64亿元 释放了什么投资“信号”?
金基研 / 01月10日 10:59 发布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已然落幕,回首这一年,公募基金市场尽管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仍然展现了出具备韧性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募基金自购行为也愈发踊跃,各大基金公司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市场的信心,全年自购金额达到64.52亿元,同时也给予投资者们持有的底气。基金自购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暗示市场或被低估,作为投资者如何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一、“自购”加码,传递投资信心
谈及基金自购,主要有两种情形。
其一,在新基金筹备成立之际,为了快速顺利发行,许多基金公司会采用发起式的方式成立新的基金。简单来说,基金公司或其高管、股东等作为基金的发起人,率先认购一定金额的基金份额,并承诺在存续期内持有。
其二,部分存量基金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存在可能清盘的风险,此时,基金公司为了产品存续等情况,会对基金进行自购。
而2024年基金自购不断加码,大多属于第一种情形,即发起式基金的形式。这一年里ETF的发行数量有明显增加,截至2024年底,存量ETF总数达到1,046只,较2023年底增加149只。另外,新发ETF总规模超1,200亿元,包括多款以中证A500ETF和中证A50ETF系列的相关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公司自购的不同的基金类型来看,2024年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超30亿元,占比接近47%,其次是债券基金以及货币基金。另外,公募FOF的自购金额占比也超过8亿元,占比为13%。
可以看见,权益类基金市场同样获得了基金公司自身的关注。而涉及到基金公司不断加码自持权益类基金,其背后也涉及多种原因。
首先,在2024年的4月份,新“国九条”颁布,引导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到了2024年的9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后续还有“以旧换新”等多项内容。在上述相关政策支持下,整体市场情绪得到提振,基金市场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其中,基金公司也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居民财富管理者的代表,而公募基金的表现也是整体市场信心的反映,通过基金自购,向市场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号,增强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基金公司来看,权益类资产的性价比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对于基金公司以及普通投资者而言,同样是理想布局的契机。
二、基金自购背后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在基金市场上,我们也能从中看到有不少的基金管理者会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
例如,根据工银沪港深精选混合A发布的三季度定期报告,管理人持有该基金份额占基金总份额比例为1.95%。
此外,也有一部分基金是发起式基金的形式,基金管理人及其他人员持有该基金的基金份额。例如在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A的2024年三季报公告显示,其基金管理人固有基金持有份额占比为1.8%,基金经理等人员持有份额比例为0.47%,且份额持有承诺的期限为三年;另外。招商量化精选股票A的2024年三季报公告显示,同样也有基金经理等人员持有该基金的基金份额,且承诺持有期限为三年。
而以上基金公司自持基金的情况,背后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而言,基金自购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展示基金公司对旗下产品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该产品。另外,基金自购意味着基金管理人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责任感上提高的同时,或也伴随着风险控制的加强,因此,基金经理自购可能会对于未来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
对于投资者而言,同样是对于投资信心的提升,在投资心理上加强了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认同,以及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此外,基金自购行为也是投资者的判断基金产品是否值得信赖的参考指标之一,投资者在此情形下可能更愿意购买这些基金产品。
对于市场而言,基金自购的行为的发生,对于市场而言或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信号,而这个信号或意味着市场转向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基金自购也表明了基金管理人对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乐观态度,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投资价值,培养长期投资的投资生态。
但是,基金公司自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投资者理性看待,并深入了解其背后产生的原因,更多地关注市场行情等等。另外,基金自购也并不意味着盈利,投资者同样需要建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客观判断基金公司自购地现象,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