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A50如何“掘金”核心资产?】
《金基研》 陌语/作者在当今多元化的投资时代,指数投资作为一种简单、透明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24年年初发布的中证A50指数受到市场关注。该指数从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展开全文中证A50如何“掘金”核心资产?
《金基研》 陌语/作者
在当今多元化的投资时代,指数投资作为一种简单、透明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24年年初发布的中证A50指数受到市场关注。该指数从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那么中证A50指数该如何投资,中证A50指数的特点、投资价值以及投资策略是什么?投资者又该如何在波动的市场中把握投资机会?
一、A50指数的“亮点”在哪?
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中关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现金分红监管”,“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等措施,有望长期利好以中证A50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具有优秀盈利能力和分红能力的优质企业。
此外,随着经济基本面回暖、基本面改善预期的明确,行业龙头公司具有资源集中优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并有望持续提升,有望在经济企稳期间率先受益。
中证A50指数,作为A股市场的代表性指数,精选了50只各行业市值最大的证券作为成分股,这些成分股不仅行业分布均衡,而且都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全面反映了各行业代表性公司的整体表现。
该指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其样本空间与中证全指指数相同,且通过可投资性筛选,选取了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前90%的证券。在选样过程中,中证A50指数特别考虑了ESG因素,剔除了ESG评级在C级以下的上市公司,确保了超过80%的样本公司ESG评级在A级以上。
截至2025年1月15日,中证A5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美的集团、长江电力、中信证券、紫金矿业、比亚迪和中芯国际,它们的权重占比依次为10.08%、8.44%、6.73%、6.41%、4.60%、4.49%、3.4%、3.31%、3.17%、2.52%。
从权重行业板块来看,中证A50指数前五大权重行业分别是:工业、金融、主要消费、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占行业比例依次分别为20.08%、16.54%、13.66%、10.32%、9.76%。
与此同时,核心资产经历了前期较长时间的大幅回调后,估值进入历史底部区域,对于市场价值投资者而言吸引力提升,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5日,中证A50指数的估值(PE-TTM)为17.02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二、如何一键“解锁”中证A50布局密码?
了解A50指数的成分股、权重分布和市场表现以后,投资者可以如何投资A50指数一键布局该类资产呢?
中证A50指数的投资适合那些寻求长期稳定收益、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投资者,投资者可以通过直接购买中证A50ETF进行投资,ETF交易灵活,可以在交易时间内随时买卖,适合有一定市场经验的投资者。例如通过证券账户直接购买招商中证A50ETF,这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投资中证A50指数。
该基金是一种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它直接投资于中证A50指数的成分股,旨在紧密跟踪指数的表现。
ETF的优势在于其交易便利,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日买卖ETF份额。此外,ETF的管理费用通常较低,因为它复制的是指数的表现,不需要频繁的主动管理,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希望灵活操作且偏好直接投资指数的投资者。
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投资联接基金来实现对中证A50的投资。例如,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A通过投资于目标ETF来实现对标的指数的跟踪。
联接基金的优势在于购买门槛较低,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券商等渠道轻松申购和赎回,适合中小投资者。此外,联接基金还可以通过定期定额等方式进行投资,帮助投资者分散市场波动风险。
最后,投资者应基于充分的市场分析和个人财务规划做出投资决策。保持对市场动态的密切关注,理性对待投资波动,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原则。
赞(3) | 评论 01月16日 17:33 来自网站 举报
-
【华致酒行:引领酒类流通新零售 营收破百亿回购彰显信心】
《金基研》灵曜/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白酒,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是国内商务宴请、家庭聚餐等活动的传统饮品。目前国内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同时,国内酒类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酒类新零售模式持续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品酒水营销和服务商之一,华致酒行连锁管... 展开全文华致酒行:引领酒类流通新零售 营收破百亿回购彰显信心
《金基研》灵曜/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白酒,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是国内商务宴请、家庭聚餐等活动的传统饮品。目前国内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同时,国内酒类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酒类新零售模式持续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品酒水营销和服务商之一,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致酒行”)是A股首家及目前唯一酒类流通上市企业,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保真的全球高端精品酒类产品。
近年来,华致酒行营收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到2023年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凸显其在酒类流通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增长的潜力。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华致酒行的收现比均保持在100%以上,营收质量优秀。2024年,华致酒行大额回购股份,并派发现金红利1.60亿元,凸显其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的同时,持续回馈投资。深耕酒类消费终端市场多年,华致酒行构建了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并落地“金蕊战役”“酒行升级”两大战略,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商务部确立2023年为“消费提振年”。国内制定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预期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可见,消费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是紧密的。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内经济整体向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98.65万亿元、101.36万亿元、114.92万亿元、120.47万亿元、126.0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0.80万亿元、39.20万亿元、44.08万亿元、43.97万亿元、47.15万亿元。
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16万元、2.12万元、2.41万元、2.45万元、2.6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9%。
其中,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0%。
在商贸零售企业积极“触网”转型、消费环境优化改善、消费体验丰富提升等因素带动下,国内实体店铺零售持续恢复向好。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0%,其中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5%、8.8%、4.9%、4.5%。
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0%,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具体到白酒行业,目前国内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具有较强品牌力的头部企业体现出更刚性的市场需求。
白酒是国内商务宴请、家庭聚餐等活动的传统饮品,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广泛的消费基础,深受广大国民的喜爱。一方面,消费者更加看重白酒品牌和口感,对优质白酒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名优白酒仍为稀缺资源,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头部酒企近年来持续扩大优质产能;而另一方面,大量弱势酒企、落后产能则面临销量下降和洗牌。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19-2023年,国内白酒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618亿元、5,836亿元、6,033亿元、6,626亿元、7,563亿元。其中,2023年国内白酒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据企业年报,2023年,贵州茅台市场占有率19.6%,五粮液市场占有率11.05%,两者断崖领先于其他企业。
在白酒市场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国内酒类流通领域亦展现出向大型经销商集中的趋势。国内酒类流通行业虽然参与者数量众多,但市场较为分散,且不同子市场差异较大。相比与国内酒类流通体制相似但更为成熟的美国,国内酒类流通市场的整合程度和集中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流通标准规范的广泛运用,酒类流通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酒类经营者资质管理日益完善,市场经营秩序有所改善,流通效率稳步提升,行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格局呈现集中化态势,品牌连锁业态的优势愈加明显。
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数字化变革,酒类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通线上与线下为标志、共享经济为特征、高效物流为载体的新零售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品酒水营销和服务商之一,华致酒行前瞻洞察营销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整合线下实体门店和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会员、产品、物流以及服务统一协调发展,打破传统白酒行业的经销壁垒,引领酒类流通新零售模式的转型。
华致酒行通过数字化管理,深度剖析不同客户的行为和反馈,展开精准营销及消费场景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服务,提高营销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国内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政策指引全面促进消费,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国内酒类流通领域亦向大型经销商集中,且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同时,国内酒类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华致酒行通过数字化管理,打破传统白酒行业的经销壁垒,引领酒类流通新零售。
作为目前国内酒类流通领域唯一一家A股上市企业,华致酒行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突破百亿大关。
2021-2023年,华致酒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4.60亿元、87.08亿元、101.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8%。
到2024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实现营收78.32亿元,归母净利润1.68亿元,业绩保持稳健。
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华致酒行的收现比均保持在100%以上,营收质量优秀。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华致酒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87.44亿元、96.28亿元、111.73亿元、84.7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7.21%、110.56%、110.40%、108.18%。
另一方面,近年来华致酒行的期间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内部管控能力增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华致酒行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9.66%、8.97%、8.49%、7.39%。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月15日至2024年4月3日,华致酒行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909.81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2.183%,用于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成交总金额为1.5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此次回购系华致酒行基于对自身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华致酒行的投资信心,同时为建立健全华致酒行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额回购充分表明了华致酒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凸显了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此外,华致酒行为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进一步推动全体股东共享其经营成果,提振投资者对华致酒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于2024年9月12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60亿元(含税)。
简言之,近年来华致酒行营收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突破百亿大关,且营收质量优秀。此外,华致酒行大额回购股份,凸显其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三、构建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两大营销战略提升业绩成长性
深耕酒类消费终端市场多年,华致酒行构建了包括品牌连锁门店、零售网点、KA卖场、团购、电商在内的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各渠道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其中,华致酒行连锁门店(含华致酒行、华致酒库及华致名酒库)作为品牌输出的重要一环,现已覆盖全国各省。近年来,华致酒行门店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华致酒行”的数量在品牌连锁门店中的占比亦稳定提升。
同时,为顺应广大消费者精品酒水消费升级的需求,顺应新零售业态的发展需要,华致酒行不断加强扁平化的产品直供网络建设,积极拓展零售网点、KA卖场、团购、电商等直供终端渠道,不断加深与终端消费者的联系。
截至2024年6月末,华致酒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8个中心仓、27个区域仓,以此为基础,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毛细血管式”的全渠道网络。
华致酒行的直供终端网络体系,能够使其直接触达酒类产品销售渠道的最底端,直接面对大众消费市场,帮助华致酒行把握消费市场最新动向,判断市场变化趋势;通过扁平化的销售网络,直接连接终端消费网点,将流通环节的利润与KA卖场、零售网点等客户分享,同时提供市场资讯、业务培训、管理支持等附加服,维持客户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从销售地区看,华致酒行在线下各区域的发展总体均衡。
据年报数据,2021年,华致酒行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5.05/9.92/8.96/10.58/7.41/3.38/3.48亿元;2022年,华致酒行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0.66/12.82/11.15/11.99/8.37/4.09/3.72亿元;2023年,华致酒行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1.97/13.98/13.60/12.33/8.48/4.48/4.23亿元。
此外,华致酒行在京东、天猫等开设电商旗舰店、上线华致酒行连锁店O2O平台和华致酒行旗舰店B2C小程序,充分发挥线上渠道的补充优势,电商业务销售额增长显著。
据年报数据,华致酒行电商渠道销售收入从2021年的5.8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20%。
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树立起专业、精品、保真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建立了新零售模式下的酒类连锁销售体系,同时通过更加扁平化的销售渠道迅速占领销售终端,在继续发展传统大流通渠道的同时,开拓新兴业务渠道,进一步强化了华致酒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既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也增强了在与上游企业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
在白酒行业发展新周期的大背景下,华致酒行坚定落地“金蕊战役”“酒行升级”两大战略、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断加强对客户的赋能和服务。
首先,华致酒行积极探索蓝海市场,开辟“金蕊天荷”坛酒营销新赛道。
2023年以来,华致酒行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打法,创新性开创BC一体化品推会,成功开辟“金蕊天荷”坛酒营销新赛道。通过组建专业队伍——金蕊项目部,华致酒行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金蕊战役”。仅仅一年时间,“荷花·金蕊天荷”市场表现突出,已成为坛酒赛道最大黑马。
其次,华致酒行以3.0门店为基点,紧密链接核心城市,拓展底层市场,“酒行升级”战略落地成效显著。华致酒行3.0门店集购酒、品鉴、休闲娱乐、宴请会客、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身,开创“名酒+高档餐饮+文娱生态”新模式,打造多元复合业态融合的场景,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酒水品鉴”全方位立体的体验。
华致酒行以“有序退出、逐步升级、精准引入”三步法逐步完成“华致酒库”、“华致名酒库”到“华致酒行”的品牌升级工作,在一二线重点城市采用大店模式、高端模式、精品模式大力发展优质旗舰店,正式开启“华致酒行3.0”时代。
2023年,华致酒行累计开发华致酒行3.0门店201家,门店质量、面积、形象显著提升,门店开发与升级呈现“协同并进”新态势,3.0门店密集绽放。华致酒行旗舰店相继落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合肥、海口、苏州、青岛、宁波、昆明、大连等地区,营销网络体系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2024年上半年,华致酒行携手强势团购资源,占据关键地标,覆盖了核心城市、交通枢纽、高端社区。
总的来说,近年来国内白酒行业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同时,在数字化转型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国内酒类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华致酒行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打破传统白酒行业的经销壁垒,引领酒类流通新零售。
作为国内酒类流通领域唯一一家A股上市企业,华致酒行经营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已突破百亿大关。此外,华致酒行回购逾900万股彰显发展信心,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1.60亿元,持续回馈投资者。2024年,华致酒行进一步完善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通过“金蕊战役”“酒行升级”两大战略提升业绩韧性、成长性。
赞(1) | 评论 01月15日 09:01 来自网站 举报
-
【钧崴电子: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准 新兴市场领域拓展初见成效】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和熔断器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钧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崴电子”)主要为下游消费电子及家电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进一步修复,家电行业运行保持... 展开全文钧崴电子: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准 新兴市场领域拓展初见成效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和熔断器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钧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崴电子”)主要为下游消费电子及家电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进一步修复,家电行业运行保持稳定。同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钧崴电子带来新机遇。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2024年1-9月,钧崴电子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钧崴电子的毛利率高于同行,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维持低位运行。
技术方面,钧崴电子重视研发创新,技术成果行业领先,其核心产品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在性能和可靠性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经过十余年发展,钧崴电子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其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智能安防、电动工具等终端品牌客户中。同时,钧崴电子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5G通信、智能终端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和布局,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熔断器行业迅速发展,市场前景相对广阔。
据QYResearch数据,2019-2023年,全球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市场规模分别为36.31亿元、37.82亿元、39.18亿元、42.16亿元、43.25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7.19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1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49%。
据Paumanok Publications Inc.和开源证券数据,2023年全球熔断器市场规模为141亿元,占全球电路保护器件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31.43%,占比较2022年提升3.23个百分点。另据Paumanok Publications Inc.预计,全球电路保护器件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63.6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72.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27%。
作为一家专注于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及熔断器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钧崴电子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家电行业。
2023年下半年开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需求逐渐回升。
智能手机方面,据Canalys数据,2023年Q4-2024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8%、10%、12%、5%,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同时,智能手机产品持续向着轻薄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使用的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的数量、技术含量、附加功能均有增加,扩大了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的市场规模。
笔记本电脑方面,2024年Q1-Q3,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分别为5,980万台、6,490万台、6,88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5%、3%、-2.4%。其中,2024年Q3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下滑主要由于2024年Q2出货量激增,导致Q3出货量略微放缓。
平板电脑方面,据IDC、Canalys数据,2024年Q1-Q3,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分别为3,370万台、3,440万台、3,74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22.1%、11%,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
可穿戴设备方面,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7%,2024年Q1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1亿台,同比增长8.8%,预计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60亿台,比2023年增长10.5%。IDC预计,202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46亿台。
充电类产品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配置的锂电池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移动设备产品自然耗电量的提升使消费者充电管理意识日益提高,加大了对充电器、移动电源等充电类产品的需求。
同时,近年来国内家用电器行业运行良好,行业收入规模总体上保持稳定。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3年国内家电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7,736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2024年国内家电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达到8,038亿元,同比增长3.9%。
此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为钧崴电子带来新机遇。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是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熔断器重要的新兴应用市场。
新能源汽车方面,汽车电动化带来汽车动力系统的颠覆性变革,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分别为225.53万辆、316.31万辆、689.19万辆、1,063.28万辆、1,436.9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88%。另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11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7万辆。
光伏方面,受绿色环保意识提升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光伏发电装机量持续提升,带动配套的电化学储能设备需求上涨。
据IEA(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13GW、146GW、174GW、236GW、446GW,年均CAGR达40.95%。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内,到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至少达到18.2TW,年均增长达615GW。
综上,钧崴电子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家电行业。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进一步修复,景气度回升;家电行业运行良好,保持稳定。同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为钧崴电子带来新机遇。
二、2024年1-9月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毛利率“领跑”同行
观其业绩,近年来钧崴电子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竞争身位,经营业绩稳健。
据招股书,2021-2023年,钧崴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3亿元、5.46亿元、5.64亿元。同期,钧崴电子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43.91万元、8,625.33万元、8,991.79万元。
到2024年1-9月,钧崴电子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0%;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9,114.28,同比增长43.11%。
需要说明的是,钧崴电子2024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与此同时,近年来钧崴电子的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钧崴电子的毛利率分别为49.17%、47.70%、46.70%、47.40%。
同期,钧崴电子同行业可比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华高科”)的毛利率分别为31.91%、17.97%、14.35%、19.92%;西安中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熔电气”)的毛利率分别为40.64%、41.93%、40.88%、38.37%;好利来(中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利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4.36%、37.33%、32.32%、33.02%;国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巨”)的毛利率分别为40.36%、38.00%、33.48%、34.50%;大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毅”)的毛利率分别为28.42%、22.83%、20.74%、19.50%。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五家钧崴电子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5.14%、31.61%、28.35%、29.06%。
此外,近年来钧崴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超亿元,“造血”能力优秀;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整体维持在偏低水平,偿债能力强。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各期末,钧崴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2亿元、1.12亿元、1.38亿元、1.12亿元。其中,2024年1-9月钧崴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3.22%。
截至2024年9月末,钧崴电子的货币资金为3.18亿元;无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为161.41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044.80万元。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各期末,钧崴电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7.77%、17.18%、20.68%、20.75%。
可见,近年来钧崴电子的业绩稳健,其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凸显经营韧性。同时,钧崴电子的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此外,钧崴电子的“造血”能力优秀,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偏低水平。
三、拥有优质客户资源群体,新兴市场领域拓展初见成效
专注于电阻和熔断器行业数十年,钧崴电子主要通过向下游锂电池制造商、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电源制造商、家电企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及熔断器实现营业收入及利润。
凭借技术创新、产品设计、质量管控、供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钧崴电子品牌“华德”、“Walter”、“TFT”、“YED”已在国内外客户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具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
钧崴电子与众多国内外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群体,其主要客户包括新能德、广达电脑、富士康、安敏电子、格力、德赛集团、华通电脑等,均为各细分行业领先企业。
目前,钧崴电子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包括A公司、三星、小米、新能德、格力、大金、奥海科技、台达、海康威视、视源股份、传音、戴尔、大疆、TTI等几十家国内外知名的智能手机品牌商、家用电器集团、智能安防企业、电动工具企业的终端产品中。
电阻、熔断器产品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下游中高端市场终端用户多为各行业知名厂商,该等厂商均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体系,一旦确立合作关系,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同时,钧崴电子重视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快速跟踪新兴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开发新产品及迭代产品,不断加速在新兴市场领域的拓展。
在汽车业务领域,钧崴电子已获得汽车行业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已进入现代摩比斯、零跑汽车、比亚迪、中车、蔚来的供应链体系,并已经实现批量出货;在光伏储能领域,钧崴电子产品已经进入阳光电源、正泰电器、派能科技、中恒电气的供应链体系;在手持云台及ADAS领域,钧崴电子产品已经进入大疆的供应链体系。
此外,钧崴电子与全球一线的通讯及汽车芯片企业高通、英伟达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已实现供货。钧崴电子将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提供给芯片企业以配合其进行芯片设计,在其产品能够满足芯片企业的芯片方案时,芯片企业会将钧崴电子产品纳入最终的芯片方案并将方案提供给终端客户。通常,终端客户会优先选择芯片方案商在方案中写明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
四、产品规格丰富且覆盖范围广泛,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市场份额全球第三
深耕电阻和熔断器行业数十年,钧崴电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痛点。
产品质量方面,钧崴电子将严控产品质量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获得英国BSI、美国UL、瑞典SEMKO、日本PSE、德国VDE、TÜV、中国强制性认证CCC、韩国KC的安全规格认证,是目前国内电阻、熔断器领域获得相关质量体系、产品认证资质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同时,钧崴电子的电阻、熔断器产品规格系列丰富,涵盖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晶片型贴片熔断器、微型熔断器、超小型熔断器、陶瓷管熔断器、玻璃管熔断器、温度熔断器、电力熔断器等,覆盖范围广泛。
在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方面,钧崴电子能够提供高精度、低电阻值、低温度系数和高功率额定值设计的产品,是全球少数能够生产01005封装至5931封装全系列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的企业;在熔断器方面,钧崴电子能够提供宽泛的额定电流和电压产品。
其中,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是钧崴电子的核心产品和主要收入来源,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超50%。近年来,钧崴电子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销量、销售收入及占比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钧崴电子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销量分别为23.01亿个、26.23亿个、28.41亿个、15.96亿个;销售收入分别为2.92亿元、3.25亿元、3.40亿元、1.88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20%、60.01%、60.82%、62.22%。
同时,钧崴电子是行业内少数拥有电阻全制程生产工艺的厂商,涵盖板材成型、线路成型、电子束焊接、切割、成型、注塑、激光、电镀、封包等全部生产环节。相比较而言,同行业大多数生产厂商会把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外包。因此,钧崴电子全流程的成本管控更为全面、生产效率更高,由此其生产成本也相较于同行业偏低。
据QY Research及钧崴电子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收入数据,2023年,钧崴电子在全球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市场排名第三。
简言之,钧崴电子重视质量控制,是国内电阻、熔断器领域获得相关质量体系、产品认证资质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同时,钧崴电子的产品规格系列丰富,覆盖范围广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其中,钧崴电子核心产品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的销量、销售收入及占比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五、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准,不断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
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熔断器行业具有不低的技术和工艺壁垒,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工艺、材料和制程的选择、产品精度、产品的更新速度等方面。
钧崴电子深知研发实力是其保持长期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了维持市场领先地位,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钧崴电子一直注重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并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投入。
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钧崴电子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54.54万元、2,187.49万元、2,591.89万元、2,073.08万元。其中,钧崴电子2024年1-9月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82%。
经过多年持续技术创新,钧崴电子建立了涵盖材料应用、结构设计、制程工艺、设备和产线自动化等多方面的技术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研发机制。
目前,钧崴电子掌握了黄光微影技术、金属薄膜溅镀、镭射调阻技术等,无胶贴合制程工艺、合金塑封制程工艺等各生产环节先进的核心技术,且已经在低电阻率合金材料的开发方面取得进展。
钧崴电子在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熔断器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并形成了相关专利。截至2024年9月20日,钧崴电子拥有114项专利,其中22项为发明专利。
经过多年产品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当前钧崴电子的产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产品性能达到相对高水准。
其中,钧崴电子自主研发的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在性能和可靠性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钧崴电子能够提供微型至0201尺寸(英寸)、薄至0.33毫米、精度高至5‰、阻值小于1毫欧姆的电流感测精密电阻。
同时,钧崴电子基于对整体工艺的深刻理解自主进行生产流程自动化开发,构建了兼具完备性、协同性和通用性的制造体系,实现了产品的高质量、精益化生产。
在生产自动化方面,钧崴电子掌握了产线生产设备自动化整合、熔断器高适配自动化加工包装设备调试、安全便捷自动化熔断器加工等多种技术。
凭借优秀的研发及生产实力,钧崴电子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贴片式精密无源器件(钧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钧崴电子主要产品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及熔断器的全球市场规模均呈上涨趋势。钧崴电子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家电行业。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进一步修复,家电行业运行保持稳定。同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为钧崴电子带来新机遇。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回暖,2024年1-9月,钧崴电子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钧崴电子的毛利率“领跑”同行,“造血”能力优秀,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维持低位。
钧崴电子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其核心产品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在性能和可靠性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凭借技术创新、产品设计、质量管控、供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钧崴电子与众多国内外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群体,目前已成为国内电阻、熔断器行业领先企业之一。
赞 | 评论 01月14日 09:49 来自网站 举报
-
【兴福电子:三大应用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电子级磷酸市占率国内居首】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受益于全球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相关配套的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加速为国内相关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湖北兴福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福电子”)专注于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 展开全文兴福电子:三大应用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电子级磷酸市占率国内居首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受益于全球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相关配套的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加速为国内相关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湖北兴福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福电子”)专注于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其已成长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头部企业。
近年来,兴福电子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其中,2024年上半年,兴福电子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双增长。多年来,兴福电子不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掌握了七大关键核心技术,其主要产品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凭借自身产品的优秀性能和稳定供应,兴福电子成功进入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供应链,其核心产品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磷酸(单磷)国内市占率连续三年居首,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硫酸国内市占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湿电子化学品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等微电子、光电子领域制造环节中所使用的关键性基础材料之一。
在集成电路领域,2024年,随着半导体产品库存去化,人工智能、消费电子拉动下游需求回暖,全球半导体销售金额逐步触底回升。
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1,37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国内半导体市场增速高于全球,2024年一、二季度同比增长均超20%。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112.31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6.0%;其中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市场规模将达到3,408.77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7.5%。
同时,2022-2024年,全球8英寸及12英寸晶圆新产能逐步投放。据SEMI预测,2024年全球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厂数量将达到212/162座,8英寸/12英寸晶圆月产能预计将达到660万片/700万片。在半导体加工产业链中,12英寸晶圆加工主导着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其制造过程中耗用的湿电子化学品达239.82吨/万片,是8英寸晶圆消耗量的4.6倍,6英寸晶圆消耗量的7.9倍。
全球晶圆产能的提升及晶圆尺寸的增大、先进制程工艺的发展,都将带来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的上升。
在显示面板领域,近年来,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内地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全球显示面板产能快速向中国内地聚集,国内逐渐成为全球显示面板布局的中心之一。
据行家说Display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1日-10月21日,国内已有超50个LED显示相关项目传出签约、开工、封顶、投产等动态,金额超1,100亿元。
同时,高世代面板生产对湿电子化学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增加了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愈发明显,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上调光伏装机目标。据IEA(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13GW、146GW、174GW、236GW、446GW,年均CAGR达40.95%。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3年全球能源转型展望》报告,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内,到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至少达到18.2TW,年均增长达615GW。
全球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相关配套湿电子化学品需求也迎来持续增长。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24版湿化学品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约684.02亿元,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三个应用市场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62.00亿元、134.60亿元、87.42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27.85亿元。
伴随集成电路国产化进程加快、国内显示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增长,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24版湿化学品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至225.00亿元,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三个应用市场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总量达到367.29万吨。预计到2025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92.75亿元,三大应用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总量将达到582.04万吨。
此外,随着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品质上的累积突破,国产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在集成电路领域,2021-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用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分别为35%、38%、44%,仍有不俗提升空间。
在显示面板领域,现阶段国内整体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不足40%,随着京东方、诺等高世代面板产线建设的推进,高端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的国产化潜力不俗。
综上,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三大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全球及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上涨,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同时,国产替代加速为国内优质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带来发展契机。
二、2024年H1营收及净利润均双位数增长,在手订单金额及数量逐年上涨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年来兴福电子业绩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5.29亿元、7.92亿元、8.78亿元、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亿元、1.91亿元、1.24亿元、0.85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兴福电子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31%、17.12%。
兴福电子2024年1-9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8.06亿元-8.46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幅为27.12%-33.4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1.35亿元,同比预计增长23.63%-29.37%。
在业绩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兴福电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步增加,“造血”能力增强。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99亿元、1.67亿元、3.11亿元、1.63亿元。
同期,兴福电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4.31亿元、8.27亿元、9.39亿元、5.51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41%、104.38%、106.85%、107.68%,营收质量良好。
与此同时,近年来兴福电子的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不含代工)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似业务毛利率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不含代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3.35%、36.92%、32.20%、32.38%。
同期,兴福电子同行业可比公司江阴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格林达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润玛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达诺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似业务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9.49%、28.35%、28.46%、26.23%。
在手订单方面,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各期末,兴福电子主要产品在手订单金额分别为5,527.87万元、5,551.58万元、6,914.19万元、9,514.35万元,数量分别为3,589.25吨、4,922.82吨、6,916.46吨、10,847.84吨,金额和数量均保持增长趋势。
可见,近年来兴福电子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24年上半年实现双位数、双增长。同时,兴福电子的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不含代工)业务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兴福电子主要产品在手订单充足,且金额及数量逐年上涨,业绩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三、进入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供应链,不断进行客户开发及产品认证
凭借自身产品的优秀性能和稳定供应,兴福电子得到了各大客户的认可,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群体,并与各大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不低的客户粘性。兴福电子已替代部分境外企业成为国内多家知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目前,兴福电子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SK Hynix、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存储、芯联集成、Globalfoundries、联华电子、德州仪器(成都)、三安集成、粤芯半导体、华润上华、武汉新芯、晶合集成、比亚迪半导体、芯恩集成、重庆万国、燕东微、Entegris、CMC Materials、添鸿科技、Silterra、深圳华星光电、惠科股份、彩虹光电等在内的国内外多家知名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行业企业。
兴福电子上述客户均为行业内领先企业,成功进入优质客户供应链是其技术实力过硬、产品品质优秀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湿电子化学品下游客户对供应商会有相对严格的审查程序,常采用认证采购模式,通过客户验证环节后方可成为下游客户合格供应商。由于产品认证周期偏长、供应商转换成本偏高,为了保证高品质产品的稳定供应,下游客户一般会与通过认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市场开拓方面,兴福电子不断进行客户开发及产品认证,推动业绩进一步增长。
在重要客户拓展方面,兴福电子自2013年开始供应Globalfoundries;2015年成为中芯国际供应商;2016年起成为华虹宏力供应商;2019年成为联华电子和SK Hynix供应商;2021年开始供应长江存储和台积电。
近年来,兴福电子通过不断加大集成电路市场的开发力度,成功开拓了睿力集成、存储、芯恩集成等多家集成电路知名客户,实现批量供货,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3年下半年,兴福电子的电子级磷酸通过SK海力士中国认证,电子级硫酸通过大连英特尔、新桥等客户认证,蚀刻液通过新桥、嘉兴斯达等客户认证。2024年,兴福电子的电子级双氧水通过长江存储认证,蚀刻液通过格科半导体、成都比亚迪等客户认证。
此外,兴福电子为更好的开拓和服务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客户市场,在上海、天津分别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计划通过建立区域性生产(研发)基地,缩短下游客户服务半径,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进一步提升其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市场份额。
四、电子级磷酸国内市占率居首,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
自成立以来,兴福电子一直专注于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双氧水等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以及蚀刻液、清洗剂、显影液、剥膜液、再生剂等功能湿电子化学品。
其中,兴福电子的电子级磷酸主要应用在8英寸、12英寸晶圆制造的蚀刻工艺环节,用于氮化硅的蚀刻或去除。同时,电子级磷酸亦是高选择性磷酸蚀刻液、高选择性金属钨去除液、铝蚀刻液等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主要配方原料之一。兴福电子的电子级硫酸主要应用于8英寸、12英寸晶圆制造的清洗工艺环节,用于清洗各类金属、有机物和颗粒物。
近年来,兴福电子的核心产品电子级磷酸和电子级硫酸销量及销售收入均逐年上涨,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的电子级磷酸销售量分别达到1.88万吨、1.97万吨、2.75万吨、1.72万吨,销售收入分别为2.22亿元、3.72亿元、4.28亿元、2.56亿元。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21-2023年,兴福电子的集成电路前道工艺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磷酸(单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9.25%、55.79%、69.69%,在国内半导体领域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稳居首位。
同时兴福电子是国内少数可生产SEMI G5等级电子级硫酸的企业。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的电子级硫酸销售量分别达到1.74万吨、3.26万吨、5.54万吨、3.41万吨,销售收入分别为0.72亿元、1.34亿元、2.07亿元、1.10亿元。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并结合兴福电子销售数据测算,2021-2023年,兴福电子集成电路前道工艺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硫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97%、18.25%、31.22%,其电子级硫酸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核心技术在于产品配方,兴福电子已研发成功并实现批量供应的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产品品种相对丰富。目前,兴福电子已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开发了蚀刻液、清洗剂、显影液、剥膜液、再生剂5大类共60种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产品。
此外,兴福电子还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
兴福电子于2022年自建液体三氧化硫生产线,并于2023年正式投产。液体三氧化硫是兴福电子主要产品电子级硫酸的主要原材料,为危险化工品、长途运输成本较高、生产企业较少。液体三氧化硫内部化是兴福电子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建设、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有力保障。
兴福电子创新研发了湿电子化学品磷酸回收相关技术、搭建磷酸废液回收生产线、构建了湿电子化学品闭环业务模式,通过对电子级磷酸产品使用后的废液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拓宽了收入来源,进一步提升了兴福电子竞争优势。
简言之,兴福电子的核心产品电子级磷酸和电子级硫酸销量及销售收入均逐年上涨,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其中,兴福电子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磷酸国内市占率连续三年居首,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硫酸国内市占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兴福电子通过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
五、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实力,主要产品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兴福电子为适应集成电路下游客户对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需求的不断增加,持续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投入。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研发投入分别为2,583.19万元、5,305.94万元、5,676.08万元、2,824.5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8%、6.70%、6.46%、5.52%。其中,兴福电子2024年1-6月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的增幅为17.26%。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兴福电子组建了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新产品研发、工艺提升改进、研发流程管控、第三方验证等技术研发工作。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2.40%、14.37%、15.95%、16.57%。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兴福电子共有研发人员115人,含硕士和博士74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4人。其中,核心技术人员之一李少平系兴福电子董事长,为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在成熟的研发体系、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和充足研发投入的共同保障下,兴福电子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掌握了多项核心专利,取得了工业黄磷逐级纯化制备高纯黄磷关键技术、气体纯化吸收法生产电子级硫酸关键技术、高性能电子级混配化学品配方关键技术等七项关键核心技术。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兴福电子拥有1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37项,外观设计2项。
值得关注的是,在电子级磷酸制造过程中,兴福电子率先制备出了满足超高纯电子级磷酸要求的高纯黄磷,率先实现了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的国产化制备;在高选择性蚀刻液方面,兴福电子创新了蚀刻液蚀刻速率调控技术和选择比控制技术等,实现了高选择性磷酸系蚀刻液、高选择性金属钨去除液的自主化制备。
通过技术创新,兴福电子成功将其电子级磷酸产品金属离子含量稳定控制在3ppb以内,主要技术指标达到SEMIC36-1121电子级磷酸产品标准最高等级G3等级、电子级磷酸国家标准(GB/T28159-2011)最高等级E2级要求;电子级硫酸产品金属离子含量稳定控制在5ppt以内,主要技术指标达到SEMI通用标准最高等级G5等级、电子级硫酸国家标准(GB/T41881-2022)最高等级E1级要求。
经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组织专家组鉴定,兴福电子主要产品电子级磷酸和电子级硫酸相关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兴福电子技术研发均围绕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及工艺展开,已运用于产品生产,实现了产业化。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兴福电子核心技术产品通用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功能湿电子及湿电子化学品代工业务收入合计为4.40亿元、7.06亿元、8.31亿元、4.6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12%、96.04%、96.68%、94.43%。
荣誉方面,兴福电子作为主要参与和技术实施单位开发的“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项目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自主开发的“工业黄磷生产电子级磷酸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曾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总的来说,湿电子化学品下游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三大主要应用领域持续发展,带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上涨,行业规模扩大。同时,随着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品质上的累积突破,国产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作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头部企业,兴福电子近年来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业绩向好。同时,兴福电子主要产品在手订单充足,且金额及数量逐年上涨,业绩增长具备可持续性。深耕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十余年,兴福电子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主要产品电子级磷酸和电子级硫酸相关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凭借自身产品的优秀性能和稳定供应,兴福电子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其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磷酸国内市占率连续三年居首,晶圆制造用电子级硫酸国内市占率处于领先地位。
赞(2) | 评论 01月13日 11:41 来自网站 举报
-
【中粮科工:政策支持下游需求提升迎机遇 客户资源优质新签合同额创新高】
《金基研》玄度/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24年,国内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出台了一揽子相关政策,设备更新改造有望提速。同时,国内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此外,近年来国内粮油行业、冷链物流行业的需求持续提升。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国内粮油食品及冷链物流领域工程... 展开全文中粮科工:政策支持下游需求提升迎机遇 客户资源优质新签合同额创新高
《金基研》玄度/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国内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出台了一揽子相关政策,设备更新改造有望提速。同时,国内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此外,近年来国内粮油行业、冷链物流行业的需求持续提升。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国内粮油食品及冷链物流领域工程服务行业及设备制造行业迎来发展良机。作为粮油及冷链领域领先的专业工程服务及设备制造企业,中粮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科工”)抓住市场机遇、开拓发展空间,稳步发展。
近年来,中粮科工营收、净利润均逐年上涨。2023年及2024年1-9月,中粮科工的毛利率、净利率、ROE均同比上升,经营指标向好。同时,中粮科工新签合同额屡创新高且与当期营收差额加大,后续业绩增长动能强劲。中粮科工构建了业内领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凭借一流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工程服务经验和过硬的粮油设备质量,在粮食仓储、粮油加工、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等众多行业领域中,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此外,中粮科工深耕“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海外收入快速上涨。
一、“设备更新”+“粮食安全”利好政策支持,下游市场需求提升行业迎机遇
作为国内粮油食品及冷链物流领域一流的综合性工程服务商及设备制造商,中粮科工所处行业发展一方面受到本行业内相关政策支持、技术更迭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下游客户所处的粮油行业(进一步细分为粮油加工行业、粮食仓储物流行业)及冷链物流行业的影响。
2023年6月,《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重点建设3.5万座仓储保鲜设施,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65%;到2030年,累计建成6万座仓储保鲜设施,以及持续完成一批老旧粮食烘干中心(点)的改造提升等。
2024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企业在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企业优先选择一批能耗高、排放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设备尽快更新改造;还指出要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设备升级和相关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等内容。
因此,在国家大力支持设备更新的背景下,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的设备更新改造有望提速。
2024年5月,财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支持领域方面,本次特别国债将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因此,国家对粮食安全保障的不断强化,将持续释放出较大市场空间。
分行业来看,在粮油加工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等方面愈加重视,对于粮油产品的需求也更加注重多样化,粮油加工企业需要不断升级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粮油加工行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粮油加工企业将会采用更多的智能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因此,粮油加工行业的内涵式发展趋势,为粮油加工专业工程服务及粮油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在粮食仓储物流行业,目前,国内粮食仓储仍面临仓容总量不足、有效仓容地区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粮食仓储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等问题。据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较2014年增长了36%。
近年来,国内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仓储设施规模逐年递增,粮食储存保质保鲜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
因此,未来粮油仓储物流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相应产业链上的企业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在冷链物流行业,伴随城镇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生鲜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食品的需求由农产品领域向厨房预制菜、乳品酒饮、生物制药等大食品药品领域拓展,其中,在连锁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餐饮电商互联网化+厨房+冷链配送”模式不断涌现,冷链供应链需求激增,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一方面,新建高品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存量冷链物流设施的安全、环保、节能等必要衡量指标亟需提升与改进,此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行业也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冷链专业工程服务行业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国内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585.5亿元,同比增长8.2%。2019-2023年各期末,国内冷库总量分别为1.51亿立方米、1.77亿立方米、1.96亿立方米、2.10亿立方米、2.28亿立方米,预计2024年国内冷库容量将达2.47亿立方米。
作为国内冷链物流工程设计领域以及冰雪业务的技术领先者,中粮科工成为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和冰雪行业规模快增的核心受益方,市场前景可观。
多年来,中粮科工从下游粮油行业、冷链物流行业需求的提升中充分受益。
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中粮科工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70亿元、26.98亿元、24.14 亿元、13.32亿元。其中,2021-2023年,中粮科工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9%。
同期,中粮科工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1.69亿元、2.18 亿元、1.15亿元。其中,2024年1-9月,中粮科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0%。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中粮科工各项经营指标稳中向好。其中,2023年,中粮科工毛利率为24.74%,同比上升4.0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29%,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68个百分点;ROE为11.36%,同比上涨2.05个百分点。2024年1-9月,中粮科工毛利率为26.73%,同比上升2.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53%,相比上年同期增长0.83个百分点;ROE为5.69%,同比上涨0.05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中粮科工业绩表现亮眼的主要原因包括四大方面。
一、产业引领与产业链深化。中粮科工通过加强产业引领和深化产业链布局,优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中粮科工在行业中的地位,还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从而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二、产品结构优化与主业聚焦。中粮科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巩固传统业务优势,同时聚焦核心主业,深入推进专业化改革。这种策略有助于中粮科工做强做优做大主营业务,促进一体化协同发展。
三、精益管理与资源优化。中粮科工通过精益管理释放效能,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加强业绩督导和跟踪考核,统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粮科工还通过找准管理薄弱点精准发力,促进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高质量发展策略。中粮科工立足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一利五率”经营指标,着力做好降本增效、“两金”压控、负债压减等重点工作。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中粮科工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此外,近年来中粮科工新签合同额屡创新高,后续业绩增长动能强劲。
2021-2023年,中粮科工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8.25亿元、39.44亿元、39.65亿元,与当期营业收入的差额分别为6.56亿元、12.46亿元、15.50亿元。
其中,2023年,中粮科工积极开拓主业及与主业相关的业务,优化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各项经营工作,新签合同额保持平稳。
从产品类别看,2023年,中粮科工新签机电工程系统交付业务合同额21.78亿元,同比增长1.09%;新签设计咨询业务合同额7.60亿元,同比减少7.02%;新签设备制造业务合同额6.48亿元,同比增长1.89%。从行业看,2023年,中粮科工新签粮油加工行业合同额33.39亿元,同比增长5.22%;新签冷链物流行业合同额5.95亿元,同比减少20.84%。
简言之,近年来,中粮科工营业收入、净利润呈上涨趋势。2023年及2024年1-9月,中粮科工毛利率、净利率、ROE均同比上升,经营指标向好。同时,中粮科工新签合同额屡创新高且与当期营收差额加大,后续业绩增长动能强劲。
三、坐拥优质客户资源,境外市场拓展初见成效外销收入攀升
国内一直对粮油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行业涉及的建筑设计、工程承包业务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颁布了一系列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从事该类业务的企业资质做出了相应规定。
作为粮油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领域领先的国有企业,中粮科工具有粮油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领域齐全的高等级资质,包括工程咨询、工程设计、设备安装、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等,可以承接粮油及冷链行业(小麦、稻米、油脂、玉米及饲料加工行业,粮食、农产品、肉食生鲜及物资仓储、冷链、物流等行业)的工程咨询、设计、机电工程系统交付及成套设备制造等业务。
多年来,中粮科工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凭借一流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工程服务经验和过硬的粮油设备质量,在粮食仓储、粮油加工、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等众多行业领域中,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在行业内具有不俗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
在粮油行业,中粮科工代表性客户包括但不限于: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国际大型粮商,五得利、山东鲁花、道道全粮油等全国性粮食加工企业,中储粮及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下属储备粮公司等粮食储运企业。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粮科工代表性客户包括但不限于:以万纬冷链、玉湖冷链为代表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以盐田港等为代表的港口冷链物流企业;以浙江供销等为代表的各地供销企业;以黄冈白潭湖集团、首发集团、广州交投等为代表的各地方城投公司下属冷链物流企业;以京东、中通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粮科工代表性客户包括中粮肉食、双汇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粮科工不断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深耕“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完善海外布局,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据年报数据,2021-2023年,中粮科工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6,200.57万元、6,751.93万元、13,948.5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99%;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86%、2.50%、5.78%。
总的来说,中粮科工具备粮油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领域齐全的高等级资质,在粮食仓储、粮油加工、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等众多行业领域中,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中粮科工深耕“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海外收入快速上涨。
四、构建行内领先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六十余载励精图治,中粮科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构建了行业领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不仅能为业主提供设计咨询、成套设备、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等产品及服务,还在满足客户高品质要求的同时深入挖掘产业链价值,形成业务线间的互动。
目前,中粮科工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专业工程服务业务板块以及设备制造业务板块。
其中,专业工程服务业务板块包括设计咨询、机电工程系统交付及工程承包,覆盖多个粮油冷链细分行业,如小麦、稻米、油脂、玉米及饲料加工行业,粮食物流行业,农产品储藏行业,冷链仓储物流等行业,形成综合、广泛的业务布局。不仅如此,中粮科工还在酿酒、乳制品、大健康、医药等板块开辟了新赛道。
中粮科工依托先进技术和丰富行业经验,承接了诸多规模领先的粮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且在冷链物流和食品加工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标杆型工程案例。
中粮科工设备制造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包括磨粉机、高方筛、烘干设备、榨油设备、仓储物流设备、钢板仓、清理设备等,形成了丰富全面的产品矩阵,能够满足大、中、小型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及粮食物流仓储企业的多元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粮科工下属子公司张家口装备的MMR型磨粉机、FSFG高方平筛相关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成果具有创新性,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加速锻造农粮产业新质生产力;无锡装备自主研发的“基于云数据的循环式粮食烘干设施适配技术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已通过国家农机推广鉴定,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湖南迎春生产的装配式钢板仓、利浦式钢板仓及保温钢板仓填补了国内钢结构粮仓的空白。
与此同时,中粮科工以提质增效为抓手,全力推进优化产品结构,减少承接利润较低的工程总承包业务,积极开拓设计咨询、机电工程系统交付和设备制造业务领域。
其中,中粮科工相对高毛利率的设计咨询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由2020年的19.99%增长至2023年的25.09%;机电工程系统交付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由2020年的29.61%增长至2023年的44.48%;设备制造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由2020年的16.39%增长至2023年的23.09%。
而中粮科工低毛利率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占比下降明显,占总营收比重由2020年的31.44%下降至2023年的4.40%。2024年上半年,中粮科工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至0.04%。
综上,中粮科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构建了行业领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中粮科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低毛利率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占比下降明显。
五、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百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者
作为粮油创新领域的国家队,中粮科工聚焦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一直以来积极开展广泛的专项技术创新研究。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中粮科工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8,142.09万元、11,413.44万元、13,404.81万元、8,664.78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5%、4.23%、5.55%、6.51%。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中粮科工持续扩大专业的研发团队规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优化,确保其在食品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据年报数据,2021-2023年,中粮科工拥有研发人员分别为430人、490人、631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9.12%、22.10%、26.76%。
研发平台方面,中粮科工创建了代表行业科技水平的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4个省部级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检测中心;8个行业学会,以粮食加工产业大型化、集约化、技术集成和工程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粮科工获取专利614项,组织编制各类重要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百余项。
2024年上半年,中粮科工获得授权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组织制定发布标准2项,获得省市、行业技术奖项共5项。其中,中粮科工牵头的“新型散粮楼房仓进出仓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产业化”荣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的“食品与生物制造超细粉体加工装备创制及产业化应用”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另外,中粮科工是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粮油加工机械分会、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的秘书长单位,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商贸分会的会长单位,在行业内具有顶尖的技术话语权和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中粮科工于2023年3月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中粮科工下属子公司无锡工科、华商国际、郑州科研、武汉科研、西安国际、茂盛装备、南皮装备、张家口装备、山东迎春、湖南迎春、无锡装备均为符合国家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湖南迎春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武汉科研、张家口装备获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总的来说,在“设备更新”+“粮食安全”等利好政策支持下,国内粮食仓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跃升,粮油食品及冷链物流领域工程服务行业及设备制造行业面临发展良机。2023年以来,中粮科工的毛利率、净利率、ROE均同比上升,经营指标向好。
作为粮油加工领域领先的专业工程服务及设备制造企业,中粮科工以技术驱动为主线,凭借60余年深耕行业的丰富经验、强大的品牌优势、一流的技术水平和领先的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并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
赞(3) | 评论 01月10日 15:24 来自网站 举报
-
【三博脑科:行业需求刚性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医疗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
《金基研》瑶光/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国内民众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卫生总费用持续增加,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细化到神经外科行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在高培养成本的条件下,国内优质的神经... 展开全文三博脑科:行业需求刚性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医疗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
《金基研》瑶光/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国内民众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卫生总费用持续增加,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细化到神经外科行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在高培养成本的条件下,国内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作为国内知名的神经专科医疗服务集团,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博脑科”)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汇集了大量医疗专业人员,专注于神经专科医疗业务。
2024年前三季度,三博脑科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25%、44.01%,业绩呈正向变动。同时,三博脑科的“造血”能力强劲,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偿债风险低。多年来,三博脑科坚持“医教研”一体化运营,有效促进技术实力的提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凭借丰富的专家资源、成熟的运营团队,领先的医疗技术,三博脑科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三博脑科旗下运营的7家医院覆盖北京、西南、东南以及华中地区。成功管理经验和区域扩张模式,助力三博脑科实现连锁化发展战略。
一、医疗卫生需求刚性增长,优质神经外科医疗资源供不应求
医疗保健是人的基本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医疗保健支出往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同步提升。近年来,国内医疗卫生需求持续增加,拉动医疗服务行业稳步增长。
首先,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下,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在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需求逐步满足的情况下,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医疗健康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
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下,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65岁以上的人口分别为1.76亿人、1.91亿人、2.01亿人、2.09亿人、2.1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2.6%、13.5%、14.2%、14.9%、15.4%。
此外,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在健康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细化到神经外科行业,随着国内居民人均寿命逐步提升,由此带来包括各类神经疾病、慢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国内城市和农村居民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和位次均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
据数据统计,2017-2022年,国内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量从4.4万台增加到8.4万台,CAGR为13.8%,预计2028年手术量将达到91.2万台,CAGR为48.9%;国内机械取栓手术量从2.4万台增加到8.5万台,CAGR为29.2%,预计2028年将达到58.2万台,CAGR为37.7%;国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介入治疗手术量从1.9万台增加到4.1万台,CAGR为16.6%,预计2028年手术量将达到28.7万台,CAGR为38.5%。
据《中国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评价基础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神经外科手术每年的实施量已经接近200万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增长。
然而,由于脑部解剖结构复杂,涉及范围小,吻合难度大,且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信号传导体系,因此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手术要求高,对于医院的硬件条件和医护人员的经验等要求都极高。
一般来说,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周期高达10-15年,远远高于其他科室。在高培养成本的条件下,国内神经外科医生短缺,国内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外,目前国内每百万人拥有的神经外科医生数量仅为2人,远低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专科医院是医疗卫生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学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的必然趋势,专科医院的发展有利于专科医疗科技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三博脑科是以神经专科为特色的医疗服务集团,在行业内拥有不俗的影响力。
综上,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卫生总费用逐年上涨,医疗卫生需求持续增加,拉动医疗服务行业稳步发展。其中,在神经外科领域,国内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二、2024年1-9月营收及净利润双增长,负债率低于行业均值
观其业绩,近年来,三博脑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呈上涨态势。其中,三博脑科2022年业绩受宏观经济波动及新院区前期投入影响出现下滑。
2021-2023年,三博脑科营业收入分别为11.37亿元、10.68亿元、13.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69.43万元、6,309.26万元、7,823.81万元。其中,2023年,三博脑科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93%、24.01%。
到2024年1-9月,三博脑科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同比增长1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01%,业绩呈正向变动。
与此同时,近年来三博脑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逐年上涨,且均超亿元,“造血”能力强劲。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三博脑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2亿元、1.51亿元、2.46亿元、1.32亿元。
除此之外,近年来三博脑科的货币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走低且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各期末,三博脑科的货币资金分别为4.62亿元、5.73亿元、8.22亿元、7.55亿元,整体呈上涨趋势。
同期,三博脑科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0.75%、27.85%、19.97%、16.44%。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三博脑科所处的中证行业分类医疗服务类别中18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47.53%、47.66%、46.80%、46.04%。
另一方面,近年来三博脑科的期间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内部管理能力优秀。
据东方财富choic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三博脑科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4.27%、13.81%、12.06%、12.60%。其中,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15%、1.02%、1.19%、1.56%;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2.28%、12.22%、11.24%、11.35%。
同期,三博脑科所处的中证行业分类医疗服务类别中18家上市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8.13%、27.92%、24.79%、25.61%。其中,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8.63%、9.41%、8.96%、9.38%;管理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5.81%、16.04%、14.30%、14.59%。
简言之,近年来,三博脑科的业绩整体呈正向变动。其中,2024年1-9月,三博脑科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同时,三博脑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逐年上涨且均超亿元,“造血”能力强劲。此外,三博脑科的资产负债率持续走低且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三、“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医疗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和探索,三博脑科已经发展成为“医教研”一体化的医疗集团,在向患者提供优质神经专科医疗服务的同时,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战略。
在医疗方面,三博脑科在北京、重庆、昆明、福建和河南共运营了7家医院,开放床位1,800余张,2023年门诊量70余万人次,住院患者超5万人次,神经外科手术超7,000台,主要病种包括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癫痫、脊髓疾病、小儿颅脑疾病、疼痛疾病等。
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行业的核心资源,对医疗服务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三博脑科拥有员工1,954名,其中医务人员1,596名,医师人数542名。
三博脑科以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王保国、闫长祥、吴斌、周健、张宏伟等教授为核心,聚集了一大批具有渊博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理念的医疗精英。在上述专家学者的带领下,三博脑科累计完成神经外科手术量居全国前列,且80%为难度最大的四级手术,技术实力全国领先。
依托在神经外科方面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资源,三博脑科积极参与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三博脑科将北京三博打造成为了“医教研”一体化的学院型医院,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国家卫健委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在科研学术方面,三博脑科积极鼓励医疗人才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创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Rosa机器人技术辅助脑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精准定位癫痫灶、大脑半球离断与切除术、“乙状窦前-远外侧联合入路”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等创新医疗技术,神经专科医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自成立以来,三博脑科下属院区北京三博多年来承担、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在国际著名的神经外科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含SCI)460余篇,科研成果显著。
此外,三博脑科还主办/协办多次学术会议,涵盖神经外科、神经病学、麻醉、护理等多个方向,如三博国际神经科学论坛、三博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研讨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会议等,积极推动学术交流。
在教学方面,三博脑科导师阵容强大,北京三博共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4人,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累计培养研究生、博士后220余人。
同时,三博脑科还面向全国基层神经专科医生开办国家级、省市级等继续教育项目及学习班超过100次,累计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次(含线上),提升了基层神经专科诊疗水平,增强了三博脑科在全国神经专科领域的影响力。
凭借精心打造的“医教研”一体化运营平台,三博脑科有效促进其技术实力的提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三博脑科解决了困扰很多民营医院的科研、教学和职称晋升等问题,增强了其对于优秀临床人才的吸引力。
四、建立技术和服务为先运营模式,“360度服务体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多年来,三博脑科坚持技术和服务为先,建立了以良好医疗服务质量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模式。三博脑科众多神经外科专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支撑起高难度手术能力,保障高品质医疗服务。
首先,三博脑科通过通畅的职业发展路径、完善的薪酬体系、以及全责医师制度等方式,对临床专家进行激励,并在管理上给予临床专家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全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众多神经外科专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支撑起三博脑科高难度手术能力,保障高品质医疗服务。
同时,三博脑科建立了健全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服务全流程进行严格规范,通过医疗服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质量和规范程度。
此外,在提升技术品质的基础上,三博脑科创新管理模式,制定“360度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和人性化服务,建立完整的满意度调查和反馈流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切实保障“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三博脑科连续多年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多年来,北京三博药品、耗材合计占比30%左右,费用结构合理,成本可控。在各院区建设的过程中,三博脑科依托上述管理模式,在医院的科室建设、诊疗设备应用及人才储备方面均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作为福建省首家三级神经专科医院,运营三年以来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凭借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三博脑科在行业和患者群体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三博脑科还设置品牌宣传部负责品牌规划及对外宣传。
作为神经外科专科领域知名企业和社会办医典型代表,三博脑科各医院均建立官方网站,并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案例分析和医学科普,提升品牌认知度。
值得一提的是,三博脑科受到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话》、《科技之光》,北京卫视《养生堂》、《生命缘》节目,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些品牌宣传活动和社会媒体报道,增强了三博脑科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自成立以来,三博脑科在神经外科领域,乃至医疗服务行业积累了良好声誉,“三博”品象渐入人心,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认可。良好的品象和声誉为三博脑科业务开拓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实行集团化连锁化经营,突破地域限制输出优质医疗资源
在发展过程中,三博脑科依托北京三博,形成了集团化运作、连锁化经营的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对下属医院形成良好的管控。
2014年以来,三博脑科通过多种形式在云南、重庆、福建推行连锁扩张,运营效果良好,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运营模式,通过远程会诊、专家到当地等方式,向各地输出先进的医疗技术,突破单体医院运营模式下医疗资源的地域化限制。
2014年1月,三博脑科自建的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三博”)开业,作为云南省首家三级神经专科医院,昆明三博开展了多项有典型意义的诊疗技术,现为云南省抗癫痫协会专家会诊中心、云南省神经内科医师专家活动中心,极大促进了云南省神经外科发展。
不仅如此,三博脑科还积极参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发改委“央企主辅分离改革试点项目”,于2014年12月将重庆长安医院和重庆江陵医院改制为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有限公司和重庆三博江陵医院有限公司。
通过硬件改善、人才支持、管理优化,上述两家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神经专科技术显著增强,形成“大专科、强综合”的发展局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提升。
2017年,三博脑科与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出资设立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有限公司,汇集一批知名神经医学专家,开业以来住院量、手术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小儿神经医学及脑积水、帕金森治疗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良性快速发展。
2021年,河南三博在河南省郑州市投入运营,实现三博脑科在华中地区的布局。
2023年10月,洛阳三博并入三博脑科,进一步扩大三博脑科的医疗服务规模和能力,深化其在河南地区的布局。2024年6月,三博脑科完成了对洛阳伍一一三博脑科医院有限公司34%股权的收购,巩固了股权激励后三博脑科对洛阳三博的控制权地位。
目前,三博脑科在北京、重庆、昆明、福建和河南共运营了7家医院,其中以神经专科医院5家,为北京三博、昆明三博、福建三博、河南三博和洛阳三博,分别辐射全国、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综合性医院2家,为重庆三博江陵和重庆三博长安,就诊患者主要来自周边区域。
三博脑科正在建设北京东坝新院区项目预计2025年底完成施工建设,2026年一季度启用;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新院区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施工及搬迁;西安三博脑科医院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业;湖南三博脑科医院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业
随着北京三博新院区项目、西安三博脑科医院、湖南三博脑科医院项目未来投入运营以及三博脑科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在医疗资源需求旺盛的地区建立新院区的战略规划,三博脑科通过集团化管理、连锁化运营的模式将不断完善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网络布局,有效扩展其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医疗卫生需求的刚性增长,医疗服务行业稳步发展。其中,在神经外科领域,国内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作为国内知名的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民营神经专科为特色的医疗服务集团,近年来三博脑科业绩向好。三博脑科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疗团队,其正以良好医疗服务质量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通过集团化管理、连锁化运营的模式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布局,持续发展壮大。
赞(2) | 评论 01月10日 15:07 来自网站 举报
-
【德邦科技:下游领域快速发展行业前景广阔 打破外商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是新材料产业体系中的前沿、关键材料领域,是支撑国内制造实现突破的基础之一,对国内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光伏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助力作用,是国内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目前,国内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管理... 展开全文德邦科技:下游领域快速发展行业前景广阔 打破外商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是新材料产业体系中的前沿、关键材料领域,是支撑国内制造实现突破的基础之一,对国内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光伏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助力作用,是国内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目前,国内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及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完全市场竞争体制。
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德邦科技产品形态为电子级粘合剂和功能性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封装、智能终端封装和新能源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
2024年1-9月,德邦科技营收同比增长20.48%,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深耕高端电子封装材料领域二十年,德邦科技定位高端应用产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构建起了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underfill、AD胶、TIM1、DAF膜等多品类、多系列芯片级封装材料正逐步突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
一、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快速发展,行业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所属行业为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的德邦科技,其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动力电池和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
在集成电路领域,强劲的科技创新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数据,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353.75亿美元提升至2023年的5,268.85亿美元,CAGR为7.98%。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1,3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
据WSTS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112.31亿美元,同比增速被上调至16.0%,这标志着全球半导体市场正迎来强势复苏。此前WSTS对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预计为5,883.64亿美元。
在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迅速增长。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9-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分别为0.76万亿元、0.88万亿元、1.05万亿元、1.20万亿元、1.2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8%。中投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将达到1.35万亿元。
在智能终端领域,随着政策上对消费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在沉寂了几年后,消费电子的复苏将逐渐从弱复苏向强复苏推进。
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新兴起的消费电子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已成为一个各大终端巨头争相布局和大举投资的产业。
近年来,得益于可穿戴设备种类的增加、产品技术的成熟、用户体验的提升、价格的下降以及各大厂商的积极投入研发,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由于疫情造成的市场急剧增长因素消失和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出现下滑。据IDC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8.8%,预测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6.1%,达到5.38亿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升级,传统的“智能穿戴”将从智能耳机、智能手表、VR设备等逐渐演变为更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领域和价值也将不断拓展。
在新能源领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动力电池、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动力电池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在全球环保管控趋严的大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均设定了电动化目标。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进程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51%。2024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35.2%。
另据GGII数据,2019-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71GWh、80GWh、220GWh、480GWh、630GWh。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810GWh。
光伏电池方面,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中电联数据,2019-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6.52GW、48.20GW、54.93GW、87.41GW、216.88 GW。其中,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8.1%。
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领域,高端电子封装材料已经逐渐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汽车轻量化理念的逐渐深入,对动力电池的重量要求逐步减轻,因此对起到package密封、电芯粘接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高端电子封装材料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二、围绕行业头部客户构筑市场壁垒,2024年H1海外收入同比增长60.21%
近年来,德邦科技为顺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其业务规模,业绩稳步增长。
2021-2023年,德邦科技各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84亿元、9.29亿元、9.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1.23亿元、1.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7%。
到2024年1-9月,德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20.48%。受锂电板块降价、股份支付费用、加大科研投入等因素影响,德邦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为6,044.61万元。
德邦科技通过大宗采购议价、技术降本、智能制造等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提升盈利水平,并积极拓展客户增加利润增长点。得益于上述措施,德邦科技三季度净利润的同比降幅较前两季度有所收窄。
经过多年的积累,德邦科技与行业头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进入到知名品牌客户的供货体系。
目前,德邦科技已通过诸多下游客户的认证。德邦科技下游品牌客户包括苹果公司、华为公司、小米科技等智能终端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下游终端客户包括了华天科技、通富微电、长电科技三大封测厂、日月新等全球知名封测厂商以及宁德时代、通威股份、阿特斯等新能源领域的知名企业。
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德邦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同行业公司多为中低端应用产品,以行业知名品牌客户产业链为代表的高端应用领域仍主要为国外供应商所主导,除德邦科技之外,部分国内供应商在品牌客户部分产品的部分用胶点上实现了销售,但在多品类产品上实现大批量供货、并与国外供应商展开全面竞争的国内厂商仍相对偏少。
同时,德邦科技深入参与客户新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提供包括性能提升方案、材料配方设计、样品测试在内的全面服务。通过定制化服务,精准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问题,实现与客户的协同作业,从而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
此外,德邦科技放眼全球,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及布局,贴近国际供应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加快实现其国际化发展战略。
2023年,德邦科技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德邦国际”,并以其为投资主体在越南设立孙公司。德邦科技以此布局为契机,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大国际化业务规模,提升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据年报数据,德邦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中海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销售收入从2021年的1,629.56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150.0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04%。2024年上半年,德邦科技国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销售收入为1,998.91万元,同比上涨60.21%。
综上,德邦科技与行业头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入到知名品牌客户的供货体系,坐拥优质客户资源。同时,德邦科技拥有丰富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服务,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此外,德邦科技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海外销售收入快速上涨。
三、聚焦四大领域产品线覆盖全层级,新产品客户端验证顺利
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德邦科技的产品形态为电子级粘合剂和功能性薄膜材料,可实现结构粘接、导电、导热、绝缘、保护、电磁屏蔽等复合功能,是一种关键的封装装联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晶圆加工、芯片级封装、功率器件封装、板级封装、模组及系统集成封装等不同封装工艺环节和应用场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德邦科技已具备高端电子封装材料市场上品类最齐全的产品线,并拥有高端装备应用材料的相关技术及产品系列。德邦科技凭借着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产品体系,可灵活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
德邦科技聚焦集成电路封装、智能终端封装、新能源应用、高端装备应用四大应用领域,产品线贯穿电子封装从零级至三级不同封装级别,覆盖全层级客户需求。其中,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属于零级、一级及二级封装范畴,智能终端封装材料属于二级和三级封装范畴,新能源应用材料属于三级封装范畴。
其中,德邦科技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目前已形成了UV膜系列、固晶系列、导热系列、底部填充胶系列、Lid框粘接材料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胶与膜产品,可为芯片制程客户提供集成电路封装一站式解决方案。德邦科技在智能终端产品研发技术、产品系列、应用数据储备和客户整体方案提供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德邦科技高端装备封装材料领域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细分领域。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德邦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中集成电路封装材料收入占比分别为14.35%、10.22%、10.37%、13.02%;智能终端封装材料收入占比分别为30.82%、19.74%、18.95%、23.53%;新能源应用材料收入占比分别为45.93%、63.98%、63.05%、56.13%;高端装备应用材料收入占比分别为8.90%、6.06%、7.63%、7.32%。
丰富的产品结构有利于德邦科技规避单一领域需求波动风险,增强了其业绩稳定性。
同时,近年来德邦科技与国内外行业领先客户保持紧密合作,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客户端验证情况良好。
在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领域,德邦科技紧抓半导体行业复苏的契机,加大老产品上量和新产品导入力度。其中,德邦科技四款芯片级封装材料在客户端持续的推进导入上量。目前,德邦科技DAF膜已在部分客户实现量产出货,CDAF膜、AD胶、Underfill材料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交付,TIM1材料获得部分客户验证通过,正在推进产品导入。
在智能终端封装材料领域,德邦科技材料性能持续提升,产品线更加多元,在终端领域中的应用点正在逐步增多,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销量稳定增长。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德邦科技动力电池用双组分聚氨酯封装材料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在众多动力电池头部客户实现批量供货,市场份额领先,为其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高端装备应用材料领域,德邦科技积极拓展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轨道交通行业、工程机械行业、智慧家电行业、军工设备行业、电动工具行业以及冶金矿山行业等领域应用推广,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与高效服务,有效推动了其产品在上述领域的应用与渗透,进一步拓展了德邦科技业务版图。
简言之,德邦科技聚焦四大领域产品线覆盖全层级,丰富的产品结构增强了其业绩稳定性。同时,德邦科技不断开发新产品,且客户端验证顺利,业务版图持续拓展。
四、研发高投入核心技术先进,打破外商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目前,德邦科技具备专业的核心研发团队以及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和技术服务队伍。
通过研发中心和各部门的紧密联系和配合,德邦科技已经形成了良性持续技术创新机制,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和创新,使得德邦科技产品技术水平可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自成立以来,德邦科技持续投入研发,先后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微电子封装材料与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储备了一批高端的研发人才,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近年来,德邦科技基于强劲的研发能力与工艺技术实力,其获得了多项荣誉。
此外,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德邦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3,066.42万元、4,667.27万元、6,195.65万元、4,167.58万元,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同期,德邦科技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5%、5.03%、6.65%、5.32%。
可见,德邦科技最近年来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5%。
为满足下游各领域客户产品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德邦科技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并进行前沿性技术研究。
截至2024年6月30日,德邦科技拥有国家级海外次专家人才2人,研发人员137人,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03%,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0.27%。德邦科技及子公司先后承担了“02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A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核心人员不断加入、产品研发迭代、客户认证等,德邦科技在产品配方复配、关键单体合成、生产工艺设计、产品检测等环节形成了其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动力电池、光伏叠瓦等新兴行业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有效转化,建立起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德邦科技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晶圆UV膜材料、芯片固晶材料、导热界面材料等多领域实现了国产化,并持续批量出货。其中,德邦科技DAF、AD胶实现国产材料零的突破。
截至2024年6月30日,德邦科技拥有专利371项,含发明专利319项。其中,2024年上半年,德邦科技新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
五、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抓住下游发展红利扩产加快产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德邦科技所属的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加快推进国内集成电路及智能终端配套材料的发展,加速相关材料的国产化进程,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及重点突破计划,国家科技部“863计划”、“02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提升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下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等,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仍面临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2023年,购买电动汽车将免征购置税,并且这一政策现在已经延长至2027年底。
国内的多项政策鼓励为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在全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产业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的背景下,国内高端电子封装与新能源材料企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截至2024年6月底,德邦科技在昆山生产基地实施的募投项目“高端电子专用材料生产项目”已整体完工,该产线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效果明显。2024年上半年,该项目实现效益3.13亿元。
为顺应市场对于产品的高标准、高要求,2023年上半年德邦科技使用3.08亿元超募资金开展“新能源及电子信息封装材料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的先进生产线,建设规范、高效的生产运营基地,进一步提升德邦科技产品的供货能力,并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德邦科技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计划于2025年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23年上半年,德邦科技通过同比例增资的方式将DAF、CDAF相关产品技术引入到东莞德邦,此次增资是德邦科技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有利于其进一步提升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需要说明的是,DAF、CDAF相关产品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芯片的多维封装、叠加封装等高端封装工艺中,截至目前国内尚不具备生产能力,相关技术的突破将成为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国产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得来说,近年来,高端电子封装材料下游主要应用领域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动力电池和光伏电池均快速发展,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德邦科技作为国内高端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的先行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近年来,德邦科技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并积极拓展客户增加利润增长点,海外销售收入快速上涨。德邦科技已与行业头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进入到知名品牌客户的供货体系,构筑了稳固的市场壁垒。目前,德邦科技已在半导体、智能终端、新能源等领域打破海外垄断,助力国内高端电子封装材料国产替代,具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参与竞争的全面能力。
赞 | 评论 01月10日 14:55 来自网站 举报
-
【富岭股份:ROE高于行业均值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销售额国内排名前二】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24年11月20日,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岭股份”)IPO注册生效,其申购时间定为2025年1月14日。富岭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塑料餐饮具制造企业,主要从事塑料餐饮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下游主要为美国快餐... 展开全文富岭股份:ROE高于行业均值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销售额国内排名前二
《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11月20日,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岭股份”)IPO注册生效,其申购时间定为2025年1月14日。富岭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塑料餐饮具制造企业,主要从事塑料餐饮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下游主要为美国快餐市场和国内茶饮及连锁餐饮市场。
观其业绩,近年来,受益于美国快餐市场的稳定增长和国内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增长,富岭科技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上涨趋势。同时,富岭科技的ROE高于行业均值,资产负债率逐年走低。
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富岭股份不断进行产品开发及改进,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富岭股份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富岭股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销售收入排名全国前二,其规模优势突出。同时,富岭股份全球化生产布局亦为其提供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塑料餐饮具制造企业,富岭股份的产品下游主要为美国快餐市场和国内茶饮及连锁餐饮市场。
塑料餐饮具是全球各地区需要使用的日用塑料制品。由于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的影响,美国的餐饮多以快餐为主,餐饮具也以一次性为主,因此每年的日用塑料制品消费量巨大。
据Statista统计数据,美国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959.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3,820.00亿美元,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另据Technomic数据,美国TOP500的连锁餐饮企业在2023年的销售额增加了310亿美元,或近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节奏加快、消费意识改变,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点外卖或者去快餐店堂食用餐。
在快餐行业,近年来国内快餐门店数量及行业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0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368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2024年1-11月,全国新开小吃快餐门店数超过160万家,同比增长26.4%。
在茶饮行业,近年来国内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分别为2,044.8亿元、1,840.3亿元、2,795.9亿元、2,938.5亿元、3,33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38%。
另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国内在线餐饮销售额增长29.1%,占餐饮消费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到22.2%;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34.9%。
快餐、茶饮店等行业的快速扩张,带动了塑料餐饮具等日用塑料制品的需求上升。
同时,近年来国内快餐、茶饮行业连锁化趋势明显。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数据,2019-2023年,国内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13%、15%、18%、19%、21%。其中,2023年,国内连锁餐饮门店小吃快餐品类占比为52%;其次为饮品店,占比为14%。
大型餐饮店、茶饮店等对塑料餐饮具的要求严格,只有大规模生产的厂商才能满足其质量的要求,会更多采购行业内头部企业的产品。富岭股份作为塑料餐饮具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会充分享受快餐、茶饮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综上,富岭股份的产品下游主要为美国快餐市场和国内茶饮及连锁餐饮市场。近年来美国快餐市场稳定发展、国内快餐及茶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连锁化趋势明显,富岭股份作为塑料餐饮具行业领先企业,持续受益。
二、2024年1-9月营收同比增长27.71%,ROE高于行业均值
近年来,受益于美国快餐市场的稳定增长和国内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增长,富岭股份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2021-2023年,富岭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58亿元、21.54亿元、18.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2.55亿元、2.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6.16%。
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国际海运费大幅波动以及美国港口作业拥堵等宏观外部因素导致境外主要客户2022年采购量较多,2023年需消化部分库存,使得富岭股份2023年业绩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到2024年1-9月,富岭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27.71%;实现归母净利润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上涨0.46%(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富岭股份经营业绩恢复增长,归母净利润小幅增长主要系其2024年初针对部分客户的产品进行了降价,以及海运费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毛利率有所下降所致。
2024年度,富岭股份预计营业收入为21.80亿元至22.80亿元,同比变动15.41%至20.7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0亿元至2.35亿元同比变动2.01%至8.96%。
与此同时,近年来富岭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富岭股份的ROE分别为20.74%、33.90%、21.72%、13.85%。
同期,富岭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宁波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鑫生活”)的ROE均值分别为12.44%、14.64%、12.75%、5.20%。其中,恒鑫生活未披露其2024年1-9月财务数据,故未计入均值,下同。
除此之外,近年来富岭股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超亿元,“造血”能力突出;资产负债率逐年走低,偿债能力提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各期末,富岭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3.62%、42.99%、37.53%、33.3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亿元、3.10亿元、3.61亿元、1.59亿元。
可见,近年来富岭股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3年业绩下滑主要系2022年美国客户受海运费大幅波动以及美国港口作业拥堵因素影响,大量备货导致2023年订单减少。2024年,富岭股份业绩已回暖,预计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上涨。同时,近年来富岭股份的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负债率逐年走低,偿债能力增强。
三、产品质量过硬积累优质客户资源,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塑料餐饮具等塑料制品与居民日常饮食、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均对相关产品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代表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则对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更加严格。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塑料餐饮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富岭股份的各类餐饮具产品均严格按照消费国和进口国的质量标准。
目前,富岭股份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且通过了HACCP、GMP、BRC等食品安全管理认证和国际零售业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认证;富岭股份生物降解产品则通过BPI、DIN降解认证,是行业内较早通过相关认证的企业。富岭股份的其他产品也通过了FDA等认证。
现阶段,富岭股份产品以外销为主,外销客户主要为大中型餐饮和食品包装产品分销商、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指定代采购商等,以上主要类型的客户均为贸易类客户。主要分销商客户包括Lollicup、Ocala、The Imperial Dade、RJ Schinner、VERITIV等。代采购商客户包括THE MARTIN-BROWER COMPANY和THE SYGMA NETWORK等,富岭股份代采购商客户的终端客户包括McDonald's(麦当劳)、Restaurant Depot、Wendy's(温迪)、Burger King(汉堡王)等。
富岭股份境内客户主要为知名连锁快餐企业和茶饮企业,客户包括KFC(肯德基)、茶百道、霸王茶姬、华莱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餐饮具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销量。为严格控制相关产品质量,知名连锁餐饮、连锁茶饮等客户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供应商甄选标准。同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该等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从销售区域看,富岭股份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超65%,为其主要销售区域。深耕美国市场多年,富岭股份已经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服务体系。
富岭股份在美国设有两个销售公司,覆盖美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产品销售和客户对接,使得其在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关系方面具有不低的优势。相比国内其他以FOB模式出口餐饮具给美国客户的企业,富岭股份在美国拥有仓库,更多采取产品送货至美国客户指定地点,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增加客户的粘性。
近年来,富岭股份不断巩固其在北美的市场地位,并逐步加大国内客户开拓力度,增加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比重,实现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富岭股份国内销售收入分别为2.68亿元、3.12亿元、4.93亿元、3.13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43%、14.50%、26.24%、28.67%,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简言之,富岭股份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其产品通过了主要市场的质量认证,积累了广泛、稳定的客户渠道资源,富岭股份主要的直接或终端客户系国内外知名企业。此外,富岭股份在巩固海外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内销收入金额及占比整体呈上涨趋势,实现了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四、创新驱动掌握11项核心技术,持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塑料餐饮具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为塑料的高性能改性以及餐饮具加工及生产工艺改进,从而开发高性能或低成本的餐饮具产品。同时,客户对塑料餐饮具的定制化需求,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富岭股份已研发了纳米复合材料改性食品级餐具技术和一步法制备高填充餐具技术等行业中相对领先的技术和工艺,掌握生物降解材料及常规塑料的高性能化改性、餐饮具加工及生产工艺改进等领域共计11项核心技术。
在常规塑料的高性能化改性领域,富岭股份对无机填充增强材料的应用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在材料抗老化、材料增韧等方面,富岭股份也从实验室研究,推向了产业化。
同时,富岭股份在PLA等生物降解材料改性领域布局多年,已开发了多种生物降解材料的改性材料,基本覆盖了所有塑料替代产品的应用场景。一方面改善PLA的理化性质,使其更加耐高温、具备较高韧性;另一方面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通过富岭股份研发团队的多年研究,其已经形成耐高温生物降解材料改性、生物降解可控结晶耐高温吸管技术、生物降解聚乳酸耐高温一次性餐饮具技术等相关技术,并投入生产。富岭股份已拥有成熟的生物降解材料改性及餐饮具生产工艺技术,在无须额外大幅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即可利用原生产设备生产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生产实践,截至2024年6月末,富岭股份拥有98项专利,其中20项为发明专利。
此外,塑料餐饮具等日用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已相对成熟稳定,技术及工艺特点和先进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模具的精密度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先进生产设备如自动化注塑生产线、高速注塑机等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工艺和产线自动化方面,富岭股份通过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自动化设备,引入大量自动化注塑生产线,以持续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同时,富岭股份具备自行模具设计和生产能力,拥有模具设计中心、高精度加工中心、模具生产线、合模系统。上述能力一方面大幅降低模具的开发生产周期,从而保障新产品能快速投产,另一方面能更高效的配合材料性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五、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销售额国内排名前二,产能布局全球化
在餐饮具行业,面对繁杂的、非标准化的产品型号、原材料、产品零配件规格,大多企业难以在客户规定的交货周期内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制造。
深耕塑料餐饮具行业多年,富岭股份餐饮具产品主要为客户定制化产品,产品品类、型号众多。富岭股份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老产品的改进,形成了多种规格的塑料刀叉勺、吸管、水杯、小量杯、盘、杯盖、打包盒、打包碗、纸制品等丰富的产品体系,并且全部能够进行定制化和规模化生产。
2023年7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出具证明,证明富岭股份是国内塑料家居用品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以销售收入计,2020年度至2022年度在全国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制造企业中名列前二。
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为产品的及时交付奠定了基础,使得富岭股份具备承接境外客户大订单的能力。
同时,富岭股份已建立全球化的生产布局。富岭股份目前拥有台州温岭、美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四大生产基地以及领先的塑料餐饮具生产能力,并通过不同生产基地的差异化定位与产能调配来满足市场需求,在及时完成订单交付的同时亦可以达到规避额外关税成本的目的。
近年来,富岭股份已经将大部分塑料吸管产能和小部分杯盖产能转移至美国、墨西哥和印尼三个生产基地。
在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国家贸易摩擦日渐频繁的背景下,富岭股份前瞻性的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亦为其提供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此番上市,富岭股份拟募集资金6.61亿元,分别投向“年产2万吨可循环塑料制品、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技改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等项目。
其中,“年产2万吨可循环塑料制品、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技改项目”将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先进设备的购置等方面提升产品的品质,提高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将会完善研发资源配置,加快生物降解材料、新工艺及新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提高富岭股份研发实力,保持其技术领先优势。
总的来说,近年来富岭股份主要下游美国快餐市场稳定增长、国内新式茶饮及连锁餐饮市场快速增长。作为国内塑料餐饮具行业领先企业,近年来富岭股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24年1-9月富岭股份营收同比增长27.71%。同时,近年来富岭股份的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多年来,富岭股份坚持创新,掌握了11项核心技术,具备不俗的自动化水平、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其产品质量优异且能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同时,富岭股份具备规模化生产及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势,可以保证客户订单及时交付。目前,富岭股份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稳定并且优质的境内外客户,与诸多国际大型知名客户长期稳定合作。
赞 | 评论 01月10日 11:36 来自网站 举报
-
【2024年基金自购规模超64亿元 释放了什么投资“信号”?】
《金基研》 祁玄/作者2024年已然落幕,回首这一年,公募基金市场尽管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仍然展现了出具备韧性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募基金自购行为也愈发踊跃,各大基金公司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市场的信心,全年自购金额达到64.52亿元,同时也给予投资者们持有的底气。基金自购... 展开全文2024年基金自购规模超64亿元 释放了什么投资“信号”?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已然落幕,回首这一年,公募基金市场尽管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仍然展现了出具备韧性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募基金自购行为也愈发踊跃,各大基金公司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市场的信心,全年自购金额达到64.52亿元,同时也给予投资者们持有的底气。基金自购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暗示市场或被低估,作为投资者如何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一、“自购”加码,传递投资信心
谈及基金自购,主要有两种情形。
其一,在新基金筹备成立之际,为了快速顺利发行,许多基金公司会采用发起式的方式成立新的基金。简单来说,基金公司或其高管、股东等作为基金的发起人,率先认购一定金额的基金份额,并承诺在存续期内持有。
其二,部分存量基金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存在可能清盘的风险,此时,基金公司为了产品存续等情况,会对基金进行自购。
而2024年基金自购不断加码,大多属于第一种情形,即发起式基金的形式。这一年里ETF的发行数量有明显增加,截至2024年底,存量ETF总数达到1,046只,较2023年底增加149只。另外,新发ETF总规模超1,200亿元,包括多款以中证A500ETF和中证A50ETF系列的相关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公司自购的不同的基金类型来看,2024年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超30亿元,占比接近47%,其次是债券基金以及货币基金。另外,公募FOF的自购金额占比也超过8亿元,占比为13%。
可以看见,权益类基金市场同样获得了基金公司自身的关注。而涉及到基金公司不断加码自持权益类基金,其背后也涉及多种原因。
首先,在2024年的4月份,新“国九条”颁布,引导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到了2024年的9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后续还有“以旧换新”等多项内容。在上述相关政策支持下,整体市场情绪得到提振,基金市场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其中,基金公司也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居民财富管理者的代表,而公募基金的表现也是整体市场信心的反映,通过基金自购,向市场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号,增强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基金公司来看,权益类资产的性价比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对于基金公司以及普通投资者而言,同样是理想布局的契机。
二、基金自购背后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在基金市场上,我们也能从中看到有不少的基金管理者会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
例如,根据工银沪港深精选混合A发布的三季度定期报告,管理人持有该基金份额占基金总份额比例为1.95%。
此外,也有一部分基金是发起式基金的形式,基金管理人及其他人员持有该基金的基金份额。例如在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A的2024年三季报公告显示,其基金管理人固有基金持有份额占比为1.8%,基金经理等人员持有份额比例为0.47%,且份额持有承诺的期限为三年;另外。招商量化精选股票A的2024年三季报公告显示,同样也有基金经理等人员持有该基金的基金份额,且承诺持有期限为三年。
而以上基金公司自持基金的情况,背后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而言,基金自购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展示基金公司对旗下产品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该产品。另外,基金自购意味着基金管理人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责任感上提高的同时,或也伴随着风险控制的加强,因此,基金经理自购可能会对于未来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
对于投资者而言,同样是对于投资信心的提升,在投资心理上加强了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认同,以及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此外,基金自购行为也是投资者的判断基金产品是否值得信赖的参考指标之一,投资者在此情形下可能更愿意购买这些基金产品。
对于市场而言,基金自购的行为的发生,对于市场而言或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信号,而这个信号或意味着市场转向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基金自购也表明了基金管理人对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乐观态度,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投资价值,培养长期投资的投资生态。
但是,基金公司自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投资者理性看待,并深入了解其背后产生的原因,更多地关注市场行情等等。另外,基金自购也并不意味着盈利,投资者同样需要建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客观判断基金公司自购地现象,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适的判断。
赞 | 评论 01月10日 10:59 来自网站 举报
-
【A500指数如何实现中小盘股投资多样化?】
《金基研》 陌语/作者2024年9月23日,中证指数公司正式发布中证A500指数。尽管国内宽基ETF品种繁多,但中证A500依然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中证A500指数具有行业均衡性、覆盖广泛、新质生产力含量高、与国际标准接轨等特点,使其成为A股市场的新“晴雨表”。中证A50... 展开全文A500指数如何实现中小盘股投资多样化?
《金基研》 陌语/作者
2024年9月23日,中证指数公司正式发布中证A500指数。尽管国内宽基ETF品种繁多,但中证A500依然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中证A500指数具有行业均衡性、覆盖广泛、新质生产力含量高、与国际标准接轨等特点,使其成为A股市场的新“晴雨表”。
中证A500指数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还反映了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因此在众多宽基ETF中脱颖而出,备受市场瞩目。
一、A500指数展现“行业均衡”之美
在指数编制方法上,中证A500指数与国际标准接轨,注重行业均衡性,从各个行业中挑选出500只市值较大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并力求保持样本在一级行业市值的分布与整个样本空间相一致。此外,指数编制还融入了互联互通、ESG(环境、社会、治理)可持续投资等符合国际投资标准的筛选条件,便于国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有望成为A股市场的“标普500”。
中证A5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虽然名称相似,但它们在编制规则、市场代表性以及投资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证500指数由沪深两市总市值排名第301至800位的中盘股组成,不包括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而中证A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有234个成分股重叠,与中证500指数有207个成分股重叠,与中证1000指数有43个成分股重叠。
而中证A500指数的编制并非单纯按照市值大小挑选,而是涵盖了各行业的核心企业。
简而言之,中证A500指数更适合那些寻求在A股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行业均衡配置的投资者,而中证500指数则更适合关注中小市值公司的投资者。
尽管中证A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有234个成分股相同,但中证A500指数的市场覆盖更广泛,权重分布更分散,能更全面地反映A股市场行业的结构特征。
沪深300指数主要采用市值筛选,覆盖了32个中证二级行业和60余个三级行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反映能力有限。而中证A500指数则根据自由流通市值选取500只证券作为样本,覆盖了35个中证二级行业和92个三级行业,更贴近市场实际。
在总市值方面,沪深300和中证A500指数相近,但中证A500指数中千亿市值以上的成分股占比超过58%,其千亿以上市值的权重略低于沪深300指数,中小市值公司的权重相对较高。
在行业构成上,中证A500指数更偏向“新经济”。截至2024年8月27日,中证A500指数在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行业超配,而在非银金融、银行、食品饮料等行业低配,更注重布局新能源、创新药、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
二、投资者如何“一键”选购中证A500呢?
中证A500ETF的发行不仅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工具,也反映了市场对于更加均衡和全面的投资策略的需求。目前市场可供选择的基金产品包括中证A500 ETF、中证A500 ETF联接、中证A500指数基金和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这些产品区别主要包括交易场所、流动性、收费结构和收益弹性等。
中证A500ETF属于场内基金,投资者开通股票或基金账户后可以在交易时间实时交易。此外,各家已上市中证A500 ETF规模已开始分化,一般规模越大的基金,流动性就越好,交易成本越低。例如,招商中证A500ETF,截至2024年末,基金规模达20.45亿元。
中证A500 ETF联接、中证A500指数基金和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均属于场外基金,投资者可以平台申购、赎回,不需要开通股票或基金账户。
中证A500ETF联接、指数基金还分A、C类,各家基金公司在收取管理费与托管费(联接基金与ETF基本保持一致,部分指数基金略高)基础上,再收取认购、申购或销售服务费、赎回等交易费用,A、C类基金差别主要在交易费用方面。
例如,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A通常收取一次性的申购费,不收取销售服务费;而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C不收取申购费,但需每年支付的销售服务费。
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会使用大部分资金购买股票组合模拟中证A500指数构成,少部分资金则用于其他资产或股票的投资,增加组合收益弹性。指数增强基金由于少量资金会用于主观投资,费用普遍更高,基金认购、申购、赎回费率也同样高于上述纯被动指数基金。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不同的中证A500指数基金之前,要综合考虑用于投资的资金是否急需、基金持有周期、自身风险偏好等方面,对比基金费用、流动性和收益波动等因素,做出更优选择。
赞(2) | 评论 01月09日 09:30 来自网站 举报
-
【“复购”基金的“配方”能否优化投资组合?】
《金基研》 祁玄/作者2024年已经收官,在过去一年的下半年以来,基金市场呈现出活跃的态势,不断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据Choice测算,截至2024年12月26日,12月以来股票型ETF净申购421.86亿元。随着多家机构积极入市,同时也为市场注入新的增量资金,市场情绪也逐渐回暖... 展开全文“复购”基金的“配方”能否优化投资组合?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已经收官,在过去一年的下半年以来,基金市场呈现出活跃的态势,不断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据Choice测算,截至2024年12月26日,12月以来股票型ETF净申购421.86亿元。随着多家机构积极入市,同时也为市场注入新的增量资金,市场情绪也逐渐回暖,部分个人投资者也选择在此时搭上“顺风车”。
在此情况下,一些曾经暂时离场的投资者也开始重新审视并回归基金投资领域。这些曾在基金市场中“摸爬滚打”的投资者,之前可能因各种原因清仓了手中的基金份额。如今,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这些过去熟悉的基金,现在是否仍然具有吸引力呢?若进行“复购”,是否还值得投资呢?
一、曾经投资过的基金还有价值吗?
从基金赎回到“复购”的过程,不同投资者所面对的情况可能都不一样。例如有的投资者可能在市场波动或财务状况变化时选择将当时手头上的所有基金进行清仓,即赎回所有持有的基金;而有的投资者可能会采取保守策略,选择清仓一部分基金,还留下一部分固收类的基金;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基金转换”,用于优化投资组合等等。
不同投资者所面对的情况各异,想要“复购”的动机同样有所不同。或许是这款基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成为他们的“幸运基金”;或是对于某一基金的操作模式和表现特征相对熟悉,作出适合自身的安全选择;还有可能有部分投资者出于情感因素,如有的投资者倾向于他们首次涉足市场的那只基金,其承载了重要意义。
而从赎回到“复购”的间隔时间,可以被视为一段“空窗期”。在这段时间里,基金本身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当投资者考虑是否要“复购”时,实际上是在做出一个新的投资决策。这时候则需要投资者回顾“棋局”,对这段时间内基金的表现、市场趋势以及自身投资目标的变化进行一次全面的“复盘”。
在投资者的赎回阶段,投资者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即盈利与亏损,此时面对是否复购,一个较为直观的方法是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
通常而言,在部分基金平台上会显示净值曲线图像,并在赎回的时间点上进行标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会进行分红,此时比较需要结合分红的情况。
在基金的赎回阶段,若该基金曾为投资者带来收益,或会对投资者未来“复购”带来一定的信心,而在“空窗期”阶段,查看基金的净值变化下,对比是否仍然保持良好的状态。若保持持续增长,或能说明该基金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若出现较赎回时亏损,持续下滑等情形,应审视该基金出现问题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能有部分投资者在基金亏损时选择将基金赎回,那这部分基金是否又值得投资者进行“复购”呢?再次对比赎回时期的情况,若基金出现回调增长,此时也许需要了解当时投资者自身的投资是否出现判断失误,市场行情是否出现变化等原因。若基金仍存下行趋势,或未有明显进步,可能需要谨慎判断与选择该基金。
从上述来看大致分为四种情形,通常而言,基金“复购”顺位可选择从持续增长的基金开始,之后是在赎回阶段亏损后通过回调增长的基金,再者是曾经盈利后出现下行的基金,最后则是亏损且在“空窗期”未出现明显增长或仍处下行趋势的基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未来的走向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盈亏变化属于市场变化的“常态”,因此,投资基金还需结合基金类型、风险、市场行情等情形。
二、面对市场行情变化,投资者如何针对性地调整投资策略?
在重新投资基金的同时,除了基金本身经历了变化,市场行情也可能出现了新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投资者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灵活调整投资方案。
不同投资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情绪反应也有差异,持仓的基金数量也有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些投资者过去可能涉足了多种不同的基金产品,现在面临“复购”决策时则有较多的选择,这时可以在以上基金中挑选合适类型的基金添加到投资组合中,通过构建稳定多元的基金组合,以期达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最佳平衡。
此外,还可以根据行业市场行情变化进行选择,参考市场的牛熊趋势,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例如在行情上升期间,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基金进行追加投资,如嘉实新兴产业股票、银华富裕主题混合A、工银中证A500ETF联接A的指数型基金等权益类基金。而在市场表现不佳时,则可以考虑增加固定收益类基金的投资比例,这类基金通常能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有助于平滑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
对于投资者自身而言,则需要关注自身的投资心理及其申赎情况。基金投资需要长时间的沉淀,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不应影响到其长远规划,若反复进行申赎,还需要承受多重费用,且可能无法享受到长期投资所带来的复利效应。而选择优质的基金进行重新投资,不仅能增强投资组合的品质,还能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信心,从而保持长期投资的步伐。
总而言之,在考虑基金“复购”的时候,也需要了解各种变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特性、市场环境和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让基金能够在投资组合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长期持有带来的潜在收益。
赞 | 评论 01月03日 17:24 来自网站 举报
-
【新一年A500指数ETF持续火热】
《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24年9月2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推出中证A500指数(代码:000510.CSI),该指数从国内各个行业中筛选出500家市值较大且股票交易活跃的公司,构成一个新的投资组合。这一指数的发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参考基准,... 展开全文新一年A500指数ETF持续火热
《金基研》眷春/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4年9月2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推出中证A500指数(代码:000510.CSI),该指数从国内各个行业中筛选出500家市值较大且股票交易活跃的公司,构成一个新的投资组合。
这一指数的发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参考基准,也为资产管理领域带来了新的工具。截至2024年12月27日,中证A500指数自基日(2004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收益率为367.87%,超过同期沪深300为296.52%的收益率;中证A500指数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为8.27%,高于同期沪深300为7.35%的年化收益率。
一、中证A500指数登场,塑造行业均衡与流动性融合的投资新基准
新“国九条”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在2024年9月23日发布了中证A500指数,为宽基指数系列增添了新成员,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市场布局选择。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其样本空间与中证全指指数保持一致,确保了广泛性和包容性。
长期以来,中证500指数作为衡量中国A股市场中小盘股表现的重要指标,被广大投资者所熟知。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容,投资者对于更加全面、更具代表性的市场基准的需求日益增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证A500指数应运而生。
相较于中证5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在样本空间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它不再局限于沪深300指数之外的500只股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全市场市值排名前500名的股票。这一变化不仅扩大了样本范围,更使得中证A500指数能够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A500指数在选样方法上,采纳了行业均衡的选样策略。这种方法确保了指数样本在各行业中的均衡分布,从而使中证A500指数更有效地映射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格局和发展趋势。
中证A500指数在样本筛选过程中还融入了ESG可持续投资理念和互联互通筛选标准。这些创新措施不仅减少了样本公司面临重大负面风险的可能性,也更符合长期资金的偏好和投资理念。
同时,它也为国内外长期资金配置A股核心资产提供了便利,助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中证A500指数之所以受到市场热烈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投资者对更全面、更具代表性的市场基准的需求。
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当下,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日益丰富和细化。中证A500指数以其独特的样本空间、行业均衡选样方法以及融入ESG和互联互通筛选的创新举措,为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投资工具和市场视角。
总体来看,中证A500指数在选样过程中对ESG评价结果的重视,以及对行业龙头公司的优先选择,体现了其选样方法的精细化和对市场结构特征的全面刻画。这种选样方法能够及时捕捉各行业内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动态反映A股市场的结构变化。
此外,中证A500ETF产品的上市进一步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途径。在首批获准的10只中证A500ETF产品中,包括嘉实中证A500ETF在内的多款产品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其中嘉实中证A500ETF联接Y(022905)也已开售。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减税降费多措并举,提升政策效能,应对经济复杂性,实现可持续性,恰逢年底减税倒计时,投资者或可把握投资时机,投资优质基金,共享政策红利。
二、将ESG理念融入筛选过程,实现行业配置多元化
相比于沪深300、中证500等传统大盘宽基指数,中证A500指数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中证A500指数在选样过程中独具匠心,创新性地引入了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级作为筛选标准,将ESG评级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证券排除在外。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指数的整体质量,而且与全球资本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的重视不谋而合。通过这种筛选,中证A500指数鼓励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标准,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负责任、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投资选择。
其次,中证A500指数在行业配置上实现了均衡性,这一特点使其在众多指数中脱颖而出。该指数通过行业均衡的选样方法,确保了行业间的分散性,降低了特定行业波动对指数整体表现的影响。
从中证A500指数的一级行业权重分布来看,其行业配置更加均匀,覆盖了更多的行业领域。截至2024年12月29日,该指数的成份股涵盖了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且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权重超过10%,同时覆盖了35个中证二级行业与91个中证三级行业,这一特点使得中证A500指数在行业分布上更具代表性。
除此之外,中证A500指数样本涵盖A股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证券,样本权重更加分散。
这表明中证A500指数在样本权重上更加分散,集中度更低,从而降低了单一股票或单一行业对指数表现的影响。具体来说,中证A50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票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美的集团、长江电力、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兴业银行、五粮液;前5大权重之和为13.43%,前10大权重之和为20.19%;同期沪深300前5大权重之和为14.78%,前10大权重之和为22.21%。
也就是说,相较于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票的权重之和较低,样本权重更加分散,显示出更低的集中度。
综上所述,中证A500指数在选样方法上的精细化,使其在行业覆盖、成分股质量、权重分散性等方面均优于沪深300传统大盘宽基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均衡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工具。
三、市值覆盖超越传统指数,历史收益率表现显著领先
中证A500指数在市值分布上的独特设计,使其在资本市场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与沪深300等传统宽基指数相比,其市值覆盖更为均衡,且历史收益表现更为出色。
在市值分布的详细分析中,可以看到,截至2024年12月29日,中证A500指数的市值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具体来说,中证A500指数包含了109家市值大于等于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占比21.8%;98家市值在500-1000亿元之间的公司,占比19.6%;108家市值在300-500亿元之间的公司,占比21.6%;以及185家市值在0-300亿元之间的公司,占比37%。
这种分布显示出中证A500指数在市值上的均衡性,既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大型公司,也涵盖了相当比例的中型和中小型公司。
相比之下,沪深300指数的市值分布则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司,其134家市值大于等于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占比高达44.67%,而中小型公司的占比则相对较低。中证500指数则更多地覆盖了中小型公司,其0-3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达到73.4%。中证A50指数则几乎全部由大型公司组成,其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占比高达80%。
中证A500指数的这种市值覆盖均衡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避免了单一市值层次公司的过度集中,从而降低了单一市场板块波动对指数的影响。
在历史收益方面,中证A500指数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自基日2004年12月31日起,中证A5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达到了365.59%,显著超越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294.07%。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中证A500指数在长期投资中的优越性,也反映了其成分股的整体增长潜力和市场表现。
进一步分析年化收益率,中证A500指数的8.32%年化收益率,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的7.38%,显示出更高的投资回报。这种年化收益率的差异,在长期投资中通过复利效应的累积,将为投资者带来显著不同的累积回报。
综上所述,中证A500指数不仅在市值分布上实现了大型、中型和中小型公司的均衡覆盖,而且在历史收益上也展现出了优异的表现。这些特点使得中证A500指数成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时的一个重要选择,它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还能够在长期投资中实现较高的资本增值。
四、盈利表现亮眼,预计营业总收入与净利润将持续攀升
中证A500指数之所以能够实现令人瞩目的收益率,其背后离不开该指数所展现出的强劲盈利能力和显著的成长性。
在盈利能力方面,截至2024年12月27日的数据显示,中证A500指数的平均每股收益达到了313.19元/股,这一数字不仅高于沪深300指数的304.57元/股,而且显著优于中证500指数的207.24元/股。
中证A500指数的这一盈利能力表现,不仅凸显了其成分股的高效盈利水平,也为指数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转向成长性的分析,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预测,中证A500指数在2024-2026年的营业总收入预计将分别达到457,818.49亿元、488,794.92亿元和521,265.58亿元,显示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2025-2026年,预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93%和6.9%,表明了中证A500指数成分公司业务增长的稳健性。
在净利润方面,中证A500指数在2024-2026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预计分别为40,236.1亿元、44,771.1亿元和49,338.5亿元,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的增速预计将超过营业总收入的增速,分别为10.74%和10.17%,这一数据表明中证A500指数的成分公司不仅在扩大收入规模,而且在提高盈利效率,实现了更快的净利润增长,体现了良好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综合来看,中证A500指数的成长性在未来几年内呈现出稳定且向好的增长趋势。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净利润增速的领先,不仅反映了中证A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增长潜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对未来收益增长的乐观预期。这些特点使得中证A500指数成为投资者寻求长期价值增长和稳健回报的理想选择。
五、掌握A500指数投资指南,一键布局把握市场机遇
中证A500指数凭借其成分股的A股整体代表性、高流动性,以及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增长潜力,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有效地投资中证A500指数呢?
由于中证A500指数本身不能直接购买,投资者需要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来参与。以下是两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首先,投资者可以开立股票账户,在交易所开盘期间交易ETF。例如,A500指数ETF(场内简称:A500指数ETF,基金代码:159351)是一种直接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投资者需要实时关注ETF的交易价格,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买卖。
另一种方式则是开立基金账户,购买场外中证A500指数基金。这种方式适合定投策略,因为场外基金每天只有一个净值公布,操作更为简便。以嘉实基金为例,嘉实基金也提供了中证A500ETF的联接基金,代码分别为A类022453和C类022454,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式时,若喜欢实时交易,ETF可能更适合;如果投资者偏好简单的操作流程,场外指数基金可能更合适。此外,从投资需求上看,定投策略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场外指数基金更加便捷,只需关注每日的净值波动。
总而言之,随着中证A500ETF的上市,以及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的加速发行,包括嘉实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方便了投资者布局中证A500指数,也为不同投资风格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交易习惯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嘉实中证A500ETF或其联接基金进行投资。
赞(1) | 评论 01月03日 14:11 来自网站 举报
-
【天和磁材:下游主要应用行业快速发展 自研关键设备实现进口替代】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作为一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供商,天和磁材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其中,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系天和磁材核心产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电梯、变频空调等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高性能... 展开全文天和磁材:下游主要应用行业快速发展 自研关键设备实现进口替代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作为一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供商,天和磁材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其中,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系天和磁材核心产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电梯、变频空调等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全球消费量增长。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天和磁材的产销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及综合实力已位居行业前列,处于国内稀土永磁材料行业领先梯队。
凭借国内先进的技术开发水平,天和磁材实现生产全过程、全工序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技术及产品性能达行业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发展,天和磁材开发了十五大系列逾百种牌号的产品体系,形成了成品与毛坯双轮驱动的业务体系。依托自身产品、技术、生产与服务实力,天和磁材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高端客户群体,客户覆盖多个行业头部、骨干企业。同时,天和磁材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外销收入及占比整体呈增长趋势。
稀土永磁材料能在不借助外界电场的条件下实现电能与机械能高效转换、电信号转换、磁力转换等关键功能,系关键战略材料。其中,烧结钕铁硼取向度、综合磁性能较高,加之生产工艺成熟、成本适中,当前其产量占所有稀土永磁材料的比重超过90%。
天和磁材的主要产品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电梯、变频空调、3C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年来,全球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获得快速发展契机。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分别为225.53万辆、316.31万辆、689.19万辆、1,063.28万辆、1,436.9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88%。另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10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07万辆。
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汽车产业逐步走上绿色发展转型之路,电动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传统汽车领域,2020年起,全球汽车行业已呈现回暖趋势,烧结钕铁硼需求亦与日俱增。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0-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从7,744万辆增加到了9,35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5%。
在风力发电领域,烧结钕铁硼系永磁风力发电机赖以实现磁电转换功能的关键材料。利用烧结钕铁硼制造的永磁风力发电机,具有体积小、节能、高效、稳定可靠、后期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正加速取代双馈绕组式发电机,成为风力发电市场的主流。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从2019年的60.8GW增长至2023年的116.6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68%。该机构认为,目前风电行业已进入加速增长时期,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预计在2029年将实现下一个“太瓦里程碑”,较此前预测提前一年。
在变频空调领域,变频空调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拉动烧结钕铁硼市场需求上涨。2020年全球变频空调产量8,775万台,2022年达11,272万台,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年变频市场约占70%,预计2025年变频市场占比或将提升至90%。
在节能电梯领域,国内节能电梯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市场新增需求量、旧电梯更换以及旧电梯的节能改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内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128.2万台,2023年增长到155.7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6.69%。随着国内节能减排政策以及老旧小区改造节能电梯政策推进,节能电梯占电梯总产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30%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85%左右,预计2025年可能提升至95%。
受益于下游主要消费行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消费量逐年上涨。
据国元证券数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全球消费量由2018年的4.75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10.2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6%;预计到2028年,全球高性能稀土永磁的消费量将达到22.71万吨,2023-2028年均复合增速17.2%。
同时,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行业不断扩张、升级,对稀土永磁材料的磁能积、矫顽力、剩磁等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需求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据中金研究所数据,随着新能源及节能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性能磁材的难以替代性,未来高性能稀土磁材的占比将由2023年的47%提升至2027年的68%。
二、主要客户系细分行业头部或骨干企业,外销收入及占比呈增长趋势
凭借优良的产品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优质高效的服务,天和磁材塑造了技术先进、产品过硬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品牌,在业内具有不俗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获第十届国际稀土产业链峰会“2019年度中国稀土永磁优秀企业奖”、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小电机技术研讨会“2020年度电机产业杰出配套奖”等荣誉。
目前,天和磁材主要终端客户多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3C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头部、骨干企业,包括博泽、博世、法雷奥、卧龙电驱、普瑞姆、西门子歌美飒、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上海海立、中航三洋、现代电梯、星林电子、Volkswagen AG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行业均具有技术密集型属性,稀土永磁材料为其产品制造所需的关键功能性材料,知名企业对于供应商的筛选颇为严格,供应商审核门槛偏高。天和磁材与前述企业合作历史悠久,产品与服务受到客户认可,建立了互惠双赢、共同成长的依存关系,形成不低的客户粘性。
天和磁材获博泽“关键供应商”、博世“价值流最佳实践奖”及“亚太区优秀供应商”、上海海立“最佳技术合作奖”、中航三洋“优秀供应商”及“创新贡献奖”、东软医疗“精诚协作奖”、华扬通信“优秀合作伙伴”、信质集团“优秀质量奖”、北方稀土“优秀合作伙伴”、沃尔沃汽车“2022年度可持续创新奖”、卧龙集团“优秀战略合作伙伴”等嘉奖,一定程度上构筑起中高端市场壁垒,强化了品牌效应。
同时,天和磁材在同国内外先进终端客户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能够辩证吸收其先进的研发机制、生产管控、运营模式、企业文化等,把握世界技术、行业、市场发展前沿,促进自身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天和磁材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外销业务大幅增长,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持续上升。
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天和磁材外销业务收入分别为3.96亿元、9.04亿元、8.93亿元、5.66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03%、36.25%、37.56%、48.30%。其中,2021-2023年,天和磁材外销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19%。
简言之,天和磁材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终端客户多为细分行业头部、骨干企业,且合作关系稳固。天和磁材频获客户嘉奖,构筑起中高端市场壁垒。近年来,天和磁材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其外销收入及占比整体呈快速上涨趋势。
三、产品种类齐全且质量过硬,成品与毛坯两大业务双轮驱动
基于自有技术积累与生产资源,天和磁材面向下游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了“钕铁硼为主、钐钴为辅,成品与毛坯双轮驱动”的主营业务体系。
近年来,天和磁材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烧结钕铁硼产品,占比均在96%以上。天和磁材烧结钐钴的业务规模偏小,受到个别客户需求影响相对明显,对其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目前,天和磁材业已形成了P、高性能、DFP、L-C四大类别下的十五大系列(其中烧结钕铁硼八大系列、烧结钐钴七大系列)逾百种牌号的产品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配方与产品数据库,系行业内产品种类相对齐全的企业之一,可针对下游多个应用领域和组件的配套需求给予快速响应。
生产质量方面,天和磁材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QMS)、仓储管理系统(WMS)等管理工具,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全员生产维护(TPM)、6S现场目视化等管理模式,不断细化生产中各工艺流程与操作环节的管控,对设计、生产、检验、交付等多项环节实行质量追溯,提升材料的质量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天和磁材获2021年度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质量奖(2020年)、包头市质量标杆企业(2020年)等荣誉。
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生产过程依次经历毛坯生产、成品制造两大阶段。
天和磁材对毛坯与成品销售的终端领域进行了错位布局,在大力拓展面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高性能成品业务的同时,继续稳固发展面向3C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基础性产品毛坯的传统优势业务。
一方面,面向消费电子领域,因产品尺寸较小、形状复杂,订单种类、批次较多,相关成品加工劳动密集型特点明显,且该领域已经形成稳固的毛坯客户群,因此天和磁材继续稳固发展毛坯业务、扶持下游客户做大做强为主。
另一方面,面向新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应用领域,天和磁材则充分发挥产品开发能力强、生产链条完整、质量稳定、市场反应快速等优势,积极拓展下游国内外优质客户。
由此,天和磁材快速形成了毛坯、成品业务双轮驱动的错位布局与良性发展态势。
近年来,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行业市场需求扩大,天和磁材烧结钕铁硼毛坯收入整体企稳,成品收入有所增长。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天和磁材钕铁硼成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0.34亿元、20.47亿元、19.32亿元、10.0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12%、82.09%、81.25%、86.02%;钕铁硼毛坯销售收入分别为6.28亿元、4.02亿元、4.23亿元、1.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54%、16.13%、17.79%、13.34%。
综述之,历经多年发展,天和磁材业已形成十五大系列逾百种牌号的产品体系,系行业内产品种类相对齐全的企业之一。同时,天和磁材推行信息化管理,实施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与追溯。此外,天和磁材形成了毛坯、成品业务双轮驱动的错位布局与良性发展态势。
四、技术及产品性能行业先进,自研关键设备实现进口替代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具有技术密集型属性,配套开发满足客户性能、质量需求的产品需要具有不俗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天和磁材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天和磁材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并参股设立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起的唯一国家级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多年来,天和磁材坚持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供商定位,以高性能、资源低耗为主要目标,聚焦稀土永磁材料制备过程的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形成了多元成分调控、晶粒细化、一次成型压制、晶界扩散、高效绿色加工、低涡流损耗磁体、新型镀层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先进核心技术。
依托上述核心技术,天和磁材有效实现了产品的高磁性能、高耐腐蚀性、低稀土耗用、绿色环保等,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整体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其中,天和磁材主导产品烧结钕铁硼的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之和可达84(20℃),显著高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中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之和为60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判定标准,综合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同时,天和磁材依托核心技术,实现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重稀土元素减量、高丰度稀土替代、能耗控制、循环利用等,相继获评工信部全国绿色工厂(2020年)、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等荣誉。
截至2024年8月27日,公司累计被授予专利105项,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7项,国内58项。
值得关注的是,天和磁材设有全资子公司包头市天之和磁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天之和”),从事关键核心磁材设备研制开发,既满足自身生产需求,亦构筑一定的技术壁垒。
天和磁材在熔炼、氢碎、气流磨、烧结和热处理等环节进行系统性创新,自主研制出气流磨、烧结炉等先进设备,较传统技术路线实现了技术升级;天和磁材自主研制的一次成型压机,攻克了高密度成型的技术难题,相较国内通用的二次压制成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坯块密度的均匀性及磁场取向的一致度,且更加环保。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的说明,天之和研制的气流磨、一次成型压机“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达到日本设备水平,从而实现了进口替代,助力母公司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可见,天和磁材聚焦稀土永磁材料制备过程的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形成一系列先进核心技术,其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整体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天和磁材自研气流磨、烧结炉、一次成型压机等关键生产设备,实现了进口替代,既满足自身生产需求,亦构筑一定的技术壁垒。
五、生产规模居行业前列,募资扩大产能提升业绩增长潜力
充足的产能布局是稀土永磁材料企业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
深耕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多年,天和磁材形成了不俗的全工序生产能力。天和磁材下设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分厂8个,共14个车间,其生产内容相互配套、生产工序相互衔接,涵盖熔炼、氢碎、烧结、机械加工、晶界扩散、表面处理等烧结钕铁硼及钐钴生产过程的全部环节。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天和磁材烧结钕铁硼毛坯产能分别为7,000吨、7,000吨、8,000吨、4,500吨,产量分别为7,339.10吨、7,709.91吨、8,293.50吨、5,343.07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4.84%、110.14%、103.67%、118.73%,完全实现满负荷生产。
同期,天和磁材钕铁硼成品的对外销量分别为3,058.76吨、4,118.66吨、4,540.92吨、2,917.91吨,呈逐年上涨趋势。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的说明,天和磁材位列国内稀土永磁材料行业领先梯队。天和磁材已成为“稀土之都”包头稀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的标杆和头部企业。
可见,近年来天和磁材的核心产品烧结钕铁硼毛坯及成品的销量逐年上涨,产能利用率均超100%,提升高性能烧结钕铁硼产能的需求愈发迫切。
此番上市,天和磁材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年产3,000吨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天和磁材将新增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能力,保障其继续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3C消费电子、轨道交通及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可有效缩短天和磁材产品生产周期,为产品抢占市场提供时间保证。同时,制造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日益增高的劳动力消耗和使用,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后,天和磁材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品研发与检测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优势。
“年产3,000吨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针对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且明确的发展前景,前瞻性规划布局,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总的来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电梯、变频空调、3C消费电子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消费量上涨。同时,随着前述行业的不断扩张、升级,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产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且占比持续提升。
作为国内稀土永磁材料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先进企业之一,天和磁材的技术开发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系列先进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整体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发展,天和磁材已成为行业内产品种类相对齐全的企业之一,形成了毛坯、成品业务双轮
驱动的错位布局与良性发展态势。凭借自身产品、技术、生产与服务实力,天和磁材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高端客户群体,包括诸多行业头部、骨干企业。近年来,天和磁材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其外销收入及占比整体呈快速上涨趋势。
赞(3) | 评论 2024-12-31 17:55 来自网站 举报
-
【“马拉松”式投资是否真的无需择时?】
《金基研》 陌语/作者面对行情波动,许多投资者容易不知所措,这时候可以了解一下基金定投的逻辑。然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定投是一种较为不错的投资方式。定投策略是投资者群体中讨论频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因其操作简便、门槛较低而备受青睐。所谓定投,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定... 展开全文“马拉松”式投资是否真的无需择时?
《金基研》 陌语/作者
面对行情波动,许多投资者容易不知所措,这时候可以了解一下基金定投的逻辑。然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定投是一种较为不错的投资方式。
定投策略是投资者群体中讨论频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因其操作简便、门槛较低而备受青睐。所谓定投,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定期买入来平均化持仓成本的投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的决策负担,无需深入研究K线图,也无需频繁关注财经动态,通常机械执行既定策略即可。因此,定投策略适合初涉投资领域的投资者。下面降介绍基金定投的优势与益处以及哪些人适合基金定投、哪些基金适合定投。
一、无需择时无惧市场波动,确立投资优势
首先,基金定投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一旦开始执行定投计划,投资者则不需要担忧买入的具体时机。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指的是定投过程中无需进行市场择时,而非在启动定投前不考虑市场时机对于那些习惯于在投资决策上犹豫不决、试图精确预测市场最佳买入点、却往往因此错失投资机会或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而言,定投策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投资市场常常与人的直觉相悖,因此我们的主观判断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定投方法有助于纠正投资者试图猜测市场顶底的心态。投资者只需设定好定投计划,并确保有足够的现金储备,便可持续、稳定地进行投资操作。
其次,定投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其作为资金积累的有效手段。类似于定期储蓄,定投能够通过长期的少量投入积累成一笔可观的资金,并可能带来额外收益。
这对于改善投资者理财习惯极为有益,尤其适合工薪阶层,因其每月收入结余为定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定投频率的选择较为灵活,常规做法为每月一次,但可根据市场波动调整。小周期定投可能在市场上涨时提高收益,而大周期定投在市场下跌时有助于摊薄成本。
然而,短期市场走势难以预测,建议投资者遵循每月一次的定投策略。若因周期调整导致失误,应自行承担后果。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的资产大幅下跌,可适当增加投资额,但应避免频繁改变策略,以免养成不良投资习惯。
最后,在市场下跌时,投资者的买入成本相应降低,能够购买的份额随之增加,导致在市场底部时持仓比重加大。这种策略虽不能确保买在最低点,但能确保整体成本位于相对较低的区域。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无法每次准确预测市场的最低点。
因此,进行基金定投的投资者应当认识到市场下跌实际上是积累低成本份额的机会,一旦市场转暖,这些低成本份额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二、“精准”定位基金定投人群,定投基金类型有哪些?
那么,哪些投资者适合定投呢?
首先,缺乏足够时间或专业知识研究市场的人群适合定投,定投的时间、金额、基金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对于缺乏足够时间或专业知识研究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定投省时省力,同时可以在长期投资中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而害怕投资的高波动,又想有一定收益的人群适合定投。定投采取分批买入方式,克服了只选择一个时点进行买进和沽出的缺陷,可以更有效地均衡成本,降低投资的风险,并且在市场上涨时不错失机会。
此外,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的人群也适合定投。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较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投资行为偏差,如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可能使得投资者忽略了市场风险或者错失了好的投资机会。定投过程中不需人为的干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行为偏差对投资的负面影响。
最后,每月有固定薪资收入的人群也适合定投。通过每月或每段时间将一定的资金进行定投,一方面可以对自身的收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避免过度消费。另一方面,长期坚持定投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而关于定投基金的选择,并非所有基金都适合定投。例如,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波动较小,通常无需采用定投策略。适合定投的基金应具备波动大、估值低的特征
一般来说,波动大的基金适合定投,比如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例华夏中证A500ETF、博时ESG量化选股混合A。波动越大的基金,越能通过定投起到平滑成本的作用;待市场上涨时,波动大的基金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然而,光选择波动大的基金也不行,基金定投选择目标基金时,还得注重基金质地。目前主流的挑选方法是根据定投基金所跟踪指数的PE估值,估值越低的指数基金,越适合布局定投。
总体来说,基金定投是中长期投资的较为稳健的方式,但仍然无法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对组合收益的影响。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判断,适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定投策略。
赞(4) | 评论 2024-12-30 10:49 来自网站 举报
-
【个人养老时代全面开启 如何选择“养老搭子”?】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进,个人养老时代全面开启。公募基金持续布局养老第三支柱,推动面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不断落地,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称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在全国实施,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 展开全文个人养老时代全面开启 如何选择“养老搭子”?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进,个人养老时代全面开启。公募基金持续布局养老第三支柱,推动面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不断落地,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称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在全国实施,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顺应个人养老“Y时代”,养老理念要转变
个人养老“Y时代”,投资者的养老理念和规划也应有所转变。
1、“退休后再养老不迟”→“养老要趁早”
过去,人们往往将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储蓄之上,但如果有充足的准备周期,通过投资养老,利用时间复利效应来提高养老金的回报率,会能够更好地为养老达成资金储备。
另外,很多年轻人都有一种观念,“我现在还这么年轻,用得着考虑养老吗?”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养老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尽早树立养老的自主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积累财富和资源,进行充分的储蓄和规划,以保证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不会下降。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养老’是老年人的事,但‘养老投资’是年轻人的事。”
2、“单纯靠储蓄养老”→“运用多种理财方式投资养老”
在养老规划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摒弃“单纯靠储蓄养老”的传统思维,转向“运用多种理财方式投资养老”的多元化策略。当前,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涵盖了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和商业养老保险四大类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灵活的选择,使养老规划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三大标准,选择你的养老搭子
养老观念的转变是第一步,具体到执行层面来看,大家平时吃饭有“饭搭子”,逛街有“逛街搭子”,养老也应该有“养老搭子”。所谓“养老搭子”,其实就是养老投资产品。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选择养老搭子?
标准1、“养老搭子”要能陪伴长久
按照平均寿命,退休后还有几十年时光要度过,“养老搭子”不是三五年的事情,能够陪伴长远更重要。对于自己没有专业知识、身边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又想实现专业理财的小伙伴来说,更好的办法就是投资养老FOF基金、指数基金Y份额。
养老FOF基金Y份额为什么能陪伴长久?首先,FOF基金的设计与长期投资理念相契合。FOF基金能够提供更加简单的基金投资解决方案,分散市场的短期风险,降低波动和回撤,在长期持有中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其次,作为专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设置的Y份额,有税收和费率优惠,降低了投资者的长期持有成本,更贴合养老资产追求长期稳健增值的目标。
而此次个人养老金政策增纳的指数基金,则成为“养老搭子”的又一佳选。指数基金以其低成本、低跟踪误差和广泛分散化的特点,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单一股票或行业带来的风险,提升了养老金投资的安全性,使得指数基金在长期来看能够保持稳定的收益表现,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低成本和透明性也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增强投资者对于养老金投资的信心和认可度,有助于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需求。
标准2、“养老搭子”要有靠谱实力
想走就走的旅行,三五相伴的老友,还有富足的物质精神生活……这些都是很多人对于养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这些都需要充足的物质保障作为基础。选择拥有靠谱实力的“养老搭子”,才能更大程度保证我们老年之后的生活无忧。
有实力的搭子要有哪些特质呢?资产规模要过硬,投资团队要整体实力强劲,产品品种种类丰富齐全,风控管理能力突出。
工银瑞信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大型基金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支持和服务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己任,将养老金业务作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不仅拥有养老金类业务全牌照、丰富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和客户服务经验,还从资产配置、基金投资、研究支持等层面建立投研框架、积累历史业绩、优化投资模型等方面着力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目标出现!真是妥妥的一枚优质养老搭子。
工银瑞信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稳健的投资服务,已构建完善的养老FOF产品序列。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的落地后,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共有8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设置Y份额,包括五只目标日期基金和三只目标风险基金。
目标日期不仅能够精准对接“70后”直至“95后”主流人群的养老投资需求,目标风险基金则搭建了从稳健、均衡到积极严格递增的风险等级,有经验的投资者也可根据自身风险等级进行组合投资,不同年龄段、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群均能找到相对应的养老目标产品,实现“一站式”养老。
指数产品方面,工银瑞信早在2009年8月就布局了其第一支被动产品工银沪深300指数产品,经过多年持续布局和深耕,旗下打造了宽基、行业主题、港股、多元配置、指数增强五条全覆盖指数产品线。
此次,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工银瑞信旗下工银沪深300指数基金、A500ETF联接、A50ETF联接、上证科创板50 ETF联接四只指数产品获批增设Y份额,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展现出全面、平衡的指数业务综合实力。
标准3、“养老搭子”要能提供情绪给养和价值共鸣
三五好友相约退休后一起养老,生活上能够相互照顾帮助,精神上也能相互陪伴交流,丰富老年生活,减少孤独感。“养老搭子”不仅要物质富足,还要能够提供情绪价值。
好的“养老搭子”不仅要提供稳健的投资策略、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进行专业的风险评估,以及日常良好的投资者教育。为了给予投资者更好的陪伴体验,工银瑞信特别建立了“投知里”投教服务品牌,将专业金融知识与互动趣味性有机结合,打造赋有属地特色的投教移动站点,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向投资者科普养老投资相关知识,为更广泛的人群带来沉浸式个人养老投教新体验,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养老需求给出个性化的养老建议,着力提升不同人群的投资获得感。
养老,是人生旅程中重要的后半程,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和保障,如何让人生旅程更加圆满和丰盈。选择能够给予陪伴、专业力量、稳妥的“养老搭子”同行,共赴个人养老新时代,共迎美好与期盼同在的养老时光。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名称中含有“养老”字样,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工银养老FOF为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中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型基金中基金,本基金还可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ETF联接基金通过投资于目标ETF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证券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ETF联接基金将面临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指数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标的指数市场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股票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赞(1) | 评论 2024-12-26 10:53 来自网站 举报
-
【方正阀门:下游行业发展带动市场需求上涨 境外收入及占比呈上升趋势】
《金基研》流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油气管线建设稳步推进,国内、中东、中亚地区石化拟建项目众多,推动相关工业阀门需求扩张。同时,国内中高端阀门国产化加速,阀门及类似装置出口数量及金额呈上升趋势。在上述背景下,国内中高端工业阀门市场需求上涨。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工... 展开全文方正阀门:下游行业发展带动市场需求上涨 境外收入及占比呈上升趋势
《金基研》流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油气管线建设稳步推进,国内、中东、中亚地区石化拟建项目众多,推动相关工业阀门需求扩张。同时,国内中高端阀门国产化加速,阀门及类似装置出口数量及金额呈上升趋势。在上述背景下,国内中高端工业阀门市场需求上涨。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工业阀门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的企业,方正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阀门”)抓住国内中高端工业阀门发展机遇,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业绩方面,近年来方正阀门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2024年1-9月分别同比增长18.37%、44.82%。同时,方正阀门的ROE连年上升,盈利能力增强。方正阀门定位中高端阀门市场,发力高端阀门产品,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良好的产品性价比,在国内外市场积累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优质企业客户,成为诸多国际能源及石化巨擘合格供应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方正阀门同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相对高毛利率的境外销售收入及占比呈上涨趋势。
一、下游行业发展带动市场需求上涨,中高端阀门国产化加速
工业阀门是工业管路上控制介质流动的一种重要部件,在工业管道中起到关键节点的控制作用,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具有紧密的相关性。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了对工业阀门需求的持续增长。
据GIA数据,2021年全球及国内工业阀门市场规模分别为732亿美元、135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分别达923亿美元、182亿美元,CAGR分别为4.8%、6.2%。
具体到工业阀门主要应用的石油、天然气、炼油、化工等能源项目领域,近年来工业阀门国内外下游行业稳健发展,对工业阀门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目前仍是全球能源的主要来源。据《BP全球能源展望(2023)》,未来10年内,全球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天然气方面,国内因持续煤改气,天然气需求强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也有强劲需求,因此,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加,总体而言对油井、油气管线的建设形成稳定需求。
国内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内石油、天然气供求缺口逐年扩大,对外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油气管线已经成为国内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国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永清-上海)和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中卫二站等天然气重要工程开工建设,未来将继续增加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俄东线/西线天然气管道。2024年上半年,国内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增长到19万公里,而据《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5年国内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全球及国内油气管线的建设将推动油气管线用工业阀门尤其是大口径阀门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炼油、化工行业,从全球范围情况来看,全球炼油能力整体仍存在较大缺口,其中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将是全球石化行业主要的增长点。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布局炼油化工及下游深加工行业,拟建项目众多。
在国内市场,石化行业处于新一轮产能扩张期,叠加化工装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因素,有望带动工业阀门等设备投资的快速增长。据卓创资讯、中石研讯数据,截至2022年末,国内规划中的2025年后新增原油炼化产能已超15,000万吨,新增乙烯产能超1,400万吨。
在电力行业,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未来32年对新化石燃料发电站的投资约为2万亿美元,年均约为4,160亿美元。国内外大量的能源投资将会带动能源电力领域工业阀门需求的显著增长。
从中长期来看,影响阀门下游行业扩张的主要因素,包括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阀门市场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目前,全球阀门市场竞争高度分散,2023年全球阀门龙头CR9合计市占率仅13%。在中高端阀门市场,质量要求严格,技术含量偏高,市场多为垄断竞争的局面,欧洲、美国、日本的国际知名企业仍占据优势地位。
在国家内外双循环的经济方针下,中高端阀门的国产化倾向进一步加强,《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均提出了鼓励发展重要关键设备、提高国产化率的目标要求。
得益于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内阀门行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国内阀门企业在设计技术、铸锻件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了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平台,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国产化替代工作成绩斐然。
同时,随着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以及材料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中高端阀门的制造规模和市场份额正逐渐增加,国际客户也逐步认可和采购国产工业阀门产品。
据中国海关数据,国内阀门及类似装置出口数量从2020年的50.05亿套增长至2023年的52.44亿套,出口金额从2020年的124.7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6亿美元。2024年1-9月,国内阀门及类似装置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3.1%,出口金额相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6.6%。
二、2024年1-9月营收及净利润双位数双增长,ROE呈逐年上涨趋势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近年来方正阀门的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方正阀门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1亿元、6.16亿元、6.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74%。同期,方正阀门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74.90万元、4,301.13万元、6,059.3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3.20%。
到2024年1-9月,方正阀门实现营业收入58,306.63万元,同比增长18.37%;实现归母净利润5,015.81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4.82%。需要说明的是,方正阀门2024年1-9月财务数据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与此同时,近年来方正阀门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亦呈上涨趋势,盈利能力提升。同时,随着业绩的增长,2022年以来方正阀门的ROE高于行业均值。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方正阀门的ROE分别为7.81%、16.54%、19.87%、14.15%。其中,方正阀门2024年1-9月ROE相比上年同期的11.82%提升了2.33个百分点。
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方正阀门同行业可比公司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伯特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均值分别为11.04%、12.32%、13.59%、8.67%。
费用管控方面,近年来方正阀门期间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内部管控能力提升。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方正阀门的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9,090.64万元、10,247.52万元、10,647.52万元、5,481.82万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0.16%、16.65%、15.67%、13.50%。其中,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7.39%、7.84%、6.43%、5.72%;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7.62%、5.62%、5.30%、5.41%。
2024年11月8日,方正阀门首发上市申请获得通过,拟在北交所上市。方正阀门于2024年12月17日开始网上申购,发行价3.51元,发行市盈率8.39倍,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为32.82倍。
可见,近年来方正阀门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呈上涨趋势,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双位数,双增长”。同时,方正阀门的ROE亦连年上升,且自2022年开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诸多能源及石化巨擘合格供应商,高毛利率境外收入及占比呈上升趋势
凭借深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团队、优秀的产品质量,方正阀门与众多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已形成不俗的品牌知名度,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方正阀门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油气石化企业的重点供应商,获得了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中石油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CPE)等工程设计院的认可,同时其为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物资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石化企业提供服务。
在国际市场,方正阀门通过了荷兰壳牌(Shell)、英国石油(BP)、阿曼石油(PDO)、马来西亚石油(Petronas)、沙特基础工业(Sabic)、西班牙TECNICAS REUNIDAS、三星工程、现代工程、法国Technip Energies、意大利塞班SAIPEM等国际能源及石化终端业主和工程承包商的认证,进入其全球供应体系,能够直接参与其全球业务的竞标。
出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考虑,上述客户大部分对准入供应商的资质和能力都有高要求,除需要满足各类质量认证外,还需要通过客户自身的供应商筛选和认定程序,但是合作关系确定后更换的频次偏低。
从产品认证和客户合作关系来看,方正阀门一直定位于全球市场开拓。方正阀门是国内阀门行业较早着力于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开展全球业务布局的企业之一,其产品目前累计销售至六大洲、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方正阀门境外销售主要为阿联酋、阿曼、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
近年来,方正阀门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海外市场订单同比回升,带动其境外销售收入增长。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方正阀门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74亿元、2.50亿元、3.12亿元、1.7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61%、40.77%、46.02%、43.55%。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方正阀门在境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不俗、外销业务产品附加值相对偏高等因素影响,方正阀门境外销售毛利率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方正阀门境内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18.56%、20.34%、20.12%、16.28%,境外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38.87%、33.61%、35.94%、40.66%。
简言之,方正阀门积累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优质企业客户,包括诸多能源及石化领域巨擘。方正阀门一直定位于全球市场开拓,相对高毛利率的境外销售收入及占比呈上涨趋势。
四、定位中高端相关产品销售占比超八成,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作为一家提供工业管路控制方案的制造商,方正阀门主要从事工业阀门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以球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蝶阀及井口设备为主的若干产品系列,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炼油、化工、电站、船舶等诸多领域。
其中,方正阀门的球阀系列产品具备防火、防静电、自泄压等功能,还具有流阻小、启闭迅速、安装空间小及密封可靠,易检修等特点;闸阀系列产品具有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上述两系列产品是方正阀门主要收入来源。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方正阀门球阀、闸阀系列产品合计销售额分别为3.01亿元、4.16亿元、4.82亿元、2.9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88%、67.69%、71.18%、73.45%。
目前,国内低端工业阀门市场竞争程度激烈,利润水平偏低。而国内中高端工业阀门利润水平相对偏高,但技术含量高,存在一定行业进入壁垒。
近年来,在中高端工业阀门国产化加速的背景下,方正阀门不断加大中高端阀门的研发力度,相关产品已具备核心竞争优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方正阀门中高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80亿元、5.32亿元、6.09亿元、3.5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4.47%、86.61%、89.91%、87.20%。
特别是在高端工业阀门领域,方正阀门把握下游行业变化趋势,在产品方面及时推陈出新,陆续研制出压力平衡式硬密封旋塞阀、软硬双重密封泥浆阀、超低温上装式固定球阀、超低温三偏心金属密封蝶阀、超低温轴流式止回阀、10K超高压硬密封固定球阀等高端阀门产品,契合了LNG等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也顺应了国内高端阀门产品国产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方正阀门通过定制化开发一系列管理软件,进一步深化其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方正阀门引进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供应商管理系统(SRM)”、“OA系统(包含客户管理系统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仓储物流管理系统(WMS)”等一系列管理软件,保证企业在研发、制造、市场等方面保持高效有序运作,推动整体效能提高,能够快速、合理、低成本生产出符合下游客户要求的定制化阀门产品。 2022年度,方正阀门被温州市经信局列入温州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名单。2023年,方正阀门被浙江省经信厅列入第二批制造业“云上企业”名单,标志着方正阀门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重创新持续加码研发,十余项新产品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正阀门一直将提升研发水平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石,多年来不断保持研发投入,改善技术设备和科研条件,使企业在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进程中得到长足发展。
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方正阀门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906.45万元、2,352.96万元、2,452.65万元、1,677.93万元。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方正阀门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82%。
同时,方正阀门建立了方正特种阀门研究院(浙江省省级企业研究院),并配备了能够模拟高温度区间(-196℃-900℃)及超高压强(可达到138Mpa)的恶劣阀门工况的高低温实验室以及能够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提供仿真、可制造性检查等技术支持的SOLIDWORKS等软件,能够满足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需要。
2022年10月3日,方正阀门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L17179),标志着其实验检测能力得到了中国合格判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的认可。
经过多年技术沉淀,方正阀门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截至2024年6月30日,方正阀门拥有14项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阀门微泄漏密封技术、超低温球阀、双向金属密封蝶阀、高温球阀和测试技术、陶瓷复合涂层型耐腐蚀阀门及其陶瓷复合涂层在耐腐蚀阀门中的涂覆工艺、超高压高可靠性紧急关断阀门等9项核心技术。
方正阀门所完成的“极端工况高端阀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压大口径超低温三段式锻钢球阀”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6℃高压超低温硬密封固定球阀”项目及“高压大口径上装式低温球阀”项目进入浙江省经信厅拟定的“浙江制造精品”名单。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方正阀门完成了国内首台套百万吨级大型LNG接收站超低温双浮动式全金属密封蝶阀产品开发,11项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内领先、2项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5项新产品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
总的来说,近年来工业阀门国内外下游行业稳健发展,对工业阀门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其中,全球及国内油气管线的建设稳步推进,推动油气管线用工业阀门需求扩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布局石化行业,国内石化行业亦处于新一轮产能扩张期,拉动相关设备需求增长。同时,国内中高端阀门国产化加速,国际客户也逐步认可和采购国产工业阀门产品,出口数量及金额呈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国内工业阀门行业,特别是中高端工业阀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作为一家立足中高端阀门市场的企业,近年来方正阀门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逐年上涨,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双位数,双增长”。同时,方正阀门的ROE呈连年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增强。方正阀门是国内阀门行业较早着力于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开展全球业务布局的企业之一,凭借深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团队、优秀的产品质量,方正阀门在国内外市场均建立了良好的品象,积累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优质企业客户,外销收入及占比整体呈上涨趋势。
赞(1) | 评论 2024-12-26 10:30 来自网站 举报
-
【投资者如何从基金分红中捕捉投资机会?】
《金基研》 祁玄/作者2024年以来,相关部门围绕资本市场发布了多项重要举措,除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振经济等相关内容以外,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得到了重视,我们或能从“分红”中反映一二。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发布提出了要强化上市公司分红以及提升分红的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 展开全文投资者如何从基金分红中捕捉投资机会?
《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以来,相关部门围绕资本市场发布了多项重要举措,除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振经济等相关内容以外,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得到了重视,我们或能从“分红”中反映一二。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发布提出了要强化上市公司分红以及提升分红的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
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提升了分红回馈投资者,另外基金市场也同样加大了分红的力度。截至12月4日,2024年以来共有140家公募机构旗下2,836只产品进行了分红,分红次数合计5,517次,同比增长9.55%,分红金额1,828.96亿元。,同比增长1.44%。而在股票型基金方面,股票型基金共分红305次,同比增加160.68%;分红金额241.38亿元,同比增长163.01%。在此情形下,基金红利派发增加,有哪些因素驱动?投资者如何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一、分红次数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024年,权益类ETF分红力度有所提升,就单只产品的分红金额而言,易方达沪深300ETF分红超50亿元,华夏上证50ETF分红超20亿元,还有其他一系列宽基产品是今年的分红大户。
其中,股票型基金在分红上的进步瞩目,分红次数的增加,带动了更多投资者参与到基金市场的投资当中,同时也促进了中长期投资生态的逐步形成。这不仅鼓励许多基金投资者持续保持长期投资的良好习惯,也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稳定性和活力。
而股票型基金分红次数持续增加,究其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的因素。
其中,外在因素包括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以及经济环境的回暖。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转向注重投资者回报为导向,同时也推动了基金分红的力度和频率,从而增强了投资者的获得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0月18日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而在2024年10月份,在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下,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另外,上证指数同样显现了经济回暖的现象,截至2024年12月月中,回升至上证指数3400点附近。
关于内在因素,主要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如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操作表现,基金公司策略方向调整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需在当期实现正收益,且需弥补上一年度的亏损后,方可进行分红,这是基金分红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这也对基金经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股票型基金分红次数的增加,离不开各基金经理的主动操作,基金实现正收益并进行分红。
另外,部分基金公司在产品的分红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提升投资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例如,部分ETF通过积极推出“季度分红”、“月月分红”等分红机制,分红金额和次数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投资者自身的需求也值得关注,随着经济复苏,投资者对于分红的需求增加,希望通过分红来获取实际的回报。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增强,吸引了更多长期投资者的关注。
由此可见,基金分红次数的增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红的“刺激”下,基金投资者或能从中提升获得感和市场满意度。
二、如何把握分红次数增加的机遇?
基金分红次数的增加,同时也是一场“机遇”,发挥出基金分红带来的作用,也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一个要点。通过利用基金分红带来的好处,投资者能有效地规划再投资策略,或是将分红收益用于其他投资或消费目的。
首先,投资者需要保持“长线投资”的习惯。着眼于未来的增长潜力,而非关注短期市场波动。长期投资是一项有效的投资策略,有助于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并可能带来更可观的回报。
其次,即使分红次数增多,也不能忽视股票型基金所固有的风险。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其投资组合,根据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以实现风险分散。
另一方面,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挑选不同类型的基金,对其组合进行搭配调整,如专注于高分红低波动的基金、季度分红的基金等有稳定分红记录的基金,帮助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流。
此外,通过“红利再投资”策略实现复利效应,放大投资回报。即将分红的金额重新投入到基金中,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增加基金份额。这种形式也被称为“利滚利”,在基金净值上涨时获得更多的资本增值。
最后,投资者还应该积极跟踪市场动态,例如不同行业的前景、企业的经营状况、宏观经济等等。关注和了解市场信息,有利于投资者提前预判,并做好准备应对潜在的市场变动,从而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和管理风险。
赞 | 评论 2024-12-25 11:00 来自网站 举报
-
【博科测试: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及占比稳升 掌握行业关键性领先技术】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科研支出的不断增长、国内工业制造水平的整体产业升级和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国家对战略性行业的大力发展,振动试验设备的需求稳步提升。同时,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结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逐年上升、自动驾驶等技术迭代,汽车测试设... 展开全文博科测试: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及占比稳升 掌握行业关键性领先技术
《金基研》环洋/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科研支出的不断增长、国内工业制造水平的整体产业升级和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国家对战略性行业的大力发展,振动试验设备的需求稳步提升。同时,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结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逐年上升、自动驾驶等技术迭代,汽车测试设备市场需求规模保持上升趋势。
作为一家智能测试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博科测试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科测试”)主营业务为伺服液压测试设备和汽车测试试验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系统集成等综合服务。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近年来博科测试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逐年上涨,ROE高于行业均值。
经过多年的发展,博科测试在产品技术及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及生产能力、品牌、人才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博科测试积累了多项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丰富的细分领域应用经验及境内外市场客户资源,形成了“伺服液压测试”及“汽车测试试验”两大核心板块的业务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博科测试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及占比持续上升,并积极培育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前瞻业务。
一、国内研发投入增加振动试验设备需求上涨,汽车产业发展带动测试设备需求上升
作为一家智能测试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博科测试致力于伺服液压振动测试和汽车测试试验行业多种智能测试试验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系统集成等综合服务。
振动试验设备可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可靠性试验、建筑物结构试验等应用领域,主要下游市场涵盖轨道交通、土木工程建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各行业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振动测试作为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游市场的需求日趋强烈。
振动试验设备的需求与全社会研发投入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21万亿元、2.44万亿元、2.80万亿元、3.08万亿元、3.3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79%。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国内振动试验设备及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
同时,近年来国内的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执行、地震、环保等公益性科技活动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分别为1.07万亿元、1.01万亿元、1.08万亿元、1.11万亿元、1.20万亿元。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不断投入,能够助推相关结构性科研项目的落地,支持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振动试验设备的采购。
在汽车测试试验方面,国内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处于高速发展及产业技术升级的阶段,受产能投放加大、技术更新迭代、测试标准升级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厂和研发检测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型行业,汽车产业产销量增长带动汽车测试试验设备需求的增长。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572.1万辆、2,522.5万辆、2,608.2万辆、2,702.1万辆、3,016.1万辆;销量分别为2,576.9万辆、2,531.1万辆、2,627.5万辆、2,686.4万辆、3,009.4万辆。2024年1-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3.7%。
近年来,国内汽车车型及汽车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汽车测试试验领域增量市场的发展。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及2024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19.00万辆、145.60万辆、367.70万辆、721.90万辆、958.70万辆、1,134.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0万辆、136.73万辆、352.05万辆、688.66万辆、949.50万辆、1,126.20万辆。其中,2024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4.6%、35.6%。
综上,近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均呈上涨趋势,在此背景下振动测试作为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日趋强烈,带动振动测试设备行业发展。同时,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逐年上升、智能驾驶技术的更新迭代,相关整车及零部件测试业务的需求持续释放,带动汽车测试设备市场需求提升。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上涨,近年来博科测试的业绩整体呈上升趋势。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博科测试营业收入分别为4.05亿元、4.59亿元、4.69亿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7.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23.11万元、9,763.24万元、9,617.76万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8.15%。
到2024年1-9月,博科测试实现营业收入32,215.46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4.35%,实现归母净利润6,519.90万元,同比提升83.48%。需要说明的是,博科测试2024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博科测试的回款情况良好。由于博科测试与客户采用里程碑收款方式,在终验收前即已收取合同的大部分款项,使得其“造血”能力优秀,货币资金逐年上涨。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博科测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08亿元、1.85亿元、1.47亿元、1.05亿元,货币资金分别为2.04亿元、3.77亿元、4.81亿元、5.70亿元。
其中,2021年博科测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主要系在执行项目阶段不同导致当期付款规模略高于项目收款规模,受经济形势波动影响2021年度部分项目出现发货延迟等项目进度滞后情形。
同时,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博科测试均无长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17.39万元、156.94万元、175.62万元、185.64万元,财务状况良好。
此外,近年来博科测试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博科测试的ROE分别为41.45%、34.55%、26.33%、14.43%。
同期,博科测试同行业可比公司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分别为19.37%、11.15%、11.01%、6.13%;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分别为18.02%、7.62%、-1.85%、-2.89%;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分别为17.92%、14.59%、12.89%、5.70%。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上述三家博科测试同行业可比公司的ROE均值分别为18.44%、11.12%、7.35%、2.98%。
可见,近年来博科测试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上涨趋势,业绩持续向好。同时,博科测试回款情况良好,“造血”能力优秀,货币资金逐年上涨,偿债风险低。此外,博科测试的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三、与诸多优质客户进行紧密合作,海外业务布局初见成效
多年来,博科测试专注服务于伺服振动试验领域及汽车测试试验领域客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行业发展和技术走向,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获得了行业内主流客户的广泛认可。
在振动试验领域,近年来博科测试客户既包括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信通院(保定)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
在汽车测试试验领域,博科测试客户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的汽车制造厂商和配套厂商。近年来博科测试客户既包括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集团、长城汽车、北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也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行业科研检测与认证机构。
在国内,博科测试实行24小时技术服务响应制度,保证为用户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国内主要汽车产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春、郑州、西安、南京、长沙等地均有网点布局,基本可以实现8小时技术服务响应。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博科测试与客户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博科测试主要客户与其多次合作的情形较为普遍。
同时,博科测试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业务的国际化,力求通过国际化业务的开展,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及经验,促进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其核心业务。
目前,博科测试已与奥迪、法拉利、福特、宾利、劳斯莱斯等国际一流汽车品牌企业及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一流大学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国外项目分布在英国、美国、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法国、荷兰、日本、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
博科测试除在英国、美国设有子公司外,还在法国、瑞典、意大利、韩国、印度等国家均有销售合作伙伴,成了一定规模的海外业务布局,进一步扩大全球销售网络布局,拓展品牌全球知名度。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动影响,博科测试国外收入占比呈现波动态势,主要系受大型项目验收周期因素影响。
2024年1-6月,博科测试境外收入规模及占比有所回升,已验收项目Motor & Sport Institute S.L、Kvalitest Industrial Oy及University of Leeds项目等单个项目收入均超过300万元。与此同时,博科测试新签署订单包括University of Toronto、Alpine Racing Limited等在内合计超过500万英镑。
四、两大核心业务双翼齐飞,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及占比稳升
经过多年发展,博科测试已形成“伺服液压测试”及“汽车测试试验”两大核心板块协同发展的业务体系。
在振动试验设备领域,博科测试一直是行业内的技术领军者,其产品电液伺服液压振动台和拟动力加载系统集土建、机械、液压、电子、计算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截至2024年6月末,博科测试在国内外已有80余台/套大型振动模拟系统的应用案例,超过国内外市场其他竞争对手,且能够实现定制化服务,具有极大的业务优势。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博科测试伺服液压测试系统解决方案收入金额分别为2.13亿元、2.49亿元、1.83亿元、0.76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2.63%、54.32%、39.08%、35.63%。
在汽车测试试验设备领域,博科测试可提供覆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测设备及研发设备,同时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及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进行自主创新,推出了GB18285排放测试平台、新能源汽车测试系统等创新产品。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博科测试汽车测试试验系统解决方案收入金额分别为1.77亿元、2.02亿元、2.76亿元、1.36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3.74%、44.02%、58.72%、63.24%,为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博科测试精准研判汽车市场趋势,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检测设备的研发,相继推出三电入厂检测以及整车下线检测。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产能快速投放,博科测试新能源汽车检测系统及解决方案业务规模持续上升。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博科测试新能源汽车检测系统及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7,706.51万元、10,888.07万元、19,497.27万元、9,812.02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01%、23.73%、41.56%、45.78%。
此外,博科测试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培育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前瞻业务。
自2014年开始,博科测试开始着手针对自动驾驶业务的整车测试产品的开发与制造工作,前期已针对汽车L2及L3级自动驾驶车辆的整车动态测试和验证开始着手投入研发。
自2019年开始,为了适应工业4.0需求的发展,满足汽车企业智能制造的需求,博科测试着手研发了基于SIRIUS平台的设备及生产试验智慧云平台管理系统,并于2021年向某央企商用车企业投放了第一套产品,并赢得了某合资乘用车企业的订单。
综述之,博科测试形成了伺服液压测试系统以及汽车测试试验系统两大核心业务“双翼齐飞”、协同发展的业务体系。其中,博科测试振动试验设备应用案例丰富,且能够实现定制化服务,具有极大的业务优势;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及占比持续上升,并积极培育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前瞻业务。
五、掌握行业关键性领先技术,核心技术业务收入占比超96%
技术研发实力的高低是决定行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端测试装备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发资金投入大等特征,行业内企业若要保持持续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性。
经过多年发展和培养,博科测试形成了不俗的研发和技术梯队,关键岗位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项目经验。
截至2024年6月30日,博科测试研发团队共有75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2.39%。其中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有67人,包括硕士及以上学历24人,占比32.00%;本科学历43人,占比57.33%。
研发投入方面,博科测试研发投入规模持续提升。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博科测试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469.28万元、2,819.07万元、3,094.56万元、2,789.6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09%、6.14%、6.60%、8.66%。其中,2024年1-9月,博科测试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06%。
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博科测试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成果。截至2024年6月30日,博科测试获得国家专利116项,软件著作权77项,其中包括23项发明专利。
博科测试在伺服液压测试领域掌握了多功能运动模拟与振动高精度控制技术、高精度双出杆静压轴承作动器设计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在汽车测试试验领域掌握了EASTING整车下线测试平台技术、GB7258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制造技术、NEBULA实时控制器及控制软件平台技术、智慧物联网系统搭建技术及高端测试分析软件开发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博科测试先后推进了50余个项目的研发,其中约30个项目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具体包括现代燃油汽车检测系统、新能源汽车检测系统、轮耦合道路模拟试验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
同期,博科测试核心技术业务收入分别为3.91亿元、4.51亿元、4.59亿元、2.1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37%、98.34%、97.80%、98.87%,其产品涉及的核心技术已实现产业化。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博科测试先后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五星售后服务认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单位等多项荣誉。
总的来说,近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均呈上涨趋势,随着各行业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振动测试下游市场的需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汽车安全的深入发展,整车及零部件测试业务的需求持续释放,带动汽车测试设备市场需求提升。
业绩方面,近年来博科测试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回款情况良好。同时,博科测试的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经过多年发展,博科测试已成长为提供伺服液压测试系统及汽车测试试验系统的领先企业之一,掌握国际领先的行业关键性技术,具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与坚实的市场基础,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
赞(4) | 评论 2024-12-24 09:24 来自网站 举报
-
【基金投资的风险可以怎么“拆”?】
《金基研》 祁玄/作者俗话常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或是出于对风险的“敬畏”,分散投资也成为许多投资者分散风险的一种方法。其中,基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具备分散风险特性的投资产品,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随着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金产品类别愈加丰... 展开全文基金投资的风险可以怎么“拆”?
《金基研》 祁玄/作者
俗话常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或是出于对风险的“敬畏”,分散投资也成为许多投资者分散风险的一种方法。其中,基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具备分散风险特性的投资产品,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随着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金产品类别愈加丰富。此外,相关部门鼓励与培育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在此背景下,分散风险与长期投资能否形成“合力”呢?
一、用不同的方法“拆散”风险
投资面向市场,那么投资者便需要面对“市场风险”。作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充满不确定性,单一资产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公司经营状况等。若将资金集中投入某一特定基金或资产,一旦该资产表现不佳,投资者或将面临较大损失。
为了应对风险集中的问题,则需要对风险进行“拆分”。简单来说,风险分散是将投资的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行业、地域等,以降低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具体来看,按照资产类别进行分散的方法,主要是将资金分配到股票、债券等不同类型的资产类别中。而且风险分散还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及时跟进并调整基金组合。通过及时调整,投资者或能保持整体基金组合的稳健增值。例如,股票型基金收益较高但风险也大,债券型基金相对稳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资产的基金比例。
对于不同行业的也可以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通过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行业当中,减少某一行业风险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比如,科技行业发展迅速但盈亏起伏程度较大,传统制造业相对稳定但增长缓慢。通过投资不同行业的基金,可以降低单一行业不景气带来的风险。
还有通过“时间”来达到风险分散的效果,这个方法是“定期定额投资”,即“定投”。通过定期投入固定金额,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买入基金份额,从而降低一次性投资在高点的风险。
另外,关于风险分散的目标,对于不同的投资者目标也并不相同。首先,对于已经开始投资但是正处于亏损的投资者而言,风险分散的意义可能在于减少因市场波动或个别资产表现不佳带来的损失。
而对于处于投资阶段初期的投资者和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减小投资结果的不确定程度,通过分散风险的方法降低投资组合波动,获取稳定的回报以及安心地投资,或是其意义所在。
二、长期投资分散风险的优势在哪儿?
基金本身也是属于一项典型的具备风险分散的投资产品,但并非所有基金的风险分散程度都是一致的,不同的资产类别对应的基金所承受的风险也各不相同。
在权益类基金投资方面,部分行业基金将风险集中在单一行业,此时该基金所需承受的风险较高。对于想要提升收益但同时希望持有优质资产的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或是个不错的选择。
指数基金的投资范围广泛,跟踪特定的指数,相当于持有一篮子股票。例如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A,该基金选取的沪深300指数作为基金标的,包含了沪深两市300只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同时这些股票代表了不同的行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部分风险。
还有一种类型的基金称为“FOF”,也就是“基金中基金”,例如易方达如意安泰(FOF)A。这种类型的基金是一种特殊的基金产品,主要投向多只不同的基金资产,通过持有多个基金的方式来进一步分散风险,并优化资产配置。因此,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而言或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风险分散的基金再结合长期投资,或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一方面,分散风险为长期投资构建了更为稳固的基础,降低了因单个资产表现不佳而引发投资失败的风险。即使部分资产短期内表现欠佳,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可能会使其他资产带来较好的表现,从而保持整体投资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长期投资为风险分散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通过长时间的持有,分散投资的优势得以发挥。例如通过定投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进行投资,从而使得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差异曲线趋于平缓,最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优化。
然而,长期投资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目标的调整,需要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要兼顾长期投资的目标和风险分散的原则。当投资组合已经进行了合理的风险分散后,投资者仍需坚定长期投资的理念,但如果发现某些资产的风险暴露过高,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总体来看,长期投资与风险分散两者相辅相成,能够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
长期投资有助于利用时间的力量,通过复利效应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同时减少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而风险分散则通过将资金投资于多种资产类别和地区,降低了单一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投资组合的整体稳定性。两者结合,不仅能够在市场动荡时提供一定的保护,还能在市场向好时捕捉到更多的增长机会,为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回报。
赞(4) | 评论 2024-12-23 10:47 来自网站 举报
-
【黄山谷捷: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稳增】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使用量大幅提升,带动铜针式散热基板市场快速发展。长期来看,新能源乘用车持续高速增长、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加快、交通工具电动化浪潮全面开启等多重因素给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行业带来重... 展开全文黄山谷捷: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稳增
《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使用量大幅提升,带动铜针式散热基板市场快速发展。长期来看,新能源乘用车持续高速增长、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加快、交通工具电动化浪潮全面开启等多重因素给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行业带来重要机遇,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一家专业的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制造商,黄山谷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谷捷”)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年来黄山谷捷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上涨态势。同时,黄山谷捷的ROE“领跑”同行,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凭借创新的冷精锻工艺应用、优秀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和优异的车规级产品品质,黄山谷捷与诸多国内外知名的功率半导体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场地位和产品质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黄山谷捷核心产品铜针式散热基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愈发突出。黄山谷捷重视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技术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黄山谷捷已成为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行业的领先企业。
一、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行业前景广阔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黄山谷捷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汽车与能源、半导体、物联网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9-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分别为225.53万辆、316.31万辆、689.19万辆、1,063.28万辆、1,436.9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88%。另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10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07万辆。
国内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内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多次提到要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受益于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2016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51%,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2024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75.0万辆,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9.6%。
与此同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三大趋势驱动之下,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使用量大幅提升,控制芯片、存储芯片、MCU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触控芯片、MOSFET/IGBT、超声波/毫米波芯片等成为标配。
在各类汽车半导体产品中,功率半导体最为受益,以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上述背景下,铜针式散热基板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用功率半导体模块重要组成部件,其市场亦发展迅速。
据黄山谷捷招股书采用新能源汽车销量测算散热基板的需求量测算,2021-2023年,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需求量分别为947.98万件、1,452.05万件、1,983.16万件。
从发展前景看,新能源乘用车持续高速增长、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加快、交通工具电动化浪潮全面开启等多重因素给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行业长期发展带来重要机遇,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10月,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达到19%。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在2025年、2030年有望分别达到20%和36%。
商用车新能源化,对推进绿色交通、降低碳排放有重要意义。受技术进步、补贴政策推动、配
套设施的建立、用电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商用车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领域的电动化是近年来最深刻的技术变革之一,除新能源汽车和依靠电力牵引的高铁、地铁外,电动化正逐步向电动轮船、电动飞机等领域扩展。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已涌现出上百家电动飞行企业。
综上,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逐年上涨,同时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使用量大幅提升,带动铜针式散热基板市场快速发展。此外,新能源乘用车持续高速增长、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加快、交通工具电动化浪潮全面开启,为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黄山谷捷的业绩持续向好。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黄山谷捷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元、5.37亿元、7.59亿元、2.79亿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72.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27.86万元、9,947.19万元、15,728.32万元、6,059.75 万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114.21%。
受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产品单价下滑和铜价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黄山谷捷2024年上半年业绩有所下滑。黄山谷捷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至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至1.32亿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黄山谷捷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黄山谷捷的ROE分别为58.54%、46.51%、46.45%、13.54%。
同期,黄山谷捷同行业可比公司杭州正强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强股份”)的ROE分别为10.92%、11.95%、10.64%、3.82%;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能股份”)的ROE分别为11.12%、10.99%、8.39%、6.97%;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丰股份”)的ROE分别为6.65%、7.34%、7.56%、2.60%。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三家黄山谷捷同行业可比公司的ROE均值分别为9.56%、10.09%、8.86%、4.46%。
除此之外,随着黄山谷捷盈利能力的增强,其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且自2023年开始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黄山谷捷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87%、34.69%、23.76%、14.21%。
同期,黄山谷捷同行业可比公司正强股份、豪能股份、兆丰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7.09%、30.98%、30.77%、32.16%。
另一方面,近年来黄山谷捷的期间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内部管控能力优秀。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黄山谷捷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5.17%、3.89%、4.57%、5.07%。其中,销售费用率分别为0.33%、0.28%、0.30%、0.40%;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09%、2.31%、2.11%、1.73%。
同期,黄山谷捷同行业可比公司正强股份、豪能股份、兆丰股份的期间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2.66%、8.19%、9.28%、11.11%。其中,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90%、2.46%、1.94%、2.07%;管理费用率均值分别为5.79%、5.26%、4.45%、5.65%。
简言之,近年来黄山谷捷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上涨态势,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同时,黄山谷捷的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且自2023年开始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三、与行业内头部企业稳定合作,客户认证壁垒凸显先发优势
设立以来,黄山谷捷一直深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领域,凭借创新的冷精锻工艺应用、优秀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和优异的车规级产品品质,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声誉,获得了行业优质客户的认可。
目前,黄山谷捷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英飞凌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用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的最大供应商,同时与国内外知名功率半导体厂商博世、安森美、日立、意法半导体、中车时代、斯达半导、士兰微、芯联集成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
其中,黄山谷捷与英飞凌自2017年起便建立了合作关系;2012年成立伊始即与日立合作;与博世自2015年开始合作;与斯达半导自2013年展开首次合作。
随着新能源整车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黄山谷捷也直接与整车企业旗下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厂商合作,东风汽车旗下智新半导体和长城汽车旗下蜂巢传动均与其达成稳定合作。
近年来,黄山谷捷先后荣获英飞凌2023年度功率模块最佳供应商,中车时代最佳战略合作奖、卓越品质奖,士兰微年度优秀战略供应商、芯联集成年度优秀供应商。
需要指出的是,车规级半导体对汽车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效性要求偏高,形成了不低的客户认证壁垒,客户端整体认证周期长达1-3年。
黄山谷捷除需满足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外,英飞凌、安森美等客户还需按德国汽车工业质量标准第三部分(VDA6.3)要求进行过程审核,博世、日立、芯联集成等客户还存在自身供应商质量评价体系,该类资质认证或评审要求高。
散热基板作为功率模块的核心散热功能结构和重要组成部件,直接关系到汽车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和电驱动系统的性能,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下游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替代成本高,因此一旦进入供应商体系一般不会轻易发生变更。
黄山谷捷自成立伊始即专注于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行业内较早从事该领域的企业,率先完成了行业头部客户拓展与合格供应商认证工作,先发优势明显。
综述之,黄山谷捷凭借自身优势,与诸多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客户资源优质。同时,黄山谷捷是行业内较早从事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领域的企业,在行业内客户认证壁垒偏高的背景下,其先发优势明显。
四、产品质量过硬填补境内市场空白,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稳增
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作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行业的领先企业,黄山谷捷主要从事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为工业品,出于行业特点,产品质量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
自成立以来,黄山谷捷在质量认证体系及质量管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填补了境内企业在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产品领域的市场空白。
黄山谷捷建立并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及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贯穿于研发、采购、生产管理等全过程。黄山谷捷与客户建立了完备的质量反馈体系,客户会对其产品、生产线、厂房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黄山谷捷的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同时,黄山谷捷通过生产工艺改进、提高加工熟练度、操作精度等方式,使得核心产品良品率逐渐提高,不断强化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优势。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黄山谷捷核心产品铜针式散热基板良品率分别为84.50%、87.71%、91.76%、95.71%。
此番上市,黄山谷捷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智能制造及产能提升项目”,满足其智能化生产和业务发展需求,巩固黄山谷捷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该项目的建成将提高黄山谷捷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以及一致性,从而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近年来,黄山谷捷持续开拓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其核心产品铜针式散热基板的产销量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愈发突出,逐步替代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等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据招股书,2021-2023年,黄山谷捷铜针式散热基板的销量分别为186.42万件、421.53万件、648.51万件,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9.66%、29.03%、32.70%,呈快速增长趋势。
可见,黄山谷捷产品质量过硬,填补了境内企业在车规级功率模块散热基板产品领域的市场空白。同时,黄山谷捷不断强化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优势,其核心产品良品率逐年上涨。近年来,黄山谷捷核心产品铜针式散热基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愈发突出。
五、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92.98%,技术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黄山谷捷重视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黄山谷捷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494.09万元、1,234.41万元、1,840.03万元、949.06万元,2021-202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92.98%。
截至目前,黄山谷捷已经形成了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其中拥有各个领域的学科人才,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行业前瞻性。经过多年的发展,黄山谷捷已形成有效的研发管理制度,来促进研发课题的顺利开展。
深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生产制造领域,黄山谷捷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多年的技术工艺和生产制造经验积累,特别是对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掌握。
多年来,黄山谷捷持续开展研发创新,形成了包括大尺寸铜针式基板冷锻一体成型技术、冷精锻模具设计开发技术、冷精锻模具生产制造技术、针式基板冷锻高净成形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成功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截至2024年10月9日,黄山谷捷拥有10项发明专利和16项实用新型专利。
其中,黄山谷捷在冷精锻工艺、模具设计制造方面具备不俗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的冷锻一体成型技术、模具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黄山谷捷针对传统技术工艺流程复杂、制造成本偏高等固有缺陷,创新性运用冷精锻工艺生产铜针式散热基板,该工艺流程简洁高效,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较以往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黄山谷捷系统总结模具设计的变形规律和薄弱点,攻克了冷精锻工艺中模具设计制造的成形缺料、脱模变形、模具寿命有限等难点。该冷精锻工艺流程简洁高效,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黄山谷捷自研了高效CNC机加工工艺开发、刀具切削改进、加工中心多工位装夹效率提升等技术,改进机加工工艺、优化夹具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黄山谷捷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其产品开发、生产、交付提供强大支持,增强了黄山谷捷的核心竞争力。
凭借专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经验,黄山谷捷深度参与客户产品前期研发工作,同步研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需要说明的是,同步研发能力是汽车零部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黄山谷捷核心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稳步提升,先后入选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优势企业(第一批)、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通过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总的来说,随着全球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不断推进,全球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同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三大趋势驱动之下,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使用量大幅提升。在上述背景下,铜针式散热基板市场快速发展,行业前景广阔。作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行业的领先企业,黄山谷捷近年来业绩呈上涨态势,ROE“领跑”同行,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
深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领域多年,黄山谷捷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声誉,获得了行业优质客户的认可,与诸多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受益于下游汽车行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的高标准和要求,黄山谷捷的先发优势突出。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异的产品质量,黄山谷捷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这一细分领域保持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其铜针式散热基板全球市场占有率逐年上涨。
赞 | 评论 2024-12-20 10:27 来自网站 举报